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

上海市虹口区红旗小学周怡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一年级学生更是。所以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缺乏兴趣、被动接受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动手操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谓操作活动(学习),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性学习的发展学力。

一.操作活动的意义

从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1. 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动手操作恰恰符合这一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使这些感官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另外,只靠观察并不能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适当的动手操作,如让学生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更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比比、画画。在动手中,渐渐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十四条边相等。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仅提高了兴趣,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还记忆犹新,在今后解题或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打开记忆的大门,检索到正确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不易出错。

2.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各式各样,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更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动手操

作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充满创意的。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一些扑克牌平均分给几个人,分到的结果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不觉得累,还意犹未尽。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其乐无穷的。

3.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深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通过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动手操作就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

而且,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又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七巧板时,教师如果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就会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不仅拼摆书上已有的图形、图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不同的新颖的其他图案。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逼真的图画,甚至还能根据这些图画编出一个个小故事。

4.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队集体将会越来越注重作为个体的我们是否能与他人团结协作,在这种和谐中又能否表达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包括在数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成了教师的一门必修课。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更能很好地体现这个目的。

例如在小组中进行操作,谁来摆、谁来动、谁来组织、谁来记录、谁来发表

意见、谁来总结……就需要小组中的成员有商有量,和谐统一。慢慢的这种动手操作活动就让学生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因此,近年来操作活动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

二.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多了。但仔细分析这些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活动还是游离在学生的思维之外,对于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思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提供操作材料之后,教师还应做哪些指导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操作活动?教师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应怎样体现?结合教学实践,试着做以下初步的分析:

1.操作前,提出明确的要求。

教学活动是一种系统行为,学生总是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新知,小学生的注意常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低年级儿童尤为突出)。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于是由着自己的兴致与“性子”来摆弄学具,从而分散了注意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精细地组织儿童操作学具。如一年级学习“同样多”,教师组织学生摆三角形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请一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个▲,放在第一行。(一生摆成▲▲▲)

另一生摆第二行,摆的●要和▲同样多,或比▲多1个(少1个),。

最后,学生桌上出现下面的操作结构:

▲▲▲▲▲▲▲▲▲

●●●●●●●●●

为学生捉供了准确、清晰的“倍”的意义。反之,如果交代不明,学生操作无所适从,常常会出现下列操作结构:

▲▲▲

●●●●●●●●●

学生得到的信息是混乱、模糊的,也就无法清晰地表示“同样多”或“多×个”或“少×个”的意义。

所以,只有明确的操作要求才能规范学生的操作系列,促进思维活动准确地开展。此外,对于学具盒(袋)的安放位置、动手取出、摆移、放回学具的起始时间与安放位置等,也都要明确提示或规定,通过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以良好的操作规范融进课堂教学秩序中去。

2.操作时,要引导学生观察。

操作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必须通过视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即观察活动,才能准确地有选择地输入大脑,促进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与方法。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的方法,组织学生操作时着意引导学生观察:

师:(拿出一个有十个方格地盒子,里面放着九个皮球)请小朋友看这个纸盒,一共有几格?里边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格?

师:(在盒外放两个皮球)盒外有几个皮球?

??师:现在,我们要把盒内盒外的皮球合起来。皮球怎样移动一下,就能一下子看出盒内盒外的皮球一共有多少个? (指名一位学生上前操作,该生从盒外的两个皮球中移动一个到盒内空格中,一下就子看出盒内盒外合起来是11个皮球;其余学生在课前发下的方格纸上操作,用圆片代替皮球,如上图)

由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盒里有几格?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个格子?学生感知着“相差几可以填满方格”这一关键性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深刻、清晰的“凑十”表象,“凑十法”的抽象概括就能顺利进行。

3.操作中,积累动态的表象。

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表象是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小学生的操作活动也常常要以表象为桥梁,使理解迅速地进入理性。学生在操作活动中

获得的是一种表现为过程、情境形式的动态表象,这不仅对于抽象概括概念、规律与方法极其有利,而且能使学生在“知所以然”上获得深刻的理解与牢固的记忆。学生视觉上离开了实物活动的情境、过程,脑子里却仍然历历在‘目”。如前述九加几的进位加法,在学生完成观察、操作后,可要求学生把“纸盒皮球”收起,在脑子里回想刚才盒里盒外的情境,又是怎样移动皮球就能一下子看出盒内盒外一共有多少个皮球的,这样凑十的情境表象就异常深刻。

