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教案11

检测教案11
检测教案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四.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

五.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举例介绍)

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图3-1 线圈铁心的气隙与电感量及电流的关系实验

—固定铁心 2—气隙 3—线圈 4—衔铁 5—弹簧 6—磁力线 7—绝缘外壳由电工知识可知,忽略线圈的直流电阻时,流过线圈的交流电流为

2L U U U

I Z X fL

π=

≈=

图3-2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 -L特性曲线b)变面积式电感传感器的A-L

1-实际输出特性2-理想输出特性

二、变截面式电感传感器

,理论上电感量L与气隙截面积A是______(线性/非线性)关系。

单线圈电感传感器与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特性比较

2-下线圈特性3-L1、L2

o U =0。

差动电感的变压器电桥转换电路

:输出电压的相位与激励源反相。

如果在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接上普通指示仪表时,实际上无法判别输出的相位和位移的方:都指能将交流输入转换成直流输出的电路。但检波多用于相敏检波电路:如果输出电压在送到指示仪前经过一个能判别相位的检波电路,则不但可以反映位移的大小(o U 的幅值)o U 相敏检波电路,不同检波方式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及相敏和非相敏输出特性比较-理想特性2-非相敏检波实际特性3-相敏检波实际特性二、差动变压器的主要特性

mV/(mm V)。行程越小,灵敏度越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联轴器与离合器教案教材

第十一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常用于机床,汽车,起重机等各种工程机械行业。联轴器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如图11-1所示。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离合器是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它担负着将动力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切断与连接的工作如图11-2所示。1981年法国人制成摩擦片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是应用得最广也是历史最久的一类离合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越来越多,应了解各型号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场合并解决其选型等问题,以提高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工作能力,改善的联轴器和奔合器传动质量。 图11-1 联轴器图11-2离合器 本章知识要点 (1)了解联轴器的功用与分类特点。 (2)熟悉联轴器的选用方法,掌握联轴器选型计算步骤。 (3)了解离合器的功用与分类,熟悉摩擦式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兴趣实践 以汽车离合器为例,研究不同汽车上所选用的离合器类型有何不同,并对离合器的内部 结构进行拆装,掌握其结构上的异同和特殊性,注意观察离合器制动的关键构件。 探索思考 根据工作环境和传动力矩的不同,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类型的联轴器? 预习准备 本章讲学习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分类,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应用场合。着重预习联 轴器的选型步骤和选型计算方法,并且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异同点。

11.1 联轴器 11.1.1联轴器的功用和分类 一般机械都是由原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构组成,这三部分必须联接起来才能工作,而联轴器就是把它们联接起来的一种重要装置。联轴器主要用于两轴之间的联接,它也可用于轴和其它零件(卷筒、齿轮、带轮等)之间的联接。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扭矩。若要使两轴分离,必须通过停车拆卸才能实现。 联轴器所要联接的轴之间,由于存在制造、安装误差,受载受热后的变形以及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等因素,往往存在着轴向、径向或偏角等相对位置的偏移,如图11-3所示。故联轴器除了传动外,还要有一定的位置补偿和吸振缓冲的功用。根据联轴器有无弹性元件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两大类,即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刚性联轴器又根据器结构特点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动式两类,固定式联轴器要求被联接的两轴中心线严格对中。而可移动式联轴器允许两轴有一定的安装误差,对两轴的位移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弹性联轴器视其所具有弹性元件材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金属弹簧式和非金属弹性元件式两类。弹性联轴器不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补偿两轴线间的位移,还具有缓冲减振的作用。在刚性联轴器中,又存在固定式和移动式的区别。 图11-3两轴之间的相对位移 11.1.2. 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刚性联轴器无位移补偿能力,用在被连接两轴要求严格对中及工作中无相对位移之处。刚性联轴器中应用较多的是套筒式、夹壳式、凸缘式等几种类型,而凸缘联轴器是应用最多的一种。 1、套筒式联轴器 这是一类最简单的联轴器,如图11-4所示。这种联轴器是一个圆柱型套筒,用两个圆锥销键或螺钉与轴相联接并传递扭矩。此种联轴器没有标准,需要自行设计,例如机床上就经常采用这种联轴器。 图11-4套筒式联轴器 2、凸缘式联轴器 刚性联轴器种使用最多的就是凸缘式联轴器。它由两个带凸缘的半联轴器组成,两个半联轴器通过键分别与两轴相联接,并用螺栓将两个半联轴器联成一体,如图11-5所示。按对中方式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用凸肩和凹槽(D1)对中,并

