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用机器人、航模等校园文化充实通用技术课堂的想法——以《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学案为例

单位:乌鲁木齐高级中学姓名:孟宪超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立足实践的课程,需要载体的支撑。课本上年复一年的实践课设计并不能满足现今思维活跃、想法独特的高中生,也不适用于如今各个学校的试验环境。航模这一新鲜事物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与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人欢迎。我校的航模小组成立于2012年,吸引着很多同学的眼球,由于是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所以普及面窄,受益学生少。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老师兼航模小组的辅导教师,为何不将两者结合起来,航模是集材料、工艺、图形设计、数学思维、等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好的载体。本文以一堂通用技术实践课为案例,对如何将航模作为通用实践课的载体的一些想法。

一、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新的载体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其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重软轻硬”。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Windows 操作系统应用、Office 办公软件应用、网页浏览、制作,以及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传感器、控制器、人工智能等内容由于没有适合的平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很难涉及,而程序设计内容,由于不容易看到其实用价值,多数学生对其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教学资源单一,在选取上缺乏前瞻性[1]。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计算机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前瞻性,迫切需要新的手段和载体。

二、将机器人融入到信息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首先,机器人是技术发展的前沿之一,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全面综合地了解并接触到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例如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软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其次,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由工业生产领域向人类生活领域扩展,并开始在教育、环境、社会服务、医疗等领域应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将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机器人的神秘性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热情;第四,机器人教育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从而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80年代初我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之初就是以程序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中学程序设计能力强的同学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正迁移现象也屡见不鲜,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为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在强调程序设计教育作用的同时反思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对于初学程序设计的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利用以往的程序设计媒介很难使初学者看到程序设计应用的效果,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教育机器人为程序设计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其生动的应用效果使得教师的程序教学丰富多彩、活泼易懂。机器人对学生引发的程序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还会对算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更好的学习有关的算法知识[3]。下面就是笔者如何应用机器人上好一堂的程序课的教学案例

四、基于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与算法》的教学案例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机器人鸣叫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机器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深刻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用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机器人调试程序的方法。通过机器人的调试认识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以对智慧天下机器人套件有一定的了解,初步认识了主控器。对XLAB图形化编程软件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环境分析】

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每小组一套的智慧天下机器人套件。所需软件XLAB图形化编程软件

【教学过程】

(一)算法

算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着算法。比如清晨起床,我们会先穿衣、然后洗漱、吃饭、背上书包上学,这就是一个算法。当然算法还可能存在于学习中,比如四则运算,就是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这样的顺序进行的,这也是一个算法。我们再来看两个算法的例子吧!

生活中的算法:炒菜

第一步,择菜

第二步,洗菜

第三步,切菜

第四步,开火炒菜

第五步,盛菜出锅

我们再举个学习上的例子:计算小车的速度

第一步,测量小车行走的时间

第二步,测量小车在这段时间里走的路程

第三步,根据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列出式子,

第四步,计算并写出结果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炒菜做饭还是计算小车速度都需要按照步骤执行,这些步骤也可以称作算法。一般而言,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因此以上举例描述的就是炒菜的算法与计算小车速度的算法。生活中处处都有算法,泡一壶茶需要算法,洗衣服需要算法,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算法,解方程更需要算法。只有明确了算法,我们才能做好一件事情,解决难题。

数据和算法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程序,即程序=数据+算法。

(二)算法的表示方法

用语言描述算法,虽然比较容易明白,但当算法比较复杂时,这样的表示方式就显得繁琐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上述的算法,我们是用语言描述的。语言描述算法虽然很清晰,但是对于复杂的算法就会很繁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算法呢?

