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在8月16日所造成的乌龙指之间源于投资策略部做的一个量化投

资的ETF套利产品,因为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在使用独立套利系

统时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连续出现错误,错误下单,导致连锁触发巨额订单,并导致A股剧烈波动,几十只权重股冲到涨停后回落,全天波及超过150只

股票。整个事件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该事件发生于8月16日午市收市前半小时左右,而光大证券并没即使地公

开确认乌龙指事件,直到下午14点左右才发布了简单的提示性公告。而在乌龙指

发生之后,光大正式发布相关公告之前,光大证券已经通过把因为错误下单买入的

股票申购成50ETF和180ETF在二级市场卖出,同时逐步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

该事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总结:

1、加强资金监管,注意资金使用额度的控制,并在系统中加强资金

监管的监控功能和限制条件

此次“光大乌龙指”事件中,光大面临了资金监管有漏洞,系统额度控制失

效的问题。系统下单金额合计高达234亿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公司的自营资本金要求。光大证券规定的2013年度自营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投资规模上限为净资

本的80%,总额不超过115亿元。由此可见,光大交易系统并未成功限制套利交易

系统中的超额交易。公司缺乏对一定规模以上资金异动的实时监控措施,这一点对

于证券交易过程中十分重要,能有有助于有效地控制“乌龙指”所造成的损失,达

到有效的风险控制。

2、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避免内部控制的可控缺陷,加强前中

后台流程中的配合和整合

光大证券此次事件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订单执行前缺乏风控这一关

的把控。前台操作和中台的风控未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一旦出现系统或者

操作错误,中台无法实施有效的阻止措施。

光大证券16日的交易指令许多是由投资策略部直接发出后,跨过风险管理部,直接进入场内交易。因此问题的发现和交易的停止得到了延迟。因此,光大因为自营席位报盘设置上存在风控问题,程序化交易直接对接交易所系统,没有验资就委托放入大单交易而导致了“乌龙指”事件的扩大。

由此我们可得到提示, 公司需要注意前中后台的配合和整合,为了有效得

控制风险,操作流程中一些必要步骤不可缺少。而且,对于新产品的开发,有效地风控流程显得极为重要。

3、公司在新系统的开发和测试中需要加强不同风险点的测试,包括

极端风险情况的测试,以保证在系统发生错误或者人为操作错误的情况下,

也能有效的停止运行超出上下限条件的指令。并在系统正式运行的初期进行

不定期的检查。

光大此次乌龙指发生于其新研发的套利交易系统。新系统测试的6个月和正式运行的4个月期间并未发生问题,但是光大证券在测试期间缺乏对于极端风险的测试,和缺少不定期检查;以保证即使在极端风险发生时,系统也能即使停止或者自动测试相关指令。此类测试和风险排查举动有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系统自身出现操作错误。

4、加强对目前证券市场上部分风险控制缺陷的认识。

此次事件的发生让大家认识到证券市场上部分制度和应急行为的缺失。一方面,该事件发生后,中金所和证监会以及交易所缺乏及时的风险提示,光大自身对外的信息披露也较为缓慢,因此造成了其他投资者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为光大证券在下午开市之后,发出相关公告之前,进行了大笔ETF交

易和股指期货做空,所以,光大证券在大众看来有进行内幕交易的嫌疑。进而可见,现行证券市场中部分制度的不完善,加上此次事件已体现出的股市较容易被操纵的情况,在证券投资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实施有效且及时的风控措施。

同时,目前A股市场缺失撤销错误交易的标准和程序地相关制度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控制风险。

