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概念规划研究

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概念规划研究
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概念规划研究

□ 李晓伟,曹 伟

1引言

低碳城市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它要求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城市生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城市管治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低碳城市的构建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输入端,从源头上改变输入能源的基底,加快碳基能源向氢基能源的转变,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经济结构影响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公众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低碳化有重要影响,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提倡消费低碳产品,引导居住公共住宅,推动树立能源节约理念,是实现低碳社会的重要举措。低碳技术

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概念规划研究

[摘 要]基于低碳的理念,厦门的低碳城市规划在资源、环境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空间尺度对低碳空间结构分异特征进行了深化研究,找寻低碳空间结构特征,运用可操作的规划手段与方法,进行低碳概念规划,并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关键词]低碳城市;概念规划;厦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5-0021-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An Low-Carban-Based Study of Conceptual Planning of Xiamen/Li Xiaowei, Cao Wei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xplored suitable framework of urban planning for low-carbon

of Xiamen in theory,based on the analysis from resources,environment elements,the intensive study of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ow-carbon of Xiamen,understanding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low-carbon spatial strucre,the use of operational planning tools and methods to carry out low-carbon concept plan,we give some ide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Xiamen for a low-carbon city.[Key words] Low-carbon City, Conceptual Planning, Xiamen

是实现城市能源、经济、社会低碳的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系统终端碳排放的减少依赖于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利用。

低碳城市规划是基于低碳价值观基础之上的规划,试图不以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人类价值,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方式这价值取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城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社会和谐,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同时在空间尺度上实现城市—乡村或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高效可持续性和高效性运转。它继承了传统城市规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低碳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并加以改进,更强调低碳规划技术的运用。综合考虑城市碳源和碳汇及各类影响因素,有助于规划师们总结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实践模式,按照过程论或框架论的逻辑来确定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中国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相应的资源能源需求和排放变动的未来情景表明,只

[基金项目]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委托项目:“以低碳为导向的厦门城市规划与设计”、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1264)

规划师论坛Forum

有采用低碳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在2040年之前实现能量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净减少,也才有可能在2050年,当中国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之时出现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矛盾基本缓解的局面。低碳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国内,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保定、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转型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因此,有必要结合地域特色对厦门低碳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2基于低碳理念的厦门城市规划现状剖析

从近年厦门的规划实践看,由于城市发展过快、政府及相关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诸如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和资源浪费等多重压力,如何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改变人口和功能过于集中在旧城中心区的状况,一直是厦门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基于低碳理念对厦门市城市规划现状的剖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厦门本岛已经超负荷,建筑密度与空间密度都很高,与此同时,环境退化、交通拥挤、景观破坏、空间发展不足等问题越发显现,必须将发展目光转向岛外。另外,生态城镇规划的缺乏,使厦门低碳、分散化的能源生产目的在空间上无法得到落实。

