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读书笔记

高等土力学读书笔记
高等土力学读书笔记

土的压缩与固结

一、概述

1沉降: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产生体积缩小,从而引起建筑物基础的竖直方向的位移(或下沉)称为沉降

2 某些特殊性土由于含水量的变化也会引起体积变形,如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含水量增高会引起建筑物的附加下沉,称湿陷沉降。相反在膨胀土地区,由于含水量的增高会引起地基的膨胀,甚至把建筑物顶裂。除此之外某些大城市,如墨西哥、上海等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普遍下队从而引起整个城市的普遍下沉。这可以用地下水位下降后地层的自重应力增大来解释。当然,实际问题也是很复杂的,还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如果地基土各部分的竖向变形不相同,则在基础的不同部位会产生沉降差,使建筑物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基础的沉降量或沉降差(或不均匀沉降)过大不但会降低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而且往往会造成建筑物的毁坏。

3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我们必须预先对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进行估算。如果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那么该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般是有保证的;否则,是没有保证的。对后一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1)基础沉降量或沉降差的大小首先与土的压缩性有关,易于压缩的土,基础的沉降大,而不易压缩的土,则基础的沉降小。

(2)基础的沉降量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性质和大小有关。一般而言,荷载愈大,相应的基础沉降也愈大;而偏心或倾斜荷载所产生的沉降差要比中心荷载为大。

二、土的压缩特性

1压缩: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将缩小。这种现象称为压缩。

2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固结

目前我们在研究土的压缩性,均认为土的压缩完至是由于孔隙中水和气体向外排出而引起的

3注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孔隙中的水来不及排出,加之土体中的土粒和水是不可压缩的,因而瞬时沉降是在没有体积变形的条件下发生的,它主要是由于土体的侧向变形引起的(1)瞬时沉降一般不予考虑

(2)对于控制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瞬时沉降可用弹性理论估算。对于饱和粘土在局部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地瞬时沉降可用。

3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中孔隙水的排除导致土体体积随时间逐渐减小,有效应力逐渐增加,这一过程称为主固结

随着时间的增加,孔隙水应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此时孔隙水应力消散为零,主固结沉降完成,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沉降为固结沉降。

4次固结沉降:土体在主固结成将完成之后有效应力不变得情况下还会随时间的增长进一步产生沉降,称为次固结沉降

5次固结沉降对某些土如软粘土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坚硬土或超固结土,这一分量相对较小。

6实验:

(1)用环刀切取扁园柱体,一般高2厘米,直径应于高度2.5倍,面积为30cm2或50 cm2,试样连同环刀一起装入护环内,上下有透水石以便试样在压力作用下排水。

(2)在进水石顶部放一加压上盖,所加压力通过加压支架作用在上盖,同时安装一只百分表用来量测试样的压缩。

(3)由于试样不可能产生侧向变形而只有竖向压缩。于是,我们把这种条件下的压缩试验称为单向压缩试验或侧限压缩试验。

7注意:

(1)用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的孔隙比的改变,即压缩曲线的割线坡度表征土的压缩性的高低。压缩曲线不是直线,即使是同一种土,其压缩系数也不是常量;

工程上为了便于统一比较,习惯采用100kpa~200kpa 范围的压缩系数来衡量土的压缩性的高低

(2)在较高的压力范围内,压缩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很明显,该直线越陡,意味着土的压缩性越高。

(3)体积压缩系数mv

单位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体积变化

(4)压缩模量:

土体在无侧向变形条件下,竖直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其大小反映了土体在单向压缩条

)

1/(1e m v v +=α

件下对压缩变形的抵抗能力。

(5)变形模量

表示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应变之比,相当于理想弹性体的弹性模量。其大小反映了土体抵抗弹塑性变形的能力。用于瞬时沉降的估算,可用室内三轴试验或现场试验测定

三、单向压缩量计算公式

—p

AH 2)V s v

s m E

1=

积不得,可得

2

2

1111e AH e AH +=

+

H

e e H 1

2211++=

1 1121211

11H e e H e e e H H s +?=+-=-= (4-30)

式中: e 1,e 2可以通过土体的e —P 压缩曲线由初始应力和总应力确定。 s ——沉降量,cm 。

若引入压缩系数a v ,压缩模量E s 上式可变为

1

1

1H e a s z v

σ+=

(4-31)

1

1

H

E s z

s

σ=

(4-32)

