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体用全书

太极拳体用全书

杨澄甫

第一部

分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一节、太极拳起势

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沈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第二节、揽雀尾绷法

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即推手所谓黏连贴随。往复不离不断。遂以雀尾比喻手臂。故总名之曰:揽雀尾。其法有四。曰绷捋挤按。

绷法。由起势。设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将右足即向右侧分开坐实。随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后脚伸直。遂为左实右虚,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绷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则彼之力即为我移动。彼之部位亦自不稳矣。

第三节、揽雀尾捋法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我即将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亦同时向右面转。眼随往平看。右手同时圆转。往右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裹。左手在后。手心侧向内。转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肘腕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向左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脚实。右脚虚。此时敌如进攻。我即闪向胸前。右侧捋来则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随之倾斜矣。

第四节、揽雀尾挤势

由前势。设敌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实。左腿伸直。伸腰长往。随之前进。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同时速将右手腕向外翻出。左手心贴我之右腕臂间。向前往。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应手而跌矣。

第五节、揽雀尾按法

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提劲。空其挤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于左腿。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实。伸左腿腰亦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则敌人即后仰跌出矣。

第六节、单鞭

由前势。设敌人从身后来击。我即将重心移在左脚。右脚尖翘起。向左侧转动坐实。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以称转动之势。两手荡至左方时。乃将右手五指合拢。下垂作刁字势。此时左掌暂驻腰间。与刁手相抱。手心朝上右足就原位。向左后转动翻身向后。左足提起。偏左踏出。屈膝坐实。右腿伸直。同时转腰。左手向里。由面前经过。往左伸出一掌。手心向外。松腰胯。向敌之胸部逼去。沉肩。垂肘。坐腕。眼神随之往前。俱要同一时动作。则敌人未有不应手而倒。

第七节、提手上势

由前势。设敌人自右侧来击。我既将身由右侧回转。左足随向右侧移转。右足提起向前进步。脚跟点地。脚尖虚悬。全身坐在左腿上。含胸拔背。松腰眼前视。同时将两手互相往里提合。是为一合劲。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心左右相向。两腕提至与敌人之肘腕相衔接时。须含蓄其势。以待敌人之变。或即时将右手心反向上。用左手掌合于我右腕上挤出亦可。身法步法。与挤亦有相通处。

第八节、白鹤亮翅

由前势。设敌人从我身左侧。用双手来击。我速将右脚收回。即提起直前踏出。稍屈坐实。身随右脚同时转向左方正面。左脚移至右脚前。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于左手肘里。沉下至腹时。右手随沉随起。提护至右头角上展开。右手心向上侧。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则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

第九节、左搂膝拗步

由前势。设敌从我左侧中下二部。用手或足来击。我将身往下一沉。实力暂寄于右腿。左足即提起向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右足亦随之伸直。左手同时转上至右胸前向左外往下。将敌人之手或足搂开。右手同时仰手心垂下。直往后右侧轮转旋上至耳旁。张掌。手心向前。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前进。眼神亦随之前往。向敌人之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即扬长前往。便为得力。

第十节、手挥琵琶

由前势。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胸部。我即含胸。屈右膝坐实。左脚随稍往后提。脚跟着地。收蓄其气势。右手同时往后收合。缘彼腕下绕过。即以我之腕黏贴彼之腕。随用右手拢合其腕内部。往右侧下采捺之。左手亦同时由左前上收合。以我之掌腕。黏贴彼之肘部作抱琵琶状。此时能立定重心。左列右采。蓄我之势。以观其便。谓之手挥琵琶也。

第十一节、左搂膝拗步

此势与上第九节用法说明同。

第十二节、右搂膝拗步

此式亦与上第九节动作用法说明同。唯将左右动作一更易便是。故不赘。可参看上节自能领会。

第十三节、左搂膝拗步

用法与说明同上。

第十四节、手挥琵琶式同上第十节

第十五节、左搂膝拗步说明与用法同上

第十六节、进步搬拦捶

由前式。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即将左足微向左侧分开。腰随往左拗转。左手即往后翻转至左耳边。手心向下。右手俯腕。随转至肋间。握拳。翻腕向右转腰。右拳随之旋转至右肋下。此谓之搬。同时提起右脚侧右踏实。松腰胯沉下。左手即从左额角旁侧平向前击。谓之拦。左足同时提起踏出一步。坐实。右足伸直。右手拳即随腰腿一致向前打出。然此拳之妙用。全在化人击来之右拳。先以我之右手腕。黏彼之右手腕。从左肋上搬至右肋下。其时。恐敌人抽臂换步。即将左手直前随步追去。寓有开劲。拦其右手时。即速将我右拳。向敌胸前击去。则敌不遑避。必为我所中。此拳之妙用。所以全在搬拦之合法也。

