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对伤口组织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对伤口组织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对伤口组织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对伤口组织细胞增殖作用的实

验研究

文章来源: 2006-7-26 16:32:35

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对伤口组织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第12卷创面愈合

作者:张艳* 陈荣德* 朱旭东*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一室(重庆,400042)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增殖

摘要为了观察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因子(PDWHF)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及表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利用离体培养的鼠伤口成纤维细胞及人伤口表皮细胞为模型,将培养细胞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处理组(BM,成分为1640+0.5% fCS);阳性对照组:1640+10%FCS;PDWHF组:BM+1%PDWHF、BM+3%PDWHF、BM+5%PDWHF、BM+7%PDWHF、BM+10%PDWHF 及BM+12%PDWHF。待测样本与细胞共孵育48小时后,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PDWHF 的浓度为1%~7%时,可显著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及表皮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0.5%FCS组(P<0.01);PDWHF的浓度为10%时,其促增殖作用已不再明显,与0.5%FCS组无显著差异(P>0.05);PDWHF的浓度为12%时,其只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认为,PDWHF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及表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当其浓度过高时促增殖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抑制作用。

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创面生长因子种类、数量失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1]。外源性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TGFα/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a/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b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bFGF)能明显促进伤口愈合。文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难愈性伤口愈合过程中,PDGF、TGFα/β、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Ⅰ,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等生长因子的相互配伍使用,可显示出良好的促愈合效果[2~8]。血小板源性伤口愈合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wound healing factor, PDWHF)是来源于血小板脱颗粒时所释放的含多种生长因子的混合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PDGF、IGF-Ⅰ、EGF、TGFα/β等,但对PDWHF促愈合机理的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我们的实验将重点探讨 PDWHF对伤口不同类型的组织修复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PDWHF液的制备

取人新鲜血小板浓缩液,以缓冲液充分洗涤后调成浓度为1×109/ml的细胞悬液,加入凝血酶(1 U/ml),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和残余血小板,上清液经80℃温育30分钟后,再离心除去热变性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制成5 mg/ml的PDWHF应用液,-20℃贮存备用。

1.2 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按我们建立的方法[9]培养伤口成纤维细胞:随机取体重18 g~20 g的小鼠2只,双侧后肢肌注0.2 ml 1%无菌甲醛液,致伤5天后活杀小鼠。无菌条件下剪取损伤的肌肉组织,经Hank's 液和1640培养液(20% FCS、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μg/ml)各洗涤一次后,剪成大小为0.5 mm3~1 mm3的碎块,加入适量1640液,37℃、5%CO2培养箱中孵育2小时~3小时,组织块贴壁后,以1640培养液洗涤组织块一次,弃掉未贴壁者,加入适量的1640培养液相同条件下培养;7天~9天后成纤维细胞可生长融合成片,期间换液二次。

生长融合的细胞经0.25%胰蛋白酶消化30秒,倾去消化液,加入1640液洗涤二次,用1640培养液将细胞调成细胞悬液,浓度为1×104/ml,点接细胞悬液100 μl到96孔培养皿中,37℃、5%CO2条件下孵育12小时,吸去培养液,按加入的孵育液不同,将培养细胞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基质(basic medium, BM)处理组,成分为1640+0.5%FCS;阳性对照组:1640+10%FCS;PDWHF 组:BM+1%PDWHF、BM+3%PDWHF、BM+5%PDWHF、BM+7%PDWHF、BM+10%PDWHF及BM+12%PDWHF。

1.3 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传代

门诊手术切取的包皮去除血污,生理盐水冲洗,清除皮下组织,去真皮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制成2 cm×2 cm的皮片,浸入消化液(0.05%胰酶+0.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1),4℃过夜。剥离表皮层,放入培养液DEME/F12(两种培养液均为Sigma产品,3∶1混合,双蒸水溶解后,加10%FCS,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μg/ml。培养液中加入胰岛素5 μg/ml,氢化可的松0.5 μg/ml,用碳酸氢钠调pH值至7.2~7.4,过滤除菌后置入4℃冰箱备用)。内吹打,胎盘蓝染色,细胞计数,约20万/ml,接种于培养瓶内,37℃,5%CO2孵育,贴壁48小时后,去除未附壁细胞,更换培养液,此后隔日换液,初代亚融合时间为12天~15天。

细胞长满贴壁后,吸尽培养液。向培养瓶中加入0.1%胰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室温下将培养瓶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细胞间隙增大后,立即终止消化,加入培养液,以吸管反复吹打瓶壁细胞,使之脱离瓶壁形成细胞悬液。胎盘蓝染色,计数活细胞,调细胞浓度为5×104/ml,实验分组同前。

