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定稿)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定稿)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定稿)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2008年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1.前言

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3)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4)

1.3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5)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目标 (5)

2.2 具体目标(课程预设能力目标的阐述) (5)

3. 内容描述

3.1 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6)

3.2 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 (7)

4. 实施要求

4.1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 (13)

4.2 教案编写 (17)

4.3 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 (18)

5. 其它 (19)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外贸单证实务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群各专业方向

1.前言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主要介绍的是现实外贸业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汇票等各种相关单据的内容、缮制和处理方法,而这些单证是贯穿于国际贸易项目全过程的,也就是说,要顺利完成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除了买卖双方外,还必须至少有进出口两国的海关、商检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航运公司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国家机关、企业单位一起参与方能实现。这些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就是通过十几种乃至几十种国际贸易单证来维系的,外贸单证是国际贸易活动的媒介。一般情况下,买卖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直到一方交货装船、另一方提货交款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单证需要缮制、交接和传递,以满足有关各方的要求,并协同企业顺利完成进出口交易。大多数国际贸易交易中,买卖双方都是以单证为交货付款的依据,所以,单证工作对企业完成进出口业务,获取一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商务专业群各专业方向以及相关专业开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

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外贸单证课程主要是在国际商务专业群中各专业方向(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等专业)开设。

高职高专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商务英语沟通交流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进出口合同履行能力、办理国际货物通关和运输的能力,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外贸业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群学生目标岗位群面向为:专业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驻华外国商社等外向型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外贸一线工作的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单证员、企业或外事部门翻译、驻外商务代表、国际采购员、货运代理以及外贸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等。

由于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单证是在国际贸易各个环节中缮制和流转的,即单证贯穿于进出口业务全过程,制单能力是国际商务专业群各专业方向最基础的关键能力,因此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国际商务专业群技术平台课程中的技术平台核心课程群课程。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1.2.1 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模式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鉴于外贸单证的流转贯穿于国际贸易全过程,同时根据国际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主要应采用“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法,把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自主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团队协同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探究性和职业性,而且可以使教学的开展变得目的明确、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卓有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 充分利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作用,拓展学习渠道和学习空间,实现互动开放式的教学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利用基本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案、实验实训指导、应用案例、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和各种教学辅助光盘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作用,通过课程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学习。

1.2.3 逐步实现双语教学,增强商务英语的应用性

外贸单证制作要求具有很强的英语商务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在商务英语、国际商务(中加合作)、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逐步推行中英文交替或全英文教学,使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全面得到提高。

1.2.4 以探究性的实践贯穿项目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职业教育首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内涵和所应用的工具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其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其在社会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按此理念可在独立完成项目中设置部分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自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地工作、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1.2.5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1.3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专家指导配合下,对国际贸易活动所涉领域的各岗位(包括国际商务业务员、国际商务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等)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处理国际贸易业务所需主要单证为主线,以实业真实项目为引导,充分考虑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及UCP600之规定,采用业务流程式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再现情景、仿真模拟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商务单证缮制、审核及传递的基本职业能力。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在国际商务专业群各专业方向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单证的仿真缮制、审核及传递,培养学生根据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需要,正确操作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同时熟知国际惯例、国际商法、国际货物运输、国际保险及国际货款结算等与单证制作相关的知识,具有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和敬业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一门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2 具体目标(课程预设能力目标的阐述)

2.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单证的操作流程和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方法及制单技巧,能根据贸易合同以及信用证的有关要求正确缮制全套国际贸易单证,审核国际贸易单证、并且能根据有关业务规定进行国际贸易单证的传递处理。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审核信用证;能根据信用证及合同的有关条款缮制和审核商业发票、出仓单、装箱单,能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运输条款,填制和审核货物运输单据;能根据合同和信用证保险

条款,填制和审核投保单、保险单;能根据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填制审核报关单、出入境货物报检委托书、能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缮制原产地证明、缮制审核汇票、能办理银行交单结汇等。

2.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项目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能够灵活运用相关法律、国际惯例以及制单技巧解决现实中的国际贸易问题。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注重基础应用性,从理论的传授过渡到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单证的缮制技术,在课程的每一模块都匹配相应的项目,与现实国际经济情况结合紧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研讨分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观看视频、讨论、项目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2.1.4 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活动实践让学生领悟并认识到敬业耐劳、诚实守信、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服务社会、崇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3. 内容描述

