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实验程序

通信系统实验程序
通信系统实验程序

班级硕-011407

学号14011205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程序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硕011407班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姓名:董文欣

二○一四年十二月

一、2/3FEC编译码程序

1.2/3FEC编码

#include

void main()

{

/****变量定义以及初始化***/

int mes; //输入的16进制信息序列

int bit2[10]; //将输入的16进制数转换为2进制后的数

int reg[5]; //移位寄存器

int code[15]; //2/3FEC编码后的序列

int rbit2[15]; //接收序列(2进制形式)

int err_num; //误码数的统计

int err_flag;

int decodemes[3]; //将译码结果用16进制表示

char err_code[15]; //加误码的序列

char ch;

int flag=0;

int i,j,t,e,tt;

int sel=0; //功能选择位

/****输入信息序列***/

printf("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数字基带仿真实验--2/3FEC的实现\n");

do

{

if(flag>0)

printf("对不起,您的输入值超出范围!\n");

flag++;

printf("请输入0---3FFH之间的十六进制数,并按回车!\n");

scanf("%x",&mes);

} while((mes<0)||(mes>1023));

/***将输入的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for(i=0;i<10;i++)

{

bit2[9-i]=mes%2; //bit2[0]为MSB

mes=mes/2;

}

printf("您输入的数转化为二进制后的编码前的序列:(MSB--->LSB): ");

for(i=0;i<10;i++)

printf("%d",bit2[i]);

printf("\n");

/*** 2/3 FEC编码***/

for(i=0;i<5;i++) //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全清零

reg[i]=0;

for(i=0;i<10;i++) //二进制bit2的从低位到高位的输入,按照编码器的电路图进行编码

{

t= reg[4]^bit2[9-i]; //g=x^5+x^4+x^2+1=(x+1)(x^4+x+1)

reg[4]= reg[3]^t;

reg[3]= reg[2];

reg[2]= reg[1]^t;

reg[1]= reg[0];

reg[0]= t;

}

printf("经2/3FEC编码后的二进制信息序列为(MSB-->LSB):");

for(i=0;i<5;i++) //输出编码序列的高五位

{

code[i]=reg[i];

rbit2[i]=code[i];

printf("%d",code[i]);

}

printf(" ");

for(;i<15;i++) //输出编码序列的信息位

{

code[i]=bit2[i-5];

rbit2[i]=code[i];

printf("%d",code[i]);

}

printf("\n");

printf("*************************************************************************** *\n");

2.2/3FEC译码

/***以下进入菜单选项,可以选择加误码、复原、译码和返回功能***/

while(sel != 4)

{

printf("功能菜单如下,您可以选择译码,加误码,复原,以及返回功能:\n");

printf("操作方法:按1----->译码,按2----->误码,按3----->复原,按0----->返回\n");

printf("请您选择功能!\n");

scanf("%d",&sel);

getchar();

switch(sel) //功能选择

{

//译码功能

case 1:{

err_num=0;

err_flag=0;

for(i=0;i<5;i++) //移位寄存器内容全清0

reg[i]=0;

for(i=0;i<15;i++) //从接受序列的低位到高位的顺序

{

t= reg[4];

reg[4]= reg[3]^t;

reg[3]= reg[2];

reg[2]= reg[1]^t;

reg[1]= reg[0];

reg[0]= rbit2[14-i]^t;

}

if(reg[4]+reg[3]+reg[2]+reg[1]+reg[0] == 0)

{

printf("信道传输正确或产生不可检错的误码序列! 接收序列为: ");

for(i=0;i<15;i++)

printf("%d",rbit2[i]);

printf("\n 译码结果为: ");

}

else

{

for(i=0;i<15;i++)

{

if(reg[4]+reg[3]+(!reg[2])+reg[1]+(!reg[0]) == 5) //11010: x^14 mod g

e=1;

else

e=0;

err_num+=e;

if(err_num == 0)

err_flag++;

tt=rbit2[14]^e; //输出,并将此输出通过循环放到rbit2中

for(j=14;j>0;j--)

rbit2[j]=rbit2[j-1]; //序列移位

rbit2[0]=tt;

t= reg[4];

reg[4]= reg[3]^t;

reg[3]= reg[2];

reg[2]= reg[1]^t;

reg[1]= reg[0];

reg[0]= e^t; //纠错信号也反馈到伴随式计算电路的输入端(图7中虚线所示)对伴随式进行修正,以消去该错误对伴随式的影响

}

if(err_num == 1)

printf("信道传输产生1位错码!可纠错!该码位于第%d位, 译码结果为:",15-err_flag);

else

{

printf("信道传输产生2位或2位以上错码! 超出2/3FEC码纠错范围,不可纠错!\n");

printf(" 译码结果为: ");

}

}

decodemes[0] = rbit2[5] *2 + rbit2[6];

decodemes[1] = rbit2[7] *8 + rbit2[8] *4 + rbit2[9] *2 + rbit2[10];

decodemes[2] = rbit2[11]*8 + rbit2[12]*4 + rbit2[13]*2 + rbit2[14];

for(i=5;i<15;i++)

printf("%d",rbit2[i]);

printf("\n");

printf(" 十六进制结果为:%X%X%X\n",decodemes[0],decodemes[1],decodemes[2]);

printf("********************************************************************\n");

printf("********************************************************************\n");

break;