建筑材料与检测项目教学(二)—砂石

一、接委托单 现接中铁二十五局衡州大道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送检砂、石,砂为宏达砂场的中砂,石为宏达砂场的砾石,粒径范围为16~31.5mm,使用于衡州大道湘江大桥的混凝土工程,送检方要求检测砂的颗粒级配、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砾石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 二、分组布置任务 三、分组讨论实施方案 (一)熟悉混凝土用砂、石的规范、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二)砂、石性能检测仪器的选择

(三)编制检测方案 1、砂的颗粒级配检测 检测目的: 测定砂子的颗粒级配并计算细度模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检测步骤: 1)制备试样 试验前应先将试样通过公称直径l0.0mm 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 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 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l0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3)试样在各只筛子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按式(3-8)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300 d A m r (3-8) 式中 r m ——某一筛上的剩留量,g ; d ——筛孔边长,mm ; A ——筛的面积,mm 2。 4)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l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l %。 2、砂的含泥量检测 检测目的: 测定砂的泥含量,以判别其是否符合混凝土用砂的要求。 检测步骤: 1)以四分法缩分试样至1100g ,放入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称取400g (m 0)干试样两份备用 2)将烘干试样放入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150mm ,充分搅拌,浸泡2h 。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把浑水慢慢倒入1.25mm(在上)和0.080mm(在下)的套筛上,滤去小于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教学设计 阳春市第一中学何方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2、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 3、材料试剂多,任务繁重,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1、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2、教法:组织者,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 教师:介绍有关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见板书)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题见板书) 2、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提供一种水果组织(苹果),学生自带一样自己感兴趣的组织进行检测。

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 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 (1)先预测,再检测。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和实测结果。 4、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分工,材料仪器的分配和管理。 组员:对提供的一种组织液和自带的组织用相应试剂进行检测。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尝试分析其中有机物的种类,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 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再探究课题见板书) 教师:不直接解疑,鼓励设计实验进行再探究 5、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实验反思:预测与实测相符? 小组间的异同? 存在问题? 教师公布答案,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1)实验纪录表格的设计、实验结果和推论 (2)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创新思维和能力 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 今天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五、教学反思 1、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 2、注重培养自疑自析的能力,“教为了不教”。 3、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 4、试剂用量的差异,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 5、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时的安排矛盾。 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一、实验原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 2.课程类别 3.学时学分 4.适用专业 二、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面向学科内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及对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要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对新型建筑材料要具备认识和鉴别能力,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从事相关工作储备基本知识。 三、课程目标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国内外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特点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以抓好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产学研”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

有关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表1) 表1 《建设材料与检测》教学目标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合理分析与建筑材料课程有关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任务,归纳梳理学习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基于教学任务的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1. 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全面跟踪行业企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要,明确教学任务。 目前,建筑行业人才市场急需大批懂专业、会管理、上岗即能胜任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培养建筑行业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坚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知识培养能力”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2.以教学任务为主线,明确教学内容,融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为一体,通过“教、学、做”,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

趣味实验-指纹检测教案

指纹检测(1课时)2015.10.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解释指纹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并学会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趣味实验,体会化学世界的奇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指纹检测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指纹检测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并能操作 三、实验用品: 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镊子、白纸、碘 四、实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与手指上的分泌物:油脂反应,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五、实验步骤: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若干长约4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小的一粒碘,放于试管中,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3~5秒,待有紫色碘蒸气产生后立即停止加热。

4、在纸条上摁手印,将纸条放入试管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六、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侦探题材的影视剧,比如耳熟能详的名侦探柯南、神探夏洛克等等是吧。剧中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侦探或警察在搜查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凶器后,就会在凶器上采集嫌疑犯留下的一种很重要的证据,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 【学生】指纹! 【教师】那大家知道警察或者侦探为什么要采集指纹呢? 【学生】这样就可以知道犯罪人是谁了啊。 【教师】嗯,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指纹,会成为警方追捕疑犯的重要线索。采集指纹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粉末法、磁粉法等。 【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个检测指纹的化学方法——碘熏法 【板书】指纹的检测——碘熏法 【教师】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手上出的汗也越来越多,那么大家知道汗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学生】水、盐分、油脂、氨基酸等物质。 【副板书】水、盐分、油脂、氨基酸 【教师】对,今天的实验我们就要利用其中的油脂来完成。我们的指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3普通混凝土及其性能检测

