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导论第三章

系统工程导论第三章
系统工程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

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系统分析就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为研究人员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并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所以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评价,最后整理成完整、正确与可行的综合资料,作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的主要依据。系统分析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探索和分析过程。

系统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和可靠性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决策者所必需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获得最优方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电子计算机

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建模、最优化方法

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建立过程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

系统建立过程的三个阶段:

①系统规划阶段. 主要任务是定义系统的概念,明确建立系统应具备的环境条件及估计系统

所需的各种制约条件,最后制定系统开发计划书。

②系统设计阶段. 首先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其内容包括各种替代方案的建立。然后进行系

统分析,分析项目包括:目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及评价基准等,在分析的基础

上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设计。

③系统制造和运行阶段. 首先是对系统中一些关键项目进行试验和试制,然后进行工艺设计、

制造、调试和投入运行,当然运行前应制定运行、维护方法。

在这三个阶段中系统分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任务首先是要分析和确定系统规划阶段的有关项目,如对系统概念的定义、分析和确定以及系统目标的分析和确定。然后对概要设计中的有关替代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系统建立过程图:

2、系统分析的要素、原则和步骤[1]

系统分析的要素:

①目的:建立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是建立系统的根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才能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是否确切、完善和合理,才能为系统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替代方案(可行方案)

③费用和效益

④模型:即描述实体系统的映像

⑤评价基准,而指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选用顺序的标准

系统分析的原则:

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内部因素往往是可控的,外部因素往往是不可控的。

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③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

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系统分析的步骤:

①系统目的分析和确定

②模型化 ③系统最优化 ④系统评价

3、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没有一套特定的普遍适用的技术方法。一般说来,系统分析的各种情况可分为定性和定量的两大类。

定量方法适用于系统结构清楚、收集到的信息准确,可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如:投入产出分析法、效益成本分析法等。

定性方法适用于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系统结构不清楚、收集到的信息不太准确,或是由于评价者的偏好不一,对于所提方案评价不一致等,难以形成常规的数学模型。如: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 法等。

①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将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需的手段按照系统展开,一级手段等于二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依此类推,便产生了层次分明,相互联系又逐渐具体化的分层目标系统。

在分解过程中,要注意使分解的分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致,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分解过程中,分目标之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不断调整,使之在总体上保持协调。

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层的分目标,需要有很大的创造性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实践经验。

目标-手段分析法实质是运用效能原理不断进行分析的过程。例如:

②因果分析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影响系统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产生某种结果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系统某一行为(结果)的发生,绝非是一种或两种原因所造成,而往往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所致。为了分析影响系统的重要因素,找出产生某种结果的主要原因,系统分析人员广泛使用——因果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形象简单,一目了

发展能源

发展能源生产 开发新能源 节能

资源勘探

基地建设

运输

太阳能

生物能

潮汐能

核能

综合利用

节能设备

目标

目标

目标

手段 手段

然。

③KJ法川喜田二郎(Kauakida Jir)开发的直观的定性分析方法。

KJ法是从很多具体信息中归纳出问题整体含义的一种分析方法。

基本原理:把一个个信息做成卡片,将这些卡片摊在桌子上观察其全部,把有“亲近性”的卡片集中起来合成子问题,依次做下去,最后求得问题整体的构成。

这种方法把人们对图形的思考功能与直觉的综合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不需要特别的手段和知识。是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到警判案)

KJ法的实施步骤:

①尽量广泛的收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信息,并用关键的语句简明的表达出来。

②一个信息做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标题记载要简明易懂。

③把卡片摊在桌子上通观全局,充分调动人的直觉能力,把有“亲近性”的卡片集中到

一起作为一个小组。

④给小组取个新名称,其注意事项同步骤①

⑤重复步骤③和④,分别形成小组、中组和大组,但对难以编组的卡片不要勉强地编组,

可把它们单独放在一边。

⑥把小组(卡片)放在桌子上进行移动,根据小组间的类似关系、对应关系、从属关系

和因果关系等进行排列。

⑦将排列结果画成图表,即把小组按大小用粗细线框起来,把一个个有关系的框用“有

向枝”连接起来,构成一目了然的整体结构图。

⑧观察结构图,分析它的含义,取得对整个问题的明确认识。

4、系统分析应用举例:阿拉斯加原油输送方案的系统分析[1]

(由阿拉斯加东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向美国本土运输原油)

(1)任务和环境

要求每天输送200万桶。油田处在北极圈内,海湾常年处于冰封状态,陆地更是常年冷冻,最低气温达零下50℃

(2)提出竞争方案

方案竞争的第一阶段,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I:由海路用油轮运输;

方案II:用带加温系统的油管输送。

方案I的优点是每天仅需四至五艘超级油轮就可满足输送量的要求,似乎比铺设油管省钱,问题是:①要破冰船引航;②起点和终点都要建造大型油库,考虑到海运可能受到海上风暴的影响,油库的储量应在油田日产量的十倍以上。归纳: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II的优点:可以利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存在的问题:①要在沿途设加温站,管理复杂,运送燃料困难;②加温后的输油管不能简单的铺在冻土里,否则会造成变形断裂,故要铺设支撑架和保温处理,费用高出铺设地下油管高比三倍。

(3)决策人员的处理策略

①考虑到安全和供油的稳定性,暂把方案II作为参考方案做进一步的细致研究,为规划做准备;

②继续拨出经费,广泛邀请系统分析人员提出竞争的新方案。

(4)提出了竞争方案III

其原理: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使在低温下的原油成乳状液,仍能畅流,这样就可以用普通的输油管道运送了。

(5)提出竞争方案IV

该方案提出者对石油的生成和变化有丰实的知识,他们注意到埋在地下的石油原来是油气合一的,这时它们的熔点是很低的,经过漫长的年代以后,油气才逐渐分离。他们提出将天然气转换为甲醇以后再加到原油中去,以降低原油的熔点,增加流动性,从而普通的管道就可以同时输送原油和天然气。