(2)厦门的城市能源供未能与农村腹地系统结合起来考虑。同安、翔安等区域有大量森林、绿地未得到保护,而森林和绿地是非常重要的碳汇,森林植被每年净吸收的二氧化碳已

经占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

的3%~4%。

(3)城市规划过程中集约化建设

程度不够。新城区开发建设没有推广

“低冲击”开发模式,城市建设影响了

基本的地形构造,影响了碳汇森林容

积量,影响了城市的文脉及其周边的

环境等,没有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土地空间有限,清洁水资源

紧缺。按照以往的开发速度,厦门的

土地资源将消耗殆尽,越来越多的青

山绿水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厦门

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加之近年来经济

发展速度快,水资源污染严重,陆域

水体已无剩余环境容量,水体水质严

重恶化,造成可供使用的清洁水体逐

步减少。

(5)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不合

理,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尚

未形成。区内各城镇之间产业同构现

象严重,各城市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

大部分城镇自身实力不强,辐射和带

动作用尚显不足,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不强,难以集聚更多的人口。

3厦门低碳城市规划原则和目标

厦门低碳城市规划要求城市紧凑

发展。城市紧凑发展促使城市土地使

用的集约化,人口的高密度保障城市

区域多样性复合功能的塑造,并将大

大减少城市交通能耗。城市空间紧凑

化按照城市结构尺度及规模体现在不

同的空间层面上,分别为都市区域层

面、城市空间层面、社区空间层面及

组团空间层面。

在都市区域空间层面,通过合理

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组织及基础设

施的合理安排,引导城市各类要素向

城镇空间集聚,形成区域性空间等级

与层次的空间格局,形成不同等级城

市间横向联系的网状格局。在城市空

间层面,积极引导城市各项功能的合

理分区,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避免城市

规模过度扩张和功能转换单一化,在

竖向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

中心村功能互补的都市区空间格局。在

社区空间层面,强调混合使用和适度

高密度社区开发的策略,使人们居住

在更靠近工作地和日常生活设施附近。

不同的社区组团依靠公共交通或轨道

交通联系。打破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

区,减少小汽车使用,发挥城市区域的

地缘优势,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

建筑密度及城市建设各项指标,提高

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根据城

市化进程,引导社区建设从外延式向

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保持高密度紧

凑化发展与混合功能的新型社区建设。

3.1规划原则

为了符合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

厦门市城区土地要混合利用,以减少

城市空间人群和物品移动所造成的运

输能耗,并需要遵守如下原则:

(1)强化区域协调原则。生态平

衡不仅指区域整体的平衡,也包括区

域内局部生态的均衡,即每一个相对

完整的生态单元内也应当相对平衡发

展,杜绝区域内总量平衡但局部失调

的现象。在规划手段和方法上,低碳

城市应采取区域和城市生态位的规划

模式,因地制宜地引导低碳城市发展。

(2)生态高效原则。低碳生态城

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因而其相

对于现代工业城市而言有明显的先进

性,即城市系统在物质、能源等的消

耗、使用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低碳

生态城市规划应完善产业链、发展清

洁产业和循环经济等。

(3)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区域差

异性,厦门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自然、

文化、经济等特色。因而,因地制宜

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又一原则。低碳城

市规划和设计要求能够延续地方文化

民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材料,结

合地域气候、地形地貌等进行设计,

即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和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条件,结合并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而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域的设计方法、模式等。

3.2规划目标

(1)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旅游经济,为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

(2)促进形成社会和谐且广泛包容的社区,使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

(3)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宜人居住环境。

(4)采用适宜的环境技术和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5)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产生更少的废物。

(6)提高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

(7)为中国其他城市低碳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3.3厦门低碳城市规划实践方式厦门在低碳规划的环节中既要符合区域生态系统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构建符合自身生态特征的空间结构,又要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宜居住场所,并提供高效的经济流及物质流的运转机制,使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达到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实现人类可待续发展的目标。例如,保护森林、河谷和其他重要的生态地区,建设更多贯穿和环绕城市的绿色地带。

厦门的3项低碳规划策略分别为:落实区域生态系统控制要求、加强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沟通及构建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遵守生态安全准则、生境多样准则、尊重自然准则和严格控制准则的基础上,规划在生态格局构建上首先对重要生态要素进行识别,包括重要的“源”或“汇”、重要廊道,以及关键控制点;然后基于生态格局进行空间格局构建、生态斑块