第十七节、如封似闭

由前式。设敌人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手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敌欲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成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敌手不得进。犹如盗来即闭户。此谓之如封之意也。同时含胸坐胯。随即分开。变为两手心向敌肘腕按住。使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此谓之似闭。似闭其门不得开也。随即用长劲。照按式按去。眼前看。腰进攻。左腿屈膝坐实。右腿随胯伸直。合一劲。向敌击去。此为合法。

第十八节、十字手

由前式。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分开。复从下相合。结成一十字形。全身坐在左脚。右脚即提起。向左收回半步。两脚直踏。如起式。此一闭一合劲也。际我用开劲分敌之手时。正恐敌先乘虚由我胸部袭击。故我即结两手成一合劲。其时手心朝里。将敌之臂棚住。如敌变双手来按。我即用双手将敌手由内往左右分开。手心朝上。或向下均可。惟结成十字手时。同时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则敌所向之力。即自散失不整矣。

太极拳爱好者园地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太极拳爱好者园地

1999.2.17

第十九节:抱虎归山

由前式。设敌人向我右侧。後身迫近击来。未遑辨别其用手。或用脚时。急转腰分开两手。踏出右步。屈膝坐实。左腿伸直。右手随腰向右方敌人腰间搂去。复抱回。左手亦急随之往前按。故右手先用覆腕搂去。旋用仰掌收回。如作抱虎式。倘敌人手脚甚快。未能为我抱住。但仅为我搂开。或按出。则彼复换左手击来。我即用捋势捋回。故下附揽雀尾三式捋挤按同上。

抱虎归山捋式

抱虎归山挤式

抱虎归山按式

第二十节:肘底看捶

由前势。如敌人白後方来击。我即转身。其动作如上单鞭转身式。可参用。迨身将翻转正面时。左脚直向正面踏实。右脚即偏向右前。踏出半步。坐实时。则左脚提起。脚尖翘起。两手平肩。同时随身向左转,此时即用左手腕外平接敌人右手腕。向右推开。至其失却中定时。即将左手指下垂。缘彼腕间。向内缠绕一小圈。右手同时向左。与其左手相接。自上黏合。则彼之左右手都处背境。而失其所向。我即将左腕。抑其右腕。右手急握拳。转至左肘底。虎口朝上。以蓄其势。向机而发。未有不应声而倒。此之谓肘底看捶也。

第二十一节:倒撵猴

由前式。设有敌人用右手。紧握我手左腕。或小臂间。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拳。则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时。即翻仰左掌。用沉劲松腰胯。向左後缩回。左脚亦退後一步。屈膝坐实。右脚变虚。则敌之握力顿失。右手同时向後分开。至其失却握力时。急向前按去。此式虽然倒退一步。仍可撵去敌劲。故谓之倒撵猴。其要尤在松肩沉气也。

第二十二节:倒撵猴

附左右倒撵猴同一意。其身法步法。及姿势皆相似。练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但以右手在前为止。

第二十三节:斜飞式

由前式。如敌人自右侧。向我上部打来。或用力压我右臂腕。我乘势往下沉合蓄劲。随即将右手向右上角分展。用开劲斜击。同时踏出右步。屈膝坐实。似成一斜飞式。其用意亦须称其势也。

第二十四节:提手上式

提手同上第七节

第二十五节:白鹤亮翅

白鹤晾翅同上第八节

第二十六节: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同上第九节

第二十七节:海底针

由前式。设敌人用右手牵住我右腕。我即屈右肘坐右脚。转腰提回。手心向左。脚亦随之收回。胸尖点地。如敌仍未撒手。更欲乘势袭我。我即将

右腕顺势松动。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其意如采海底之针。此时虽欲采欲战。皆往复成一直力。不意为我一挫。则其根力自断。便可乘虚进击也。