1.4 细胞增殖的测定

各组待测样本与细胞孵育48小时后,加入10 μl MTT(5 mg/ml),继续培育4小时。再加入100 μl 20% SDS,37℃放置18小时后,在酶标仪(Bio-Rad450型)570 nm波长处测定每孔溶液的光吸收值。每种待测样本平行测定8份样品(n=8),同时设L 929细胞为正常成纤维细胞生长对照组,培育液为1640+10%FCS。以光吸收值大小表示细胞增殖的相对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表示,经Microsoft Excel 7.0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为有显著差异,P值<0.01为有非常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PDWHF对鼠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PDWHF在1%~7%的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0.5%FCS组(P <0.01);浓度为10%时,其促增殖作用已不再明显,与0.5%FCS组无显著差异(P>0.05),远远低于10%FCS组(P<0.01)。浓度为12%时,其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伤口成纤维细胞在10%FCS培养组与L 929细胞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图1。

2.2 PDWHF对人伤口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PDWHF在1%~7%的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人伤口表皮细胞的增殖,且明显高于0.5%FCS组(P<0.01);浓度为10%和12%时,其促增殖作用均已不再明显,与0.5%FCS组无显著差异(P>0.05),远远低于10%FCS组(P<0.01),但对人伤口表皮细胞的增殖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见图2。

3 讨论

伤口愈合的机理十分复杂,伤口巨噬细胞及伤口微环境中生长因子的种类与数量是

图1 不同浓度的PDWHF对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

影响伤口愈合过程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糖尿病或正常小鼠皮肤中生长因子如PDGF 等的含量无差异,但致伤后正常小鼠伤口中PDGF、EGF和a/b FGF等生长因子的峰值水平及mRNA 转录明显早于难愈性伤口[10,11]。伤口愈合过程表现为修复细胞的迁移、聚集、增殖、分化、血管再生及胶原合成等。伤口局部各类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无疑是调节伤口组织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生长因子如a/bFGF、TGFα/β、EGF等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所致的难愈性伤口的愈合过程,尤以PDGF、TGFα、FGF等生长因子的配伍使用效果更明显,而EGF必需与胰岛素或IGF-Ⅰ、IGF-Ⅱ配伍使用才能显示促愈合效果[2~10],提示伤口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是一个多因素相互调节、相互制约的机制。PDWHF作为多种生长因子的天然混合物,其促愈合机理尚不清楚。

我们研究发现,PDWHF浓度为1%~7%时,可刺激低浓度血清培养条件下鼠成纤维细胞及人伤口表皮细胞的增殖。PDWHF中的PDGF、EGF、TGFα是成纤维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补偿因子,而IGF 则是促进因子[12]。虽然TGFβ对体外培养修复细胞生长呈抑制作用[13],但在PDWHF中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似乎可被其它生长因子所抑制。当PDWHF浓度为10%时,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已不再明显;浓度达12%时,对成纤维细胞和伤口表皮细胞的影响则有较大的差别。对成纤维细胞的综合作用为抑制效应,对伤口表皮细胞似无明显的作用。由于活体伤口微环境极为复杂,PDWHF对离体培养细胞的影响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在体时其生物学作用的规律[14]。

PDWHF促进成纤维细胞及伤口表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与直接刺激细胞促进TGFβmRN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进而使细胞合成胶原基质等有关[15,16]。

目的为证实组织因子(TF)在启动新血管生成、促进伤口愈合中有一定的作用。方法我们以伤口愈合迟缓的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伤口局部组织因子转染等方法,研究了组织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小鼠未创伤皮肤几乎检测不到TF的表达,但创伤时TF的表达明显增高。和正常健康鼠比较,糖尿病鼠伤口处T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不足,新血管生成迟缓,伤口处血管密度和血流明显减少伴随着伤口愈合的迟缓。以克隆有TF 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局部转染糖尿病小鼠的皮肤伤口,转染后伤口部位的TF表达明显增高,并明显促进了伤口局部新血管的形成,加速了伤口的愈合。同时促进了VEGF和α-SMA的表达。结论糖尿病鼠伤口愈合迟缓与伤口愈合初期阶段组织因子(TF)的合成不足有关,转染TF基因可以明显改善伤口愈合,其促进伤口愈合与其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合成有关。

