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新陈代谢与酶 和ATP

第六单元 新陈代谢与酶 和ATP
第六单元 新陈代谢与酶 和ATP

第六单元新陈代谢与酶和ATP

一、内容提要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ATP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本单元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是:了解酶的发现过程,确立“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的

观点;掌握酶的概念,阐明酶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探索酶催化效率的实验、探索影响酶

活性条件等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以及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并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启迪学习中的

创新思维。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学习ATP生理功能,说明ATP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

通过学习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阐明ATP在细胞内含量相对稳定是通过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而实现

的;分析动植物体内形成ATP的途径,得出结论: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 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

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呼吸作用还有光合作用。

二、重点知识

1.新陈代谢与酶

2、新陈代谢与ATP

三、难点剖析

1、酶的概念及其外延

本节内容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描述的,突出地体出了“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导致科学

发展”这一观点。由于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量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因此,酶是活细胞

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可分为①简单蛋白质类,如胃蛋白酶

等,由氨基酸组成;②结合蛋白质类的酶,由简单蛋白质与辅基组成,如乳酸脱氢酶等,蛋白质所

具有的理化性质,酶都具有。

酶的特性是酶概念的延伸,酶是生物催化剂,它除了具有无机催化剂的特性(如实施催化作用前后

化学本质即结构和数量等是不改变的)以外,还具有一些下同于无机催化剂的特性。其特性主要是

①高效性,它的催化能力远远超过无机催化剂;②高度的专一性;这就是说,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

种底物,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底物,促使底物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③因

为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多样性,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

2.ATP的生理功能

动植物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但绿色植物不能把光能直接用于合成有机物,光能只

有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所释放的能

量,除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用于维持体温外,其余的都要转化成ATP 中的化学能,才能用于各项

生命活动。因此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中通用“能量货币”,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

量的直接来源。

四、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分解胃蛋白酶的酶是蛋白酶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D.从化学成分看,酶就是蛋白质

解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在适宜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酶能使生物体内的许多复杂的

化学反应顺利而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不发生变化。胃蛋白酶是蛋白质,

其分解应由蛋白酶催化。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其中胰蛋白酶等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答案:D

[例2]下列因素中不会对酶的分子结构产生永久性影响的是[]

A.过酸B.过碱C.高温D.低温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环境中不少因素,如过酸、过碱、高温等均会影响其分子结构,甚至是

产生不可逆的改变,从而使酶永久性丧失功能。低温虽然会暂时影响酶的活性,但当温度恢复正常

时,酶的活性也会恢复正常。生殖医学实践中,将人或动物的精子冷冻储存,需要时,再给予解冻用

于人工授精,就是支持本题答案的一个很好例证。

答案:D

[例3]加酶洗衣粉能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这种洗衣粉中的酶应为 [ ]

A.麦芽糖酶B.蛋白酶C.蔗糖酶D.脂肪酶

解析:奶渍和血渍富含蛋白质,附着在衣物上后很难祛除,用蛋白酶将其分解,即容易洗去,以此

推测,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酶应为蛋白酶。从供选答案看,A和C都属于分解糖类的酶,而且都属于

植物所具有的糖,应予排除。依据常识,脂肪可用非酶洗涤剂清除,因此B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B

第二阶梯

[例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恒温动物血液在体外凝固最快[ ]

A. 0℃

B.15℃

C. 35℃

D. 55℃

解析: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等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恒温动物的体温一

般在35-40℃ 左右,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一般与动物体温相符。因C的温度与恒温动物的体

温相近,所以酶的催化效率相对最高。本题应注意的是不要将血液凝固与水的结冰混淆(0℃时血液

不会冻结)。

答案:C

[例2]对转换式正确的说法是[ ]

A.能量是可逆的,物质是不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D.两者均是不可逆的

解析:ADP和 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从转换式中的物质看,确实是可逆的。

需注意的是,ATP合成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在绿色植物还

可来自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太阳能;而ATP分解,由高能磷酸键中释放出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中的物

质吸收、合成,细胞分裂、以及动物的肌肉收缩、转化为生物电等。这些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

耗散,生物体无法再加以利用。

答案:C

说明:当学习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容后,联系这里关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的知识,可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3]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功能是什么?

