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依据的课程标准: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习独立识字。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睛”,认识“目”字旁。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习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各种方法识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愉快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欣赏汉字的美,感受识字的乐趣。懂得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材坚持识写分开,多认少写,是为了增加认字量提早阅读。所以,只要求学生能把所认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会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在识字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复习生字,反复见面,整体识记,提高认字的巩固率。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主动识字。如,利用熟字加一部分、熟字减一部分识记;利于同音字、形近字识记等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展他们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年级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对汉字的构字特点也有一定认识,所以在具体情境、图文并茂、观察发现中识字,他们应该能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设计(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学生情况描述所选择的具体方法):

本节课就教学重点:会认本课7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会书写“睛”

解决策略:

正确认读认识7个生字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回家游戏”识字形、“自编儿歌”明字义等识字情境来实现的。在“‘回家游戏’识字形”情境中利用为词语荷叶(即7个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找到相应的拼音青蛙,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要求。然后去掉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以“争做青蛙公主或青蛙王子”的形式认读词语,达到正确认读的目的。然后通过“自编儿歌明字义”环节中的送礼游戏对认识的汉字组词说话,兵将与该汉字对应的图片送给学生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所识汉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书写“睛”主要通过观察字形结构、范写练写、展示评价来实现。二年级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对汉字的构字特点也有一定认识,所以在具体情境、图文并茂、观察发现中识字,他们应该能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分类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解决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可能是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为使学生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采取先观察发现带有“青”的六个汉字的特点,然后设计了根据这些汉字编儿歌游戏,并以多媒体突出展示偏旁和“青”,在发现中

感悟形声结合识字法。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首先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视频、语言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与小青蛙一起识汉字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其次采用“寓教于乐”教学法,通过不同的游戏如准备出发去认识小青蛙、为拼音青蛙找到词语荷叶、自编儿歌、词语运用收礼物等形式抓住孩子注意力、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

本节课由于需要播放多媒体课件,所以上课地点选择在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小青蛙回家》视频。大家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呢?

我要把你说的分享给大家!(出示课件,认读害、兵。)小青蛙能吃害虫,它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兵”。

大家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庄稼呢?指名说。相应出示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图片。

2.认识“庄稼”。读一读。领读。青蛙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把它的本领写在黑板上吧!(板书课题)

二、“准备出发”读字音

1.小青蛙真厉害!接下来我们就去认识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出发前要做好准备。请小卫士们自由读课文,借助你的好朋友拼音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本课的会认字。同桌认读圈画的汉字。

三、“回家游戏”识字形

1.小青蛙找来了字宝宝的好伙伴组成了词语,他们已经跳到了大家的课桌上,大家为拼音小青蛙找到自己的家——词语荷叶吧!同桌合作将荷叶词语和青

蛙拼音一一对应起来。

还有的词不太熟或不会读,没关系,跟小组的伙伴互相学习吧!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不会读的请小伙伴帮帮你,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2.卫兵要考考大家了,请青蛙王子或者青蛙公主带领大家读一读吧!(出示词语课件)奖励青蛙王子和青蛙公主图片。

3.词语娃娃大家都认识了,他们乖乖的回到了课文里,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注意倾听。指名评价。

四、“自编儿歌”明字义

1.小青蛙请来了几个字宝宝(出示“青”课件)看看那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

2.编儿歌

(1)课件出示“清”的儿歌,其他字由学生自编。

(2)指名说一说自己编的儿歌,并领读。(课件出示相应的汉字)。

(3)出示识字儿歌,自由读一读,拍手读。

3.小青蛙请来的字宝宝要和大家说说话。(引导用情、清、请、晴、蜻、睛组词说话)。课件出示相应图片,以礼物的形式送给学生。

4.识字方法:引导用归纳“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等识记方法。

五、“示范练习”写汉字

同学们读书读得真好,青蛙心里特开心,给我打来了电话,它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和字写得规范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字吗?

