区高中新课程改革报告

区高中新课程改革报告
区高中新课程改革报告

机制入手·过程着力·力量统整·校本推进

——北碚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我区高中新改革已进行一学年。一年来,我们既仰望理想的天空,但又努力走实脚下每一步,坚持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明确发展的“方向感”,把握发展的“节奏感”,体现发展的“成就感”,努力从方法论的层面厘清课改的基本关系,谋划课改的基本策略,探寻课改的基本路径,为再走一步、快走一步夯实了根基,积蓄了后劲。

一、推进的基本情况

北碚课改自2009年9月开始,相关工作即已展开,各项工作更是有条不紊地展开。从前期来看,建立了领导小组和课改办公室,成立了课改核心研究组。拟定了全区《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形成了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评定、学科模块设置与学分安排、学年课程与周课时安排表。在区教委的领导下,区进修学院就组织各校到课改先行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各校也组织了相关的考察学习活动。在2010年的暑期开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实现了全员岗前培训。同时,我们狠抓课堂,着力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自实验以来,在区教委的领导下,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全区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每月一次的高中课改推进会分享课改经验,强化学术引领,强势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突出问题研究。“调研先行,聚焦问题”是北碚课改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实验改革之初,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调研。先是对区三所市重点中学兼善中学、朝阳中学、江北中学进行了课堂的深入调研,开展了教师、学生的问卷,发放问卷540份,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之后对全区其实的学校又开展了课堂的调研。搜集各校提出的50个问题,归并整合梳理出十大问题,以及从学校管理层、年级组备课层、教师个体层三个作了归因分析。这些问题明确了我们课改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通过后期的工作,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

链接一:北碚区高中课改调研报告内容片断

(1)高一教师新课标理解情况(教师问卷22题)(简称T22题)

①T22题各选项上教师人数的百分比分布,如图4。

图4 22题各选项上教师人数的百分比

从上图可知,总体上看,在T22题各选项上,选择不确定的为3.2%;选择基本符合的为21%;选择非常符合的为75.8%。这说明,大多数高一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到位。

链接二:前期课改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校教师们普遍感到任务重、时间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难易度方面,感觉到方向不明、拿捏不准;

●大部分教师感觉到高中课改缺乏学校有力的行政政策和执行力支撑;

●年级学科备课组团结协作能力不强、集体研究气氛不浓;

●相当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和灵活处理能力,不知如何取舍,不敢大胆取舍,问题设置欠科学;

●相当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能力、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能力和对课堂教学的有序组织能力;

●各学校之间未能开展积极的校际课改观摩和交流;

●因音乐、体育、美术、理化生实验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的功能教室、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导致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

●因师资不足,导致班额过大,不仅增大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压力,而且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教辅资料不配套,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不足,使训练缺乏典型性。

2. 注重过程推进。在高中推进新课改的过程,我们全区实施了每月一次的高中课改推进会。推进会采取学校轮流制,由教师进修学院策略、组织。课改推进会突出主题聚焦性、参与的积极性、内容的实效性。目前已经在兼善中学、江北中学、朝阳中学、王仆中学召开了四次推进会。

去年十月份,根据课改之初出现的突出问题“课时与课程的矛盾”问题,在兼善中学召开的推进会以“聚焦教学主阵地——突破课时与进度矛盾”为主题,围绕“理念内化,有效教学”这一主旋律,以“细抓常规守住课改底线有效推进力求创新突破”这一主线,以“大处着眼、观念引领,切实落实课改精神;小处着手、规划操作,着力改变教学行为;实处着

力、活动推进,助推学校发展”为路径,通过抓住课程核心问题,采取学案等多种手段来消解课时与课程的矛盾。

去年十一月份,在市教科院出台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教学指导的背景下,我们又在江北中学召开了第二次课改推进会,围绕“全面落实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大力提升三力”为主题,强调“聚焦课堂,提升课程改革管理力;突出有效、提升学科备课研究力;立足学科、提升课程实施执行力”。

今年四月,我们在朝阳中学,已“深入贯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召开了专题推进会。本次推进会着力强调:学校作为新课程的学习者,要聚焦课堂,提升新课程的管理力。要强化引领,注重整合,加强研究,分层实施;教研组作为课堂的研究者,要突出重点,关注过程,重视创新,加强模块研究;教师作为课堂的实践者,要重视课程执行和校本研修,努力提升课程的执行力。

