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学院: 理学院

学生姓名: 刘君兰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081022

学号: 08102221

指导老师: 孙海

二零一二年六月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型,首先介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背景和意义及评价原则,指出了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四个部分,本文分别对这四种评价作出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的评价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评价方案更加客观、合理、科学。

评价模型主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合理处理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首先根据查文献得到一个分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结合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造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信息,我们采用有效区间值代替平均值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先统计出三级指标的原始评价数据,然后根据区间值模糊法求得各三级指标的有效区间,接着按照分层次模糊法一层一层地计算上一层指标的有效区间,直到得到最高层次的有效区间,根据四种评价主体得到的有效区间得到综合有效区间,求出该有效区间在各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区间数判断最后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的隶属等级。

按照改进后的要求,在Matlab GUI环境下进行编程得到一个可视界面,只需在得到的界面中分别输入各评价主体对三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就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判断出该有效区间的隶属等级。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标度法;有效区间;GUI可视界面

ABSTRACT

This paper is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First we introduce the under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point ou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clude four parts:Student Evaluation,Peer and Explore Evaluation,Leadership Evaluation and Teacher Self-evaluation. Analyse these four kinds of evaluation and point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program and it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to make it into a more objective, rational,scientific evaluation program.

The Evaluation Model mainly analyse two problems.One of them is how to build a good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other is how to deal with the evaluation data reasonable.Frist,we get a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 which is divide into three gradations by the mean of seeking literature.Then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gradation analysis and rating scale,build a reasonable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index.In order to use th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s more as possible,we use the value of the effective interval instead of the mean value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At frist,we should count the original data of the third indexes .then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interval of each third indexes.We should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interval of the higher level one by one in the way of fuzzy until we get the final effective interval.After that,we combine the results of the four evaluation subjects into a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interval.Finally calculate how much does it belong to each Evaluation Level and judge which gradation it is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interval.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requirements,we design a program in the Matlab GUI environment to get a sliding interface.You just need to input the scores of every third index which is given by different evaluation subjects,then you can get the effective interval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judge which grade it belongs to.

Keyword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the method of analysis by gradation; rating scale method; effective interval; GUI visual boundary

目录

绪论 (1)

1.1 教学质量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1)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第2章教学质量评价概述 (3)

2.1 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3)

2.2 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4)

2.3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及方法 (5)

2.3.1 学生评价 (5)

2.3.2 同行和专家评价 (6)

2.3.3 领导评价 (6)

2.3.4 教师的自我评价 (7)

2.3.5 几种评价的比较 (7)

2.4 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

2.4.1 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8)

2.4.2 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 (9)

第3章教学质量评价数学模型 (11)

3.1 问题分析 (11)

3.2 符号说明 (11)

3.3 基本假设及说明 (12)

3.4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2)

3.4.1 层次分析法 (12)

3.4.2 标度法 (13)

3.4.3 分层次模糊评价法 (15)

3.4.4 区间值模糊评价法 (16)

3.4.5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18)

3.4.6 各评价主体权重的计算 (21)

3.4.7 综合评价的模型建立 (23)

3.5 模型的评价及推广 (24)

3.5.1 模型的优缺点 (24)

3.5.2 模型的推广 (24)

第4章Matlab GUI设计 (25)

4.1 Matlab GUI 简介 (25)

4.1.1 GUI设计模板 (25)

4.1.2 GUI设计窗口 (25)

4.2 GUI设计窗口的基本操作 (26)

4.3 GUI功能实现 (27)

4.3.1 Push Button对象功能实现 (27)

4.3.2 Example的设计 (28)

结论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附录 (33)

附录1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程序 (33)

附录2 界面设计和数据提取程序 (38)

绪论

1.1 教学质量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学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手段,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而教学质量评价则是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评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直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目的,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评价信息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总之,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公正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加强学校科学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客观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的水平,但是由于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角度不同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各高校采用的评价方案按评价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奖惩为目的,根据评价结果来决策教师的评职称、加薪等,一种是以提高教学发展水平为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出发点是让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以引起教师对教学的关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评价对教育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评价结果太过侧重奖惩的话,教师可能会曲解评价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在评价中得到高分,而不去思考评价结果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不能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而发展性评价,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由于这种评价制度与奖惩没有多大关系,使广大教师打消了一些不必要的顾虑,相对的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评价,并更加关注自己的评价结果。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基于四点:

第一,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以便让教师能够及时改正;

第二,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要求以及其希望通过该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让教师上课时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第三,及时了解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状况;

第四,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背景和意义,讲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历史,根据当前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并描述了教学质量评价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详细的指出了教学评价的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主体及方法。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求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用区间值模糊法和分层次模糊法结合计算评价的各级有效区间。

文中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将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评四个部分,分别对这四种评价进行了介绍。首先根据查文献得到一个分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结合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造了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然后根据区间值模糊法求得各三级指标的有效区间,接着按照分层次模糊法一层一层的计算上一层指标的有效区间,直到得到最高层次的有效区间,求出该有效区间在各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区间数判断最后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的隶属等级。

按照上述要求,编程实现该模型的计算,并在Matlab GUI环境下进行编程得到一个可视界面,只需输入相应的数据就可以求解出评价结果。

第2章教学质量评价概述

2.1 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高等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最本质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采取各种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向社会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具体地说,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主要有诊断、导向、反馈、甄别四种[ 2 ]。

(1)诊断作用

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并作出决策,需要以客观的信息为依据;确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改善教学质量的方案。教学质量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有非常严格的执行程序,能够较全面、科学地判断信息的客观性,从而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导向作用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评价的方法及其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奋斗目标,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来。教学质量评价既是不仅是一个对教学质量检查和考核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过程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得到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的东西,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己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评价的结果也可以使教师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其教学成果受到大家的肯定,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

(3)反馈作用

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又称为再教育过程。根据不同主体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收集到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全面认识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各方面增强教师的自我认识,提高评价得到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总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很好的反馈信息的过程。

(4)甄别作用

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和估计,一方面指出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肯定教师的劳动成果,在特定的教育群体中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良好的教学评价氛围,使教师对教学评价产生信任感和公平感,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老师来说,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得到认可,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让教师能自发的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案应该针对每

一位教师的不同工作绩效给予不同层次的肯定和认可,使教师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和平衡,对评价结果较好的老师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就可以促使教师向更高层次不断努力,不断激发其教学的积极性。

2.2 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在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这股洪流中来。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了规范教学评价方案就必须对其提出一些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评价的对象-教师的性质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所以评价方案必须要有明确的评价方向。一个好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必须能够全面合理的体现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特别地应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提高,培养出全面发展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激励原则