对光大证券816事件的认定和赔偿

对光大证券816事件的认定和赔偿,索赔程序 一.证监会2013年8月30日通报对光大816事件认定: 1.证监会认定光大证券在程序量化交易中的乌龙指,导致股指与股票大涨的行为违反证券公司内控管理规定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认定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的信息披露构成信息误导; 3.认定光大证券在事件发生后,通过股指期货所作的做空所进行的对冲操作构成内幕交易。 二.根据以上认定,证监会对光大证券作出处罚: 1.停止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暂停审批其新业务,责令光大证券整改并处分有关责任人员,责令光大证券整改并处分相关责任人员,并将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报告中国证监会,整改无期限。 2.董秘梅键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20万元。 3.对内幕交易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警告、罚款60万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没收光大证券内幕交易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 三.证监会对光大816事件处理的重要意义: 证监会对光大证券作出违规认定,并开出了中国证券历史上最大的罚没单,开创了中国证券监管的先河,这一处理结果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真正转变。从有章不依向依规依法监管的转变,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规监管”的曙光! 四.证监会对光大证券816事件的认定和处罚,也让在816事件中受损的投资者向光大证券索赔损失有据可依。依据我国民法和证券法相关规定,在本次事件中因受光大证券违规行为而造成损失的投资者,可依法向光大证券提出索赔,根据事件情况本人认为以下投资者索赔要求最有可能获得法院支持: 1.因光大证券乌龙指在8月16日11时05分后当天,直接因融资融券或者股指期货而暴仓,被强制平仓的投资者的损失; 2.8月16日中午因受光大证券虚假陈述误导而在高位买入造成损失的投资者; 3.8月16日下午在期货市场因光大证券内幕交易和虚假陈述误导而造成损失的投资者;4.其他因光大证券三个违规行为而导致损失的投资者。 五:对光大证券索赔流程: 1.到所在开户的证券或者期货营业部打印8月16日前后的股票或者股指期货交割单,并要求营业部盖上公章,自已确认在属于本次违规事件造成的损失金额; 2.等待证监会对光大证券816事件的正式认定和处罚决定公告并生效; 3.自己或者委托律师带上以上证据前往光大证券所地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或者区法院,对光大证券提起(证券)财产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分析 2013年8月16日出现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引发证券市场巨大波动, 日线留下了长达130个点的上影线,同时它在期货市场对股指期货进行的卖空操作,将其使用的机构套利技术和程序化交易技术暴露在普通股民的视野之中[1]。对程序化交易这种新兴的交易方式,究竟是杀鸡儆猴限制其发展还是加强监管规范其合理发展?就成为摆在监管层的一个现实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程序化交易?本文将就程序化交易的概念、现状、国外监管趋势以及带来的问题等作一个简单的探讨,并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什么是程序化交易 关于程序化交易( Program Trading ), 通常有两种定义,第一种从投资者进行交易的角度来定义,即程序化交易,也称篮子交易(Basket Trading),是应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系统,预先设置好交易模型,并在模型条件被触发的时候,由计算机瞬间完成组合交易指令,实现自动下单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化交易方式。当前流行的算法交易与高频交易都是程序化交易不断变化发展下的重要分支。程序化交易是美国证券交易方式的一次重大的创新。传统交易方式在一次交易中只买卖一种证券,而程序化交易借助计算机系统在一次交易中同

时买或卖一揽子证券。 另一种定义是从交易所进行市场监管的角度,特指交易所规定的达到一定条件的交易,例如,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网站2013年的最新规定,任何一笔含同时买或卖15只以上股票的集中一次性的交易都可以视为程序化交易[2,3]。但在之前的程序化交易定义中,还包括了这一揽子股票交易总价值需要达到100万美元的条件。 程序化交易的对象通常包括股票、与这些股票或股票价格指数相对应的期权,以及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合约等,这种交易方式完全是基于标的资产以及相应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之间的定价关系。计算机程序的引入使得投资者可以使用更为复杂的交易策略,更敏锐的捕捉市场中的盈利机会。同时建立一个较好的算法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程序化交易的作用,在提高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 程序化交易比传统的人工交易的主要区别和优势在于: ●程序化交易是一揽子交易,即同时完成一个股票组合的交易 ●程序化交易可实现自动下单,并能确保交易瞬间完成,而人工交易则是靠手动完成,速度较慢。 ●程序化交易是标准化交易,因此对交易员的依赖比较少,而人工交易正好相反 ●程序化交易的运算速度快,执行力强,并能对买卖信号作出及时反应,程序化交易会捕捉市场瞬间的盈利机会,盈利机会消失后迅速撤单。而人工交易的反应相对较慢等等。 ●另外,也正因为程序化交易的标准化交易方式,导致它的变通能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最早时间是在()。(1.0 分)1.0 分 A、1997 年 B、1981 年 C、1971 年 D、1961 年 2Siri 是一种()系统。