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保险业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个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保险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38个) ★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方式探讨 ★也谈保险信用问题 ★保险营销方式创新谈 ★试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趋势 ★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我见 ★试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 ★也谈保险创新 ★银保合作方式新探 ★中资保险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也谈保护我国民族保险业 ★如何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构建战略联盟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也谈网络保险 ★我国保险监管趋势探讨 ★略论中资保险公司应对外资保险公司入侵的对策 ★寿险营销渠道创新论 ★加大保险宣传提升保险意识 ★试论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 ★加强保险中介市场建设之我见

★加强保险资格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如何提高保险客户忠诚度之我见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探讨 ★如何规范银保合作之我见 ★试论寿险偿付能力指标体系建设 ★也谈保险监管向国际接轨 ★如何发展我国西部保险业之我见 ★全面开放后中资保险公司竞争战略探讨 ★试论保险产品开发与定位 ★保险产品定价策略探讨 ★保险需求结构分析 ★也谈保险兼业代理 ★也谈保险消费者权益与保护 ★也谈汽车消费信贷问题与对策 ★也谈房贷险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学生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出口信用保险模式创新之我见 ★如何防范出口信用保险风险探讨 ★如何规范保险代理手续费问题与对策探讨 ★试论“地下保单”问题与对策 ★保险公司竞争与合作模式探讨 ★论保险营销定位战略 ★论完善寿险营销体制 ★论完善产险营销体制

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064155.html, 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浅析 作者:张韵 来源:《商情》2014年第23期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因此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保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农业再保险,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美国农业再保险体系,为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业再保险比较启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巨大的经营风险,使得商业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是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保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农业再保险,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农业再保险发展现状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即保险的保险。分保接受人按照再保险合同的规定,对保险人在原保单下的赔付给予补偿,这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农业再保险就是指对农业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的保险。 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的初步形成始于2004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业再保险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农业再保险的各项探索尝试也在进行中,农业再保险体系正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但与此同时农业再保险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农业再保险主要业务由中国再保险集团承保,中再集团一方面代理行使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接受国内各公司的法定分保业务,另一方面其作为商业性专业再保险公司却基本上垄断了国内再保险市场,这种再保险体系无法满足国内农业保险市场的分保需求,也阻碍了国内再保险市场的竞争发展; 2.从法律现状上看,虽然国务院已于2012年11月12 日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为我 国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该条例中没有对农业再保险做出解释和规定,缺乏对农业再保险业务的规范和约束; 3.最后,农业再保险业务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风险区划等的技术也比较落后,这些现实都制约了农业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论保险企业营销队伍建设分析

论保险企业营销队伍建设 [摘要] 经济发展促进了保险行业高速发展,保险营销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营销主体的人及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是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本文运用领导学和管理学理论,着重从团队队伍建设、人员的激励等方面讨论营销队伍的建设,以期保险企业在大力发展保险营销业务的同时,必须注重保险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保险营销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努力创造“能留人、留住人、能用人”的良好工作环境,保障营销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险企业;竞争;营销团队建设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保险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发展,国内的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使保险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人才资源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周延礼在“2005中国保险发展论坛国际学术年会”上提出的:“保险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品质、高绩效、高素质、忠诚度的人才队伍,对保险企业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保险业改革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的人才资源在自身建设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表现在保险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人才流动性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等。然而,当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流动不规范、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销售误导等等。在保险代理人的营销队伍建设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因为营销员作为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桥梁,对沟通保险供求、拓展保险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营销队伍管理目前存在营销架构不合理、营销整体素质偏低、营销员与公司的行为目的不一致、营销员流失率高、培训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问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分析小组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

我国的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大约是我国的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 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亿元,产险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和%,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 % % 产险 % % 合计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

