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晓鸿

完成日期

设计一组实验来比较下列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其他排序也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

要求

(1)时间性能包括平均时间性能、最好情况下的时间性能、最差情况下的时间性能等。

(2)实验数据应具有说服力,包括:数据要有一定的规模(如元素个数从100到10000);数据的初始特性类型要多,因而需要具有随机性;实验数据的组数要多,即同一规模的数组要多选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来实验。实验结果要能以清晰的形式给出,如图、表等。

(3)算法所用时间必须是机器时间,也可以包括比较和交换元素的次数。

(4)实验分析及其结果要能以清晰的方式来描述,如数学公式或图表等。

(5)要给出实验的方案及其分析。

说明

本题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和掌握以实验方式比较算法性能的方法;掌握测试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解并实现测试数据的产生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提炼;实验结果汇报等。

一、需求分析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本程序要求实现各种算法的时间性能的比

较,由于需要比较的数目较大,不能手动输入,于是采用系统生成随机数。

用户输入随机数的个数n,然后调用随机事件函数产生n个随机数,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于是数据为整数

(2) 输出的形式:输出在各种数目的随机数下,各种排序算法所用的时间和

比较次数。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该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而产生相应的随机

数,然后对随机数进行各种排序,根据排序进行时间和次数的比较。

(4)测试数据:略

二、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

ADT List

数据对象D={ ai | ai ∈ElemSet, i=1,2,...,n, n≥0 }

数据关系R1={ |ai-1 ,ai∈D, i=2,...,n }

基本操作virtual void clear() = 0;

bool insert(const Elem&) = 0;

bool append(const Elem&) = 0;

lbool remove(Elem&) = 0;

void setStart() = 0;

void setEnd() = 0;

void prev() = 0;

void next() = 0;

int leftLength() const = 0;

int rightLength() const = 0;

bool setPos(int pos) = 0;

bool getValue(Elem&) const = 0;

void print() const = 0;

2.程序的流程

(1)输入模块:输入要排序的数的数量n

(2)处理模块:系统产生n个随机数,对随机数进行排序

(3)输出模块: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3.算法的基本思想

1、随机数的产生:利用srand()产生随机数。

2、快速排序:选定一记录R,将所有其他记录关键字k’与记录R的关键字

k比较, 若k’k 则将记录换至R之

后,继续对R前后两部分记录进行快速排序,直至排序范围为1

3、插入排序:逐个处理待排序的记录,每个新记录与前面已排序的子序列

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子序列中正确的位置

4、冒泡排序:比较并交换相邻的元素对,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放到正确的地

方为止。

5、归并排序:将两个或者多个有序表归并成一个有序表

6、堆排序:首先将数组转化为一个满足堆定义的序列,然后将堆顶的最大

元素取出,再将剩下的数排成堆,再取堆顶数值,…。如此下去,直到

堆为空。到最后结束时,就排出了一个由小到大排列的数组。

三、详细设计

(1)产生随机数:直接调用函数srand(),以时间作为随机种子进行选择,并把随机数装入数组中

unsigned long int *Sort::setRan(unsigned long int num){

unsigned long int *ra;

ra=(unsigned long int*)malloc(num*sizeof(unsigned long int));

srand(time(NULL));

for(unsigned long int m=0;m

ra[m]=rand();

}

cout<

return ra;

}

(2)快速排序:要实现快速排序首先选择一个轴值,这里选取数组第一个为轴值。定义两个标识low,high。high标识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从后向前,将关键字与轴值比较,直至遇到小于轴值的关键字,前移,low标识在第二个元素的位置,从前向后,将关键字与轴值比较,直至遇到大于轴值的关键字,后移。当low,high相遇后第一趟排序结束。调整数列,轴值左边的为比轴值小的,右边为比轴值大的。对轴值左边(即low到pivotkey-1的数)和右边的子列(pivotkey+1到high的数)分别进行上述递归快速排序,直到范围为1结束。

int partition(int a[],int low,int high){//快速排序中的一趟

int pivotkey; //作为枢轴来使用

pivotkey=a[low];

while(low

while(low=pivotkey)

--high;

a[low]=a[high];

while(low

++low;

a[high]=a[low];

}

a[low]=pivotkey;

return low;

}

void qsort(int a[],int low,int high){//快速排序的递归形式

int pivotloc;

if(low

pivotloc=partition(a,low,high);//一趟排序结果的调用

qsort(a,low,pivotloc-1);

qsort(a,pivotloc+1,high);

}

}

(3)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思想是将一组无序的元素分别插入一个已经有序的的数组里,并保证插入后的数组也是有序的。当所有无序组的元素都插入完毕时,一个有序数组构造完成。数组n[1…r]为初始的一个无序数组(为了直观起见,我们这里设定数组从1开始,而不是0),则n[1]默认为只有一个元素的有序数组,n[2]插入只有n[1]构成的有序数组中,则此时有序数组的元素数量变为2。以此类推,到第i个元素时,前i-1个元素已经是有序的,此时只需将第i个元素插入到有序数组中并使之保持有序。如此直至最后一个元素插入完毕,整个插入排序完成。

void Sort::insertSort(unsigned long int *s){

this->setNum();

LARGE_INTEGER Freg;