(1.0 分)1.0 分 A、动作识别 B、信息处理 C、图像识别 D、语音识别 3 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的是()。(1.0 分)1.0 分 A、罗素 B、图灵 C、希尔伯特 D、笛卡尔 4 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 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 动物群居的原因是()。(1.0 分)1.0 分 A、有安全感 B、有效率 C、易于捕食物 D、有力量 6 被称为“机器学习之父”的是()。(1.0 分)1.0 分 A、奥斯卡·兰格 B、怀尔斯 C、迈克尔·乔丹 D、希尔伯特 7 在政府报告中,()的报告使用“机器智能”这个词汇。(1.0 分)1.0 分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 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个()博弈。(1.0 分)1.0 分 A、经济 B、市场 C、零和 D、合作 9 下面关于人类社会的群体智能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需要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B、个体智力高但自私 C、个体无条件服从集体 D、需要集体智慧结晶 9 最早诗歌生成模型称为()。(1.0 分)1.0 分 A、Word Apple B、Sophia C、Word Salad D、Sara 10 机器人的三定律中第一条是()。(1.0 分)1.0 分 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B、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 C、机器人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D、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 不受伤害 11 使用量子计算机进行大数分解,需要的时间是()。(1.0 分)1.0 分 A、15 万年 B、1 年 C、1 秒 D、10 秒 12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智能。(1.0 分)1.0 分 A、不对等 B、平行 C、对等 D、相反 13 强化学习的框架是智能体()通过观察当前状态作出相应动作。(1.0 分)1.0 分 A、S B、A C、Agent D、Environment 14()被堪称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1.0 分)1.0 分 A、爱因斯坦 B、霍金 C、牛顿 D、图灵 15“机器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家的小说中。(1.0 分)1.0 分 A、德国 B、美国 C、瑞士 D、捷克 16 人工智能读片的过程体现为()。(1.0 分)1.0 分 A、信息-传递-判断 B、图像解释-图像获取-图像分析 C、图像获取-图像解释-感知结果 D、图像获取-图像处理 17 下面选项中关于“墨子号”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属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B、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 C、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 D、发射于2017 年 18 在人工智能的()阶段开始有解决大规模问题的能力。(1.0 分)1.0 分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在8月16日所造成的乌龙指之间源于投资策略部做的一个量化投 资的ETF套利产品,因为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在使用独立套利系 统时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连续出现错误,错误下单,导致连锁触发巨额订单,并导致A股剧烈波动,几十只权重股冲到涨停后回落,全天波及超过150只 股票。整个事件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该事件发生于8月16日午市收市前半小时左右,而光大证券并没即使地公 开确认乌龙指事件,直到下午14点左右才发布了简单的提示性公告。而在乌龙指 发生之后,光大正式发布相关公告之前,光大证券已经通过把因为错误下单买入的 股票申购成50ETF和180ETF在二级市场卖出,同时逐步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 该事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总结: 1、加强资金监管,注意资金使用额度的控制,并在系统中加强资金 监管的监控功能和限制条件 此次“光大乌龙指”事件中,光大面临了资金监管有漏洞,系统额度控制失 效的问题。系统下单金额合计高达234亿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公司的自营资本金要求。光大证券规定的2013年度自营权益类证券和证券衍生品投资规模上限为净资 本的80%,总额不超过115亿元。由此可见,光大交易系统并未成功限制套利交易 系统中的超额交易。公司缺乏对一定规模以上资金异动的实时监控措施,这一点对 于证券交易过程中十分重要,能有有助于有效地控制“乌龙指”所造成的损失,达 到有效的风险控制。 2、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避免内部控制的可控缺陷,加强前中 后台流程中的配合和整合 光大证券此次事件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订单执行前缺乏风控这一关 的把控。前台操作和中台的风控未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一旦出现系统或者 操作错误,中台无法实施有效的阻止措施。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金融风险管理 个人论文 论文名称: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 思考 学院:金融管理学院 专业:保险 学号:1146036 学生姓名:刘宏玲 2013 年12 月