当代评价观认为,评价的主要作用并不是选拔、分等和淘汰,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激励和改善,一个好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是以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出发点,不断改善和优化教育体制,推进教育走创新性发展道路。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和改善作用首先体现在评价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上,首先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规范和知道作用作用;其次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处理也必须以激励和改善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归宿。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提出目标和要求,要尽量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保护学生的自尊生、自信心。要更多地运用鼓励评价用语,而坚决杜绝惩罚性和刺激性评价。

(3)主体性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作为客体的知识只有内化于学生的认识结构、能力和情感体系之中,才能成为主体内部的稳定结构。离开了这一内化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一方面评价体系应有利于体现、反映和引导学生主体性发挥(如把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广度、参与深刻度、参与时间、参与效果列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评价过程也应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制约、自我完善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4)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体现于评价因素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影响和表述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坚持多因素、多指标的全面评价,避免个别少数因素的片面评价,但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抽取最能反

映创新性思维水平的本质因素作为制定评价指标的依据。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更多是学生,要坚持以学生小组评议和学生个人自评相结合。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途径的多元化,单纯的定量测量、测验是不够的,要注意运用调查、问卷、评议、观察、记录、考察等多种方式方法,要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描述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心理测量和外显行为的考查相结合,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

(5)科学合理原则

科学合理原则要求评价和标准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和谐一致。科学合理的原则还要求评价过程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主观臆断。另外,创造性思维评价要从自身的特征和发展实际出发,尽量吸收现代化的科学成果,包括指标体系的确定性、严谨性、本质性、简明性和评价操作技术手段的先进性等,要使信息的搜索更全面准确,信息分析处理更加合理、科学。

(6)可行性原则

创新性思维评价的对象是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指标多是呈内隐状态,因而评价操作的可行性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全面反映被评本质的前提下尽量简约化、外显化、可操作化,评价操作工作要尽量简化,包括评价组织、实施步骤、搜集信息的方式技术措施和信息处理等都要尽量简便易行,还要精简机构,尽量减少评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3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及方法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但它是否能够发挥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其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是否科学、规范以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是否高。目前各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学生评价),二是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同行和教育学专家或与教学内容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同行评价),三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者(领导评价),四是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四种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2.3.1 学生评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策略、方法与手段有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学生最了解教师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获得了收益。而且学生评价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其信度范围通常在 0.8-0.9 之间,具有相当高的信度,因此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都比较推崇学生评

价。现目前各高校学生评价的方法是编制大同小异的一些学生评价表,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赋予相应的等级如“优秀”、“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同时又给出相应的权重,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教师进行评价,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尽快地将评价结果反映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及时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找到改进方法。为了充分反映各层次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评教活动,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地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评价的总体成绩要向全校公布,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意见被肯定,学习就会更积极,得到好评的教师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每个教师的具体评价结果只能告诉其本人和领导,尊重教师的意愿。

2.3.2 同行和专家评价

同行及专家评价就是从事本课程或本课程相关教学的教师通过听课或教师是评价的对象,同行、专家评价重点是考察教师教学思想、方法、手段等深层次的内容。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传播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投入最多的人,也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了解的人。同行之间接触的比较久,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更深刻一些,有很多学生看不到的方面,都可以通过同行的评价来反映。在平时与同行接触时,教师是处于最自然的状态的,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更真实。而专家是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了解最深刻的的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对评教有更深层次的见解,而学生评教时更多的是看到教学上一些表面的东西。为确保评价结果更加真实,更加全面同行和专家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同行之间相互评价还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相互了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十分有效的。

目前大部分高校进行同行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方法差不多,也是编制大同小异的一些量表,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赋予相应的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同时又给出相应的权重,管理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2.3.3 领导评价

高等院校的各级管理部门直接参与教学的监督活动,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别在大学本科院校,院校领导和各级管理者参加听查课是一项制度。学校各级管理领导,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领导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我们采用领导信任度问卷调查为主,以平时观察、课堂听课等为辅的评价方式,所谓领导信任度问卷

调查,是指以定性评价方式,向学校领导发放问卷表来了解领导对教师的评价,然后对不同的评价项目赋予一定的分值,进行定量统计,管理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2.3.4 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就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评价,指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作出评价的活动。

教师是被评价的对象,也应该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教师自评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而且还可以通过教师自评,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教师愿意主动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活动中来,自然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5 几种评价的比较[ 3 ]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来,使之能够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需。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对教学活动有最直接的感受,所以在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一直占据中心地位,其评价结果也最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学生评价比较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其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更为准确。同时,由于学生评价人数比较多,可以减小由于个人价值观所造成的偏差,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就更接近真实值。但学生评价一般容易受到课程性质、教师性格以及对评价指标理解差异等与教学质量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评价只是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依据并不能把它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

同行和专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熟悉,一般都有相关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在某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也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同行和专家评价通常采取抽查听课形式来获得教学信息,由于听课次数有限,认识不够深入,其评价结果也往往偏离真实值。

领导虽然掌握了比较多的宏观信息,但由于其本身就比较繁忙,亲身接触教学的机会比较少,得到的微观信息还很欠缺,所以领导评价一般都是凭感觉、印象或感情来打

分。

在教师自我评价中,各位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逐项自查,得出结果,总结出自身的教学情况,认清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一个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对象变被动为主动,让教师不再处于消极等待的被动状态,然而,自我评价常常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

总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公正、客观地进行,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听取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实行多渠道、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最大限度的利用评价结果,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别人的建议。实施探究式新型教学策略,教学相长。

2.4 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在我国高校各项评价活动中,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许多研究者都积极投入到这股洪流中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由于我国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各高校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的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2.4.1 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6 ]

2.4.1.1 评价目的有失偏颇

教学质量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是为了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以便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在实际的评价活动中,很多高校把它作为一种奖惩评价来对待,将它与教师的聘任、待遇等挂钩,有些甚至仅仅将评价分数的高低作为教学效果的优劣,缺乏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起到真正促进教学发展的作用。

2.4.1.2 评价主体不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评价中都是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为辅,缺少教师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教师作为被评价的对象,不能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多听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4.1.3 评价结果处理不当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只是做简单的求平均值处理,考虑问题很不全面,使评价结果偏离真实值。如在评教时可能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评价,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管理者在统计结果时应该想办法尽量避免这种错误。评价结束后,很多学校只是将评价的最后结果告诉教师,具体评价结果没有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并不能了