血小板和组织因子

血小板和组织因子 【摘要】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在凝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中,而且也存在于血循环细胞中。血中单核细胞可以被内毒素等诱导表达组织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血小板上的P-选择蛋白、CD40配体及GPⅡb/Ⅲa 受体等也影响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除此之外,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在生理情况下,血循环中也存在组织因子,血小板内的组织因子是其中一部分,它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启动凝血反应。本文就参与凝血的血小板和组织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性分析。 【关键词】血小板;组织因子;凝血;血栓形成 Platelet and tissue Factor——Review Abstract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issue fa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agulation and intravascular thrombus formation. Tissue factor is not only found primarily on the surface of certain cells that are located outside the vasculature, but also found in circulating cells. Monocyte express tissue factor induced by endotoxin. Recently, many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P-selectin, CD40 ligand and GPⅡb/Ⅲa receptor of platelet can also affect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by monocyters. In addition, a lot of studies showed that tissue factor exist in the circulation including contained platelet. Tissue factor in the platelet releases under certain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综述?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 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孙峰,沈国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本文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中重点叙述了:1.PDGF分子生物学(PDGF的分子结构、PDGF的受体、PDGF的产生与作用方式、PDGF的生物学作用);2.PDGF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3.PDGF与疾病的关系;4.PDGF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5.PDGF与基因治疗。指出:PDGF作为损伤修复因子,在组织修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存在诸如生物半衰期短、易灭活、生物利用度低、创面释放的非持续性等缺点,因此,对其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因治疗;组织修复;研究 【标识符ldoi:10.3969/j.issn.1001一cr726.20lO.01.004 TheRoleo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intheRepairingPeriodofTraumaticWoundandItsResearchPro-gress.SUN死增,SHEN‰一liang.Dept.ofBumandPlasticSurgery,theFirstHospitalaffiti疵aSur,houUniversi-ty.Suzhou伍竹,五angsuProvince,215006,China. 【Abstract】Theroleo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inthempfifingperiodoftraumaticwoundanditsresearchprogresswerereviewedinthepaper.Thispaperfocusesin:1.PDGFMolecularBiology(includingitsmolecularstructure,receptor,generationandmode ofaction,bioleOcaleffectI)2.PDGE—relatinggenetranscriptionandregula—tion.3.TherelationofPDGEanddi¥ease¥.4.TheroleofPDGFinthewoundrepairing.5.PDGFandgenetreatmenLTheauthorspointedout:PDGFisoneoffirstappearedfactorsinthewoundhealingperiod.Asarepairfactor,PDGFhasplayedanextremelyimportantroleinthetissuerepairperiod,butthemorecomplexmechanismofpromotingwoundheal-ingisnotyet dear.Thoughitsbiologicalproductshadbeenputintoclinicalapplication.thereweI_esomeshortcomingsin-eludingshorterbiologicalhalf—life,easytoinactivate,lowerbioavailability,thereleaseofnon—persistentfromwounds.Hencethefurtherstudyandpresentationareneeded. 【Keywords】PDGF;Genetreatment;tissuerepair;Research 创伤后的组织修复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 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错综复杂的 网络作用。细胞因子在创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 重要作用.它们可以调节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多种细 胞反应。影响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和 释放等。细胞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含量减少将影 响创伤愈合过程,局部应用有活性的生长因子则可 以显著促进其创伤愈合过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创面愈合 过程中较早出现的生长因子之一,对组织修复起到 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多种细胞的主要有丝分裂17 刺激原,可以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并诱导分泌其它 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基质成分的合成,在组织修 复、胚胎发育、免疫以及多种常见疾病中起着重要 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难愈性伤口,如糖尿病溃 疡、慢性静脉性溃疡、压疮、放射性溃疡等, PDGF均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人们 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PDGF在创伤修 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PDGF的分子生物学 I.1.PDGF的分子结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属糖[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3044):放射烧伤的基础与l临床研究。 万方数据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概述 趋化因子是目前成员最多的细胞因子家族,在人和小鼠中大概有50个内源性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大约结合20多个跨膜受体。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免疫细胞的迁移模式,对细胞运动至关重要。趋化因子系统在初始T细胞产生,决定细胞的分化(如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细胞迁移和定位,已达到体内平衡。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和淋巴系统中对免疫反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在炎性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药物靶点。 趋化因子可以控制骨髓、血液及外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运输。CXCL12由CAR细胞产生,可以使发育中的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保留在骨髓中。DC前体、肥大细胞前体和发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未知机制保留在骨髓中。在没有CXCR4信号传导或CXCR2信号传导的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离开骨髓并进入血液。B细胞通过CB2信号进入骨髓,并通过S1P1信号传导进入血液。B细胞可以使用CCR7、CXCR4和CXCR5信号进入淋巴结构。单核细胞响应CCR2信号进入血液以及CXCR4信号传导减少。单核细胞分化为促炎症(CCR2+)和抗炎(CX3CR1+)单核细胞。抗炎单核细胞可以通过CX3CL1进入外周组织。DC前体通过未知机制进入血液,并可以通过CCL20离开外周组织。在人类中,CXCL14也可能在抗炎单核细胞和DC前体迁移到外周组织中起作用。肥大细胞前体通过未知机制离开骨髓,并在CXCR2介导的信号后迁移至肠道。CCR3信号通过CCL11和CCL24(人和小鼠)以及CCL26(人)后,嗜酸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并离开外周组织。