2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原理和计算步骤

(1)原理:由于地基土层往往不是由单一土层组成,各土层的压缩性能不一样,在建筑的荷载作用下在压缩土层中所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分布沿深度方向也非直线分布,为了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s ,首先必须分层,然后分层计算每一薄层的沉降量s i ,再将各层的沉积量总和起来,即得地基表面的最终沉降量s 。

∑==

n

i i

s

s 1

(4-33)

(2)步骤和方法

①分层,为了地基沉降量计算比较精确。除每一薄层的厚度h i ≤0.4b 外,基础底面附加应力数值大,变化大,分层厚度应小些,尽量使每一薄层的附加应力的分布线接近于直线。地下水位处,层与层接触面处都要作为分层点。

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并按一定比例绘制自重应力分布图,(自重应力从地面算起)。 ③计算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④计算基础底面附加应力,基础底面附加应力p 0等于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减去基础埋深(d )以内土所产生的自重应力r d 。即

d

p p γ-=0

⑤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并按与自重应力同一比例绘制附加应力的分布图形。附加应力从基底面算起。按基础中心点下土柱所受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⑥确定压缩土层最终计算深度Z n 。因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的分布是随着深度增大而减小,超过某一深度后,以下的土层压缩变形是很小,可忽略不计。此深度称为压缩土层最终计算深度Z n 。一般土根据σz =0.2σs 条件确定,软土由σz =0.1σs 确定。

⑦计算每一薄层的沉降量s i 。由公式(4-30)、(4-31)、(4-32)得

i

i i h e e e s )1(1

2

1+-=

i zi vi

i h e a s σ1

1+=

i s i

z i

i h E s σ

=

式中:zi σ——第i 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kPa ;

E si ——第i 层土的侧限压缩模量 ,kPa ; h i ——第i 层土的计算厚度;

a vi ——第i 层土的压缩系数,(kPa) -1; e 1i 一一第i 层土的原始孔隙比

e 2i ——第i 层土压缩稳定时的孔隙比。 ⑧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

n

i i

s

s 1

四、土体的受荷历史对土的压缩性的影响

为了考虑受荷历史对土的压缩变形的影响,就必须知道土层受过的前期固结压力。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的最大固结压力,应用p c表示。如果将其与目前土层所受的自重压力p相比较,天然土层按其固结状态可分为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

如土在形成和存在的历史中只受过等于目前土层所受的自重应力。(即p c=p),并在其应力作用下完全固结的土称为正常固结土,如图3-28(a)所示,反之,若土层在p c>p的压力作用下曾固结过,如土层在历史上曾经沉积到图3-28(b)中虚线所示的地面,并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固结稳定,由于地质作用,上部土层被剥蚀,而形成现在地表,这种土称为超固结土。如土属于新近沉积的堆积物,在其自重应力p作用下尚未完全固结,称为欠固结土,如图3-28(c)所示。

前期固结压力p c可按下述的经验方法确定(图3-29)。即先在e-log p曲线上找到曲率半径最小的a点,过a点作两条线,一条为切线a1,另一条为水平线a3,直线a1与a3夹角的角平分线a2与e-log p曲线中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于b点,b点所对应的压力即为土层的前期固结压力。

应该指出,前期固结压力p c只是反映土层压缩性能发生变化的一个界限值,其成因不一定都是由土的受荷历史所致。其它如粘土风化过程的结构变化,土粒间的化学胶结、土层的地质时代变老,地下水的长期变化以及土的干缩等作用均可能使粘土层的密实程度超过正常沉积情况下相对应的密度,而呈现一种类似超固结的性状。因此,确定前期固结压力时,须结合场地的地质情况,土层的沉积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等各种因素综合评定。

五、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前面曾经讨论了粘土由于其所受的应力历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并依据能反映应力历史的超固结比OCR的大小,把土分为正常固结、超固结和欠固结三种状态。一般情况下,压缩曲线(e~p或e~lg p)是由室内单向固结试验得到的,但由于目前钻探取样的技术条件不够理想、土样取出地面后应力的释放、室内试验时切土人工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室内的压缩曲线已经不能代表地基中现场压缩曲线(即原位土层承受建筑物荷载后的e~p或e~lg p 关系曲线)。即使试样的扰动很小,保持土的原位孔隙比基本不变,但应力释放仍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室内压缩曲线的起始段实际上已是一条再压缩曲线。因此,必须对室内单向固结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进行修正,以得到符合原位土体压缩性的现场压缩曲线,由此计算得到的地基沉降才会更符合实际。利用室内e~lg p曲线可以推出现场压缩曲线,从而可进行更为准确的沉降计算。根据e~p曲线,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观场压缩曲线很直观地反映出前期固结应力p c,从而可以清晰地考虑地基的应力历史对沉降的影响;同时,现场压缩(e~lg p)曲线是由直线或折线组成,通过C c或C s两个压缩性指标即可进行计算,使用较为方便。