十月,我们以“研究性课程设置与实施”为主题,在王璞中学召开了现场展示会。

链接一:兼善中学《规范稳妥务实创新——重庆市兼善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片断摘录

加强教学研究,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此,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训项目工作组于开学第二周便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动态研究课》,每周轮流由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提供2-3节研究课,供全年级教师进行观摩研讨相互借鉴,重点研究如何让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如何取舍,老师“讲”和学生“做”的度如何把握,学生课后作业及知识延展如何设计,以使课堂真正高效。动态研究课,相当于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强化训练,成为教师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重要载体。在这个研究中,抱怨声少了,研究之风浓了,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在发生着明显变化,也逐步探索到一些有效办法和策略。如大家普遍更加重视备课了,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很高,有不少老师反映,因为课时少,现在对课时珍惜有加,不敢随便荒废,课时教案是反复推敲,整合取舍、几易其稿,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明显增多;而课堂上却少了很多废话;数学备课组采用自编学案教学,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基础上,老师作精要讲解和点拨,有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容量;理化生学科老师是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课件、教具、器材甚至身边的各种物件制造生动和直观,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3.立足课堂实践。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我们要求各校立足课堂实践,开展从课程建设到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特别要求:立足“三情”(校情、教情、学情),体

现差异;把握核心,突出探究;课例引领,建构范式;拓展资源,扩展视野;注重反思,促进发展。在课程改革试验中聚焦课堂、关注教学实施的过程,积极倡导“引导并激发兴趣,倡导并促进互动;预设与生成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落实“引发(引起学生关注)—呈现(预设内容展示)—接受(通过互动接纳)—内化(通过探究感悟)—外现(思考形成思想)”的教学思维程序。

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也生成了诸多成功经验,有的学校编印了学案,有的整合了学科教学体系,有的重置了教辅试题……这些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链接一:重庆市江北中学校罗文《如何围绕课标开展新课程教学》

在不违背课标改革精神的前提下,重新整合建构历史教学体系。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严格遵循课标内容标准的规定,以模块为基础,根据时间顺序,按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与其他三种版本教材相比较,它严格遵照课标进行编写,但也存在内容繁多、体系混乱和课本语言过于学术化、学生不易理解的不足。

为此,我们将教材内容作了如下调整。在讲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马上讲《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接着上专题七,再回到专题二、三、四、五、八、九,重新建构和整合自己的教学体系有三大好处:一避免重复的操作,节省不少的教学时间;二相互作用的历史问题放在一块处理,能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思维特质。三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内容和总体结构上的松散、零碎状况。

4. 强化校本研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我们关注“三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以年级组为单位,结合课改实际,落实具体措施;以教研组为载体,根据学科特点,整合学科资源,凸显合力效应;以备课组为核心,立足课堂、聚焦教师,统筹教学计划,正确处理各种教与学的矛盾,切实推进有效教学的生成。

四是以实践反思为特征的校本研修质疑机制。引导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以教学随笔、课例研究和班主任叙事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践反思,在不断反思、质疑的过程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

5.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各校建立了各自的课改评价激励机制,如兼善中学的绩效考核,学校制定《关于新课程课堂以外工作量认定办法》,把老师听课、上公开课、研讨课、写反思、写论文、写教学案例、开发选修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等作为工作量认定的内容,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落实到实践中去,实现在“做中学”;同时兼善中学还实施了动态课制度。江北中学实行“集体备课”月报制、教研活动公告制、教学教研简报制、课堂习惯检查记载制;王朴中学的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公开课展示制度。

作为区教师进修学院,为激励全区教师实施课改的热情,本期将实施高中课改教学设计大赛,下期将实施高中课堂教学大赛,以此推进高中课改的进行。

链接:重庆第24中交流材料

我们通过修改和完善学案导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1、我区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学案(人教社编的优化学案)都较困难,我校教师在充分解读新课标和《指导意见》的情况下,提倡修改和完善学案导学或自编制预习学案,把教学任务向前延伸。预案要体现基础性,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习重点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同时,让学生通过梳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在教师课堂点拨中产生共鸣效应。

