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物质的燃点

多种物质的燃点
多种物质的燃点

各种物质的燃点

物质的燃点

物质燃点(℃)物质燃点(℃)物质燃点(℃)氢580—600 黄磷60 汽油415

甲烷650—750 赤磷260 柴油350

乙烷520—630 硫黄190 纸张130

乙烯542—547 铁粉315—320 棉花150

乙炔406—440 镁粉520—600 沥青250

一氧化碳641—658 铝粉550—540 酒精510

硫化氢346—379 高温焦炭440—600 氨780

聚苯烯420 可可粉420 尼龙500

密胺790—810 咖啡410 煤油380

橡胶350 淀粉(谷类)380

软木470 米440

木材400—470 砂糖350

横造纸450 肥皂430

漂白布495 石油356

木炭320—400 聚苯乙烯450—500

泥煤225—280 邻甲苯559

无烟煤440—500 甲苯/二甲苯553

环氧树脂530—540 苯580

聚四氟乙烯670 重油300

火焰的温度

火焰温度℃颜色温度℃蜡烛1400 初红500 乙醇1700 暗红700 本生灯1800 樱红900 氢1900 鲜樱红1000 乙炔2500 橙黄1100 一氧化碳和氧2600 鲜橙黄1200 氢和氧(氢氧炎)2800 白1300 乙炔和氧3800 眩白1500

各类粉体的爆炸极限及燃点汇总

各种粉体的爆炸极限浓度及燃点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在形式发生突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使周围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伴随有声或光效应的现象。 爆炸极限的概念: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国家标准《消防术语》 最低浓度——爆炸下限(LEL) 最高浓度——爆炸上限(UEL) 1.粉尘本身是可燃粉尘,非燃性粉尘是不会发生爆炸的,燃粉尘除前述外,还有茶叶、中药材维、硫磺粉尘等。 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粉尘能否悬浮在空中要害在于粉尘微粒,只有直径小于l0um的粉尘其扩散作用才大干重力作爪,易形成爆炸“层云”。粉尘爆炸下限一般为20~ 60g/m3,爆炸上限为2~6kg/m3。 3.火源必须具有一定能量粉尘爆炸需首先加热或熔融蒸发或热解出可燃气体,因此需较多的热量。粉尘爆炸的最小引爆能达10毫焦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此外,空气中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也不会发生粉尘爆炸。 表1 各种粉体的爆炸极限浓度及燃点

表2 粉尘爆炸极限表补充:

凡是颗粒极微小,粒径在1至76um范围内的固体物质称为粉尘。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原来是不燃的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难燃的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前提是必须达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粉尘爆炸前无任何征兆,起后果却都能使建筑物毁于一旦。而且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也很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到药物、食品、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等很多过程中,粉尘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极大。 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各种粉尘都有其自身的特性,粉尘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构成粉尘的物质必须是易燃或可燃的,其中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受热后要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性气体,并留下可以燃烧的炭。无机粉尘如金属粉尘,虽然没有耗能分解过程,升温只能促使其快速氧化,由表面向内部迅速延烧放出高热而使体系快速升温膨胀。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 其次是粉尘必须是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要害在于粉尘的粒径。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由外力使它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粒径越小,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于悬浮在空气中。再加上粒子四周有足够的助燃空气,很轻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而燃烧或爆炸。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小,即低于爆炸浓度的下限,燃烧放热量太少,难于形成持续燃烧,也就不会发生爆炸。假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太大,即高于爆炸浓度的上限,混合物中因氧气浓度太小,也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粉尘爆炸的最小点燃能量一般为10 mJ至数百mJ ,相当于气体点燃能量的百倍左右。

燃点、着火点、闪点

燃点,又称: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是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其他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正是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的。 闪点 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 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时,试样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 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燃现象,发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火焰发生的内火现象)。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C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C以上的为可燃品,女口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 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C,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 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C;