1现场压缩曲线的推求

要考虑三种不同应力历史对土层压缩性的影响,必须先解决下列两个问题:其一是要确定该土层的前期固结应力和现有有效固结应力p o,借以判别该土层是属于正常固结、欠固结、还是超固结;其二是要推求得到能够反映土体的真实压缩特性的现场压缩曲线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借助室内压缩e~lg p曲线来解决。

要根据室内压缩曲线确定前期固结应力、推求现场压缩曲线,我们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找出现场压缩曲线的特征,另一方面,找出室内试验压缩曲线的特征,建立室内压缩曲线和现场压缩曲线的关系。

1)室内压缩曲线的特征

图4-34是取自现场的原状试样的室内压缩、

线。图4-35显示了初始孔隙比相同,但扰动程度不同(

试样厚度来反映)的试样的

室内压缩曲线。由图可见,当把压缩试验结果用e~lg p

时,该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1)室内压缩曲线开始对比较平缓,

下弯曲,当压力接近前期固结应力时,出现曲率最大点A,

剧变陡,继而近平直线向下延伸如图3-34所示;

(2)

线都近乎直线,且大致交于C点,而C点的纵坐标约为租

e0为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3)扰动愈剧烈,压缩曲线愈低,曲率愈小;

(4)从图3-34可以看出,卸荷点B在再压缩曲线曲率最大的A点右下侧。

2)前期固结应力的确定

为了判断地基土的应力历史,必须确定它的前期固结应力P c.最常用的方法是卡萨格兰德(Casagrande)依据前述的室内压缩特征4所建议的经验图解法,其作图方法和步骤如下见图4-36;

A2以

试样的前期固结应力确定之后,就可以将它与试样原位现有固结应力p0比较,从而判定该土是正常固结的、超固结的、还是欠固结的。然后,依据室内压缩曲线的特征,即可推求出现场压缩曲线。

(1)若p c=p0(p0=p0),则试样是正常固结的,它的现场压缩曲线可用下面的方法确定。假定取样过程中,试样不发生体积变化:即实验室测定的试样初始孔隙比e o就是取土深度处的天然孔隙比。由e。和p c的值,在e~lg p坐标上定出D点,如图3-37所示,此即土在现场压缩的起点,也就是说,(e0,p c)反映了原位土的应力一孔隙比的状态。然后,从纵坐标0.42e。处作一水平线交室内压缩曲线于C点。根据前述的压缩曲线特征2,可以推论:现场压缩曲线亦通过D点。故连接D点和C点;即得现场压缩曲线。

(2)若p c>p0(p0>p0),则试样为超固结的。这时,室内压缩试验必须用下面的方法确定。在试验过程中,随时绘制e~lg p曲线,待压缩曲线出现急剧转折之后,逐级回弹至p0,再分级加荷。得到图3-38所示的曲线AEFC即可用于确定超固结土的现场压缩曲线。

①确定前期固结应力的位置线和C点的位置;

2用e~lg p曲线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用e~lg p曲线法来计算地基的沉降时,其基本方法与e~p曲线法相似,都是以无侧向变形条件下压缩量的基本公式和分层总和法为前提,即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用公式(4-30)计算,所不同的是①Δe由现场压缩曲线求得;②初始孔隙比用e0;③对不同应力历史的土层,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Δe,即对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稍有不同。因而,e~lg p曲线法计算地基的沉降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选择沉降计算断面和计算点,确定基底压力;

(2)将地基分层;

(3)计算地基中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及土层平均自重应力p oi;

(4)计算地基中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及土层平均附加应力;

(5)用卡萨格兰德的方法,根据室内压缩曲线确定前期固结应力p ci;判定土层是属于正

常固结土、超固结工或欠固结土;推求现场压缩曲线; (6)对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求各分层的压缩量(具体方法

见下述),然后,将各分层的压缩量累加得总沉降量,即

∑==

n

i i

s

s 1

1)正常固结土的沉降计算

设图3-39为某地基第i 分层由室内压缩试验曲线推得的现场压缩曲线。当第i 分层在平均应力增量(即平均附加应力)Δp i 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时,其孔隙比的改变量应为

