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证券交易所比较

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证券交易所比较
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证券交易所比较

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证券交易所比较

私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地点,不但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而且还要分析上市地本身的条件和环境,比较各交易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成本,从而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里对世界上一些主要接纳中国中小企业的证券交易市场进行比较。

一、上市准入条件比较

(一)香港创业板市场:

香港创业板市场是专为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募集资金服务的股票市场。香港联交所确立“创业板”,其基本的上市条件是:1.要有两年活跃营业纪录,但其中并无盈利要求;2.须有集中的主营业务,综合及投资公司是不容许在创业板上市的;3.最低公众持股量是发行股本的10%或港币3000万元(取其高者);4.管理层股东及策略投资者分别受两年及一年的售股限制;5.上市后,须聘用保荐人担任顾问的职责满两个财政年度;6.须公布未经审核的季度业绩报告;7.有关公司管治的要求:审核委员会、有资格的会计师及最少有两名独立董事;8.与第一板市场相仿的披露交易及关联交易规则,经轻微调整后,亦会用于创业板。另外,创业板市场以高科技企业为主,要在创业板上市须有保荐人,保荐人的资格由香港联交所审定。据悉,创业板已设立了一个13人组成的委员会对上市公司进行审核,对企业提出的上市申请,将在35天内予以答复。

可以看出,香港创业板市场的上市要求相对较宽松,这对于中小

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私营高新科技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欲到香港创业板市场的私营企业十分踊跃。已具备以下条件的私营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并未限制为高新技术行业,但所属行业发展前景具有吸引力;主营业务集中,产品有市场前景,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管理层经验丰富;公司内部监管系统完善。

(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标准:

相对于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门槛相对低。新加坡交易所分主板市场及自动报价板市场。

主板标准SGX-MAINBOARD):新加坡主板上市有三个标准,企业仅需符合任何一个标准即可,具体如下表:

标准一:有三年营业记录,过去三年税前利润总和750万新元,且每年至少100万新元;25%的股份至少由1000名投资者持有。

标准二:过去一年或二年的税前利润总和1000万新元;25%的股份由2000名投资者持有。

标准三:上市时市值达8000万新元以上。

自动报价板市场(SESDAQ)标准:SESDAQ成立于1987年。SESDAQ设立目标是为让新兴的有潜力的公司上市融资,因此企业在自动报价板市场上市的标准很低,除规定“15%的股份或50万股股票由至少500名股东持有”外,对于税前利润、资本额大小、营业记录等均无具体要求,但在新加坡交易所自动报价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必须注意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6月14日,经过多年发展,新加坡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亚洲主要的证券市场。同亚洲其他的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五大特色:

1、制造业公司所占比例大。同亚洲其他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对制造业公司更为青睐。

2、外国企业比重高,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证券市场是一个更为开放和国际化的市场。目前中国企业在新上市的已大30多家。

3、证券相对流通性(交易值与市值之比)大。同亚洲的香港、东京交易所相比,新加坡交易所规模较小,但股票却有更佳的流动性,特别是具有中资企业背景的股票流动性更佳,上市挂牌中国公司的换手率普遍高于其他企业,具有“中国效应”。

4、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拥有众多的投资专家、基金经理,以及各类专业投资分析员,市场相对有效成熟。

5、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供增发融资。新加坡证券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在信息披露完全的条件下,已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相对容易。这对于国内一些快速成长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及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而言,更有吸引力。

(三)英国创业版AIM市场上市标准:

1、必须委派一位指定保荐人和指定经纪人;

2、根据本国法律合法成立的公司,且为公众公司和同类公司;

3、公司的会计账目符合英国或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

4、具有两年的主营业务盈利纪录。如果不符合该条件,董事和雇员

必须同意自进入AIM之日起,至少一年内不得出售其持有的该公司证券所拥有的任何权益。

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较小的,正在成长中的公司开设的全球性市场,准入标准比较宽松,使各种各样的公司能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进入公开的市场。管理制度不太严格,让企业作为股票上市公司学习体验,而不受英国上市主管部门规定的整套行为准则的制约。