燃烧的种类

燃烧的种类 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一)着火 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这是曰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例如,用火柴点燃柴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物质 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Tc下开始氧化反应,放出热量。物质进一步受热,氧化反应加剧,这时吸收的热量消耗于物质的升温、熔化、 分解或蒸发及向周围的散热上。如果反应继续加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散失的热量,此时即使不再加热,氧化反应也能加速进行,物质的温度很快达 到 Tc,在此温度下或稍高于此温度,物质就开始燃烧。Tc就是燃点。例如木 柴的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以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分)的过程;到175℃是分解出化学固定水;到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炭化,300℃以上开始燃烧。我们说木柴的燃点为300℃,当然这个过程是在局部进行的。 (二)自燃 可燃物质虽没有受到外界点火源的直接作用,但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或由 于物质内部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或生物(细菌、腐败作 用等)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自燃。例如黄磷暴露于空气中时,即使在室温下它与氧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的热量也足以使其达到自行燃烧的温度,故黄磷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可燃物质无需直接的点火源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三)闪燃 这是液体可燃物的特征之一。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是持续的燃烧。这是因为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速度不快,液体表面上聚积的蒸气一瞬间燃尽,而新的蒸气还未来得及补充,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尽管如此,闪燃仍然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物质的闪点。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所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如果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它的闪点,随时都有接触点火源而被点燃的危险。所以把闪点低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表明它比可燃液体危险性高。 (四)爆燃(或燃爆) 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一般燃料的燃烧需要外界供给助燃的氧,没有氧燃烧反应就不能进行,而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元素或氧气、氧化剂等,它们燃烧时无须外界的氧参与反应,所以它们是能够发生自身燃烧反应的物质,燃烧时若非在特定条件下,其燃烧是迅猛的甚至会从燃烧转变为爆炸。例如,黑火药的燃烧爆炸,煤矿井下巷道甲烷气或煤尘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即所谓瓦斯爆炸)等情况就是这样。 使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点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由于从点火到爆燃有个延滞时间,通常都规定采用5秒钟或5分钟作延滞期,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延滞期下的发火点。例如含8%的甲烷~空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作者: ————————————————————————————————日期: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蒽472 5.04 对甲氧基苯酸 830 5.20 萘 565 2.50对硝基苯酸850 10.40 甲基苯酚 559 1.10 2-羟基萘酸850 20.80 对氯苯甲酸 850 10.40 油溶橙R 890 5.20 苯邻二(甲)酰氯890 20.80 油溶升华橙870 7.80 对硝基苯(甲)酰氯 675 10.40 氯苯甲酰苯甲酸970 10.40 对硝基苯替二乙胺 975 31.20 苯甲酰基苯甲酸890 5.20 4-硝基-2-氨基甲苯 650 5.20 氨基氯苯甲酰苯甲酸 885 5.20 联苯胺 910 5.20 沥青 - 15.0 六亚甲基四胺410 15.00 硬沥青580 20.00 丙烯醇树脂 500 35.00虫胶-15.0 香豆酮茚树脂520 15.00 二苯基 - 12.6

木质素树脂 450 40.00 工业用酪素 - 32.8 酚醛树脂 460 25.00 染料 - 270.0 虫胶松香树脂390 15.00 酪素赛璐珞粉尘 - 8.0 聚乙烯醛缩丁醛树390 20.00六次甲基四胺- 15.0 脂 石炭酸树脂 460 25.00 Ⅰ级硬橡胶粉末 - 7.6 聚乙烯树脂450 25.00 凝汽油剂 450 20.00 聚苯乙烯490 25.00 噻吩 540 15.00 合成硬橡胶320 30.00 面粉-30.2 有机玻璃440 20.00棉花 - 25.2 赛璐珞 125 4.00 苯磺酸钠95010.40 醋酸纤维320 25.00 氨基吡唑酮 825 10.40 丙酸纤维 460 25.00硝基苯二甲酸酐775 5.20 木纤维 775 25.00 2-氯-5-氨基苯甲酸 1010 10.40 尿素树脂模压物450 75.00 显影剂rCC 925 10.40