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及方法比较

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比较 摘要: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1957年发现的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而得名。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他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各种不同的IFN生物学活性基本相同,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这里主要利用生物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关键词:干扰素生物分析法免疫分析法 正文: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和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细胞因子检测是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等都有重要意义。 生物分析法有两种: 1.依赖性细胞株:利用一些肿瘤细胞株必须依赖于细胞因子方能在体外增殖的特性进行检测,但是干扰素的测定利用此法并不简便,所以不当采用。 2.功能检测:利用一些细胞因子的功能特性,可建立相应的活性测定方法。在这里可以利用干扰素的抑制病毒感染效应,对已进行病毒感染的细胞群加入干扰素的特征进行观察,达到检测的目的。 免疫分析法: 1.流式细胞仪检测: 原理:利用Brefeldin(BFA)、Monensin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方法,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方法:用抗细胞因子(干扰素)抗体与细胞表面或胞内特定亚群标志组合,即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采用特殊的化学与抗体选择,确保静止与无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最小荧光背景。 所需材料:蛋白转运抑制剂:阻断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作用,使得刺激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聚集在胞浆内质网内,以利于准确检测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①间接ELISA(Indirect ELISA):用于筛检抗体(抗特定抗原成分的特异性抗体)。此法是测定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②夹心ELISA(Sandwich ELISA):用于检测目的抗原的量。其优点是避免了对特异性抗体的直接标记,但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测定时间。 ③竞争ELISA(Competitive ELISA)用于确定抗原特异性或待检标本中含交叉反应成分时为了提高实验的特异性而使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标记抗原与同种未标记待测抗原与抗体间发生竞争性结合的原理,主要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 检测方法的进展:高通量细胞因子检测 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是一种微珠多用途检测分析技术,它由一系列的微珠组合来捕获并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EDTA血浆、血清样本中被检测物质的量。其采用夹心法分析策略,与传统的ELISA分析技术相比,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项指标。用已知的标准品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分析检测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分析检测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Purpose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转化生长因子(PAF)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用纯化的转化生长因子(PAF)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转化生长因子(PAF),再与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转化生长因子(PA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 试剂盒内容及其配制: 试剂盒成份96孔配置48孔配置 96/48人份酶标板1块板 (96T) 半块板 (48T) 塑料膜板盖1块半块 标准品:100ng/ml 1瓶 (1.0ml) 1瓶 (0.5ml) 空白对照1瓶 (1.0ml) 1瓶 (0.5ml) 标准品稀释缓冲液1瓶 (8.0ml) 1瓶 (4.0ml) 生物素标记的抗OT抗体1瓶 (8.0ml) 1瓶 (4.0ml) 亲和链酶素-HRP 1瓶 (12ml) 1瓶(5ml) 洗涤缓冲液1瓶 (20ml) 1瓶(10ml) 底物A 1瓶 (6.0ml) 1瓶 (3.0ml) 底物B 1瓶 (6.0ml) 1瓶 (3.0ml) 终止液1瓶 (6.0ml) 1瓶 (3.0ml)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 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 1×96 2-8℃保存标准品:45μ mol/L 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 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 瓶 (20ml×30倍) ×1瓶 2-8℃保存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加样器:5ul、10ul 、50ul 、100ul 、200ul 、500ul、1000ul。 3. 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收集血液后,1000×g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肝素血浆可用于检测。1000 ×g离心30分钟去除颗粒。 3、细胞上清液……1000 ×g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1000 ×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5、保存……如果样品不立即使用,应将其分成小部分-70℃保存,避免反复冷冻。尽可能的不要使用溶血或高血脂血。如果血清中大量颗粒,检测前先离心或过滤。不要在37℃或更高的温度加热解冻。应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ELISA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试剂应按标签说明书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可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的常见肽类调节因子,由骨髓巨噬细胞合成,贮存于血小板Q颗粒中。PDGF是碱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8~35kD,是由两亚基(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两条多肽链的二聚体。PDGF 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分裂剂,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对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在创伤愈合中作用突出。 二家族及受体1.家族 PDGF家族有两个主要成员:PD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二者有相似的结构,但结合不同的受体,产生不同的作用。PDGF主要作用于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而VEGF则作用于内皮细胞。 (1)PDGF最初是从血小板分离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均能产生PDGF,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由二硫键连接成二聚体,二聚体不同的组合形成三个异构体即PDGF-AA、PDGF-BB、PDGF-AB。 (2)VEGF是一种肝素结合蛋白,由二硫键连接的相同亚基构成二聚体,由培养的垂体细胞分泌,是促血管生成剂,也是创伤修复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选择性刺激、具有结合肝素的能力和促血管生成作用。 