(6)通过实际分析最后选择了IV方案,达到了巨大收益。

这个例子说明了系统分析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系统分析工作与专业工程技术工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建立系统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工具和基础。借助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定量的、或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

5、系统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系统模型:是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知识。

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或抽象。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本质属性的选取完全取决系统工程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反映着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它大多高于实际系统而具有同类问题的共性。因此,一个实用的系统模型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①它是实际系统的抽象或模仿;

②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

③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6、使用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

①实验法: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局限性比较大)

②抽象法:把现实系统抽象为一般的理论概念,然后进行推理和判断。(缺乏实体感,过于概念

化)

③模型法:在对现实系统进行抽象的基础上,把它们再现为某种事物的、图画的或数学的模型,

然后通过模型来对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最终寻出结论。

可见模型法既避免了实验法的局限性,又避免了抽象法的过于概念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在工程系统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的必要性体现在5个方面:

①系统开发的需要。在开发一个新系统时,由于系统尚不存在,只能通过建造系统模型来对系统

的性能进行预测,以实现对系统的分析、优化和评价

②经济上的需要。对大型复杂系统直接进行实验,成本十分昂贵。

③安全上的考虑。如大型系统(航天飞机、核电站)

④时间上的考虑。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⑤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7、系统模型的分类

系统种类繁多 系统模型的多样性

在系统分析中,一般将系统模型分为物理模型、文字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

①物理模型. 又可分为实体模型、比例模型、相似模型

☆实体模型,即系统本身,当系统的大小刚好适合研究而又不存在危险时,就可以把系统本身作为模型。实体模型包含抽样模型,样本就是实体模型。 ☆比例模型,是放大或缩小的系统,使之适合于研究。

☆相似模型,根据相似原理,利用一种系统去替代另一种系统。

②文字模型. 如技术报告、说明书等。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都很难建立时,有时不得不用它描述研究结果。

③数学模型. 又可分为网络模型、图表模型、逻辑模型、解析模型等。 ☆网络模型 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表模型 用图像和表格描述的模型,它们相互转化,这里说的图像是指坐标系统的曲线、曲面和点等几何图形。

☆逻辑模型 表示逻辑关系的模型,如方框图、程序单、模拟机排题图等。 ☆解析模型 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

系统工程中最常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其原因为:①它是定量分析的基础;②它是系统预测和决策的工具;③它适应性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快,省时省钱,而且便于计算机计算

8、系统模型建模方法

系统建模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

系统建模的要求:①现实性。系统模型应有足够的精度,即把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客观

实际,应把系统本质的特征和关系反映进去,而把非本质的东西去掉,但又不影响反映本质

的真实程度。

②简明性。在满足现实性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使系统模型简单明了,以节约建模的费用和时间。

③标准化。在建立某系统的模型时,如果已有某种标准模型可供借鉴,则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或者对标准化模型加以某些修改,使之适合对象系统。

处理以上三要求矛盾的一般原则是:

力求达到现实性,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到简明性,然后尽可能满足标准化。

按建模材料不同 按与实体的关系 按模型表征信息的程度 按模型的构造方法 按模型的功能 按与时间的依赖关系 按是否描述系统内部特征 按模型的应用场合

抽象模型、实物模型

形象模型、类似模型、数学模型 观念性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

结构模型、性能模型、评价模型、最优化模型、网络模型 静态模型、动态模型 黑箱模型、白箱模型 通用模型、专用模型

系统模型的一种分类方法

分类原则

模型种类

1. 2. 3. 4. 5. 6. 7. 8.

系统建模应遵循的原则:

①切题,模型只应包括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方面,而不是对象系统的所有方面。

②清晰,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是由很多联系密切的子系统组成的,因此对应的系统模型也是由许多子模型(或模块)组成的。在子模型与子模型之间,除了保留研究目的所必要的信息联系外,其他的耦合关系要尽可能减少,以保证模型结构尽可能清晰。

③精度要求适当,建立系统模型,应该视研究目的和使用环境不同,选择适当的精度等级,以保证模型切题、实用,而又不致花费太多。

④尽量使用标准模型,在建立一个实际系统的模型时,应该首先大量调阅模型库中的标准模型,如能满足要求,就应该使用标准模型,或者尽可能向标准模型靠拢。

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

①推理法:对于内部结构和特性已经清楚的系统,即所谓的“白箱”,可以利用已知的定律和定理,经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得到系统模型。

②实验法:对于那些内部结构和特性不清楚和不很清楚的系统,即所谓的“黑箱”或“灰箱”系统,如果允许进行实验性观察,则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其输入和输出,然后按照一定的辨识方法,得到系统模型。

③统计分析法:对于那些属于“黑箱”,但又不允许直接进行实验观察的系统(如非工程系统多数属于此类),可以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建造系统模型。 ④混合法:大部分系统模型的建造往往是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⑤类似法:即建造原系统的类似模型。有的系统,其结构和性质已经清楚,但其模型的数量描述和求解却不好办,这时如果有另一种系统其结构和性质与之相同,因而建造出的模型也类似,但是该模型的建立及处理要简单得多,我们就可以把后一种系统模型看成是系统的类似模型。

真正解决系统建模问题必须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针对不同的系统对象,或者建造新模型,或者巧妙地利用已有的模型,或者改造已有的模型,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适用的系统模型。而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9、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

结构模型的基本性质:

①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它是由节点和有向边构成的图或树图来描述一个系统的结构。图中,节点用来表示系统的要素,而有向边则表示要素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系统的不同和分析问题的不同,可以理解为“影响”、“取决于”、“先于”、“需要”、“导致”或其它的含义。

S 1

S 4

有向图

S 4 S 5

S 6 S 7

树图

②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通过结构模型,可以分析系统的要素选择是否合理,还可以分析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变化时对系统总体的影响等问题。