4.操作与思维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引导思考,怎样摆布、移动学具或实物。如上述九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让学生想办法:怎样移动一下皮球,就能一下子看出盒内盒外的皮球一共有多少只?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展开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形成概念、规律与方法。如学生移动皮球后提问:“移动皮球时,为什么要设法把盒内空格填满?”以引起“凑十”的思考。

5.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内部语言是内隐的观念、思想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而操作过程归根结底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它必须借助于描述操作过程的语言与概括结论的语言,并使两者结合,循序上升而达于内化。

如九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移放皮球后,教师请小朋友说说是怎样移动皮球的(即把内部语言外化以作检验)学生回答:我看十个方格里还空着1格空着,就从外面的两个皮球中分出1个来放进空格,正好是10个;加上盒子外边剩下的一个皮球,一下子看出是11个皮球。这种描述操作过程的表达尽管是感性认识的描述,但这是形成概念与判断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应创造机会让他们把内部语言外化出来。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综合9+3、9+4、9+5等多次操作后的描述性表达,作出概括性表达:九加几的加法,因为9加1得10,可把另一个加数中分出1来,与9凑成10,再把10与另一个加数剩下的数加起来,

10加几得十几.使学生从理性上掌握“凑十法”。

操作的本身不是目的,而使手段。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从直观操作入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不通过操作,直接利用已有经验建立新的概念,只有对所学概念、法则等缺乏感性认识的依据时,操作才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鼓励孩子在今天操作学具,正是为了孩子以后能从学具中解放出来,从具象走向抽象。如果今天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平均分而为孩子提供了水果和盘子,明天我们的孩子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就必须带着水果、盘子而来,那我们的操作式教学方法无疑又陷入了一个误区。因此,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引导学生对动作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知识迁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设计一年级学生操作活动时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教师要学会审视教材,决定是否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组织操作活动。

在数学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符号和规定,对于这些规定性的知识,就不妨直接告知。比如在认识长方形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的表面,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量一量长方形的四个角这些活动让孩子形成长方形图形概念,却没有必要在长方形的四条边中,为什么长的两条叫“长”、短的两条叫“宽”这样的约定性知识上缠绕。一方面,如果在这样的知识点上让孩子操作探究,会费时费力又没有实效;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还处在最初阶段,对一些约定的问题进行操作探究,容易造成孩子知识混淆,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的数学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通读教材,再视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以及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来决定传统教法与操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取舍为宜。

2. 教师要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精心挑选合适的操作材料(学具)。

(1)材料要有一般性,拒绝特殊。一般了,才有说服力;特殊了,学生认为只有一个例子就行,不需要举许多例子去验证,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完全归纳的推理方法,虽然不能证明所有的情况,但他们知道要举好多个例子证明去验证才行。

(2)材料要有开放性,即多样性。最好能提供各种可能情况,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不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

(3)材料要有指向性。我们知道,学生课堂中的探究发现不同于科学家的探

究发现;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我们在学生提供材料时,材料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3. 教师要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适时开展操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但是什么时候组织孩子动手操作才适宜?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操作问题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适切性。

在设置操作任务时,要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难度过低或学生已经掌握,操作就失去了意义。反之,如果难度过高,孩子又会因为操作活动失败而有了挫败感,从而焦虑、畏惧。在设置操作问题时要有梯度,这样孩子就会因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后产生成就感,从而又对下一个任务信心十足。如在七巧板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在抛出操作问题时,直接就说:“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那样,能力弱的孩子就只能停留在拼出最为简单的图形这样的阶段,能力强的孩子也可能会因为教师没有明确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不作进一步探索。而如果直接提出的操作问题是:“请你们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图形。”那么,对于能力强的那部分孩子他们也能通过不断的拼摆完成任务,但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就会因为没能得到适时的帮助不能完成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图形。