2.受体 PDGF有两种不同的受体称为α和β,是跨膜的糖蛋白,在细胞外受体结合区共有5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区域,在细胞质区域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α识别PDGF-AA和PDGF-BB,所以可以高亲和力地结合3种PDGF异构体。受体β识别PDGF-BB,只能高亲和力地结合PDGF-BB,低亲和力地结合PDGF-AB,不结合PDGF-AA。受体结合PDGF后形成二聚体形式,会出几种不同的情形,两种受体介导的细胞效应也不同,所以结合后的效应由受体的类型决定。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 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感染。 (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营养低下: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如蛋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更大,如维生素C缺乏虽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使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脯氨酸的羟化障碍),且影响其转化为纤维细胞,使其瘢痕形成少,抗拉力强度弱;维生素A1 、B2和B6的缺乏则导致纤维化不良;全身和局部锌含量降低也致愈合迟缓。 ◎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 (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 ◎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 ◎局部血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保证所需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控制局部感染。反之,则影响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延滞愈合,特别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口,药物作用及营养输送很难到过伤口。 ◎神经支配受损:植物神经受损时可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组织细胞再生。麻风性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即系因神经受累所致。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成熟(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成熟(一) 关键词]血小板神经系统1概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能刺激平滑肌细胞、胶质等细胞增生的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及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过度表达又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增生性疾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是由A、B两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包括三种形式:PDGF-AA、PDGF-BB、PDGF-AB。分子量为28~35KD。A链分子量为16KD,B链为14KD。A、B链基因分别位于第7、22号染色体。近两年来发现的PDGF家族的另一形式:PDGF-C,其为一多结构域蛋白。其N末端与neuropilin细胞外CUB 区域同源,而C末断称为生长因子区域(GFD),其与PDGF-A有23%的同源,PDGF-CC可与PDGF-αα、PDGF-αβ受体结合。PDGF-CC的促有丝分裂活性要强于PDGF-AA,与PDGF-BB、PDGF-AB的活性相当或有更强的有丝分裂活性。PDGF性质很稳定,暴露到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4M的胍盐酸或加热到100℃仍保持其生物学活性。血浆内PDGF含量较低,半衰期一般短于2min。PDGF生物学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促分裂效应,PDGF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的分裂增生。二是趋化活性,对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有趋化性。三是具有缩血管活性。PDGF发挥其作用必须与靶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相结合。PDGF和PDGF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的自动磷酸化,为底物蛋白与之结合提供了位点,这些底物蛋白均有一个保守的结构片段,即同源片段2(SH2)〔1〕。SH2是一段大约含有10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其在介导受体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调节目前已有很多研究。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可被PDGF激活;而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又反过来抑制被PDGF激活的细胞的信号转导。这一抑制是通过磷酸化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蛋白而实现的。而且,血管紧张素Ⅱ可以阻碍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PDGF信号转导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号强度是由刺激和抑制信号同时激活来调节,PDGF受体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与PDGF诱导的酪氨酸磷酸酶激活相平衡。许多对PDGF反应的细胞是基质依赖性的。也就是这些细胞的生长依赖周围基质分子。其接触由整合素所介导。整合素是基质分子的跨膜受体。PDGF可以刺激α2-整合素mRNA的合成。2PDGF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Heldin报道在培养的新生小鼠Ⅰ-型星形胶质细胞、脑组织以及视神经上,存在编码PDGF-A的mRNA。在12天胚胎大鼠的脊髓神经元上有PDGF 的转录产物。在15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里也检测到PDGF-A的mRNA,但处于较低的水平,18天时,在外周神经节神经元里可发现较高水平的PDGF-A的mRNA。在18天的大鼠胚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可检测到PDGF-A蛋白。PDGF-A还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大多神经元上表达,如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脊髓和背根神经节。而PDGF-A在神经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很低。因此在发育阶段时,PDGF-A在神经元上先于在神经胶质细胞上表达。灵长类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PDGF-B蛋白广泛表达。海马、下丘脑的垂体后系统、杏仁核、脑干的下橄榄核等区域表达最强。大脑皮层、丘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等区域次之,在大脑的浦肯野神经元表达最弱。α-PDGFR的转录产物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也表达α-PDGFR。中枢神经系统许多神经元上都有β-PDGFR的表达,在海马锥体细胞、皮层颗粒细胞、基底神经节、脊髓三叉神经节等神经元上表达最强,在大脑皮层、齿状回、嗅前核、基底核、丘脑、中脑、前庭核、蜗状核等神经元上表达稍弱。PDGF是由神经元胞体而不是轴突分泌〔2〕。PDGF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也有表达。培养的新生小鼠Schwann细胞中可见到β-PDGFRmRNA的表达,但不表达PDGF-B 的mRNA,长期培养的Schwann细胞可表达PDGF-B、β-PDGFR、α-PDGFR的mRNA。小鼠坐骨神经均可表达PDGF-B、β-PDGFRmRNA、β-PDGFmRNA。3PDGF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PDGF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缺乏α-PDGFR受体的纯合子小鼠妊娠11天死亡,神经板变形,卵黄囊卷曲和肥大,中胚层缺失。而存活16天的此种小