③结构模型除了可以用有向连接图描述外,还可以用矩阵形式来描述。可以利用矩阵的逻辑演算来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矩阵的演算,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④结构模型作为对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正好处在自然科学领域所用的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领域所用的以文章表现的逻辑分析形式之间。因此,它适合用来处理处于社会科学为对象的复杂系统中和比较简单的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即可以处理宏观或微观、定性或定量、抽象或具体等较广泛的系统的有关问题。

结构模型是“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结以及其联结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严格的数学关系以及精确的确定其系数。这样,在确定组成系统变量间的联结关系时,可使用预先选好的简单的函数形式。所以,结构模型法关心的是趋势及平衡状态下的辨识,而不是量的精确性。

结构模型化技术已有许多方法可供应用,其中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adding )最为常用:

(1)概念:建设结构模型需要图论方面的知识

①有向连接图 就是只由若干节点和有

向边连接而成的图象。

将节点的集合记为S ,有向边的集合记为E ,

则有向边连接图可表示为

{}E ,S G =

其中

{}5,4,3,2,1i |S S i ==

[][][][][][][]{}4535435232412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E =

脚本法

结构模型化技术

专家调查法 发想法 集团启发法

关联树法

工作设计 交叉影响分析

凯恩仿真模型(KSIM ) 快速仿真模型(QSIM ) 静态结构化技术

动态结构化技术

结构决定技术

问题发掘技术

系统动力学

解释结构模型(ISM )

系统开发激化程度(PPDS ) 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室(DEMA TEL )

5

②回路,在有向连接图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多于一条时,则该两节点的边就构成了回路,如S 2,S 3

③环,一个节点的有向边若直接与该节点相连接,则就构成了一个环,例如S 2

④树,当图

中只有一个源点或只有一个汇点的图,称为

树。树中两个相邻节点间只有一条通路与之相连,不允许有回路或环存在。

⑤关联树,指在节点上带有加权值w ,而在边上有关联值r 的树称为关联树。

(2)图的矩阵表示法

①邻接矩阵(相邻矩阵)(adjacency matrix ){}ij a A =

W=0.3×0.4

=0.12 W=0.3×0.6 =0.18 W=0.5×0.7 =0.35 W=0.5×0.7 =0.35

S 13

??

?=没有关系

与表示节点有关系

与表示节点j i j i ij

S S S S a 0 1 例如 图所示

其邻接矩阵

6

5432165 4 3 2 1s s s s s s 00

1000001110100000000000011100000

s s s s s s ?????????????

????

?=A 邻接矩阵的性质:⒈矩阵A 的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称做汇点。(如S 1)

⒉矩阵A 的元素全为零的列的对应的节点称做源点。(如S 4)

⒊对应每一节点的行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⒋对应每一节点的列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②可达矩阵(reachability matrix ),可达矩阵R 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可达矩阵R 有一个重要特性,即推移特性。当i s 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S k ,而S k 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S j 则S i 经过长度为2的通路可达到S j 。

故 可达矩阵可以应用邻接矩阵加上单位矩阵1并经过一定的演算后求得 例:就上例中的A ,有

6

i

s

()????????

????

???

???=

??????????????????+????????????

?

??

?

?

?=+=10

010100

011111000000000

0011111000110

010000

00100000000000010

001000100

0010000011101000000000000

11100000I A A 1 矩阵A ,描述了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1的通路后的可达程度。

()()????????

?????

????

?==?=?=?=?=+=+=+=++=10

10100011111110000000001

11111001

111010100011111001100I A A 2

2

,,,,定义 矩阵A 2描述了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2的通路后的可达程度。 一般地,通过依次运算后

1n A A ...A A A 1-321-≤≠≠≠≠≠γγγ

n 为矩阵A 阶数 则 ()

R I A A 1

1-=+=-γγ

矩阵R 称为可达矩阵。它表明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n-1)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对

于节点数为n 的图,最长的通路其长度不超过(n-1)。

本例中

????????

?????

????

?=10

10100011111110000000001

111

1

1001

A 3

32A A =

故 2A R =

在A 2中。节点S 2, S 3的相应的行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说明S 2,S 3是一个回路集。从而可以减缩可达矩阵 即

5

43215

43

21S S S S S S S S S S 10

1010011111

100000

01101R ?????????????

?

??='

(3)(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的工作程序

①组织实施ISM 的小组。 ②设定问题。

③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④根据要素明细表作构思模型,并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性矩阵。

⑤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后建立结构模型。 ⑥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4)ISM 建模步骤(着重从建立邻接矩阵及可达矩阵来讨论步骤)

①有关专家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讨论,选择确定有关元素,建立邻接矩阵,对系统结构有一个大体或模糊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建立一个构思模型。从而选定元素{}i s 。

接下来就要回答S i 与S j 有无关系。所谓有无关系,是指S i 是否影响S j ,S i 是否取决于S j ,S i 是否导致S j ,S i 是否先于S j 等等。可得四种结果:

无关

与有关,而与 即无关与有关,而与 即互无关系

与 即互为关系与 即j i i j j i i j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o S S S ,S S ∨∧?

ISM 工作程序图

例:

根据7个要素来建立其邻接矩阵。 解:建立要素之间关系的三角关系阵

由此可得邻接矩阵 ??????????

????????????=00

1

00010000000000000010001100000

000000010000A

②建立可达矩阵。对于一个有n 个要素的系统来说,要构造一个n 阶的可达矩阵,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邻接矩阵A 和单位矩阵I 演算得到。 在上例中3

2

)I A ()I A ()I A (+=+≠+ 故

2

)I A (R +=

5 6 7

??????????

??????

???

?