[])lg(lg )lg(0000i

i

i ci i i i ci i p p p C p p p C e ?+-=-?+-=? (4-38),

将上式代人式(3-30)中,即可得到第i 分层的压缩量为

)lg(110000i

i i i i i i i i p p p e H H e e s ?++=+?-= (4-39)

式中:e 0i ——第i 分层的初始孔隙比;

p 0i ——第i 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 Hi ——第i 分层的厚度;

C ci ——第i 分层的的现场压缩指数

2)超固结土的沉降计算

对超固结土地基,其沉降的计算应针对不同大小分层的应力增量Δp i 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各分层的应力增量Δp i 大于(p ci -P 0),第二种情况是Δp i 小于(p ci -P 0)。 对于第一种情况,即Δp i >(p ci -P 0),第i 分层的土层在Δp i 作用下孔隙比将先沿着现场再压缩曲线D ’D 减小Δe i ’,再沿着现场压缩曲线DC 减小Δe i ’’,如图3-40(a)所示, 其中

)lg()lg('00i i

c si i ci si i p p C p p C e -=?+-=? (4-40)

[])lg(lg )lg(''000i

i

i ci ci i i ci i p p p C p p p C e ?+-=-?+-=? (4-41)

于是,孔隙比的总改变量为

??

?

????++-=?+?=?)lg()lg('''000i i i ci i i c si i i i p p p C p p C e e e (4-42) 将上式代人到式(4—13),即可得到第i 分层的压缩量

??

?

????+++=+?-=)lg()lg(1100000i i i ci i i c si i i i i i i p p p C p p C e H H e e s (4-43)

式中:C si ——第i 分层现场再压缩指数; p ci ——第i 分层的前期固结应力。

对第二种情况,即Δp i ≤(p ci -P 0),第i 分层的土层在Δp i 作用下,孔隙比的改变将只沿着现场再压缩曲线D ’D 减小,如图3-40(b)所示,其改变量为

[])lg(lg )lg(0000i

i

i si i i i si i p p p C p p p C e ?+-=-?+-=? (4-44)

则根据式(3-30),第i 分层的压缩量为

)

lg(110000i

i

i si i i i i i i p p p C e H H e e s ?++=+?-=

(4-45)

3)欠固结土的沉降计算 对于欠固结土,其在自重应力作用下还没有完全达到固结稳定,土层现有的有效固结应力等于前期固结应力p c ,但小干现有的固结应力即自重应力p o 。即使没有外荷载作用,该土层仍会产生压缩量。因此,欠固结七的沉降不仅仅包括地基受附加应力所科起的沉降,而且还包括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尚未固结的那部分沉降。图3-41为欠固结土第i 分层的现场压缩曲线,由土的自重应力继续固结引起的孔隙比改变Δe i ’和新增固结应力Δp i (即附加应力)所引起的孔隙比改变Δe i ’’之和为

)lg('''0i

i

ci ci i i i p p p C e e e ?+-=?+?=? (4-46)

将上式代入(4-13),即可得第i 分层土的压缩量为

)lg(1100ci

i ci ci i i i i i i p p p C e H H e e s ?++=+?-= (4-47)

)(5.564.181.37cm =+=

六、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渗透固结理论)

以上介绍了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最终沉降量是指在上部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体发生压缩达到稳定的沉降量。但是对干不同的地基土体要达到压缩稳定的时间长短不同。对于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因压缩性较小,透水性较大,一般在施工完成时,地基的变形已基本稳定;对于粘性土,特别是饱和粘土地基,因压缩性大,透水性小,其地基土的固结变形常用延续数年才能完成。地基土的压缩性愈大,透水性愈小,则完成固结也就是压缩稳定的时间愈长。对于这类固结很慢的地基,在设计时,不仅要计算基础的最终沉降量,有时还需知地基沉降过程,预计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沉降量,即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以便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组织施工顺序,控制施工进度,以及作为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据。

饱和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土孔隙中的自由水随着时间推移缓慢渗出,土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称为土的渗透固结。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型试验来研究饱和土体固结过程。

1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首先我们用一个力学模型如图4-43所示,来模拟饱和土体中某点的渗透固结过程。模型为一个充满水,水面放置一个带有排水孔的活塞,活塞又为一弹簧所支承的容器。其中弹