目录 摘要 (2) 1 光大乌龙指事件 (3) 1.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3) 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4) 2 操作风险相关概念 (5) 2.1操作风险的含义 (5) 2.2操作风险的类型 (5) 3有关操作风险的其他案例 (5) 3.1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6) 3.2大和银行债券投资舞弊案 (6) 3.3几个案例的共同点 (6) 4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7) 4.1个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4.2企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4.3国家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 5操作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随着今年8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问题由幕后走向台前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有关操作风险的事故。但操作风险的类型太多,也很难管理,所以这篇论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释清楚,只能以小见大,以点概面,仅从对光大乌龙指事件等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来探寻背后存在的有关操作风险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光大乌龙指,操作风险,风险防范,监管 研究框架: 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提出问题)操作风险分析 (分析问题) 建议 (解决问题)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1光大乌龙指事件 1.1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图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资料来源:《光大乌龙之殇》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证券交易由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在短时间内生成高频高额交易,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的每日风险敞口控制无法发挥作用,但不排除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风险敞口也可以做到实时控制。 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1.2.1光大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不够完善 从2012年光大证券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内部的监督上,光大证券已存在 风险管理部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光大证券本身并不注重风险的管理,从 而暴露出了光大证券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存在缺失。 1.2.2系统管理问题 光大原本计划在2013年完成技术上的改造,即联合业内开发商柜台系统使用大 库存扩容改造。但改造尚未完成,却发生了乌龙指事件。证监会披露:光大证券 的交易系统自2013年7月29日上线运行后到事发运行的15个交易日,其系统 的订单重下功能根本没有预先测试过。所以发生了错单的事件。 1.2.3信息披露机制可能存在问题 事件刚发生时,光大在遭到群众质疑的时候仍持否定态度,没有主动站出来承认 错误,而是想尽办法进行隐瞒。市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这本身就会带来很多 内幕交易的产生。这给很多有不良动机的人创造了牟利的机会。 1.2.4证监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 证监会审查不严,监督不够。没有严格的监管,就会给一些错误的发生制造了机 会,况且人人都是享乐主义者,如果稍微放松了监管,在各个环节上每个人都松 一点,错误积少成多,就一定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低下,风险 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光大证劵8.16案例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2009年8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集资金109.62亿元,并于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事件简介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1、光大证劵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概括为筹资、投资、运营资金、利润分配四个大方面。具体为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 2、以“光大证劵8.16事件”为例分析其财务管理目标? 以股东财富值最大化为目标。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价值。光大证券对策略投资部的定义是:以衍生品交易为主的跨市场、跨资产的复杂交易平台。这个部门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结构性产品、股指期货套利等。 通过光大8.16事件,分析以下问题: 1、光大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为什么? 抛售股票套现难度很大。按照光大证券以及策略投资部的规定,通过“卖空期指”进行风险对冲,这是最为可行的办法。根据事后监管层的调查和处罚认定,当光大证券发现误操作后,相关人员不是第一时间披露信息,而是利用内幕信息反向操作,规避损失,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光大证券在期现货市场上的套利行为让众多跟风买入的无辜投资者受损。最后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选择了上述操作。 2、光大816事件的内在动因? 触发原因 触发原因是系统缺陷。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一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引发A股“史上最大乌龙”,也将“肇事者”光大证券推至风口浪尖。 继8月16日策略投资部套利系统出错致A股异常暴涨之后,8月18日光大证券再摆“乌龙”,其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误操,导致以超低价卖出10年期国债。 接连的乌龙事件,让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缺陷暴露无疑,也引起业界对券商内控有效性的审视。 有缺陷的“高速公路” 当汽车全速行驶在一条路面窄、坡度大、视线不清的高速公路上,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把信息系统视为一条支撑内控高效运转的高速公路,那么,光大证券的这条路显然存在先天不足。 光大证券称,“8.16事件”产生的原因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的高频交易系统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存在错误,并被“连锁触发”,“滚单”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海证券交易所。 所谓高频交易,是指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在毫秒之内自动集中大额买卖谋取高额收益。而高频交易信息系统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在短时间内给股市带来毁灭性冲击。 当26082笔订单、234亿元巨额交易在2秒钟内从高频交易系统直接发至交易所,2分钟内成交72亿元,沪指瞬间暴涨6%,创年内最大日涨幅。 一时之间,股市内外的投资者们都惊呆了。 “8.16事件”的真实原因到底是高频交易系统缺陷引发的失控,还是其原本就完全在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之外“裸跑”?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方红星指出,如果信息系统基本架构、程序设计和调用、权限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那就需要券商进行深刻反思和切实改进。 在信息技术时代,任何一家券商的正常运营与内控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这把“双刃剑”——管控得当,信息系统令内控“如虎添翼”;管控不当,则“雪上加霜”。 “尤其是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处理的都是大规模、高精度的复杂数据,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质量、内控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所在。”方红星说。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因此,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乌龙指”事件为切入点,运用理论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根据此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论、动力论、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等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简要概述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特点和组成要素。 根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特点,并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找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描述,为下文基于“乌龙指”事件的视角分析光大证券内部控制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本文在简单介绍光大证券内部控制现状和“乌龙指”事件发生经过后,深入分析了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风险控制系统存在漏洞,风险评估失效;内部控制活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信息传递滞后;内部监督功能失效。由于证券公司所在的行业不同,所涉及的业务性质不同,其所面临的风险及采用的控制流程也不同。 最后,根据前文提到的问题和原因,本文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包括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加强对员工岗位设置和权限的管理;完善风险控制系统,重点管理合规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注意策略投资部门的职责分开,对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进行数量上的控制;落实四级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合理设计策略交易系统,重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控体系,实现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动态监控和预警;制定并执行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关注公司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及更新情况,及时披露与交易投资相关的信息;落实四级内部监督体系,加大对风险管理部门和法律合规部门的道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本文的相关研究,希望可以给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些启发。