的保护和生态廊道的控制。

3.3.1构建低碳城市结构

(1)采用紧凑城市发展策略,将

低密度城市转变成由绿地分割的、有

一定大小限制的、中高密度的城市居

民区网络,使大多数居民生活在步行

或者自行车尺度的工作通勤距离内。

居住用地尽量分散,避免大规模居住

的集中。居住用地布局应与就业相结

合,并具有方便的出行条件。打破封

闭社区的隔阂,减少小区开发对城市

支路的侵占,将有条件的小区内的部

分道路纳入城市交通体系,创造充足、

多样、方便、宜人和促进人际交往和

社区归属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

(2)低碳城市应当有自然栖息地

的走廊穿过,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并使

居民能接近自然。在低碳规划中应整

体布局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生态

廊道和网络,强调绿地之间的生态联

系,引入“斑块”和“廊道”概念,通

过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绿地系统之

间的生态联系,保证生产和防护绿地。

需要在城市绿地中引入更具有生态效

益的自然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原生性

植物及乡土性植物配置,将自然生态

系统融入城市地区,引入本地的原生

动植物,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植被

控制城市小气候—以稳定温度。

(3)为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厦

门应设置多个大型半开放式滨海公园。

3.3.2进行资源规划

(1)使用本地的材料和本地能源,

以达到建设低碳城市的最好效果。大

力推广清洁煤利用、太阳能利用、风

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生

物质能利用等。在城市能源消费的空

间布局中,厦门市中心依靠大规模热

电联产供热,依靠大规模太阳能光电

装置为公共和商业建筑供电;中心边

缘区热密度较高的医院、高校和商住

综合建筑适合使用热电联产供热,其

他剩余潜能可由社区安置的新能源技

术弥补;工业区是城市最主要的耗能

区域,适于安置风能发电、垃圾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

项目;效区人口和住房密度较低,比

较适合使用微型发电技术;农村腹地

适于使用生物燃料,如沼气等。

开发的水源应取自区内流域,保

持人工环境建成之前的水循环模式,

并与周边地区相适应。在低碳城市实

行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分质供水,坚持

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集约利用方式。

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不进行地下

水资源开发。水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居

民生活及生产用水,然后保证市政杂

用水,剩余满足生态补水需求。

(2)二氧化碳捕获和海洋封存。潜

在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案是将捕获的二

氧化碳直接注入深海(深度在1 000 m

以上)。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这里将与

大气隔离若干世纪。海洋封存有两种

潜在的实施途径:一种是经固定管道

或移动船只将二氧化碳注入并溶解到

水体中(以1 000 m以下最为典型),

另一种则是经由固定的管道或者安装

在深度3 000 m以下的海床上的沿海

平台将其沉淀,此处的二氧化碳比水

更为密集,预计将形成一个“湖”,从

而延缓二氧化碳分解在周围环境中。

在“溶解型”海洋封存中,二氧化碳

迅速溶解到海水中,而在“湖泊型”海

洋封存中,二氧化碳最初是沉积在海

床上的液体(图1)。

(3)在合理的规划指导下发展农

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加工贸易,并通

过集中布局乡镇企业和适当的并村建

镇,促使农村地域城市化。从农业生

态角度看,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

相互依存,用绿色可持续的理念保持

和巩固循环经济的农业发展。让农家

乐的兴起、农耕文明的振兴,引导农

村农业走一条循环式的、可持续的发

展道路。乡村地区退化的土地将被购

入或划入整个开发的范围,促进其生

态恢复,可作为食物基地、娱乐及城

市以外的教育场地,食品园地供应本地食物,也可作为生产性的社区园地。这种社区园地可以增进居民的沟通并促进自然的循环。

3.3.3确定低碳工业分布

生态效率包含单位投入带来的经济产出减去资源环境成本。生态效率并不仅仅具有节能含义,还包含平衡的含义。生态平衡只有在自然—社会—经济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应完善产业链、发展清洁产业、循环经济。

(1)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在生态工业园的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生

态工业园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

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体系或环

节链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产品链

延伸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

把生态工业园与大型制造产业集中

布置,保障循环产业的原料提供,还

应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如广袤的

填埋土地、充实的港湾设施及道路、

规模大的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例

如,可以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

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建立工

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燃煤电厂

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

热能进行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

物进行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

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气,使

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生产所需的热

能,并可通过地下管道向周边城镇居

民供热,由此关闭城镇燃烧油渣的

炉子,减少大量的烟尘排放;炼油厂

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

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冷却

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

环使用,每年将减少25%的需水量。

(2)根据厦门资源优势选择产业,

须保证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

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利用

厦门大学得天独厦的优势,通过企业

与研究机构政府之间强有力的合作。发

展生态环保科技研发的高度知识密集

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包括

节能技术研发中心、环保技术研发中

心、生态环境材料研发中心,生态环境

设备研发中心等。

(3)采取以回收再生为导向的城

市发展模式,(或称为以循环为主导的

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回收城市垃圾、

副产品和热能)。应提高城市系统建

设和运转需要的资源的利用效率,降

低城市排出的废热、废气、垃圾及减

少城市的环境负荷。

3.3.4进行低碳教育与研究

(1)如果居民能够参与到设计、

建设中,通过建筑师、规划师、城市

生态学家的咨询、教育,居民们就可

以了解城市社区和生态学的有关理论

和实践应用知识。这对于低碳城市建

设具有潜移默化的长远影响。

(2)构建一个生态中心,对于低

碳城市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城市生

态中心,应该有图书馆、展览、咨询、

报告等设施,这样可以让居民方便地

了解城市生态的有关知识,了解低碳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进展。同时,这

个生态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应负责对低

碳城市本身进行实时动态研究,不断

图1 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示意图图2 厦门市低碳概念规划

提供有关城市发展中能量交换、环境影响的数据。

4厦门低碳城市空间布局分析

城市环境改善只有自身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以城乡统筹的形式、以区域协同的模式,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厦门低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主要考虑4个层次的问题:①厦、漳、泉城市群的综合发展与连接;

②辅城与主城区的发展与连接;③城区的成片开发与连接;④社区的发展与外部的连接。厦门是“一主四辅”的组团式海湾城市。一主(城)指本岛(含鼓浪屿)。四辅(城)指海沧辅城、集美辅城、同安辅城、翔安辅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几个城镇中心逐渐转变为若干个独立的低碳城镇,步行尺度的单个辅城之间用轻轨相连接,而每个单独的低碳城镇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交通。低碳规划应当是一种城市区域或城乡复合体,表现为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的城乡关系格局,表现为大、中、小城镇之间的协调、协同发展,以实现整个城市区域的低碳化(图2)。