1.观察汉字“睛”,提示规范书写要求。师范写有代表性的字。

2.提示书写姿势。学生练写。描两个,写两个。(课堂练习)

3.展示评价。

六、“汉字开花”拓识记

小青蛙听到大家的朗读更高兴了,给大家送来了一朵花!每一片花瓣就是一个汉字,看看谁的花朵开的最艳丽。(课堂练习)

七、小结

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偏旁家熟字的识字方法,看到小朋友们的花开得这样艳丽,它要回青蛙王国把这些花送给其他的小青蛙。回去之前给大家留了一句

话: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留心观察,看看哪些字是你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写在在积累本上。

附:板书设计

技术应用(说明在教学中使用了哪些相关的软硬件):

教学中使用了电脑、投影仪,课件播放使用的是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资源应用(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本节内容,所以选用了一年级学生,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首先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运用播放视频为学生创设帮助喜羊羊营救老村长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其次采用“寓教于乐”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如闯读音和汉字迷宫、为词语花朵搭拼音绿叶、为植物宝宝找家、“夺宝”、“过河”以及“收集钥匙”等等,抓住孩子注意力、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是在PowerPoint 演示文稿中完成,图片来自于网络,通过图片、文字等的编辑组合以及演示文稿的自定义动画等,创设学习氛围、识字情境及游戏情境。视频来自于网络,通过音视频编辑后截取视频片段以创设帮助喜羊羊营救老村长的环境,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过程结构:

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资料引用(说明所引用资料来源出处):

课件中使用的图片来自于网络,使用百度搜素下载后编辑使用。引课的视频音乐《小青蛙找家》通过网络下载后,用“音视频编辑”工具编辑后插入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1.情境评价

主要是通过小青蛙旅途进发的形式成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所有识字游戏完成之后还有青蛙公主和青蛙王子的评价情境,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给予肯定和鼓励。

2.语言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识字方法等进行评价。

3.词语荷叶和拼音青蛙评价

在小组合作认读词语环节中奖励词语荷叶和拼音青蛙,通过色彩鲜艳的小卡片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能力以及词语认读方法等。

教学反思(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评价、分析):

寓教于乐化难为趣

——《保护庄稼好卫兵》识字课教学反思

语文出版社S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保护庄稼好卫兵》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通过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青蛙保护庄稼及我们应该保护青蛙。“青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农村的孩子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及它对人类的作用早有所闻,对其充满了兴趣。这篇韵文,借写“小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引导学生集中识字。这是本册教材中三个集中识字课的第一课,利用基本字“青”加上不同偏旁进行识字教学。本教学设计,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注重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要求。以小青蛙识字回家的视频巧妙地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凸显学习的情趣化,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字形不相同部分的不同表意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效果。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由于本课内容具有丰富

的人文意义,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保护动物,创建和谐家园”的道理。

一、创设教学情境,轻松识字。

现在的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根据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青蛙识字的教学情境,将整节课的教学融于这一情境中,使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活泼。这些都体现课程标准所说的“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理念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课中先做了一个给拼音青蛙找词语荷叶的游戏。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同时,设计识字送礼物的游戏,制作了与课文词语相应的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形象、色彩鲜艳,学生通过认读词语收礼物这个游戏。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设计了“一字开花”游戏,巩固了词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三、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变换识记方法,据拼音认读、同桌合作认读、卡片认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词、指名读、齐读、小老师带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提供了条件。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都以“青”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的一组形、音相近的字,在这个单元中,本课较为独立,其中对形声字的知识点与后面,“语文百花园”对应。有一题是对形声字的专项训练,因此在本课对形声字的扩展比较深入,为后面做准备.在教几个形声字时,通过比一比,学生发现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很快记住了这些字。通过想旁推测字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复习“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等多种识记办法,有效地巩固了现有的知识,掌握了识字、记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的要求。

四、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同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读并仔细观察词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都带有“青”的特点,在这些发现中,教师始终用准确、有指导性的语言给予激励,每一个发现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实现。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方法[1]

教学目标分析 3.1:归类分析法 ?适用范围: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要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对言语信息最有效的分析法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确定分类方法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表达方式:组合或组成图示(分层, 或分簇), 或者列提纲 ?范例: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细胞的化学成分可以按元素组成和化学物组成分类,如下图所示。 说明: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3.2:层级分析法

?适用范围: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 ?分析方法: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层的,难度越大。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表达方式: 层级依赖关系图示 ?范例:“整数减法”学习内容的层级分析,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和(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继续到最后一级的子目标(简单减法)为止。 教学目标分析 3.3:信息加工分析法 ?适用范围:信息加工分析法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 内容。 ?分析方法:按照信息加工的步骤,写出每步要做的事情,包括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和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1)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条理清晰。(2)教学目标的分析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比较符合小学二年级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并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应该把“能认真、正确书写竖式的格式”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且他们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此案例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分析得很透彻、切合实际。 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评析 1、对《加、减法的笔算》一课教材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还有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重难点的分析都比较到位。 2、注重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条理清晰。 3、教学目标的分析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教学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 5、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比较符合小学二年级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并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议:由于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