LARGE_INTEGER Count1,Count2;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g);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1);//获取时间Count1

double d;

int temp,j;

for (unsigned long int i=0;igetRanNum();i++)

{

j=i;

temp=s[i];

while (j>=1 && temp

{s[j]=s[j-1];

j--;

this->SortNum++;

}

if(j>1)

this->SortNum++;

s[j]=temp;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2);//获取时间Count2

d=(double)(Count2.QuadPart-Count1.QuadPart)/(double)Freg.QuadPart*1000.0;//计算时间差,d的单位为ms.

cout<<"插入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为"<

cout<<"插入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SortNum<<"次。"<

}

(4)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R[1..n]垂直排列,每个记录R[i]看作是重量为R[i].key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飘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从无序区底部向上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气泡的重量,若发现轻者在下、重者在上,则交换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较(R[n],R[n-1]),(R[n-1],R[n-2]),…,(R[2],R[1]);对于每对气泡(R[j+1],R[j]),若R[j+1].key

void Sort::bubbleSort(unsigned long int *s){

this->setNum();

LARGE_INTEGER Freg;

LARGE_INTEGER Count1,Count2;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g);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1);//获取时间Count1

double d;

unsigned long int temp;

for(unsigned long int i=0;i<(this->RanNum);i++){

for(int j=i+1;j<(this->RanNum);j++){

if(s[i]>s[j]){

temp = s[i];

s[i]=s[j];

s[j]=temp;

this->SortNum++;

}

}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2);//获取时间Count2

d=(double)(Count2.QuadPart-Count1.QuadPart)/(double)Freg.QuadPart*1000.0;//计算时间差,d的单位为ms.

cout<<"冒泡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cout<<"冒泡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SortNum<<"次。"<

}

(5) 堆排序:堆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最大的区别是它依靠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堆来进行排序。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并且根节点不大于左右子树中的

所有节点,n[i]<=n[2*i]&&n[i]<=n[2*i+1]。因此堆排序算法首先要将给出的无序数组构造成一个堆,然后输出根节点(最小元素),将剩余元素重新恢复成堆,再次输出根节点。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个节点输出,此时堆排序完成。

void Sort::heapRestor(unsigned long int *s,int i,int m) {

int ma;

if((i<=m/2)&&(s[i]>min(s[2*i],s[2*i+1])))

{

if(s[2*i]

{

ma=s[i];

s[i]=s[2*i];

s[2*i]=ma;

this->heapRestor(s,2*i,m);

}

else

{

ma=s[i];

s[i]=s[2*i+1];

s[2*i+1]=ma;

this->heapRestor(s,2*i+1,m);

}

this->SortNum=this->SortNum+2;

}

else if(i<=m/2)

this->SortNum++;

}

void Sort::heapCreat(unsigned long int *s,int m)

{

int num;

for(num=m/2;num>=1;num--)

this->heapRestor(s,num,m);

}

void Sort::heapSort(unsigned long int *s1,unsigned long int *s2)

{

this->setNum();

int i,num;

num=this->RanNum;

LARGE_INTEGER Freg;

LARGE_INTEGER Count1,Count2;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g);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1);//获取时间Count1

double d;

this->heapCreat(s1,this->RanNum);

for(i=0;iRanNum;i++)

{

s2[i]=s1[1];

s1[1]=s1[num];

this->heapRestor(s1,1,--num);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ount2);//获取时间Count2

d=(double)(Count2.QuadPart-Count1.QuadPart)/(double)Freg.QuadPart*1000.0;//计算时间差,d的单位为ms.

cout<<"堆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为"<

cout<<"堆排序算法对"<RanNum<<"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SortNum<<"次。"<

}

(6) 合并排序:这里的合并排序和下边要描述的快速排序都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思想,但两者仍然有很大差异。合并排序是将一个无序数组n[1…r]分成两个数组n[1…r/2]与n[r/2+1…r],分别对这两个小数组进行合并排序,然后再将这两个数组合并成一个大数组。由此我们看出合并排序时一个递归过程(非递归合并排序这里不做讨论)。合并排序的主要工作便是“合并”,两个小规模数组合并成大的,两个大的再合并成更大的,当然元素比较式在合并的过程中进行的。

void Sort::mergeSort(unsigned long int *s,int left,int right){

int i;

if(left < right){

i=(left + right)/2;

mergeSort(s,left, i);

mergeSort(s, i + 1, right);

Merge(s, left, i, right);

}

}

int Sort::partition(unsigned long int *s,int low,int high){

int key,i,p,r;

p=low;

r=high;

key=s[p];

while(p

{

for(i=r;i>p;i--)

{

if(s[i]<=key)

{

s[p]=s[r];

p++;

this->SortNum++;

break;

}

r--;

this->SortNum++;

}

for(i=p;i

{

if(s[i]>key)

{

s[r]=s[p];

r--;

this->SortNum++;

break;

}

p++;

this->SortNum++;

}

}

s[p]=key;

return p;

}

(7)基本操作

AList(int size=DefaultListSize) {

maxSize = size;

listSize = fence = 0;

listArray = new Elem[maxSize];

}

~AList() { delete [] listArray; }

<1>清空。释放数组,将数组大小和栅栏置0. void clear() {

delete [] listArray;

listSize = fence = 0;

listArray = new Elem[maxSize];