排出,加之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因而,弹簧没有压缩,有效应力σ′=0,作用在活塞上的荷载P 全部由水来承担,孔隙水压力u=P。此时可以根据从测压管量得水柱高h而算出u=γw h。其后,t>0(图4-43b),在u作用下孔隙水开始排出,活塞下降,弹簧开始受到压缩,σ′>0。又从测压管测得的h(而算出u=γw h′<p)。随着容器中水的不断排出,u就不断减小。活塞继续下降,σ′不断增大。最后(图4-43c),当弹簧所受的应力与所加荷载p相等时,活塞便不再下降。此时水停止排出,即u=0,亦即表示饱和土渗透固结完成。

因此,可以看出,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渗透固结就是土体中孔隙水压力u向有效

应力σ′转化的过程。或者说是孔隙水压力逐渐消减与有效力逐渐增长的过程。只有有效应力才能使土体产生的压缩和固结,土体中某点有效应力的增长程度反映该点土的固结完成程度。

2饱和土的单向固结理论

当可压缩土层为厚度不大的饱和软粘土层,其上面或下面(或两者)有排水砂层时,在土层表面有均布外荷作用下,该层土中孔隙水主要沿铅直方向流动(排出),类似于土的室内有侧限压缩试验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单向渗透固结。

1)单向渗透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 (1)荷载是瞬时一次施加的; (2)土是均质饱和的;

(3)土层仅在铅直方向产生压缩和排水; (4)土中水的渗流排出符合达西定律;

(5)在压缩过程中受压土层的渗透系数k 和压缩系数αv 视为常数。

2)单向渗透固结微分方程式的建立及求解

设先研究一种最简单的地基和荷载条件,如图4-44所示,可压缩饱和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已固结完成,施加于地基上的连续均布荷载p 是瞬时一次加上的,引起的附加应力σz (=p )沿深度成均布分布。 由于底面为不透水层,故土中水只能铅直地向上排出(称为单面排水条件),从地基中任一深度z 处取一微分土体1×1×dz 。在时间间隔dt 中,流经该微分土体的水量变化为

dzdt

z

q

dt dz z q q qdt ??-=??+-)(

(4-49)

根据法西定律可知:当微分土体的水平截面积为1×1时,

z

u

k z h k

ki v q w ??=??===γ

(4-50)

将式(3-49)代入式(3-50),则在时间间隔dt 内流经该微分土体的水量变化为

dzdt z

u k dzdt z q w 2

2??-=??-γ

(4-51)

由于已假定土粒和水本身都不可压缩,故在dt 时间间隔内,流经该微分土体上下两面的孔隙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微分土体中孔隙体积的减小,即

dtdz t

e e dzdt z q ??+-=??-111

(3-52)

又由于只有有效应力才能使土体产生压缩和变形,土体压缩过程就是

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转化过程,所以则得

2

2z u

c t u v

??=??

(4-56)

式中:k ——土的渗透系数,cm/yr ;

e 1——土层固结前的初始孔隙比;

γw ——水的重度,9.8kN/m 3

αv ——土的压缩系数,cm 2

/N ; c v ——土的固结系数,cm 2/yr 。

式(4-56)即为饱和土单向渗透固结微分方程式。 按式(4-56)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可以解得任一深度z 在任一时间的孔隙水压力u 的表示式。

根据图4-44所示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t =0,u =σz =p (σz 为压缩应力);

边界条件:z =H ,因属不透水面,故q =0,

0=??t

u ;

z =0,u =0;

无论坐标z 为何值,压缩土层中任一点处,当t =∞时,u =0。 可得式(10-13)的解为

∑∞

=-=i m Tv

m

e

H

z m m u z t z 4

2

2,)2sin(14π

πσπ (4-57)

式中:m ——正整奇数(1,3,5……);

e ——自然对数的底;

H ——固结土层中最远的排水距离,以cm 计。当土层为单面排水时,H 即为土层的厚度;当土层上下双面排水时,水由土层中间向上和向下同时排出,则H 为土层厚度之半;

T v ——时间因数,无因次。

t H

c T v

v 2

=

式中:t ——固结时间。

3地基固结度

地基在固结过程中任一时间t 的变形量s t 与最终变形量之比,称为地基土在任一时间t 的固结度,常用U t 表示,即

s

s U t

t =

s

U s t t = (4-58)