收购规定比较宽松,有利于通过收购进行扩展。

某些税务优惠,这对某些公司来说可能是一个优势。

(四)德国交易所上市标准:

德国共有8 个证券交易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随着近年来德国内外贸易迅猛发展带来的高额利润激增,企业实力有很大增强。加之德国金融制度的改革,使证券市场的吸引力愈来愈大。

法兰克福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作为欧洲第二大金融中心,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继纽约、伦敦之外的第三大交易重镇。法兰克福是世界上资金聚集量最大的市场之一。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均位于法兰克福市。目前在法兰克福自由市场交易的中国企业有170 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国铝业,中国电信,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

德国主板和自由市场(中小企业版)上市标准:

德国的相对优势在于中国和德国两国的工业主体结构相似。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到德国上市更易于为德国投资者认同。

二、上市费用比较

(一)香港上市费用

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费用视上市方式和集资额的大小上下波动。集资额越大,承销费用越大,其他各项收费也会相应提高。若发行人以H股形式上市,其所需的费用要比以红筹方式上市的费用要略高一些,因为其涉及的环节要多,架构重组与股改过程比在境外设立公司上市要复杂得多。

通常情况下,在香港创业板以H股形式上市募集1亿港元的资金,所需的费用大约在600-850万港元之间(未包括承销费,承销费一般是集资额的2.5%-4%左右),首发总费用在融资额的10%到15%之间(国内上市在6%——8%之间)。大体包括:财务顾问费100-150万元;国内律师费25-35万元;国内会计师审计费30-35万元;保荐费100-150万元;境外会计师审计费80-120万元;境外测量师行资产评估费20-40万元;境外公司律师费80-100万元;承销商律师收费80-100万元;印刷招股书、股票及认购表、招股书中文翻译费30-50万元;股票过户登记处收费、收款银行收费10-20万元;财经公关、报章广告费及其他收费30-40万元;联交所申请上市费15-20万元。

至于上市费用的支付方式,具有影响力的财务顾问会说服其他中介机构分期收取中介费,比如在企业上市前只要求发行人支付30%,中期再支付30%,其余的可以在上市后从募集的资金中支付,以此减轻发行人的财务压力。

不过,海外上市对内地企业来说,成本还是太高。企业在境内上市一般筹资额要比海外高2到3倍,一次性上市的成本却只有海外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企业上市后的维护费用,在境内上市只需海外市场的六分之一。

中国与新加坡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对比

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定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颇为典型的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多党轮流执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新加坡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和领导人宽广的政治文化视野,使得该国公务员制度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即:政权民授与人民行动党幕后主导;公务员精英化;融东西方先进文化于制度建设。日本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原则,作为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取代了战前“为天皇效忠”的思想。《日本宪法》第15条规定:“一切公务员都是为全体服务,而不是为一部分服务”《国家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一切公务员必须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员,为公共的利益而服务,并在执行任务时,应专心致志尽全力致力于工作”,这就以法确定了公务员必须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日本公务员,无论从事于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国民全体利益而奋斗。虽然同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亚洲国家,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了解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借鉴韩国和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实践有效的建设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对比 (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 在我国,是否对公务员队伍实行高薪养廉,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以许多国家实行高薪养廉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例,认为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也可以成为防止腐败的有力举措。也有一部分人反对高薪养廉,认为这与我们的国家性质不相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高薪养廉有利于防止腐败,但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事实上,高薪并不意味着一定实现廉洁,低薪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腐败,只是,适度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更加激发公务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实行高薪,需要同时配合提高贪污腐败的代价。实行高薪养廉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国家必须有足够的财力。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地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在世界各国中是较高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说过,新加坡能常年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有一个能干的政府,有一个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贪污腐败获得非法收入,不如直接给予丰厚的合法收入。他们的口号是“高薪养贤”。政府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部门中来,要让他们觉得参加政府工作为广大公众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公务员的总体工资福利待遇比社会平均工资高许多。这种以“高薪养贤”为特色的公务员薪金制 度,尽管还有一些争论,但已在许多国家被应用。 日本公务员的工资最终决定权属于国会,依据两条原则,即与民间职工工资基本均衡原则;与其官职的职务和责任相对应原则。实行严格的工资分类制度。福利名目很多,各种津贴和补偿较多。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 (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该阶段香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主要角色,香港经济实现了“转口型”经济向“出口加工型”经济的转变。 第二阶段(1967~1975年),香港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加工型”为主转向以“制造型”为主。1975年四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6.9∶20.7∶7.2∶17.0。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他行业变化不大。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6.4%;1975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和地区收入的中位水平。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速度