解析: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由酶的特

性可知,当口服多酶片后,在消化道内这些酶可以分别催化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分解,从

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答案:见分析

五、检测题

1.确认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蛋白质的年代为 [ ]

A.1836年

B.1926年

C.20世纪 30年代

D.20世纪 80年代

2.苯丙酮尿症(pku)是人类先天性代谢失调疾病,尿液中会含有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丙氨酸代谢的

中间产物),而在正常人这种中间产物会分解成无害物质。试推测该遗传病是由于患者体内不能合

成何种物质所致 [ ]

A.酶 B.激素 C.维生素 D.碳水化合物

3.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

这说明[ ]

A.少数酶的化学性质是RNA

B.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C.青菜

D.酵母菌

4.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需要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效能

B.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C.多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5.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腺苷和磷酸基的连接键内 D.高能磷酸键内

6.ADP 转变为ATP 需要()

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能量

C.能量、腺苷和酶

D.Pi、能量和酶

7.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A.葡萄糖的分解

B.ADP转变成ATP的过程

C.ATP的水解

D.生物的呼吸运动

8.为了认识酶作用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

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A.从催化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D.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9.下图中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和pH的关系。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人12℃ 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________,乙

_____________

(5)图C表示了[ ]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0.下面是ATP和ADP相互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名称

1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2)当反应从上向下进行时,能量是从哪里来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反应从上向下进行时,能量是从哪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酶是如何被人们所发现,哪些科学工作者在酶的发现中做出突出的贡献?

12、酶与无机催化剂在化学组成和特性上比较,有什么异同?

13、要使酶的催化活性达到很高水平,应提供哪些适宜条件?

14、ATP的分子简式如何表达?其中的字母和符号各有什么含义?

1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何处?ATP中的能量可供哪些生命活动使用?

答案:

1—5 C A D A D

6—8 D C D

9、(1)在反应物达较高浓度,由于酶的数量有限,反应速度受酶浓度的限制

(2)酶的最适温度

(3)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催化效率急剧下降

(4)反应速度由低逐渐变高,最后稳定在10左右反应速度基本上为0

(5)C

10、(1)能量Pi 酶ADP

(2)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有机物中的能量或光能)

(3)ATP的高能磷酸键水解

11、许多科学工作者从1783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近300年的不断实验和探索,才使我们今天对酶的本

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要知道这些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成就可参见教材p46。

1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成分属于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这些显然与无机催化剂是

不同的。与许多无机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才能完成反应相比,酶是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催化活

动的。当然,作为催化剂,它们在实施催化作用前后其化学本质即结构和数量等都是不改变的。

13、应该为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这样才能使酶的催化活性达到很高水平。不同的酶对温度

和pH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体内的不同种的酶,最适温度和pH

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14、ATP的分子简式可表达为A—P~P~ P。其中“A”代表腺苷,3个“P”代表磷酸(实际是磷酸的

残基);“—”代表连接腺苷和磷酸的化学键(普通键),2个“~” 代表高能磷酸键,其中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在ATP供能时首先断裂。

15、合成ATP所需能量就呼吸作用看,是来自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就光合

作用的过程来看,是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转化而来。生物体进行的生

命活动,凡需要消耗能量

的,从直接来看,都由ATP提供;如细胞分裂,物质吸收和分泌,肌肉收缩等。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3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和ATP)1. (2012·全国高考·T33)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温度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本实验中应该保持在最适宜温度。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的砖红色沉淀现象应在沸水浴中出现。 【精讲精析】(1)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使酶发挥最大的催化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在沸水浴中,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

淀现象。 【参考答案】(1)③更正:将5支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适宜。理由: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④更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将这些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 min左右。理由:斐林试剂应在沸水浴中参与反应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P>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 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 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 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 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 有的特性; (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 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