2、导学案中布置适当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将学习活动向后延伸。这部分训练题要体现层次性、自主性、适度性的原则。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参照《指导意见》从“讲、练、考、评”各个环节设计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知识能力要求、达标训练要体现不同层次;考试、练习、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措施,使北碚的高中课改进展总体良好,正如教师进修学院黄吉元副院长在第课改年度总结会上所说的:我们惊喜地看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老师成为了学习者;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老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例研修使我们的老师成为了积极的实验者。同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也使我们的校长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参与者。

二、主要成绩和亮点

(一)完善制度机制,保障课改有序发展

课改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富有成效地推进。作为区级教育业务部门,我们努力把“在常态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深化我区课程改革的工作系统”作为一个大的教育结构,坚持高效组织,加强制度建设,用不断完善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来推进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

1.推进运行机制的建设,促进课改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在推进课改中,我们实施“原则与灵活结合,验证与创造并举,实践与研究同行”的策略,通过建立两个通道,完善运行机制。一是自上而下的通道,主要是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整体规划,教研部门确定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容及重点,再通过学科核心研究组与学校层层落实、细化。另一是自下而上的通道,通过教育督导、教学视导和各种形式的调研,将区、学校推进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提炼出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加以推广。这种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构建的多元化、层次化教学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纵横相交、统分结合的运行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畅通了教学管理的路径,加强了教学研究的力度,形成了抓课改、抓质量的合力。

2.推进动力机制的建设,强化学校发展的自主和有为。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北碚区普通高中教育研修绩效评估制度》、《高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等评价奖励制度。我们坚持课改的价值取向,强调发展起点评价,以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重点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期来,发展性评价制度发挥了工作导向和动力传递的

作用,强化了学校推进课改和提升质量的责任,调动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校、教师自主发展。

3.推进保障机制的建设,增强质量管理的监控和细化。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高度关注常规管理、教师成长、校本教研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根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的变化,我们编制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北碚区教学常规管理手册》、《高中学科教学建议》等工作文本,用于指导教学常规管理,引导教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接受向探究转变。《北碚区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推进规划》和《北碚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整合规划》又从另一个层面,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学科课程设置、学分认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整体要求,保证了课程改革的积极稳妥。

(二)强化过程推进,着重课改内涵发展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不同的阶段,课改的内涵发展体现在不同阶段的依次递进中,为此,我们强化过程推进,逐步落实课改的本质要求。

1.着眼于分步推进,在渐变中逐年提升。面对新课程教学中首先凸现的问题,我们要求教研部门把课改起始阶段的工作重点,首先放在“教什么”、“学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从培训开始,把通读、精读和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基础性工程,对教学工作我们不断地强化三项基本要求:第一是对课标与教材的内容理解;第二是对课标与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理解;第三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花大气力研究、确立和落实“三个起点”: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二是课堂教学起点,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努力防止与克服把考试要求凌驾于教学目标之上的倾向。

2.着力于基本建设,改善课程实施环境。在课改实施初期阶段,课程的实施环境离课程真实需要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坚持集中研训与过程研训、常规研训与专项研训、区域教研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教师暑期集中培训采用了“基地学校”竞标的模式,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还与西南大学合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基地。

二是积极促进课程条件性资源的建设。制订相关政策与资金投入投入机制,提供新课程在条件性资源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与高位目标,并进行检查评估,完善学校实验室与通用技术等专用教室建设。

三是主动为弱势学科营造课程文化。由于现实教育制度下的考试文化的影响,美术、音乐、技术等学科通常成为“弱势学科”。这些课程的深入实施与健康持续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困境。我们在教研的层面上,不断提高这些课程教师的学科地位,加强对专业成就感的宣传。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强化这些教师的学科信念和教学信念。

3.着手于问题解决,使困难转化为发展空间。教育现实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在课改的初始阶段叠加在一起。我们努力把推进课改的过程作为研究“真”的问题、真地研究问题、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我们努力从两个维度审视和筛选问题。一是把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结合起来审视问题。特别是强化课程意识,重视从课程的视野去寻找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有意义的突破口。二是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去筛选问题。面对着众多的问题,注意弄清楚“我们能够做什么”,把重点放在现阶段可能解决的问题上,落脚在可以解决的问题上,保持“讲条件而不唯条件,缺条件而不缺理想”的精神状态。