解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没办法改进教学水平,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4.2 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

客观公正地进行学生评教,真确对待、处理评价结果,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针对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4.2.1 加强对评教工作的引导

加强对学生评教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克服评教中的心理障碍,尽量消除评教误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让学生认识到评教的意义,提高他们参加评教的的意识,使学生明白评教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但反映了学生对教学的想法,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评教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受益的还是学生自己。

2.4.2.2 建立规范稳定的评教制度

各高校应该建立合理规范的的的教学评价制度,选出专业的评价组织者,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程序,方法标准等给出科学的管理制度,评价的语言要规范,条件要标准化,严格按照评价制度来执行。

2.4.2.3 确定合理的评教时间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评教时间放在学期结束,导致评教信息反馈滞后,不能让教师及时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要求,达不到评教的意义。评教时间可以定在期中考前后,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接触对老师及该课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老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改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4.2.4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是保证学生评教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生评教的指标应当反映教学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应当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形成性、可操作性和定量性,评教指标的核心应该突出一切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为重点,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制定评价表时应该有明确的引导说明,并增加学生对自我评价的部分,还可以多设置一些有利于教师个性与创造性发挥的定性指标,合理分配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权重。指标的内容应该具体明确,区分度要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并且根据课程的类型将评价表个性化,同时还要尽量让评价指标简单化。

2.4.2.5 创造和谐的评教环境

为了消除学生在评价时的顾虑,保证评教信息的真实性,应当创造轻松、民主的评教氛围,可以采取匿名的方法进行评教。提倡开展网上评教,网上评教有其特有的优势,如评教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对评价反馈的信息收集更容易,数据分析更快捷,网上评教既可以节约评价成本,又提高了评教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评教前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及老师对评教目的的认识,评教不是走形式,而是为了

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2.4.2.6 合理利用评教结果

就目前而言,对于评教结果的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评教的结果,是一个敏感又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在处理评教结果是应当在充分尊重评教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对教师心理的影响,保护教师的自尊心,从而达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鉴于评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评教结果的总体情况应该及时向全校公开,对于教师的个体情况应该只对教师本人及其领导公布。通过评教的结果,肯定优秀教师的成绩,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一些还需改进的教师,应该将评价的具体结果告知,让其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及时改正过来。充分利用评教结果,不仅要发挥其证明功能,更应该强调其改进、诊断功能,针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帮助那些表现不足的教师发现自己的缺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潜能。同时,还要允许教师对评教结果提出异议,并可以申请复议,相关部门应该严肃对待,全面深入进行调查和了解。

第3章 教学质量评价数学模型

3.1 问题分析

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目前,教学质量评价大都

是由学生评价、同行及专家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该模

型结合了这四种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对其赋权值得到综合评价结果。要做好评价

工作主要是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下

面针对这两大问题做具体分析:

(1)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教学质量评价的第一步,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

模型的合理性。一般较好的评价体系都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的。首先通过查文献法

得到一个分三级指标的评价表,表中给出了各级评价指标,为了得到各级评价指标的权

重系数,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萨蒂提出的1-9标度法结合构造判断矩阵,再对判断矩

阵进行求解得到各指标权重,根据这种方法依次求出各级指标对应的权重。

(2)评价结果的处理

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处理是评价模型中最重要的一步,现行的许多模型都是对评价结

果进行简单的求平均值,这样会忽略许多有用的评价信息,为了充分的利用评价的信息,

本模型中采用区间值模糊判断法来代替平均值法。首先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求出各三

级指标的有效区间,再根据其对应的权重系数求出各二级指标的有效区间,依次往更高

一级类推,得到最后的有效区间,又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出发点不同,评价的

角度也不同所以要分别对他们求有效区间,然后根据其对应的权重得到综合评价的有效

区间,确定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3.2 符号说明

学生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分别为第1、2、3、4种评价

表3-1 符号说明

序号

符号 符号说明 1

],[+-z z 表示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 2 i W

表示第i 种评价方法的权重

3

],[+-i i z z 表示第i 种评价方法有效区间 4

i u 表示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 个一级指标 5

ij u 表示一级指标i u 的第j 个二级指标 6

ijk u 表示二级指标ij u 的第k 个三级指标 7

i q 表示第i 个一级指标i u 的权重系数 8

ij q 表示一级指标i u 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9

ijk q 表示二级指标ij u 的第k 个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10

],[+-ijk ijk f f 表示三级指标ijk u 的有效区间 11

],[+-ij ij r r 表示二级指标ij u 的有效区间 12

],[+-i i r r 表示一级指标i u 的有效区间 13 ],[+-r r

表示评价指标表最后的有效区间 3.3 基本假设及说明

1、在对原始评价数据进行处理时低于45分的评价结果都剔除;

2、在对三级指标进行评价时,都是以满分为100分的原则来进行评价的;

3、四种评价主体分别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也要分开来计算;

4、假设评价的数据及涉及的公式都是可行的;

3.4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的处理出发,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学质量

评价模型。

3.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法)是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法,

它是将评价指标分成多个层次,通过逐层分析,层层递进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系数。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评价问题。要明确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清楚评价对象的性质,确定评价

活动中所要包含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等等。

(2)建立适当的层次结构。这是AHP 法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根据评价对象的性

质将研究问题分解成几个不同的大要素,再按各要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其细分下去,形

成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高层次也就是问题的总目标只能有一个要素;中间层次是最高层

次的小分支,称为准则层,它要受上一层要素的约束同时又制约着下一层指标的确定;

最低一层为决策层,一般分的比较细。

(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是层次分析法中计算量最大的步骤,确定各指标权重

的方法有许多,一般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主观法有专家打分法、经验法等,客观法有

熵值法,标度法等等。

3.4.2 标度法

标度法就是通过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一个判断矩阵,再根据运算得到相应指

标的权重,它常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标度法求权重系数的步骤为:

(1)根据萨蒂提出的1-9标度表

[ 10 ](见表3-2)。

表3-2 标度表

标度取值

比较程度 1

两指标相比,有同样的重要性 3

两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5

两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重要 7

两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9

两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绝对重要 2,4,6,8

两指标相比,重要程度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1,1/2,1/3…1/9 两因素相比,后者相对于前者的重要程度取倒数即ji ij r r 1= 对位于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到判断矩阵

=R ????????????nn n n n n r r r r r r r r r 212222111211 (3-1) 其中,判断矩阵R 应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①1=ii r (n i ,2,1=) (3-2)

②ji ij r r = (),1,2,3i j n = (3-3)