光大乌龙指案例分析作业

该从乌龙指中反省了 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大幅拉升,一分钟内涨超5%。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了问题,订单生成系统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市价委托订单。对于光大乌龙指事件,我们结合市场缺陷、市场监管和金融道德风险作了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仍然不成熟,金融市场制度同样不健全,中国股市更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制度缺陷。我们认为,光大乌龙指事件,暴露了中国股市的两大缺陷。第一,交易机构和散户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就拿光大事件来说,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作为一个交易机构,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有专门的编程人员,散户凭借大脑基本无法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作比较;由于中国股市交易门槛的限制,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方式来对冲风险,而散户投资者投资股市的资金量小,大都不具备资格,只能进行单纯的股票买卖,遇到下跌时也无能为力。第二,股市中权重股对指数影响太大,股市容易被权重股“牵着鼻子走”。光大事件中,在8月16日11点05分,多只权重股瞬间出现巨额买单,大批权重股瞬间被一两个大单拉升之后,又跟着涌现出大批巨额买单,从而带动整个股指的上涨。因此,操纵权重股也就能影响整个大盘,从而危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金融市场操作的主体本该是市场,但是因为国家的过度保护导致

了市场的效应减弱,从而导致了部分管理者的权力过分集中,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市场转变成为经营主体为主导,这引发了更大的风险。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发光大乌龙指这一重大事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公司内部的风控系统出了问题。策略投资部门系统完全独立于公司其他系统,甚至未置于公司风控系统的监控之下。公司内部风控出了问题已经打破第一条防线,然而交易所对股市异常波动也没有自动反应机制,对券商资金越过权限的使用没有风控,对个股的瞬间波动没有熔断机制。这样一来,交易所第二道风控防线也被打破,最终导致了乌龙指事件。 同时,我们看到,一个经营主体是有利益驱使的,在个人或者企业的利益驱使下,难免会出现金融道德风险。金融道德风险的出现与市场的缺陷、监管息息相关。在证券市场交易中,个人投资者多数是中低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收入,这些工薪阶层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意愿很强,而且希望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投资回报。由于这些投资者的信息来源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并且对信息的认知能力有限,小股民就成了机构投资者的鱼肉。机构交易者得以赚大钱的机会,原因在于他们能够事先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内幕消息,能够钻监管的漏洞,利用金融市场的缺陷来套利。对于光大证券来说,这本身就是金融道德的缺失,公司管理层将光大证券利益放在首位,于证券市场的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不顾,造成这样的乌龙指事件,给很多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光大证券816事件认定

证监会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全文) 证监会在今日下午举行的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光大证券的调查处理情况,全文如下: 光大证券异常交易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 2013年8月16日11时05分,光大证券在进行ETF申赎套利交易时,因程序错误,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以234亿元巨量申购180ETF成份股,实际成交达72.7亿元,引起沪深300(2313.910, -4.40, -0.19%)、上证综指等大盘指数和多只权重股短时间大幅波动。这一事件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首次发生的一起因交易软件缺陷引发的极端个别事件,对证券期货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事件发生后,中国证监会和有关交易所迅速反应、紧急处置,并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鉴于该案属新型案件,中国证监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外部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咨询。该案现已调查审理终结,进入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下一步,证监会将依照法定程序,作出正式处罚决定。 一、违法违规事实 (一)光大证券在异常交易事件发生后、信息依法披露前转换并卖出ETF基金、卖空股指期货合约。 光大证券在异常交易事件发生后,根据公司《策略交易部管理制度》中关于“系统故障导致交易异常时应当进行对冲交易”的规则,开始卖空IF1309股指期货合约(截至中午休市卖空235张),并向部门总经理杨剑波汇报。同时,光大证券接到上交所问询,开始内部核查。 11时20分左右,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沈诗光向杨剑波询问情况后,向总裁徐浩明汇报大盘暴涨可能和策略投资部的操作有关。 11时59分左右,光大证券董事会秘书梅键在对事件情况和原因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轻率地向记者否认市场上“光大证券自营盘70亿元乌龙指”的传闻,误导信息在12时47分发布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 13时开始,光大证券因重要事项停牌。经过法定的披露程序,14时22分,光大证券公告“当天上午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信息披露前,11时40分至12时40分左右,徐浩明、杨赤忠(助理总裁、分管策略投资部)、沈诗光、杨剑波等人紧急商定卖空股指期货合约、转换并卖出ETF对冲风险,责成杨剑波负责实施。13时至14时22分,光大证券卖空IF1309、IF1312股指期货合约共6240张,获利7414万元。同时,转换并卖出180ETF基金2.63亿份、50ETF基金6.89亿份,规避损失1307万元。以上两项交易获利和避损合计8721万元。14时22分以后,光大证券继续卖空IF1309股指期货合约(截止收市新增卖开750张,买平200张)。 (二)光大证券内控缺失、管理混乱,自营业务套利系统存在的技术设计缺陷导致异常交易发生。 经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包括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均存在严重的程序设计错误。其中,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报),在设计执行系统错误地将市价委托订单的股票买入价格默认为“0”,系统对市价委托订单是否超出账户授信额度不能进行正确校验。 由于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长期没有纳入公司的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设计由策略投资部交易员提出需求,程序员一人开发和测试。策略交易系统于2013年6月至7月开发完成,7月29日实盘运行,至8月16日发生异常时实际运行不足15个交易日。由于“重下”功能从未实盘启用,严重的程序错误未被发现。 2013年8月16日上午,交易员进行了三组180ETF申赎套利,前两组顺利完成。11时