所以,有梯度的任务设置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得到发展。第一步,先通过观察,让学生拼一个较大的三角形。有不会的学生再由教师、同桌协作帮助完成。第二步,出示由简单到复杂的“七巧板”拼出的造型图,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精神。第三步,欣赏先前拼出的图形,再提出更高要求,让小组合作拼图,突出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第四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图形。这样能力强的孩子,就能拼出较为复杂的图案,能力弱的孩子也能在小组合作中得到锻炼,体会成功的乐趣。

5.视导操作活动时,做到有针对性。

在巡视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那些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身上,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有操作方法指导。而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应以鼓励他们创新为主。教师指导策略得当,操作活动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具体用怎样的策略来进行干预,还要视情况而定。

6. 操作活动全程中,警惕“学具”现象。

操作材料(学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拐杖”。但为避免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具上,过多摆弄学具,教师往往提出严格要求,采取严密措施,让学生不敢私自动用学具;或指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学生只能机械的进行操作。“严格”的纪律会带来副作用,刻板的操作程序会带来“机器人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成功感,体验学具的应用价值,感悟操作活动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又要避免学生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和课堂乱哄哄的现象。

“缺乏成人的引导,周围环境中很多事实和现象以及物体的特性就会成为儿童知觉之外的东西”(教育家列乌申娜语)。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进位加减法时几乎都会碰到困难,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多数孩子在入学前都被家长用“数指头、摆小棒”的方法教育过,当指头不够用小棒又收进了口袋的时候,经验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升华。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只有经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使孩子将从“摆小棒、数指头”的动作行为所获得的经验整理与概括,以掌握逻辑数理能力。

操作活动固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认为是一种最佳的。时机教学中,常常是几种教学方法同时交替使用,以其中一、二种方法为主罢了。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教法的有机渗透和相互补充。多元化应遵守一定的分寸,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正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不要使教学变成活动种类变幻多端的万花筒。”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本班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二、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准备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

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女生?……(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总结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总结 港西小学吴金凤 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使这些孩子能从幼儿园的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设置了学前准备期活动,“学习准备期”教育的实施和推进,让新入学的儿童的学习过程与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在准备期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在准备期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35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让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要求小朋友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35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教师讲课要充满激情,语言要儿童化;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增强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 其次是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不良学习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逐渐养成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再次是老师就是在小朋友听的时候给学生明确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告诉他们学会倾听,是尊重同学的表现,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倾听对学习会大有帮助。为此我还编了一首儿歌来经常提醒他们:“要发言先举手,同学回答手放下,端端正正仔细听”,平时上发现做得好的同学马上进行肯定和表扬。提醒他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 2.能力目标:做好学习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ppt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请学生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生: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生: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生: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生: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三、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下载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问1:谁来说下面的图?学生看图叙述.问2: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随意认:7、3、8、…… 四、巩固练习 数数:请学生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 经历从实际为题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集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试图和画图的技能。 3.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显示生活中那个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德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安宁市连然小学2016学年上学期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实践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一年级数学:入学准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入学准备课(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下载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方案

vip会员免费 、指导思想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 1、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旨在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并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基础准备。 2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呵护儿童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 憧憬,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能初步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愿意和老师、同学交往。 2、通过活动,学生能对学习、各类集体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不断产生好奇心。 3、通过活动,学生能了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并付诸行动。 三、活动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2周,完成时间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即日起至九月中旬。 四、活动内容设计: 模块 名称 模块目标 小我的家1、知道自己学校的名称和所在的班级。 2、熟悉学校环境,认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场所。懂得爱护环境。 3、认识同班同学,同学友好相处。 4、热爱班集体,懂得保护教室的环境。