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教研部门组织全区一批优秀教师与教研人员,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或工作项目,分析问题的“病灶”,诊断问题的“病因”,谋划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逐步把思路付诸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学校、教

师解决问题的做法,从中发现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案例与策略,给教师的教学与研修提供了专业支持。

(三)加强力量统整,注重课改均衡发展

针对我区基础教育的城乡、学校之间差别,我们引导、帮助和支持学校进行多样化的探索,针对不同情况,把握好试点实验、推广推行的节奏和步骤。

1.着眼整体,促进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定期组织校长和教师的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观摩、说课评比等活动,将课改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本期以“内化理念,提升教学力”为重点,通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调查、诊断、反馈与补偿为抓手,促进城乡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

校际联合体是我区普通高中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一种主要形式。我们一方面是组织同层次联合体学校进行课程管理的现场调研,探讨如何以课改统整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并陆续把学校一些比较有效的个性化实施经验加以整理,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共通性的做法,形成常规要求。另一方面是通过教研部门组织同层次联合体学校的教师,定期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经验,以点带面。我们还鼓励一些教研员还深入农村学校“驻点”,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推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坚持规范,注重统一性与差异性结合。我们努力把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学校的自主性、差异性结合,坚持“指导不指令,管住不管死,放手不放松”的工作策略。

首先,对教育部与市教委颁发的课改文件进行“操作性”解读,提出’怎么做”的建议。

普通高中进入课改以来,学校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是课程管理问题。为此,我们以研制和落实《北碚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推进规划》为抓手,坚持课程价值的引导,细化课程管理的要求,把实现“四个确保”作为全区进入课改年级课程管理的主要目标:确保课程首先开齐,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各学科必修模块(含必选模块)课程的学习,确保必修模块的教学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要求,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同时,我们还对学校实现“四个确保”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建议。

其次,把“差异”作为资源,搭设交流平台,提供“怎样做好”的经验案例。我们通过一月一次的主题推进会,把调研中收集到的部分学校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的方案,特别是有些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调适的案例,组织讨论、研究,相互启发。我们不要求所有学校“齐步走”,但又建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相似的学校能相对统一,以便加强研究,形成课程实施环境,“手拉手,一起向前走”。

再次,组织教学督导或视导,对课程进行监管,提出“不能做”的整改意见,对有的学校整改结果还要“回头看”。

(四)引导校本建设,培育课改特色发展

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根源在课程,因此,我们坚持引导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追求学校本色与特色的统一。为此,我们把“校本化”作为推进学校培育特色的支点。

1.引导与组织学校方案整体设计。工作中我们提出两个层次的要求。对一部分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要求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我们总结课改先进省市的经验,要求“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原则与灵活结合起来,把实验与创新结合起来,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把学校课程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而对更多的学校,我们要求研制高中三年的课程设置整体计划,做到“三年课程设置统一落实,三年时间安排统一计划,管理组织结构统一协调”。在计划的研制中要坚持“适宜于课改的推进、适应于新高考方案、适合于学校的实际、适用于质量的提升”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样规划课程,既保

证了学科课时的安排,又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一些容易被挤压掉的课程得到落实;同时,也保证高三有了足够的复习备考时间。

2.引导与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由各个学校自己负责,我们的引导与支持采用了课题引领,“先整合提升,再创新发展”或“先实践,后完善”的推进策略。

多年来,我区一批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一方面推动这些学校用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对积累和经验进行检验、洗涤,将原有的课程超市梳理、整合和提升,形成精品课程,把课程从知识性上升为文化性。另一方面支持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或本地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开发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教育哲学、与国家课程优势互补、针对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可选择的学校品牌课程,形成学校特色的亮点、重点和支撑点。对一批经验和条件比较缺乏的学校,我们促进或帮助他们将原来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和各项专题教育,按课程的要求规范化、系列化;把国家课程选修模块中目前开设有困难的,从中抽取部分内容进行改造,作为校本课程先行开设。我们要求学校让课程先开起来,在实施中接受学生的考验与评价,受学生欢迎的保留并进一步完善,不受欢迎的淘汰或重新开发。

(五)重视结构力量,追求课改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市教委先后颁布了规范办学的要求。我们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高度重视结构的调整对事物质变的作用。