??=10

01101110000010000000011001

1001

000110000110001R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可达矩阵推移特性,直接有效的得出可达矩阵。具体做法是:首先S i

对S j 本身必定可达,有n 个要素的关系为已知,然后,从全体要素中选出一个能承上启下的要素,即选择一个既有有向输入,也有有向边输出的要素S i ,S i 与余下的其他要素的关系有四种:

⒈ A(S i )—设有回路的上位集,指S i 与A(S i )中的要素有关,而A(S i )中的要素与S i 无关。

⒉ B(S i )—有回路的上位集,指S i 与B(S i )间的要素具有回路的要素集合。 ⒊ C(S i )—无关集,指既不属A(S i ),也不属于B(S i )的集合。 ⒋ D(S i )—下位集,即下位集D(S i )的要素与S i 有关反之则无关。 则 R 中的元素r ij ?

??=j i j

i ij s s s s r R 0 R 1

③可达矩阵的推断

根据上面的分析,要素有A(S i ),B(S i ),C(S i ),D(S i )四种,则可将邻接矩阵可达矩阵R ,做适当的排列,获得分块矩阵如图。

a) A(S i )与 C(S i )及 D(S i )不会有关系;同样 B(S i )与 C(S i )及D(S i )也不会有关系。因此,R AC 、R AD 、R BC 、R BD 四块中的元素全为零。

b) 由于A(S i )与B(S i )无关,因此R AB 块中的元素为零。

c) 由于B(S i )中的要素与 s i 有关,s i 又与A(S i )有关,所以 B(S i )中要素与 A(S i )有关,因此

R AA R AB 0 0 0 R AC R AD R BA R BB R BC R BD 111 111 000 000 R CA R CB R CC R CD R DD

R DC

R DB

R DA

1 1 1

0 0 0 1 1 1

A(s i )

B(s i ) s i

C(s i ) D(s i ) A(s i ) B(s i ) s i C(s i ) D(s i )

1

可达矩阵

R BA 、R BB 中的元素全为1。

d) 由于C(S i ) 中的要素与B(S i ) 无关,故R CB 中的元素为零。 e) 由于C(S i ) 中的要素与D(S i ) 无关,故R CD 中的元素为零。 f) 由于D(S i ) 与S i 有关,而S i 又与A(S i ) 及B(S i ) 有关,所以 D(S i ) 与A(S i ) 及B(S i ) 有关,故R DA 、R DB 中的元素全为1。

另外,R AA 、R BB 、R CC 、 R DD 是降3阶的可达矩阵,可按上述方法继续求其值。而R DC 、R CA 则是相互作用矩阵,需要进一步求解。

④划分

定义:要素n i 的可达集合)(i n R

(){}1m |N n n R ij j i =∈=

可见,R(n i )是由可达矩阵第ni 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

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而成;N 为所

有节点的集合;m ij 为i 节点到j 节点的关联(可达)值,m ij =1表示i 关联j 。则R(n i )表示的集合即为要素n i 的上位集合

定义:要素n i 的先行集)(i n A

(){}1m |N n n A ij j i =∈=

即将要达到要素n i 的要素集合

可见,A(n i )是由矩阵中第n i 列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组成。而且,A(n i )表示的集合即为元素n i 的下位集。

定义:共同集合T

()()(){}i i i i n A n A n R |N n T =?∈=

可见R(n i )≥A(n i ),即要素n i 可达的要素一定多于或等于先行的要素,且先行集合中的要素一定为可达集中的要素(源的集合)

划分的步骤:

a) 区域划分(π1),即把要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可达与不可达,并且判断哪些要素是连通的,即把系统分为有关系的几个部分或子部分。

首先,根据可达矩阵得到各个要素的R(n i )与A(n i ),并计算R(n i )∩A(n i )。 例☆

接着,求出共同集T ,例☆,T={3,7}即求出低层要素的集合。

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些要素考虑起,找出与它们在同一部分的要求。如果两要素n i ,n j 在同一部分内,则它们的可达集有共同的单元,即

()()?≠?j

i n

R n R

否则,它们分别属于两个连通域。

接下来,根据n i ,n j 与共同集T 进行连通域划分。

例☆中,T={3,7},()()?≠?7R 3R ,则系统可分为两个连通域{1,2,7},{3,4,5,6} b) 级间划分(π2),即将系统中的所有要素,以可达矩阵为准则,划分成不同级(层)次。 注:在一个多极结构中,它的最上级的要素n i 的可达集R(n i ),只能由n i 本身和n i 的强连按要素组。(所谓两要素的强连接是指着两个要素互为可达的)

最高级的先行集也只能由n i 本身和结构中的下一级可能达到的要素以及n i 的强连接元素构成。

故:如果i n 是最上一级单元,它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i i i n A n R n R ?=

找到最高级元素后,即可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接着,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即可达到级间划分的目的。

若用L 1,L 2,……L k 表示从上到下的级次,则有k 个级次的系统,集间划分)(n k π可表示为:

()[]k 21k L ,L ,L n ??=π

若定义L 0=?,则求πk (n)的迭代算法。

()()()

{

}i n 1

-k i 1k i 1k 1-k 10i k A n R n R |L -L L N n L ?=??---∈=--

而(){}1m |L -L L N n n R

ij 1-j 10j i 1

-j =??---∈= (){}1m

|L -L L N

n n A

ji

1-j 10j i 1

-j =??---∈=

看例☆, }5,1{1=L 得10N L L --,见下表

要素 1 2 3 4 5 6 7

1 1,

2 3,4,5,6 4,5,6 5 4,5,6 1,2,7

1,2,7 2,7 3 3,4,6 3,4,5,6 3,4,6

7

1 2 3 4,6 5 4,6 7

R(n i ) A(n i ) R(n i )∩A(n i )

可见

}6,4,2{2=L ,由210N L L L ---, 见下表

可见

}7,3{3=L

则为三级系统

},,{321L L L L =

从而可以得到按级间顺序排列的可达矩阵M0 ?