}

//误码功能

case 2:{

printf("请您输入加入误码后的二进制序列(15位),可以修改编码后的二进制序列的一位或多位!\n");

printf("误码序列:");

gets(err_code); //输入误码

for(i=0;i<15;i++)

{

if(err_code[i] == '0') //对某一个或某些位设置误码

rbit2[i]=0;

else

rbit2[i]=1;

}

break;

}

//复位功能

case 3:{

for(i=0;i<15;i++)

rbit2[i]=code[i]; //恢复正确的码

break;

}

//返回功能

case 4:{

printf("您即将退出,您真的要退出吗?Y/N\n");

ch=getchar();

if((ch == 'N')||(ch == 'n'))

sel = 0;

break;

}

default: printf("您的操作序号输入有误,执行不了任何功能,请重新输入!\n");

}

}

}

二、PCM编译码程序

3.PCM编码

extern unsigned char PCM_StudentAlawEncode(int InputValue)

{

unsigned char OutputValue = 0x0; //初始化编码输出值

/*Add your code here*/

/****************极性码编码*****************/

if(InputValue<0) //当InputValue小于0时,对它取相反数,并将极性码设为0

{

InputValue=-InputValue;

OutputValue=0x00;

}

else

OutputValue=0x80; //当InputValue大于0时,将极性码设为1 /****************段落码编码*****************/

//根据InputValue与各段量化区间(共8个量化区间)的起始电平的比较,进行段落码编码//计算出在所在量化区间占用的量化间隔数,用于段内编码

if(InputValue>=1024)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7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8段,段内码:111 InputValue=(InputValue-1024)/64;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512)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6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7段,段内码:110

InputValue=(InputValue-512)/32; //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256)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5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6段,段内码:101 InputValue=(InputValue-256)/16;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128)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4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5段,段内码:100 InputValue=(InputValue-128)/8;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64)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3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4段,段内码:011 InputValue=(InputValue-64)/4;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32)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2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3段,段内码:010 InputValue=(InputValue-32)/2;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if(InputValue>=16)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1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2段,段内码:001 InputValue=InputValue-16; //求在该段落占用的量化间隔数

}

else

{

OutputValue=OutputValue+0x00; //当InputValue大于1024时,在第1段,段内码:000 }

/****************段内码编码*****************/

OutputValue+=InputValue;

return OutputValue; //完成编码,返回编码值

}

4.PCM译码

extern int PCM_StudentAlawDecode(unsigned char CodeValue)

{

int DecodeValue = 0;

/*Add your code here*/

//将编码后的8位值分三部分,最高位极性码暂时不考虑,还有段内码和段落码

int code_1=0;

int code_2=0;

code_1=CodeValue & 0x70; //code_1代表三位的段落码

code_2=CodeValue & 0x0f; //code_2代表四位的段内码

//译码时只需判断它的段落码的值,根据段落码的值获得它的量化间隔和起始电平

//译码出来的值:起始电平+量化间隔×段内码

switch(code_1)

{

case 0x70:DecodeValue+=1024+64*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1024,量化间隔:64

case 0x60:DecodeValue+=512+32*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512,量化间隔32

case 0x50:DecodeValue+=256+16*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256,量化间隔16

case 0x40:DecodeValue+=128+8*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128,量化间隔8

case 0x30:DecodeValue+=64+4*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64,量化间隔4

case 0x20:DecodeValue+=32+2*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32,量化间隔2

case 0x10:DecodeValue+=16+1*code_2; break; //起始电平16,量化间隔1

case 0x00:DecodeValue+=0+1*code_2; //起始电平0,量化间隔1 }

//根据极性码的值判断译码后的值的正负

if((CodeValue&0x80)==0x0)

DecodeValue=-DecodeValue;

else

DecodeValue=DecodeV alue;

return DecodeV alue;

}

三、CVSD编译码程序

1.CVSD编码

extern STUDENT_CVSD* CVSD_StudentEncode(int Amplitude, int SampleTimes, int Frequency) {

double Sample[30];

int i;

for(i = 0; i < SampleTimes; i ++){ /*64khz is the sample frequency*/

Sample[i] = Amplitude * sin(2 * PI * Frequency * (double)i /(double)(64*1024));

}

/*Add your code here*/

/**************程序中变量的初始化*****************/

double h=1-(double)1/32; //由y(k)到x(k)的估计的参数h

double beta=1-(double)1/1024; //beta为控制量阶衰减的因子

int bk=0; //编码值b(k)

double stepmin=10; //设定的最小量阶

double stepmax=1024; //设定的最大量阶

double step=10; //程序设定的初始量阶

int count1=0; //编码值b(k)连续1的计数

int count0=0; //编码值b(k)连续0的计数

double ymin;

double ymax;

double y=0;

double y1=0;

double temp1=0;

double temp2=0;

ymin=-pow(2,15)-1; //设定y(k)的最小值

ymax=pow(2,15)-1; //设定y(k)的最大值

Student_CVSD.Encode[0]=1;

Student_CVSD.Decode[0]=0;

Student_CVSD.Decode[1]=0;

for(i=1;i

{

//根据当前输入CGVSD编码器的采样值和前一个采样的估计值的大小关系计算编码值b (k)

if(Sample[i]>Student_CVSD.Decode[i])

bk=1;

else if(Sample[i]==Student_CVSD.Decode[i])

bk=0;

else

bk=-1;