还是举上述炒菜的例子。其步骤可以表示为图2-3:

这样用图形来表示算法的方式就显得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先后次序和过程。这种帮助我们简化算法描述的图形称为“流程图”,它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算法表示的方法。

但是,图2-3中描述烧开水的方框图并不规范。在算法的表示规则中,一个表示算法的流程图应该包括三要素:表示相应操作的框、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图2-5

带箭头的流程线,常用的符号如图2-4所示。

注意,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画箭头,如果不画箭头就难以判断每个框的执行顺序。

图2-5就是用规范的流程图形式来描述炒菜的过程。

三、算法在软件环境中的实现

下面我们练习在软件环境中实现算法——教育机器人鸣叫。

实验准备:

图2-5箭头所示为控制器的蜂鸣器,本试验实现通过蜂鸣器的实现鸣叫。 图为实现蜂鸣器鸣叫的流程图

蜂鸣器

图2-4 鸣叫三次 开始 延时2秒

延时2秒

鸣叫二次 延时1秒

鸣叫1次 结束

实验步骤:

双击桌面中XLAB 图形化编程平台的图标打开软件界面,如图2-6所示。

按照图2-6中的流程图,在XLAB 中拖动图标,并进行相应属性设置。

首先,拖动模块区中的“报警器”图标至工作区,在工作区中,点击“主程序入口”图标的输出端,移动鼠标拽出黑线,再点击“报警器”图标的输入端,从而连接这两个图标。如图2-8所示。

接着,点击工作区里“报警器”图标,在工作区的下面会出现属性设置栏的,通过编辑属性设置栏,可对“报警器”的属性进行适当改变。如图2-9所示。

图2-8 菜单栏

工具栏 模块区

编辑区 菜单栏 输入

报警器的输入端口 报警器

接着,参考上述方法拖动模块区中的“延时”图标至工作区中,并设置其属性“计数”为2秒。

下载并运行程序。在软件界面中完成操作后,将机器人与电脑用数据线连接,打开机器人的电源,如图2-10所示。点击“下载执行”按钮,将程序传输到机器人中,如图2-11所示。等待2声“嘀”声提示音后,拔出数据线,即可运行

试验注意事项:

1.在XLAB 软件中,用“报警器”图标表示蜂鸣器;

2.在最后不能忘记拖动“程序结束”图标,否则程序不能正常下载到机器人中;

3.在给机器人载入程序时,机器人的电源必须打开,且得等待发出2声“嘀”声提示音,才能拔出数据线,否则机器人不能正常执行程序;

4.每按一次机器人的“执行”按钮,机器都重新运行一遍程序。

图2-9

【教学效果分析】

1、知识技能的落实

通过对“警报机器人”活动项目的参与和体验,学生了解了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并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各个小组成功实现了机器人的报警功能,使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动手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理解并分析“警报机器人”的解决方案,掌握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设计思想,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设计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带领全班参与讨论,帮助同学们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对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4]。

3、学生规范的形成

在经历了机器人项目活动,尤其是对警报机器人程序的编写之后,同学们小组协作的意识经一步增强,小组讨论的氛围基本形成;对于活动记录的填写习惯以慢慢养成,完整性也日趋完善,初步具备了进行科学实验时应有的实事求是和负责认真的态度。

五、结语

程序是电脑机器人的灵魂,让中学生通过为机器人编程序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在学习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会建立成功的信心,从而取得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将电脑机器人作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会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电脑机器人使程序设计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电脑机器人的教学内容必将给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电脑机器人会成为中小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电脑机器人将会与计算机一起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承载起信息技术教学载体的任务。

[1]彭绍东. 论机器人教育(上) [J ]. 电化教育研究, 2002(6) .

[2] 2007 年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EB/OL ].(2008 - 01 - 03) [2008 - 5 - 11]. http:// www. chinaite. cn/pd2xwzx/2008/0103/article221.html.

[3] 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平台[ EB/OL] ,(2007 - 4- 29) [2008 - 5 - 11]. http:// www. smartrobot. com. cn/lw/gsd- tjqrjy.htm.