燃点、着火点、闪点

燃点 燃点,又称: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是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正是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的。 闪点 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时,试样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燃现象,发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火焰发生的内火现象)。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自然点、闪点、燃点资料

自燃点的概念: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与闪点及燃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需引火,而后者则需要外部火源引燃。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b][/color]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color=#ff0000][b]那么,环境压力越高,油品越不容易挥发,则油品上方空气中所含油品蒸汽越少,而导致氧含量浓度越高,所以会导致自燃点越低。同理,同温同压下,柴油的挥发度较汽油低,所以柴油上方空气中氧含量较汽油的高,自然其自燃点就小于汽油。[/b][/color][/size]J d&\2t g y_H5K. 闪点的解释相对就简单的多。因为,闪点不同自燃点,是由外部火源引燃,那么当油气在空气中达到一个最低限度是即可点燃,那么,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汽油远比柴油挥发度高;则在同压的条件下,汽油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在空气中达到其点燃的最低限度。[/b][/color][/size] 首先,要明白自燃点是自己能燃烧的温度,靠自身的温度来着火,闪点是有点火源能闪燃的温度,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这二者是不一样的,条件就不一样,一个是着火点温度,一个是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挥发后的气相能够被引燃,此时物质温度叫闪点。 举例子: 很明显,汽油肯定是引燃容易的多,要想让它自然难度很大而且汽油的闪点很低,但是自燃点很高,同样的汽油和柴油同样的温度下肯定是汽油容易被点燃,汽油易挥发,所以汽油的闪点低;_l6A/b C|[4f 自燃点汽油和柴油不好比,那可以用汽油和渣油比,常减压380度的渣油泄露出来就着火,380度已经达到渣油的自燃点了,但是同样的把汽油放到380度的管子上,马上就挥发了,所以着不了,渣油的自燃点比汽油低多了;M#u*p I D,w B y H/I k3s 但是汽油常温挥发后,在空间达到一定浓度后,一遇到火源马上爆炸,这也说明汽油的闪点很低,但是渣油不可能因为挥发就能在空气中闪爆,也说明渣油闪点很高。 F A*T+?| c 总结出来,那就是油越重自燃点越低,闪点越高,反之,亦然。 闪点:指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并按一定的间隔用火焰在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上划过,能使油面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以℃表示。油品闪点的高低表明油品的易燃程度,易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气化程度以及它的安全性。油品的危险等级也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61℃以下的油品为易燃品,闪点在61℃以上的油品为可燃品。在贮运和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测定油品闪点的方法有两种: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闭口闪点仪是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油气,而开口闪点仪中的油品蒸气可以自由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因而同一油品用两种仪器测得的闪点值不同,油品的闪点越高,两者的差别越大。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油品的闪点,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油品的闪点。(二)燃点:燃点又称发火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接近火焰后不但有闪火现象,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燃点比闪点一般要高0-20℃。(三)自燃点:把油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使其与空气接触,在不同引火的条件下,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的最低