在基底附加应力,土层厚度、土层性质和排水条件等已定的情况下, U t 仅是时间的函数,即U t =f(t)。

由于饱和土的固结过程是孔隙水压力逐渐转化为有效应力的过程,且土体的压缩是由有效应力引起的,因此,任一时间t 的土体固结度U t 又可用土层中的总有效应力与总应力之比来表示。参见图3-44,可得出土的固结度公式如下:

PH

dz

u PH

dz

u PH PH

dt

U H

H

H

t z t z t

z t

???-

=-=

'=

,,,1σ (4-59)

式中P 与H 均为已知,将式(4-57)代入式(4-59)中,通过积分并简化便可求得地基土层

某一时间t 的固结度U t 的表达式为

)9

1(8

1494

2

2

2

++-

=--Tv Tv

e e

U t πππ

(4-60) 由于式(4-60)中的级数收敛得很快,当T v 的数值较大时,可只取其第一项,上 式即简化为

T v

e

U t 4

2

2

8

1ππ

--

=

(4-61)

由此可见,固结度U t 仅为时间因数T v 的函数

)

(v t T f U =

(4-62)

只要土质指标k 、e 1、a v 和土层厚度H ,以及排水和边界条件已知,U t ~t 关系就可求得。 公式(4-60)适用于附加应力上下均布的情况,也适用于双面排水附加应力直线分布的情况。对于地基为单面排水且上下面附加应力又不相等的情况,可由比值J =不排水面附加应力

排水面附加应力

查图4-45中相应的曲线,得到固结度U t 。

4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计算 1)计算步骤

(1)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s ;

(2)根据土层的性质指标,确定土的固结系数c v ; (3)根据时间t 、固结系数c v 计算时间因数T v ;

(4)根据土层附加应力与排水情况确定比值J ; (5)由T v 、J 查图3-45确定U t ; (6)根据U t ,最终沉降量s 由U t =

s

s t

,求s t 。

计算地基沉降例题 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 ,埋深2m ,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 =1250kN ,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 自基底标高起算。

当z =0m ,σsD =19.5×2=39(kPa ) z =1m ,σsz 1=39+19.5×1=58.5(kPa ) z =2m ,σsz 1=58.5+20×1=78.5(kPa ) z =3m ,σsz 1=78.5+20×1=98.5(kPa ) z =4m ,σsz 1=98.5+(20-10)×1=108.5(kPa ) z =5m ,σsz 1=108.5+(20-10)×1=118.5(kPa ) z =6m ,σsz 1=118.5+18.5×1=137(kPa ) z =7m ,σsz 1=137+18.5×1=155.5(kPa )

(2)基底压力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基础与填土的混合容重取γ0=20kN/m 3。

(3)基底附加压力计算。

(4)基础中点下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用角点法计算,L/B=1,σzi=4K si·p0,查附加应力系数表得K si。(5)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 n