新加坡税收制度

xx税收制度 2009年06月23日08:44 新加坡是以领土原则征税的,在新加坡所赚得的收入或者在海外赚得却在新加坡收取的一切所得都得纳税。在2003估算年里,推出了集体扣除条款。公司间的交易必须是以公平原则完成。纳税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并根据上一年的所得征税,即2003估算年针对2002年的收益征税。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 目前,新加坡不允许将一家公司的亏损转移至另一家公司。从2003估税年度开始,允许将属于同一企业集团的一家公司的亏损或资本税务补贴全部转移到另一家公司进行抵扣。该措施不仅适用于属于同一企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间,也适用于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但享有集体估税扣税的公司必须在新加坡注册,且母公司至少持有子公司75%的股权。投资补贴和来自海外企业的亏损不允许转移。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能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减轻企业的负担,也有助于降低新创立公司的起步成本,从而为培育创新和冒险精神提供一个有利环境。公司在开展新业务时,通常会设立子公司而非新的部分,以便利用"有限责任"来保护新业务的发展。 没有集体估税扣税,公司也许会出于将新业务的亏损与公司其它业务的盈利相抵销的考虑,设立新的部门来开展新业务。这项制度的出台旨在减少这些因公司税务结构所造成的不得已的企业决策。 单一公司税制度 新加坡目前使用的是全面归原税制度。在该税制下,公司须在盈利完税后才可派发股息,这使得公司在分配诸如资本收益等免税项目收入时受限,通常须在额外征税后才可分配。从2003年1月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单一公司税制度。这意味着股东将不必再为到手的股息缴税。股息分配将不再遵从全面归原税制度。从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内地、香港、美国与新加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要业务和 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 更。 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 的“活跃业务记录”。 盈利要求盈利测试:过去三年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 最近年度须超过2,000万港元,另外前两年的纯利合 计须达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 港元;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 亿港元;新申请人前3个会计年度年现金流入合计 至少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经审 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亿港元。 不设置盈利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 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 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 须占已发行股本的 20%-25%。 最低市值预期公开发行部分的市值不低于5000万港元。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 证券市场监管其机制相对成熟,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较强,政府 的监管手段结合市场的力量对上市公司构成极大的 约束,监管层和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问 题则反应比较突出。 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 险自担。

项目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 年主要业务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 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采 用美国会计准则或新加坡准则。 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 录,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 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 控股公司,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 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 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税前利润达750万新元,每 年至少100万新元,或最近两年累计 税前盈利1000万元新元(1新元约等 于5元人民币)。 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 个月。 最低公众持股量25%的股票至少有一千名股东持有, 大于3亿新币则比例减至10% 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 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 500个公众股东。 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无具体要求 证券市场监管监管很严格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险自担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 体系 1

2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形成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格局。”十二五”是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关键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将在树立平等理念、满足正当需求、坚持公正透明、强化统筹协调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丰富细化税法宣传。准确及时开展咨询、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分类实施信用管理、全面开展社会协作,并经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经费管理、健全应急机制、细化绩效考评等保障措施,立足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纳税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律,合理借鉴国际纳税服务工作的有益经验,实现全面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目标。 一、追根溯源,总结经验,理清纳税服务发展方向 纳税服务之因此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既有理论渊源基础,又有现实需求推动,更有成功经验借鉴,因此纳税服务才成为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纳税服务理论渊源 3