常见危险品种类

常见危险品种类 我国按危险特性将危险品分为八大类: 第1类:爆炸品 爆炸品的概念:是指固定或液体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摩擦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制品。 常见的爆炸品有:TNT炸药、黑火药、电雷管、火雷管、拉火管、导火索、硝酸铵、硝酸钾、氯酸钾、硝酸思、硝酸钠、烟花爆竹、气体打火机等。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概念: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储存于耐压容器中,在一定受热、撞击或剧烈震动的条件下,容器的内压力容易膨胀引起介质泄露,甚至使容器破裂爆炸,从而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界定值:在通常0-50度之间,容器内的压力超过0.25兆帕(MPA)的(自然界的大气压为0.1兆帕),为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危险品。(作简要说明:压力和钢壁厚之间的原理) 常见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含氧的氧气瓶、各类灭火器、装气的液化气瓶、充气加压的钢瓶、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 第3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概念:是指在闭杯实验条件下,其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常见的易燃液体有:汽油、酒精、二甲苯、煤油、油漆、磁漆、清漆、虫胶漆、胶黏剂、快干胶、香精、指甲油、洗甲水等。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概念:本类分为以下三类加以解释。 第一类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常见的易燃固体有:红磷、碳粉、煤粉、羊毛、刨花、木屑、棉花、亚麻、黄麻、樟脑(无色或白色半透明结晶或粉末状)、赛璐珞、金属镁、金属钛、金属锰、金属锆、火柴、漆片、漆布等。 第二类自然物品:指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常见的自然品有:黄磷、钙粉、铝粉、钛粉、三氯化钛、油布、油纸、漆布、棉籽、菜籽、未加抗氧剂的鱼粉等。 第三类遇湿易燃物品:指鱼水火受潮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其特点是:遇水、酸、碱、潮湿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当热量达到可燃气体的自然点火接触外来火源时,会立即着火或爆炸。 常见的遇湿易燃物品有:锂、钠、钾、钙、镁、铝、锌、锆粉、金属氢化物、电石、金属铁屑、硅铁等。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品的概念:是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分解温度较低,遇酸碱、潮湿、强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接触能发生分解反应,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氧化性物品的危险性是由于其他物质作用或自身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其中有机过氧化物较其它氧化物品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这类物品按其典型的分子结构分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教案资料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 类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1.易爆物 易爆物一般是指某些因受到骤热、撞击、引燃,甚至磨擦等因素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爆炸的物质和混合物。 1.1典型的易爆物有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等, 1.2还有一些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钾、硝酸铵等与可燃物如木炭、红磷、镁粉、锌粉等的混合物。1.3此外,还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等。 易爆物必须隔离存放在安全的专用场所或设备中。强氧化性物质不能和可燃性物质存放在一起,并避免接近热源和阳光直射,杜绝火种,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固体试剂不能任意混合研磨,也不能将残液任意相混合,对剩余的含易爆物的废渣、废液要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才能投入废物缸内,废物缸也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过久。 2.易燃物 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质燃

烧的物质等。如液化石油气、酒精、氢气、硫、磷、镁粉、铝粉、樟脑、硝化纤维等。还有如白磷等一类暴露在空气中就能自行燃烧的易燃物,以及遇水能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而致燃的金属钾、钠和碳化钙等。这些易燃物都应严格按照各自的储存和使用规则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并远离火种的特定场所。在用易燃物进行加热或燃烧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时,要防止其蒸气逸散,实验装置要严密,不能漏气,绝对不能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物。 2.1 可燃物的定义 顾名思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实验得知,绝大部分有机物和少部分无机物都是可燃物。还有人通过总结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性、燃烧热和导热系数等,对可燃物做出如下粗略的判定:可燃物应能与氧化合,其燃烧热一般大于418.68KJ/mol、导热系数一般小于4.1868×10-3J/cm·s·℃。上述判定指标是很粗造的,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2.2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各种粉末的自燃点及爆炸下限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粉尘名称雾状粉尘的自然点℃爆炸下限 /g·m-3 蒽 472 5.04 对甲氧基苯酸 830 5.20 萘 565 2.50 对硝基苯酸 850 10.40 甲基苯酚 559 1.10 2-羟基萘酸 850 20.80 对氯苯甲酸 850 10.40 油溶橙R 890 5.20 苯邻二(甲)酰氯 890 20.80 油溶升华橙 870 7.80 对硝基苯(甲)酰氯 675 10.40 氯苯甲酰苯甲酸 970 10.40 对硝基苯替二乙胺 975 31.20 苯甲酰基苯甲酸 890 5.20 4-硝基-2-氨基甲苯 650 5.20 氨基氯苯甲酰苯甲酸 885 5.20 联苯胺 910 5.20 沥青 - 15.0 六亚甲基四胺 410 15.00 硬沥青 580 20.00 丙烯醇树脂 500 35.00 虫胶 - 15.0 香豆酮茚树脂 520 15.00 二苯基 - 12.6 木质素树脂 450 40.00 工业用酪素 - 32.8