保险业风险理论

保险业风险理论 这种研究是循序渐进的,它沿着保险企业风险理论——保险企业(产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路径持续深化和具体化。 关于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保险业为何需要实行风险管理 关于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开创者当属Stulz.他于1984年首次尝试从理论上解释“企业为何要实行风险管理”。Stulz认为,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关于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导致风险管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企业经理人如果拥有该企业股份,则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他会厌恶企业风险,选择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由此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税收的非线性”是指企业收入的平稳性(即收入的波动性<风险>很小)能够降低税收率,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故企业需要风险管理:“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或其他某种财务困境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所以企业要通过风险管理,避免破产和财务困境的出现。“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是指,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有时无法拥有充足资金从事新的投资,所以企业需要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以应对投资成本的变动风险,这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Stulz之前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理解到风险管理的某些必要性,但没有系统地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Stulz开创性地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为后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Stulz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哪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成功地引入保险业的当属Schlesinger和Doherty(1985)。他们将企业风险理论引入保险业的分析框架中。他们在分析组合投资理论的使用时,认为保

有关再保险的论文

论我国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再保险业务。分保额,自留额,同业分保,稳健经营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再保险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讨论了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支出了妨碍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对以后在保险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我国在保险业的历史和现状 再保险是在19世纪西方保险业进入中国之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果说,1805年英商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标志着中国近代保险业的开始,那么,直到1929年以前,无论是外商还是华商保险企业均以直接业务即原保险为主,独立从事分保业务的中国民族保险机构尚未产生。首先,再保险业务范围由传统险种进一步扩展到卫星发射、海洋石油开发、核电站等高科技、高风险领域;其次,业务量持续发展,年均增长幅度在20%-30%之间;再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先后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再保险业务关系。中国再保险市场上发生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其一,再保险的市场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变化。其二,再保险业务从单一的国际业务向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转变。近几年来,尽管经营法定再保险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但法定业务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1996年7月,成立了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中保集团下属的专门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一方面承接了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部的再保险业务,同时还代表国家统一经营法定分保业务。在成立的第一年公司共实现分保费收入79.35亿元,1998年增长到122.52亿元,共增长54.4%。从全国再保险市场看,1999年以来的商业业务同样呈稳步增长之势。2000年,国内各保险公司共完成商业分出业务19亿元,较上年增长11%;完成商业分入业务6.3亿元,增长57.5%。2000年成立的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当年就实现保费收入239万美元,分出保费225万美元;同时还加强与国际核共体的交流与合作,分入保费74万美元。可以说在现阶段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和国际市场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或是业务实力和规模都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 (二)发展再保险业务的可行性 1法定分保没到位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将其承保的财产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全部业务的20%向国际再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业务。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有许多公司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再保险业务的办理,因而在这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 2商业分保没到位 目前我国的分保办法是各保险公司按规定分出业务的20%后,其余80%自行解决。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应该优先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办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限制或者禁止保险公司向中国境外的保险公司办理分出业务或者接受中国境外再保险分入业务。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中保再保险公司财产再保险部每年的分保费并没有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金额,这就表明,各个保险公司仍然选择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分保。如果所有的保险公司能够认真执行规定,那么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我国的再保险业务还是有很多的发展空间的。 3大力加强商业分保,需要降低自留额 从资料显示来看,近几年来,我国主要的几家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自留率都很高,例如:中保产79.1%,华泰保险公司65.4%,永安保险公司87.6%。然后,同时期的香港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自留率缺很低,台湾的平均自留率只有60%。由此,可以看出,自留率的高低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持续经营等都是很重要的。我国保险法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的自留额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可能