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看,以威廉·配弟、攸士弟、瓦格纳和亚当·斯密为代表人物确立的西方”效率”、”公平”税法基本原则,对纳税服务理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卢梭”主权在民”的社会契约理论成为纳税服务理念的思想基础,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大税务行政改革的税收遵从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成为指导纳税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强调公共性的公共财政理论,确立了公共财政是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是为纳税人和所有公民服务的财政;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也波及税收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仆论”、列宁”做人民公仆”原则、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观点,均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有过充分的论述,这是税务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看,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和发展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政府职能由管理经济向服务社会转变,作为税务部门,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成为题中之义。 4

08年调研报告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向国际一流环卫管理水平看齐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历届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 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环卫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深圳正处于以新的起点、更高的视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深圳发展前途寄予厚望,指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深圳要敢于叫板国际一流城市”。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于我市环卫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克服狭隘视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加大环卫投入,满足现代都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香港、新加坡、深圳环境卫生投入现状 1、香港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约有1.2万人,其中负责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约有8000人,食环署每年各项开支合计达40多亿港币,其中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约占50%,达到近20亿港币。香港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及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很大,在全港设置了20000多个废屑箱、1000多个狗粪收集箱和777个一套3个的分类废物回收箱;香港共设置了160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746个乡村式垃圾站、2000多个垃圾桶置放处及8个大型垃圾转运站用于转运垃圾;全港共有256辆现代化垃圾车用于收集垃圾,其他特种车辆包括机械化扫街车7辆、洗街车92辆、吸渠车7辆以及清粪车、自动卸斗货车、抓斗货车等;垃圾处理方面,有3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及2座特殊垃圾处理设施;全港共有429间公厕。 2、新加坡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部门是国家环境局下属的环境公共卫生署,该署下设小贩处、环境卫生处、环境卫生研究所,现有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摘要: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 是新加坡的金融监管部门,其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预防通货膨胀,促进金融服务部门稳健发展”,集中央银行职能和监管职能于一身。2013 年上半年,MAS 修订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目标和原则》,重新确立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手段,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金融监管比较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型岛国,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是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并担负着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的职责。 一、监管组织构架 (一)新加坡金融监管机构概述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主体是成立于1971 年的金融监管局(Monetary Athou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作为一个崇尚高度法治和严格管理的国家,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局拥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金融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MAS 一身二任,既是央行,又是金融业监管机构,职能与中国的“一行三会”类似,具体有两大职能:一是中央银行金融调控职能,与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MAS 也通过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运用利率、货币供给、外汇储备等工具,保持汇率和物价稳定,以调控整个国民经济;二是金融监管职能,负有对所有的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当然,金融监管局也通过强大的公司治理架构和严格遵循国际会计标准来提升塑造新加坡的金融业,并通过与业界合作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MAS 的金融监管职能由“金融机构监管组团”实施。该组团是MAS 最大的组团,由银行署、保险署、证券期货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监管政策署、监管法律服务署组成。银行署是该局最大的一个部门,其人员占MAS 总员工数的1/8。由于在新加坡的银行较多,银行署下设六个银行监管组群,明确每个组群的监管机构。同时在银行署内部专门设置了“资本市场部”,以便与银行署内的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对银行资本期货业务的监管。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系,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监管当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MAS采取了董事会——执行总裁办——职能部门的治理结构模式。MAS董事会由政府官员及财政金融界、法律界的资深要员组成。新加坡MAS董事会这种人员构成为保证MAS职能的有效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并没有过多地影响MAS的独立性,在实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过程中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很高的权威性;二是实行混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亚太地区各大企业设立平台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多以香港、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起始点。香港、新加坡都是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海运中心,各大国际性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总部、分公司、子公司、办公室,联络方便,融资便利;而且,两地法制健全,对于商务活动都持鼓励态度,在税收等政策上提供很大优惠。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语言障碍、空间距离远、时间差异大、法律制度不熟悉、融资困难、汇兑限制多等,在这两地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在设立公司时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上,新加坡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对境外平台定位不同,则相应注册资本、运转方式不同,也影响到注册地的选择。 从招股、融资的角度看,香港的金融实力略微领先于新加坡。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了上述信息。该指数还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是对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趋势及发展能力的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既关注现状,更关注成长的潜力、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方向。2013年的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观测度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4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指数推出4年来,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学界所认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存在,对不在本地发生的业务不征税。有很多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合同签订地、业务发生地全不在香港,因此可以进行零报税。 而对于做实物贸易的、计划在当地开展实际运营的公司来说,新加坡的政策也许更胜一筹。新加坡政府为了将国际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于2001年6月退出了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简称GTP),利用优惠税率吸引和鼓励国际贸易商前来设立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优惠税率理论上可以低至5%。开展实质性交易活动、从事矿业相关贸易的公司属于该计划的对象范畴。 GTP计划准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五年的奖励期中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税税率,奖励期过后可以再次申请。而且,2003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宣布,准备将新加坡作为区域基地的增长迅速的中型国际贸易公司可以在设立最初的三年享受优惠税率。在此期间新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区域和国际贸易网络,从而在初始优惠期满后可以申请五年奖励期的贸易商资格。可以获得税务优惠的收入包括:通过实货贸易所取得的利润;从事实际商品经济活动所取得的佣金;从事期货贸易取得的利润。