(2)对判断矩阵R 进行计算求得权重系数。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 对判断矩阵进行列归一化处理得到一个新的矩阵

()n n ij a A ?= , ∑==n i ij ij

ij r

r a 1

(3-4) ② 对矩阵A 按行求和得到矩阵B

()1?=n i b B , ∑==n j ij i a b 1

(3-5)

③ 再一次对矩阵进行列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

1)(?=n i c C , ∑==n i i

i

i b

b c 1 (3-6)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地,如果判断矩阵中各元素kj ik ij r r r =

(2.1=k n )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这时,它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

向量就可以用来表示各评价指标的的相对重要程度。但是,由于标度法存在一定的主观

判断差异,使判断矩阵不可能具有完全一致性,所以我们要将其偏差控制在一定的可接

受范围内,这样我们必须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方法如下:

设判断矩阵为n n ?阶,最大特征值为max λ,当max n λ=时,称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

性,但在一般的情况下max n λ≠,这时就要用一致性比率对其进行检验,检验公式为:

CI CR RI

= (3-7) CR 为一致性比率;CI 为一致性检验指标,且

11max --=

n CI λ (3-8)

=?=n i i

i n c C R 11

max )(λ (3-9) RI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以通过查表[ 10 ]得到(见表3-3)。

表3-3 一致性指标表

级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I 0.00 0.1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当1.0

各评价主体的相对重要程度,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并使之具有完全一致性。

3.4.3 分层次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由指标集U ,评语集V 和评价矩阵R 组成。设指标集{}12,,,n U x x x = ,

评语集{}12,,,m V y y y =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U 上的模糊子集A :

()12,,,n A a a a = (3-10)

其中,i a 为指标集U 的第i 个指标i x 所对应的权重,满足0≥i a 且11n

i i a ==∑,设第i 个指

标的评价为U 到V 上的模糊关系是()12,,,i i i im R r r r ,则n 个指标的评价矩阵为:

()1112121

22212m m ij n m

n n nm r r r r r r R r r r r ???????==?????? (m 为评价人数) (3-11) 评价的结果为A 与R 的合成,写作:

()12,,,m B A R b b b == (3-12)

其中,B 为V 上的一个模糊集合(向量),代表评价的结论。当评价指标较多时,i a 会

相对来说比较小,评价结果得到的j b 就反映不出实际的情况,达不到评价的目的。所以

当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考虑的指标较多,且各指标之间还有层次之分时,可以先对指

标集U 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关系逐层进行分析。具体计算

步骤如下:

(1)将指标集{}12,,,n U x x x = 按某种属性划分成s 个子项指标集12,,,s U U U ,其

中{}12,,,,1,2,,i i i in U x x x i s == 。且满足:

①12s n n n n +++= (3-13)

②12s U U U U ???= (3-14)

③,i j i j U U ≠?=Φ (3-15)

(2)对每一个子项指标集i U 分别作出评判,设{}12,,,m Y y y y = 为评语集,i U 中

各指标相对于V 的权重()12,,,n A a a a = ,若i R 为单因素评价矩阵,则得到评价向量:

公司技术文档格式规范

目录 一、页边距设置 (3) (一)、装订 (3) (二)、不装订 (3) 二、页面布局设置 (3) 三、目录 (3) (一)、目录选择 (3) (二)、字体 (3) (三)、段落 (3) 四、标题 (4) (一)、“字体”设置 (4) 1、主标题 (4) 2、副标题 (4) (二)、“段落” (4) 五、结构编号 (4) (一)、形式 (4) (二)、字体、段落 (5) 1、一级编号 (5) (1)、“字体” (5) (2)、“段落” (5) 2、二级编号 (5) (1)、“字体” (5) (2)、“段落” (5) 3、三级编号 (6) (1)、“字体” (6) (2)、“段落” (6) 4、四级编号 (6) (1)、“字体” (6) (2)、“段落” (6) 六、正文 (7) (一)、字体 (7) (二)、段落 (7)

(三)、落款、日期、签名规定 (7) (四)、图片 (7) (五)、附件 (9) 七、表格 (10) (一)、Excel电子表格。 (10) 1、页边距 (10) 2、标题 (10) 3、内容 (10) (1)、表头 (10) (2)、内容 (10) 4、列宽 (10) (二)、Word表格 (10) 八、页眉页脚 (11) (一)、格式 (11) (二)、内容 (11) 1、页眉 (11) 2、页脚 (12)

公司技术文档格式规范一、页边距设置 (一)、装订 纵向:上3cm,下2.5cm,左2.7cm,右2.5cm。 横向: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二)、不装订 纵向: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横向: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二、页面布局设置 布局——页面设置——文档网格 选择“指定文档网格”,设置行数为每页40行。 三、目录 (一)、目录选择 使用引文目录,自动目录1. (二)、字体 “目录”两字:字体,宋体;字形,加粗;字号,四号。居中目录内容:字体,宋体;字形,不加粗;字号,五号。(三)、段落 自定义目录选项下修改目录段落格式。

项目中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

关于项目中评价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作/转载者:白思俊发布时间:2004-7-6浏览量:120 摘要:本文在对传统项目评价的概念进行扩充之后,提出了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及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并重点对项目中评价的相关评价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项目中评价的二维结构模型、聚类评价模型、递进评价模型及项目中评价的DEA评价方法。 关键词:项目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管理 Research on the Models of Project Interim Evaluation Bai Sijun (Management Schoo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Project Evaluation (PE) has basically formed a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Many project life cycles are similar from the start to the end, including project determination; and then undergoing the project definition, manning, resources allocation, work planning, executing operating and so on. There is a series of evaluation problems in each period. Obviously, these evaluation problems have their related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The set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will constitute the perfect system of PE.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PE and present the concept of PE corresponding the whole project life cycle, and divide it into Project Ex Ante Evaluation (PAE), Project Interim Evaluation (PIE) and Project Ex Post Evaluation (PPE), and mainly analyze the models of PI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odel of two-dimensions framework, the model of clustering evaluation, the model of step-advance evaluation and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Keywords: Project Evaluation, Project Interim Eval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1.引言 项目评价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理论之一,已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体系,特别是项目前期论证和项目后期评价方面。然而人们对项目最为重要的执行阶段的相关评价问题却很少进行探讨,本文基于此对传统的项目评价概念(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预测、论证和评价)进行了扩充,提出了如下的广泛意义上的项目评价概念: 所谓广义项目评价,即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针对项目生命周期每阶段特点应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采用适当的评价尺度所进行的“根据确定的目地来测定对象系统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 按照上述定义,我们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将项目评价分为三部分内容:即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由于这三个阶段项目管理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其项目评价内容也不同。 项目中评价是指在项目立项上马以后,在项目实施时期,历经项目的发展、实施、竣工三个阶段,对项目状态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衡量与监测,对已完成的工作做出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项目实施的实际状态与目标(计划目标)状态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可能影响因素,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作出决策,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来实现或达到既定目标(计划目标),改进项目管理,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