3.1 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是根据课程在国际商务专业群中的定位和作用,以专业领域各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据国际商务活动发展的逻辑顺序及环节展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提炼出三项核心能力,即:根据贸易合同以及信用证的有关要求正确缮制全套单证的能力、国际贸易单证的审核能力、根据有关业务规定传递和处理单证的能力。且三项能力并列存在于于各项目中,通过课程整体设计和一系列教学实践过程,教、学、做相结合,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为使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各种单据的制作和技巧,本课程可以按贸易方向分出口工作和进口工作两大主要模块,每一模块根据不同结算方式和贸易术语又可分为跟学项目和独立完成项目;本课程按模块—项目为引索,总体内容框架如下表所示: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整体内容框架表

3.2 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

9

10

11

12

4. 实施要求

4.1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

4.1.1 教学方式

由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单证缮制和传递贯穿国际贸易全过程,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中采用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较为合适。即,以具体进出口贸易项目为主线,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方式安排教学,“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结合,按照不同的结算方式和贸易术语安排跟学项目和独立完成项目。

跟学项目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讲授人的项目。在跟学项目中教师给出项目的全部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目标、介绍所需要的知识(包括信用证基本知识、资金单据知识、商业单据及其相关单据知识、公务文书知识等),然后师生一同完成跟学项目。

独立完成项目是由学生作为项目主持人,独立实施的项目。独立完成项目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学生分组自主研读、分析项目

学生独立阅读合同内容、主要了解合同中贸易商品的基本情况,掌握贸易术语和付款方式,是否有中间商参与等。

2.由教师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

参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制作方法、计量单位、包装要求等进行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缮制单证。

3.找出项目目标任务

项目的总目标是根据项目有关的贸易文件确定需要善制的全套单证,最终实现交单结汇。

4.拟定任务完成的路径

项目路经也就是项目实施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分两种情况,一是出口单证的工作程序,包括审核信用证,制定打包贷款申请书,缮制商业发票、出口货物报检单、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装箱单、专业(代理)报关委托书、出口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通关单、货物运输保险投保单、海运提单、原产地证书、汇票等一系列出口单据。二是进口单证工作程序,包括信用证申请书的填制,修改信用证,填制进口货物订舱委托书、进口货物报检单、进口货物报关单及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等。

5.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确定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完成全套单据的工作时间,利用学过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需要的新知识技能及其学习方法、学习手段,项目实施的工作步骤等。

6.学生独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独立开展制单工作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采取“学做合一”的方式,在手工实训室、EDI实训室、在国际贸易综合业务仿真实训中心,利用专业软件和仿真设备、学校图书馆、主辅教材、课程教学网站、其他资料等,按照工作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探索,边研讨、边制单。

7.交单

交单形式有两种,要求手工制单的项目,学生要交付全套纸质单证;要求EDI制单或电脑制单的部分,学生应通过软件系统提交全套单据或者通过网络邮箱进行提交。

8.小组检查并考核

9.教师检查、讲评、给出成绩

学生交单以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全套单据进行检查、讲评。讲评的内容包括: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况,全套单据协调情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等,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的表现和制单质量给出成绩。

4.1.2 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外贸制单能力为目的,故既要重视过程考核,也要重视结果考核。

本课程可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

1)形成性考核方案:

形成性考核分布在每一个独立完成的项目中进行,各项目考核成绩之和为100分。每个项目可包括小组考核及教师考核,小组考核占40%,教师考核占60%。其具体考核方法如下:(1)小组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单证业务考核及基本素质考核两大部分,其权重各为占60%和40%。

单证业务考核主要包括:

A.单证制作的正确性、及时性与完整性;(40%)

B.商务英语应用能力;(20%)

C.不同结算方式、不同的价格条件下业务流程的熟练运用程度;(20%)

D.有关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的运用情况。(20%)

基本素质考核主要包括:

A.在小组中的协调沟通及合作情况;(30%)

B.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的应用情况;(30%)

C.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20%)

D.敬业精神及职业道德等。(20%)