国外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比较

国外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比较 现代国家税收的重要原则是税收法定原则,即国家征收赋税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税源、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纳税义务人等均应由法律明确规定。凡不是依法律规定而要求公民履行的纳税义务,公民可以拒绝缴纳;同时,除法律有例外规定,任何人不得免除纳税的义务,也不得任意增设或变更纳税的义务。此外,公民还可以对是否依法要求其纳税进行监督。税收法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两大手段,税收法定目的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罪刑法定目的是保障公民人身权。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均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借鉴国外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基本做法,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一、西方国家税权划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提 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理论基础上的。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契约论的基础上,针对土权神授主权在君的理论,提出了分权学说,即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议会是掌握立法权的机关,政府是行使执行权的机关,对外权与执行权由国土和政府共同行使。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发展了洛克的分权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部门掌握,立法权要实行代议制由人民来行使,行政权应当掌握在国土(政府)手中,司法权则由法院行使;三个部门应当互相牵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自由。按照洛克、孟德斯鸿等人的理论设计,西方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形成了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政治体制。与 整个政治体制相适应,西方国家在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职责范围清晰,相互、制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对税收基本问题的法律规定 关于税收基本问题的法律规定,一般都在宪法中体现,也有的国家专门制订了税收基本法。 纳税是现代国家中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对纳税义务的规定,是各国宪法的通例厂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第十二条对纳税义务的规定:除下列三项税金外,设无全国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1789年的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比较——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09(级) 姓名:刘盼 学号: 00930016 任课教师:李慧勇 作业成绩: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摘要: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我国香港地区反腐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透明国际公布全球政府清廉指数排行榜,中国香港位列14,居亚洲第二,新加坡则居第一。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廉政”典范,香港与新加坡在执政上对我国内陆地区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新加坡香港“廉政”建设借鉴 一、新加坡与香港“廉政”建设的相同点 作为世界“廉政”的楷模,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香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承多让。二者在这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独立的廉政机构,并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新加坡和香港的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反腐机制。这一机制既包括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及晋升机制又包括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这些机制在廉政建设中各自起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公务员选拔上,以薪养廉——使人不必贪,给予公职人员适当足够的工薪报酬,使之依靠正常收入而不必通过贪污腐败便能维持自己及家人基本或体面的生活,从而达到使人不必贪的目的,从源头上确保了录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廉洁度。其次,针对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各机构可能的腐败行为,建立了内外结合、上下协调的权力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新加坡和香港先后成立了反贪调查局和廉政公署,从而使得各个部分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牵制,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严密的监督网。 (二)发达的经济为各自的“廉政”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透明国际历年清廉指数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公务员表现比较清廉的国家,全是经济发达地区。这个事实证明,反腐败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社会工程,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建立起相应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建设较高素质的执法队