第二十八节:扇通背

由前势。设敌人又用右手来击。我急将右手由前往上提起。至右额角旁。随将手心向外翻。以托敌右手之劲。左手同时提至胸前。用手掌恸开。直劲向敌胁部恸去。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左脚同时向前踏出。屈膝坐实。脚尖朝前。眼神随左手前看。右腿随腰胯伸劲送去。其劲正由背发。两臂展开。欲扇通其背。则所向无敌矣。

第二十九节:撇身捶

由前式。设敌人自身後脊背。或胁间用手打来。我即将左足向右偏移转坐实。右足变虚。腰随转向正面。右手同时即握拳。暂於左胁腋间一驻。,左手心朝上合护左额角。即时右拳由上圆转撇去。交敌之手由右胁侧间用沉劲叠住。同时左手由左侧。急向敌人面部击去。则敌必眼花失措矣。

撇身捶之二

第三十节: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拦捶用法同上第十六节。

太极拳爱好者园地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太极拳爱好者园地

第三十一节:上步拦雀尾

捋挤按。参阅第三节第四节及第五节。

第三十二节:单鞭

单鞭同上第六节。

第三十三节:云手

由前势。设敌人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即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即以我之腕上侧。与敌之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绝。左手同随落下。手心向下。随往下向上翻出。与右手用意同。身亦随右手拗转。眼神亦随手腕看去。旋转照应。右足往右侧往左移动半步坐实,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骑马式。此时而手上下正行至胸脐相对。则右脚又变虚。向左移人半步。则续行为第二式。惟变化虚实交互旋转时。万不可露有凸凹断续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转腰胯。然後可以牵动敌之根力。应手翻出。学者其细悟之。

第三十四节:单鞭

同上第六节。

第三十五节:高探马

由单鞭式。设敌用左手。自我左腕下绕过。往右挑拨。我随将

左手腕略松劲。手心朝上。将敌腕叠住。往怀内采回。如上图。

左脚同时提回。脚尖著地。松腰含胸。右膝稍屈坐实。同时急

将右手由後而上圆转向前。往敌人面部。用掌采去。眼前看。

脊背略耸有探拔前进之意。

第三十六节:右分脚右分脚捋式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接我采出之右腕。我用右手腕压住敌

之左肘。垂肘沉肩。即将敌左臂向左侧捋回。同时左手粘住敌

人左腕。手心向下暗施采劲。左脚同时向前左侧迈去半步。坐

实。腰向左斜倚。随将右脚提起。脚尖与脚背。平直向敌人左

胁踢去。同时而手掌侧立。向左右平肩分开。以称分脚之势。

眼亦随右手看去。含胸拔背。定力自足。则敌势不能自支矣。

右分脚

第三十七节:左分脚

左分脚捋式

左分脚

与上右式同一用法。惟左右稍自移易便是。

第三十八节:转身蹬脚

由左分脚式。设敌人自身后用右手打来。我即将身向左正方转动。合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左腿悬提。随腰转时。脚尖垂下。右脚立定时。左脚即向敌腹部用脚跟蹬去。脚指朝上。两手随腰转动时。由外往内合。随左脚蹬出时。掌即向左右侧立。平肩分开。眼神随左指尖望去。立定根力。则敌必应腿自仰矣。

第三十九节: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同上。

第四十节: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同上。

第四十一节:进步栽捶

由前式。设敌又用左腿踢来。我即用左手顺敌腿势由左搂去。

则敌必往左仆。我即将左足同时向前一步追去。屈膝坐实。右

手随握拳。向敌腰间或脚胫捶去皆可。是为栽捶。其时右腿伸

直。腰胯沉下成平曲形式。胸含。眼前看。尤须守我中土为要。

第四十二节:翻身撇身捶

由前势。设又有敌人自身後

用拳击来。我即将身由右往

後翻转。左脚坐实。右腿向

前提起踏出半步。右拳同时

提起。向后正面撇去。拳背

向下沉。或将敌肘叠住。或

暗用采劲皆可。左手同时随

右拳。向敌面部用掌列去。

以助右拳撇势。身须随即进

展为得势也。

第四十三节:进步搬拦捶

同上第十六节。

第四十四节:右蹬脚

由前势。设敌人用左手将我右臂向左推出。此时将我右腕顺势由敌人手腕下缠绕。自右往左列开。两手分开与脚相称。腰胯沉下。眼神随往前看。同时将右脚向正面蹬出。左脚尖同时向左稍转。坐实。身亦随往左转入正面。