(2)考核方式

制单人独立完成项目中的全套单证后,由同组其他同学进行检查,检查后由检查人填写被考核人“项目考核表”。

××项目考核表

被考核人:被考核人所在的小组:

检查人:填写日期:年月日小组对每人每项目打分后,对每项目个人得分汇总填制一份“小组项目考核成绩单”。

组长签字:填写日期:年月日

(3)教师考核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权重同小组考核内容及权重;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每个项目考核可填入“教师考核成绩单”。

教师考核成绩单

教师签字:填写日期:年月日

2)终结性考试方案

终结性考试是在期末安排,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考核,可分为不同的题型,通过教考分离形式进行;其考核内容主要侧重本课程职业技术领域共性专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

4.2 教案编写

本课程标准对教案的定义是指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每一教学单元(原则上是2学时为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它包括对本任务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案。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教案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国际商务操作的新技术、新方法,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

采用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如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本次授课应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体现理论够用、技能达标的

高职教育特点;

其次,明确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再次,教学采用的案例、情景假设等,不仅适应教学目的,更应渗透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最后,时间的安排。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又能有时间总结、答疑,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

具体教案编写依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设计规范》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及各教学单元设计。

本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全部教案按年度版本进行管理,教案必须根据当年教学实践及学生学习条件的变化,由课程教学团队根据“信息反馈、团队反思、成员共享”的原则,对课程全部教案进行一次修改完善,形成当年更新版本用于下一年度的课程教学,并撰写年度改版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4.3 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

4.3.1 项目选取

确定项目是项自教学法的基础,选取和确定一个好的项目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概括起来,有四条原则需要遵循。第一、真实性原则。项目应来自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本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应着重选取本地区主要贸易产品项目;第二、系统性原则。项目要包含主要的教学内容,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把众多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注意项目任务所涉及的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使项目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系统;第三、实用性原则。本着项目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选取项目要考虑其实用性,选择涵盖适用面较大的项目,使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后在同类产品贸易中会举一反三,很快上手;第四、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选取的项目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自身学习和努力工作都能完成得较好,使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感。

4.3.2 其它教学资源的使用

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应用案例、教学辅助光盘、实训工作规范、网络资源等均为课程教学资源。

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助教、助学资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

(2)符合认知规律,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3)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

(4)文字、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注或惯例;

(5)教师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

5. 其它说明

要想使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实施中达到预想的效果,关键的三个要素需处理得当,即项目的选取、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5.1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项目教学法能否应用成功,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学生真正主体地位的发挥,而不是浮在形式上的。在这个问题上应注意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在其中,在项目开始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通过互联网了解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从而对所要开展的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明白在外贸单证工作中,单证工作人员除要制单外,还必须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计量单位,包装要求等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对贸易对方的信誉状况、资金情况、公司规模、生产经营情况、贸易习惯等也要有所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按照要求正确制单;之后学生分组对项目资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项目目标、路径,在该目标下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等;在限定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贸易信息和金融信息,进入课程网站在线学习相关内容,可以与老师及同学线上线下相互切磋、讨论难点,可以进入专业实训中心利用模拟软件和仿真实训室的各个贸易环节专业软件进行制单和传输单据,将各业务环节串联起来,掌握独自完成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仿真的职业场景中,整个过程如作真实的业务,学生身临其境,亲自进行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要应用已有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得不到的自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也为顶岗实习和将来从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在学生进行独立完成项目之前,由教师首先介绍一个跟学项目,介绍

这个项目概要、作为出口方或进口方(卖方或买方)提出(任务)要求,通过任务导入及分析、启发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要做什么,使学生从开始即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再由教师介绍完成任务的知识准备(制单要领、涉及到的国际惯例法律等相关知识),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引导项目。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地参观有关企业、收集整理资料、分析任务目标、任务路径,制订实施计划,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项目,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讲评、给出成绩。在整个独立项目实施中教师实质上是辅导者、是导演,所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应掌握在“导”字上。