单元一水泥混凝土概述 一、水泥混凝土定义 凡由水泥、骨料(砂、石)、水及外加剂(或掺合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经一定时间后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称为水泥混凝土(砼)。 二、混凝土分类 2、按生产和施工方式分 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 3、按用途分 抗渗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4、按抗压强度大小分 低强混凝土(f cu<30MPa)、中强混凝土(30 MPa≤f cu<60 MPa)、高强混凝土(60 MPa≤f cu<100MPa)和超高强混凝土(f cu≥100 MPa)等。 5、按流动性分 干硬性混凝土(T<10mm)、塑性混凝土(T=10~90mm)、流动性混凝土(T=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T≥160mm)等。 6、按性能分 抗渗混凝土、 抗冻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等。 三、水泥混凝土的特点 1、优点 (1) 原材料资源丰富,造价低廉。

(2) 良好的可塑性。 (3) 可调整性能。 (4) 抗压强度高。 (5)与钢筋间有着良好的握裹力。 (6) 耐久性好。 2、缺点 (1) 自重大,比强度小。 (2) 抗拉强度低。 (3) 硬化慢,生产周期长。 (4) 导热系数大。普通混凝土导热系数为1.4W/m·k,近是红砖的两倍,保温隔热性能差。 四、水泥混凝土的发展 混凝土发展趋势——高强高性能、多功能、绿色环保三个方向。 现代建筑物发展趋势——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方向。 单元二水泥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普通水泥混凝土——水泥、水、细集料(骨料)、粗集料(骨料)、必要时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组成。 水泥浆体——在混凝土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粗、细骨料——骨架、支撑和稳定体积(减少水泥在凝结硬化时的体积变化)的作用; 外加剂和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一、水泥 1.水泥品种的选择 根据:工程性质、结构部位、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及施工设计的要求; 水泥的特性; 水泥价格。 常用水泥品种的选用见教材表。 2.强度等级的选择 配一般混凝土,水泥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配高强度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等级的0.9~1.5倍。 二、集料 (一)细集料 1、定义及分类 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大于等于0.15㎜的颗粒,常称作砂。水泥混凝土用砂分类见下表。

趣味实验-指纹检测教案

指纹检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写出不饱和脂肪酸与卤素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正确解释指纹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并学会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油脂的性质,了解油脂的主要成分; (2)通过趣味实验,体会化学世界的奇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指纹检测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指纹检测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并能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用品: 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镊子、白纸、碘 四、实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与手指上的分泌物:油脂反应,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五、实验步骤: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若干长约4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小的一粒碘,放于试管中,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3~5秒,待有紫色碘蒸气产生后立即停止加热。 4、在纸条上摁手印,将纸条放入试管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六、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侦探题材的影视剧,比如耳熟能详的名侦探柯南、神探夏洛克等等是吧。剧中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侦探或警察在搜查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凶器后,就会在凶器上采集嫌疑犯留下的一种很重要的证据,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 【学生】指纹! 【教师】那大家知道警察或者侦探为什么要采集指纹呢? 【学生】这样就可以知道犯罪人是谁了啊。 【教师】嗯,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指纹,会成为警方追捕疑犯的重要线索。采集指纹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粉末法、磁粉法等。 【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个检测指纹的化学方法——碘熏法 【板书】指纹的检测——碘熏法 【教师】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手上出的汗也越来越多,那么大家知道汗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学生】水、盐分、油脂、氨基酸等物质。 【副板书】水、盐分、油脂、氨基酸 【教师】对,今天的实验我们就要利用其中的油脂来完成。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不饱和脂肪酸与卤素单质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卤代烃。而我们的指印中有油脂,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我们用碘与其反应,生成饱和卤代烃,显棕色。这就是本试验的原理。【板书】一、实验原理 不饱和脂肪酸+I2→饱和卤代烃