第四十五节:左打虎式

由前式。设敌人由左前方。用左手打来。我将右足落下。与左足并齐左右手随向左侧转。左脚往後踏出。屈膝坐实。右足变为虚。略成斜骑马裆式。面向侧正方。两手同时荡拳随落随往左合。即用右拳将敌左腕扼住。往左侧下采。至与心部相对。左拳由左外翻上。转至左额角旁。手心向外。急向敌人头部。或背部打去。此式以退为进。忽开忽合。意含凶猛。故谓打虎式也。

第四十六节:右打虎式

由前式。设敌人白後右侧。用右手打来。我即将右足提起。向右侧迈去。屈膝坐实。略成右跨马式,腰随之往右侧前方拗转。左腿变虚。两拳同时随往右圆转。成右打虎式。与左同一用法。希参用之。

第四十七节:回身右蹬脚

与第四十四节同。左右方向稍自移易可也。

第四十八节:双风贯耳

由前势。设敌人自右侧。用双手打来。我即将左脚尖稍向右移转立定。右脚同时向右侧悬转。膝上提。脚尖垂下。身同时随转至左正隅角。速将两手背由上往下。将敌人两腕往左右分开叠住。随将两手握拳由下往上。向敌人双耳用虎日相对贯去右脚同时向前落下变实。身亦略有进攻之意方可。

第四十九节:左蹬脚

由前式。设有敌人自左侧胁部来击。我急用左手将敌右手背粘住。由里往外列开。右足在原地向右微有移动。左足同时往前提起。向敌胁腹部蹬去。馀与转身蹬脚同。

第五十节:转身蹬脚

接前式。如有敌人从背後左侧打来。我急将身往右後正面旋转。左脚同时随身转时收回往右悬转。落下坐实。脚尖向前。此时右脚尖为一身旋转之枢机。两手合收随身至正面时。急用右手腕。将敌肘腕粘住。自上而下。向右列出。右脚同时提起。向敌胁腹部蹬去。左右手随往前後分开。

第五十一节:进步搬拦捶

同上第十六节。

第五十二节:如封似闭同上第十七节。

第五十三节:十字手同上第十八节。

第五十四节:抱虎归山

同上第十九节。

第五十五节:斜单鞭

斜单鞭式。与上单鞭同。惟方向斜向右前正隅二方向之间。故曰斜单鞭。

第五十六节:野马分鬃右式

由前式。设敌人自右侧。用按式按来。我即将身向右转。左足亦向右移动。右足脚跟松同。脚尖虚点地。随用右手将敌左右腕黏住。略往左侧一松。用左手列其右手腕。同时急上右足。屈膝坐实。左足伸直。随用右小臂向敌腋下分去。则其根力为我拔起。身即向後倾仰矣。此时左手亦须稍从後分开。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

第五十七节:野马分鬃左式

用意与右式同。方向稍自改易。

第五十八节:揽雀尾

同上。

第五十九节:单鞭

同上

第六十节:玉女穿梭

由单鞭式。设敌人从後右侧。用右手自上打下。我即将身随左脚同向右方翻转。右脚随即提回。落在左脚前。脚尖侧向右分开坐实。左手收回。合於右手腋下。随即护绕右大臂。穿过右肘。即用棚劲。向左前隅角上翻去。将敌之手腕棚起。左脚同时前进。屈膝坐实。有脚伸直。右手即变为掌。急从左肘下穿出。冲向敌之胸胁部击去。未有不跌。此式左右手相穿,忽隐忽现。捉摸不定。袭乘其虚。故曰玉女穿梭。以喻其势之巧捷也。

第六十一节:玉女穿梭二

接前式。如敌人由身後右侧。用右手劈头打来。我即将左脚往里稍转。右脚同时向后右侧踏出一步。屈膝坐实。身随向後往右拗转。左脚变虚。急用右腕由敌右臂外粘住。往上右侧棚起。随将左手向敌右肋按去。余同上式。