}

<2>将栅栏赋初值0,放在开头。

void setStart() { fence = 0; }

<3>将栅栏指向数组最后。

void setEnd() { fence = listSize; }

<4>获得当前的位置。用栅栏的指向即可直接获得。

void prev() { if (fence != 0) fence--; }

<5>获得最大值的大小,由栅栏可直接获得。

void next() { if (fence <= listSize)

fence++; }

<6>返回当前位置左边的长度。直接返回栅栏的值获得。

int leftLength() const { return fence; }

<7>返回当前位置右边的长度。用最大长度减去当前栅栏的值。

int rightLength() const

{ return listSize - fence; }

<8>设置当前位置,将值直接赋予栅栏。

bool setPos(int pos) {

if ((pos >= 0) && (pos <= listSize))

fence = pos;

return (pos >= 0) && (pos <= listSize);

}

<9>返回当前的值。

bool getValue(Elem& it) const {

if (rightLength() == 0) return false;

else {

it = listArray[fence];

return true;

}

}

(4)算法的时空分析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必须进行n-1趟。最好情况下,即初始序列有序,执行n-1趟,但每一趟只比较一次,移动元素两次,总的比较次数是(n-1),移动元素次数是2(n-1)。因此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最坏情况(非递增)下,最多比较i次,因此需要的比较次数是: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2)。

<2>冒泡排序:当原始数据正向有序时,冒泡排序出现最好情况。此时,只需进行一趟排序,作n-1次关键字比较,因此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O(n)。当原始数据反向有序时,冒泡排序出现最坏情况。此时,需进行n-1趟排序,第i趟作(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并且需执行(n-i)次元素交换,所以,比较次数为:因此,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3>快速排序:如果每一次分划操作后,左、右两个子序列的长度基本相等,则快速排序的效率最高,其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log 2n);反之,如果每次分划操作所产生的两个子序列,其中之一为空序列,此时,快速排序效率最低,其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 2)。如果选择左边第一个元素为主元,则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发生在原始序列正向有序或反向有序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log 2n)。

<4>堆排序: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 实现的。堆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堆排序的平均性能较接近于最坏性能。由于建初始堆所需的比较次数较多,所以堆排序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的文件。堆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时间复杂度O(nlogn)。

<5>归并排序:在最佳、平均、最差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 (n log n),不足的就是需要两倍的空间代价,当输入的待排序数据存储在链表中时,归并排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5

)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主程序

(6)输入和输出的格式

输入 请输入排序规模://提示输入

等待输入

输出 插入排序算法对n 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插入排序算法对n 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冒泡排序算法对n 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用户输入排序的元素个数n 产生n 个随机数

冒泡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堆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堆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合并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合并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快速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快速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排序后,前50个有序元素为:

四、用户使用说明(可选)

1、本程序的运行环境为DOS操作系统,执行文件为conversion.exe

2、运行程序时

输入请输入排序规模://提示输入

等待输入

输出插入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插入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冒泡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冒泡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堆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堆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合并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合并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快速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排序时间为

快速排序算法对n个随机数交换次数为

排序后,前50个有序元素为:

五:实现

图1 控制台程序

实验结果:

实验分别实现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以不同规模(100,1000,2000,5000,10000,100000个数据)的随机数作为测试数据集,实验结果截图如下:

排序规模为100

排序规模为:1000

排序规模为:2000

排序规模为:5000

排序规模为:10000

排序规模为:100000

(六)算法性能分析

在程序中我们根据数据规模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随机整型数组,然后分别让不同的排序算法来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排序算法在相同的输入规模中原始无序数据都是一样的。例如五种排序算法要对长度为100的无序数组进行排序,它们所要排序的无序数组都是一样的,我们以此来保证实验的公正性。在这里我们认为比较次数是排序算法的主要操作,因此我们在每个排序算法中加入计数器来记录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以此来作为对算法性能分析的主要参数(排序时间作为辅助参数)。表1为在输入规模分别为100,1000,2000,5000,10000,100000时各个算法的元素交换次数。表2为在输入规模分别为100,1000,2000,5000,10000,100000时各个算法的排序时间。

表1 排序算法比较次数性能比较

表2 排序算法排序时间比较(单位ms)

为了直观起见,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各种排序算法在不同输入规模下交换次数的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

图2排序算法交换次数趋势图

由上图我们基本上看出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比较次数随输入规模的呈非线性增长,而后三种排序方法——堆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的比较次数随输入规模的增长基本呈线性变化趋势。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各种排序算法在不同输入规模下交换次数的变化趋势图如图3所示:

图3排序算法排序时间趋势图(单位:ms)

实验结果与我们对这五种算法的性能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插入排序与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n),而后三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图4还显示出虽然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但插入排序的性能仍然比冒泡排序好,尤其在排序时间方面。

(七)结论

最后得出结论:

时间性能上,

快速排序 > 堆排序 > 合并排序 > 插入排序 > 冒泡排序

交换次数上,

合并排序 > 快速排序 > 堆排序 > 冒泡排序 > 插入排序

(八)心得

作为拿来复习的一个报告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但是输入1000000个数据的时候等得太久,实在等不出结果,而且放入值太大不方便作图,于是就不参与数据分析,但是估计结果应该相同。以前不懂排序只会用冒泡,因为冒泡排序是接触编程的第一个排序,印象很深刻,而且几乎不会用错,当数据比较大时它的弊端就真的出现了。本以为这个实验还是比较好做的,排序几乎都会,连助教都说一句你这个选题太没难度了。但是平心而论,真正实现起来还真是问题多多,首先是怎么样调用时间的问题,这也是第一个先想的问题,本来打算就只比较交换次数和比较次数的,但是这些其实没有比时间更直观的反应排序的效率。寻找半天无果本来都打算放弃了,结果竟然有一个回复贴说QueryPerformanceCounter 函数,于是就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结果是想象的有点偏差,没想到堆排序的速度也能这么快,合并排序的次数会那么少。本以为快速排序就是万能的了,看来想多了。或许以后在研究算法方面的确需要好好分析效率,数据结构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以后不能丢弃。

各种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1. 基本思想: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 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 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 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cedu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Begin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 begin R[0] := R[I]; J := I - 1; While R[0] < R[J] Do //查找R[I]的插入位置// begin R[J+1] := R[J]; //将大于R[I]的元素后移// J := J - 1 end R[J + 1] := R[0] ; //插入R[I] // end End; //InsertSort // 二、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97 76]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如果不多于1个数据,直接返回。 (2)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3)将序列分成2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分成2,2分成4,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Shell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平均效率是O(nlogn)。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多用D.E.Knuth的分组方法。 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QuickSort,MergeSort,HeapSort慢很多。但是它相对比较简单,它适合于数据量在5000以下并且速度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列重复排序是非常好的。 5 插入排序(InsertSort) 插入排序通过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插入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不用在数据大于1000的场合下使用插入排序,或者重复排序超过200数据项的序列。

数据结构 各种排序算法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总结 2009-08-19 11:09 计算机排序与人进行排序的不同:计算机程序不能象人一样通览所有的数据,只能根据计算机的"比较"原理,在同一时间内对两个队员进行比较,这是算法的一种"短视"。 1. 冒泡排序 BubbleSort 最简单的一个 public void bubbleSort() { int out, in; for(out=nElems-1; out>0; out--) // outer loop (backward) for(in=0; in a[in+1] ) // out of order? swap(in, in+1); // swap them } // end bubbleSort() 效率:O(N2) 2. 选择排序 selectSort public void selectionSort() { int out, in, min; for(out=0; out

swap(out, min); // swap them } // end for(out) } // end selectionSort() 效率:O(N2) 3. 插入排序 insertSort 在插入排序中,一组数据在某个时刻实局部有序的,为在冒泡和选择排序中实完全有序的。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 { int in, out; for(out=1; out0 && a[in-1] >= temp) // until one is smaller, { a[in] = a[in-1]; // shift item to right --in; // go left one position } a[in] = temp; // insert marked item } // end for } // end insertionSort() 效率:比冒泡排序快一倍,比选择排序略快,但也是O(N2) 如果数据基本有序,几乎需要O(N)的时间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晓鸿 完成日期

设计一组实验来比较下列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其他排序也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 要求 (1)时间性能包括平均时间性能、最好情况下的时间性能、最差情况下的时间性能等。 (2)实验数据应具有说服力,包括:数据要有一定的规模(如元素个数从100到10000);数据的初始特性类型要多,因而需要具有随机性;实验数据的组数要多,即同一规模的数组要多选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来实验。实验结果要能以清晰的形式给出,如图、表等。 (3)算法所用时间必须是机器时间,也可以包括比较和交换元素的次数。 (4)实验分析及其结果要能以清晰的方式来描述,如数学公式或图表等。 (5)要给出实验的方案及其分析。 说明 本题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和掌握以实验方式比较算法性能的方法;掌握测试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解并实现测试数据的产生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提炼;实验结果汇报等。 一、需求分析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本程序要求实现各种算法的时间性能的比 较,由于需要比较的数目较大,不能手动输入,于是采用系统生成随机数。 用户输入随机数的个数n,然后调用随机事件函数产生n个随机数,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于是数据为整数 (2) 输出的形式:输出在各种数目的随机数下,各种排序算法所用的时间和 比较次数。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该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而产生相应的随机 数,然后对随机数进行各种排序,根据排序进行时间和次数的比较。 (4)测试数据:略 二、概要设计

链表排序算法总结

这个星期做数据结构课设,涉及到两个基于链表的排序算法,分别是基于链表的选择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对数据结构初学朋友有所帮助,高手就直接忽视它吧。话不多说,下面就看代码吧。 [c-sharp]view plaincopy 1.node *sorted(node *sub_root) 2.{ 3.if (sub_root->next) 4. { 5. node * second_half = NULL; 6. node * first_half = sub_root; 7. node * temp = sub_root->next->next; 8.while (temp) 9. { 10. first_half = first_half->next; 11. temp = temp->next; 12.if(temp) 13. temp = temp->next; 14. } 15. second_half = first_half->next; 16. first_half->next = NULL; 17. node * lChild = sorted(sub_root); 18. node * rChild = sorted(second_half); 19.if (lChild->data < rChild->data) 20. { 21. sub_root = temp = lChild; 22. lChild = lChild->next; 23. } 24.else 25. { 26. sub_root = temp = rChild; 27. rChild = rChild->next; 28. } 29.while (lChild&&rChild) 30. { 31.if (lChild->data < rChild->data ) 32. { 33. temp->next = lChild; 34. temp = temp->next; 35. lChild = lChild->next; 36. } 37.else 38. {