离合器教案

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教师:章节第一单元汽车传动系课题课题二离合器授课班级课时 4 辅助教具桑塔纳轿车膜片离合器、离合器图片展板 教学重点 离合器的构造 离合器的检修、诊断及排除 教学难点离合器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学知识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补充 导入 所谓“离合”,是指发动机和变速 器分离或结合,从而切断或传递发动 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那么汽车上 的离合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 手动挡的汽车在变换档位时需要踩踏 离合器? 提出疑问 引入教学 离合器作用: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和变速器平顺换 挡,并防止传动系过载 结合实际 举例分析 举例补充: 汽车起步和换挡时需 踩踏离合; 汽车过载时会造成熄 火。 教学内容一、离合器的构造 主动部分:飞轮 从动部分:从动盘、从动轴、 基本从动盘毂 组成压紧机构:压紧弹簧 操纵机构:踏板 图片演示 图片:摩擦式离合器 图片:膜片弹簧 分类 单片摩擦离合器膜片弹簧离合器 应用大型货车轿车和轻、中型 货车 举例东风EQ1092 桑塔纳2000 弹簧螺旋弹簧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特点: 1、起压紧弹簧作用 2、具有分离杠杆作用 3、使压力均匀分布,高速时压紧力稳 定 比较分析 离合器组装: 1、组装时按拆卸时相反顺序进行 2、正确使用专用压力机 3、压盘交替对称拧紧 实物演示 教具: 桑塔纳2000离合器 进行工作原理及拆装 演示

教学环节 教学知识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补充 教学内容 操纵机构 机械杆式:载货汽车 (东风EQ1092) 机械钢索:微型车和轿车 (桑塔纳) 液压式:北京切诺基吉普车 图片演示 图片:机械钢索操纵 二、离合器的检修 1、从动盘总成: 摩擦片磨损、烧蚀、破裂、沾有油污、铆钉松动;从动盘钢片翘曲、破裂,铆钉松动花键磨损等 2、压盘(静平衡实验): 磨损、表面烧蚀、 裂纹 3、压紧弹簧(弹力检验仪): 4、其他零件: 分离杠杆、分离轴承、踏板轴、分离叉轴 联系实际 分析总结 离合器检修处理: 三、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离合器打滑 (1)现象 不能起步或起步困难 加速时,行驶无力 重载、上坡时,打滑明显(焦臭味) (2)诊断与排除 踏板自由行程小、半分离——调整 压紧弹簧过软或折断——更换 摩擦片磨损、硬化,油污——更换、清理 离合器与飞轮连接螺栓松动——拧紧 分离杠杆调整不当——调整 压盘磨损过薄或变形——更换 2.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1)现象 挂档困难或挂不进去 强行挂档,前移或造成熄火 联系实际 分析总结 故障排除顺序: 先踏板,后拧紧, 杠杆正常拆离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教案—02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模块二无机胶凝材料及其性能检测 【模块概述】 1、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材料,是指能通过自身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把其他材料(散粒状、块状、粉状、纤维状1等)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的材料。 2、按化学成分——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 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一类胶凝材料(如沥青); 无机胶凝材料——以无机化合物为只要成分的一类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适用于地上或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又能更好地在水中凝结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可广泛地用于地上、地下潮湿的环境或水中,如各种水泥。 学习单元 单元一水硬性胶凝材料 一、通用硅酸盐水泥 (一)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2、分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 1、原料 原料:石灰质(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提供CaO 黏土质(黏土、黄土、黏土质页岩):提供SiO2、Al2O3、Fe2O3 校正原料(黄铁矿渣等):补充上述化学成分。 2、工艺概述: 两磨一烧——即生料的磨细、生料的煅烧和熟料的磨细。 1)适当比例原料磨细 2)高温下(1450℃)煅烧生料熟料 3)熟料+3%左右石膏,磨细 (三)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与材料 1、组分 1)组分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详见表3-2的规定。 2、材料 (1)硅酸盐水泥熟料 水泥熟料是指由磨细的原料(又称生料)在窑体中经高温煅烧所形成的煅烧产物。 (2)石膏 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起到延缓水泥凝结时间的缓凝作用。 (3)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4)非活性混合材料 非活性混合材料是指不具有活性或活性甚低的人工或天然的矿物质材料,如石英砂、石灰石、干粘土等。 (四)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 一)水泥熟料的水化 1、水化特性 水泥熟料与水发生的反应称为水化。 2、水化产物 表2-5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实验1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门电路图形符号与功能; 2?掌握门电路的使用与功能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设备的结构、功能与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双列直插集成电路插座,逻辑电平开关,LED发光显示器,74LS00, 74LS20 , 74LS86,导 线 三、实验电路与说明 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电路,也是构成任何复杂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基本单 元。常见基本集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与非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它们相应的图形符号与逻辑功能参见教材P.176, Fig.6.1。根据器件工艺,基本门电路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之分。TTL门电路工作速度快,不易损坏,CMOS门电路输出幅度大,集成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1.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2. 74LS20 —双4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3. 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功能与引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74LS00功能测试: ①74LS00插入IC插座;②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③输出接LED显示器;④接电源;⑤拔

