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练习题

1.导管、筛管贯穿植物体,都起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A.在筛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B. 在筛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

C.在导管中,沿“叶一茎一根”运输 D. 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

2.“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动的。这主要是靠什么来拉动的()

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3.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这种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4. 下图为某地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总量的统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小麦在灌浆期需水量最多

B.小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需水量基本相同

C.从图中可看出,小麦每天的需水量不相同

D.返青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5.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6.右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7.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

组别甲乙丙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8.王大爷所在的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通过植树、生产蔬菜等副业来增加收入。在植树过程中,

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王大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带土移栽 B.去掉部分叶片移栽

C.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D.保留所有叶片移栽

9.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 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

10.植物茎中导管的主要作用是()

A.连接细胞 B.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支持细

11.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生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

B.a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

D.b能进行光合作用

12.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

A.导管 B.筛管 C.气孔 D.根毛细胞

13.右图是叶片气孔的示意图,下列哪种物质不能

..由气孔进出叶片(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汽

D.无机盐

14.把一段带叶的木本植物幼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对

其进行横切,观察到就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15.绿色植物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叶肉细胞 B.上表皮 C.气孔 D.下表皮

16.刚刚移栽的树术常常被去掉了很多枝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蒸腾作用 B.分泌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17.下列关于木本植物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皮容易从形成层处剥离

B. 形成层细胞分裂时向外形成术质部,向内形成韧皮部

C.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D. 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活动

18.在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中,切片的正确方法是()

A.用一片刀片沿叶的纵向迅速切割两次

B.用并排的两个刀片沿叶片的纵向迅速切割一次

C.用一片刀片沿叶的横向迅速切割两次

D.用并排的两个刀片沿叶片的横向迅速切割一次

19.恩施州正在创建“仙居恩施”,提升“城市名片”,改善城市绿化。今年入春以来在各经济开发区的道路两旁

移栽了一批大树,要求带冠移栽,为了提高大树成活率,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具可

...

行性

..的是()

A.浇过多水 B.用遮阳网遮阴 C.带土移栽 D.摘除部分叶片

20.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

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

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

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选填一

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

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

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

21.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

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

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

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

认为这个原因是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

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下的气温(T1)、下的气温(T2)、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22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如图)。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3.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和[ ]合称表皮,属于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 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2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__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

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 __________(填“失

水”或“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4)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

25.下图表示在某晴天的上午,将一盆植物的部分枝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

住,扎紧袋口并置于阳光下。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人袋内,观察到卫生香复燃,说明袋内

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3)傍晚换上黑色不透光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第二天打开,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棒,结果火柴棒迅速熄灭。若将该袋内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时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26.今年春夏季的连续干旱,使我国江南地区田地龟裂,河塘干涸,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收,渔业生产大受影响。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物之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即原始生命诞生离不开水。

(2)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稻苗吸足水后,植株硬挺,叶片舒展,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干旱使鱼类和青蛙生存困难,其原因是鱼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在水中游泳;青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在水中进行。

(5)水龙虾为争夺将要干涸的水塘,彼此间经常发生自相残杀,小龙虾间的这种关系是_______。

A.共生 B.生存斗争 D.合作

(6)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怎样做到保水和增大降水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②所代表环节的名称_____________。

29.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答案:1-19 DCCAA AA(AB)BB DADDC ABDA

20. (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3)乙叶片的蒸腾作用

21.(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③A树;B树;阳光直晒;树干④T

3 -T

1

>T

2

-T

1

22.实验结论: 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1)导管

(2)蒸腾(作用)

(3)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23.(1)1 3 保护

(2)叶绿体 2 叶肉

(3)5 叶脉筛管(或输导组织)

(4)4 保卫细胞 6 气孔(5)器官

24.溶液的浓度、盐水、吸水、大于、浇水

25.蒸腾、氧气、光合、二氧化碳、呼吸

26.(1)原始海洋

(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植物的光合作用

(4)鳃受精

(5)B

(6)答案不惟一。如多植树、草,保护植被等

27. 海洋水大气环流运动

28.(1)根①

(2)光合作用⑤

(3)下降乙装置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甲多,导致乙装置的质量比甲小29.(1)起对照作用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其他合理的说法都行)

(3)环割切口处

人教版七上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知识管理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 (1)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 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 【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高中地理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湘教版 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 在能及的作用下,水在、和间通过吸收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 ,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 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时针方向,南半球呈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流,西侧为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 [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 [板书]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 [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 [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 [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目标测试题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 色植物知识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 它们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才能萌发和生长,所以说孢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4.藻类植物:“春水绿于染” 5.藻类植物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既有生活在淡水中,也有海水中。 6.多细胞藻类植物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和无机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阴湿陆地上 阴湿陆地上 形态结构特征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矮小,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 织 与人类关 系 释放氧气 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遗体形成煤 矿 常见种类 水绵,衣藻,海带等 墙藓,葫芦藓等 肾蕨,满江红等

