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亨利_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_冯维玲

浅析亨利_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_冯维玲

文艺评论大众文艺浅析亨利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

冯维玲(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现代艺术的觉醒也是色彩本质的解放,艺术家们产生了由再现客观世界向表现主观世界的转变,色彩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得到了肯定,马蒂斯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突出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中的色彩完全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对主观色彩的运用,使马蒂斯的作品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关键词:现代艺术;主观世界;马蒂斯;主观色彩

自20世纪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在内容、形式、观念等领域都发生了明显不同于古典主义绘画的大变革,尤其是在对色彩的运用上,肯定了色彩所具有的特殊的感染力,不再把色彩仅仅看作是素描的补充,因为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表达的手段。

野兽主义(Fauvism)或野兽派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

但却是一定数量的艺术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马蒂斯、弗拉芒克、鲁奥、德兰等诸多画家。野

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

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

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其主观的使用色

彩的方式刺激到了已经习惯了古典主义绘画的人们,被认为是“粗野”的艺术,因而得名。当时反传统的思想已经成为野兽

派艺术家的一种自觉,运用扭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夸

张的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张力,使艺术家

内心的情绪得以表达与宣泄,强调个人的感性经验对艺术创作

的重要作用,注重色彩的表现力与震撼力、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是野兽派画家中领军式的人物,早期的马蒂斯也尝试过传统画派的诗意画风,90年代末与印象派艺术的接触,使其画风渐渐由灰暗转向明亮,而后受到了后印象派的塞尚和新印象派的西涅克的影响,开始重视色彩分析与营造光影效果,在受到梵高与高更明亮强烈色彩的冲击后,产生了对印象派肤浅描绘物象的反动而致力于形式与色彩的发现,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偏爱用平涂的画法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马蒂斯认为自己对色彩的选择不依赖于任何科学的理论,而是建立在观察、建立在感觉、建立在每一种十分自然的主观体验的基础上的,追求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马蒂斯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剪纸,都具有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的特点,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戴帽的女人》是马蒂斯于1905年所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里的色彩完全是画家主观感受的产物,善于描绘客观事物的画家们是绝对感受不到的。马蒂斯并置了纯度较高的红、橙、黄、

太阳照常升起。”

巴赫金指出:“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的世界感受。这种世界感受使人接触了对现实世界的恐惧,使人更接近人,也使人更了解人。”姜文用独特的视角摆脱了那个历史年代固有的宏大的叙述方式,《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

狂野和超越理性的充满狂欢化特征的电影,它的确“使人更接近绿、蓝、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近乎平涂的纯色使画面产生了耀眼的闪烁效果,引人注目,豪放恣意涂抹的色彩与画中女人略显沉静的表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令观者感受到画家用纯朴的表达手段所表达出的感情。

《生之喜悦》是马蒂斯1905-1906年间的作品。画中用流畅的线条来封闭纯色色彩区域及勾勒出十六个裸体男女享乐与世外桃源的画面,展示了一种理想牧歌式的生活。画家对形象进行了高度简化的处理,将色彩提炼为高纯度的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等不同面积的色块,并将平涂的色块进行组合、色彩关系对比,正是色彩具有的秩序感,使画面产生音乐般和谐的韵律感。画中纯净而明亮的色彩,令人喜悦的清新感,表现出画家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内在和谐。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908年。画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然而马蒂斯并没有将这些物象画得与它们在自然中实际的模样相符合。画家以平涂的大红、朱红、橙红色组成了一个强烈的红色色调的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他把室内的墙面与桌布,全都描绘在同一块红色平面上,将蓝紫色的阿拉伯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使动态的蓝紫色曲线与红色之间构成了动静的对比,加上窗外蓝绿色的风景恰好调和了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压抑感,使整个画面的色彩达到了平衡,原本热烈的色彩经过调和,给人一种安详,平静的感觉。马蒂斯利用色彩纯粹的表现力,表现出画家本人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主观色彩是由于人们的主观要素以及变化会对同一色彩实

体有不同的感受,它主要受人的生理、心理要素及文化、修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马蒂斯一直以来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需要来使用色彩,他曾说“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现实中唯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他认为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最出色的表现