酚醛树脂 460 25.00 染料 - 270.0 虫胶松香树脂 390 15.00 酪素赛璐珞粉尘 - 8.0 聚乙烯醛缩丁醛树390 20.00 六次甲基四胺 - 15.0 脂 石炭酸树脂 460 25.00 Ⅰ级硬橡胶粉末 - 7.6 聚乙烯树脂 450 25.00 凝汽油剂 450 20.00 聚苯乙烯 490 25.00 噻吩 540 15.00 合成硬橡胶 320 30.00 面粉 - 30.2 有机玻璃 440 20.00 棉花 - 25.2 赛璐珞 125 4.00 苯磺酸钠 950 10.40 醋酸纤维 320 25.00 氨基吡唑酮 825 10.40 丙酸纤维 460 25.00 硝基苯二甲酸酐 775 5.20 木纤维 775 25.00 2-氯-5-氨基苯甲酸 1010 10.40 尿素树脂模压物 450 75.00 显影剂rCC 925 10.40 邻苯二甲酸 650 15.00 彩色显影剂2 945 52.00

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

·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化学式NH 3,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液化,易 溶于水,通常1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用于做硝酸和氮肥医药上用来做兴奋剂也叫阿摩尼亚或氨气 ·氨水:氨的水溶液,化学式NH 3·H 2O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最浓氨水为 35.28%,密度为0.88·cm -3,氨水越浓,密度越小,氨水中的微粒有:氨分子水分子氨水分子NH 4 +离子和OH -离子,显弱碱性,含氮量16%,是一种化学肥料,工业上用途很广,也叫氢氧化铵。 ·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质地软,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是由古生物的骨髓积聚而成的分布很广,用来做粉刷材料等通称白土子,有的地方叫大白。 ·白口铁:断面呈白色的铁,碳和碳的含量较灰口铁少,大部分的碳和铁化合成白色的碳化铁质地很硬,不容易切削。 ·白钨矿:矿石,外形为粒状石块,白色带黄,有脂肪光泽,加热回经紫外线的照射后略呈紫色,是炼钨的主要原料。 ·白磷: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淡黄色结晶,有大蒜的气味,毒性强烈着火点很低(一般为40),能自燃,在空气中发光可以用来制造普通火柴,军事上用来制造烟幕弹也叫黄磷。 ·苯:碳氢化合物,化学式C 6H 6,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容易挥发,毒性 强,燃点很低能从煤焦油石油中提取出来,与卤素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也能与氧氢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做燃料溶剂香料,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苯酚:有机化合物,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置换而成的,化学式C 6H 5OH ,纯净的为无色结晶,遇光变成粉红色,有强烈的气味,有剧毒,有腐蚀性,处理苯酚可用酒精处理,苯酚是常用的防腐杀虫剂,又可做工业原料通称石炭酸。 ·变性酒精:工业上用的含甲醇的酒精,有毒通常加入一些颜色,使人容易辨认。 ·丙三醇:化学式C 3H 8O 3,又叫甘油,为无色,无臭有甜味的黏稠液体,有 吸湿性,与HNO 3反应制得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用作,丙三醇也用于烟草, 化妆品和食品工业。 ·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石灰水制成的一种农药,喷在农作物上,凝成一层薄膜,能预防病菌侵入因首先在法国波乐多地方使用而得名。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分类 1.易爆物 易爆物一般是指某些因受到骤热、撞击、引燃,甚至磨擦等因素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爆炸的物质和混合物。 1.1典型的易爆物有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等, 1.2还有一些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钾、硝酸铵等与可燃物如木炭、红磷、镁粉、锌粉等的混合物。 1.3此外,还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等。 易爆物必须隔离存放在安全的专用场所或设备中。强氧化性物质不能和可燃性物质存放在一起,并避免接近热源和阳光直射,杜绝火种,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固体试剂不能任意混合研磨,也不能将残液任意相混合,对剩余的含易爆物的废渣、废液要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才能投入废物缸内,废物缸也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过久。 2.易燃物 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液化石油气、酒精、氢气、硫、磷、镁粉、铝粉、樟