论投资型保险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所谓投资型人寿保险,是指在确保人寿保险所固有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创新或嫁接组合使之具有投资功能的一种非传统型人寿保险,是相对于传统保障型人寿保险而言,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所有人寿保险的总称。就其性质来说,投资型保险要么是在人寿保险合同中预先定明、享受保险公司盈利分配权的一种人寿保险,要么是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状况来确定收益率的一种人寿保险。其主要特征是:预定利率较低,保险商品的价格较高;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投资回报不确定且波动;潜在风险大;具有投资选择权。 一、投资型保险的产生 投资型人寿保险源于欧洲,开发投资型保险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寿险产品的竞争力。进入20世纪中叶,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纷纷寻求创新之路,而保险公司的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长期寿险保单则缺乏竞争力,导致长期寿险保单持有人纷纷退保,造成保险公司资金外流,使保险公司受到严重冲击,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各保险公司开始研究开发投资型保险。近20年来,投资型保险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一些投资型保险发达的国家,其保费收入已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30%-55%. 目前,投资型人寿保险产品已成为各国寿险业同其他金融业竞争的有力工具,并日益成为未来寿险业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我国的投资型保险是在保险市场尚未成熟,居民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商品消费水平不高,保险竞争不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推出的: 1.寿险业的长足发展与严重的利差损包袱,是推出投资型保险的直接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寿险业发展迅速,其中2000年寿险保费收入977.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 62.5%,2001年达到1423.9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7.51%.伴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内控制度日益健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能力、风险驾驭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显著增强。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不包括2002年2月21日下调),寿险公司由此蒙受了巨大的利差损失,按照5%的回报率计算,寿险公司的潜在利差损高达千亿元以上。为扭转这种不利状况,各保险公司纷纷从传统业务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投资型保险在内的各种新型寿险保险应运而生。 2.人们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和保险竞争的变化,是投资型人寿保险面市的动力因素。近几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既希望有较高的人生风险保障,更希望得到投资收益,而传统的单纯保障型寿险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双重需要。此外,保险业的竞争已从区域性竞争转向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竞争,人才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保险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和经营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保险业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了适应需求和竞争的变化,开发投资型保险等新险种就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为推出投资型保险带来了契机。为适应入世需要,国家放宽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199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保险资金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中国保监委又出台了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购买铁路、电力、三峡工程等企业债券;同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保险公司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允许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经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在一级市场上认购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从而使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展。这些不仅为投资型人寿保险的面市提供了宽松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而且为投资型人寿保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投资型保险在国内的出现,引起了包括保监委及金融证券业高层的高度重视,成为近两年来国内保险业关注的热点。投资型保险既是对我国保险业的一次挑战,同时也给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投资型保险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我国恢复保险业务只有20多年,保险市场尚未成熟,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很完善,资本市场很不发达,金融工具有限,资金运用的规模与灵

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通知 保监发〔2007〕50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各保监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国再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会制定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九日 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自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彻底取消了法定分保,全面实行商业分保,再保险市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再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直接保险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直接保险市场的发展是再保险市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将在资本融通、风险管理和技术传导方面,为直接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与保障。科学规划和培育我国再保险市场,构建一个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的再保险市场体系,促进我国再保险市场与直接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对于加强我国保险市场风险管理、扩大保险市场承保能力、促进和保障我国保险业整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保险业“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特制定《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预期目标和政策措施,引领我国再保险市场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再保险市场的基本情况 近十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直接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再保险市场主体稳步增加,

深论保险职业道德

浅谈保险职业道德 概述 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体制的核心原则,德建设尤其是诚信建设的问题对其更具有特殊意义。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担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但在保险实践中,也出现了保险理赔难、寿险新产品销售误导等问题,影响了保险业的诚信形象.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损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加强道德建设尤其是诚信建设,既是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更是保证保险业稳定运行的需要。希望从我国现在的保险实际出发,对保险职业道德的整个体系进行系统阐述和梳理,以引导和帮助保险从业人员和有志于保险事业的在校学生树立保险职业道德理念,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1 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缺失及其根源分析 在保险活动中,保险双方的任何一方有违诚实信用的举动,都会导致保险交易受阻,进而影响保险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保险供给者的诚信缺失。保险供给者即保险市场上提供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由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及保险业务的专业性强,使保险消费者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难以了解保险公司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偿付能力及发展状况、参加保险后能够获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保险代理人的介绍做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公司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一些保险公司违规经营,支付过高的手续费、给回扣、采用过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对保险代理人的选择、培训及管理不严,有一些保险公司误导甚至唆使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严重危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向保险监管机关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 1。1 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中介者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在其业务中期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阻碍或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等.由于目前我国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较多地表现为保险代理人的诚信缺失。不少保险代理人在获得更多代理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1。2 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消费者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其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投保时和索赔时: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使保险公司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确定是否承保、应该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有些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者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