专利申请中如何控制专利质量

专利申请中如何控制专利质量? 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从长远看来不能仅限于专利申请数量,创新产品的专利质量才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那么,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该如何控制专利的质量呢? 一、专利筛选制度的建立 1、专利筛选的内涵 对于技术研发能力很强的企业而言,可能存在多项发明创造,并非每件发明创造都需要、都适合申请专利。此时还必须决定应该把哪些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或把哪些发明创造优先申请专利,此即所谓专利筛选制度。

专利筛选制度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发明创造进行评估,从而决定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或申请专利的优先顺序的制度。专利筛选制度中最为实质的部分,主要是专利申请之前的发明评估,因此,专利筛选也可以称为发明筛选。 2、专利筛选的目标 专利筛选的目的在于评价技术是否具有专利性,是否值得申请专利,并确保申请专利的品质,增加专利申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借此淘汰不必要的或无益的技术,节省申请、维持专利所耗费的财力。 从理想的角度观察,专利筛选可以避免申请不必要或不需要的垃圾专利或问题专利,以及错误专利。 所谓垃圾专利,是指那些难以满足专利法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三性”要求,而不应该得到授权的专利。所谓“问题专利”(questionablepatent),也称“可质疑专利”,这些专利多半是无效的或者其权利要求过于宽泛。问题专利比垃圾专利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包括垃圾专利,还包括那些可以授权但保护范围不适当的专利。而所谓错误专利,是指虽然满足专利法的“三性”要求,但从企业策略上考虑应当作为商业秘密而不宜申请的专利。 当然,从专利法的本质目的上讲,不应欢迎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因为它们占用了不应当拥有的专利资源。不过,从企业的私利角度上看,有时候申请垃圾专利或问题专利却是他们有意的结果。而对于错误专利,从纱利法的本质目的上看,本应授权,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企业不小心造成错误专利的申请,则可能存在不利的后果,是策略上的失误。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月23日星期二 押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猿 一级固定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固定评价指标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内容  体质 B11 (医学标准)  体态 B12 (医学标准)  性格气质 B13 性格类型、气质种类(心理学标准)  身心素质 B1  心理健康水平 B14 (心理学标准)  逻辑分析能力 B21 能系统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 B22  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持续学习;注重他 人经验的同时总结自己工作得失形成知识 体系  适应与应变能力 B23  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面对变化可以调整应 对措施  执行能力 B24  以目标为标准,注重最终结果;自主地进行 工作;能够影响他人,和你一起完成设定目 标;通过设定工作计划,控制与解决困难以 达成目标。  一般能力 B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能 力;人际洞察力、建立关系与获得支持的能 力  成就欲 B31 良好的心理暗示  专业精神 B32 追求专业领域的领先  承受挫折力 B33 战胜自我;能迅速恢复自信心  团队合作精神 B34 有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意愿  职业意识 B3  品德 B35 守法、敬业、诚信、责任、公道、奉献精神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 B41  拥有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事 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专业技术能力 B42 从事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 B4  学校、专业以及学历 B43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学历与学校情况  工作经验 B51 从事实习、临时或正式工作  学校与社会活动经历 B52  参加校内或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或组织其活 动  工作与社 会经历  B5  特殊奖励、技能或经 历  B53  如:获得重大奖励、社会工作、发表学术文 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与专利、社会实践 活动  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法 表2-3二级指标和评价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阴邢文祥李璞 中央财经大学的邢文祥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的李璞副教授,在对西南地区100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构建了基于AHP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大学生分为五大类,抽象出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特征向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表2-1调查问卷分析统计结果 表2-2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注:用人单位要求艺体类学生的“其他”要求主要是:拥有一定专业等级资格和比赛 经历。 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 效益出发,更多地要考虑招聘大学生能 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效益的产生源于知 识通过素质转化为能力。在招聘现场经 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 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 过去,用人单位一般只是对专业知 识提出要求,即使提到资格条件也多为 附属说明,体现出用人单位当时的用人 倾向。而现在,用人单位基本上按照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单位职位说明书 的主要内容搬进招聘广告,多写明招聘 职位,对职位进行说明,提出任职资格条 件。在招聘广告中,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 要求外,无一不对素质能力提出要求。 如:独立工作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 市场开拓能力强;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 事情能力强;有较强的业务及管理能力, 责任心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有团队 精神,等等。 这些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是用 人单位用人标准的改变,即在重视知识 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同样甚 至更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评价,也因此成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职业素质五要素 大学都具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 双重功能,但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心任务 有所区别,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科 技创新,而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人才。因此大学一方面要为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 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务,两者并行不 悖。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 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 料,大学毕业生则是出厂的产品。目前的 现状是:高考制度可以统一检验原料的 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即大学毕业生的职 业能力却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从事一 定工作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而言,对其 评价的最好依据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 知识、技能、行为、贡献等。但是,在校学 生因环境的局限很难实地测量其工作能 力以及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质, 即使参加实习和模拟试验也是如此。 另外,根据冰山模型,能否胜任某一 职业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而且应该考 察这一职业从事者的工作动机、个人品 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 面。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机、品质、价值观 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 面,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越大。根 据管理理论中素质研究的开创者哈佛大 学教授麦克兰德的观点,素质是一个人 或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和高效 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测量。麦 克兰德认为素质包括5个组成部分:(1) 动机。推动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 取行动的内驱力。(2)个性特征。个性、身 体特征以及对外部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 现出来的一贯反应。(3)自我认知。一个人 对自己的看法,即自我认同的内在本我。 (4)知识。一个人拥有的关于某一具体领 域的各种信息或情报。个人在某一特定 领域内所拥有的信息。(5)技能。完成一项 具体的体力或脑力工作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职业能力素质我们 可以概括为:一个人能胜任某一职业的 特性与能力,包括:身心素质、职业意识、 一般能力、专业技能、特殊能力与经历 等。 已有的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单一化 目前对大学生评价有两种趋向: 第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 评;另一种是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 评体系。 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主要 是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各课程成绩,也 附带考虑社会工作经验、特殊才能。这种 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 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 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 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 备转化的能力。况且,目前学校考核学生 的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能否 考察出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值得 商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分 低能”的现象了,也可能导致学校认为的 好学生并不是用人单位认为的好员工。 因此,改变学校测评的内容与方式使之 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要就变得十分紧 迫。 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尽管 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 位的要求,但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 因为企业中职业测评体系是为了考察目 前员工是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 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招聘他们主要 考虑的是其发展潜质、未来能给企业带 来的效益。所以,用能否胜任当前某一职 位的要求去评价大学生显然不合理。另 外,我们建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模型是 期望对一定类别的学生都能考察,如果 采用企业的职业测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 限性。 以上的两类模型一旦评价指标和权 重确定就不能灵活变动。而大学的学科 门类非常多,毕业生就业将要涉及的行 业也包罗万象。企图用一套固定不变的 体系去评价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只可能 顾此失彼。即:如果满足测评的效度,就 要局限测评对象的范围;如果要提高测 评对象的广度,就会降低测评的效度。比 如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测评所有学科学 生的模型,那么我们只能提炼各学科的 共同特性,结果就像隔靴搔痒。所以我们 要防止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像 万金油一样,不但满足精度要求,也要满 足广度的需要,在本文中着重有关于此 方面的努力探索。 分析了大学生测评方式的弊端后,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大学生 特点也反映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生职业 素质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的建立 应有助于解决问题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 必须基于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能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通 过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手段的 测评可以使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针对性制定学 习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能让学校科学合理地评价学 生。面向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可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避 免人才培养时资源的浪费。 