考虑第③层土压缩性比第②层土大,经计算后确定z n=7m,见下表。

(6)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利用勘察资料中的e-p曲线,求

按单向分层总和法公式

计算结果见下表。

例题4-1计算表格2

经济社会学读书笔记

?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传统分析解释经济现象.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在经济中作用,是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基本假设A效用最大化假设B偏好变化假设.视角:C人际关系把握个人行为视角D强调相对地位敏感性E制度分析视角 ?研究策略:A理性选择社会学.古典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若干核心要素结合起来考虑;B新经济社会学.在社会学分析框架和概念的帮助下分析;C社会经济学.利用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视角解决;D PSA经济学.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发现直接综合进经济学模型;E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基础上对组织形式统一分析,理解制度界定与变迁 ?基本概念:资源稀缺性-基本前提,稀缺程度影响合作冲突\制度安排;行为假定-理论模型基础;制度-核心问题;组织-制度是组织的内在结构;社会均衡-制度和秩序存在必要条件 ?行为假定四个角度:A效用最大化(5假定a各种行为目标统一于效用最大化目标b信息完全性不是必要前提c效用评价有完备性d可传递性e各类决策主体行为统一)B他人状况直接影响个人(个人效用受社会网络内外他人影响);C有限社会化(人们并不是完全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做选择,有时会不假思索依据惯例行动,人们在不同程度的遵守社会准则同时,保持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行动空间);D嵌入性(人的有目的性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正进行的社会关系系统中) ?制度:一个社会中人们相互作用的规则,是人们在确定相互关系时施加于他们身上的一种约束.作用:A通过提高人们行动的代价或收益,约束行为;B引导行为激励作用.正式制度有意建构的\明文规定的\通过系统组织来保障和实施的.非正式制是通过一代代的教诲模仿\积淀演化的. ?组织:稳定互动\协同行动的群体构成了组织. ?社会均衡:所有人都在其所面对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做出了效用最大化选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单方面的改变他自己的行动来增加效用.(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社会最优,不一定会形成社会制度和秩序) ?基模·价格:在资源交换过程中,对不同资源的交换比例形成的合约. ?相互影响假定和需求:∵A价格水平具有社会阶层区隔标志的含义B高社会阶层成员会因低层与其购买同样产品而产生负效用,低层不避讳.∴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较高层消费者推出,低层进入.社会分层结构和需求∵C一个社会分层结构是金字塔中上层少于下层D中产以上阶层每个人和低阶层每个人购买数量相同.∴价格下降,下层人士需求会大于上层人士退出的影响. ?网络和需求匹配机制:传统供求模型(市场无摩擦假定\价格传递供求双方所需充分信息假定\社会成员拥有无差别信息获取机会假定)匹配问题无关紧要.∵供求双方的沟通存在障碍;供求双方不仅仅关心价格还关心其他,价格传递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获取机会也不同∴匹配机制来解决匹配问题∴人际关系网:信息很大程度上作为其他社会过程的副产品被传递,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完全是通过与市场行为不相干的社会过程传播的. ?社会互动下的市场需求:需求的连带外部性,个人需求受他人影响(正-负效应)A从众:群体规模\比例\价格\个人因素(社会特性)影响,从众行为并不是必然结果,高阶层可能从众于低层B求异:需求与价格弱化器,求异在基本形态上并不排斥从众,求异行为也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引发从众,求异行为本身也会演变成从众. ?受他人影响的个人偏好:偏好是个人的心理秩序,与生俱来的心理特征,后天环境内化有关∵假定商品多多益善\偏好可传递,无差异曲线表示是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是考察消费者偏好的工具,他人状况带来的正负效应刻画了消费者和他人的关系 ?创新:是实现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五种情况:A采用新产品或某种产品新特性B采用新生产方法(经验上未鉴定)C开辟新市场D新原料供应源E新产业组织. ?创新与社会互动:绝非单独行为,而是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实现的,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使用者的建议\技术开发者与投资者的互动\研究者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流都发挥作用.创新过程分布在使用者\制造商\供应商等人中.非正式交流:A创新的主体间并非毫无保留的交流B交流具有互惠性,非正式交流网络中贡献自己的思想,也能同时听取和捕捉他人的思想激发灵感(机会主义者自然会被排挤出局)C提供咨询和劝告能获得社会回报-服从和赞誉D获得赞誉和服从可以看做是自身富有的信号,获得更多创新互惠的机会. ?创新与制度:制度内涵的激励影响创新:产权制度\权利保障\尽快获利的资本市场制度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 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 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 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 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 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 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 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 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 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 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 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 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 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 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 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07行管喻娟 第三章统治的类型 韦伯谈到构成统治的可靠基础包括:一就是习俗,即纯粹情绪合乎理性的动机。二就是利害关系,即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三就是对合法性的信仰。便以此把统治分成三种类型:合法型、传统型、魅力型。 二、三种类型的特征 韦伯进一步谈到合法型、传统型、魅力型三种统治类型。 1、合法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制订章程与规则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而作为其中的成员就是仅仅服从法,而不就是统治者。统治者的号令也应就是由以规章制度为取向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是职务的不同,仅仅就是在事务上服从官职。她还谈到这种合法型统治就是建立在官僚体制的结构上的,因此也有很多的弊端,如职务的“升迁”只取决于上司的评价、造成规则制度的形式主义等。 2、传统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制度与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上的,并且也被人们相信就就是这样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就是主与仆的关系,必须服从统治者而不就是规章制度,而统治者也受到来自传统的一些约束。她们大多就是世袭来得到统治者的权力力。 3、魅力型:指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顷英雄的崇拜与对领袖的信赖的基础上的,就是英雄或领袖的个人献身精神所经给予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可以解释成就是领袖与追随者。她们之间没有薪金,没有规章,她们依据在同一共同体中的承认来获得统治,她们不存在有经济的关系,只受天职与使命的驱使。它不就是理性的更多地可以理解为感性的。而魅力型的平凡化到最后也很容易转换成传统型的统治。 三、合议与权力分立 韦伯就是由古至今来讲述合议与分权的,我认为她大致就是从封建制(社会等级的权力分立——官僚制(权力受到机构的限制)——政党(合议原则让集权主义失去一个人的统治)——直接民主(非统治型与豪绅名士掌政) 机构限制,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权力,因此在权力上会相互制衡。 政党合议,不同的党派之间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不同利益者之间的角逐。 非统治型与豪绅名士掌政,这些统治就是以服务为基本的理念,不以利益为基