[4]艾伦;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中国电化教育》,《“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十年纪念专刊》,2009 年7月

[5] 王益,张剑平.在机器人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7(9) .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一、学科、学生状况的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本学期,我担任五、六年级的教学任务,共有4个班级,由于个别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而微机室的电脑室不能保证人手一机,所以将几个人编排成一个小组,保证了学生的正常上课。学生对待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亟待加强。课堂上,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们在一个个的任务中学习到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学生的评价采取平时的作业评定,记录每一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每个学生划分评价的等级,获得某个等级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硬件设施的亟待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亟待提高;学生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老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等等。 三、改进的措施和努力方向 1、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加强课内外的融合。不局限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去用,使学生的个性能真正得以发展。 2、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重视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能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和发送。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22T16:24:25.6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作者:张思坤[导读] 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甘肃省临夏县莲花初级中学731802 摘要: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分析对策由于目前中学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学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的疑虑需要解决。如: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问题,信息技术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等。本文将就这些疑虑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疑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交流。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怎样确定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多年来,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都一致认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许多学校从认识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后果是不少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学校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微机室当作打发时间、玩游戏的好去处,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一致的。 2.中学信息技术课要教什么?由于缺乏具体的要求和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 3.中学信息技术课怎么教?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教,目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所处的地位,许多信息课教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学校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使得目前对于信息课究竟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研究得很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并不乐观,急待改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消除疑虑,本人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我们要逐步确立其在中学教育中应有的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1)信息技术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中学信息技术课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一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都要统一到《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来。《指导意见》上规定的基础知识、操作和应用能力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用不同的课堂去教学;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并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4.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目前,各级教研部门都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学校一般也没有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环境。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建立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当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 总之,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信息技术技能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善渡《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2]高玉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绍霞少儿信息技术课教学探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 1.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2.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3.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分析]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练好指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通过玩一些flash小游戏,认识自己一双手,并熟悉熟悉键盘字母排列 电脑游戏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让同学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但同学们不能沉迷于其中,它只是我们学习电脑知识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去比一比和赛一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来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2.多种软件,丰富练习形式 熟悉了键盘字母排列,知道了各手指的分工,手指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为练好指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真正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达到盲打的程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思考 石羊小学黄贵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改变”五个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作初步探讨。 现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计算机;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生活。计算机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计算机共存。计算机有步骤、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的国家中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要做到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五中张垣 【摘要】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我们的必备重要技术之一,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场正在探索着的实践。如何能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学习一举两得。现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教学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计算机对于初中生已经不是陌生事物,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却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多都普遍一致认为,学生只要把主课学好,基础课学不学都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在个别方看来,电脑是一种祸害,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把他看作让学生学习的一种实用工具。 2、学生使用电脑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只不过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先进的娱乐活动,上课时绝大多数抱着玩游戏、上网的心态。有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机房后就立即下载游戏,

以便上课时能够玩。在校外的网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玩游戏、看电影、聊天和上网,几乎没有学生用来学习、工作和查资料。 3、学习的兴趣存在偏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很大部分放在娱乐上,并没有真正的关注技能的掌握。甚至有的学生说,我太喜欢电脑了,教师的讲课再好、再精彩,也抵不上电脑娱乐的迷恋,尤其是坐在电脑旁,他们的心根本静不下来,从而充分表明了学生的动向和定位。 4、学习成绩相差较大。一方面,现在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同级乃至同班级的学生成绩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在学生们的印象中属于基础课程,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 5、方法单一限制学生能力发展。一方面,现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而且学生接收能力低,效果差。另一方面,现行的计算机考试的类型非常单一,考试虽然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内容还是一些选择、填空、判断、填图、填表之类的,主要测试的技能还是一些基础知识、操作则是测试打字速度及简单的操作之类的,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6、软硬件设施不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技能的实践又占到主要部分。而个别一些学校,因软硬件设施不足或者设备过于陈旧,教材内容的更新,机器连不了网,安装的内容没有,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实践,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徐海良 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本教材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选择了较实用,较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时,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套教材要尽力体现的一些特色,也是这套教材的教学策略。 这套教科书为四年级起点版,共6册,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认识信息处理工具,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鼠标及开关机的方法,鼠标的正确操作及窗口的操作内容。第二单元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听音乐,看电影,玩简单的益智游戏,包括使用计算机自动播放CD唱片,认识音频播放器,选择曲目播放,利用计算机看影片及保存影片中的画面。第三单元介绍了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包括认识键盘,学会键盘的操作姿势及敲键的方法,学会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中英文输入法及如何切换。第四单元介绍了用GIF Animator 制作简单动画的初步知识与操作,包括认识文件与文件夹,浏览GIF动画,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及保存动画文件。制作动态文字,学会使用视频滤镜。 本册书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初步的认识,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体会到学计算机的用处,计算机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无处不在。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上网的初步知识,包括学会用浏览器上网,认识分类搜索网站,学会通过访问网页来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介绍了用ACDSee 浏览,管理,编辑图像的基本操作,包括学会浏览图像,放映图像,移动与删除图像文件,打印图像,学会改变图像的大小及剪裁,旋转图像。第三单元介绍了管理文件及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查看文件,组建自己的文件库,复制及删除文件,查杀计算机的病毒,安装杀毒软件等。第四单元介绍了用COOL 3D制作动画的操作方法,包括制作立体效果文字,使用照明特效制作烟花特效字,学会使用转场特效,制作弹跳动画,制作碰撞动画。 本册书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知识,体会到了计算机的多种用法,学会通过浏览器上网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多元化。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多媒体,包括简单的影片剪辑,播放,截取,合并;使用扫描仪扫描图片文字;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将数码相机的照片导入计算机;抓取屏幕画面,保存影片中的画面;保存和编辑声音,播放CD唱片和声音文件,录制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四、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考。 关键词:突破、环境、建设、管理、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我校是从2000年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作为本课程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我想说说自己的最新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由于信息是个翻译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以致口语讲信息技术都显得不很顺口,在信息技术的导言课中教师应当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在讲授这个概念的时候,