关于细胞因子,你应知道的那些事儿

关于细胞因子,您应知道的那些事儿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新技术的交叉应用,细胞因子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细胞因子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既具有深奥的理论探索意义(如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又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热门研究领域。最近通过对我们公司17,000+细胞因子产品(涉及400+个分子的1000+重组蛋白)整理,更是认识到细胞因子在当前科学研究、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对细胞因子基础知识的了解更是必不可少的。 1. 什么是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最早是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发现的,因此曾被称为淋巴因子或单核因子,随后研究发现机体中的多种细胞都具有分泌这些蛋白的功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与物理或化学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都可以激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而细胞因子又能杀灭细菌和抑制病毒,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2. 细胞因子有哪些特征呢? (1)低分子量:绝大多数为6~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其结构有:单体,包括多数细胞因子;二聚体,包括IL-5、IL-10、IL-12、M-CSF、TGF-β及PDGF等;三聚体,如TNF。 (2)具有高效能作用。10-12mol/L就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细胞表面可表达高亲和性的受体(10~10,000个/细胞)。 (3)天然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方式在局部发挥短暂作用。 (3)分泌为短时自限性。无前体状态的储存,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合成、分泌,刺激停止后合成停止。 (4)多源性或多向性,即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同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5)需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6)具有非特异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网络性。 3. 细胞因子都有哪些基本的生物学活性呢? 细胞因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2948?[22] [23] [24] [25] [26]匡堂筮述!Q塑生!Q旦箜!!鲞笙!!翅丛!ii型塾!!!唑!!!塑:Q堕!Q鲤:!!!:!§,盟!:!! proteinincreasesdoxorubicin sensitivity andnuclearaccumulation anddisruptsitssequestrationinlysosomes[J].MolCancerTher,200r7,6(6):1804.1813. HuhHJ。ParkCJ,JangS,eta1.Prognosticsignificanceofmultidrug resistancegenel(MDRl),muh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andlungresistanceprotein(LRP)mRNAexpressionina—cuteleukemia[J].JKoreanMedSci,2006,21(2):253-258. BergerW,Spiegl—KreineckerS,BuchroithnerJ。eta1.Over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inastracyticbraintumorcells[J].InlJCancer.2001,94(3):377-382. BergerW,ElbtingL,MickscheM.ExpressionofthemajorvaultproteinLRPinhuma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activationbyshort—termexposaretoantineoplasticdrugs[J].IntJCancer。2000,88(2):293-300. SteinU,BergmannS,sche艉rGL,eta1.YB—lfacilitatesbasaland5-fluorouraeil-inducihle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MVP)gene[J].Oncogene,2005,24(22):3606-3618. 1kutaK,TakemuraK,SasakiK,eta1.Expressionofmuhidrugre- sistaneeproteinsandaccumulationofcisplatininhumannon—smallcelllung cancercells[J].BiolPharmBull,2005,28(4):707-712.[271I(jtazonoM,Sumiz.awaT,TakebayashiY,da/.Muhidrugresistanceandthe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inhumancoloncarcinoma SW-620cellslJ1.JNatlCancerlnst,1999。91(19):1647-1653.[28】LewinJM,LwaleedBA,CooperAJ,eta1.Thedirecteffectofnacle— arporesoilnuclearchemotherapeuticconcentrationinmuhidrug resistantbladdercancer:thenuclearsparingphenomenonJ】.J Urol。2007.177(4):1526一1530. [29】YasunamiT,WangYH,TsujiK,eta1.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 expressionofaduhT-cellleukemia/lymphoma【J1.kukRes, 2007.31(4):465-470. [30]樊娟,周慧,张丽,等.急性白JlIL病细胞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 1477-1479. [31]KourtiM,VavatsiN,GombakisN,eta1.Expressionofmultidrug resistance1(MDRI),mult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1 (MRPI),lungresistanceprotein(LRP),andbreastcancerre? sistanceprotein(BCRP)genesandclinicaloutcomeinchild— hood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IntJHematol,2007, 86(2):166-173. 收稿日期:2009-03-30修回日期:2009-07-10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张华1△(综述),任宏轩h,伍治平2(审校) (1.云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昆明650018;2.