//判断b(k)值的大小,若是1,则相应编码结果是1,且将连续1个数计数,清连续0的个数的计数

if(bk>=1)

{

Student_CVSD.Encode[i]=1;

count1++;

count0=0;

}

else //判断b(k)值的大小,若不是1,则相应编码结果是0,且将连续0个数计数,清连续1的个数的计数

{

Student_CVSD.Encode[i]=0;

count0++;

count1=0;

}

//当连续1的个数等于或超过4时,增加量阶,将新量阶与最大量阶进行判断,取较小的作为新量阶

if(count1>=4)

temp1=step+stepmin;

temp2=stepmax;

if(temp1

step=temp1;

else

step=temp2;

count1--;

}

//当连续0的个数等于或超过4时,增加量阶,将新量阶与最大量阶进行判断,取较小的作为新量阶

else if(count0>=4)

{

temp1=step+stepmin;

temp2=stepmax;

if(temp1

step=temp1;

else

step=temp2;

count0--;

}

//当没有连续4个0或者1出现时,让量阶进行衰减,将新量阶与最小量阶进行判断,取较大的作为新量阶

else

{

temp1=beta*step; //新量阶为:当前量阶×控制量阶衰减的因子

temp2=stepmin;

if(temp1>temp2)

step=temp1;

else

step=temp2;

}

//计算y(k)的当前估计值,对此估计值进行判断让其在设定y(k)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不要超出范围

y1=Student_CVSD.Decode[i]+bk*step;

if(y1>=0)

{

temp1=y1;

temp2=ymax;

if(temp1

y=temp1;

else

y=temp2;

}

{

temp1=y1;

temp2=ymin;

if(temp1>temp2)

y=temp1;

else

y=temp2;

}

if(i==(SampleTimes-1)) //停止采样,返回

continue;

Student_CVSD.Decode[i+1]=h*y; //计算当前值的估计值

//保持y不超出给定范围

if(y>ymax)

ymax=y;

if(y

ymin=y;

//保持量阶不超出给定的范围

if(step>stepmax)

stepmax=step;

if(step

stepmin=step;

}

return &Student_CVSD;

}

2.CVSD译码

extern STUDENT_CVSD* CVSD_StudentDecode(int SampleTimes) {

/*Add your code here*/

//定义变量以及相关变量初始化

int i;

int k;

int a=0;

int b[32];

double h=1-(double)1/32;

double beta=1-(double)1/1024;

double x[30];

double y[30];

double d[31];

x[0]=0;

d[1]=0;

for(i = 0; i

b[i+1]=Student_CVSD.Encode[i]; //获得编码值b(k)

if (b[1]==1)

y[1]=x[0]+d[1];

else

y[1]=x[0]-d[1];

x[1]=h*y[1]; //根据估计值获得译码的x(k)的值

for(k=2;k

{

if(k>4) //判断是否有连续四个0或者1的编码值,是的话将变量a置1;否则a=0 {

if((b[k]==1)&&(b[k-1]==1)&&(b[k-2]==1)&&(b[k-3]==1)) a=1;

else if((b[k]==0)&&(b[k-1]==0)&&(b[k-2]==0)&&(b[k-3]==0)) a=1;

else a=0;

}

if(a==1)

{

//当a=1时,在量阶不超过最大量阶1024的情况下,将量阶加10

if(d[k-1]+10>1024) d[k]=1024;

else d[k]=d[k-1]+10;

}

else

{

//当a=0时,在量阶不小于最小量阶10的情况下,让量阶衰减,衰减因子为beta

if((beta*d[k-1])>10) d[k]=beta*d[k-1];

else d[k]=10;

}

//计算y(k)的当前估计值

if(b[k]==1)

y[k]=x[k-1]+d[k];

else

y[k]=x[k-1]-d[k];

//得出当前值的估计值,即译码的x(k)的值

x[k]=h*y[k];

}

for (i = 0; i

Student_CVSD.Decode[i]=x[i]; //将译码后的值赋给Student_CVSD.Decode return &Student_CVSD;

}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0-- 2011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通信技术综合实验题目:SDH技术综合实验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1年 6 月

A C B D S1 P1S1 P1 主用 备用 AC AC 环形保护组网配置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2M 业务在环形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实验要求: 在SDH1、SDH2、SDH3配置成环网,开通SDH2到SDH3两个节点间的2M 业务,并提供环网保护机制。 1)掌握二纤单向保护环的保护机理及OptiX 设备的通道保护机理。 2)掌握环形通道保护业务配置方法。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提供3套SDH 设备,要求配置成虚拟单向通道保护环。 3)了解SDH 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在做实验之前应画出详细的实际网络连接图,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要设计出实验实现方案、验证方法及具体的步骤。 4)利用实验平台自行编辑命令行并运行验证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二、实验正文 1.实验原理 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称S 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称P 光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末端倒换”结构如下图所示: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例如,在节点A ,进入环以节点C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AC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其中,S1光纤按ABC 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节点C ,P1光纤按ADC 方向将同样的信号作为保护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接收端分路节点C 同时收到两个方向支路信号,按照分路通道信号的优劣决定选其中一路作为分路信号,即所谓末端选收。正常情况下,以S1光纤送来信号为主信号。同时,从C 点插入环以节点A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CA)按上述同样方法送至节点A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原理仿真 学号: 2142402 姓名:圣斌