7.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8.苔藓植物生存在阴湿环境中。有类似根和茎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很简单,称为假根,具有固定作用。 9.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0.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有些蕨类植物比较高大。 11.蕨类植物用处:①卷柏、贯众可药用②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绿肥和饲料③蕨类植物遗体层层堆积,经过漫长年代、复杂变化,逐渐变成了煤。 1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殖依靠孢子,所以也被统称为孢子植物。 第二节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平行叶脉】 种皮: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和子叶组成。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菜豆种子中与子叶相连的结构是胚轴,玉米种子中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 是胚乳,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最新水循环和洋流练习题

水循环和洋流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忧世翹合有序识记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地球上各种____________ 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 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最大,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咸水 和地下咸水,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水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 多以 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目前能供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很少。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 ________ , B 降水,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 , F植物蒸腾,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 ,I蒸发。 [___________ 循环 2.水循环类型陆上内循环 循环 3.地理意义 (1)促进水体的_________ ,维持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改造__________________ 。 (4)促使地球表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 :特别提示】(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 主;内流区域以陆上内循环为主。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 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及其分类 (1)概念:海洋水沿___________________ ■勺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按水温状况: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按成因:__________ 、密度流、2.洋流分布规律 (1)以___________ 中心的大洋环流。 (2)以___________ 中心的大洋环流:只有________ 半球存在。 (3)南纬40 °付近海域形成环球性__________ 流。 (4)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__________________ 流动,夏季呈 ___________ 动。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陈家集中学集体备课活页(主页)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备人罗林泉辅备人 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难点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措施、时间分配(预习、反馈、展示)提纲 一、预习检测(10min)(小组讨论,并把题展示在黑板上,小组内完成,后全班归纳,得出结论) 二、课堂达标(20min)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辅导)【预习导学】预习127~130页知识 【预习检测,探究质疑】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1、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回答: (1)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氧气可以助燃) (3)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阅读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并完成如下练习: (1)第一幅图中蜡烛会熄灭可能是缺少 小白鼠会死亡可能是缺少 (2)第二幅图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蜡烛燃烧,玻璃罩内哪种气体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蜡烛没有熄灭证明了罩内该气体含量,这种气体来自于,根据图中的情况,你推测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3)第三幅图中,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作用,而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植物可能有什么作用? 2、自读128页相关知识,小结重点 【课堂达标】 (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为了证明有机物是在光下制造的而非植物体原有的,对 植物应如何处理? (3)植物应放在什么条件下?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 一类是_ _;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 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支持作用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到上) (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筛管:输导有机物。(由上到下)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双基达标)自然地理 第十讲 水循环和洋流 湘教版(1)

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上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审题视角]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流域水系图、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以及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具体如下: (1)暴雨过后,地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使河流形成洪峰。 (2)甲水文站的洪峰时间较乙水文站提前,且变化大。 (3)甲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上游,乙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下游,湖泊对由甲水文站到乙水文站的河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由图b可知,甲水文站在此次暴雨12小时后出现洪峰,且流量变化较大,故此次暴雨出现的地点是④地;若在①、②、③三地发生局地暴雨,因甲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上游,不会产生洪峰。第(2)题,从甲水文站到乙水文站流经湖泊,在河流出现洪峰时,河流会补给湖泊,从而使下游乙水文站的峰值变小;河道淤积、河谷变宽对峰值影响不大,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不是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1)D (2)C [方法技巧] 1.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地下水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地下水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以区域图考查水循环知识 (2013·安徽文综卷)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解析:第(1)题,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蒸发弱,①错误。虽然距大西洋较远,但仍然会受到西风带来降水的影响,②正确。伏尔加河是内流河,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正确。伏尔加河落差小,流速慢,冬季结冰,不会影响东欧平原总体上的高低不平,④错误。伏尔加河流入里海,会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⑤正确。第(2)题,石油、天然气、水能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A错误。石油、天然气存在于伏尔加河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平原之下,B错误。伏尔加河有丰富的水资源,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C正确。石油、天然气是流体,主要通过管道运输,伏尔加河是俄罗斯境内南北向的内河航