三是能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 靠的依据。用人单位可以利用模型评价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科学 地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人才。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构建模型 的目标:建立理、工、文法、经管、艺术体 育5类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权重,组成 一个“模型组合”,在评价不同对象时可 以通过一定方法改变一定数量的评价指 标或调整指标权重,使得测评更具有科 学性。 构建模型流程遵循以下步骤:问 题—— —调查—— —建立数据—— —初步模 型—— —反馈—— —确定模型。 建立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 据学科差异把大学生分为五大类型:理 学类、工科类、人文科学、经济管理类、艺 术体育类。 其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用 人单位的意见,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内 容和权重。 借鉴已有的研究和一些行业要求 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学生 能力素质一级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如 表2-1中所示。 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我们 分别在西南地区选取了100家单位作 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 收调查问卷97份。在调查中我们把大 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作 为选择内容,对于每一个要求,请被调 查者根据理学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 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5类大学生学 科的不同特点,选择两个他认为重要的 能力素质条件。经过回收调查问卷、分 析统计,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1。 调查中“缺乏的”超过5%的能力素 质要求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主要依 据,又根据各类专业要求的不同,我们 整理出五大类评价指标作为大学生职 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内容,又 因5类专业的评价权重不同,我们可 以分别建立其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如表2-2。 组织专家组,参考其他素质评价模 型,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评 价因素内容和二级评价指标,如表 2-3。利用AHP法确定理科类、工科 类、人文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 权重。 AHP计算方法是:对一级指标B 和各二级二级指标B1、B2、B3…Bn的 权重向量A(A1、A2、A3…An)具体值 可以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 分析法来确定。 对评判集中各权重的具体值可参 考(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 法”来确定。对每一组因素矩阵可以根 据几何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进行归一 化处理。 几何平均方法是指分别求出矩阵 中各列的几何平均值,得到一个m维 向量,再将它标准化(用各分量之和除 每一个分量),即得权重矩阵A。 若用表示与两个因素重要性比较 的结果,则: Pij=(1、2、3、4、5、6、7、8、9) 一级评判因素集的权重向量为A= (a1、a2、a3…an); 各因素的权重为: 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方法: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Pij完全是决策 者凭直觉估计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不一 致之处,如3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出现矛盾。 因此,在得出判断矩阵之后,还应对 其估计一致性进行假设检验。如果一致性 较好,判断矩阵可以应用;否则,不宜应 用。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步骤:l.计算最大特 征值,,其中(BA)i为矩阵 BA的第i个分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和随 机一致性比例:,随机一致 性比例,其中R.I.为平均随 机一致性指标,它的值可由表2-5查 到,一般的,当C.R.<0.1时,可认为判 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因为指标权重设置不同,理学类、工 科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的指标体系共同组成“大学生 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指标 体系确定后,我们可以用评价中心技术 对被测评者进行评价。每一个指标评价 的评分都是10分制。各个指标的得分 加权就得到这个被测评者的综合评价 结果。 评价中心综合应用了各种人员测 评技术,是以评价被测评者素质为中心 的测评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从测评的主要方式来看,有投射测 验、面谈、情境模拟、能力测验等。但从 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公文 筐、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演讲、 案例分析、事实判断、面谈等形式。 通过实践操作测验,可以对被测评 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 公文筐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评价者 在管理方面的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决 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此外还反映 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 题的条理性程度和灵活性,以及对他人 的敏感性等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考察被评价 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等,同时也可以考察被评价者的自信 心、进取心、责任感、灵活性以及团队精 神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及风格。 面谈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说服能 力、表达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 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等。 评价模型有实际意义 在确定模型二级指标权重时,我们 可以组织专家组利用Delphi(专家咨询 法)和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我们以经济管 理类大学生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针对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职业资 格与培训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专 业以及学历,专家组首先确定判定矩阵 如下: =(0.121, 0.641,0.238) 估计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 所以,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为 (0.121,0.641,0.238)。 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同上方法可 以得出。 对大学生的评价从对知识、能力的 测评向职业素质的测评转变是高校教 育思维的一个必然转型。在本文中,我 们把职业素质评价指标分为5类,又照 顾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 求。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调查面比较 窄,调查的行业也比较少,而且主要集 中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可能反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方 面很不全面,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还没有 充分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上是我们工作 的主要不足。 总之,我们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 评价方面的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工作,值得共同关注。 表2-6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ai=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 Category label 理科% 工科% 人文学科%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缺乏的%  身体条件(性别、高矮等) 3.6 3.4 3.4 3.3 22.5 1.1  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情 绪控制能力、性格气质等等)  9.9 14.6 12.4 15.2 12.7 24.7  学历与学校名气 2.7 1.1 3.4 3.3 1.4 3.4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 9.9 11.2 9.0 4.3 5.6 3.4  一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 能力、思维能力等)  11.7 13.5 15.7 17.4 7.0 7.9  职业意识(道德、敬业精神、成 就欲等等)  24.3 18.0 22.5 21.7 22.5 25.8  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做过学生 干部、参加过其他社会组织的活 动等等)  10.8 6.7 20.2 19.6 4.2 19.1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拥有汽车 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 事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6.3 6.7 3.4 4.3 4.2 3.4  专业技术能力(从事某一特定工 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19.8 23.6 9.0 8.7 12.7 11.2  其他 0.9 1.1 1.1 2.2 7.0 0.0  Total response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指标权重100%    理学类指标    工科类 人文社科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一级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指标评价 因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体质 B 11  A 11 4 11 A  体态 B12 A12 …  性格气质 B 13  A 13 …  身心 素质  B1  心理健康 B14  A1  A14              4 1 A  4 1n A  逻辑分析能力 B 21  A 21 4 21 A  学习能力 B22 A22 …  环境适应与应 变能力  B23 A23 …  执行能力 B24 A24 …  一般 能力  B 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A 2   A25              4 2 A  4 2n A  成就欲 B 31  A 31 4 31 A  专业精神 B32 A32 … … … …  承受挫折力 B 33  A 33  … … … …  团队合作精神 B34 A34 … … … …  职业 意识  B3  职业道德 B35  A3  A35              4 3 A  4 3n A  职业资格与培 训经历  B41 A41 4 41 A  专业技术能力 B42 A42 … …  专业 能力  B 4   学校、专业以及 学历  B43  A 4   A43              4 4 A  4 4n A  工作经验 B 51  A 51 4 51 A  学校与社会活 动经历  B52 A52 … …  工作 与社 会经 历  B 5   特殊奖励、技能 或经历  B53  A 5   A53              4 5 A  4 5n A  A1′ A2′ A3′ A4′ A5′ A1″ A2″ A3″ A4″ A5″ A1苁 A2苁 A3苁 A4苁 A5苁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苁 A12苁 A13苁 A14苁 A21苁 A22苁 A23苁 A24苁 A25苁 A31苁 A35苁 A41苁 A43苁 A51苁 A53苁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学院: 理学院 学生姓名: 刘君兰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081022 学号: 08102221 指导老师: 孙海 二零一二年六月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型,首先介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背景和意义及评价原则,指出了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四个部分,本文分别对这四种评价作出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的评价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评价方案更加客观、合理、科学。 评价模型主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结果的合理处理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首先根据查文献得到一个分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结合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造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信息,我们采用有效区间值代替平均值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先统计出三级指标的原始评价数据,然后根据区间值模糊法求得各三级指标的有效区间,接着按照分层次模糊法一层一层地计算上一层指标的有效区间,直到得到最高层次的有效区间,根据四种评价主体得到的有效区间得到综合有效区间,求出该有效区间在各等级的隶属度,根据最大区间数判断最后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的隶属等级。 按照改进后的要求,在Matlab GUI环境下进行编程得到一个可视界面,只需在得到的界面中分别输入各评价主体对三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就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的有效区间,判断出该有效区间的隶属等级。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标度法;有效区间;GUI可视界面