?????????????????????=10

1

1

01001000011010000000001000101

00101001000017364251M 7364251 0

 

c)强连接块划分π3

(双向逆到划分),在同一区域内同级要素相互可达的要素就称为强连通块。如例☆中{4,6}就属于强连通块。

⑤求缩减可达矩阵M ?,由于在要素中存在着强连通块,而且构成它的要素集中互相可达,且互为先行,所以,只要选择其中一个为代表要素即可,从而可得缩减可达矩阵 M ?。

例☆中的M ? ????????

??????????10

1

1

01100000101000000000010

1010001734251734251

⑥求出最少边可达矩阵(骨干阵S ) 是边的个数

e e s M S S }},min{,{2

'

==

要素 3 7

3 7

3 7

R(n i ) A(n i ) R(n i )∩A(n i )

3 7

要素 2 3 4 6 7

2 3,4,6 4,6 4,6 2,7

2,7 3 3,4,6 3,4,6

7

2 3 4,6 4,6 7

R(n i ) A(n i ) R(n i )∩A(n i )

L 1

L 2

L 3

可见,骨干阵S是保持了可达性,得到最少边的矩阵.

⑦做出递阶有向图。经过上面的划分,就可以构成系统的结构模型

就例☆,总结一下:

a)通过π划分,得出最底层要求n3, n7,并由分部划分可知,系统结构可分为两个连通域

{1,2,7}与{3,4,5,6}

b)通过π2划分,n个要素分在三个级别内

L1={1,5} L2={2,4,6} L3={3,7}

c)π3划分,可知,4,6为强连通块。

于是,可比得到该系统的分级递阶结构模型。

3

⑧分析、讨论

然后,在结构模型的要素上,填入相应的要素名称,即为解释结构模型

(5)应用举例:人口控制综合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保障与保健制度的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了提高,这样,死亡率就相应的降低了。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导致生育率有所提高。因此,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的过份增长带来的影响是不利的。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各方面有关人员参加的研究小组对人口的综合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经过小组成员讨论认为,主要的因素有:

①社会保障②老年服务③生育欲望④平均寿命

⑤医疗保健水平⑥生育能力⑦计划生育政策⑧社会思想习惯

⑨营养水平⑩污染⑾国民收入⑿出生率

⒀死亡率⒁总人口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讨论,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可达矩阵

?????????????????????

????????????

??????????

?=00

0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10100000000000101000000000000010000010000000010000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10100001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100

A

根据A ,获得各要素j n 的)(j n R 可达集,)(j n A 先行集,见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π1不需要)

级间划分,由()()()i i i n R n R n R ?=

最高级1L (汇点)

}14{1=L

得10N L L --见下表

处于L 1后的子集

L 2

}13,12{2=L

由210N L L L --- 得下表

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12 2,3,12 3,12 4,13 4,5,6,12,13 6,12 7,12 3,8,12 4,9,13 4,6,10,12,13 4,6,11,12,13

12 13

1 2 1,2,3,8 4,5,9,10,11

5 5,6,10,11

7 8 9 10

11

1,2,3,5,6,7,8,10,11,12

4,5,9,10,11,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n i ) A(n i ) R(n i )∩A(n i )

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12,14 2,3,12,14 3,12,14 4,13,14 4,5,6,12,13,14 6,12,14 7,12,14 3,8,12,14 4,9,13,14 4,6,10,12,13,14 4,6,11,12,13,14

12,14

13,14 14

1 2 1,2,3,8 4,5,9,10,11

5 5,6,10,11

7 8 9 10

11

1,2,3,5,6,7,8,10,11,12 4,5,9,10,11,13

1,2,3,4,5,6,7,8,9,10,11,12,13,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n i ) A(n i ) R(n i )∩A(n i )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笔记

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 答:软件是: (1)指令的集合(计算机程序),通过执行这些指令可以满足预期的特征、功能和性能需求。 (2)数据结构,使得程序可以合理利用信息。 (3)软件描述信息,它以硬拷贝和虚拟形式存在,用来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 2.How do software characteristics differ from hardware characteristics? 软件的特性是如何不同硬件的特性? 答:(1)软件是设计开发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生产制造的(2)软件不会磨损,但会退化 (3)虽然整个工业向着基于构件的构造模式发展,然而大多数软件仍是根据实际的顾客需求定制的 3.What do people mean by the expression "software crisis"? 人们是怎样理解“软件危机”这个短语的?

答: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软件的需求。 (2)难以满足对已有的软件系统的维护需求。 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1)由于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着复杂性 (2)与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 “软件工程”的概念用工程化的思想来克服软件危机。 4.What myths about software still exist ? 软件仍然存在着什么神话? 答:管理者的神话;用户的神话;开发者的神话。 简答题: 1.What are the three generic phas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的三个一般的阶段是? 答:定义阶段、开发阶段、维护阶段 (软件生存周期的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 2.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ive levels of the SE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第2次作业:《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

《系统工程导论》 第2次作业 一.判断并填空(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对】 2.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3.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4.贝塔朗菲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整体性原则,动态结构原则,能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对】 二.填空题 1.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2.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3.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 专家打分法_ ;(3)两两 比较法;(4)____体操计分法____:(5)______连环比率法___;(6)___逻辑判断评分法___。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系统+环境=更大系统。 2.谈谈切尔兰德“调查学习”软方法流程。 答:1、明确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建立概念模型:在难于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3,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加深和“学习”的深入,对模型加以改进,找到更适合的模型。4,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方案。5,实施:将方案付诸实施。 3.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答:1)明确目标; 2)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 3)找出各种关系; 4)明确系统的资源和约束条件;用数学符号、公式表达各种关系和条件; 5)代入历史数据进行“符合计算”,检查模型是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 6)简化和规范模型的表达形式。 4.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有以下两项:1)有的指标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甚至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与经验有关;2)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 解决办法是:1)建立评价指示体系;2)各项指标数量化;3)所有指标归一化。 四.计算题 1.某系统平均工作2000小时,发生5次故障,则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多少?若连续工作400小时,则可靠度R(t)为多少? 解: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5=400(小时) 可靠度R(t)=[(2000-400)/2000]*100%=80% 2.设有5台设备,6个操作者,其操作感受情况记录为下表,评分结果也表示在表中。如对良、可、差分别给予3、2、1分,试分别计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百分制分、十分制分和得分系数,最后对这些样机作一个评判。