数据结构实验五-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11 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4)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同一组数据分别进行冒泡排序,输出排序结果。要求: 1)设计三种输入数据序列:正序、反序、无序 2)修改程序: a)将序列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输入 b)增加记录比较次数、移动次数的变量并输出其值,分析三种序列状态的算法时间复杂 性 2.对给定的有序查找集合,通过折半查找与给定值k相等的元素。 3.在冒泡算法中若设置一个变量lastExchangeIndex来标记每趟排序时经过交换的最后位置, 算法如何改进?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package sort_search;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ort_Search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temp; int count=0,move=0; boolean flag=true; for(int i=1;ir[j+1]){ temp=r[j]; r[j]=r[j+1]; r[j+1]=temp; move++; flag=true;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为:"); for(int i=0;i

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 实验名称:几种排序算法的平均性能比较(验证型实验) 实验目标: (1)几种排序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哪一个更快。 (2)加深对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任务: (1)实现几种排序算法(selectionsort, insertionsort,bottomupsort,quicksort, 堆排序)。对于快速分类,SPLIT中的划分元素采用三者A(low),A(high),A((low+high)/2)中其值居中者。 (2)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数据均属于围(0,105)的整数。 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以上几种排序算法,并记录各自的运行时间(以毫秒为单位)。(3)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来比较这几种分类算法的平均时间和比较次数,并得出结论。实验设备及环境: 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 (1)明确实验目标和具体任务; (2)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几个分类算法; (3)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分类算法; (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 (5)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得出结论; (6)实验后的心得体会。 问题分析(包括问题描述、建模、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程序实现的技巧等): 选择排序:令A[1…n]为待排序数组,利用归纳法,假设我们知道如何对后n-1个元素排序, 即对啊[A…n]排序。对某个j,1<=j<=n,设A[j]是最小值。首先,如果就!=1,我们交换A[1] 和A[j]。然后由假设,已知如何对A[2..n]排序,因此可对在A[2…n]中的元素递归地排序。 可把递归改为迭代。算法程序实现如下: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ay,int n,int &c) { int i,j,k; int aa; c=0; for(i=0;i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各种排序算法性能比较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各种排序算法性能比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指导教师: 2012年06 月23 日

目录 CONT E NT S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概述 (2) 三、数据定义 (2) 四、各种排序的基本原理及时间复杂度分析 (3) 五、程序流程图 (6) 六、程序源代码 (6) 七、程序运行与测试 (15) 八、实验体会………………………………………………………… 九、参考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概述 排序的方法很多,但是就其全面性能而言,很难提出一种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如果排序中依据的不同原则对内部排序方法进行分类,则大致可分为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起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六类排序算法。 本实验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起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这几种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用不同的测试数据做测试比较。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最后用图表数据汇总,以便对这些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性能分析。 三、数据定义 输入数据: 由于大多数排序算法的时间开销主要是关键字之间的比较和记录的移动,算法的执行时间不仅依赖于问题的规模,还取决于输入实例中数据的状态。所以对于输入数据,我们采用由用户输入记录的个数(以关键字的数目分别为20,100,500为例),测试数据由随机数产生器生成。 输出数据: 产生的随机数分别用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起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这些排序方法进行排序,输出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数据结构-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数据结构-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原文转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6669372.html,/zjf280441589/article/details/38387103各类排序算法总结 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 排序(Sorting)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其功能是对一个数据元素集合或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数据元素 某个项值有序的序列。 有n 个记录的序列{R1,R2,…,Rn},其相应关键字的序列是{K1,K2,…,Kn},相应的下标序列为1,2,…,n。通过排序,要求找出当前下标序列1,2,…,n 的一种排列p1,p2,…,pn,使得相应关键字满足如下的非递减(或非递增)关系,即:Kp1≤Kp2≤…≤Kpn,这样就得到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记录序列{Rp1,Rp2,…,Rpn}。 作为排序依据的数据项称为“排序码”,也即数据元素的关键码。若关键码是主关键码,则对于任意待排序序列,经排序后得到的结果是唯一的;若关键码是次关键码,排序结果可

能不唯一。实现排序的基本操作有两个: (1)“比较”序列中两个关键字的大小; (2)“移动”记录。 若对任意的数据元素序列,使用某个排序方法,对它按关键码进行排序:若相同关键码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排序前与排序后保持一致,称此排序方法是稳定的;而不能保持一致的排序方法则称为不稳定的。 二.插入类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是最简单的插入类排序。仅有一个记录的表总是有序的,因此,对n 个记录的表,可从第二个记录开始直到第n 个记录,逐个向有序表中进行插入操作,从而得到n个记录按关键码有序的表。它是利用顺序查找实现“在R[1..i-1]中查找R[i]的插入位置”的插入排序。