从光大乌龙指事件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从光大“乌龙指”事件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银行证券业运维操作风险管理解决方案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的自营盘发生了70亿元的“乌龙指”,导致上证综合指数在几分钟内上涨5.6%,之后该公司股票被暂停交易,同时监管部门启动调查程序。按照8月16日的收盘价,上述交易的当日盯市损失约为1.94亿元,公司也可能因此事件面临监管部门的警示或处罚。据证券专业人士分析猜测,光大策略投资部使用的高频交易,为了省时间,没有纳入风险控制环节,导致异常指令(可能是操作人员的误输入)未经风控审查而进入交易所系统,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光大证券在公布的自营账户异常操作的自查报告中也证实“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 光大“乌龙指”事件,充分说明了企业安全内控,尤其是银行证券等行业安全内控的重要性。企业安全内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IT运维安全管理,尚思卓越公司在银行证券等行业拥有多年的优秀的IT运维安全内控实践经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好的运维操作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帮助用户降低运维操作带来的可能风险。 出于安全考虑,银行证券等行业的IT系统环境中通常都有特定终端,例如,应用认证Key、加密卡等,为部署运维安全审计解决方案带来了很多不便。针对企业特定终端运维环境需求,尚思卓越推出了终端版尚维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能支持特定外设下的运维终端审计。 以尚思卓越在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部部署的安全内控解决方案为例,该部门负责银行核心运营业务相关操作,拥有20多名工作人员和20多台计算机设备,

为了安全内控、降低操作风险需要,需要对工作人员每天的电脑操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在必要时进行回放和审计。 针对该运营管理部的运维安全内控需求,尚思卓越推荐该部门采用终端版尚维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终端版尚维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支持特定外设下的运维终端审计,例如,特定应用认证Key、加密卡等终端,能很好的适应银行内部运营的特殊IT环境。系统部署时,需在终端安装桌面监控服务。桌面监控服务可完整地记录客户端全程操作过程,每台操作机均能被实时记录,不会干扰业务访问过程。系统审计员可通过访问运维堡垒机,查询、调阅会话信息,分段回放、审计操作过程,对银行运维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此外,终端版尚维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还支持日志导出备份,并在不能正常进行桌面监控的情况下,终止该计算机的桌面工作,确保运维操作审计不被绕开。 尚思卓越公司拥有多年的信息安全和运维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研发的终端版尚维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可以灵活部署在金融行业、电信运营商、能源交通、政府、教育、大型企业等各类运维环境中,并支持特定外设情况下的运维审计,把运维操作带来的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摘要: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由于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给予适当的重视。而证券业更是需要内部控制的一个高风险行业,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深度分析光大证券"乌龙指"导致5亿赔偿的案件,使其他企业可以引以为戒。 关键词:内部控制;光大证券"乌龙指"; 事件概要: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指数最高报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事后证监会判定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属内幕交易,处以罚款逾五亿元。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暴露出了光大内部控制中的多个漏洞。 内部控制分析: 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在COSO制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对控制环境的定义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的测定、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对胜任能力的要求等。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效果有着显著

而关键的基础性影响。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控制环境,再好的内控制度都是流于形式,一切内控措施都是空谈。 在这里,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光大控制环境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到经济、法律、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另一个则是包涵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也就是COSO所强调的控制环境)。 光大事件我们必须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有: (1)政策、法律环境: 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建设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秩序法律的执行效力不强,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且法律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严。违法经营,制造虚假信息等事件任然是屡见不鲜。而且光大证券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红二代"企业,具有一些政府背景,有一些有恃无恐的心理。所以光大此次的乌龙事件与我国的法律环境不健全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2)技术环境: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而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而显然,光大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正是网络操作系统出了问题。 (3)行业环境:

“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交易的法律责任与投资者赔偿(20150415)

案例正文 “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交易的法律责任与投资者赔偿 摘要:资本市场是个法治市场,离开法治的约束不可想象。保护企业权利,虽是市场繁荣的重要促动因素,却不能因此故意侵害投资者利益。对于被监管者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产生的打擦边球倾向,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监管者都需要承担极大的法律监管责任。面对超前或者滞后的法规,监管者不仅需要依法律授权行政,也需要依公平正义履职。最重要的是保证这一切开放透明,在事实论证和利益博弈中去辨析一条最符合现实需要和成本负担的监管之道。本教学案例围绕“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探讨了由于套利系统出现技术性故障,内幕交易引发大盘指数短时大幅波动,并通过对冲交易使广大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整个资本市场受到巨幅震荡背后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地分析“乌龙指”衍生出的两起案件应如何判决。这两起案件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出台内幕交易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提供了实践基础,这也是该起乌龙指案件背后的法治价值。只有看到这点,才可以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看到现代型监管在中国逐渐成熟的希望。 关键词:光大证券高频交易乌龙指内幕交易法律责任证券法 0 引言 2013年8月16日上午,家住温州的郭女士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开始了期货交易操作。经历了6月份的惨痛下跌之后,A股市场有所反弹。屏幕上的K线图显示,8月的前十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0%,而紧随其后的是连续两个交易日均以阴线报收。作为职业期货投资者,郭女士做出判断,由于没有基本面和政策的护持,投资者仍相当谨慎,落袋为安的情绪浓烈,因此获利回吐的回调趋势仍将持续。当天上午平开低走的走势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11点左右,郭女士卖空2手IF1308股指期货合约,按当时一手期指合约的保证金10万元计算,动用资金约20万元。结果几分钟后,沪深300指数突然暴涨,她的2手合