实验一Matlab 基本语法与信号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基本绘图方法; 2、实现绘制复指数信号的时域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1、实验设备:计算机 2、软件环境:MATLAB R2009a 三、实验内容: 1、MATLAB为用户提供了结果可视化功能,只要在命令行窗口输入相应的命令,结果就会用图形直接表示出来。 MATLAB程序如下: x = -pi::pi; y1 = sin(x); y2 = cos(x); %准备绘图数据 figure(1); %打开图形窗口 subplot(2,1,1); %确定第一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1); %以x,y1绘图 title('plot(x,y1)'); %为第一幅图取名为’plot(x,y1)’ grid on; %为第一幅图绘制网格线 subplot(2,1,2) %确定第二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2); %以x,y2绘图 xlabel('time'),ylabel('y') %第二幅图横坐标为’time’,纵坐标为’y’运行结果如下图: 2、上例中的图形使用的是默认的颜色和线型,MATLAB中提供了多种颜色和线型,并且可以绘制出脉冲图、误差条形图等多种形式图: MATLAB程序如下: x=-pi:.1:pi; y1=sin (x); y2=cos (x); figure (1); %subplot (2,1,1); plot (x,y1); title ('plot (x,y1)'); grid on %subplot (2,1,2); plot (x,y2);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实验一频分复用和超外差接收机仿真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模型仿真设计方法 2掌握频分复用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理解超外差收音机的接收原理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超外差收接收机系统,其中发送方的基带信号分别为1000Hz的正弦波和500Hz的方波,两路信号分别采用1000kHz和1200kHz的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并在同一信道中进行传输。要求采用超外差方式对这两路信号进行接收,并能够通过调整接收方的本振频率对解调信号进行选择。 实验原理 超外差接收技术广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基本的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图1-1超外差收音机基本原理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过程一共分为混频、中频放大和解调三个步骤,现分别叙述如下: 混频:由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直接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混频所使用的本机振荡信号由压控振荡器产生,并可根据调整控制电压随时调整振荡频率,使得器振荡频率始终比接收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频率,这样,接受信号与本机振荡在混频器中进行相乘运算后,其差频信号的

频率成分就是中频频率。其频谱搬移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2 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输入输出频谱 中频放大:从混频模块输出的信号中包含了高频和中频两个频率成分,这样一来只要采用中频带通滤波器选出进行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得到中频放大信号。 解调:将中频放大后的信号送入包络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并解调出原始信号。 实验步骤 1、设计两个信号源模块,其模块图如下所示,两个信号源模块的载波分别为1000kHz,和1200kHz,被调基带信号分别为1000Hz的正弦波和500Hz的三角波,并将其封装成两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2 信源子系统模型图 2、为了模拟接收机距离两发射机距离不同引起的传输衰减,分别以Gain1和Gain2模块分别对传输信号进行衰减,衰减参数分别为0.1和0.2。最后在信道中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随机白噪声,送入接收机。 3、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直接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混频所使用的本机振荡信号由压控振荡器产生,其中压控振荡器由输入电压进行控制,设置Slider Gain模块,使输入参数在500至1605可调,

单路双工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八 单路双工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一、 实验原理 在复接/解复接实验中,实验能直观观测信号的帧结构和接收端的帧同步过程;为了深入了解信号时分复用技术在一个传输系统中的性能、作用及对相关通信业务的影响,本节实验将数据和话音业务通过复接/解复接模块传输,测量复接/解复接器在传输信道不同误码率(4种可选)环境下对数据和话音业务的影响。系统连接框图见图4.37所示。 2# 1# 图4.37 时分复用(TDM )系统测试组成框图 二、 实验仪器 1、 Z 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一台 2、 20MHz 双踪示波器 一台 3、 电话机 二部 三、 实验目的 1、 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 了解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3、 了解帧的结构、帧组成过程 4、 熟悉帧复接/解复接器在通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5、 定性了解帧传输在不同信道误码率时对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影响。