脑、硝化纤维等。还有如白磷等一类暴露在空气中就能自行燃烧的易燃物,以及遇水能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而致燃的金属钾、钠和碳化钙等。这些易燃物都应严格按照各自的储存和使用规则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并远离火种的特定场所。在用易燃物进行加热或燃烧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时,要防止其蒸气逸散,实验装置要严密,不能漏气,绝对不能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物。 2.1 可燃物的定义 顾名思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实验得知,绝大部分有机物和少部分无机物都是可燃物。还有人通过总结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性、燃烧热和导热系数等,对可燃物做出如下粗略的判定:可燃物应能与氧化合,其燃烧热一般大于418.68KJ/mol、导热系数一般小于4.1868×10-3J/cm·s·℃。上述判定指标是很粗造的,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2.2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2.2.1无机可燃物中的无机单质有:钾、钠、钙、镁、磷、硫、硅、氢等; 2.2.2无机化合物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二硫化

燃点、着火点、闪点资料

燃点、着火点、闪点

燃点 燃点,又称:着火点。 物质的燃点是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在不同大气压下燃点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气压越低,燃点越高,如柴油机。柴油机正是通过将空气压缩,降低柴油的燃点,达到燃烧的目的。 闪点 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试样,当试样达到某温度时,试样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燃现象,发生闪燃时试样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火焰发生的内火现象)。

意义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石油产品,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如汽油、煤油;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如柴油、润滑油。挥发性高的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严重时甚至引起润滑油粘度增大,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一般要求可燃性液体的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影响因素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轻油混油事故或水解(对某些合成油而言),必须引起注意。 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 闪点是防止油发生火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敞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当可燃性液体液面上挥发出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从防火角度考虑,希望油的闪点、燃点高些,两者的差值大些。而从燃烧角度考虑,则希望闪点、燃点低些,两者的差值也尽量小些。 化合物闪点查询方式: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危险物质的处理解读

危险物质的处理 1. 前言 所谓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其主要的危险物质由政府的法令所规定。这些法令虽不是针对教育或研 究机关的使用而制订的,但是,贮藏或使用这些危险物质,都要遵守有关法令的规定,所以也必须对它有所了解。兹将主要的法令与 危险物质的关系列于表1。 【表注】:除了这些法令之外,还有与公害有关的法令(如防止大气污染法、防止水质污染法、防止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 法、关于废弃物的处理及清扫的法令)及劳动安全卫生法、农药管理法、药物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的法令。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不得使用危险物质。

2).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注意不要混入异物。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 3).贮藏大量危险物质时,必须按照有关法令的规定,分类保存于贮藏库内。并且,毒物及剧毒物需放于专用药品架上保管。 4).使用危险物质时,要尽可能少量使用。并且,对不了解的物质,必须进行预备试验。 5).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实验,要 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险时,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灭火器及防护用 具,请参阅附录)。 6).处理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的废弃物时,必须考虑避免引起污染水质和大气。 7).特别是当危险药品丢失或被盗时,由于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必须及时报告导师。 2. 着火性物质 具有着火危险的物质非常之多。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的物质,以及由于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的物质。下面按照表2的 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2 着火性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沉淀

