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系列——专项突破:解题技法5-信息转化法 Word版含答案

2016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系列——专项突破:解题技法5-信息转化法 Word版含答案
2016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系列——专项突破:解题技法5-信息转化法 Word版含答案

技法5信息转化法

[技法概述]信息转化法就是将题干给予的曲线图、表格、新名词、陌生术语、抽象的内容等信息转化成熟悉、直观、与教材内容最为接近的信息表达方式,然后再进行判断的方法。常用的信息转化法有图表转化为文字、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1.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

B.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D.A瓶为对照组,排除培养基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技法导练本题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几种内分泌腺(或激素)之间的关系。垂体的分泌活动可以用右图表示:将该图解与题目中的实验结果结合起来,由A瓶、C瓶、D瓶比较,可知甲状腺激素能抑制TSH的分泌;由A瓶、B瓶、E瓶比较,可知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但是根据题图中信息得不出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结论。

答案 B

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

C.B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时期属于稳定阶段

D.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技法导练为了便于理解表格中数据与生态系统所处的时期,可以将表格信息转化成下列图解:

从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正好被细胞呼吸所分解,所以该状态下植物的干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整个生态系统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图2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所以植物的干重减少,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答案 C

3.如图甲是某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图乙是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是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与9有关

B.基因表达发生的场所主要是5和7

C.用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图乙所示细胞,H182O的生成部位是②

D.图乙中的③④结构直接相连,所以能将分泌蛋白运出细胞

技法导练图甲是高等植物细胞模式图,9是液泡,与渗透吸水或失水有关。5是细胞核(转录场所),7是核糖体(翻译场所)。可以将图乙所示过程用下图表示:

线粒体供能?????????

合成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初步加工场所:内质网↓运输:通过囊泡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场所:高尔基体

分泌:包裹着分泌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 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由图可知,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是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所以它们之间并非直接相连。 答案 D 4.小芳(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小芳有关的部分家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B .小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 .小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3/4

D .小芳的弟弟和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技法导练 在解答本题时,应先绘制遗传系谱图,然后再进行遗传方式的分析与遗传概率的计算。按表格中的信息绘制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分析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既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 错误;小芳的母亲肯定是杂合子,故B 错误;小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0,故C 错误;该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则小芳的弟弟和表弟的基因型都是aa ,若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芳的弟弟和表弟的基因型都是X a Y ,故D 正确。

答案 D

5.基因型为AaBb(非等位基因之间只考虑自由组合)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

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技法导练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完善如图所示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复制与分配情况(AA、bb表示一对相同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1.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是() A.0条B.10条

C.20条D.40条

答案 C

解析玉米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都是独立的,而且是一致的。因此用一条染色体的变化就能体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则题目中玉米体细胞两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标记情况可用下图进行解析。

由图可知,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一条被标记(其实质是该染色体的DNA分子上有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未被标记,各占一半。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变化都相同,玉米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玉米细胞中共有40条染色体,则被标记的染色体是20条,答案选C。2.(2010·山东,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 B

解析蚕豆的根尖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具有放射性,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当在不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接着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时,完成DNA复制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 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另一个DNA分子)不被标记。

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食物链形式,具体转化如图,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要下降,丁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4.如图表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A.运输物质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传递信息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将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转换成语言文字: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至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表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某些信息分子(激素)传递信息,说明细胞膜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5.已知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如图是培育无芒抗病小麦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子一代中

B.子一代自交的目的是使子二代中出现无芒抗病个体

C.得到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至少需要四年

D.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中的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育种流程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尤其要正确理解杂交、自交在育种过程中的作用。有芒抗病植株和无芒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虽然没有出现无芒抗病植株,但已经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a)和(R)集中到了子一代中,然后通过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了符合要求的植株,但其中有2/3是杂合子,纯合子只有1/3,所以要令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目的是鉴定哪些是纯合子。因为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要杂交一次、自交两次才能获得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所以至少需要三年才能获得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