vip 会员免费 1、 作息制度(学习、活动、休息) 1) 读作息时间表,知道学校作息时间安排, 明确上学放学、午休时间及接送地点。 2) 读读课程,了解课程。 2、 课间饮水、上洗手间。 3、 听铃声进教室上课。 进校、离校、上课、进办公室: 1、 进校:在校门口遇见老师、同学,站站立、 鞠躬、问“早、好”。如迟到,班级门口先 敲门、向老师问好,说明原由。 2、 进办公室:先轻声敲门喊“报告”,得到 允许再进入,问各位老师好;离开时说“老 师再见”。 3、 课间: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在应该上厕 所的时候去厕所,做到文明入厕:保持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安静有序,正确使用卫生间 设施,尊重个人隐私。 4、 上课:问候时,右脚跨出,站在走廊内。 举手时,掌心向内侧。听讲时,背挺直,脚 放平,眼睛看前面。 5、 离校:整理好物品,管好自己的手脚,安 静有序,队伍排整齐,告别说再见。 1、 吃饭前先洗手,注意节约用水。 2、 准备好餐具、餐垫;管好自己的手脚,排 队领 取饭盒,双手端好慢慢回到座位。 3、 吃饭时正确使用餐具,不说话、不挑食、 不剩饭。 4、 饭后轻放饭盒,将桌面、地面整理干净。 1、 排队时不讲话,不推拉,前后保持半臂距 离。 2、 能迅速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3、 在队列中眼睛看前方,挺胸抬头,队伍一 条线,左右同学对齐。 1、知道学校 的作息时 间。 我是时间 的小主人 班主任、 2、了解进离 校、进出办 公室、午间 用餐、排队 等要求,初 步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 惯。 知 晓 新 规 范 校园文明 我能行 班主任、 各科教师 用餐礼仪 我知道 班主 任、 3、初步学会 做眼保健操 和广播操。 我是小军 人 班主任、 体育教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一年级班队活动记录 2017上期

2017上期班队活动记录 班会主题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预防踩踏事件发生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3、预防踩踏事件发生。 教学过程 一、展开联想,揭示活动主题。 二、数据展示,体会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的家庭幸福的话题。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突破10万大关,10万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如此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留给世人的该是多么沉重的警示和思索。 真切的告诫: 交通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讲一讲听到的、看到的或从报纸上阅读到的或亲人朋友遭遇过的交通事故。 谈起交通事故,同学们无不感到形势严峻,谈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无不感叹唏嘘。感叹、唏嘘之余,请同学们说一说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或想法。 小结:这些血的教训向同学们敲响警钟!——希望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交通安全这根弦,时刻牢记遵守交通规则 三、班会中学习交通法规: 1.辨认交通标志; 2.快速抢答交通知识 行人在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行人在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走人行横道线,无人行横道时,应首先观察道路两边,避让过往车辆,确认安全后再行通过。 行人在何时何地应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在横过道路或通过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路口及上坡下坡时应注意交通安全;雨雪天气、夜间等气候、照明不良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踩踏事故的发生实际由再平常不过的走路引起来的,是个体行为所至。这就说明,一些人并没有把走路当回事,其实不然。如何走路?在当今发生的踩踏事故面前变的异常重要。单纯从生理功能、自然发育的角度看,对于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来说有谁不会走路的?但是,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走路,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无师自通、无须教育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如何走路,并不是一个仅仅与个人身体发育有关的生理、自然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心理成长、理性成熟,如何把握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伦关系,关乎行为伦理、文明素养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文明的素质和修养,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护常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四、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 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 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五:预防踩踏发生: 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劝阻和制止。 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应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教案设计 第一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内容。 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主题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

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主题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

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计划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 备期计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晨阳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计划 贾莉莉 一、学习准备期教学目标: 1、能进行1~20数的计数与表达,并能比较大小。 2、通过计数、物体个数多少的比较,感受对应的思想。 3、通过对不同种类物体的计数,初步接触统计个数的方法。 4、通过掷双色片,初步感受投掷结果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1、听的习惯 这里的“听”,包括两层意思:意识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 2、说的习惯 一年级小朋友需要教师指导些“说”的方法,老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更重要的是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学会说:“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老师,我也想来说一说”等语句。但是一节课的发言机会毕竟有限,所以可以通过“同桌说说、和好朋友说说、小组内说说”等形式,增加语言锻炼的机会。 3、读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本上间接获取新知,良好的读的习惯必须从低年级抓起。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用小手点着老师读的地方,“指读”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 4、写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书写不认真,会造成孩子在计算上的粗心,容易看错数字和符号,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教会孩子怎么用尺、铅笔、橡皮、垫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的习惯 学具操作得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容易分心,老师一不注意,学具很有可能就成了学生手中的玩具。因此,第一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准备课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准备课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8分) 1.“19○11”,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2.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比个位多1,这个数是()。 A. 31 B. 34 C. 43 3.整十数的个位数是() A. 0 B. 5 C. 不确定 4.“41○50”,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5.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比4多一,这个数是()。 A. 30 B. 40 C. 50 6.一个蘑菇也没采到的是()。 A. B. C. D. 7.看图数数,正确的是() A. 11 B. 22 C. 33 D. 44 8.4个十和4个一是() A. 14 B. 44 C. 41 9.“50○50”,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A. > B. < C. = D. - 10.比一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A.多一些B.少一些C.多得多 D.少得多