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

一.引言 企业在开发和管理专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质量意识。实践证明,只有高质量的专利资源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申请专利的目的,从而顺利地实施其专利战略。 专利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选、育、用、留”等基本环节。在培育专利资源的环节中,专利申请文件的准备是关键点之一,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就是对专利申请文件准备阶段的成果进行验收,类似于对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在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体系中,质量评价标准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只有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才能合理地区分出良品和次品,即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和有待提高的专利申请文件。 问题在于,真正意识到专利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企业间由有形资源占有转向无形资产拥有这一竞争趋势,从而将专利申请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且进行大手笔投入的中国企业仍屈指可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难以建立起完备的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而导致在进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时众说纷纭,令人无所适从,也就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面对此种情况,本文将针对“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从专利申请的目的出发设立质量评价标准 在谈论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的设立之前,有必要讨论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如前所述,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验收专利申请文件准备阶段的成果,从而保证获得的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进而提高所培育的专利资源的质量,实现企业专利申请的目的。因此,在设立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时,应以专利申请的目的为出发点。 一般认为,企业申请专利的基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通过国家授予的技术上的垄断,使专利资源成为商业竞争的一种利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市场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阻止他人就类似的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将专利资源作为商业竞争的盾牌。 为此,笔者认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至少应满足四大质量评价标准:发明创造表述精确、记载内容公开适度、技术方案布局到位、文件缺陷降至最低。 具体地说,发明创造表述精确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清楚、完整地表述发明人的发明创造。记载内容公开适度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适度公开技术内容,既能满足充分公开的要求,又能适当保留技术秘密;此外,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还应降低竞争对手在申请文件的启示下就改进的技术方案获得专利授权的可能性,从而使申请人在商业运作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技术方案布局到位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合理限定保护范围,使其一经授权,其保护范围不仅能在可能发生的侵权纠纷中有效地覆盖竞争对手涉嫌侵权的产品和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竞争对手规避设计的可能性;而且在可能发生的专利许可或转让等行为中清晰地界定技术方案。文件缺陷降至最低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在审批程序中能顺利通过审查员的审查,有利于节约审查时间,从而缩短获权时间;一旦获得专利授权,申请文件就应在可能发生的无效程序中经受住无效宣告请求人的挑战。 下面将具体探讨各质量评价标准的考察要素。 三.质量评价标准之发明创造表述精确 发明创造表述精确标准,考察的是申请文件的技术因素。具体的考察对象主要是说明书的背景技术、发明创造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几部分。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在市场中运用水平亟待提升。到2020年,我国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4件,专利数量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创新水平。专利区域产业分析中对专利质量状况评价指标单一,为此,综合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区域、产业的专利质量状况,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标签:知识产权;专利质量;层次分析法;权重 1 前言 随着我国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专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局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空前的,为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已经规划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使得知识产权将在司法层面上得到更加有力保护。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中规划了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到2020年达到14件。可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国专利将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量,同时更进一步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实现量质并举;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和调查统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工程,专利资源区域分析和产业分析是专利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本地区专利资源状况,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专利区域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性导向参考。而在专利资源区域与产业分析中,专利质量状况分析是区域和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专利分析中,关于专利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较为单一,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多个专利质量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以更为客观、全面反映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2 模型构建 发明占比是表征区域或产业发明专利类型占有比值,我国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发明占比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资源的总体质量状况。专利授权后,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一定程度表明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维持应用状况,也从侧面反应专利质量的状况,理论上质量好的专利,专利权人会更好加以应用和保护,一些研究中将区域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几个等级,对应反应区域专利质量现状。专利授权量与申请总量占比直接反应该地区或产业的专利整体创新水平,对整个区域或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来说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质量状况。专利投入市场应用的方式有质押融资、实施许可等方