2013华南理工 完整版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及作业答案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一 1.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一个系统,两个最优 B: 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C: 跨学科多,综合性强 D: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 E: 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 F: 实践性与咨询性 参考答案:ABCDEF 2. 把时间维与逻辑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维结构,称为系统工程的活动矩阵, 参考答案:√ 3. 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___,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____ 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A: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B: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C: 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D: 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参考答案:B 4. 从控制理论来看,控制任务的主要类型是: A. 定值控制、 B. 程序控制 C. 随动控制 D. 最优控制 参考答案:ABCD 5.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D 6. 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参考答案:ABCD 7.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可以分割的。 参考答案:× 8. 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B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参考答案:AB 9.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 B: 结构决定功能 C:功能决定结构 D: 环境与结构共同决定功能。 参考答案:BD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二 1. 系统科学体系结构的四个层次是:每一部门的科学技术,直接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是工程技术;稍微远离工程实践的是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科学;再远一些的是这一部门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再经过一座过渡的桥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联系。 参考答案:√ 2. 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参考答案:√ 3.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一个系统,两个最优 B: 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C: 跨学科多,综合性强 D: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 E: 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 F: 实践性与咨询性 参考答案:ABCDEF 4. A.D.Hall曾明确指出,系统工程师应有如下的特征() A:能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抓住复杂事物的共性;B:具有客观判断及正确评价问题的能力; C: 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D: 具有处理人事关系的机敏性 E: 具有掌握和使用情报的丰富经验。 参考答案:ABCDE 5. 1968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为() A: 时间维B: 逻辑维;C: 创造维D: 专业维 参考答案:ABD 6. 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软件工程导论第七章课后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答案 2.研究下面给出的伪码程序,要求: ⑴画出它的程序流程图。 ⑵它是结构化的还是非结构化的?说明你的理由。 ⑶若是非结构化的,则 (a)把它改造成仅用三种控制结构的结构化程序;(b)写出这个结构化程序的伪码; (c)用盒图表示这个结构化程序。 ⑷找出并改正程序中的逻辑错误。 COMMENT: PROGRAM SEARCHES FOR FIRST N REFERENCES TO A TOPIC IN AN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WITH T TOTAL ENTRIES INPUT N INPUT KEYWORD(S) FOR TOPIC I=0 MATCH=0 DO WHILE I≤T I=I+1 IF WORD=KEYWORD THEN MATCH=MATCH+1 STORE IN BUFFER END

IF MATCH=N THEN GOTO OUTPUT END END IF N=0 THEN PRINT ”NO MATCH” OUTPUT: ELSE CALL SUBROUTINE TO PRINT BUFFER INFORMATION END 解:⑴程序流程图(如图2.1所示) ⑵此程序是非结构化的,它有一个GOTO语句,并且是从一个循环体转到循环体外的一个条件语句部。

图2.1 ⑶修改后的伪码如下:

INPUT N,T 输入N INPUT KEYWORD(S) FOR TOPIC 输入有关话题的关键字 OPEN FILE 打开文件 I=0 MATCH=0 DO WHILE I≤T 循环—最多可做T次 I=I+1 READ A WORD OF FILE TO WORD 从文件里读一个字到变量WORD IF WORD=KEYWORD THEN MATCH=MATCH+1 IF MATCH=N THEN EXIT 搜索到了N个关键字,就跳出循环END IF END IF END DO IF MATCH =0 THEN PRINT ”NO MATCH”若MATCH =0就打印“没有相匹配” ELSE PRINT “共搜索到”; MATCH;“个匹配的关键字”否则打印信息 END IF 修改后的程序框图(盒图)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答案

页眉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系统的分类 1.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D 2. 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参考答案:ABCD 3.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以分割的 参考答案: 4. 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参考答案: 5.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参考答案: 6.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参考答案: 7. 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从要素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要旨 参考答案: 8. 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一般系统论概念为标志 参考答案: 第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3系统的结构与功 1. 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社会系 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 参考答案AB 2. 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

第一章 4.什么是软件工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软件过程是为了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软件过程定义了运用技术方法的顺序,应该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软件质量和协调软件变化必须采取的管理措施,以及标志完成了相应开发活动的里程碑。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方法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7.假设要求你开发一个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把读入的浮点数开平方,所得到的结果应该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一旦实现并测试完之后,该产品将被抛弃。你打算选用哪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请说明你作出选择的理由。 答:对这个软件的需求很明确,实现开平方功能的算法也很成熟,因此,既无须通过原型来分析需求也无须用原型来验证设计方案。此外,一旦实现并测试完之后,该产品将被抛弃,因此也无须使用有助于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增量模型或螺旋模型来开发该软件。 第三章 一列火车最多有两个火车头。只有一个火车头时则位于列车最前面,若还有第二个火车头时,则第二个火车头位于列车最后面。火车头既可能是内燃机车也可能是电器机车。车厢分为硬座车厢、硬卧车厢和软卧车厢等3种。硬座车厢在所有车厢的前面部分,软卧车厢在所有车厢的后面部分。此外,在硬卧车厢和软卧车厢之间还有一节餐车。 答:jackson图善于描绘复杂事物的组成。用jackson图描绘一列火车的构成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把火车分为一个车头和两个车头两类,另一种方法是把后车头作为可选的。图3.29给出了描绘一列火车的构成的jackson图。