4.1本岛

本岛规划在空间尺度上要实现城市—乡村或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和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高效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运转。生态岛的食物和其他产品大部分应当来自城市内部或邻近地区,以此减少交通成本。从粮食、土地和水3种资源中,土地不具有流动性,而水资源和粮食资源在紧缺情况下,可以通过外部调剂的方式解决。从目前情况来看,土地资源不是制约性因素,水资源或者说供水能力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考虑到岛内城市空间已接近饱和,规划以厦门大学作为发展生态环保科技研发的中心。在岛东北角工业用地布置循环的产业园区,

城市的回收再生中心也位于这个区域。

沿海的环岛区域可利用海洋能源为城

市提供电力,特别是居住区及贸易、商

业区,可满足区域供热和除温。利用

岛内绿地分割,将低密度的城市转变

成有一定大小限制的、中高密度的城

市居民区网络。利用仙岳山的优势位

置建立滨海公园,发展林业,增加碳汇。

4.2海沧辅城

海沧辅城的规划充分体现生态高

效原则,改变传统“资源—产品—废

弃物”的单项直线增长模式,通过经

济系统内部的反馈式循环经济与自然

生态系统的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

使用;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形成;通过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循环产业发

展潜力;通过产业和科研结合布置,

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丰富循环产业

网络。规划将海沧区建成以研发—产

业基地—碳交易为链条的完整的世界

级低碳经济产业链。将循环的产业园

区与研发区布置在南部沿海区域,便

于一体化利用以及构建碳交易市场。

打造一个以电力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和

企业群,重点发展风力发电的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节能产业链

等七大产业园区,培育以光电、风电、

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

大产业体系,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培

训、商务服务和产业制造,形成一个

全产业链条。一家工厂的产品或副产

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形

成产品链和废物链,实现物质循环、

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采用紧凑城市发展策略,将两片

绿化区与城镇结合,绿地分割、有一

定大小限制的、中高密度的城市居民

区网络,同时保证有自然栖地的走廊

穿过。将乡村退化的两片土地作为社

区食物基地以供应本地食物。在城镇

附近设置回收城市垃圾、副产品和热

能的区域。充分利用风能、海洋能及

生物质能,在内陆地区山区附近可考

虑应用地热能,在马銮湾附近布置滨

海公园。

4.3集美辅城

以杏林一带为重心,发展一个均

衡和自给自足的社区,使区内居民可

以在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休

憩、成长和学习。在规划不同的土地用

途时,考虑把河谷及填海区划作较高

密度的住宅和工业用途,而地势较高

的地方则划作较低密度的住宅用途。将

城区与周边生态廊道结合,使整体布

局与城市绿地结合,通过生态廊道建

设,强调绿地之间的生态联系。城区附

近利用近海的便利设置研发中心与循

环产业园区。城镇中心设置生态中心

使居民更加了解低碳城市的有关知识。

沿海风区可用风力发电,并可采用生

物质能作为能源利用。太阳能水生动

植物温室可以作为观光地和教育基地。

在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中,“四位一

体”和“五配套”是生物质能利用的良

好形式。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在农

村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

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在全封闭

条件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

温室等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建大棚,

利用太阳能养猪养鸡、种植蔬菜,以及

将人畜粪便做原料发酵生产沼气用于

照明,沼渣做肥料又用于种植,既解决

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卫生状况

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

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障食

品安全。所谓“五配套”,具体实现形

式是: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

猪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

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

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还可

以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

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4.4同安辅城

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同安

多为荒山、荒坡、海岸滩涂和河漫滩地,不适于城市建设用地。因此,用于城市发展的土地需从耕地及园地中安排。

森林碳库的保护和增容可以将大量的碳固定于森林生物量中,木材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替代可以有效地避免大量化石能源和消费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通俗地说,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同安区部分地区划为国际湿地公园,在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现有森林碳储量进行保护,防止毁林和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使得现有森林所含碳不至于释放到大气;②固碳,即增加碳库面积,从而将大气中的碳吸收储存;③采用替代能源,森林生物量作为能源不仅仅是农村生活用的薪材和木炭,还可用于发电;④使用替代原材料,钢铁、水泥、铝材、塑料等重要材料,均属于能耗密集性产品,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木材所替代,从而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5翔安辅城