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技术标准和格式规范

关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技术标准和格式规范的几个问题 佛山市中院研究室吴文志 2004-06-17 从去年开始,我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建设。迄今,包括全院综合性和各部门的规范,我们共已经制定了数十项规范。前段时间,院里成立了专题小组对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我院所制定的规范质量是较好的,特别是内容上都是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规范中都存在着一些技术粗糙、用语不科学、格式不规范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规范化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迫,因此很多规范的制定过程较为仓促而没有经过较严格仔细的审查;但在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各部门具体从事规范制定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因而对于一些基本的技术标准和格式规范不太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院规范化建设办公室决定在今天以讲座形式,安排大家共同就规范性文件的技术标准和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方面,本人其实也是资历不深、经验不多的,但既然受领导指派主讲这一讲座,也只能尽力而为,将自己从去年以来从事规范制定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参考了关于规范性文件制定方面的一些书籍文献的学习心得,拿出来跟大家交流,如果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及其应用、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规范性文件的语言文字。 一、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及其应用 作为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主要包括了:卷、编、章、节、条、款、项、目,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中,卷、编、章、节是标题结构单位,条、款、项、目是条文结构单位。从另一角度而言,卷、编、章、条是独立的结构单位,它们不以其他结构单位(主要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节、款、项、目则是附属的结构单位,它们必须以其他结构单位(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 一般而言,卷作为最高层次的结构单位,只适用于一些巨型的、结构层次繁复的法典性规范文件,如外国的民法典、综合性法典等,在我国尚无以卷为单位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此从略。 至于仅次于卷的编,在我国立法实践中也仅仅在刑法、刑诉法、民诉法等较为大型、条文众多的法典中才适用,对于我们规范化建设而言,所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规范,需要运用编作为结构单位的可能性不大。当然,在以后当我们将所有规范进行汇编时,或许会有适用的可能。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暂且忽略不提。 以下我们主要探讨一下有章、节、条、款、项、目等结构单位的应用。 (一)章的应用

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模型的研究

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模型的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来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这种评价方法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关键词】干部考核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干部考核评价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要保证其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但在人才评价中常常遇到许多模糊概念,且评价因素多,各因素之间又有主次轻重之分,同时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也存在模糊性。模糊数学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减少干部考核评价中的主观性提供了科学的测评工具。 一、模糊评价原理 1.确定评价因素集:针对评价对象选取评价因素,即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因素集用U表示:U={U1,U2,…Un}。其中Ui(i=1,2…n)表示一级因素,在一级因素中也可包含多个二级因素Ui={ Ui1,Ui2,…Uit}。 2.确定评语集: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要选取合适的评语集,评语集用V表示:V={V1,V2,…Vm},例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 3.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确定各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并将其量化形成权重集,用A表示:A={A1,A2,…An},二级因素的权重集为Ai={ ai1,ai2,…aik}(其中i=1,2,…,n)。 4.建立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价多级模型 (1)单因素评价:如果为单因素评价,则有U到V的模糊映射,亦即f:u→v ,映射f可确定一个模糊关系: ui→f(ui)=(ri1,ri2,…rim)∈F(V) Rf(ui,vi)=f(ui)(vi)=rij 因此Rf可由模糊矩阵R表示: R=(rij)n×m。 于是(U,V,R)构成一个综合评判模型。 (2)多级评价模型:如果因素集是二级模型,则从低层次开始进行转换,设Ui为一层因素U的子集,先对Ui中诸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如Ui中诸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i(i=1,2,…,n),Ui的综合评判变换矩阵为Ri(i=1,2,…,n),则Ui 的判断结果为Bi=AiRi(i=1,2,…,n)。

技术文件格式要求

技术文件格式要求 1 目的 保证技术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便于技术文件的正确理解和实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项目部,当海外工程另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具体规定执行。 3 一般要求 技术文件应贯彻国家、行业、企业的有关法令、规范、规程和标准,充分体现设计意图,针对作业项目,起到正确指导作用。 技术文件应表述简明、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优先选用图表方式描述。 技术文件应针对具体作业项目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照抄各种规范标准。 文件中的称谓及名词,尽量使用中文,避免使用未经统一的英文字母代号。 行文语序必须符合汉语语言规范,不得英文直译。 正确使用数字、公式、符号、法定计量单位、代号、技术词汇、专业术语。 4 页面要求 纸张大小:A4,常规为纵向布置,特殊条件下横向布置。除附图附表外,不宜选用A3纸张。附图必须选用大于A4幅面的纸张时,应按国标折叠成A4幅面,以便于装订和存档 纵向页边距:上25mm,下20mm,左20mm,右20mm。 横向页边距:上20mm,下20mm,左20mm,右25mm。或在插入分节符后,设置页面横置,由WORD自动设置页边距。 页眉、页脚根据行文需要,当有页眉页脚需要时,页眉顶端距离,页脚底端距离厘米; 页眉页脚均不加隔离或标识性的横线及方框。 有装订需要时,纵向布置页面左侧装订,横行布置页面上部装订。装订线位置5mm。 根据文本内容需要,同一文本中页面变换时,应在本页面换页处设置分节符。 若无特殊要求,不宜设置水印、页面颜色及页面边框。 封面不设页眉、页脚以及公司标识等内容。 正文页眉可使用公司标识,标识尺寸要求见图(公司安全监督处文件《施工现场规范标识图册》)。 图页眉中公司标识示例 正文页脚可设置文件标识,如“XX装置XX施工技术方案”。 封面不设页码。目次多于一页时,以“i”、“ii”形式进行编页码。正文页码以“第 1 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王焕定1,2 邱志贤1曾森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系;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各高学校都有一套教学评价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督导经验和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借助课堂评价递阶层结构模型,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实例,得到较满意的、更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起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督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模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一、引言 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客观、科学地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以定量,而有些则只能定性。如何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通过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给出其所任课程的教学质量,指出其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这是各校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型来评判,然后还要探讨一种能对课程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方法。为此,在学习国内外有关评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评价做法,提出本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我校目前所用的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件”等需填写的内容。 此表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反复推敲、讨论确定的,无疑能一定程度上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但是,从上面的表格内容可见:这个评价体系都只有一级指标;从表1权重值可看出专家们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可分为相同重要性的三组,第一组为2、3、4、5,第二组为7、9,第三组为1、6、8、10,以第一组最重要、第三组最不重要。如果按此重要性考虑,可根据文献[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