6.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

D.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答案 D

解析由图示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由图中的箭头可知,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到3′端;解旋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7.如图甲是某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细胞呼吸的某些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线粒体,通过结构③可以增加生物膜的表面积

B.图乙中的过程②和③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C.C6H12O6不能直接进入图甲所示结构完成图乙中的过程①

D.图乙中的过程④只能发生在图甲所示结构中

答案 D

解析解答时要将图中的过程转化成教材中熟悉的相关图解。图甲表示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结构③是内膜折叠成的嵴,可以增加生物膜的表面积。图乙中的过程②和③是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内同时发生。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成丙酮酸,然后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分解。图乙中的过程④表示A TP的合成,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中都可以进行。

8.实验室里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答案 A

解析本题可将文字信息转化成示意图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内在规律,然后进行解答即可突破。

(1)如果该种植物细胞只含有线粒体

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细胞从外界环境中吸收O2,并将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细胞外。可用图示表示:(大方框表示植物细胞)

(2)如果该种植物细胞同时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①若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此时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光合作用产生的O2提供给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则供应细胞的光合作用。可用图示表示为:

②若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此时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所需要的O2,一方面来自叶绿体提供,另一方面则来自外界环境中;产生的CO2,一则提供给叶绿体利用,多余的则释放到环境中去。可用图示表示:

③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此时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除来自细胞自身呼吸产生外,不足的部分则来自外界环境;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除用于自身细胞呼吸消耗外,其余的O2则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可用图示表示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

(1)如果只释放CO2,有两种可能性:①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说明是不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②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只释放O2,说明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说明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或该细胞已经死亡。

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说明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或者含有叶绿体(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甲不可能取自于叶是错误的。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说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但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乙不可能取自于根,因为根中没有叶绿体。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或细胞已经死亡。综上所述知:A项是错误的。

9.用同位素标记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经过肾静脉流出,该分子穿过几层细胞膜()

A.4层B.8层

C.0层或8层D.16层

答案 C

解析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依次穿过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壁、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而重新回到血液,最后经静脉流出。而这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每穿过一层细胞即经过2层细胞膜,故共穿过8层膜。但并非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会从肾小球滤过,若没有滤过的葡萄糖分子,则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而又直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再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流出,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穿过任何膜结构。

1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该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C.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 D

解析用线条代表染色体绘制图解再营造试题情境(如图),展示试题所述生物学现象的过程。

11.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只有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如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答案 C

解析由题目获得信息:①端粒酶→端粒的DNA→端粒长度→染色体末端复制完整→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②端粒酶由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质和端粒酶逆转录酶三部分构成;③由图可知,有端粒酶时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无端粒酶时染色体末端不完整复制。根据题意,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保证了端粒的正常长度,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随着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端粒的长度将越来越短,当达到一个临界长度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会失去稳定性,导致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但端粒的存在不会使细胞长久保持分裂能力。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端粒酶无关。由于端粒和端粒酶与细胞的寿命有关,故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12.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菌的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_______,另一条链是________。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图2中标出。

答案(1)含15N的母链含14N的子链(2)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实线表示含15N的DNA链、用虚线表示含14N的DNA链,绘制如下图所示的DNA复制的相关过程,即可轻松获得答案。

13.香豌豆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A、B两个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约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植株自花受粉,则后代中非红花植株占多少?

答案7/16

解析先绘制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提取关键信息。

借助图解分析不难发现,推导亲代红花豌豆的基因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推导基因型一般依

据表现型和亲子代中是否有隐性类型进行,此题没有明确指出亲子代中有无隐性类型,也没有做出相应判断的直接依据。所以,子代红花豌豆所占的比例为3/8,是确定亲代基因型的重要条件。3/8的比例说明形成子代的受精方式至少有8种:受精方式的种类数=雌配子种类数×雄配子种类数。Aabb的亲代只能形成2种配子,另一亲代(红花)至少应能形成4种配子,按照自由组合定律,该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豌豆自交,子代中A__B__、A__bb、aaB__和aabb之比为9∶3∶3∶1,非红花类型所占比例为:(3+3+1)/(9+3+3+1)=7/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