四、回答预习问题 1、在进行该实验时,首先预习一下实验系统概述中“数字复接/解复接模块、交换处 理模块、用户接口模块、双音多频检测模块、ADPCM编译码模块”的原理;电话1 模块、电话2模块、ADPCM1模块、ADPCM2、 DTMF1 、DTMF2模块、复接模块和解 复接模块中跳线开关的含义。 数字复接/解复接模块: 数字复接/解复接由复接和解复接两个独立的模块构成。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实现在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与信息格式。一帧共有4个时间间隔,按8个bit一组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固定时隙,帧结构组成如图2.37所示。各时隙从0到3顺序编号,分别记为TS0、TS1、TS2和TS3。TS0时隙为帧定位码,帧定位码选用7位Barker码(1110010),使接收端具有良好的相位分辨能力。TS1时隙为话音业务PCM 编码信号,TS2时隙为设置的开关信号,TS3时隙为为特殊码序列。TS0~TS3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图2.37 帧结构组成图 复接/解复接原理组成框图见图2.38所示。 帧传输复接模块主要由Barker码产生、同步调整、复接、系统定时单元所组成;帧传输解复接模块(亦称分接器)是由同步、定时、分接和恢复单元组成,其各电路完成的功能和和作用参见原理教材。 复接/解复接模块电原理图见图 2.39所示。复接模块主要由一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EPM7064)UB01(EPM7064)芯片、跳线开关SWB01和工作方式选择开关组成。其电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1.话音编码数据:输入的话音编码信号来自ADPCM2模块,编码方式取决于菜单设置; 2.开关信号:开关信号码字为8bit,可以直接通过跳线开关设置来改变码型。 在解复接模块正常工作并同步时,该开关码字信号从解复接模块的发光二极管DB01~DB08一一对应直观的显示出来。 3.m序列由UB01内部产生:M序列的码型共有4种,由跳线开关SWB02(M_SEL0、M_SEL1) 决定。从TPB01测试点可以监测发端m序列信号,具体设置见下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简单基带传输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达到以下目的: 1.结合实践,加强对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2.掌握系统时域波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眼图分析的方法; 3.进一步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掌握主要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 构造一个简单示意性基带传输系统。以双极性PN码发生器模拟一个数据信源,码速率为100bit/s,低通型信道中的噪声为加性高斯噪声(标准差=0.3v)。要求: 1.观测接收输入和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时域波形; 2.观测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眼图; 3.观测接收输入和滤波输出的功率谱; 4.比较原基带信号波形和判决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三、实验原理 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1所示,该系统并不是无码间干扰设计的,为使基带信号能量更为集中,形成滤波器采用高斯滤波器。 图2-1-1 简单基带传输系统组成框图 四、实验要求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电路图; 2.获得信源的PN码输出波形、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滤波器输入 端信号波形、抽样判决器输出端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3.对比输入端PN码波形和输出端恢复的波形,并分析两者的区别; 4.对比PN码和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的功率谱,并分析两者的差别; 5.对比信道输入端信号和信号输出端信号的眼图,并分析两者的差别。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图2-1-2 创建的简单基带传输仿真分析系统 信源的PN码输出波形:

功率谱: 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 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的功率谱: 滤波器输入端信号波形: 抽样判决器输出端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目录 实验一语音传输 (1) 1.1实验简介 (1) 1.2实验目的 (1) 1.3实验器材 (1) 1.4实验原理 (1) 1.4.1脉冲编码调制 (2) 1.4.2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 1.4.3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 (4) 1.4.4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的工作过程 (4) 1.5实验内容 (5) 1.6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6) 1.6.1三种调制方式在相同参数下的量化编码 (6) 1.6.2相同参数下的波形 (6) 1.6.3不同频率相同随机错误与突发错误的波形 (8) 1.6.4蓝牙建立和断开语音链路的过程 (10) 1.6.5自己进行A律PCM和CVSD的编程程序 (11) 1.7实验思考题 (13) 实验二数字基带仿真 (14) 2.1实验简介 (14) 2.2实验目的 (14) 2.3实验器材 (14) 2.4实验原理 (14) 2.4.1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14) 2.4.2跳频扩频的基本原理 (15) 2.4.3保密通信原理 (15) 2.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6) 2.5.1蓝牙基带包的差错控制技术实验 (16) 2.5.2蓝牙系统的跳频实验 (19)

2.5.3数据流的加密与解密实验 (20) 2.5.4编程实验 (23) 2.6思考题 (26) 实验三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28) 3.1实验简介 (28) 3.2实验目的 (28) 3.3实验器材 (28) 3.4实验原理 (28) 3.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9) 3.6思考题 (35) 实验四无线多点组网 (37) 4.1实验简介 (37) 4.2实验目的 (37) 4.3实验器材 (37) 4.4实验原理 (37) 4.4.1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37) 4.4.2路由技术及组播和广播 (38) 4.4.3Ad hoc网络 (38) 4.5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9) 4.6思考题 (41) 参考文献 (42)

信道复接与分接全解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王根英 日期:2015年11月16日上课时间:星期一第五节

实验六自定义帧结构的帧成形及其传输 一、实验前的准备 (1)预习帧成形及其传输电路的构成。 (2)熟悉附录b和附录c中实验箱面板分布及测试孔位置;定义相关 模块跳线的状态。 (3)实验前重点熟悉的内容: 1)明确PCM30/32路系统的帧结构。 2)熟悉PCM30/32路定时系统。 3)明确PCM30/32帧同步电路及工作原理。 (4)思考题 1)本实验中数字复接的帧结构由几个时隙组成?分别是什么内 容? 本实验中数字复接的帧结构由4个时隙组成。分别是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特殊码时隙。 2)本实验中的帧定位码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本实验中的帧定位码是11100100,作用是能够使接收端通过对帧同步码的检测,确定每帧的起始位置,从而能正确地进行分 路。 3)但实验中帧结构由几个比特组成?每路信号的速率是多少? 本实验中每个时隙由8个比特组成,一个帧结构共32个比特。 每路信号的速率是64kbps,一帧的速率是256kbps。 二、实验目的 (1)加深对PCM30/32系统帧结构的理解。 (2)加深对PCM30/32路帧同步系统及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3)加深对PCM30/32系统话路、信令、帧同步的告警复用和分用过程 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