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昆明650018)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9-2948-03 摘要:血小板因子4是由活化的血小板ot颗粒分泌的趋化因子,属于CXC4家族,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属于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园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园子介导的血管内皮的增殖;削弱p21的下调,抑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防止新生血管向周围组织的蔓延等。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血小板因子4;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 ResearchProgressinAnti—tulnorAngiogenesisofPlateletFactor.4Z托4NGHual.兄FNHong.z“Ⅱ,l‘.删Zhi-pin92.(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ynn,zⅡnProvinceTumorHospital。Kunmin9650018,傩i—w;2.CancerResearchInstituteofy“n№n,Kunming650018.吼ina) Abstract:Plateletfactor-4isachemokinereleasedbytheactivatedplateletintheplasma.whichisin.dexedintheCX(=4 superfamily.It hasanti?angiogenesisactivity.istheantiangiogenesisinvivo.ThrotIghavarietyofmechanisms,plateletfactor-4caninhibittumorangiogenesis.SU(-hasinhihitingVECF。bFGF-medi.atedprolifer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weakenthedownwardofp21.inhibitedendothelialeelldivisionandproliferation;inhibitingtheexpress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opreventneovascularizationspreada.roundtheorganizatinnsoastoeffectivelyinhibittumorangiogenesis. Keywords:Plateletfactor-4;Angiogenasis;Anti—angiogenesis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 类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日益增高。临床 上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血管 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 是肿瘤转移的必需条件…。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4,PF4)属于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可以 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 的热点[23。 1PF4及其生物学活性 早在1948年,Conley就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异常增加,从而推测血小板可能释放某种具有中和肝素抗凝活性的因子,此后被其他学者陆续证实,并部分纯化了这种血小板蛋白,并命名为PF4。因其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又称其为肝素结合蛋白或抗肝素因子。PF4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生理状态下存在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at颗粒致密体中,在血小板黏附、聚集等 活化状态下以高分子质量蛋白多糖一PF4复合物的形 式释放。因此,它可以作为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 血小板活化的一种标志物∞J,但是最近研究显示单 核.巨噬细胞在细菌、真菌、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血小 板碱性蛋白等的刺激下也可以分泌PF4HJ。酶联免 疫吸附法测定其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0.9 ~5.5斗g/LⅢ。 PF4属于人趋化因子超家族C.x—C亚族,含有 70个氨基酸,由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相对分子质 量为7.8×103,单体是N端的可变区通过二硫键锚万方数据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一、伤口的定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伴或不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人类伤口照护史 45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创面被覆盖后较不覆盖愈合效果要好。长期以来,曾出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敷料,有些是动植物,有些是矿物质。甚至粘土,砂和雪也用作创面覆盖物。 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应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如拆散的旧的绳索或碎布片等材料加工成为覆盖创面的敷料。 “棉纱布”时代”:1867年,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棉纱布敷料对术后切口覆盖以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对创面的侵袭。之后的一百年,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利用伤口敷料用密闭半密闭方法保持伤口低氧、微酸、适度湿润的环境,增加细胞生长及移行速度,加速伤口愈合,并可防止痂皮形成。 三、干性愈合的缺点: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患者疼痛;再次性机械损伤 容易发生感染 换药频次快,护理量大 四、湿性愈合的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 五、选择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 渗出量多少 伤口的解剖部位 坏死组织的多少 伤口有无感染 有无死腔或者窦道 六、新型敷料 1、水凝胶敷料(清创胶) 成份: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提供湿性、微酸的愈合环境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 –填充窦道及腔隙类伤口 –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 缺点: –涂抹过多容易造成伤口浸渍;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清创胶使用注意事项 1.少量涂抹在坏死组织上,不要涂在正常的皮肤上. 2.对于厚而硬的黑痂皮可预先用刀片在痂皮上划线,可加快清创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