1.推进课程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的基础性结构,我们要求并帮助学校依据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坚持有序的课程管理,加强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Ⅱ课程互补与融合,加强学科之间和学科内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融通;坚持有效的课程实施,依据课程内容的主次和难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推进教学过程的结构性调整,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我们重视教学目标的结构调整。帮助与指导教师统整三维教学目标,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和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努力使教学符合认知规律。

我们重视教学时间的结构调整。强化教学过程的意识,要求教研部门在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时,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作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我们重视教学任务的结构调整。引导、帮助教师把教学立足点从多讲课、多做题,逐步转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教研部门还积极组织了一批有志教学改革的学校和教师,进行类似的探索实验。

3.推进学生管理的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统整学校教学力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强化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把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更好的融合起来。不断拓展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加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的教育和培养,坚持知识与情感、意志的协调发展。既要有针对性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荷量。同时,还要通过有意识的激发和锻炼,提高学生的承受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加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掘“学分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育价值,发挥它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作用。决不因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尚没有与中高考录取硬挂钩,就将其游离于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之外。通过不断的努力,“学分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不少学校中逐步走向常态化和常规化,使之成为学校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对新课程的实施报有顾虑,课程改革的步子不大。调研中反映出,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但改革工作还在观望和徘徊中。一些学校的信息不够灵通,特别是高考方案滞后,摸不清市里改革的精神,影响了对教学的要求及安排。基层学校把这次新课程改革形象地比喻为趟水过河,不知深浅,不敢大步前进。

2、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完成新课程教学。在新课程实验中,市新课程方案中都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新课程的通识和教材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除数学、物理和政治三学科外,其他学科都有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上课,这些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数是今年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部分从其他年级调入的教师,由于没有新课程理念的支撑,他们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者有之,教学“浮在表面,浅尝则止”者有之,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3、课程改革经费投入不足,新课程实施的硬件得不到保证。新课程对教学的实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配备支持新课程实施的通用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在调查中,我区各学校都还没有完备的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室。各学校虽然都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但数量不足,不能保证新课程实验教学的开设。二是多媒体设备配备不够,不能满足信息资源与教学的整合。新课程强调建设和开发新课程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调研中,除重点中学能保证多媒体进课堂外,其他学校都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环境,影响了教学有效实施。

4、广大教师普遍反映教学课时紧,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模块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由着较大的差距,由于教师对模块教学以主题性教学为主,教师对其把握不好,还由于一些老教师无限制地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教学中很难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课时紧张,一节课内不能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教学,强烈要求学校增加课时,这将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教学质量。

5、教辅质量差或与教材不配套,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教科书和教辅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使用的教辅资料与教科书不配套,内容陈旧,题目偏离学科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加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和解题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个别高一学生过早失去学习的兴趣。

6、初高中教学缺乏衔接,或衔接不上,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了解本学科的初中教学内容,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授课过程未能有机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历史、地理学科是初中结业学科,一些学生不注重对这三个学科的学习,高中教学中涉及的初中内容,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补救,否则无法进行新课程教学,导致教学延时,影响教学质量。

四、后续改进及建议

从调研中的问题反思中我们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1、积极开展学科新课程的集体备课研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我区四所重点中学学科教师队伍组成上看,既有市级学科骨干,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集中全区优秀教师的力量,实现强强联合,进行集体备课,将会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开展区级集体备课活动,保证按照新课程标准上课。《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教学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备课中,要研究好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并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督促没培训教师学习新课程。现任高一新课程的教师没有参加课程培训的人数还不少。为了帮助这部分教师尽快了解新课程,准确把握学科模块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各学校要组织这部分教师的校本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使他们尽快适应

新课程。另外,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新课程学习测试等活动,督促教师学习,检查学习效果,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3、建立新课程研究的网络平台,促进新课程的研究与交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学校教师间的合作。互联网能打破时空限制,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题讨论提供空间和时间,使得很多传统教研方式和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因此,我们将在区研修网站上建立“我与高中新课程”论坛,为教师们提供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与交流。

4、积极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我们要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建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交流的生动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不断提高和成长。

5、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要求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各学校要找准学校教研工作的定位,以课程实施和推进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培养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效度。