(1)ZH5001A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2)20MHz双踪示波器 四、基本原理 在PCM30/32路数字传输系统中,每个样值均编8位码,一帧分为32个时隙,通常用TS0~TS31来表示,其中30个时隙用于30路话音业务。TS0 为帧定位时隙,用于接收分路做帧同步用。TS1~TS15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路到第15路的话音信号。TS16时隙用于信令信号传输,完成信令的接续。TS17~TS31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6路到第30 路话音信号。 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与信息格式。实验电路设计了一帧共含有4个时隙,分别用TS0~TS3表示。每个时隙含8比特码。其帧结构如图51所示。TS0时隙为帧同步时隙,本同步系统中帧定位码选用8位码,这8位码是11100100。应注意到,这7位码与实际中的PCM30/32路系统基群帧同步码不同,它用是能够使接收端通过对帧同步码的检测,确定每帧的起始位置,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分路。TS1时隙用来传输话音信号,实验箱中的一路电话信号的传输就是占用该时隙的;TS2时隙为开关信号,复用输入信号的状态是通过8位跳线开关来设定的,跳线插入为1,跳线拔出为0;TS3时隙用来传输特殊码序列,特殊码序列可以通过跳线开关进行选择,共有4种 码型可以选择。TS0~TS3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复用模块主要由帧同步码的产生、开关信号的产生、话音信号时隙的复用、特殊码时隙的复用及PCM信号的传输电路组成,分接模块主要由同步码检出、同步调整、接收定时系统、接收时隙分接电路组成。复接器系统定时用于提供统一的基准时间信号,分接器的定时来自同步单元恢复的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 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 1-1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 运行结果: 1-2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 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代码: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m_mat 运行结果: 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 A+B,A*B,A.*B,A^3,A.^3,A/B,A\B. 代码:A=[56;78]B=[910;1112]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X7=A/B X8=A\B

运行结果: 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代码:A=[1252221417;111024030;552315865]c=A>=10&A<=20运行结果: 1-5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第四题中,逻辑语言运用到了ij,也出现问题,虽然自己纠正了问题,却也不明白错在哪了,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位置定位上不能用ij而应该用具体的整数。总之第一节实验收获颇多。

基于simulink的综合通信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务书 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时间安排第七学期的第19-20两周 目的: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 课程设计前,学生必须知道课程设计的目的以及教师所规定的任务及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设计。课程设计时,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严格考勤登记,服从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必须向所指导教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字迹清楚,版面整洁,报告内容包括调试过程和结果以及心得体会。 总体方案实现: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使用MATLAB软件,设计通信系统,配置各个通信组成部分的参数,通过仿真可以得到仿真波形,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参数不同仿真结果不尽相同。 指导教师评语: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 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 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 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 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

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届别:07 B班 学号:0715232022 姓名:吴林桂 指导老师:陈东华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一、 实验要求: 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 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 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 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 m 为 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

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 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 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 四、设计方案: (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 (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 (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 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

通信综合实验

第二篇 通信原理实训部分

一、三模块工作过程 1.1PCM/ADPCM模块 PCM/ADPCM编译码电路在JH5001-4通信原理实验系统的PCM/PAM模块中。 PCM/ADPCM编译码电路对模拟信号进行PCM/ADPCM编译码处理。实验时采用ADPCM模式:进行ADPCM编译码(编码速率32kbps)。 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部分中,PCM/ADPCM电路对用户接口2的信号进行PCM编码,并将译码后的模拟信号送入用户接口1。其功能组成框图见图2.2.1所示。 图2.2.1 PCM/ADPCM电路框图 PCM/ADPCM电路原理图见图2.2.2。 PCM/ADPCM模块电路工作原理:该模块由编码电路、译码电路组成。在编码电路上发送信号经运放U501A(TL082)放大后进入U502(MC145540)进行PCM或ADPCM编码,编码主时钟为BCLK(256KHz),编码输出为DT_ADPCM(FSX为编码输出的帧脉冲信号),编码之后的信号送入: (1)PCM/ADPCM译码单元; (2)送入复接解复接模块; 在译码电路部分,对输入的PCM或ADPCM编码信号进行译码,在接收帧脉冲FSX和编码主时钟为BCLK主时钟的作用下送入U502(MC145540)译码,译码之后的模拟信号经运放U501B放大输出,送到用户接口模块1。 U503是20.48MHz晶体振荡器,供MC145540内部信号处理使用。 实验时ADPCM模块各跳线开关设置如下: 1、跳线开关K501(用于选择正常的发送话音信号还是测试信号),当K501置于1_2 时(左端),选择来自用户2接口单元的话音信号;当K501置于2_3时(右端)选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一 带通信号和低通等效信号 实验目的:对带通信号及其低通等效信号进行分析和仿真。 实验内容: 1、参考教材P24面例子,考虑如下带通信号,编写仿真程序实现, 得出仿真结果。 (1) 画出该信号和它的幅度谱; (2) 求出该信号的解析信号,并画出它的幅度谱; (3) 求出并画出该信号的包络; (4) 分别假设和 ,求该信号的低通等效,并画出它的幅度谱。 2、设带通信号为: 通过Matlab编程仿真实现: (1) 画出该信号和他的谱函数(包括幅度和相位) (2) 确定并画出解析信号的谱函数(包括幅度和相位) (3) 画出该信号的包络。 (步骤一,二中,设采样间隔为ts=0.002s)。