(完整word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

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 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至为重要的一切,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很多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学目标分析却存在诸多问题。那么教学目标分析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产总体目标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后,就要用可评价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以便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环节的实施。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增强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应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 2、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 3、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 4、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 而在阐述和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最新文档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总结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掌握知识”层面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没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相反,它对掌握知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 1.对“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 对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分。 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知的导入目标直接指向于习题、例题的解决,在这一部分较为弱化,而按新课标理念,在导入新知时,应从新知的产生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感知材料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选取的感知材料是否包涵了新知的本质属性。 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新知的本质特征,并选取适当感知材料作为载体,恰当地承载新知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3)在过渡过程中的诱导是否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是否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积极的求知探索,从而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的正迁移,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

对别人的课进行评价

学校组织教研活动,或者是到别的兄弟学校去听课,总会要求对别人的课进行评价,那么怎样评课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呢?我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给有需要的朋友看看.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为了更好地做好评课工作,现将十七中学教学副校长杨德林同志关于“感悟评课”的发言转发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感悟评课 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 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 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 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第四、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大都是有这种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重新加以设计,提出改进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给听者造成思路并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通过富有哲理的体会,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或激励赞扬、或蕴含希望。这种点评层次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功底,需因人而异。 第五、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笔者参加了近一年的局属中学研讨课赛课点评工作,收获很大,深深的感到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

如何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篇一: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最全汇总>>>吉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 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2016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出,笔试已经考完,接下来就是面试了,笔试查询时间是:4月19 日;面试报名:4月19日-4月24日;面试时间为:5月21日-22日;大家记好教师考试的时间段,不要忙着备考而忽略了考试时间。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如何写教学案例点评: 中间点评: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总评如何写: 1、教材简单评析,引用课标要求(一两句) 2、总体概括教学案例突出的特点 3、分点阐述其特点(一两句理论阐述,两三句亮点分析,结合教学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谈,注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评价客观,不说过激词语,最好能体现归纳能力) 教案或教学片段评价内容方法: 1、评教学目标。 2、评教材处理。 3、评教学程序。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教师资格面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 篇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一般应该看教学过程中是否强调了下面四个基本要素,是否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这四个基本要素是: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2.学习特征 3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此点必须周密考虑,做出评价设计。做到确定评价对象和目的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必须具体,制定出评价标准。 三个主要问题: 1.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 2.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节好课的特征必须照顾到教学的十个教学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选择课题和任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 一、知识分析 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考查阅读课和识字课两大类型,我们主要介绍阅读课的解题思路。在教师资格考试中,阅读课的考题中主要出现过以下几项考查内容:文本分析、教学目标、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本文我们将对考频最高的教学目标部分进行讲解。 二、知识讲解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上,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低年段) 学生能够认识XXX等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XXX等5个生字;理解文中XXX 的基本含义(能够理解文中XXX的内容;能够利用XXX造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中、高年段) 【注意】在小学阶段,任何年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都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认、会写、会读,中年段、高年段除了这三方面外,可以再从理解词或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组词造句等方面挑选一到两点加入目标中。 【例】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拮、据、寐、驰、馈、惑、捎”7个生字,理解这些字词的基本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注意】在实在不会写或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模板比较死板,不够切合课文。要想提高切合度,可以再结合文章添加一些内容。如下: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掌握文中XX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XX的重要内容/体会文中XX的情感),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大白鹅叫声、吃相、步态方面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文章表达的XX(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小学通用) (2)激发学生探索XX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高年段) 【例】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认知/动作类教学目标阐明方法——ABCD模式 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含义: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使用提示:除了在教学目标的阐明中包括对象的表述、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等方面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此方法需重点掌握,熟练运用。 ?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表现目标陈述法 情感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使他们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某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等。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要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进行表述。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例如: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例如:

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 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 (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 的概括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 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 (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1)比较购买债券、 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 维的方法; (2)利用有关知识 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 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 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 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 (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

教学评价模板

一、评教学目标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课标和教材内容相符合。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对重点内容,分析时“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 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 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重视学法指导。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五、评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3、课堂教与学气氛的优化程度。