6、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管理,保证课程质量的监控权。在对我市其他地市新课程的管理工作的了解中和我区基层学校的建议中,我们感觉到,新课程的必修部分和选修一中的内容一部分是新课程高考必考内容,这部分教学市里必须统一管理。有了统一要求,便于对各校的课程适时进行管理,也利于全市的教学质量监控。因此希望市教育科学院尽快出台我市高中新课程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指导意见,做好新课程的管理工作。

7、加大对新课程实施的经费投入,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新课程实施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撑,实验室的建设落后,信息技术条件的匮乏,将制约高中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新课程的事实,因此希望,政府加大对新课程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证新课程的正常实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受着实践的智慧,创造的乐趣,收获的欣喜。展望未来的课改之路,我们将在更新的背景下,更高的起点上,更广的视野中统筹规划,坚持在发展中追求课改的高质量和高品位,不断彰显课改的文化力量。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工作总结范文】20xx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教科研相结合,创建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把学校的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并征求教师意见,做到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坚持层次管理,几年来,在教研室精心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了课程改革阶段任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徐广臣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学处详细制定了《三岗乡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二、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教导处围绕基础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收看网上直播的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各学

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又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县新课程理论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的测试,撰写了体会文章。通过多次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本次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此次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规范到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教好的,实施分层教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派下半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使老师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已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乡级会课时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等,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真正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育评价观。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月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中心小学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全乡推广,并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202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

本次学习从7月25日至8月7日,其中7月26、27两天是参加《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7月28至8月6日是参加《教育部xx 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专家团队答疑工作》。下面我详细汇报一下。 在《全国高中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收获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总结“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数学阅读理解、作业评价、数学本质。”新课程的主持人刘坚、王尚志、张饴慈、张思明等都做了报告;6个先进学校的代表做了发言。共有大约15名专家、老师出席活动,还有数学通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媒体参加。虽然新课改没有实质性与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经有很多学校抓住机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次新课改决心很大、极为坚决,不积极推进新课改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xx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1天中,主要是以课程专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业、上午学术报告、穿插小组座谈研讨、晚上学术沙龙等活动。可以用一下关键词来概括“把数学教的更简单。”“把数学的本质教给学生。“‘问题’对数学课堂太重要了。“‘图对于数学太重要了。”“学会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阅读’的培养。”“三维生态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活动经验。”“区域教研。”“作业评价---学生批作业。”“双向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级、高级教师,他们的理念先进,大多有突出的教学成果,他们所在的学校也都有新课改先进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课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时代的步伐不可阻挡!全国取得成果的学校已经很多,他们已经成为领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听他们的老师讲座。与我同去的青岛二中的朱军老师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学校的关注,因为他们青岛二中在课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岛二中,南有深圳中学。”本来自己带了一些教学上的东西,可是听完人家的报告后就不敢拿出来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谈的都是教育教学,高考根本没有成为研究对象!我在教学方面有些东西,听完别人的报告后觉得很不成熟也没有敢拿出来。不过,在最后一次研讨时,我利用讨论高考题好坏的机会做了一个主题发言,算是对学校有一点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个人思考。 一,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1,为甚麽不是数学教学呢?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不只是教数学,他也是老师也要育人!为甚麽我们老师抓学生越来越近、成绩越来越高,可是师生感情越来越淡呢?这一点我并没有好的想法与做法,但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此事! 2,我们为甚麽没有名师、名师工作室呢?我们拥有“打不垮的数学老师”可是却没有有特色教学经验与成果,我们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却得不到全国先进学校的认可,我们有各种形式的个人教学与集体备课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三周之后,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课改进程对师生带来的有益的影响,收集学生的良好建议,调整步伐,增强信心,鼓足干劲,走好课改之路。 二、调查基本情况 发出问卷862份,收回问卷786份。问卷回收率91.18%。 三、问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学生对我校课改实施情况的总体感觉和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6%,表示满意的占54.1%,认为一般的占27.8%,觉得不满意的占2.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改实施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满意。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了新高一能够平稳地进入课改,整个暑假,大部分行政领导都放弃了休息时间,策划制定各种管理方案。所有新高一的教师都接受了市级校级课改培训,并在开学之初,还对所有学生进行课改培训,自上而下地传达了课改精神。开学以来,师生们则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之中。81.3%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适应课改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情况 新课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学生认为科任教师做得很好的,占30.6%,良好的占53.6%,认为一般的占15.2%,觉得不满意的占0.5%。经过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变化,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占23.9%,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占11.1%,有较大变化,以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57.1%,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8.0%。对教师新课程教学,学生表示很满意的占14.7%,满意的占58.1%,认为一般的占25.5%,不满意的占1.4%。 以上结果表明,老师们都已经积极地投身到课改实验中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在课堂上渗透现代教育新理念。老师们清楚地知道,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也看到,还有近三层的学生认为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 新课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很明显的占12.7%,较明显的占49.4%,不明显的占33.7%,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化的占4.2%。 新课改在教学的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学生能经常、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占23.6%,偶尔提问或讨论的占54.95,还不习惯的占17.2%,不敢提问的占4. 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转变了学习方式,但是,能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还是占少数,这个结果表明,我们老师引导得还不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