(一)、固体的颜色 1、黑色固体(5种):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5、蓝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8、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9、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二)、液体的颜色 10、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1、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2、黄色溶液: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14、无色液体: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 15、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三)、常见气体 16、无色气体:单质——氧气,氢气,氮气。 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二氧化硫。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Mg(OH)2,BaSO4 (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Mg(OH)2、CaCO3、BaCO3是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 2. 铁在氧气中燃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45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 (正式版)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气体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爆 炸危险的主要指标。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 下限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气体自燃点越 高,其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小。另外,气体化学活 泼性越强,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气体在空气 中的扩散速度越快,火灾蔓延扩展的危险性越大;相 对密度大的气体易聚集不散,遇明火容易造成火灾爆 炸事故;易压缩液化的气体遇热后体积膨胀,容易发 生火灾爆炸事故。 (2)液体评定液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和 爆炸温度极限。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燃烧;爆炸温度

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爆炸温度极限越低,危险性越大。此外,饱和蒸气压、膨胀性、流动扩散性、相对密度、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结构等也都影响其危险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大,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液体受热膨胀系数越大,危险性越大;液体流动扩散快,会加快其蒸发速度,易于起火并蔓延;液体相对密度越小,蒸发速度越快,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液体沸点越低,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同类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液体,易自燃,应综合考虑;液体化学结构不同,危险性也不同,如烃的含氧衍生物中,醚、醛、酮、酯、醇、酸的危险性依次降低,不饱和化合物比饱和化合物危险性大;异构体比正构体危险性大等等。

固体材料和燃点测定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消防工程教学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二:固体材料和燃点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可燃物固体可燃物着火过程及特征的了解。 2、掌握运用DW-02着火温度测定仪测定常见固体可燃物着火温度的基本方法。 3、分析比较不同固体材料的着火温度。 二、实验原理 通常固体燃烧是由外部火源点燃的,当固体在明火点燃下刚刚可以发生持续燃烧时,其表面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 1、着火过程 着火过程是指无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反应状态的过渡。点燃或称为强迫着火是可燃物基本的着火方式之一,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火焰就会在靠近点火

源处被引发,燃烧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 强迫着火有如下特征: a、强迫着火仅在反应物的局部(点火源周围)进行,所加入的能量快速在小范围引燃可燃物,所形成的火焰要能向反应物的其余部分传播; b、强迫着火条件下的可燃物本身温度通常较低,为了保证着火成功并使火焰能在较冷的部分传播,其着火温度要远高于自燃温度; c、强迫着火的全部过程包括在可燃物局部形成火焰中心,以及火焰向周围传播扩展两个阶段。 2、固体可燃物的着火 固体可燃物分为天然物质(木材、草、棉花、煤等)和人工合成物质(橡胶、塑料、纺织品等)两大类。天然物质的性能差异较大,而人工合成物质的性能稳定,这些特点也在着火条件上体现出来。固体可燃物在着火之前,通常因受热发生热解,气化反应,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所以着火时仍首先形成气相火焰。其着火过程可用图1表示。

三、实验仪器、设备 . 本实验中采用DW-02点着火温度测定仪。基本部分包括铜锭炉、温控仪、试样容器。 铜锭炉加热到预定温度,并保持恒温,再将装有试样的容器放入铜锭炉的孔中,调节温度,测试点着火温度。 技术参数: 1.温度精密度:±2℃ 2.样品容量:30至100mm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 1 试样制备 (1)材料干燥; (2)制作松木3组; 试样粒度0.5~1.0mm; 试样量:1克。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校风:互助共赢奉献教风:严谨扎实学风:勤钻实恒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P92-93,P96-98完成预习思考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 (2); (3)。 3.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4.灭火的方法有三种:(1)。 (2)。(3)。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课堂导学】 一、组内助学,小组展示 二、精讲点拨 活动一:烧不坏的手帕,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时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活动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只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切不可降低着火点。 总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物 1.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校风:互助共赢奉献教风:严谨扎实学风:勤钻实恒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易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 4.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D.纸比煤的密度小 6.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应选用的方法是()A.点燃,观察气体是否可燃B.用燃着的木条 C.用天平称量D.用澄清石灰水 7.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8.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10.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A.煤B.石油C.乙醇D.氢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