用Jackson 图描绘一列火车的构成 第四章 3.假设有一个由5000行FORTRAN语句构成的程序(经编译后大约有25000条机器指令),你估计在对它进行测试期间将发生多少个错误?为什么? 答:经验表明,在类似的程序中,单位长度里的错误数Er/Ir近似为常数。美国的一些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通常 0.5ⅹ10-2 <= Er/Ir <= 2ⅹ10-2 也就是说,在测试之前每1000条指令中大约有5-20个错误. 假设在该程序的每1000条指令中大约有10个错误,则估计在对它进行测试期间将发现的错误数为 25000ⅹ10/1000=250 第五章 3、某软件公司拟采取下述措施提高他们开发出的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请判断那些措施是正确的,那些措施不正确。 (1)在分析用户需求时同时考虑维护的问题。 正确。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同时考虑维护问题,列出将来可能变更或增加的需求,就可以在设计时为将来可能做的修改预先做一些准备,使得在用户确实提出这些维护要求时,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2)测试完程序后,删去程序中的注解以缩短源程序的长度。 不正确。程序中的注解是提高程序可理解性的关键的内部文档,删去程序中的注解必然会降低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从而降低软件的可维护性。 (3)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尽量保证各阶段文档的正确性。 正确。完整准确的文档对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有重要贡献,保证文档的正确性是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关键。 (4)编码时尽量多用全局变量。 不正确。程序中使用的全局变量多,不仅违背局部化原理而且会使得具有公共环境耦合的模块数量增多,从而降低程序的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因此,这样的软件可维护性较差。 (5)选用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尽可能高的算法。 不正确。一般说来,效率高的算法的可理解性较差,选用效率尽可能高的算法将降低软件的可维护性。事实上,程序的效率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盲目地追求尽可能高的效率。 (6)尽可能利用硬件特点以提高程序效率。 不正确。程序对硬件特点依赖越多,运行程序的硬件变更适应性维护的工作量也就越大。(7)尽可能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 正确。用高级语言编程时,用户可以给程序变量和程序模块赋予含义鲜明的名字,通过名字能够比较容易的把程序对象和它们所代表的实体联系起来。此外,高级语言使用的概念和符号更符合人的习惯。上述事实都使得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更容易阅读,因此也就更容易维护。 (8)进行总体设计时加强模块间的联系。 不正确。模块间耦合越紧密,程序就越难理解和修改,修改后测试也比较困难。因此,加强模块间的联系将降低软件的可维护性。 (9)尽量减少程序模块的规模。 不正确。程序模块的规模很小,就会使程序中包含的模块很多,这将使模块间的接口数量大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要点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1.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数据以及运行计算机系统可能需要的相关文档。 (1)程序: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软件!=程序) (2)数据: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3)文档: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2.软件工程的定义: 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研究上面提到的途径。 3.软件工程三要素: 过程:开发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及其结果。 方法:为软件开发过程提供“如何做”的技术。 工具:为软件开发方法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4.软件过程的四个基本活动: 规格说明:定义软件功能以及对其使用的限制。 软件开发:设计和实现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软件确认:验证软件足以保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软件演化:改进软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5.两种主要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面向过程)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第二章 1.软件工程发展历史: (1)第一阶段: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软件的可靠性差;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需要。(1968年10 月软件工程大会在德国由北约出资举办) (2)第二阶段:传统软件工程——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希望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工程化(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确定了一些重要文档格式的标准);二是侧重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设计的方法的研究(结构化)。 (3)第三阶段:现代软件工程——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新兴学科。 发展趋势:模块化;开放计算;合理的开发治理;全球化软件协作交付。

系统工程导论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系统?并用一表达式描述,说明其含义。 、答:系统: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部件(要素、元素)组成的整体。 2.什么是系统的涌现性 答:系统科学把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等的现象称为涌现性。课程系统的涌现性具有受限生成性、非加和整体性和客观规律性等特征;而环境效应、组分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则是课程系统涌现性的来源 3.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环境是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的事物的合集,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区分系统和环境。系统环境是系统生存的土壤,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根源。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生存,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系统健康地发展。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4.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钱学森提出如下分类: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2)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5.如果用下面表达式描述某一企业系统S={E,R}Ω{E∣R},举例说明E和R分别表示那些内容? 答:E表示要素的结合 R表示各种关系的集合。 E——构成企业的各子系统;R——子系统之间、系统与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结构决定功能;从功能需求寻求合理结构;环境的作用,与结构共同决定功能 7.系统工程的定义是什么?简言之又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定义是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的综合最优化 8.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1.“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问题:“两个最优”是只:研究系统的目标是总统效果最优,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2.以“软”为主,软硬结合传统的工程技术,如电子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等等,以“硬件”对象为住可以将它们划归广义“物理学”的范畴,是有“硬”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3.跨学科多,综合性强所谓综合性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用到知识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的研究要用到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个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要有个方面的专家参加,协同作战。4.实践性与咨询性系统工程应用研究是要针对实际问题的,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这是系统工程的实践性。 9.简述霍尔模型的粗结构和细结构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系统工程导论答案第5,6章

P134 9. A 1: 7*0.4+8*0.2+6*0.2+10*0.1+1*0.1=6.7 A 2: 4*0.4+6*0.2+4*0.2+4*0.1+8*0.1=4.8 A 3: 4*0.4+9*0.2+5*0.2+10*0.1+3*0.1=5.7 A 4: 9*0.4+2*0.2+1*0.2+4*0.1+8*0.1=5.4 所以最佳方案为A 1: 1A 2: 3*0.25+3*0.25+3*0.1+4*0.2+3*0.2=3.2 A 3: 4*0.25+1*0.25+1*0.1+2*0.2+1*0.2=1.95 所以方案2最优。 12. 1)层次单排序 列向量归一化得???? ??????1111.00768.01303.03333.02308.02174.05556.06924.06523.0 按行求和再归一化得T W ]1061.02605.06334.0[= ()∑===31max 0394.331i i i W AW λ 一致性检验:()1.0034.058 .02/30394.3<=-== RI CI CR 列向量归一化后C1变成 ??? ???? ? ??? ?? ???038.0015.0059.0321.0015.0148.0062.0075.0049.0036.0333.0431.0527.0573.0511.0296.0369.0264.0286.0365.0185.0123.0075.0057.0073 .0 21[0.10280.31610.47500.07380.0323]T W = () 21 5 1max 21 1 1 4.93195i C i i AW W λ== =∑ 一致性检验:()4.93195/4 0.01520.11.12 CI CR RI -= ==-<