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心得一: 我们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时听到几个频率较高的词语:新课程意识、评价方式的转变、要给学生减负增效。。。。。 其实,每次一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的做法上符合这些吗?这里我就讲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同行们探讨,更恳请大家对我见解的批评与斧正。 1.我们来谈谈减负增效的问题。其实减负增效不应该只说是对学生,一定要对教师是一样的做到才能够真正做到。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新课改,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到减负增效了呢?对学生来说,首先从课程学科的设置来看:在课改之前,高一的新生只有8个学科,就是没有生物学科,其实就是在课改前,学生想真正将8个学科都学好已经不容易了。当然我还是发现,高一的学生的确将8个学科都学得较好的,这不仅要学生有较高的智慧,更要有相当好的方法。然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学科变成了9科。不少的学生真的就是照顾了这科无法照顾其他学科。我所遇到的学生,无论他又多优秀,都给我的答案大同小异:总感时间紧,每天就在不断的赶作业。其次从每个学科的内容设置来看,我是教数学的,我这里就以数学学科为例来加以说明。数学课改前的第一学期的内容就是三章:《集合》、《函数》、《数列》。至少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总还感觉到: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学期中可以完成的。然而在课改以后,第一学期的数学内容明显增加了,内容有:《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四章内容,当然还要感谢市教科所的领导们非常了解情况,为大家减轻负担,把《三角变换》没有列入全市期末统考的范围。同时在函数部分还新增加了《幂函数》的内容。在其次是四川的高考在命题上怎么命?没有谁能够明确的告知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还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上、课后的作业指导上,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的理念和意识。从这样的一些层面分析:所谓课改的减负问题还真成了有的老师说的减负就是加正的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在减负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改变自己的理念,当然理念不是说改就改的,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和时间。正如北京十一学校的特级教师王春易的“讲和不讲”的问题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学生不能象成七那样,讲不讲都没关系。教师理念要慢慢改。我们面对的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群体。初中教师那一种填鸭式教学没有改变,就会影响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换句话说: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只是改变高中教师的理念是不现实的。 其次,高中教师在不能改变更多的现实的情况下,应该做到的,还是要多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解读》,从中找到改变课堂的要素,尤其要找的是:我们再教学中要如何操作,才能够体现我们的课改的真正精髓。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近年来,课程改革悄然兴起,更加人性化的课程改革无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关注课改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组织安排教学,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改革后,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教材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能否根据教材信息很好的去教授学生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新课改教材和原来教材相比,要有鲜明的特色,要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调查对象 此调查报告对新课改教材中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教材整体信息特点进行挖掘,角度选取为人教A、B两版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在这一章节中,对章节安排顺序,章节题目设置结构上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对教材进行细致阅读分析,能过比较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构架,分析比较新课程教材的不同之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新课改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调查内容 以往的数学教材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造成内容偏多、偏难,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经常有这样的苦恼,由于学的东西太多,重点不突出,往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与扩展,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材做了一定的精简,并增加了新的内容,但有些知识的难度还没有降下来,符合时代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现在新教材按照了新课标的“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和必备的知识,对一些

高中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办法

高中中学新课程改革管理办法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一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爱扬教学要求。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 二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倡导同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教学设计要按课时编写,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 、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完整篇.doc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s0100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2004年秋学期,我县城关镇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秋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目前,全县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共657所,实验教师2231名,学生41354名。 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盛市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为使全县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组,成立了课改专家指导组、教材选用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学校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全县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还根据我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制度》、《新课程实验教师基本功考核“五