(七年级生物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理要点: 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 1: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其中, 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 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在植物体内,水住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1)×;(2)×;(3)√。 3、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4.下列何种生态结构较为稳定 [ ] A.生物种类少 B.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的网络复杂 C.食物链较长 D.食物链中消费者多 7.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12.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3.C 4.B 7.B 12.D 16.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状态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 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16.(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3)燃烧(4)CO2(气体)能量流动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有的草原比较干旱,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人主张多种树,因为树林能够保持水土,树林的蒸腾作用强烈,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重旱情。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3: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治水先治山"的道理。 答案: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不要求得出一致的结论。以下提示仅供参考。提示:在草原适度种树,可以保持水土;但是如果种树过多,叶片的蒸腾作用会带走大量的地下水。4.山水相依,唇亡齿寒。治水必须先治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能够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促进降水,改善小气候。这对防止或减少洪、涝、旱灾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走出教材,进入大自然,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哟! 植物相亲相克行为 将两种植物种在一起,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表现"相亲相爱",相互助长;有些则冤家对头,"八字相克",搞得不是一方受害,就是两败俱伤。这种现象就是植物间的相亲相克行为。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如果让番茄和黄瓜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它们就会彼此天天赌气,不好好地生长,因而导致减产。如果甘蓝和芹菜间种,两者生长都不会好,甚至死亡。在葡萄园种甘蓝,葡萄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在森林里,如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上述这些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很多植物会从体内分泌出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但也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毒、细菌和害虫有很强的杀伤力,因而,它能同其它植物相处甚密,相得益彰。因此它们能互惠互利,长期共存。如果韭菜和甘蓝间行种植,就能使甘蓝的根腐病减轻。这是由于韭菜能产生一种浓烈的特殊的怪味,能驱虫杀菌。因此,韭菜常常是许多其它植物的好朋友。大蒜和棉花、大白菜等间行种植,大蒜所挥发出来的大蒜素,既能杀菌,又能赶走害虫。所以,大蒜和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引言: 提问:谁能说出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最重要? 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展示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藻类植物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简介:“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苔藓植物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类植物——苔藓植物。 先阅读思考:你知道苔藓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在过去运输花卉时,往往用苔藓植物加以包裹,你知道为什么吗?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展示:“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如果你想了解本地的空气污染状况,结合本节内容,你将怎样做?”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如东县直夫初中吴浩然 一、教材简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前提。为此,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章在第1节安排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它是学生在初一时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通过七年级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基于以上的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

原理;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探究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植物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 会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策略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力求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整合传统实验和学教具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基础训练试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基础训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整洁: 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最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植物蒸腾 2.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3.右图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 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 )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5.绿水(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6、读图,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湖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7.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8~9题。 8.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9.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洋流④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如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分布规律的洋流有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11.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②沿岸气温高于① 12.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备课时间:11、23 授课时间:11、2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 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 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 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新鲜树叶[至少12片],视频资料[包含课本插图],电脑,彩电,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新授过程】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植物通过根将外界的水吸收进体内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强调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将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与永久切片对照观察,放视频资料展示教材中插图23、24。 集体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回答或者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保卫细胞呈半月形,靠近气孔的一侧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教师提问:蒸腾作用除了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向上运输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 小组一起讨论。(教师要求各抒已见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视频展示插图25,学生观察,同桌相互描述地球上水循环过程,然后阅读教材116面图下的文字。 小组讨论:(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2.4水循环和洋流1 Word版缺答案

波峰中学高一年级地理课后限时练B _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 小组:_______编制:赵成金编号日期: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回答1~3题。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3.下列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南极大陆 B.长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撒哈拉沙漠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很多地区缺水的原因之一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6~8题。 6.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辐射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水循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8.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9.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有( )。 ①黄河水注入渤海②天山冰川融化③东南沿海夏季登陆的台风④气旋控制下的某地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2)水循环中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 A.降水;蒸发 B.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C.蒸发;降水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11.下列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社会循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 B.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影响 C.人类活动只对水的社会循环产生影响 D.人类活动只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影响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最新整理)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近几年台风活动非常剧烈,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此回答1~2题。 1、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②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能量交换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从台风的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了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第2题,台风促进了陆地水资源的更新,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能量交换。 答案:1.C2.B (2017·沈阳模拟)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以下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121314 A、Q+Q=Q1+Q2 B、Q+Q>Q3+Q4 1617112 C、Q+Q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 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 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 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 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 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 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 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 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 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 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 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 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 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散 失到体外的过程。部位主要在叶片,其次是幼嫩茎和叶柄。在20C 到300C之间,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中导管→叶脉→气 孔→大气。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促进根从土 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 进生物圈水循环。 应用举例:选择阴天或傍晚带土坨移栽,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

水循环和洋流课后作业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3.“南水北调”工程是指() A.将珠江水调到长江流域 B.将长江水调到黄河流域 C.将淮河水调到黄河下游地区 D.将辽河水调到松花江流域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据材料回答7-8题。 4.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大量燃烧化石能源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5.下列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缺水问题的长远措施,不合理的是 A.发展节水农业 B.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C.进行人工降雨 D.保护和恢复植被 6.在下列海洋等温线图中,表示南半球大洋东岸洋流分布的是 7.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①西北多,东南少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黄河下游很少有支流流入,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属于半干旱地区 B.气温高,蒸发旺盛 试卷第1页,总6页

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干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9.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 A.阳光集中 B.有江河流入海洋带来的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 C.浮游生物较少 D.生物光合作用弱 10.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最主要的是()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1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影响海岸地形 B.加快海水污染后的净化速度,缩小污染范围 C.给沿岸带来风暴潮 D.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12.我国长江口附近一年中盐度最高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流动。 14.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水进行补给是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16.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日本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17.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合理用水 C.修建水库 D.大力开采地下水 18.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试卷第2页,总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