画家心中的感情世界而服务。马蒂斯的作品中对热烈而单纯的色彩的运用始终让观看者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情感,不管画中的色彩是和谐的或不和谐的,都造成了令人轻松、愉快的效果,这是画家强烈的情感与观众相一致的结果。著名的色彩学家伊顿认为“如果说主观色调象征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那么它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多半是能够从他的色彩结合推想得出的”。马蒂

斯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这位色彩的抒情者纯朴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世界里艺术是天真、纯粹而宁静的,就像一个舒适的安乐椅,对心灵起着一种抚慰的作用,使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

参考文献:

[1]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马蒂斯》.河北教育出版社.

[4]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人,也使人更了解人”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晓芬.狂欢欲望的景观化表演——浅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J].电影评介.1994-2010.

[3]史亚娟.论系列电影“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特征[J].电影评介.1994-2010.

141

?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最新整理)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

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多镇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改学绘画。1892年入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在五年学习中与鲁奥、德兰等建立起友谊。1905年他与朋友们创作的一批作品参加秋季沙龙,惊骇了观众从而渐渐出名。不久马蒂斯去意大利、西班牙、俄国旅行写生,对异国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风变得明丽和单纯,作画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薄而

教案--亨利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教案--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知识目标:了解“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及马蒂斯的生平事迹。情感目标:学习什么是装饰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喜爱之情。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进行美化。教学重点:什么是绘画中的“野兽派”。教学难点:“野兽派”的绘画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以前我们学过西方绘画中的“抽象派”绘画,也了解了一些画家的画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野兽派”的绘画技法。二、新授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

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野兽派喜欢把人或景物的形状,用简略的方式加以表现,并改变对象原有的色彩面貌,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 《红色的和谐》就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深色线条勾出简单的形状,然后不分墙壁、地板、桌子涂上一大片红色,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世界。 《红色的和谐》比印象主义者,甚至比高更所想象的东西更奇特、更神秘。他只用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内部的空间。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它们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限定了户外的景色。最上面顶头的那座红色建筑物,重复了房间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它建立起

这幅风景画的深度幻觉。马蒂斯抛弃了正规的透视,然而还是加了几笔透视的点缀,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摆的东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纹环绕着桌子边缘的方式。从本质上看,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了清新的、可触知的绘画空间世界。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与“精神领袖”。这幅题为《红色的和谐》的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马蒂斯在这幅画中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他把透视法彻底抽掉,采用日本版画的平涂技法与阿拉伯装饰图案,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画面体现的是单纯与平衡。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这些强烈的色彩在东方挂毯般的图案中达到了高度和谐。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他的画以强烈的原色对比、粗犷随意的线条,加上有秩序的均衡构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马蒂斯说:“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这种艺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优雅的色调全然不见,难怪被当时的评论家讥讽为:“感觉来到野兽的丛林里。”“野兽派”也因此得名。 《红色的和谐》作于1908 年,180厘米×220厘米,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这幅画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马蒂斯在这幅作品中把透视法彻底抽掉,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室内的红色构成全画的基调,窗外的蓝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窗框的黄色和橙色,则使这一对比稍稍地得以缓和。马蒂斯通过色彩的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色彩的呼应等来追求色彩的均衡,纯净的色彩使这幅画显得明丽而静雅,色彩响亮而不失宁

作品赏析

第一课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不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当我欣赏完《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以后,我感到这幅画线条简练、质朴,笔墨纵横雄健,色彩鲜明热烈,创造出清新明丽、开朗豪放的意境。他的画充满课幻想和质朴的感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一见就很喜欢。 画面上虽然没有青蛙的身影,但是却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可以看出齐白石老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看完这幅画我知道了,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想培养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反思及改进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反思及改进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学生对于马蒂斯的的艺术作品不了解,初次接触时并不接受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甚至有的觉得他的作品“乱七八糟”。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到11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欣赏作品时喜欢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较多使用的评判标准是像与不像,对作品充满质疑、好奇,但是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切不可强行让他们认同这样的造型手法,可以向他们介绍除写实的艺术表现方法外,还有更多的表现方法,以拓展学生视野,学习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接纳多元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教学设计时,我以马蒂斯早期、中期、晚期作品变化为主线,运用小组合作法、对比法、欣赏法等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本课我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先让学生从他早期作品《窗户》与中期作品《窗户》做对比入手,让学生猜猜是否是同一个人所画?为什么风格差别这么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着贯穿他的生平,让学生逐渐了解“野兽派”的艺术风格,以及马蒂斯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并与其他画派的绘画风格做对比,体会马蒂斯绘画风格的创新性和他有恒心、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他剪纸艺术的巅峰。