我首先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 1、给出信息的通俗定义 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 2、给出科学定义 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讲这兩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可以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的定义,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只是应用场合不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终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 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概念,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 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与高级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

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案例1 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 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 【教学设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六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利用“对抗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会发现配有音画效果的朗诵显得更好一些,从而产生制作这样的作品的欲望。 二、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制作配乐古诗所需的工作,明确本课所学内容——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在其中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理解和印象。 四、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互相点评)。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抗赛,行不行? 生:行。 师:比什么呢?比朗诵古诗! 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请两位同学来朗诵古诗。) 师:该轮到我了,我可有绝招。(教师配合制作好了的《望天门山》课件来朗诵。)怎么样,我和他们谁朗诵得更好? 生:老师的好,因为老师的朗诵有音乐、有配画。(可能有的同学会指出比赛不公平,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作品来配合,他们就可以超过老师。)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个这样的作品,然后我们再来一次对抗赛,看同学们能不能超过老师? 生:想! 师:好,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配乐古诗的制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设置动画;分工合作等。师:选古诗、理解意境、插入图片我们已经在前几节课学会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想怎么学呢?是想自己学还是由我来教? 生:自己学。 师:你们想怎么学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学习;我们看书来学习;我们上网看看网上有没有资料……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在古诗网在线学习栏目中为同学们准备了“在线学习”栏目,有信心的同学可以下载网上的实例分析来学习,也可以看网上的电子图书来学习,还可以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片来学习。下面请同学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8-02-09T14:32:36.47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作者:陈志峰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入门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由于学生大都对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可以多采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易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画画教学时,我就采用教材上的金山画王辅助教学,而不采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因为这一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详细讲到。而用金山画王软件中自带的图库拼合成一张图画,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软件中还有语音提示、背景音乐,再加上图库中的图片都是一些卡通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十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小学生对电脑、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很多人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电脑世界深不可测。 在各年级进行教学时,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如:1—2年级的学生我主要让他们认识Windows和训练他们使用鼠标的技能等;3年级的学生主要训练其绘画的技能;四年级的学生,则让他们在“Word”中练习打字,并在打字的基础上学习排版,自己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5年级主要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PowerPoint软件中制作课件……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电脑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做到了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三、巧设悬念,丰富学习内容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金山画王中旋转图片时,让学生从图库中拖出一张鱼的图片(系统默认鱼是向左游的),然后设置情境,说这条鱼遇到了一条鲨鱼,要往回跑,使这条鱼向右游。于是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对图片旁边六个按钮的操作,掌握了图片的旋转,同时连带地把上下翻转、大小变化等也学会了。 四、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本课的综合任务是制作一份童话故事会的背景PPT。学生通过插入图片都完成了背景的制作,只是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要加上故事的标题以及讲故事学生的姓名。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课后,老师提出来,虽然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是对幻灯片的初步认识,以插入图片为主,但是,既然是做故事会的背景PPT,就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告诉学生幻灯片在这里的作用,以及此类幻灯片需要告知观众的信息等。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如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教师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互相总结,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非常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笔者不得不承认,我还不够了解这些孩子,孩子们大都好胜心强,应该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心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还有这些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所剩时间不多,笔者便匆匆展示了几件作品,并口头给了他们一些评价。课后,笔者也反思了一下,确实是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学生辛苦完成作品,应该让学生也一起参与,说说作品的优点,也谈谈自己的建议,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鼓励。