浅谈国内再保险的现状

浅谈国内再保险的现状(规模及问题)及改革方向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目前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再保险市场主要为伦敦再保险市场、欧洲再保险市场、纽约再保险市场及新加坡再保险市场。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这些国际再保险市场拥有完善的市场主体、丰富的产品及先进的国际承保技术水平。目前在我国已设立代表处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均是来自上述地区。 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8家专业再保险公司。总分保费收入为792.74亿元(其中法定分保费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82.08%;总分保赔款支出为173.86亿元,同比增长1.11%,分保赔款支出率为21.93%,同比下降17.56个百分点;总分保费用支出为267.92亿元,同比增长87.02%,分保费用支出率为33.8%,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在对险资的投资限制进行了大幅松绑之后,未来保监会的重心开始转向了风险的防控。保监会已正式设立专门委员会防范资产错配风险。数据显示,险资投资收益率偏低已成不争事实,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一般 5.5%左右的寿险产品精算假设,收益率缺口较大。保险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截至2012年末,保险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从长远发展看,保险资金错配的风险还可能不断加大。 此外,《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统筹直保市场与再保市场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学分保理念,充分发挥再保险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中的支持作用,实现再保和分保良性互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合理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确保风险有效分散,扩大我国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加大再保险技术引进力度,加快再保险业务创新发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探索发展非传统再保险业务。加快推动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再保险体系。 由于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晚、基础弱,功能与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还不能适应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再保险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市场主体数量少,竞争不够充分;市场供给结构性不足,产品有限且创新能力不足;法定分保取消后,出现再保险贸易逆差;直接保险公司风险意识薄弱,再保险在风险管理和改善偿付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尚未建立;再保险监管工作刚刚起步,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再保险基础建设薄弱,再保险统计制度不完善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再保险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再保险市场存在问题:(1)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再保险市场的监管机制落后。目前,特别是再保险业务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管理机关也就疏于监管,或监管力度不够,暴露出法规不健全、基础工作太薄弱。另一方面再保险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只有唯一的专业再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代理行使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具体经办法定再保险业务。各保险公司必须将其承保业务的20%向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办理法定再保险,而非法定再保险仍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中保再保险公司只接受各家保险公司的人民币分入业务,而不能将人民币业务向国际市场分出。各保险公司不得自行向国外办理分保。这种再保险格局是一种完全垄断的模式,无法满足国内各保险企业对再保险需

再保险1

再保险1 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再保险市场的进展现状及咨询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推测再保险业务以后的进展动态。 关键字:再保险;现状;咨询题;计策;趋势 一、再保险的国际进展背景 再保险最早产生于欧洲海上贸易进展时期,从1370年7月在意大利热内亚签订第一份再保险合同到1688年劳合社建立,再保险仅限于海上保险。 17、18世纪由于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进展,专门是1666年的伦敦大火,使保险业产生了巨灾缺失保证的需求,为国际再保险市场的进展制造了条件。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再保险公司,办理水险、航空险、火险、建筑工程险以及责任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形成了庞大的国际再保险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展中国家的民族保险业随着国家的独立而蓬勃进展,使国际再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末,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不管规模大小都要将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依据大数法则及保险经营财务稳固性的需要,在整个同业中分散风险,再保险已成为保险总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再保险的概念 再保险(reinsurance)亦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保险法》第二十九条指出:“保险人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 三、再保险的作用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不论在微观方面依旧宏观方面,都对我国经济稳固可连续进展有重要作用。 再保险的微观作用要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再保险对分保分出人的作用