系统工程导论_期末复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地点: 考试要求: 1、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考试违纪现象,如有发现坚决按照学校有 规定执行。考试前必须清场。 2、考试时必须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其它证件不可行! 3、考试时必须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考试开始后不允许交头接耳,问题举手问老师。 4、答题过程要完整,只给出结论,而没有求解过程的,将不得分。 《系统工程导论》考试复习大纲 题型: 一、简答题 (每小题 10分,共 60 分) 二、计算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 分) 第一章概述(简答题) 1、钱学森对于系统的定义。 2、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的分类。 5、系统工程的内涵。 6、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计算题、简答题) 1、线性规划问题。 2、整数规划问题。 3、分支定界求解整数规划的内涵。

第三章系统分析(简答题、计算题) 1、系统分析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五个要素。 3、系统分析的步骤。 4、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5、系统环境分析的概念。 6、系统环境分析的方法。 7、系统结构分析主要内容。 8、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9、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章系统模型与仿真(计算题、简答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 2、系统建模的要求。 3、结构模型。 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系统预测 1、系统预测的分类; 2、系统预测一般步骤。 3、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趋势外推法。 第六章系统设计与评价(略) 1、系统设计的任务。

2、系统设计的原则。 3、寻找方案的几种策略。 第七章系统决策 1、决策的概念、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分类。 2、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概念以及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四种准则。重点计算题、简答题。

《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蕃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3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 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 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 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z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7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1.在软件开发初期,指明用户全部需求是困难的;2.需求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得到软件最初版本;3.完全依赖规格说明,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适用中小型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1满足用户需求程度高;2用户的参与面广;3返工现象少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不适用大型软件的开发适用于小型项目。 增量模型的优点:1短期内可以交付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功能产品;2逐步增加功能可以让用户去适应新产品;3开放式的软件可维护性比较好;4开始第一构件前,已经完成需求说明。 增量模型的缺点:1对现有产品功能造成破坏;2意义上的矛盾适用于中型软件的开发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

《系统工程导论》 作业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一般系统理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系统的功能可以等于系统全部要素功能的总和。 【对】 2.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告诉我们:系统的故障在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其故障率都很小,到损耗故障期,故障率会逐渐升高。 【错】 3.“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对】 4.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和,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错】 5.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6.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你选择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一步发 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2.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3.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 专家打分法_ ;(3)两两 比较法;(4)____体操计分法____:(5)______连环比率法___;(6)___逻辑判断评分法___。 4.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5.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 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6.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管理对于信息的要求是:(1)准确、(2)及时、(3)适用、(4)经济。 三简答题 1.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2)按照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小系统:一个三口家庭大系统:一个地级市巨系统:一个大国 简单:一个局域网复杂:因特网 2.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系统+环境=更大系统。

2015华南理工网络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最新最全答案解析

2015年华南理工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系统的分类 本次练习有8题,你已做8题,已提交8题,其中答对7题。 当前页有8题,你已做8题,已提交8题,其中答对7题。 1.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2.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3.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可以分割的。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4.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从要素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要旨。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为标志。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次练习有4题,你已做4题,已提交4题,其中答对4题。 当前页有4题,你已做4题,已提交4题,其中答对4题。 1.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B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 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 问题解析: 2.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3.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输入,称为系统的“反馈”。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 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 在孤立系统中, 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 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 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 这种孤立系统的; b.如果系统与 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 称其为封闭系统。 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 可以与外 界交 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 C 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 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 都与环境 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 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 不依靠外力, 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 称为系统自 组织。 19 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 件 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 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 的自组织过程。 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 学院于 1956 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 “运用组”,即后来 年成立“系统科 学研究所” , 1980 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 1986 年钱学森发表“为 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 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 年提出“综合集成法” ,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 整体性和 “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 系统 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 它还具有各孤立 部分所没有的新的 性质和行为。 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 “1+1>2”,但实际情况是 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 2 或小于 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 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 角度来理解的。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 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 至达到平衡态, 此时系统的熵最大, 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 维持或减 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 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 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 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 单的无序状态,在 “杂乱无章 ”运动中 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 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 不同点: 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 象角 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 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 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 “最优性原理” , 这 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 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 由后向前, 使过程连续地 转移, 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 找到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 问题。 在这 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 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 最优值的解。 动态 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 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 题,先求解子问题, 然后 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与分治法不同的是, 适合于用 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 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 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 有些子 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 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 的子问题的答案, 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 答案, 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 节省 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 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 只要它被计算过, 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 这就是动态规划法 的基本思路。 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 “运筹组” 的前身。 到 1980 ,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 ,又把我国系统工程 1989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一、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1.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性有那些? 答: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有: 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 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有哪些?什么是系统工程方法论 答: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技术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的一门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控制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反馈和信息。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3. 作为系统工程重要基础的信息论可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4.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其方法和步骤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霍尔三维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霍尔三维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哪些特点? 答: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问题现状说明→弄清关联因素→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的是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5. 什么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实现期、运行期。 6. 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系统分析的意义:(1)系统在结构上十分复杂,系统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系统从而更好的维护和运行系统。(2)系统分析为系统运行目的决策提供各种分析数据,使决策更为准确。系统分析的特点是:(1)以系统观点为指导思想(2)以整体效益为目标(3)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4)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5)价值判断原则 7. 系统分析有哪些要素? 系统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原则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