第六十二节:玉女穿梭三

接前式。如敌从左侧用左手袭来。我即将右脚尖稍向右分开坐实。左脚提向左隅角踏出坐实。手法与上第一式同。

第六十三节:玉女穿梭四

此式与上第二式同。惟玉女穿梭之方向。正式在四隅角。万不可错误也。

第六十四节:揽雀尾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杨氏85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三:动作图解第一式:预备势 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双目平视, 精神内固,气沉丹田,澄心自滤,身心无为,气脉内和,松静自然(图1)。技术要领 1.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o 2.精神内敛,思想集中,气息平和,心中无杂念。 3.体松涵虚,身桩端正,立身中正安舒,全身重量平均垂落在两足上。恭然而立,心静意定,身静无为。 注释说明 预备势即预备姿势。较早的太极拳老谱不立这一式名,后有立名为“无极势"或“太极势”的,其内 容主要包括: 1.调身松体。身体各部位忘情放松,调身可摆正身体各部分的姿势,使各种机能得到平衡,强化各种 腺体的分泌作用,从而达到对精神的有效控制。 2.调息自然。呼吸吐纳自然匀畅,调息以驾驭呼吸,使植

物神经系统的机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增加肺活量,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同时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 的机能。 3.调神人静。思想宁静,摈除杂念,物我两忘。调神是控制人的意识活动,使身体内部的器官臣服自 己的意志和身体免出起因于机体紊乱的多种疾病。调身、调息和调神三者相因互果,而人静为三者 之关键。太极修炼者,在“无极势”的静态下做好演拳前的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演练者避免突然进人太极 的行功状态,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心神不宁和心猿意马等现象。收势也以“无极势”结束,就不 至于草草收功,影响锻炼的效果。“无极势"的加盟克服了始乱终弃的弊病,从而使太极拳的锻炼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的全 部功夫不外乎“无极”和“太极”。“无极”也者,天地未分,混沌一体,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相对绝 对之可言,无始终对待之可名。就太极修炼者来说,从肉体到精神都处于“体无动静虚实阴阳之分、神无 物我方圆时空之感”的静止状态之中,而这种静止既非死定,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和技术要领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势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势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左右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一式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芯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收势 三:动作图解 第一式:预备势谱诀:聚精会神守中气,平心和气意绵绵;阴阳合德任自然,动静未分混沌体。 动作过程 面朝南,自然站立,两足平行,其距离以肩的宽度为准。两臂自然分垂两腿外侧,头正项竖。

杨式85式太极拳现用图解(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 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 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 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 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 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 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 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 “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 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 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 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 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 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 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 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 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

杨氏太极拳老架85式拳谱+动作分解

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 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第二段: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闪通背→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第三段:30.高探马→31.左右分→32.转身左蹬→33.左右搂→34.进步栽→35.翻身撇身→36.进步搬拦→37.右蹬→38.39. 左右打→40.回身右蹬→41.双峰贯→42.左蹬→43.转身右蹬→44.进步搬拦→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 第四段: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50.揽雀尾→51.单鞭→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54.单鞭→55.云手→56.单鞭 第五段:57.下势→58.左右金鸡独立→59.左右倒撵猴→60.斜飞式→61.提手上式→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闪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单鞭 第六段: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档捶→75.上步揽雀尾→76.单鞭 第七段:77.下势→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脚→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势 5左右左右左 3左右左 2左右 5左右 5左右 5左右 5左右左右左 5右左右左右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

85式杨氏传统太极拳 ——学习笔记 一预备式(也称无极式) 1、注意前后(含胸拔背、收尾闾,命门穴凸出,命门穴位于两肾中间,第二第三腰椎之间,两脚重心放在涌泉穴)、左右(肩膀放平,头顶百汇穴垂直地面)、上下的矛盾(虚灵顶劲,上虚下实,松腰落胯)。 鼻吸口呼。 2、两臂自然垂在身体两侧,小指对裤缝。 3、眼平视,耳听后,唇微闭,齿微合,神内敛,舌抵上颚,呼吸自然。 4、手型,四指伸出同掌宽,虎口圆撑似握手,掌心内含最自然。 二起势 1、大指内旋找脚尖,中指领劲抬起,目光微下视,随即看向前方,小指低于食指,两臂延长线应在很远处相交,而不是绝对平行,脊柱随手臂抬起节节拔长,胸向后顶。 2、腕抬至与肩同高后坠肘徐徐下落至起点,脊柱随之节节松落,下落到离开视线时又微微下视,随即平视。 3、两手移到两胯旁前做腕下按,指尖朝前朝上,此时手指有麻胀之感。 抬手时吸气,收小腹,落时呼气,小腹放松,感觉气息沉入丹田 三、揽雀尾(左掤) 1、屈膝下蹲,左臂曲肘用小臂向左下划出,手与跨同高,同时右手手心对着身体,随着身体下蹲,从腹前抬至胸前,手心对左胸,腕对胸口中线,护中。眼神稍左顾后目视前方。