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看其公务员制度 四

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看其公务员制度四 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看其公务员制度 □中共昆明市委机构编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龚志兴 这次有幸参加由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昆明市高级管理人员赴新加坡电子政府与高效管理”专题培训班,在新加坡专题教育培训中心的周密安排下,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拜访交流等形式,开展了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培训的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感受较多、启迪较大,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及成功的经验等。下面,就对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学习认识,谈一谈对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一、新加坡成功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国家,地处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国土面积约707平方公里,人口约498万(公民320万、永久居民53万、非居民125万),华族占76%,另有马来人14%,印度人8%,及欧亚其他人2%。语言有英语、华语、新加坡语、马来语四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政以来,创造了在一党长期执政体制下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1965年独立以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迅速崛起,20世纪90年代从第三世界跨入第一世界,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创造了“新加坡奇迹”,国际上对新加坡的评价是:“新加坡站在最小的国土

面积上,创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赢得了最大的经济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最大的国际声望”。在国际发展指标评估中,新加坡在世界政府效率中连续8年名列第一,竞争力排名仅次于美国,为第二位;是世界最大的转口贸易中心、集装箱码头,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和电子中心,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和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商业环境和全球化指数多年评为世界第一,也是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排名第四位。在7000多家外国投资企业中,有3600多家属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64%固定资产投资也来自跨国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国和十大贸易伙伴国之一。是世界花园城市、宜居城市和电子城市,虽不是旅游城市,但每年却有一千万的游客。人均GDP已达37000多美元,人均寿命达81岁,是小国中的大国。 新加坡为什么能成功?用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归纳和总结的话来说:一是廉洁、诚实、有效率的政府;二是有凝聚力和应变能力的人民;三是不断参考和采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制度;四是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即便是反传统的想法;五是跟世界保持联系,特别是跟科技发达的先进国家。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新加坡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制健全。新加坡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实 行严格的法制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从法制健全,到政局稳定。目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CEMS(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即全球管理教育联盟,由欧洲管理学院和国际企业联盟演化而来,是一个由全球32所知名商学院和近70家国际企业、7个非营利组织组成的管理教育联盟,它的原则是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只选择一所顶尖管理学院成为会员学院,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巴黎高商(HEC Paris)、等。其项目全称为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IM),即管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具备社会责任感。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多个国家/地区学习,获得两个硕士学位”。 1、就业情况 根据2017年的毕业生情况,总体来说,96%的学生已经就业或者选择继续深造,36%的学生于国外工作,75%的学生任职于跨国企业。从就业领域来看,28%的学生从事咨询行业,18%的学生从事技术行业,13%的学生投身快消品行业,11%的学生从事金融服务业,4%的学生做的跟医疗健康相关。 2、项目概况 MIM项目有三个学期,其中包括两个学期和一个实习期。有的学校只需要到其中一个成员学校交换,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和悉尼大学,有的学校提供两个成员学校交换的机会,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咱们以亚洲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介绍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项目的亮点。 一、香港科技大学 1、项目亮点 项目时长1年,开学时间是秋季。 2、两种学习模式: 第一种:第一学期在科大,第二个学习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年暑假实习; 第二种:第一学期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学期在科大,第二年暑假实习。 3、所获的的学位: (1)科大所授予的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CEMS所授予的学位:CEMS Master’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4、申请要求 (1)商科或相关专业背景; (2)需要提供总分6.5、小分不低于6.0的雅思成绩;