我将教学分成两大块内容,一是欣赏和感悟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了解其多变的作品风格。我把它集中在让学生了解其造型的夸张特点和色彩的鲜明对比上,而且这一知识点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马蒂斯的作品后自己去整理和归纳的。由于马蒂斯的作品造型夸张,也很抽象,色彩表现很富装饰性,这些和学生以往欣赏的作品有很大出入。因此,课前我在网上查找了许多马蒂斯的绘画剪纸作品,为更好的帮助学生去欣赏和评述这些作品。这样以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内涵,而且在欣赏的同时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从而尊重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了艺术大师马蒂斯,同时让学生了解了“野兽派”的由来及包括马蒂斯在内的“野兽派”画家的绘画风格。 二是在此基础上了解马蒂斯的剪纸作品。通过课件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马蒂斯的剪纸艺术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不同,进而总结出马蒂斯的剪纸艺术更接近“剪贴”,了解完马蒂斯的剪纸艺术语言之后,同学们进行了“走近马蒂斯”的彩色纸剪贴创作,从学生的作品中依稀能够看到马蒂斯作品的影子,很有意思. 二、问题反思: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 1.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实践时间少,老师授课速度过快。 2.学生对马蒂斯作品抽象人物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三、教学改进:

亨利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知识目标:了解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及马蒂斯的生平事迹。 情感目标:学习什么是装饰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进行美化。 教学重点:什么是绘画中的野兽派。 教学难点:野兽派的绘画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以前我们学过西方绘画中的抽象派绘画,也了解了一些画家的画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野兽派的绘画技法。 二新授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野兽派喜欢把人或景物的形状,用简略的方式加以表现,并改变对象原有的色彩面貌,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 《红色的和谐》就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深色线条勾出简单的形状,然后不分墙壁地板桌子涂上一大片红色,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世界。 《红色的和谐》比印象主义者,甚至比高更所想象的东西更奇特

更神秘。 他只用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内部的空间。 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它们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 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限定了户外的景色。 最上面顶头的那座红色建筑物,重复了房间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它建立起这幅风景画的深度幻觉。 马蒂斯抛弃了正规的透视,然而还是加了几笔透视的点缀,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摆的东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纹环绕着桌子边缘的方式。 从本质上看,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了清新的可触知的绘画空间世界。 亨利·马蒂斯是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与精神领袖。 这幅题为《红色的和谐》的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 马蒂斯在这幅画中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他把透视法彻底抽掉,采用日本版画的平涂技法与阿拉伯装饰图案,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 画面体现的是单纯与平衡。 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这些强烈的色彩在东方挂毯般的图案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