对翔安的规划,应该突出海洋文化的特色,做足海岸线文章,体现滨海城市特色。翔安南部片区将重点发展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力发电。适合推广应用的环境要满足不少条件,要能近距离地取海水,周边海水温度要适当等。翔安四面环海,所有区域均靠海,海岸线全长234 km,有着丰富的海水资源,很多建筑依海而建,取水距离短。此外,翔安冬季海水平均水温为14℃~16℃,夏季平均水温为27℃~28℃,利用海水源热泵的条件很好。对于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气

等常规能源,推广浅层地能等可再生

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解决建筑用能

的一种最经济合理的选择。除了绿色

环保之外,海水源空调属于水冷式空

调系统,且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它

的制冷效率与常规的空调相比,要高

出40%左右,运行费则为普通中央空

调的50%~60%。与传统供热方式相

比,海水源热泵供热要比电锅炉供热

节省2/3以上的电能。研发中心及产

业园分布在翔安中部,另外也开发大

面积的湿地及滨海公园来增加碳汇。

5结语

厦门的低碳规划应基于区域层面

对整个城市形态的发展进行整体规

划,而不是某一条走廊或者一个小区,

在未来的方向上考虑采用哥本哈根式

的“手指形态规划”,利用森林、农田

和开放绿地组成的绿楔对不同轨道线

路进行分割,维持一个良好的城市生

态环境,限制城市土地开发的无序蔓

延。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减少

交通需求量,紧凑城市既指城市的一

种高密度状态,又指城市形态、功能

的有效、合理性,突出表现为高密度

开发及土地空间综合利用两个方面。

总体来看,首先,城市高密度开发便

于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筑密度

增加、高度提升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

缩短交通距离,并通过发展公共交通

而有效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减少

能源耗费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遏制气

候变暖。其次,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

将居住、就业、购物、娱乐组合在一

起,各种功能得以有机结合,既有利

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又可减少出行

里程和对私人汽车的使用,促进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镇化

空间结构转型。调整城镇化的推进模

式,变传统的自内而外单一推进为主

的模式为内外并举、内外对接的双向

发展模式。实现岛内与辅城在一定空

间范围内的有机聚合,充分发挥岛内

对辅城和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

岛内与辅城的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城

乡融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关系,加

强城乡经济空间联系,充分发挥中心

城市的影响作用,提升区域城镇化水

平。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

逐步将二元空间结构演变为城乡融合

的一体化空间结构。通过规划空间布

局城市群、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等

多元形式,促进形成点、线、面结构

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

享的城市体系,推进空间资源配置合

理化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 伟.城市生态安全导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

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3]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

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9.

[4]顾朝林,谭纵波,刘 宛,等.气候变化、

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

市规划学刊,2009,(3).

[5]陈 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

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

2009,(4).

[6]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

乡建设,2009,(11).

[7]潘海啸,汤 諹,吴锦瑜,等.中国“低

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

学刊,2008,(6).

[8]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J].城市发展研究,2008,(4).

[9]乐 正,廖明中.发展低碳经济,建设

低碳城市[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

(5).

[作者简介]

李晓伟,厦门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曹 伟,博士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0-03-20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途 径、误区、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 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 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 近来,“低碳”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天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低碳经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

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二.新能源的含义 (一)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二)新能源的主要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总结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总结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活动的开着,知道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通过学习,全体学生知道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

扇子。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8.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9.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10.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

低碳经济概念总结

低 碳 经 济 1提出背景 过去三百年中,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主导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要素配置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延续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关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机理等问题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抓住“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等概念,加强政策刺激和国际协调力度,试图在这些领域占得先机,以主宰新型战略性领域的全球治理。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共识。 2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一书中描绘了低碳经济概念的雏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将低碳经济阐述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