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入门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却也不容易。教师只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贯彻“趣味引路、兴趣搭桥”的思想,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才能使学习变得“学无止境,其乐无穷”。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对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生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比如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问题等。并对此进行总结。 2000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育观念保守,许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及家长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普遍认为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高考不考的是“副科”。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 2,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由普通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本身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外面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也许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本身就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水平。鉴于这样种种情况,很多信息课很不规范,要不就让学生打打游戏,要不就放片子给学生看,要不就由学生自己乱倒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技术教师自身没有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要比其它学科来的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尤其这一点对没有信息技术功底的教师来说压力则更大。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许多中小学设备陈旧,计算机数量不足,硬件设施较差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笔者所在的城市仅有一两所重点中学真正拥有校园网,小学条件更差一些。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普九”大检查时配备的,其档次多为586或586以下,内存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陆续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 机档次较低;另外,很多学校只知买进计算机,却不懂得要经常对机器进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闲置不用,以致报废 4,、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缺乏整合 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而是孤立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是我国面向./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5,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的考试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这种机械的记忆学习本身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也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教学的创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知识树 二、说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信息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四、六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设计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说出多媒体文件中使用的各种媒体 2、能够上机使用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独立操作,对音频、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3、分析学生对因特网了解的情况,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建设的现状,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整个单元各节课之间的联系性,浏览器的运用,信息的搜索,信息的保存,电子邮件的使用,它们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五、对第六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世界》进行解读 “体验多媒体技术”内容一般有认识多媒体技术和让学生体验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等概念,体验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 “获取和加工多媒体元素”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主要内容包括图片的获取方法和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要求学生了解图片的类型、格式和浏览方法。 单元首先学习“多媒体世界”,首先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知道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学习多媒体在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flash 动画、电子图书、网络多媒体等内容。了解视频文件rm 格式文档。在第二课神奇的计算机音乐一课中,学习播放cd、dvd光盘及mp3光盘,用超级解霸、暴风影音等多媒体播放软件,了解常用的多媒体文件如wav、midi、cda、mp3、mp4、rm等格式文件,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话筒,能够压缩CD光盘,将CD文件转换成mp3文件,使用超级解霸的mp3数字抓轨功能,还有在小小“录音室”里要求学生学会录制音乐,最后学习如何将录制好的音乐进行编辑,添加配乐。第三课进入“计算机小剧场”中,学会使用超级解霸播放器播放VCD、DVD光盘,认识常见的多媒体视频文件,了解AVI、MPEG等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保存精美图片,能用超级解霸软件截图、保存精彩片断,并在后面详细介绍了视频采集的概念、方法,目的是编辑我们日益普及的家用摄像机。 六、教学建议 本册书的编写由于时间较长,内容上有些滞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删减与补充,课时上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强调主题的确定。 2、加强合作性学习。 3、及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七、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由于教学内容要含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学生对信息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所以评价要注意教学时机的全程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资源:校园网络资源、信息资源

48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观念的变革,实践的探索,理性的思考,前进的足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 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与纯理论学习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存在不同:①目的不同。纯理论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掌握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等,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理论运用能力②方式不同。纯理论学习采取的是“理解—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案例分析采取的是“理解—运用”的学习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