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2004年至今,我们充分利用《报》、《皖西日报》,撰写专题文章宣传课改;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媒体,报导课改工作。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各社会发放课改明白纸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我县教师一老二缺三弱,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第一是狠抓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2004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我们及时地对教育局机关人员、对城关镇教师进行了全员通识培训,派出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参加省级学科培训。2005年暑期,我们分五期对县乡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全体实验教师进行了一轮通识培训,对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进行分学科培训,参训达2800多人次。2004年暑期,我们从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所请来专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厦门市新高考数学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翔安一中曾新华2019年高考徐徐拉下帷幕,从维纳斯、到选修、……各种评议热闹非凡,回首过往的高三年,感觉到辛辛苦苦又一年,分数回到解放前,展望新学期,新课程、新高考。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根深蒂固。带着各种困惑我报名参加了2019厦门市高中骨干教师新高考数学学科培训高级研修班,全体研修班学员于7月19号雄纠纠气昂昂的从厦门奔向浦东上海智诚,经过7天起早贪黑,清苦、认真的学习,顿时各种困惑迎忍而解,收获颇丰,在这里我将培训的心路历程作个小结,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开启新的篇章。 七天的培训,从学科核心素养到课程改革,从深度学习到单元教学,再从作业刘著计到数学命题,以及高三复习策略,从理论和具体操作层面,我们都收获满满。 培训首先从徐淀芳《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拉开帷幕,徐老师认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要关注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要关注新技术的融合:新技术在促进和推动教育变革-个性化+泛在学习+智能+深度,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变革教学方式,包括组织方式、认知方式、活动方式然后通过翔实丰富的教学案例,让大家热血沸腾。最后徐老师小结:深化课程改革南非要坚持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探索育人模式,需要探索多样化课程,个性化培养、实践性经历,需要

持续探索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应用突破…… 7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家讲坛:包括张海君老师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文新华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与评价》,张海君老师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让我理解了什么是深度教学,深刻认识到了深度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清楚了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要点和操作的方式方法,明确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注重自身学科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文新华老师的《新高考背景下-教学设计与综合素质评价》讲述了如何化解高考改革挑战的问题。文教授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进行解析,着重阐述了学生和教师如何应对的问题。其中触动较大的是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时文教授提出应着重解决的四个问题,即是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治学问题。第二是在教师应对上讲到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三要素,即学习理解能力、学习认知能力和优良的学习品质。这些都对我的教学思想认知起了明显的提升作用。 7月21日下午李政涛老师的专题报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什么是好课为例》震人心憾,余音绕梁,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总领:什么是好课?实、长、清、细,这里我摘选什么是实来说明 一、实 (一)扎实-----有意义的课-----走入课堂到走出课堂有什么不一样?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兴趣包括: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 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广西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确立了我区新的高校考试制度基本框架,。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进而形成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当前每位校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措施各具特点,但基本处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实施阶段,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将高中课改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也为高中学校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应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 一是对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功能的重新审视。真正实现从分数唯一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对考试文化的根本性突破。 二是在行政班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制。 三是新高考方案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结构的重组将带来教师专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五是新高考方案中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学生的依据和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招生录取依据,考试的区分度降低,如何实施真实有效公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六是在进一步加大学校自主排课权的情况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建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推进模式和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 另外,学校教学的具体安排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看到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将其窄化为排课表等教务工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纠结;学校为应对学生选定的高考科目,在课程设计上出现偏科,在教学上甚至重新回到唯分数论的老路上,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也面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等。 以上问题都是我校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围绕主题、聚焦问题、交流研讨、才会取得共识。 二、应统筹设计与实施课程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设计与实施是推进新高考方案落到实处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围绕主题,聚焦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认真解决的。

个人总结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212597925.html,)/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一直与本乡兄弟学校三坝小学开展联片互动,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公开课教学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报告: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经验交流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顺利且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尤其在有效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特长培养、通用技术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现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向各位同仁予以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我校及时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30余次。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

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习交流,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为了检验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至少两次新课程学科知识考试,并认真批阅,成绩下发教研组认真分析,总结。 3、专家引领,继续学习。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习档案袋,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