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23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 ,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 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背离。从统计结构来看,CPI 主要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而GDP 平减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年生产情况来确定。 在第二部分,曼昆讨论了美元价格比较和真实、名义利率。因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年前的人民币肯定不是今天的人民币,这就需用一定换算公式来进行比较:当今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物价水平/当今的物价水平)。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总体上讲,这一篇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数字,一个是反映生产水平的GDP ,一个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 ,这也是构成宏观经济运行检测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第九篇中介绍了长期中经济真实情况。在第二十五章里,作者论述了GDP 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按照a%的速度增长,那么在(70/a )年份时就可以实现翻番。国与国之间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率是决定增长率非常重要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读书笔记

枣市中心小学王艳 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经济学读书笔记大全 以才肯走;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从茅于轼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是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穷是因为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种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只有老百姓们自己明白如何把自己弄穷的,才能改正,才有可能变富。谁妨碍了我们变富,答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茅于轼认为,要想把我们的国家变富,就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让资本和劳动充分地就业,流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去,因此,交换能够创造出额外的财富,任何有碍于自由交换的东西都有碍于财富的增加。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尤其是几堂经济学的辅导课下来,使我对经济的关注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比如在当前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我除了关心非典的动态情况外,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口罩与GDP究竟有多大关系,这些成了我每天看报、上网的一个重点。我自信,我会更多地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用成本、效益等经济学方法去安排和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句话,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三是在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在研究许多问题时,都假设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以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许多定理、论断都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得出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是那么整齐划

一吗?难道我们做每一件事,就都只仅仅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吗?就拿《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所举的小王下海一事来说,小王下海一年赚了5万元,而失去了机关工作总的损失是 5.4万元,即付出的机会成本是 5.4万元,由此经济学家就得出了由于机会成本大于所得利益,故结论是小王下海是得不偿失。这种分析方法固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这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假如说小王在机关里虽然清闲一点,但整日埋没在文山会海、是非堆里,身心极度疲惫,一年下来丝毫没有成就感。相反,虽然下海后付出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但小王却学到了许多在原先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短期看在经济上并不上算,但长远而论,却可能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如若这样,我觉得小王下海又未尝不可。这里就有一个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较,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比较。再比如,书中所举硅谷离婚率低一事。按经济学家的看法,由于离婚诉讼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导致离婚率低,那么伦理道德、法律秩序又该摆在何等地位?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应当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去把握它。如果学经济学的只强调经济,学历史的只强调过去,而不愿关心与之紧密像联系的政治、文化等等,不知道事物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走向片面的误区。经济学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学派、观点,我以为正是经济学全面、联系地对待客观事物的又一佐证。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对待每一事物,我们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毕竟经济学教会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提高 教育成效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 二、教育规律的特点:1.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即同时存在;2.它是反复起作 用的,在任何情况下教育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 三、教育规律按层次可划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中,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识且掌握的一般教育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特殊规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教育过程不同阶段)如德育规律,教育规律,教学管理规律。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形成,但是教育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的论语,汉初的学记,唐代大文学韩愈的师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没有形成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独立的教育学科,理论水平低。 2,独立形成阶段:教育学之父杰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是一部完整的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是1632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康德的康德论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还有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成书于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讲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年,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从具体的比喻过渡到科学的论证。 3.不断发展阶段:教育学科群的形成及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其特点是;教育的地位不断得到认识、肯定和提高,教育学科在不断被分化和拓宽,各种教育理论同时存在,使教育形成了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综合化的趋势。4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a.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指导教育革命,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事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是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c.可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增强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信心。 6.学习教育学的方法a,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要学,思,练结合d.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一.1.教育的定义:可从两个方面讲,狭义和广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备广义教育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专职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学校教育的定义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较有影响力的假设说法。A.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由法国社会学家利

小学语文读书笔记3篇

小学语文读书笔记3篇 本文目录小学语文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笔记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二 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窦桂梅老师写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光看名就很吸引我,就迫不及待地到书店去找这本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习性销声匿迹。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笔者认为在理解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时,应该同他的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起点联系起来,且不可以点带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导读: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

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