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在气候突变中灭绝的。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1T16:54:14.1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程文思 [导读]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概念因此提出,它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急切需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设计领域内节能低碳有了良好有效运用。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出发,低碳生活得到了普及,在低碳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度的强化,推广施工人员节能概念,给予他们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研究新型节能施工技术的同时,创建新型环保材料,让低碳建筑得以发展,逐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必然会大众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大众的生活水平以此得到提升。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方法 1我国低碳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设计建筑时,设计师就需要应用低碳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应用环保能源以及材料。当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一般都注重建筑物的外在形态,但是却忽视了其节能的功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设计师觉得使用低碳环保节能的技术以及材料会增加成本,且让经济效益减少;另外,设计师还考虑了房价稳定性这一因素,这就对低碳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虽然我国政府和群众对建筑低碳和环保设计重视度日益提升,然而很多企业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落实,没有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作用,而是为了应对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开展形式上的工作,不能全面将其作用发挥出来;还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低碳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在落实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现状 2.1应用形式 从低碳建筑设计实践来说,低碳概念的贯彻,主要形式如下:(1)运用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以及装修等方面,使用的各类建材以及管材,在生产环节,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极大的损耗,加剧环境污染。举例来说:混凝土使用时,会产生氡气;人造板材使用时,会产生甲醛等,这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使用环保材料,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确保建筑物达到低碳要求。(2)提高空间利用率。基于低碳概念,进行建筑物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加建筑物空间利用率,能够达到节能的要求。通过控制建筑空间,来减少能源消耗,推动建筑良性循环发展。比如,在户型设计时,考虑空间灵活性以及可变性变化,增加建筑使用时间,控制建造量,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和建设投入,贯彻低碳概念,达到低碳节能基本要求。(3)优化能源利用。基于低碳概念,开展建筑设计,优化各类能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是确保建筑物达到低碳环保要求的重要手段。在设计时,使用各类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2.2应用效果 从低碳概念运用来说,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获得以下应用效果:(1)节约建筑材料。基于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时,积极运用环保材料,能够提升建筑的环保水平。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结构,能够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除此之外,使用环保型装修材料,比如木材等,可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优化配置建筑能源。基于低碳概念,在建筑物设计时,使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以及天然气,可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合理开发以及使用太阳能、风能,再利用废弃能源,实现能源优化配置,能够增加建筑的效益。(3)减少能源消耗。低碳建筑设计中,运用主被动建筑低碳设计手法,通过科学设计,减少空调使用频次,控制能源消耗。除此之外,基于综合自然通风原理,优化以及改进空调系统,提高自然采光率以及通风率,最大程度上控制能源消耗。 3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控制策略 3.1建筑选址 基于低碳概念,开展建筑设计,为保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要从建筑选址入手,做好严格的把控。在选择地址时,要关注区域气候,保证建筑形式能够和区域气候条件相互协调。基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区域气候条件,增强建筑物的节能水平。通过合理分析地理气候,依据湿度和降水特点等,合理设计,提升循环再生环境系统运行水平,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达到低碳概念要求。在建筑地址时,要依据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大小确定。一般来说,高密度中心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区域少。为了达到低碳目标,需要规划管理人员以及规划师转变观念,注重低碳理念以及低碳技术的运用。总的来说,建筑选址设计,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充分利用城乡自然生态体系,(2)注重建筑环境整体发展。 3.2材料优选 基于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主体结构方面,建议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体系,替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过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能源消耗量较大,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左右,消耗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钢结构建筑的1.4倍左右。由此可见,推广钢结构,有着现实的意义,不仅能够减少砂石和水泥等的使用,还能够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减少扬尘污染,环保效益明显。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若想实现能源节约,必须要发展可持续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积极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材料。通过减少排放以及能源节约,实现低碳建筑。结合运用低碳技术以及零碳技术等,通过提高低碳零污染效率,促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际上,低碳建材与绿色建材的使用,其理念以及目标相同,只是侧重点差异,绿色建材的应用,强调的是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材的应用,强调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在于减少碳用量以及排放,符合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 3.3节能建筑围护构件运用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为达到低碳节能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节能建筑围护构件。从具体结构构造入手,做好分析优化,提升低碳落实的效果。此措施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分析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设置结构进行规避。比如,通过分析光照条件,确定建筑朝向,科学设计窗

低碳经济的理解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 文/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评估结果不仅使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了科学认知,也直接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的衍生;能源的可持续需求,把低碳经济从理论探讨带入了社会实践。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市场、低碳制度、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一系列低碳概念新名词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尚,涉及低碳概念的思想观念转变、科学技术革新、经济利益博弈、社会制度变迁、国际格局的演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低碳经济已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又一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碳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 继美国著名学者斯特?R?布朗(1999)提出能源经济革命论,特别是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后,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牛文元(2009)、贺庆棠(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方时姣(2009)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庄贵阳(2005)、何建坤(2009)、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什么是低碳经济、怎样界定低碳经济,目前国内外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是一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也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1.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 低碳经济首先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前提,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为最终目标。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 2.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模式 低碳经济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的低碳发展为方向,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前