各种排序算法性能比较

毕业论文 各种排序算法性能比较 系 专业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设计时间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3)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 1.2 研究现状 (3) 1.3 本文主要内容 (4) 第二章排序基本算法 (5) 2.1 直接插入排序 (5) 2.1.1基本原理 (5) 2.1.2排序过程 (5) 2.1.3时间复杂度分析 (5) 2.2 直接选择排序 (6) 2.2.1基本原理 (6) 2.2.2 排序过程 (6) 2.2.3 时间复杂度分析 (6) 2.3冒泡排序 (7) 2.3.1基本原理 (7) 2.3.2排序过程 (7) 2.3.3 时间复杂度分析 (8) 2.4 Shell排序 (8) 2.4.1基本原理 (8) 2.4.2排序过程 (9) 2.4.3时间复杂度分析 (9) 2.5堆排序 (9) 2.5.1基本原理 (9) 2.5.2排序过程 (10) 2.5.3时间复杂度分析 (13) 2.6快速排序 (13) 2.6.1基本原理 (13) 2.6.2排序过程 (14) 2.6.3时间复杂度分析 (15) 第三章系统设计 (16) 3.1数据定义 (16) 3.2 程序流程图 (16) 3.3 数据结构设计 (17) 3.4 系统的模块划分及模块功能实现 (17) 3.4.1系统模块划分 (17) 3.4.2各排序模块功能实现 (18) 第四章运行与测试 (29) 第五章总结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学习排序算法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本毕业论文对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起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以及堆排序算法进行比较。 我们设置待排序表的元素为整数,用不同的测试数据做测试比较,长度取固定的三种,对象由随机数生成,无需人工干预来选择或者输入数据。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 经过比较可以看到,当规模不断增加时,各种算法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这六种算法中,快速排序比较和移动的次数是最少的。也是最快的一种排序方法。堆排序和快速排序差不多,属于同一个数量级。直接选择排序虽然交换次数很少,但比较次数较多。 关键字: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起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几种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学科经典的内容,其中内部排序现有的算法有很多种,究竟各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力图设计实现常用内部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分别为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针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进行测试比较。 问题分析和总体设计 ADT OrderableList { 数据对象:D={ai| ai∈IntegerSet,i=1,2,…,n,n≥0} 数据关系:R1={〈ai-1,ai〉|ai-1, ai∈D, i=1,2,…,n} 基本操作: InitList(n)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长度为n,元素值依次为1,2,…,n的有序表。Randomizel(d,isInverseOrser) 操作结果:随机打乱 BubbleSort( ) 操作结果:进行起泡排序 InserSort( ) 操作结果:进行插入排序 SelectSort( ) 操作结果:进行选择排序 Quick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快速排序 Heap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堆排序 ListTraverse(visit( )) 操作结果:依次对L种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ADT OrderableList 待排序表的元素的关键字为整数.用正序,逆序和不同乱序程度的不同数据做测试比较,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进行测试比较.要求显示提示信息,用户由键盘输入待排序表的表长(100-1000)和不同测试数据的组数(8-18).每次测试完毕,要求列表现是比较结果. 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

详细设计 1、起泡排序 算法:核心思想是扫描数据清单,寻找出现乱序的两个相邻的项目。当找到这两个项目后,交换项目的位置然后继续扫描。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所有的项目都按顺序排好。 bubblesort(struct rec r[],int n) { int i,j; struct rec w; unsigned long int compare=0,move=0; for(i=1;i<=n-1;i++) for(j=n;j>=i+1;j--) { if(r[j].key

排序算法性能比较报告

排序算法性能之比较 ----19090107 李萍 ?课程题目: 编程实现希尔、快速、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要求随机产生待排数据存入磁盘文件,然后读入数据文件,实施排序后将数据写入另一个文件。 ?开发平台: ?算法描述: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为:先将整个待排序列划分成若干子序列,在子序列内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只是分组方法不同;最后对整个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几乎是最快的排序算法,被称为20世纪十大算法之一。其基本思想为:从待排序记录序列中选取一个记录(通常选取第一个记录为枢轴),其关键字值设为k,将关键字值小于k的记录移到前面,而将关键字值大于k的记录移到后面,结果将待排序记录序列分成两个子表,最后将关键字值为k的记录插入到分界线处。这是一次“划分”。对划分后的子表继续按上述原则进行划分,直到所有子表的表长不超过1为止,此时待排序记录序列就变成了一个有序序列。 ◆堆排序: 堆排序是选择排序的一种改进。堆是具有下列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小顶堆);或者每个结点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的值(大顶堆)。堆排序基本思想为(采用大顶堆):首先待排序的记录序列构造成一个堆,此时选出堆中所有记录的最大者,即堆顶记录,然后将它从堆中移走(通常将堆顶记录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并将剩余的记录再调整成堆,这样又找出了次大的记录,依此类推,直到堆中只有一个记录为止。 ◆归并排序: 归并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归并排序的主要思想是:将若干有序序列逐步归并,最终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十 大 经 典 排 序 算 法 总 结 超 详 细