1.1分散风险,均衡业务质量。按照大数法则,承保标的数量越大,风险分散就越完全,保险经营的财政稳固性就越好,通过再保险达到要求。 1.2操纵责任,稳固业务经营。由于承保风险的偶然性,各年的缺失率必定出现一定的波动,造成保险业务经营的不稳固,再保险可作为一种稳固机制,减少波动,从而稳固业务经营。 1.3扩大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由正向分析,由于再保险能够将超出自身财力部分责任转移出去,因而大大支持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由反向分析:一样的大额保险,投保人要了解保险公司是否安排好分保以及分保同意人是谁,才放心投保,这讲明了再保险对承保的支撑。 1.4降低营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第一,由于再保险的支撑,随业务量增加,保费收入增加,而治理费用并不按比例增加,因而降低了业务成本。第二,在发生缺失时,分出公司向再保险人摊回赔款,从而减少了赔款支出,降低了赔付率。第三,可获得分保佣金,还能够分得盈余佣金。第四,增加可运用资金。在办理再保险后,一方面要在分保费中扣存未满期 保费预备金,另一方面有分保佣金收入,收到保费到支付分保费之间有时刻差,在时刻差内该资金也可运用。 2 再保险对分保同意人的作用 2.1扩大风险分散面。一样情形下,再保险人同时也是直截了当保险人,当同意分出公司分来的同类业务时,便扩大了本公司同类业务的风险单位数,风险面得以扩大。 2.2节减营业费用。再保险公司同意分入业务所负担的费用,比直截了当承保业务所负担的费用要少。第一,节约设置五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所支付的费用;其次,节约培训专职理赔人员所支付的费用;再次,再保险可靠少数几个合同,分入大量的业务,从而节约直截了当承保业务的签单费用。 2.3再保险是借鉴先进保险体会和技术的重要途径 3 再保险对被保险人的作用

研究论文:我国再保险业发展路径与选择

101837 保险学论文 我国再保险业发展路径与选择 随着我国再保险市场的逐步发展,相关问题也渐渐显露,下面我们分别从保险人、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市场的三方面逐步论述。 一、保险人存在的问题 保险人在我国再保险市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人风险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好坏。下面来分析我国再保险市场中,保险人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人偿付能力不足. 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与公积金总和,对保险主体提供供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和衡量水平。从我国在保险市场的纵向分析比对发现: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份额大多被几家大型保险公所垄断,并且保险市场的供给量多数由保险寡头公司的资本金和承保能力所决定。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保费自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和公积金总和的四

倍。但是我国多数在保险公司的承保额超过了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限制。 (二)保险人分散风险的意识薄弱 保险业的逐步发展,人民群众对保险认识渐渐加深,保费收入也随之扩大。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只是把保费收入作为衡量公司发展速度快慢主要标准,有些保险公司只片面的关注短期盈利忽视了企业财务稳定性。一些应该分散的风险搁置或避而不见。长期的风险积累得不到有效的分散,风险问题的累积大大的超过了自身的承保能力限度,危机一旦爆发,造成的影响使保险公司始料未及。 二、再保险公司所存在的问题 (一)再保险公司专业技术性较低 我国再保险市场起步晚,再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性较低技术性较差经验不足,再保险从业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相对落后、专业性知识欠缺。我国专业性再保险经纪公司数量较少。这足以证明我国再保险市场主体不够健全,对于出现要求承保专业性强技术高的承保项目时,我国再保险公司就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性经验、知识、人才而面临着巨大的承保风险,也会错失再保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机会。

保险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保险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农业保险政策性运作的经济学分析 2、构建保险监管的国际国内协调机制 3、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之现状及对策 4、机动车新报废标准对机动车保险市场的影响 5、保险合同质押贷款初探 6、地铁保险市场分析 7、我国体育保险的供求矛盾及对策 8、浅议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规则 9、我国石油化工业的保险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10、海上吹来保险风 11、体验营销在保险业中的运用 12、我国省级区域保险业发展评价:基于保险业绩指数的分析 13、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2007爱心之旅”活动侧记 14、“保险组合模型”发明专利简介 15、从人际传播角度看传统营销的优化 16、保险营销创新的国际绝招 17、如何撰写高质量的风险评估报告 18、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与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研究 19、定值保险与不定值保险 20、财务再保险的兴起及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21、欧盟再保险监管的区域化协作发展理念及启示 22、人保上海市分公司召开2007年度工作会议 23、加强保险基础风险研究科学发展保险业 24、保险公司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意义 25、试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中保险经纪人的职能发挥 26、浅议长寿风险对养老金计划的影响及管理方法 27、保险人对工程险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 28、车险“双外包”的可行性与实务分析 29、我国保费虚增的根源及防范对策探析 30、借用机动车辆出险后,保险人代位追偿权的相关思考 31、独立策展人责任保险研究 32、买分红险真的不如买中国人寿吗? 33、如何使你的财富有效增值? 34、灵活运用竞争策略拓展国内财险市场 35、死亡率下降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影响 36、信诚“安诊无忧”住院费用补偿医疗险介绍 37、保险保障基金的道德风险分析 38、基因测试在重大疾病保险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9、我国科技保险发展问题探讨 40、投保人失踪后谁可退保取决于该合同的继承权归属 41、保险市场行为变异及原因探析 42、美国失业保险:特点、绩效与问题 43、“3.15”保险宣传咨询活动

