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观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4866367.html,

谈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观照

作者:张昱洋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2期

摘要:《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个体逍遥的心灵境界,一

是对世俗政治、教化的批判,一是个体生命在世俗世界中的融合。通过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庄子》,并能透过《庄子》来反观当下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个体所面临的生命困境,然后依循、借鉴《庄子》中的人生智慧,在当下社会中走出合理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庄子;人生;处世;生命;当代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34-03

《庄子》的人生与处世哲学涵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心斋、坐忘等修养功夫来实现心灵世界的逍遥,从而与天地冥合为一;一是通过对仁义教化和腐朽政治的批判与抛弃,来说明“有为”对人生命的戕害;一是通过对现实生命、朋友交往、世俗生活的安时处顺、莫逆于心、不谴是非,来完成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一、逍遥的心灵境界

在庄子看来,人性应当是自然无为的,所谓“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人先天所具有的即是人的本性,《马蹄》篇认为:“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但是人一旦进入到社会,和外物有所接触,就极易受到外物的影响,人的自然本性就会受到斫伤,“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天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趣舍滑心”、“物相刃相靡”等都可使人“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则阳》)诚然,庄子对外物的否定过于绝对化,但庄子并不否定外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齐物论》中,庄子肯定了万物的存在。庄子的抛离外物是针对外物对人性、人心的影响而言的,庄子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

庄子眼见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指出人之本性、人被物奴役的同时,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才能不陷入物的世界,使人性复归于朴,即回归本真的自然之性——这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的修养功夫,使心灵达到逍遥自在之至高境界。这种心灵境界无待于外物,而是通过内心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使人的心志专一、虚静无虑,此即为“心斋”。“心斋”需以“坐忘”并行。“坐忘”便是要让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