2、抬右脚脚尖,以右脚跟为轴向右转60至80度左右,同时右手内旋,手心冲下。 3、重心移至右腿,左右手随身体向右顺时针画平弧,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后,腰向左转转向正前方提膝上步,两手随腰转呈抱球状两手找两肘。 4、左脚里扣30度,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左脚尖对右脚中间位置。同时身体右转,左臂伸出。 5、重心左移,左手斜向上掤,左臂似直非直,略低于肩,左背有放松之意,左肘对着左膝,微微上扬。右手同时斜向下采,至右脚尖前方,腕同胯高,指尖同脚尖方向,两掌有相和之意。 掤势如水负舟,周身弹簧,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 (右掤) 1、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手内旋手心朝下,右手外旋手心斜朝上呈抱球状。 2、收右脚,提膝侧身上步,圆裆圆胯,右脚掌向正前方迈出,右脚跟着地,两腿之间宽度同胯宽,左脚内扣45度至60度之间,掤右臂,手心对左胸处,腕对应胸口中线,左手在左腹处。 3、重心前移至右腿,右脚踏实,呈弓箭步,右肘对应右膝,左手随重心前移跟上右手,左手指尖在右手腕下方一拳距离。此时步法为(叠式)弓箭步,松肩松腰,裆沉胯落,命门后撑,身体面向正前方向,略前倾,后背板面形成一条线。前腿弓,膝盖垂直线不超过鞋子的折线位置,掖住胯(为叠),膝盖对着脚趾回弯处,后腿崩,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

杨式太极拳85式详细教学图解

杨式太极拳85式详细教学图解 时间:2011-10-23 10:3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74 次 复制本页网址和标题,发送给你E-mail/QQ/Msn的好友一起分享 杨式太极拳85式简介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 杨式太极拳85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85式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85式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照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85式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 43、 49、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

杨式85式太极拳图解(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杨澄甫示范)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 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 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 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 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 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 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 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 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

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掤式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 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 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 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

[实用参考]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doc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 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 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 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 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 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 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 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 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 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杨式85式太极拳名称顺序

杨式85式太极拳名称顺序 一.预备式 二.起势 三.揽雀尾 四.单鞭 五.提手上势 六.白鹤亮翅 七.左搂膝拗步 八.手挥琵琶 九.左右搂膝拗步 十.手挥琵琶 十一.左搂膝拗步 十二.进步搬拦捶 十三.如封似闭 十四.十字手 十五.抱虎归山 十六.肘底看捶 十七.左右倒撵猴 十八.斜飞式 十九.提手上势 二十.白鹤亮翅 二十一.左搂膝拗步二十二.海底针 二十三.扇通背 二十四.撇身捶 二十五.进步搬拦捶二十六.上步揽雀尾二十七.单鞭 二十八.云手 二十九.单鞭 三十.高探马 三十一.左右分脚 三十二.转身蹬脚 三十三.左右搂膝拗步三十四.进步栽捶 三十五.翻身撇身捶三十六.进步搬拦捶三十七.右蹬脚 三十八.左打虎式 三十九.右打虎式 四十.回身右蹬脚 四十一.双峰贯耳 四十二.左蹬脚 四十三.转身右蹬脚四十四.进步搬拦捶四十五.如封似闭四十六.十字手 四十七.抱虎归山 四十八.斜单鞭 四十九.野马分鬃 五十.揽雀尾 五十一.单鞭 五十二.玉女穿梭 五十三.揽雀尾 五十四.单鞭 五十五.云手 五十六.单鞭 五十七.下势 五十八.金鸡独立 五十九.左右倒撵猴六十.斜飞式 六十一.提手上势 六十二.白鹤亮翅 六十三.左搂膝拗步六十四.海底针 六十五.扇通背 六十六.转身白蛇吐信六十七.搬拦捶 六十八.揽雀尾 六十九.单鞭 七十.云手 七十一.单鞭 七十二.高探马带穿掌七十三.十字腿 七十四.进步指裆捶七十五.上步揽雀尾七十六.单鞭 七十七.下势 七十八.上步七星 七十九.退步跨虎 八十.转身摆莲 八十一.弯弓射虎 八十二.进步搬拦捶八十三.如封似闭 八十四.十字手 八十五.收势。