论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

论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析了造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最后针对我国非寿险市场和寿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分别分析了其主要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加强对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保险业的风险种类 可以影响保险业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本文着重介绍美国精算师协会和Babbel等对保险业风险的分类。 (一)精算角度的保险业风险分类 美国精算师协会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种类分为: 1.资产风险。因保险公司的债务人无法或不愿偿付保险公司的债务,或者因保险公司的资产发生贬值而引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它包括了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货币风险等。 2.定价风险。因被保险人索赔频率和数额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投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保险公司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不足引起的风险。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由于市场利率及通货膨胀的变化对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导致保险公司负债价值超过资产价值的风险。 4.其他风险。税收和法律方面的变动以及公司员工工作失误等引起的保险公司风险。 (二)金融角度的保险业风险分类 Babbel等从金融风险的观点将保险业风险种类分为: 1.精算风险。保险公司出售保单和承担其他负债所筹集的资金不足以保证其履行保险债务责任的风险。精算风险一个主要的反映就是定价风险,即由于死亡率、发病率、利率、投资收益率和损失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在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定价过低的风险。 2.系统风险。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由于受到系统风险因素变化的

我国再保险公司发展前景.docx

我国再保险公司发展前景 一、引言 20XX年,保险行业在争议声中再度走上“巅峰”。保监会相关数据标明,过去的一年全行业达成原保险保费共计3.1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分之一,增速创20XX年以来新高。而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保险业的“稳定器”,在分散巨灾风险、促进保险市场职能更好发挥等方面不可或缺。再保险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性,特别是在中国再保险市场逐步开放的今天,中国再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情况更加紧密。自从1846年科隆再保险成立以来,国际上就如何发展再保险业务进行了大量探讨和尝试,并结合其自身业务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基于我国保险行业现状,同时借鉴国际上较领先的再保险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出针对我国再保险公司未来发展模式的建议。 二、我国保险市场特点 (一)、行业高速发展,保费规模和资产管理规模激增 我国保险市场迅速发展,保费规模和资产管理规模激增的同时,市场竞争急剧增加。截至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已有79家寿险公司、82家财险公司以及9家养老险公司,且20XX年批准18家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资本大鳄纷纷布局保险,也进一步促进了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去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同时保险营销员数量激增至657.28万人,上升了185.99万人,其占据去年城镇新增就业总数的14.15%。去年保险业提供保额

共计2372.78万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高于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10%。保额增速显然大于业务增速,体现出国家对于“保险姓保”政策理念的不断推行。 (二)保险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资产负债管理成热点 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险企转型升级,从原来的“以保费规模为中心”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资产负债管理成为行业关注热点。从举牌万科开始,“资产驱动负债”型发展战略提升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担忧。“偿二代”的推出旨在指导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保险行业规模不断攀升,再保险需求持续增加 险企对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上升促进了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也促使再保险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险市场内部分散风险转移至向资本市场转移风险,再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同时,保险产品的创新也导致了风险多样性极大增加,背后的风险管理水平需要提升。保监会发布的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XX年前11月,国内再保险业总资产2735.34亿元,较年初减少47.27%,而同期保险业总资产为149608.60亿元,较年初增长21.04%。其暴跌的背后原因就是针对业务筛选不够细致,风险管理水平需要重新进行提升。 三、我国再保险市场概况 至今国内拥有中再、太平再和人保再三家家中资再保险机构,及江泰再保险经纪一家专业在保险经纪公司,20XX年亚太再保险公司