光大证券“乌龙指”给银行风险防范的启示

光大证券“乌龙指”给银行风险防范的启示 《建设银行报》( 2013年8月26日第 03 版) ■林泽泳 8月16日11时02至05分,沪指3分钟暴涨5.96%,这一破天荒表现使股民异常兴奋。然而这波火山式上涨后,沪指就像“过山车”一样快速回落,最后阴跌收官,行情之“诡异”让人错愕不已。后经调查,当天股市发生这种急涨急跌的现象,是由于光大证券量化投资部门原先打算购买3000万股上证50ETF,错下单为3000万手(1手即100股),使交易金额放大为70亿元,因权重效益带动股指瞬间上涨。经核查,上交所各交易和技术系统运行正常,主要买入方为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于是上交所立即与上海证监局共同核查事件原因,最终将事件原因确认为光大证券策略交易投资系统问题所致。虽然事件核查结果是交易系统错误,但仍足以证明当前证券行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形同虚设。作为券商风险防控部门,本来已设置了“三重门”来防范类似风险事件,但本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却轻易地冲破了这“三道门”,导致了这“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风险事件发生。 第一道门,是投资与交易部门的自我检查。本次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投资与交易部门的检查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第二道门就是财务部门设立的头寸限制。财务部门为每个券商设立了用于ETF套利交易的资金规模,也为其设立了虚拟的资金规模,因此,券商在合规的前提下使用虚拟的资金规模并不会产生风险。但也因这一虚拟资金规模的存在,使得光大证券能够冲破财政部门头寸限制,把惊人的70亿交易规模发送出去。第三道门就是合规部门的异常审查。合规部门本应适时动态地调整公司各项投资业务风险指标,对重大交易进行审核,并在出现异常交易行为时立即履行审查职责。然而在当今的证券行业,合规部门仅仅只是一个边缘部门,对于业务操作管控完全“有心无力”。 此次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为银行业提供了典型的反面教材,银行应以此为鉴,采取措施,切切实实把制度落到实处,才能将风险防范的阵地前移,确保行业安全运行。一

光大乌龙事件的风险分析

对光大乌龙事件的风险分析 组长:胡圆 2011115087 组员:郑泳彤 2011115055 袁嘉雯 2011115053 柳祎 2011115124 曾沛之 2011115094

对光大乌龙事件的风险分析 一、事件陈述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上证指数一改死寂沉沉的盘面,指数曲线直线拉起,三分钟内上证指数暴涨超过5%。几分钟后,有媒体指出,指数异动是由于光大证券乌龙指引起的,但市场并不相信,指数继续上涨。中午,光大证券董秘声称“乌龙指”子虚乌有,使得该事件更加扑朔迷离,这严重干扰了市场部分人士的判断。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至此,此次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投资者在得知真相后,人气涣散,指数逐级回落,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64%。如下表所示。 2013年8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2081点。 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以2075点低开。 11:00 上证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 11:05-11:08 多只权重股瞬间出现巨额买单。大批权重股瞬间被一两个大单拉升之后,又跟着涌现出大批巨额买单,带动了整个股指和其它股票的上涨, 以致多达59只权重股瞬间封涨停,然后出现阶段性的回落。 11:15-11:30 上证指数开始第二波拉升,最高摸到2198点,在11点30分收盘时收于2149点。 13:00 光大证券公告称因重要事项未公告,临时停牌。 13:16 某境外通讯社发布快讯称,光大证券董秘梅键表示,自营盘70亿元乌龙纯属子虚乌有。 13:22 有媒体连续拨打光大证券多名高管电话,均显示关机或未接通。 14:23 光大证券发布公告,承认套利系统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有传闻称光大证券方面,下单230亿,成交72亿,涉及 150多只股票。 15:00 上交所官方微博称,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16:27 中国证监会在下午召开的通气会上表示,“上证综指瞬间上涨5.96%,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大额买入。”“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证监 局正抓紧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原因展开调查。” 二、风险类型 本次乌龙事件所涉及到的风险类型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每个交易员在系统中都有相应的交易权限,包括数量、金额。但这些业务缺乏合适的场内工具、手段以及交易内