马蒂斯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

马蒂斯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 【摘要】:马蒂斯艺术作品色彩单纯、强烈,追求一种天真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马蒂斯作品精致、典雅的精神气息,使人进入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诗意情调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装饰性; 主观色彩; 抒情意味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是野兽派运动领袖人物,20世纪第一场现代艺术革命的发起者之一。马蒂斯在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对西方传统艺术规则的颠覆,强调色彩的主观性和自律性,画面呈现一种强烈的反自然的张力。在色彩领域朝着越来越主观的方向发展,并在色彩与空间的问题上做了总结性的革新,即以无透视原理的二度空间,取代传统主要以明暗变化的立体感和透视原理的三度空间,从而获得了色彩的解放。 马蒂斯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从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均衡、纯粹和宁静感。其艺术形象仿佛生活在纯净的梦幻中,马蒂斯用他的色彩魔棒把观众带进这个伊甸园。我们从构图、色彩、意味三个方面可以领略马蒂斯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1. 简洁、强烈的装饰构图 构图是画家为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各种不同因素按意图安排的艺术,马蒂斯的目的是以他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线条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以他空间关系的逻辑,一种全新的色彩运用使我们相信他形体的真实感。马蒂斯直接使用颜料管里挤出的颜色,并大胆地融入东方绘画的技巧,追求单纯和装饰趣味。作品具有一种超凡绝伦的装饰性统一风格。 为了实现美的更高秩序,马蒂斯在构图上作了大胆创新,他以强烈的形式感引导人们认知那个被表面所掩盖而有着丰富内涵的世界。”所谓表现,对于我并不是在脸上爆发出来的热情,或通过一个强烈动作的表示。它更多是存在于我的画面上的完美的布局:各物体所占取的空间,环绕它们的空处,各项比例--这一切都对”表现”有它的一份……” 《红色的和谐》中,人物的面容、服饰以及食品、果盘等细节全被省略了,桌、墙、地面几乎融为一体。马蒂斯要表达的是一种线条、色彩的组合,他用玫瑰红作基调平涂。着重突出了盘旋的藤蔓植物,窗外的树也作抽象处理,所有的景物都已图案化,突出了强烈的装饰风格。同时,马蒂斯所创造的超脱客观空间的幻想境界又让我们在宁静中默默思考。 2. 单纯、奔放的色彩表现 马蒂斯主张让观众主动陷入整个画面的彩色之中,完全服从于色彩的感染。

法国画家马蒂斯简介

法国画家马蒂斯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二、职业生涯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

第02课--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油画的特点是什么 马蒂斯是一位法国画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大师,一生之中在绘画、雕塑、剪纸等多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油画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也是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都烙上了马蒂斯自己的烙印,下面介绍一下马蒂斯油画特点。 马蒂斯油画作品《舞蹈》 马蒂斯油画特点一:首先马蒂斯在油画中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为了回归艺术的本质,马蒂斯运用自己的线条更加直接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努力的追求绘画语言的精简,对于马蒂斯来说画面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画面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没有意义的线条,他认为多余的线条会干扰观众对主要部分的理解与感受,为此马蒂斯坚持表现本质特征,即使是一条看似轻松的简单线条,也是马蒂斯长期生活观察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味。 马蒂斯油画特点二:马蒂斯的油画讲究色彩的强烈的对此,讲究大色块的堆积,在这种色彩的对比与堆积中马蒂斯轻松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因

为对色彩随意的堆积和对色彩对比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被称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与代表性人物。 马蒂斯油画特点三:马蒂斯油画之中不讲究形似,而刻意追求神似,讲究每一个线条都表明画家的情感,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浅析亨利_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_冯维玲