我国再保险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浅析

我国再保险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保险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国外保险业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与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经济增长的要求极不适应。再保又称分保,是保险人将自己承保的风险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向其它保险人再进行投保的保险业务。它在国际上称为保险人的保险,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最通行的做法。再保险对于分散保险经营风险,控制保险责任、稳定业务经营、扩大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促进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前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的现状 (1)再保险市场竞争逐渐显现 我国再保险业发展的历史不长。建国后我国保险业一直是独家经营,再保险业务由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专营。由于是国家保险公司,风险由政府买单,人民币业务一直不办理分保。随着其它保险主体的出现,1988年根据《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内开始办理

30%法定分保业务,由人保再保部代行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1996年人保组建集团公司,成立了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至此,国内才有了一家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1999年3月,中国再保险公司在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从此中国民族再保险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到目前为止,国内再保险市场除了中国再保险公司外,还包括各直接保险公司、特殊风险的共保联合体、外资再保险在华代表处等。已经初步形成多元竞争的格局,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再保险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2)再保险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陆续启动,丰富了保险资源,拓宽了原保险的业务范围,也为法定和商业再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力可谓十分巨大。 (3)市场主体数量少、不健全且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 一个完整的再保险市场必须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与再保险经纪公司。随着国际再保险业的发展,再保险公司与再保险经纪公司已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技术领先者,成为保险公司的技术后盾。在某些特殊领域,如航再空航天、石油勘探开发以及高科技等领域,没有再保险经纪人的技术支持,保险公司很难对这些项目进行承保与再保险安排。截至2002年底,我国再保险市场共有保险公司

再保险考试答案整理

1.我国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现状:(一)初步形成竞争性的再保险市场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再保险公司八家分别为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德国通用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直接保险公司、特殊风险的共保联合体、外资再保险在华代表处等,已经初步形成多元竞争的格局,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再保险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二)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 一个完整的再保险市场必须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与再保险经纪公司。我国再保险市场共有保险公司57家,保险经纪公司17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只有3家,没有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且再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极少,资本金规模也不可与国际再保险公司相比,尽管我国各家保险经纪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里有再保险业务一项,但其主要以直接业务为主,很少涉足再保险业务。在大项目与特殊风险领域,国内的保险经纪人由于技术能力的差异加之缺乏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充分沟通而不得不把许多业务拱手让给国外的再保险经纪人。 (三)再保险业整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 再保险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再保险市场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整体缺乏竞争力。其一,再保险经营主体资本实力不足,再保险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本标准要求很高。其二,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国内商业性分保业务中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在国内得到妥善安排,只能流失到海外市场。其三,国内再保险主体力量分散,缺乏对大灾、巨灾和特殊风险的承保能力和风险分散技术。其四,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再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保险精算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缺乏、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国内再保险业的创新能力。其五,再保险国际化步伐较慢。再保险从本质上看是最国际化的业务,但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保费业务不能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国内的巨额风险的压力无处缓解,使得我国再保险市场走向国际化步履艰难。发展思路:(一)完善再保险市场体系 要坚持再保险市场自愿的和承保主体不能过多的原则,通过采取建立国家再保险公司、商业性专业再保险公司、国内分保集团和允许各原保险公司兼营再保险业务的形式,组建我国的再保险市场的承保主体。同时组建再保险中介组织,利用其专业性的特点,加强再保险买卖双方的联系。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再保险交易所。 (二)承保主体的组建 第一,成立国家再保险公司。目前,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代位行使国家再保险公司的职能,充当着管理者、经营者的双重身份,担负着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职能,这既不利于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向商业化经营转轨,也不利于各家保险公司合理地展开竞争,甚至存在国内其他保险公司从商业机密考虑不愿向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分保的种种顾虑。因此,建设由国家完全出资或出资控股的国家再保险公司,管理、规范、协调再保险市场就相当必要。它一方面可以接受我国境内保险公司的法定再保险业务和自愿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接受来自国外保险公司的分出业务,并在国内保险市场上进行分散,以替代现在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从而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