(1)(2) 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1. 8在9的前面,7的后面,所以7<8<9。 12.判断(对的画“正确”,错的画“错误”). 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全是0,这个数表示100个一. 13.判断对错 4和9相比,4离10远. 14.18-10(=)8 15.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的”. 84是(十)位数. 三、填空题(共10题;共43分) 16.比较大小。 40________5067________6998________89 17.在里填>、<、=号. 7 7 5 5 18.看图数一数,一共有________种动物,________只________只 19. 20.在里填上“>”“=”“或<”。 (1)10 1 (2)7 7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七彩校园”欢迎你! 活动目的 1、了解校园的环境、设施和专用室,尤其是熟悉自己教室的位置。 2、认识自己班级的同学和老师,更快地融入新集体。 3、萌生作为小学生的自豪之情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 活动内容 本活动分四个系列开展。通过组织学生认识—了解—参观—爱护校园的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学校的操场、电脑房、音乐室、生活劳动室、实验室、图书室、教学大楼、卫生室等。 活动场所 教室、校园等 活动准备 制作“彩色转盘”和“校园与各专用室的照片及介绍”等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七彩校园欢迎你” 1、让学生认识自己学校的名称,认一认,读一读,记一记。 “××区×××小学” 2、认识自己班级的名称和位置。“一(×)班” 3、用自豪的语气说一说:“我是××区×××小学一(×)班的学生——×××。” (二)“寻找校园的色彩” 1、电脑出示大转盘,让学生随机旋转色彩转盘,认识校园设施的名称和用途。(媒体分别出示各专用室的照片与介绍)

(1)紫色:教学大楼 读书乐,活动乐,增长知识学本领! (同学们每天学习生活的教室就在我们的教学大楼中,学校的教学大楼共有两幢,分别是三年级所在的4号楼和一、四、五年级所在的5号楼。三层教学大楼里除了窗明几净的教室,还分布着各年级老师的办公室和男女厕所。) (2)绿色:操场 做早操,炼身体,丰富活动现身影! (操场是我们每天做早操、上体育课、课间活动、做游戏的地方,更是我们开展体育运动的最佳场所。) (3)红色:音乐室 唱起歌,跳起舞,欢声笑语乐逍遥! (音乐室在我们的综合大楼内,它是我们学生上音乐课的地方,里面有钢琴、多媒体设备,可以为我们弹奏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将丰富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让我们学会唱歌,学会舞蹈,学会用口琴演奏各种歌曲。) (4)蓝色:电脑房 打文字,插图片,上网学习开眼界! (电脑房是我们上信息技术课的地方,老师不仅会教会你如何在电脑上打文字,画图,还会教会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呢!) (5)橙色:图书室 读故事,看童话,精彩图书任你挑! (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有种类繁多的故事书,童话书,同学们可以利用每周的阅览课和借阅图书日,到那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书。) (6)黄色:生活劳动室 动脑创,动手做,手脑并用显智慧!