教学活动评析

教学活动评析2011.2—2011.6 活动名称语言活动《闹花灯》执教教师 及班级 景小卫小一班 幼儿人数33 评析人谢金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尝试根据作品中的句子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3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活动。 1、师:“过完春节以后,我们马上又要过了一个什 么节日了? 2、师:“我们玩了哪些有趣的游戏?怎么玩的?” 二、初步欣赏散文,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一遍。 2、提问:“散文的名字叫什么?你觉得散文诗怎么 样?”“小朋友在玩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 三、配合挂图,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内容, 想象出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1、第二次欣赏散文。 2、理解作品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引导幼儿根据作 品中句子进行简单的合作尝试。 四、游戏:闹花灯。 总评: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们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首先景老师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帮助幼儿来了解元宵节,材料,音乐,视频等都准备的很充分,幼儿们也对音乐和视频有着相当高的兴趣,通过是视频和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元宵节的活动,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的让幼儿们知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需要做些什么,会吃什么,玩什么。最后通过准备好的材料,等幼儿们看了之后,再让他们自己说说看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教学活动评析2011.2—2011.6 活动名称音乐活动《敲锣打鼓》执教教师 及班级 景小卫小一班 幼儿人数32 评析人谢金 教学目标1、欣赏欢庆锣鼓的图片,学唱歌曲,能边唱边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2、能用乐器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进一步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二、出示敲锣打鼓的图片,请幼儿看看说说。 2、学唱“咚咚锵”的歌曲。 3、随着歌曲用模仿动作:拍手、拍腿、跺脚等动 作拍打节奏。 4、幼儿边唱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演《咚咚锵》。 三、打击乐活动。 1、教师:“你认识这是什么乐器吗?”(带领幼儿 认识小锣、小鼓) 2、玩一玩乐器。 3、提问:“我们可以怎样为歌曲伴奏?” 4、幼儿听音乐自由模仿乐器演奏。 四、幼儿听音乐演奏。 总评: 本次课程主要是通过以前开展的一些关于新年的活动,也为这节课做到了一些的铺垫吧。首先上课先是放了一些新年好的音乐,然后给幼儿们看一些图片,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们进一步的理解,然后通过歌曲让小朋友开始动手掌握节奏,学会打拍子,做到了动手,动脑的。然后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们认识乐器,教会他们怎么使用乐器来模仿演奏音乐,最后再让幼儿们通过边听音乐边演奏来促进他们学会新年好这首歌,整堂课幼儿们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高,很配合老师的教导。使得学习起来也是相当的快。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一、问题提出 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对高中历史教育健康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新课程目标落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过程与方法作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因此“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作为彻底的新生事物,发展的空间最广、可供探究的问题最多。 2、争议最多、误解最深、影响最大 一些教师在对“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对“过程也是目标”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以为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误区:(1)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现在很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相互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而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设计的笼统化宽泛化。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经常为节约时间,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姑且方法是否合适不论,在这课的具体表现中如何去实施,具体在解决那一个问题时采取哪一种方法,怎样去实施讨论探究,等等方面流于形式。 因此,什么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怎样实施会更加有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涵义 1、谁的“过程与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过去人们认为,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分析

《要下雨了》 一、概述 《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16课。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 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 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4.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浮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对于本课生字,部分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认读,其他学生也能够认读部分。但是生字的书写,大都比较生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学习,编写小故事。但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能力差异。 3.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6.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分析:要下雨了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评析

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评析 一、概述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18 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 (2)会写生字。 (3)背诵课文。 (4)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识字的方法。 (2)同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写字姿势正确。 (2)懂得课文主题思想。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上述《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好了基础; 3、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条理明细。 二、对此目标的建议: 但从实际教学出发,我们所教的每节课,都有其具体内容,所给的例子中,可以作为通用性三维,针对《称赞》这一课,具体的内容有哪些,教案编写者则根本没有写出来。可以这样说:上边的三维目标放之任何一节小学语文新授课几乎都能行,但几乎都不行~因为具体内容不明确,全是空话罢了。如果能再考虑这些,是不是更完善,我想,可以作如下修改: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10个生字。 (2)会写生字。会拼、会写8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4)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识字的方法。 (2)同桌交流,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写字姿势正确。 (2)懂得课文主题思想,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例如: 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例如: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例如: 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转换) 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转换) 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转换) 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推断) 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推断) (二)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例如: 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培养记忆、思维能力) 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模仿教师,做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能熟练地做出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根据任意物质的分子式,能计算某元素的百分含量。(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培养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定距环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条件制定装夹方案。(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涵盖广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因此,其行为动词也相应的要使用“体验性”的动词。体验性动词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参与等;(2)反应:认同、体会、关注、遵守、赞赏等;(3)领悟:初步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例如: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体会安全的重要,初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