编制单位: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团队

编制人:郭晓晶

编制时间: 2008年9月 1日

审核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新课标学习总结

新课标学习总结 短短的三个月里,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新课程标准教材学习”计划的各项工作内容,对学习好新课程标准,实施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以为的工作中力求: 一、要改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员要多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教员要少讲,少给学生详细办法,充沛发挥学生主体位置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讨,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主人。 二、要思索不同才能学生的需求。教员上课时要改动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别动身,对开展程度不同、才能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请求;教员要改动以往只注重学问技艺的传授,无视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的现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机,少些干预,创设情形,让学生在教员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 三、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味,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今学生对上体育课为什么不感兴味?我以为缘由有四:1.学生体质差,在活动中很难找到成就感。2.局部学生怕吃苦,由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运动量大,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身心疲惫。3.教学内容单一,如今体育课上主要是几类大项目中的几个小类:跑跳类主要是短跑、中长跑、跳远,球类主要是篮球。4.受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长时间下雨),再加之学校不注重,体育课经常被挤占,学生就以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那么怎样才干让学生感兴味呢?1.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味,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克制艰难坚持下来。2.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判。一个有经历的教员,在整个教学中,会时辰留意课堂上的变化,仔细察看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擅长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褒扬,鼓舞指导,对局部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自信心。教师在表扬或鼓励学生时,要防止简单的说“好”“很好”,而应说:“你做得十分好,教师很喜欢”, “教师置信你一定能行”等言语停止鼓励。3.要留意评价方式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沁阳六中胡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碱盐)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付晓敏参加了新教材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教材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程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教材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4、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5、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目标、目标和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等多种形式。 8、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0、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1、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题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和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判断。(2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3、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4、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6、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7、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8、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9、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10、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3、下列教材呈现方式不正确的是() A、活动性栏目 B、资料性栏目 C、示意性图片 D、实践经验 4、关于实验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B、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不进行实验 C、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D、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中应该() A、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B、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C、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D、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6、下列主题哪个是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 A、金属与金属矿物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微粒构成物质 D、我们周围的空气

高考语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 朱丽芳通过学习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教学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如:第一册的学习的主题“数学就在你的身边”。使小朋友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再如:本册教材分为9个单元,如:“位置与顺序”、“加减法”、“分类”、“认识钟表”等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种活泼、精美的插图。小朋友们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xx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1/ 2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更多精品文档 2/ 2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课标学习让我明晰了课程性质。语文这一门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新旧课标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版的课程性质个别处进行了增添、删减,制定的比较确切,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关与课程的性质所做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命题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说明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并不是指单纯地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

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也对应了关心凤老师说的,理解不等于运用,理解只是运用的基础,而运用就是理解的最终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情理的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一下把课程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度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标》及个教程的内在联系,设计与编排的意图,以备在教学活动在准确设定教学重点,准确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落脚点,有效的实施语文教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新课标学习培训总结.doc

新课标学习培训总结 新课标学习培训总结 10月15日上午,学校高一至高三72名语文老师很荣幸参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网络培训会,聆听了培训专家,来自北京五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新教材编委会成员梁捷老师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会开展地非常顺利,所有老师都能按时签到、按序就坐、遵守会场秩序,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参会状态良好。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们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次课程标准培训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二次提升’”,而这个核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再读《课程标准》,教育在不变与变中进行 梁老师认为,教育是在不变与变中进行,不变的是教育本质,也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变的是课程、课堂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自古以来就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始于孔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

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源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而经典的《论语》篇目《侍坐章》描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课程标准》提到的“特定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而正是孔子这种创设情境、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正所谓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的质量,是生命的质量。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成就一批好学生。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而这18个任务群里边出现了21次“整合”这个词语,这个“整合”包括“为什么整合”“整合什 么”“怎么整合”“怎样评价整合”。这里梁老师举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例子,清华大学核研究院邀请梁捷老师去办一个“古琴与中国文化”的讲座,在我们看来,核研究院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每天的工作都是进行核研究,但是他们却喜欢中国文化,而且他们非常有仪式感,参加讲座的当天女士统一着汉服,男士统一着中式服装。讲座结束后,核研究院的人员还赠送给梁老师一本诗集,因为他们有一个“虎峪清风”诗社,已经出版多本诗集。梁老师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整合”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课程标准》中也出现了20次“活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分享成果,例如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应该让学生互相分享作文,分享习作,也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任务是“提出目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和平等参与”。 二、《课程标准》早已在路上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这是新世纪以来国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