文艺评论大众文艺浅析亨利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 冯维玲(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现代艺术的觉醒也是色彩本质的解放,艺术家们产生了由再现客观世界向表现主观世界的转变,色彩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得到了肯定,马蒂斯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突出的画家之一,其作品中的色彩完全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对主观色彩的运用,使马蒂斯的作品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关键词:现代艺术;主观世界;马蒂斯;主观色彩 自20世纪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在内容、形式、观念等领域都发生了明显不同于古典主义绘画的大变革,尤其是在对色彩的运用上,肯定了色彩所具有的特殊的感染力,不再把色彩仅仅看作是素描的补充,因为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表达的手段。 野兽主义(Fauvism)或野兽派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 但却是一定数量的艺术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马蒂斯、弗拉芒克、鲁奥、德兰等诸多画家。野 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 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 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其主观的使用色 彩的方式刺激到了已经习惯了古典主义绘画的人们,被认为是“粗野”的艺术,因而得名。当时反传统的思想已经成为野兽 派艺术家的一种自觉,运用扭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夸 张的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张力,使艺术家 内心的情绪得以表达与宣泄,强调个人的感性经验对艺术创作 的重要作用,注重色彩的表现力与震撼力、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是野兽派画家中领军式的人物,早期的马蒂斯也尝试过传统画派的诗意画风,90年代末与印象派艺术的接触,使其画风渐渐由灰暗转向明亮,而后受到了后印象派的塞尚和新印象派的西涅克的影响,开始重视色彩分析与营造光影效果,在受到梵高与高更明亮强烈色彩的冲击后,产生了对印象派肤浅描绘物象的反动而致力于形式与色彩的发现,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偏爱用平涂的画法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马蒂斯认为自己对色彩的选择不依赖于任何科学的理论,而是建立在观察、建立在感觉、建立在每一种十分自然的主观体验的基础上的,追求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马蒂斯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剪纸,都具有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的特点,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戴帽的女人》是马蒂斯于1905年所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里的色彩完全是画家主观感受的产物,善于描绘客观事物的画家们是绝对感受不到的。马蒂斯并置了纯度较高的红、橙、黄、 太阳照常升起。” 巴赫金指出:“狂欢式——这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的世界感受。这种世界感受使人接触了对现实世界的恐惧,使人更接近人,也使人更了解人。”姜文用独特的视角摆脱了那个历史年代固有的宏大的叙述方式,《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 狂野和超越理性的充满狂欢化特征的电影,它的确“使人更接近绿、蓝、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近乎平涂的纯色使画面产生了耀眼的闪烁效果,引人注目,豪放恣意涂抹的色彩与画中女人略显沉静的表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令观者感受到画家用纯朴的表达手段所表达出的感情。 《生之喜悦》是马蒂斯1905-1906年间的作品。画中用流畅的线条来封闭纯色色彩区域及勾勒出十六个裸体男女享乐与世外桃源的画面,展示了一种理想牧歌式的生活。画家对形象进行了高度简化的处理,将色彩提炼为高纯度的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等不同面积的色块,并将平涂的色块进行组合、色彩关系对比,正是色彩具有的秩序感,使画面产生音乐般和谐的韵律感。画中纯净而明亮的色彩,令人喜悦的清新感,表现出画家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内在和谐。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908年。画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然而马蒂斯并没有将这些物象画得与它们在自然中实际的模样相符合。画家以平涂的大红、朱红、橙红色组成了一个强烈的红色色调的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他把室内的墙面与桌布,全都描绘在同一块红色平面上,将蓝紫色的阿拉伯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使动态的蓝紫色曲线与红色之间构成了动静的对比,加上窗外蓝绿色的风景恰好调和了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压抑感,使整个画面的色彩达到了平衡,原本热烈的色彩经过调和,给人一种安详,平静的感觉。马蒂斯利用色彩纯粹的表现力,表现出画家本人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主观色彩是由于人们的主观要素以及变化会对同一色彩实 体有不同的感受,它主要受人的生理、心理要素及文化、修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马蒂斯一直以来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需要来使用色彩,他曾说“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现实中唯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他认为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最出色的表现 画家心中的感情世界而服务。马蒂斯的作品中对热烈而单纯的色彩的运用始终让观看者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情感,不管画中的色彩是和谐的或不和谐的,都造成了令人轻松、愉快的效果,这是画家强烈的情感与观众相一致的结果。著名的色彩学家伊顿认为“如果说主观色调象征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那么它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多半是能够从他的色彩结合推想得出的”。马蒂 斯的作品所表现的正是这位色彩的抒情者纯朴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世界里艺术是天真、纯粹而宁静的,就像一个舒适的安乐椅,对心灵起着一种抚慰的作用,使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 参考文献: [1]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马蒂斯》.河北教育出版社. [4]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人,也使人更了解人”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晓芬.狂欢欲望的景观化表演——浅论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J].电影评介.1994-2010. [3]史亚娟.论系列电影“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特征[J].电影评介.1994-2010. 141 ?