国外税制体系介绍

国外税制体系介绍 美国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全国有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各州拥有包括立法权在内的较大的自主权,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均有独立的征税权,有自己独立的税收征管机构,各级税收管理机构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美国税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制之一。其中以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复杂的扣除、宽免和抵免等规定表现得最为典型。复杂的税制为纳税人带来许多额外负担,加大了税收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美国税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美国税制目前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公司所得税等直接税为主体,销售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以及财产税为补充的税制体系。 日本 日本税制是由50多个税种组成的复合税制。二战以后,日本形成了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均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1989年消费税的征收使得间接税在日本税制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日本的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逐渐趋向合理。目前,中央政府的个人所得税、法人税、消费税以及地方政府的事业税、居民税和固定资产税等是其主要税种。 英国 英国税制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发展历程。17世纪前,英国税制以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并辅之以某些单项消费税和其他税收。17-18世纪盛行消费税,开始建立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1799年首创所得税后,税制结构发生变化,到二战后,直接税收入已占税收收入总额的50%左右,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 法国 法国的税收制度十分完备,是西方国家税收体制的典型。与美国等国家不同,法国大部分税收是由国家征收的,如所得税、增值税和转移税。它们是中央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地区地方政府所征收的税种是财产税和交易税。 俄罗斯 俄罗斯实行联邦制,俄罗斯税制带有明显的中央与地方税权分离的特点。联邦、加盟共和国(自治区、特定行政区域)和地方三级都有税收立法权,相应的就有联邦税、加盟共和国税和地方税三类税种。 新加坡 新加坡承袭的英国的法律体制,国会拥有税法制定权及修订权,税法的执行由国内收入署负责。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新加坡的经济主要依赖转口贸易,因此,在税制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关税和消费税。8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开始着手进行税制结构调整,旨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1994年新加坡开征了商品和劳务税(GST),此后一直为降低直接税和提高间接税作不懈的努力,目前新加坡间接税收入已占整个税收收入的35%左右。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两个城市属东南亚地区,相距2660km,飞机航行时间仅3小时40分。香港处于东经113.52—114.30度,新加坡处于103度,同属一个时区。香港处于北纬22.9—22.37度,而新加坡处于北纬1度,由此新加坡属热带,香港属亚热带。香港的气候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平均雨量2214.3mm,2003每日平均气温23.9摄氏度,新加坡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34mm,每日平均气温为24.7—31.3摄氏度。香港人口密度为6250人,新加坡5900人/km2.。两地自然资源都很贫乏。两地都属华人社会,香港华人占95%,新加坡华人占76.9%。回归或独立前两地都是由英国人管治,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两地之间明显的差异是:香港面积为1100km2,新加坡为659.1km2,约为香港的60%。香港人口672.5万人,新加坡为389万人,也只是香港的58% 。另一较重要的差异是: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经济方面,香港与新加坡都是WTO 组织成员之一,新加坡是与中国或美国等大国一样具有同等谈判地位与权益的独立关税区。两地之间的经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港、新两地的商人在对方土地上有大量的投资,两地的金融业互动与合作频繁。两地之间的空中与海上交通也很频密。据报道,约有2万香港家庭居住在新加坡。然而,新加坡与香港从来都是一对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英国就有将两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早有人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作为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关系的借喻。后来,两地发展成为该地区最自由、最发达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机构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的首选之地。西方国家不少机构每年或定期对若干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各类评比都将香港和新加坡纳入其中,有些机构还专门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向有关的商业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在这一传统与氛围之下,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一直处于心照不宣的竞争态势。在过往的竞逐中,香港明显居于上风。 近年来,香港与新加坡共同遭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以及“非典”病毒的挑战,但各自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的困难更多,如对新的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困难、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内部司法改革的纷争等等。而新加坡似乎显示在逆境中获得良机奋而崛起的态势。近期国际上有名的国家或地区间各种名目的评比反映了香港与新加坡之间优势与地位一些微妙的变化。新加坡的商业环境的竞争力颇有提升,而香港在经济自由度方面优势不减。在1998年的14项国际综合评比中,香港只有在全球经济自由度、亚洲传媒素质和社会发展指数三项的排名超过新加坡,而在全球竞争力评估、世界银行全球富裕榜、全球竞争力龙虎榜、最廉洁国家或地区、1998-2000年竞争力排名、全球10大科技城市、生活指数最高城市、全球楼价和租金最贵城市、亚洲最佳商业城市、亚洲社会安定国家与地区、亚洲本年度最少流行病国家与地区等11项排名中落后于新加坡。在2000-2001年度以及2001-2002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共同制作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的位次分别为第二和第四。在2002-2003年度“经济学家”杂志社信息部对60个经济体的商业环境评比中,新加坡位列第一。2001年卡尼公司及海外政策杂志的全球化指数评比中,新加坡居第三。而从最近一次著名的国际评比——2003年6月26日加拿大弗雷学院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