动开关进行测试,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2. 74LS20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3. 74LS86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4. 用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①根据半加器功能:S A B , C AB,用74LS00设计一个半加器电路; ②根据所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接线; ③电路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接LED显示器; ④通电源测试半加器功能,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5. 用74LS86和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实验过程与以上半加器功能测试类似。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内容必须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实验电路及设计步骤、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总结与体会等。2?在报告中回答以下思考题: ①如何判断逻辑门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②如何处理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 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设计性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MSI的功能与使用; 2?进一步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3?学会用MSI实现简单逻辑函数。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鉴定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 溶液);②苏丹 4 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建筑材料》说课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 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材料性质: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2)材料应用:掌握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特点和应用并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材料检测:熟练掌握质量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材料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认知、检测、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室为载体,按照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行业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与教法、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 3、教学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 2)具体内容:14个模块,7个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按照则浅到深,则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 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1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LC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②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红色不消失,加酸成酸性时,则红色变为黄色。 (2)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复方丹参片 (1)鉴别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3、穿心莲片 (1)本品为穿心莲浸膏片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加活性炭0.5g,搅拌,滤过。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溶液2滴,摇匀,即显紫色;另取滤液1ml,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3~5滴,显橙红色。 ②取本品3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加水5ml,再加2%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在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加10%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试液0.5~1ml,显橙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4、银黄口服液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环节一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是几种化学试剂和物质颜色反应特征;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跟同学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团结协力共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学习,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分工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从而将有关有机化合物鉴定出来。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 (加热)先浅蓝再棕色最后是 砖红色 脂肪 红色 蛋白质 紫色 (因为有肽键) 环节二:复习准备实验的基本要求 通读实验手册,明白三种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环节三:老师讲解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按我们的计划开始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方案,分15个小组实验。先做验证实验:蛋白质、还原糖、淀粉和脂肪的检测,然后选取老师提供的待测物质探究这些物质里的主要成分,待测物质有豆浆、花生浆、马铃薯匀浆、新鲜猪肝匀浆、苹果汁、雪梨汁、橘子汁,每种物质都要探究主要含有糖类还是含有脂肪还是含有还原糖。同学们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配置菲林试剂的时候要注意用量,配好的斐林试剂不是全部倒入验证还原糖试剂里;为了节约能源,水浴加热的热水,到老师讲台取用已经烧好的热水,再加热。注意颜色的变化过程。 第二、验证脂肪的时候,滴加了A 液后、必须震荡,才能滴加B 液; 第三、注意药品不能随意混用,尤其是滴管是专用的; 第四、先做验证实验,再做探究实验; 第五、实验完成后,废液必须统一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并清洗好仪器; 第六、必须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做切割花生切片的时候不要伤手了。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机动车构造》全书备课教案第十二讲-离合器

汽车构造教案

离合器盖用螺钉固定于飞轮上,压盘沿圆周上的凸起伸入盖的窗孔中,并可沿窗孔作轴向滑动。 : 1.接合状态 离台器接合状态时,弹簧 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互相压 紧。发动机的转矩经飞轮及压 盘通过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传 至从动盘,再经从动轴向传动 系输出。 2.分离过程 踏下踏板时、拉杆13拉 动分离叉11外端向有(后)移动,分离叉内端则通过分离轴承9推动分离杠杆7的内端向前移动,分离杠杆外端便拉动压盘向后移动,使其在进一步压缩压紧弹簧的同时,解除对从动盘的压力。于是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处于分离状态而中断动力的传递。 3.接合过程 当需要恢复动力的传递时,缓慢地拾起离合器踏板,分离轴承9减小对分离杠杆内端的压力,压盘便在压紧弹簧16作用下逐渐压紧从动盘3,并使所传递的扭矩逐渐增大。当所能传递的扭矩小于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不动,从动盘不转、主、从动摩擦面间完全打滑;当所能传递的扭矩达到足以克服汽车开始起步的阻力时,从动盘开始旋转,汽车开始移动,但仍低于飞轮的转速,即摩擦面间仍存在着部分打滑的现象。再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和汽车的不断加速,主、从动部分