新陈代谢与ATP

新陈代谢与ATP 一.教学目标: 1.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 2.ATP与ADP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难点: 1.能源物质糖类,脂肪与ATP能源的差别 2.理解ATP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三.教学步骤: 引入:生命活动必须依靠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我们知道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 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是这些有机物中的能 量都不能被生物体所利用,它们只在细胞内 随着这些有机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来,并转移 储存在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一)ATP的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有细胞内的ATP直接提供的,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在此可简单介绍ATP药剂在临床上的广泛用途,如它可以为病人直接提供能量,增强病人抵抗力,提高病人康复能力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它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活细胞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ATP的结构简式: A-P~P~P 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2.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1mol该物质能释放20.92千焦以上能量的化合物。 1mol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千焦,所以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强调:1.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分子的水解本质上就是ATP分子中高能 磷酸键的水解,也就是高能磷酸键断裂后释 放出大量的能量 3.1molATP中包含2mol高能磷酸键 (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 ADP+Pi+能量 强调:此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 2.ATP与ADP之间转化的生理意义: ATP在细胞里的含量很少。只有ATP在细胞内转化十分迅速,才能是细胞内ATP含量总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极其重要。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维持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四)ATP的形成途径: 1.动物和人: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释放出的能量。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新陈代谢与酶的几个实验题

新陈代谢与酶 1、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 9的盛等量过氧化氢 (H2O2 )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C的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 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试问: ⑴萝卜提取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最低点位于同一 直线上? ⑶A是第________ 次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反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 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 2、下面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 ⑴滴加本迪森席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 ⑴表中的号试管和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号试管空白处 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 ⑵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⑶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 试管内还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⑷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 C 的理由⑸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 3、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清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一般加酶洗衣粉袋子上 印有以下说明: 成分:略

用法:洗涤产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 佳;切勿用于C以上的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制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⑴该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清或奶渍,说明该洗衣粉中加入的是什么 酶?请说明理由⑵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如何缩短衣物浸泡时间? ⑶为什么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 C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⑷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⑸试解释为什么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4、将1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100ml水煮沸,冷却后,取2ml淀粉悬浮液和2ml唾液装入 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C条件下保持 20分钟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T逐 渐变蓝色T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 ⑴最初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玻璃纸袋外液体为什么始终是浅褐色的? ⑸已知唾液的pH为7,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 碘液、水浴锅、冰箱、 ⑴实验步骤和结果: 步骤1:制备6ml淀粉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步骤2:取唾液若干。 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 步骤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4与步骤5能否调换顺序?说明理由。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学习目标] 1.知道酶的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 2.理解酶的来源、作用、本质。 3. 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酶失活的机理等。 [自学导引] 一、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的催化作用。所以,将称为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化学本质 酶是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例如,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少数的酶是。 三、酶的特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倍,所以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每一种酶都在一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和PH分别称为、。 [比较]温度与 [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可以从食物获得,有的酶可以在体内转化合成;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⑧ D.④⑤⑥ 2.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3.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 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4.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0℃到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应为() 5.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图问答: (1)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总结】

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精选.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 ●知识联系框架 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性激素 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反射物质代谢过程 反射弧 能量代谢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动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及 其 调 节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陈代谢与酶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4、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5、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6、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8、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9、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陈代谢与ATP 10、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 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1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

3.1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 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

高三生物必修知识点:新陈代谢与酶

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新陈代谢与 酶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

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查字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2019年生物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课时) 1、简述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发现过程对大家探求科学问题有什么启示? 3、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的特点:在化学反应的前后,酶本身不发生变化。那么,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学目标达成] 1、酶的高效性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过氧化氢在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水和氧气,下面请同学们做实验,观察对比二者的实验现象。(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向学生说明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a、新鲜的肝脏制成研磨液,目的是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速反应进行。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后,要及进用棉球或塞子塞住试管口,以防止产生的过量气体把塞子顶开,气体跑掉,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c、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滴加时切勿溅到皮肤上。d、可以用新鲜的青椒、土豆代替鸡肝、猪肝。操作步骤同教材要求。(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的实验结论。

(4)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出许多。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6)讨论:本实验为什么要求选用新鲜的肝脏?滴入肝脏研磨液时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2、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和蔗糖同属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看出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1)核对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指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a、所用试管要清洗干净,以免因有杂质或不干净而影响实验效果。 b、酒精灯加热,试管口勿对着学生,防止煮沸的液体溅出伤着学生。(3)提醒学生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作自己的分析和判断。(4)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讨论a、为什么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b、在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下,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还有没有必要? 三、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叫酶的活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的影响。(1)阅读图3-