数据挖掘十大经典算法,你都知道哪些? 当前时代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挖掘也是人人有所耳闻,但是关于数据挖掘更具体的算法,外行人了解的就少之甚少了。 数据挖掘主要分为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和关联规则三大类,这三类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商业市场对算法的所有需求。而这三类里又包含许多经典算法。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数据挖掘中最经典的十大算法,希望它对你有所帮助。 一、分类决策树算法C4.5 C4.5,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它是决策树(决策树,就是做决策的节点间的组织方式像一棵倒栽树)核心算法ID3的改进算法,C4.5相比于ID3改进的地方有: 1、用信息增益率选择属性 ID3选择属性用的是子树的信息增益,这里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定义信息,ID3使用的是熵(shang),一种不纯度度量准则,也就是熵的变化值,而 C4.5用的是信息增益率。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信息增益,一个是信息增益率。 2、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在构造决策树的时候,那些挂着几个元素的节点,不考虑最好,不然容易导致过拟。 3、能对非离散数据和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该算法适用于临床决策、生产制造、文档分析、生物信息学、空间数据建模等领域。 二、K平均算法

K平均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个分类对象根据它们的属性分为k类(kn)。它与处理混合正态分布的最大期望算法相似,因为他们都试图找到数据中的自然聚类中心。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方误差总和最小。 从算法的表现上来说,它并不保证一定得到全局最优解,最终解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化的分组。由于该算法的速度很快,因此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多次运行k平均算法,选择最优解。 k-Means 算法常用于图片分割、归类商品和分析客户。 三、支持向量机算法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简记为SVM,是一种监督式学习的方法,广泛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 SVM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 (1)它是针对线性可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通过使用非线性映射算法将低维输入空间线性不可分的样本转化为高维特征空间使其线性可分; (2)它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之上,在特征空间中建构最优分割超平面,使得学习器得到全局最优化,并且在整个样本空间的期望风险以某个概率满足一定上界。 四、The Apriori algorithm Apriori算法是一种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其核心是基于两阶段“频繁项集”思想的递推算法。其涉及到的关联规则在分类上属于单维、单层、布尔关联规则。在这里,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C语言)

课题: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第一章问题描述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在实际开发中易遇到的问题,所以研究各种排算法的时间消耗对于在实际应用当中很有必要通过分析实际结合算法的特性进行选择和使用哪种算法可以使实际问题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解决!该系统通过对各种内部排序算法如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二路归并排序等,以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分析其特点,并进行比较,估算每种算法的时间消耗,从而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和使用情况!排序表的数据是多种不同的情况,如随机产生数据、极端的数据如已是正序或逆序数据。比较的结果用一个直方图表示。 第二章系统分析 界面的设计如图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 请选择操作方式: 如上图所示该系统的功能有: (1):选择 1 时系统由客户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个数由电脑随机选取数字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打印出结果。 (2)选择 2 时系统由客户自己输入要进行测试的元素进行各种排序结果得到准确的比较和移动次数并打印出结果。 (3)选择0 打印“谢谢使用!!”退出系统的使用!! 第三章系统设计 (I)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如图3.1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 (3.1) (II)方便快捷的操作:用户只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在界面上输入系统提醒的操作形式直接进行相应的操作方式即可!如图(3.2所示) |******************************| |-------欢迎使用---------| |-----(1)随机取数-------| |-----(2)自行输入-------| |-----(0)退出使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排序算法: (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3) 冒泡排序 (4) 简单选择排序 (5) 快速排序(6) 堆排序 (7) 归并排序 【算法分析】 (1)直接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 (2)折半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在一个有序表中进行查找和插入,我们知道这个查找操作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来实现,由此进行的插入排序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所需附加存储空间和直接插入相同,从时间上比较,折半插入排序仅减少了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而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 (3)冒泡排序:比较相邻关键字,若为逆序(非递增),则交换,最终将最大的记录放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此为第一趟冒泡排序;对前n-1记录重复上操作,确定倒数第二个位置记录;……以此类推,直至的到一个递增的表。 (4)简单选择排序: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1<=i<=n)个记录交换之。 (5)快速排序:它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6)堆排序: 使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排列,在堆排序的算法中先建一个“大顶堆”,即先选得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并与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对序列中前n-1记录进行筛选,重新将它调整为一个“大顶堆”,如此反复直至排序结束。 (7)归并排序: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假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则可看成是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称为2-路归并排序。 【算法实现】 (1)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for(i=2;i<=L.length ;i++) if(L.elem[i]L.elem[0];j--) L.elem [j+1]=L.elem [j]; L.elem [j+1]=L.elem[0]; } } (2)折半插入排序:

排序算法稳定性

各种排序算法稳定性的探讨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在简单形式化一下,如果Ai = Aj, Ai原来在位置前,排序后Ai还是要在Aj位置前。为了简便下面讨论的都是不降序排列的情形,对于不升序排列的情形讨论方法和结果完全相同。 其次,说一下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对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而言,元素交换的次数可能会少一些(个人感觉,没有证实)。 回到主题,现在分析一下常见的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每个都给出简单的理由。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通过相邻比较、实时交换、缩小范围实现排序的。第1次操作n个元素,通过相邻比较将0~n-1中的最大元素交换到位置n-1上,第2次操作n-1个元素,通过相邻比较将0~n-2中的最大元素交换到位置n-2上……第n-1次操作2个元素,通过相邻比较将0~1上的最大元素交换到位置1上完成排序。在相邻比较时如果两个元素相等,一般不执行交换操作,因此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通过不断缩小排序序列长度来实现的。第1次操作n个元素,选择0~n-1中的最小者交换到位置0上,第2次操作n-1个元素,选择1~n-1中的最小者交换到位置1上……第n-1次操作2个元素,选择n-2~n-1上的最小者交换到位置n-2上完成排序。在每次选择最小元素进行交换时,可能破坏稳定性。这种情况可以描述为:约定要发生交换的位置称为当前位置,被交换的位置称为被交换位置,被交换位置上的元素为选中的最小元素。如果当前位置之后和被交换位置之前存在与当前位置相等的元素,执行交换后就破坏了稳定性。如序列5 8 5 2 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通过不断扩大排序序列的长度来实现的。第1次操作1个元素,直接放到位置0上即可;第2次操作2个元素,在0~1上为当前元素找到合适位置并插入;第3次操作3个元素,用在0~2上为当前元素找到合适位置并插入它……第n次操作n个元素,在0~n-1上为当前元素找到合适位置并插入完成排序。讨论元素的插入过程,假设当前是第n次操作,要在0~n-1上为当前元素寻找合适位置,设置一个工作指针初始化为n-1,向前移动工作指针直到遇到一个不大于当前元素的元素,就在这个元素的后面插入当前元素,仔细体会这个插入过程,不难理解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有两个方向,左边的i下标当a[i] <= a[center]时一直往右走,其中center是中枢元素的数组下标,一般取为当前排序段的第一个元素。而右边的j下标当a[j] > a[center]时一直往左走。如果i和j都走不动了,这时必有结论a[i] > a[center] >= a[j],我们的目的是将a 分成不大于a[center]和大于a[center]的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位于左半部分后者位于右半部分。所以如果i>j(i不能等于j,为什么?)表明已经分好,否则需要交换两者。当左右分好时,j 指向了左侧的最后一个元素,这时需要将a[center]与a[j],交换,这个时侯可能会破坏稳定性。

c排序算法大全

c排序算法大全 排序算法是一种基本并且常用的算法。由于实际工作中处理的数量巨大,所以排序算法对算法本身的速度要求很高。而一般我们所谓的算法的性能主要是指算法的复杂度,一般用O方法来表示。在后面我将给出详细的说明。 对于排序的算法我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也是给这篇文章理一个提纲。我将按照算法的复杂度,从简单到难来分析算法。第一部分是简单排序算法,后面你将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是算法复杂度为O(N*N)(因为没有使用word,所以无法打出上标和下标)。第二部分是高级排序算法,复杂度为O(Log2(N))。这里我们只介绍一种算法。另外还有几种算法因为涉及树与堆的概念,所以这里不于讨论。第三部分类似动脑筋。这里的两种算法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最慢的),但是算法本身比较奇特,值得参考(编程的角度)。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一、简单排序算法 由于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没有加什么注释。所有的程序都给出了完整的运行代码,并在我的VC环境下运行通过。因为没有涉及MFC和WINDOWS的内容,所以在BORLAND C++的平台上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在代码的后面给出了运行过程示意,希望对理解有帮助。 1.冒泡法: 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 #include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i;j--) { if(pData[j]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习报告 题目: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晓鸿完成日期

设计一组实验来比较下列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 快速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其他排序也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 要求 (1)时间性能包括平均时间性能、最好情况下的时间性能、最差情况下的时间性能等。 (2)实验数据应具有说服力,包括:数据要有一定的规模(如元素个数从100到10000);数据的初始特性类型要多,因而需要具有随机性;实验数据的组数要多,即同一规模的数组要多选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来实验。实验结果要能以清晰的形式给出,如图、表等。 (3)算法所用时间必须是机器时间,也可以包括比较和交换元素的次数。 (4)实验分析及其结果要能以清晰的方式来描述,如数学公式或图表等。 (5)要给出实验的方案及其分析。 说明 本题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和掌握以实验方式比较算法性能的方法;掌握测试实验方案的设计;理解并实现测试数据的产生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提炼;实验结果汇报等。 一、需求分析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本程序要求实现各种算法的时间性能的比 较,由于需要比较的数目较大,不能手动输入,于是采用系统生成随机数。 用户输入随机数的个数n,然后调用随机事件函数产生n个随机数,对这些随机数进行排序。于是数据为整数 (2) 输出的形式:输出在各种数目的随机数下,各种排序算法所用的时间和 比较次数。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该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而产生相应的随机 数,然后对随机数进行各种排序,根据排序进行时间和次数的比较。 (4)测试数据:略

数据结构各种常用排序算法综合

#include"stdio.h" #define LT(a,b) ((a)<(b)) #define LQ(a,b) ((a)>(b)) #define maxsize 2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RedType; typedef struct{ RedType r[maxsize+1]; int length; }Sqlist;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int i,j; for(i=2;i<=L.length;++i) if(LT(L.r[i].key,L.r[i-1].key)){ L.r[0]=L.r[i]; L.r[i]=L.r[i-1]; for(j=i-2;LT(L.r[0].key,L.r[j].key);--j) L.r[j+1]=L.r[j]; L.r[j+1]=L.r[0]; }//if }//insertsort //折半插入排序 void BInsertSort(Sqlist &L) { int i,j,low,high,m; for(i=2;i<=L.length;++i) { L.r[0]=L.r[i];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 m=(low+high)/2; if(LT(L.r[0].key,L.r[m].key)) high=m-1; else low=m+1; }//while for(j=i-1;j>=high+1;--j) L.r[j+1]=L.r[j]; L.r[high+1]=L.r[0];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