赵幼斌老师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要点分析

赵幼斌老师在汉教授85式杨式太极拳学习笔记 一,预备式: 两手自然下垂,两脚成轨道步,脚心与肩平,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舌顶上鄂前齿与上鄂之间,口松,眼脸收,头有顶天之意。气沉丹田,要求:心静,体松。 二,起势: 两脚成轨道步,以尾闾内收,腰的命门后拉,臂松,腋空,带动推两手臂,主动向前,抬起与肩平,两手臂气往指尖。收时自然下落,用肘部带小臂,双手腕下按,下沉,收至两胯旁。收腹,跨微左转,眼看左,左手下采,两腿微屈,右手外翻,棚圆。即以胯跟带右脚跟外摆90 度,抬脚转跨,两手报球,左手护右手肘,脚跟落地,左脚跟内扣,重心在右,左手小臂棚圆,手腕略比肘高,,同时右手从左小臂斜向下削,注意外三合,马步2 一 8 开,为左棚式,要求:挡圆,臂园。 三,揽雀尾: 收右脚,膝盖拧劲,两手抱球,跨往左移,重心在左腿,尾闾放松,出右脚,脚跟落地,重心在左。松右跨根,同时用左腿蹬直,松胯过劲往右腿,左手掌离右手腕部一拳宽,弓步,为右棚式,转腰右手伸向前方。命门后拉,右手肘压住对方的手臂,跨左转。前跨推后垮,跨摆正后,左手掌边按住右手的内关穴,两手同时用力外棚。双手平抹,然后双手往回直拉,用力回拉至胸肋旁,跨往左,转跨摆正,后胯推前跨,沉腕,同时双手竖掌外推,掌跟用力。弓步推掌。要求:手心,脚心,腰心,一边3个点,共6个点来回运动。 四、单鞭 平移左转,用胯跟带右脚跟碾脚,双手臂平行,两手相合,同肩高,同肩宽,画弧收到胸前,右手向右斜方伸出,手腕下沉,三指收紧,二指自然下垂,为吊手,后腿下沉,开胯出脚。脚后跟落地,左手棚开外旋,脚掌踏平翻掌,弓步推掌。右手腕往后撑,转身时开跨,后腿膝盖拧劲,后腿內侧有掤紧感,后跨推前跨,转腰推掌,尾锥前推,身形舒长,往前按。要求:外三合,肩沉、背圆,亮跨。前后有撑劲。 五、提手上势: 左脚內扣45度,马步,两手展开,掌心朝下,两手虎口相对。收右脚,身体略向前,右手五指伸前,掌心朝左,左手掌心朝右,正对右手肘窝,两手臂成夹状,含胸拔背,提手合力,左右合力,眼视右掌。右手向下,弧形抄至左手下,成抱球状。腰微右转,重心移往右腿,用肩靠,左手按住右手背,右手背为棚壮。要求﹕沉在左腿,劲往前走,命门后拉,劲点在掌跟,左右合。后为棚。 六、白鹤亮翅: 右腿下沉,右挤,右手从左手小臂(尺骨)处往旋转外翻,右腿下沉,出左脚轻提起,脚掌尖轻点地,腰往后退,右手上举,掌外翻至上额前。左手按掌大腿部,虎口朝前。要求:沉肩、臂圆、上下撑掌。 七、左搂膝拗步: 腰右转,右手经中路自然下垂,右掌至上往下弧形往后拉,眼随右手虎口斜向上,同时左手内翻,掌心朝下,收左脚,同时右腿下沉,出左脚,脚跟落地,松胯跟,后腿推前腿,右手折手收至肩耳旁,眼朝前,左手经左膝前搂至大腿旁,推时大臂不动,右手小臂镙旋向前,手掌跟发力,虎口对肩窝,定势要圆、要平、左手往后走,按掌,虎口朝前,肩与手合。要求:腰腿蹬,卷尾闾,整个身心保持推劲。 八、手挥琵琶: 右脚轻提起,重心朝前,右掌前推外翻,五指朝前送,右手往后拉,重心向后。左手提手伸向前,右手掌对左手左肘,上下合。左脚跟轻点地,两手微向前送。要求:开档、坐稳、两手上下合。 九、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与左搂膝拗步相同。方向相反,以左脚跟为轴,左脚外摆45度,重心前移,起右脚,腰跨左转,同时左肘松,手自然后移,使左掌心朝上,右手同时向左画弧,掌心向下,要求:重心不后移、实腿转换、胯根松沉、推掌,弓步,同时到位。 左右左做三个 十、手挥琵琶: 同前,注意:两手臂上下合,身体不能前俯后仰。