影响伤口愈合因素 伤口的愈合类型、时间以及修复程度与创面大小、受伤原因、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可以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血管功能不全、新陈代谢疾病、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药物的使用、心理因素、吸烟等;局部因素包括伤口感染、异物、结痂、坏死组织、局部太干燥或过于肿胀、局部牵拉/压迫/摩擦、局部伤口组织缺氧、无效的纤维蛋白分解。这两种因素相辅相成,决定伤口的愈合速度。 (一)全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个组织细胞自身的再生能力会逐步减弱。高龄人群较青 壮年的炎症反应减慢、新血管与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真皮的附着力减低、皮脂腺功能降低致皮肤干燥、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这些均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的减慢。2.营养状况蛋白质的缺乏或消耗增加使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受 影响,伤口缺乏愈合必须的基质,影响伤口愈合;伤口愈合过程必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铁、锌。其中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伤口炎症期正常的炎症反应不充分;锌参与伤口愈合的各时期,其缺乏则会影响愈合的每一步。 3.血管功能不全包括动脉功能不全和静脉功能不全两种形式。动脉功能不全时,局部组 织没有足够血流供应导致缺血缺氧、伤口愈合延迟、不愈合;静脉功能不全时,下肢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水肿,纤维蛋白原渗出至局部组织,阻挡组织中氧气运输、营养交换、废物排出。 4. 组织氧气灌流不足组织的氧分压须≥32mmHg,才能维持细胞的再生、胶原蛋白的合成及白细胞的活性。 5. 药物使用过量的抗炎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期,导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无法进入伤口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活动受阻;化疗药物则导致炎性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相关生长因子不足;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导致愈合不良;类固醇药物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蛋白水解酶及其他促炎因子释放,使血液中锌含量减少,影响伤口愈合。 6. 免疫力低下白细胞数减少,无法引导正常的炎性反应,影响伤口愈合的正常进程。 7. 神经系统障碍感觉系统受损患者无法保护伤口导致再损伤;活动受损导致血流缓慢;大小便失禁导致伤口污染,影响愈合。 8.心理因素焦虑、忧郁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伤口愈合。 9.凝血功能障碍伤口出血时间延长,导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伤口愈合。 10. 新陈代谢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受损,同时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缺失,而血糖过高可导致初期炎症反应受损,感染机会增加。肾功能衰竭致全身血液废物排出、血压调节、水和电解质失衡、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11.吸烟吸烟者血液循环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对氧的运输能力。尼古丁会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伤口愈合。 12.其它因素:肥胖患者脂肪丰厚,手术后切口处易发生脂肪液化,影响伤口愈合。放射线的照射:放射线会损伤小血管,造成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并直接损伤各类细胞,致使愈合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肿瘤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amine[J].Anesthesiology ,2005,103(1):147.[8 ]郭影靓,陈 文.布托啡诺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6):1 142.[9]Sofia D H,Binarani D M,Deban L,et al.Effects of Fentanyl AndButorphanol on Induction Dose of Propofol in Adults[J].IosrJournal of Dental &Medical  Sciences,2017,16(4):48.[10]Wang  F,Shen X,Liu Y,et al.Continuous infusion of butorpha-no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morphine p 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fte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a randomized,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2009,26(1):28. [11]Gupta R,Kaur S,Singh S,et al.A comparison of Ep idural Bu-torphanol and Tramadol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Using CSEA Technique[J].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1,27(1):35.[12]Pranav B,Gaurav J.Control of shivering  with clonidine,butor-phanol,and tramadol under spinal anesthesia:a comparativestudy[J].Local &Regional Anesthesia,2011,4(1):29.[13 ]雷碧霞,谭建兰,杨 滢,等.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1 433.[14 ]张 涛,常 华.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10.[15]Barr J,Fraser G L,Puntillo K,et al.Clinical practice g uidelines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agitation,and delirium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41(1):2 63.[16 ]章向成,臧 奎,郭世光,等.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1 57.[17]Dunteman E,Karanikolas M,Filos K S.Transnasal butorp hanolfor the treatment of op ioid-induced pruritus unresponsive to an-tihistamines.[J].Journal of Pain &Symptom Management,1996,12(4 ):255.[18 ]王两忠,懂 礼,邓 磊,等.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无痛肠镜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4):1 5.[19]Halder A,Agarwal R.Butorphanol in labour analgesia:A p 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Turk Ger Gynecol Assoc,2012,14(4 ):221.(收稿日期:2 018-09-11)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编号(20190201033JC)*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6-1103-05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肿瘤侵袭、转移和 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贾茗博,孙 莹,赵丽艳*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41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 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s,PDGFs)是一种重要的结缔组织促有丝分裂因子。PDGFs及其受体可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转化、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在调节肿瘤生长、转移和肿瘤微环境等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可能代表人类肿瘤一个新的治疗靶。本文作者对PDGFs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 转移和EMT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1 PDGFs及其受体 PDGFs最初从血小板中被发现,在组织损伤早期从血小板α颗粒释放出来,启动并加速组织创伤修复。PDGFs是间质来源细胞的重要有丝分裂原, 最早在BALB/c- 3T3细胞中发现PDGFs具有使细胞进入DNA合成期的能力, 吸引了广泛的关注[1] ,随后PDGFs家族成员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机制逐渐被认识。PDGFs家族由PDFD-A、PDGF-B、PDGF-C和PDGF-D组成, 在生物体内以PDGF-AA、PDGF-BB、PDGF-CC、PDGF-DD和PDGF-AB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的形式存在,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PDGF-A链和B链的编码基因分别位于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上,PDGF-A链与PDGF-B链的基因序列具有50%同源性。PDGF-C和PDGF-D是近年被发现的PDGFs家族新成员,它们的编码基因分别位于4号和11号染色体上。PDGFs家族在人体组织内的表达有所不同,PDGF- A在脑、 骨骼肌、前列腺、小肠和结肠组织中高表达,PDGF-C在肝脏、肾脏和卵巢中高表达,PDGF- B虽—30 1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月 第23卷 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