201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活动实施计划方案.doc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小幼衔接,基于上海市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评价,重点围绕学生学习 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让 学生真正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持续发展地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确 保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活动周期:9 月 2 日—— 9 月 30 日( 4 周) 三、准备阶段: 1、理念先行: 安排语数英老师积极参加区级暑期培训。全面了解学习准备期,更新理念,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和准备,熟悉《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评价内容》,按照《一年级准备期活动实施方案》分 布落实。 2、研讨跟进: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对照学校《一年级准备期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各班级和各学科一年 级准备期活动计划,结合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加以调整与改善。 3、了解个体: 新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在暑假对班级学生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个性与特点、家庭教育情 况,并将所掌握情况与学科任教教师沟通,以便于各学科在准备期的教育教学中齐头并进。 4、家校同行: 学校成立一年级准备期领导工作小组,召开学生家长会,举行一年级家长学校开班典礼,让 家长及时了解学习准备期的目标、内容,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与沟通。学习准备期期间举行家长 学校的相关培训活动,深入了解学校学习准备期的各项要求,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争取家长的认可与配合。 四、实施阶段 1、德育活动目标与内容设计: 模块 模块目标主题名称行为观测点举例 名称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 1. 能说出学校的名称、校址。 名称,初步熟悉校园环 2. 进校找到自己的教室,卫生间、卫生室、教师办公 熟悉境,了解校园设施。我们的校园 室。 环境 2. 能喜欢自己的学校,感 3. 说出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和用途。 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4. 说出几个老师的姓,并知道她所教的学科。 体会上学的快乐。 1.了解学校的基本礼仪 1. 按时进校,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早问好。 (进校离校礼仪、出操要进校、离校有秩 2. 放学时整理好书包和课桌,把椅子放到规定的地方。遵守求、用厕礼仪、用餐礼仪序 3. 放学离校前,能主动与老师、同学道别。 规范等)。 4. 感到一天学习生活很快乐。 2.懂得升旗仪式及日常升(降)国旗要 1. 参加周一升旗仪式,会唱国歌。 升(降)国旗的规范要求。肃立 2. 升(降)旗时面向国旗,立正、行注目礼。

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计划修订版

[NNddOl-861±ddf-83ddOf-lddOAA]:筋屮利孜毀宙爹

晨阳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准备期计划 贾莉莉 一. 学习准备期教学目标; 1、能进行1?20数的计数与表达,并能比较大小。 2、通过计数、物体个数多少的比较,感受对应的思想。 3、通过对不同种类物体的计数,初步接触统计个数的方法。 4、通过掷双色片,初步感受投掷结果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二. 学习准备期教学要求; 三.学习准备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听的习惯 这里的“听”,包括两层意思:意识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 2、说的习惯 一年级小朋友需要教师指导些“说”的方法,老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更重要的是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学会说:“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老师,我也想来说一说”等语句。但是一节课的发言机会毕竟有限,所以可以通过“同桌说说、和好朋友说说、小组内说说” 等形式,增加语言锻炼的机会。 3、读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本上间接获取新知,良好的读的习惯必须从低年级抓起。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用小手点着老师读的地方,“指读”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 4、写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书写不认真,会造成孩子在计算上的粗心,

容易看错数字和符号,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教会孩子怎么用尺、铅笔、橡皮、垫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的习惯 学具操作得、S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但山于低年级学生容易分心,老师一不注意,学具很有可能就成了学生手中的玩具。因此,第一次操作学具就要训练学生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动手,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具的示范作用,知道学生正确、规范地操作学具。 6、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四.具体实施: 说一说(一课时) 【学习习惯】 1、知道在课堂中要发言须先举手示意。 2、能够安静地听他人发言,不插嘴。 3、学习看书的基本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翻书。在翻书的过程中认识页码。【学习兴趣和情感】 1、初步体验数学教材的作用。 2、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实施说明】 1、师生的互动介绍 (1)教师以简洁的语言先自我介绍,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 (2)通过学生自我介绍的活动,告诉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体会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清他人的发言。 (3)通过即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认真倾听是一种受欢迎的表现。 2、认识数学小伙伴 (1)教师通过正确的示范,教会学生规范的翻书方法以及基本的阅读方法。(2)通过认识教材中的数学伙伴,阅读书本上的图片,感受数学书的作用。 3、观察“教室图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里有什么” o能用一、两句完整的话描述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培养学生对个数进行表达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分一分(一课时) 【学习习惯】 1、能听懂教师所说的活动要求,并简单复述。 2、能够根据题号找准相应的主题图,理解图意及其要求,并用自己的语言做简单的表述。 【学习兴趣和情感】 1、初步感受同桌合作学习的乐趣。 【实施说明】 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状态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正确汁数。 2、能简单口述分类的理由和过程。 3、知道同一类物品,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4、知道组内交流要有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有不同意见。

一年级数学试讲稿数一数准备课

1数一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因此在这节课里,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知识点 (*)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