低碳经济 在线培训考试

第一章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英国 多项选择题 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 BDE )。 A. 水汽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甲烷 E. 氧化亚氮 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BDE )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澳大利亚 E. 俄罗斯 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 ABCDE )。 A. 保障能源安全 B. 避免碳锁定效应 C. 提升国际竞争力 D.实现可持续发展 E. 应对金融危机 判断题 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对) 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错) 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错) 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对)第二章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 单项选择题 1.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C )。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2.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3.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 倒“U”形 D. “U”形 4.( 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技术进步 多项选择题 1. 目前,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 BCD )三种原则。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俞越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俞越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其建筑规模还是建筑技术在国际领域都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其 能够直接决定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而在当前所提倡低碳环保的概念下,相关 设计人员需建立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开展工程建设。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更为迅速。目前人们对于 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 给环境带来危害。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建筑行业一直都属于高消耗、高污染 的产业,特别是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开始转向低碳环保,并为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低碳概念建筑设计所具有的优势 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具有较多的优势,需要设计者加以注重。下面就 从三个方面,即生态优势、美学优势以及理念优势这三点进行叙述。(1)生态 优势,众所周知,工程项目在建造或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能源消耗,进 而产生出环境污染物。而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可有效降低能耗。比如,在一些 发达国家就有提出相关建筑理念,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即零排放、零污染等建筑 理念。(2)美学优势,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建筑设计基本是按照使商品化的 生产规模进行的。对于这种设计形式,容易造成建筑风格过于趋同。而低碳节能 建筑,充分体现出文化和原材料的作用,同时还尊重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而使得 工程建筑在保障其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让人们感受对建筑所具有的美学优势。(3)理念优势,相关人员在过去建筑建造会注重对周围环境因素的考量,但是 节能建筑在建造中注重原材料的开采环节以及建筑拆除过程中的环保理念。简单 来说就是不仅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确保环境质量 达到标准。 2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分析 (1)建筑能耗过高,我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我国建筑能耗比例会逐步上升 甚至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而如此庞大的占比,使得建筑能耗问题成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亟需改变建筑设计理念来改善这种情况。(2)高能耗建 筑工程项目占比较大,当前我国已建设完成的房屋面积在百亿平米以上,总体量 较为庞大,其中的高能耗建筑工程项目占比较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能源危机。有研究指出,在21世纪之初,建筑年消耗3.76×108t标准煤,在全社会能耗 总量中占据了27.6%,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据全社会总量的1/4,由于高能耗建筑比重大,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若此类状况持续发展,到2020年建筑能耗 将达到1089×108t标准煤,其能耗总量达到非常惊人的地步。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3.1智能系统设计 对于智能系统设计,与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理念相符,因而对智能系统的设计

低碳经济开题报告

湖北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姓名周青学号 2007221112130016 专业年级经济学2007级 指导教师高志英职称副教授 2011年02月10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对于写作本文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加深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各地区更加重视经济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和管理,以绿色GDP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取代了传统的GDP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效应引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的经济模型,加深对低碳经济的量化分析。 二是,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武汉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集中于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仍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详尽。武汉市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并且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框架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Gre90ry c.under)最早提出和使用“碳锁定”(carhonLDck —in)一词,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2007年12月,联合同开发署(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1997年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长期以来,经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环境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第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四,抓好试点和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实践题目: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学院: 班级: 作者: 学号: 实践日期:2011年7月29日——2011年8月15日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字 (三)报告内容 (四)结束语 (五)谢辞 (六)参考文献

(一)、摘要: 1) 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1 通过调查资料,认识低碳所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对低碳的所带了的贡献,以及认识到贯彻低碳的重要性。 2 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和询问专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学会互相帮助加强交流团结协作 意义: 1 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识。 2 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专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3 通过调查与采访,了解社会民众对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窍门 4 通过走访不同的地区城市农村,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比较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 5 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 认识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 认识到低碳,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培养低碳意识。 3 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小窍门,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实践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认识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 4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科技引领低碳时尚。 (二)关键字: 低碳生活 (三)报告内容 2)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一:文献法我们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低碳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法 对民众对低碳的认识程度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低碳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诸位:您好!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答案完整版,96分通过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新领域消费 D:可持续消费 第2题:()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太阳能 B:水电 C:火电 D:石油 第3题:( )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第4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5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环保消费 第6题: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二氧化氯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第7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于()年完成。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2001年 第8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区。 A:北部 B:中部 C:南部 D:东部 第9题: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A:春季