新陈代谢与酶(一)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 3.疑点 (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可逆性” 4.解决办法 (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入,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思考,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述转向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上。 (2)通过ATP与ADP的“可逆性”转变与化学上可逆性反应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发现这两个“可逆性”的差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五、教具准备 小麦淀粉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六、学生活动设计 1.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由于新陈代谢概念、酶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引入后首先让学生结合提问进行自学。 2.由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故在各知识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学习和建构新内容。 3.由于在初中生理卫生学习中学生已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设计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 4.结合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再进行反馈性校正。 七、教学步骤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2 人教版

新陈代谢与酶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母纳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3.高温、低温和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pH。 【思考导学】 1.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2.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能否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其原因是什么?不能。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而胃液的pH在2左右,会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胃蛋白酶水解。 3.胰岛素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其原因是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若口服会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蛋白酶水解。 【学法指导】 1.掌握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生物体内的各项代谢活动,只有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地进行。所以,将酶称作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种类极其繁多,现在已签定出的就有2000种以上。习惯上,各种酶是根据其来源及其所催化的作用物(即底物)来命名的。例如,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产生的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胃蛋白酶是胃腺产生的催化蛋白质分解成多肽的酶。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动物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经过变化成为动物自身的组成物质,组成物质又经过氧化分解成为代谢的最终产物而排出体外,这些过程中包括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平常的温度、压力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正因为这样,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拿人体来说,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每秒钟要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部红细胞要更新一半;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天左右要更新一半。人在一生(按60年计算)中与外界环境交换各种物质的数量,大约水为50吨,糖类为10吨,脂类为1吨,蛋白质为1.6吨。物质交换的总重量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200倍,而实际上现在人类的寿命已经大大超过60岁了。 2.掌握酶的化学本质,有利于理解酶的作用以及温度、pH等对酶作用的影响: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所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RNA分子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例如,有一种叫做RN ase P的酶,这种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科学家们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且提高了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

2020届高三生物总复习 2-第一讲 新陈代谢与酶和ATP同步练习

第2单元第1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0·安徽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至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升高 答案:C 2.(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C 3.(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A 4.(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5.(2020·南昌一中高三月考)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的正确描述是( ) A.ATP中的五碳糖为脱氧的核糖 B.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ATP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D.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形成 答案:C 6.(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酶在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假设其他条件都适宜且稳定)( )

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 ******************** ●知识联系框架 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性激素 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反射物质代谢过程 反射弧 能量代谢 *******************************************************************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 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 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动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及 其 调 节 物质代谢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ATP知识点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与ATP知识点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理解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首先,从分子水平上来看,新陈代谢是细胞中所有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那么,在新陈代谢中的一系列的物质变化,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生命系统必须依靠物质和能量来维持,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利用和散失,伴随着全部生命活动。从整个生态系统上来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总能源来自于光能,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植物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动物则以摄食植物(直接或间接的)而获取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又通过动物自身的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绿色植物不可能把光能直接用于有机物的合成,光能只有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维持体温外,其余的都要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由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功能的需要,不论是植物、动物和人,其体内都必须有一种活跃的、随时可以储藏或利用的化学能,即必然有一种物质作为这种活跃化学能的载体。而ATP(三磷酸腺苷)结构中(如下图),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即容易形成又容易断裂,形成时可以储存这种活跃化学能;断裂时,可以将活跃的化学能释放用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联系化学知识,用“层析综合法”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意义。 ①从生化反应角度分析理解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含三个磷酸基的腺嘌呤核苷酸,其结构如上图,ATP的结构简式可写成A—P~P~P。对于所有的细胞来说,几乎都是用ATP作为直接能源的,凡是不能单独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几乎都要由ATP供应能量,使化学反应能够进行。在ATP与ADP的转化中,ATP既可储能,又可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在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基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第三个磷酸基位于末端,能够很快地移走,于是ATP转变成ADP,如果加上第三个磷酸基,ADP又变成ATP,在这些变化中,能量的转变是很重要的。把Pi束缚在ADP 上形成ATP,需要能量,在这个反应中能量被捕获而且贮存起来。从ATP移走一个Pi,释放能量,ATP就变成ADP。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酶参加才能进行,这样的过程在活细胞中永无止境地循环着。 ②从代谢角度分析理解。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如下: A.从物质代谢上看,上述反应中的物质是可逆的。但ATP与ADP的转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B.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

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

2019年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如何提高学习率,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努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

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 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关于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新陈代谢与酶就介绍完了,更多信息请关注查字典生物网高考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