乌龙指案例

光大证券乌龙指 一、事件始末 2013年8月16日,A股市场上演史上最大的“乌龙指”事件,因光大证券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包括两桶油、工行、农行等14只银行股,共涉及70余个股早盘一度涨停。16日下午,中国证监会表示,已对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原因展开调查。 11:05:沪指从微跌忽然在2分钟内飙升涨逾5%,沪指收复多个技术支撑线。金融股飙涨,中国联通在11点左右突然触及涨停价3.62元。不仅如此,A股权重品种中,如工农中建、石化双雄、宝钢股份、民生银行、金地集团、兴业银行等权重一度涨停。 13:00:光大证券(SH601788)午后开盘紧急停牌。 13:05:上海交易所已联系上光大,暴涨是光大系统问题。光大证券内部人士表示,是有大资金通过光大席位下单,但否认资金来自光大自营盘。内部人士透露,光大高管被通知不准离开公司,等待被查。 13:35:光大证券申请交易作废。 13:55:乌龙指操作者被定为光大证券葛新元量化投资团队。 14:25,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公司其他经营活动保持正常。 15:00:银行股普遍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2068.45点,跌13.43点,跌幅0.64%,成交1231.25亿;深成指报8168.09点,跌60.78点,跌幅0.74%,成交1274.82亿。 15:01:上交所发布公告,本所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15:17:葛新元团队辟谣——敬告各位关心我们的朋友:今天的事件和我们光大富尊葛新元团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走的是光大的经纪业务通道,非自营席位。没有那么多资金。我们的模拟和生产是隔离的。财务与母公司也是隔离的。 15:27:光大证券董秘称正在进一步核查,会讨论赔偿方案。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陷及其防控对策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陷及其防控对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适用课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选用课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编写目的:本案例旨在引导学员通过企业突发事件的表象去分析和挖掘企业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缺陷。根据本案例资料,学员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框架去思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分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缺陷、执行缺陷以及人为错误等因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训练和强化学员建立一个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设计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规避执行缺陷的全面能力。 知识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关键词: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IT系统 案例摘要: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以及前后所发生的系列相关事件,其实质绝非是交易系统本身的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光大证券的整个内部环境及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设计与执行的重大缺陷。通过系列事件的事实资料以及光大证券的系列背景资料,启发学员利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框架,思考与揭示光大证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系列问题。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陷及其防控对策 ——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 一、何为“乌龙指” 从语言的角度考察,“乌龙指”源自粤语中的“乌龙”,“乌龙”有“搞错、乌里巴涂”等意思,又因其与英语“own goal”(自进本方球门的球)一词发音相近,大约在20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报道中以“乌龙”来翻译“own goal”。人为输入错误的指头理所当然地被戏称为“乌龙指”(亦称胖手指,fat finger)。于是,金融市场中常用“乌龙指”来泛指股票、期货、外汇交易员、操盘手、投资者在输入交易数据时,由于人为疏忽而输入了错误的交易数据。 证券市场中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乌龙指”事件并不少见,如2001年5月,美国雷曼兄弟伦敦分公司的一名交易员,将一笔300万英镑的交易打成了3亿英镑,导致英国FT指数瞬间暴跌120点。2004年,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员将一笔总额为数千万美元的股票买单错误输入为数十亿美元,结果罗素2000小型股指数开盘就上升2.8%,纳斯达克指数也随之上升。当纽约证交所察觉情况有异,通知取消交易时,大盘已经受到了影响。2005年12月8日,日本瑞穗证券公司的一名经纪人接到一位客户的委托,要求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出1股J-Com公司的股票。但这名交易员却把指令输成以每股1日元的价格卖出61万股。这条错误指令在9时30分发出后,J-Com公司的股票价格便快速下跌,等到瑞穗证券公司意识到这一错误,55万股股票的交易手续已经完成。为了挽回错误,瑞穗发出大

盘点网络金融安全十大事件

盘点网络金融安全十大事件 1、支付宝转账信息被谷歌抓取 2013年3月2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出,使用谷歌搜索输入“site:shenghuo.alipay转账付款”,即可看到各种转账信息,包括付款账户、收款账户、姓名、日期等。这一事件立即引发“隐私泄露”恐慌。 支付宝表示,不排除有极少量用户将自己支付结果页面分享到公共区域,造成某些搜索引擎可抓取。支付宝已经主动将用户支付结果页面做部分信息隐藏,进一步帮助用户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但对这一解释,不少用户表示仍然心存疑虑。 2、超级网银曝授权漏洞 2013年6月,“超级网银”授权漏洞风波爆发,安徽的陈女士在网购时被骗子诱导进行了“超级网银”授权支付操作,短短24秒内10万元被骗。 事实上,“超级网银”是一种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能方便用户实时跨行管理不同的银行账户。问题在于一旦有不法分子恶意利用“超级网银”,就可以将对方账户余额全部偷走。用户往往是收到QQ发来的一条链接,打开也没有任何病毒的提示。只要输入相应的资料,就有可能让别人完全控制你的银行账户。业内评论指出,这表明银行的风险提示和安全防护能力仍有待加强,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也亟须进一步提高。 3、光大乌龙指事件 2013年8月16日11时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时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时,光大证券发布公告,声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2013年8月30日,证监会披露对光大乌龙指事件调查结果———事件当日,光大证券首先获知其交易系统出现问题,却未选择戒绝交易,反而在信息公开前将股指期货合约等大量卖出,构成“内幕交易”行为。对光大证券处以超过5.2亿元巨额罚款。 4、“网赢天下”停业 2013年8月,网络借贷平台“网赢天下”由于不堪挤兑压力,宣布永久停止服务。第三方机构统计,这家运营仅仅4个月的网贷平台累计成交额近7.8 亿元,目前仍“欠债”近1.8亿元,有上千名投资人无法提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