舞蹈 马蒂斯及作品

与天地共舞,马蒂斯“舞蹈” (2009-01-06 13:02:23) 分类:西方油画名作赏析 标签: 艺术赏析 美术 文化 与天地共舞,马蒂斯“舞蹈” 倪进 在地上飞起来或在天上飞起来,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同人有时要在激荡的旋风中保持平静。而你要飞起来,要和天地手牵手,这和你要一步走出躯体没有什么不同。此时你是秋天里飘落的红叶,拉着天地的手曼舞,无限地放大飞翔的身影。时光溅到你的身上,一棵活着的树就能让你感动。此时你是飞得最高的云,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你要飞起来,和天空大地一起。飞起来,你就会看清所有的欢乐和悲痛。鼓荡起风吧,随着你的《舞蹈》一起飞,飞向永生。 舞蹈自古以来就是欧洲绘画和雕塑中最受宠的题材之一。马蒂斯的《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是其成熟期的作品,恐怕再没有哪张作品能和它一样,以

如此单纯、明快的形式赞颂了生命的能量与欢愉。它描绘的是文明开化前的时代,没有人类的历史,只有天,只有地,只有围在一起跳舞的男人和女人。 《舞蹈》的处理上,前者是5人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具有非常朴实的幻想浓度,色彩极其简约,整幅画面只有三种颜色,但却具有极大的精神力度。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让人想起古希腊“红绘”风格的瓶画,甚至更久远的用矿物颜料调和血脂画成的原始岩画,表现出古老的运动本身,人物全部被处理在以天、地两大色块的前景上。轻松的舞蹈气氛是通过色彩的对比、舞蹈者的姿态所构成的轮廓线相连绵的运动节奏创造出来的。色彩的深度和强度随光线的不同而变化着,因而它不时地造成视觉上的颤动感,这一切形成了舞蹈画面的整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踏着相同的节奏,边唱边跳,展示着迷人的形体。明亮的蓝色天空下,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从绿地上升起,伴随着他们飞腾、旋转。伴着舞蹈的表现,野兽派艺术的精华已是显露无遣。 西方古典绘画在造型上主要讲究以块面为主,对线条的运用并不太重视,而马蒂斯的作品恰恰就是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热烈的色彩来打动和感染人的。从这幅作品起,马蒂斯才完全开始“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在这之前,他走过相当艰难的历程。 马蒂斯的这幅《舞蹈》虽然是受希腊瓶画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吸收民间舞蹈成分的。他说:“我极为喜欢舞蹈。舞蹈是一种惊人的事物:生命与节奏。对我来说,生活中有舞蹈是令人惬意的事。”对于马蒂斯而言,舞蹈就是生命与韵律,它象征着自由和团结。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更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而是轻松、欢快的场面。简洁的画面如同清新的甘露,足以抚慰人的心灵。 仿佛让生命与色彩同舞,绘画获此境界,确若自由自在的“野兽”。将心灵和绘画直接沟通,为的是如饥似渴地寻找生命节奏的源泉。我想,绘画本质上不应是一种职业,但却要变成非凡的生活,这使生活苦短的人生,能够幸获许多兴奋和慰藉。就这一点上说,马蒂斯、德朗以及野兽派诸多艺术家们,在艺术上获取了最幸福的人生。

关于亨利·马蒂斯的介绍

关于亨利·马蒂斯的介绍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生平简介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于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下,因个人兴趣与老师所循的传统规律相左1892年转入象征主义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两年后、初露头角的马蒂斯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6至1904年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毕沙罗、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画家的表现手法,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20世纪初,他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至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这类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直接从颜料管挤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它变成作画人追求内在情感及自我表现的手段,并在形式上探索一种新的受色彩运动制约的绘画空间。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审美习惯,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遗憾的是野兽派仅盛行了3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1914年起,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用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画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着各种色调之间的关系,寻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艳丽却不浮华,笔触大胆但不狂野,野兽派时代的强烈原色画面,逐渐变成静谧和谐的画面,既蕴含睿智与诗意,又赏心悦目。马蒂斯由此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20年代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30年代,他的艺术达到巅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为人谦虚、儒雅的马蒂斯,对人生的荣华富贵和画坛的名利都毫无野心,性格也与同时期画坛另一巨人毕加索迥然不同。二战期间,他俩都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加入法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参加过进步活动,但马蒂斯在其艺术中并未有任何体现,没有把绘画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_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_刘健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https://www.360docs.net/doc/3b1506613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