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学情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e15892185.html,

如何通过学情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冯瑞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4期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

还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01-01

确立教学目标后要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目标,但计划的实施并不是机械的,虽要根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作出调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计划就可能起副作用。当然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效益的底线,而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部分。这是教学的底线,如果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更谈不上高效。实践表明:无论是预设的目标还是生成的目标,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学情之上,否则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学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比如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避免知识的重复新授。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对一些重复的知识则充满厌倦。如果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学生以前学会了什么知识,就会在课堂上事倍功半。笔者在给学生讲“人的生殖系统”的时候,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个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羞于启齿的话题。在教案的学情分析一栏,毫不犹豫地写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但是因为心理上有顾虑,所以知之甚少。”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不能回避。于是为了完成对重点内容的突出,精心设计了课堂: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重新安排了座位,让男女生分开来坐;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各个器官的结构,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甚至设置了舒缓的背景音乐。但在煞费苦心经营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对此“杰作”根本没有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才知道原来所准备的知识,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已经学过了。而且因为感兴趣,大多数学生都记得很牢固,根本不用再学。笔者所准备的其实是重复的知识。而学生所缺乏的只是一个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提升过程。所以这堂课是失败的,更是无效的。这一切都源于根本不了解所谓的真实学情。

二、尝试在教学中利用好心理效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