第10题:气候变化是由()的变化引起的。 A:生态系统 B:环境系统 C:水系统 D:气候系统 第11题: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50至100 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A:2050年 B:2051年 C:2052年 D:2053年 第12题:(),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第13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第15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6题: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石油 B:太阳能 C:风力能 D:水力能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A:三 B:四 C:五 D:六 第18题: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 A:《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低碳经济)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低碳经济) 炎炎夏日,未能消磨我们的激情,在学院号召下,我们“探索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实践小分队”在杭积极开展我们的实践活动。 我们实践队由13人组成,其中有外联组、财务组等,大家激情饱满,斗志十足。 实践从7月10日开始,前三天我们分别去了汽车城、少年宫、西城广场进行问卷调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天在汽车城的问卷调查,下午1点半,我们小分队在校门口集合,然后一起出发前往我们的问卷调查地——杭州汽车城,一路上大家都激情饱满,几经辗转我们才到达目的,队长随即给我们分组、安排具体工作。我们立马开始今天的实践,首先我们进入汽车配件市场,对一些顾客及营业员进行问卷,第一位碰到的先生就比较客气,很认真地完成我们的问卷,我们也多了份信心,不过接下来的问卷调查并不是非常顺利,期间也吃了不少闭门羹,我们并不因此而泄气,依然坚持进行着,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手车市场,这边来的顾客也不少,这次我们没有盲目,先确定调查目标,然后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效率的确高了,很快我们的问卷就都完成了。此次问卷收获还是蛮大的,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之前没遇到过的麻烦、尴尬,但我们都努力克服了,同时也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消费者对它的了解程度。 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去了不少地方实地参观、走访。实践的第四天下午我跟随队长及其他两位队员一起前往萧山的万向集团进行采访,万向集团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基地,位列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是全国汽车零部件中唯一的一家。 几经辗转,终于按时到达目的地,万向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马先生接待了我们,那边还有浙江传媒学院的实践小队在进行调研,随即马先生带我们一同参加了金工一部——十字轴磨加工和车加工生产车间,工人们都坚守岗位,认真地工作着,看到一只只轴承在他们手中完成,很是激动。马先生很热情地为我们做介绍,让我们懂得了不少。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万向集团展示厅,展厅里有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

2015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B)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 2.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D)年下降40%-45%的承诺.A.2005 B.2006 C.2007 D.2008 3.“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C)。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4.(A)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 A.碳汇 B.碳交易 C.低碳技术 5.(C.)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A.企业文化 B.生态文化 C.校园文化 6.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C)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 7.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B)A.2008年8月29日B.2008年12月1日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 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C)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 9.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C)A.油--电混合动力B.油--气混合动力C.油---太阳能混合动力D.油---风能混合动力 10.(A.)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技术含量。A.无害化技术B.环境监测技术C.再利用技术 11.(B)是巨大的碳储存库。A.空气B.海洋C.森林 12.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B)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1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D)。A.低碳发展B.节能减排C.碳中和技术D.扩大碳汇 14.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合理的能源(A)尤为重要。A.价格政策B.财政政策C.税收政策D.信贷政策 15.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A)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D.化肥农药等物质 16.16.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B)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吴丹秋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吴丹秋 发表时间:2019-03-26T10:37:45.84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作者:吴丹秋 [导读] 本文首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丹秋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解决了能源消耗过大、资源浪费过高的难题,顺应当下经济环保的要求。因此,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平稳迅速增长的过程,我国建筑行业也在高速的发展。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之下,人们对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碳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是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目标,是城市建设的主流。随着当前社会中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和能源为及的逐步出现,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等与环境相关的关键词早已出现在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规划之中,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对建筑进行低碳设计注定成为必然。 低碳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四节”——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减排,强调的是减少建筑物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环境质量。 2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2.1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对大量性的居住建筑而言,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控制住房面积标准,必然降低建造的能耗。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度,其住宅设计中,往往将活动较频繁的空间作为枢纽来组织部分空间,以减少交通长度,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减少建造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建筑空间再利用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2.2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因地制宜巧妙确定建筑走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避免遮挡,努力提高房间的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3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的策略 建筑与装修中所使用到的材料、管材等的生产过程会发生很多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多数建材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混凝土会散发氡气、人造板材有大量甲醛挥发等。在目前的房地产建筑中,多数仍然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恰恰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筑材料之一,而且钢筋混凝土结构拆除后还会留下很多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因此,低碳理念下,要选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2.4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在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集热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也是一体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包括在建筑阳台拦板,且可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建筑立面等。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在平面屋顶上,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安装有着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上集热器面积,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 2.5加强施工过程中环保技术的使用 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体现在环保技术的应用上。换句话说,施工过程而引发的扬尘、光污染、噪音这些相关环境问题,则已经直接变成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破坏环境的重要根源。建筑一方面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某种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产生伤害。那么这就要求在建筑的过程之中,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说可以对扬尘进行洒水、覆盖等等。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