杨式85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85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1.以中间两个“十字手”划分三个阶段;(1~14,15~46,47~85) 2.第三个阶段,又以中间两个“下式”划分为3个单元(47~57,58~77,77~85)。 3.第一阶段:单鞭+提手上势; 第二阶段:单鞭+云手+单鞭; 第三阶段:第一单元:斜单鞭,单鞭+玉女穿梭,单鞭+云手+单鞭+下式。 第二单元:单鞭+云手+单鞭,单鞭+下式 第三单元:无单鞭 4.每个阶段或单元的第一个“单鞭”前都会有“揽雀尾”或“上步揽雀尾”(“斜单鞭”除外) 5.“海底针”后都+“闪通背” 6.“提手上式”后都+“白鹤亮翅”(共有两个提手上势,在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中) 7.“高探马”前都+“单鞭”(共有两个高探马,一个在第二阶段,一个在第三阶段的第二单元中) 8.“高探马”后面都会跟着“腿部动作”如:分脚动作或十字腿 9.“撇身捶”后面都+“进步搬拦捶”(共有两个“撇身捶”,都在第二阶段) 10.每阶段只单独出现过一次的招式: 第一阶段:手挥琵琶 第二阶段:肘底看捶、撇身捶(2次)、进步栽捶、左右分脚、左右蹬脚、左右打虎式 第三阶段:第一单元:斜单鞭,玉女穿梭 第二单元:金鸡独立、转身白蛇吐信、十字腿+进步指裆捶 第三单元: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 11.招式17~30与59~72,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只存在个别差异。

注A:重心在右脚,左脚尖翘起,以方便过度,且左右脚分虚实。 注B:倒捻肱过度到斜飞式,抱球,右脚向后斜方迈出。过度斜飞式定式,两臂分开,后脚(左脚内扣),成弓步。 注c:提手上势过度到白鹤亮翅,提右脚,双手抱球,脚跟落地45度,重心移到右脚 注D:右脚上半步,踏实,转腰,右手弧上提,左手横摆,提左脚,定式(右手手腕有变化。提-按-插) 注E:左脚实转,左手至额前,手心向外,右手在腹部变拳,迈右脚,右手撇捶,左手推掌,右手収拳在腰间。 注F:重心后移,右拳前伸,提起右脚,搬(斜前方45度)拦(正前方)捶。注G:左脚跟实转,右手放开,右手弧形到左,过度到单鞭 注H:右脚实转,右手变拳,左手搂膝,右手出拳,超过膝盖。 注I:左脚跟向外实转,两手相合于胸前,提膝右蹬脚 注J:落右脚,提左脚,左手移至胸前,掌心相对,跨出左脚,成弓步,双手变拳,左手额前,右手胸前。 注K:左脚跟实转,双手变掌,右脚跨出,成右弓步,右打虎式 注L:落右脚(悬空),左脚跟转(转90度),双手心向上,落右脚,双手弧形变拳,上击拳。 外摆内扣脚,以脚跟为轴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

85式杨氏太极拳动作歌诀 赵斌、赵幼斌和路迪民大师的《杨氏太极拳真传》第二章第三节“杨氏太极拳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中,每式的动作歌诀,细读后不但可以加深对每个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而且妙趣无穷,现抄录如下(不含重复式),与同道共享。错误之处,以原文为准。 第1式:预备势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 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 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 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 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 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 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_太极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 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 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43、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

18、121、124的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 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 .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区别。(参阅下图,第一表示全脚着地,第二脚旁无阴影者表示全脚离地,第三表示脚跟着地,第四表示脚尖着地)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式动作名称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式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起式 3、揽雀尾 (一)左棚式(二)右棚式(三)捋式 (四)挤式 (五)按式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步(二)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式 39、右打虎式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上步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闪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滚球 74、上步指挡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谢虎 82、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 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 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 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 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3) 要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 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 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 《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 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 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 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