实验二 滤波器的设计和仿真实现 实验目的:各种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实验内容: 1、试设计一个模拟低通滤波器,fp=3500Hz,fs=4500Hz,αp=3 dB,αs=25dB。分别用巴特沃斯和椭圆滤波器原型,求出其3dB截止频率和滤波器阶数,传递函数,并作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2、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型数字低通滤波器,设采样率为8000Hz, fp=2100Hz,fs=2500Hz,αp=3dB,αs=25dB。并作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3、试设计一个切比雪夫1型高通数字滤波器,采样率为8000Hz, fp=1000Hz,fs=700Hz,αp=3dB,αs=20dB。并作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4、试设计一个椭圆型带通数字滤波器。设采样率为10000Hz,fp= [1000,1500] Hz,fs=[600,1900] Hz,αp=3dB,αs=20dB。并作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试设计一个切比雪夫2型带阻数字滤波器。设采样率为10000Hz,fp= [1000,1500] Hz,fs=[1200,1300] Hz,αp=3dB,αs=20dB。并作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在采样率为8000Hz下设计一个在500Hz,1000Hz,1500Hz, 2000Hz,...,n*500Hz的地方开槽陷波。陷波带宽(-3dB 处)为60Hz。试设计该滤波器。 7、用Matlab设计具有下列指标的线性相位FIR带通滤波器:阻带截止频率为0.45π和0.8π,通带截止频率为0.55π和0.7π,最大通带衰减为0.15dB,最小阻带衰减为40dB。分别用下面的窗函数来设计滤波器:海明窗、汉宁窗、布莱克曼窗和凯泽窗。对于每种情况,显示其冲激响应系数并画出设计的滤波器增益响应。分析设计结果。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 (程控交换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 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 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 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 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 局信息配置 局容量数据配置 交换局配置 物理配置 号码管理、号码分析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1套 维护终端若干 电话机若干 四、实验步骤 (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 (二)、启动操作维护台 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 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 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2,MP内存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六)、物理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

FSK调制解调实验

实验报告册课程:通信系统原理教程 实验:F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实验四:FSK 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FSK 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2、根据其原理设计出2FSK 信号的调制解调电路,在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 其波形,从而检验设计出的调制解调器是否符合要求。 二、实验原理: 2FSK 信号调制: 又称数字调频,它是用两种不同的载频1ω ,2ω来代表脉冲调制信号1 和0,而载波的振幅和相位不变。如果载波信号采用正弦型波,则FSK 信号可表示为: 2FSK 信号()t S 分解为信号()t S 1与()t S 2之和,则有:()()()t S t S t S 21+= 其中:()()()t U t S m 11cos ω=,代表数字码元“1” ()()()t U t S m 22cos ω=,代表数字码元“0” 2FSK 信号调制器模型如下图: 如上图,两个独立的振荡器产生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当输入基带信号()1=t S 时,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1的载波信号,当()0=t S 时,反相器的输出()t S 调制器输出频率为f2的载波信号。f1和f2都取码元速率的整数倍。 2FSK 信号的带宽为:B f f B FSK 221+-= 其中:f 1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1的载波频率;f 2为对应脉冲调制信号0的载波频率。 2FSK 信号解调: 是调试的相反过程。由于移频键控调制是将脉冲调制信号“1”用FSK 信号()t S 1,而“0”用()t S 2表示,那么在接收端,可从FSK 信号中恢复出其基带信号。本设计采用了普通鉴频法进行解调,将()t S 1恢复成码元1,把()t S 2恢复成码元0 。 2FSK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也可以采用包络解调。 实验中采用相干解调,解调器模型如下图: ) 2 2cos(2)(2t f b T t πφ= 号 号调制器

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OFDM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FDM 技术的实现原理 2、利用MATLAB 软件对OFDM 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并对结论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OFDM 调制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调制(MCM)技术的一种。MCM 的基本思想是把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 路速率较低的子数据流,用它们分别去调制N 路子载波后再并行传输。因子数据流的速率是原来的1/N ,即符号周期扩大为原来的N 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这样MCM 就把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划分成N 个窄带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先天”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OFDM 是一种子载波相互混叠的MCM ,因此它除了具有上述毗M 的优势外,还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OFDM 选择时域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创门虽然在频域相互混叠,却仍能在接收端被分离出来。 2 OFDM 系统的实现模型 利用离散反傅里叶变换( IDFT) 或快速反傅里叶变换( IFFT) 实现的OFDM 系统如图1 所示。输入已经过调制(符号匹配) 的复信号经过串P 并变换后,进行IDFT 或IFFT 和并/串变换,然后插入保护间隔,再经过数/模变换后形成OFDM 调制后的信号s (t ) 。该信号经过信道后,接收到的信号r ( t ) 经过模P 数变换,去掉保护间隔以恢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再经过串/并变换和DFT 或FFT 后,恢复出OFDM 的调制信号,再经过并P 串变换后还原出输入的符号。 图1 OFDM 系统的实现框图 从OFDM 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看出, 一对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它的核心,它使各子载波相互正交。设OFDM 信号发射周期为[0,T],在这个周期内并行传输的N 个符号为001010(,...,)N C C C -,,其中ni C 为一般复数, 并对应调制星座图中的某一矢量。比如00(0)(0),(0)(0)C a j b a b =+?和分别为所要传输的并行信号, 若将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采用不同调制(QPSK 和8PSK )时系统的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性能仿真对比; 2、仿真研究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3、信道编码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删余卷积码的Pb 性能(不同生成元,不同删余码,软硬判决)。 二、实验环境 Matlab 三、实验原理 1、实验(一) QPSK 和8PSK 的理论误码率以及误比特率公式: 采用Matlab 中自带函数pskdemod ,pskdemod 调制解调,信道为高斯白噪信道,采取自带函数awgn 加噪。以及biterr 和symerr 统计误比特率和误码率曲线; 2、实验(二) 1)对实验(一)所搭建的通信系统采用生成元为[171,133]的 [2,1,6]非系统码进行卷积编码。并采用硬判决和软判决,比较不同判24811[1] , (sin )228 e e r P erfc P erfc r π=--≈ 1/b 21(1),log k P Pe k M =--=