3.压紧机构 # 图12-2所示,沿压盘周向对称布置的16个螺旋弹簧31将压盘和从功盘压向飞轮,使离合 器处于接合状态。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由飞轮经摩擦作用直接传到从动盘上;另一部分由离合器盖、传动片传给压盘,最后也通过摩擦片传给从动盘。 为了减小压盘向弹簧传热引起退火,压紧力降低,在压盘的弹簧座处做成凸起的“十”字形筋条,以减小接触面积,或加隔热垫。 4.分离机构

(1)分离叉分离 叉与其转轴制成— 体,轴的两端靠衬套 支承在离合器壳上。 (2)分离杠杆 图12-2所示的离合 器有4个用薄钢板冲 压制成的分离杠杆。采用了支点移动,重点摆动的综合式防干涉机构。如图12-5所示,支承柱20前端松插入压盘16相应的孔中,中部有方孔,后端用调整螺母23的球面支承在离合器盖19相应的孔上。分离杠杆25的中部通过浮动销22支承在方孔的平面A 上,并用扭簧使它们靠紧。凹字形的摆动支承片21用刀口支承于分离杠杆外端和压盘凸块之间。这样就可利用浮动销在平面4上的滚动和摆动支承片的摆动来消除运动干涉。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且分离杠杆的高度是通过螺母调整支点高度来调整的。 从离台器的分离过程看,若分离杠杆中间支承是固定铰链,则其外端与压盘铰接处的运动轨迹将是一弧线,而压盘上该点只能作铀向直线运动.这就使分离杠杆产生运动干涉而不能正 常运动。要防止这种干涉,在结构上就得使支点或杠杆和压盘连结点(重点)处能沿径向移动(平移或摆动),图12-6示出厂几种防干涉结构形式。 ~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2.建筑材料发展概况。 3.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课程成绩考核办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难点: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知识点: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示材料物理特征的性质有堆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组别:生科三班十组

组员:韩国良、林心恬、温淑娟、沙黑玛章节: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2章 目录 一、教材分析 (1) 二、学情分析 (1) 三、学习目标 (1) 1. 知识目标 (1) 2. 能力目标 (2)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2) 四、学习重、难点 (2) 五、教法、学法 (2) 六、教学准备 (2) 七、教学流程 (2) 八、课时安排 (4) 九、教学过程 (4) 1.实验目标 (4) 2. 实验原理 (4) 3. 材料器具 (4) 4. 方法步骤 (5) 5. 实验结果和分析 (7)

6. 注意事项 (8) 十、创新实验 (8) 十一、参考文献 (1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 2 章第 1 节的一个实验。 1.课标要求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习目标

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教案头 1.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2.课程目标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功能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五)材料的性质

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 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比强度 2.3.2材料的变形性质 2.3.3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第二章、水泥与粉煤灰 4.1 教案头 4.2教学实践 [步骤1] 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4通用水泥 4.1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概述 二、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材料 三、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重点介绍四种矿物的水化特点 (二)凝结硬化 四、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五、水泥性质 (一)水泥品种及表示方法 (二)水泥强度等级 (三)水泥性能与质量标准 (1)细度 (2)水泥标准稠度及其用水量 (3)凝结时间: (4)安定性: 一、六大水泥的选用 二、水泥的包装标志 (一)包装方式 (二)名牌标志 三、水泥进场验收检验与取样 (1)水泥储存 (2)取样 (3)验收检验项目 (4)水泥取样记录、试验委托检验单填写 四、粉煤灰水泥 粉煤灰与其他天然火山灰相比,结构较致密,内比表面积小,有很多球形颗粒,吸水能力较弱。所以粉煤灰水泥需水量比较低,抗裂性较好,尤其适合于大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