决方式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2)加入删余码的卷积编码。删余码是对对原卷积码有规律地删除一定数量码元符号,减少发送的比特数。如将1/2码率的卷积删成3/4码率的卷积码在译码时在删掉的位补零。分别用convenc函数编码、vitdec函数和译码。译码采用软判决,软判决则将波形进行多电平量化,再送往译码器。最后用biterr函数统计误比特率,比较不同删余图样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3)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用于话音业务的生成元为[561,753]的[2,1,8]非系统卷积码及其软判决译码。比较1)中的误比特率性能。 四、实验结果 1、QPSK和8PSK的误码率与误比特率性能比较(如下图所示), 图1 误码率性能曲线 由图1可知,QPSK的误码率低于8PSK,其调制性能也优于8PSK,并且仿真次数达到50次,结果显示已经接近理想曲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78028807

通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780288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原理 (1) 1.2.1 差错控制原理 (1) 1.2.2 跳频扩频原理 (3) 1.2.3 保密通信原理 (4) 1.3 实验内容 (4) 1.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 1.4.1 差错控制 (5) 1.4.2 跳频 (7) 1.4.3 加密解密 (12) 实验二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14) 2.1实验目的 (14) 2.2实验原理 (14) 2.2.1 数据传输的流量控制 (14) 2.2.2 误码和差错控制 (15) 2.2.3 信道共享技术 (15) 2.3实验内容 (16)

2.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7) 2.4.1 性能仿真 (17) 2.4.2. 速率测试 (22) 2.4.3. 文件传输 (24) 实验三无线多点组网 (27) 3.1 实验目的 (27) 3.2 实验原理 (27) 3.2.1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7) 3.2.2 路由技术 (28) 3.2.3 广播和组播 (28) 3.2.4 Ad hoc网络 (28) 3.3 实验内容 (28) 3.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9) 3.4.1 组网过程 (29) 3.4.2 单跳与多跳转接 (31) 3.4.3. 单播(Unicast) (31) 3.4.4. 路由协议 (32) 3.4.5. 广播(Broadcast)与组播 (Multicast) (32)

实验四语音传输 (34) 4.1 实验目的 (34) 4.2 实验原理 (34) 4.2.1 脉冲编码调制 (34) 4.2.2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5) 4.2.3 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 (36) 4.2.4 内部通话与数据传输的工作过 程 (36) 4.2.5 蓝牙设备的身份切换 (37) 4.3 实验内容 (37) 4.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8) 4.4.1 参数相同时的波形 (38) 4.4.2 相同误码率不同频率的波形 (39) 4.4.3 用蓝牙连接的传输过程 (42)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 实验4 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SK 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 2. 进行PSK 调制、解调实验,掌握电路调整测试方法; 3. 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SK QPSK调制模块,位号A 2.PSK QPSK解调模块,位号C 3.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双踪示波器1台 7.小平口螺丝刀1只 8.频率计1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根 三、实验原理 PSK QPSK调制/解调模块,除能完成上述PSK(DPSK)调制/解调全部实验外还能进行QPSK、ASK调制/解调等实验。不同调制方式的转換是通过开关4SW02及插塞37K01、37K02、 四、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 进行PSK(DPSK)调制时,工作状态预置开关4SW02置于00001, 37K01、37K02①和②位挿入挿塞,38K01、38K02均处于1,2位相连(挿塞挿左边)。 相位键控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极重要的调制方式,它具有优良的抗干扰噪声性能及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可获得比其他调制方式(例如:ASK、FSK)更低的误码率,因而广泛应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 本实验箱采用相位选择法实现二进制相位调制,绝对移相键控(CPSK或简称PSK)是 用输入的基带信号(绝对码)直接控制选择开关通断,从而选择不同相位的载波来实现。相对移相键控(DPSK)采用绝对码与相对码变换后,用相对码控制选择开关通断来实现。1.PSK调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相相位键控的载波为1.024MHz,数字基带信号有32Kb/s伪随机码、及其相对码、32KHz 方波、外加数字信号等。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基于SystemView的仿真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目录 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 -------------------------3 一、实验内容-------------------------------------------3 二、实验要求-------------------------------------------3 三、实验原理-------------------------------------------3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4 五、实验心得------------------------------------------10 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分析------------11 一、实验内容------------------------------------------11 二、实验要求------------------------------------------11 三、实验原理------------------------------------------11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2 五、实验心得------------------------------------------16 实验三、数字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分析------------------17 一、实验内容------------------------------------------17 二、实验要求------------------------------------------17 三、实验原理------------------------------------------17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8 五、实验心得------------------------------------------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