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统考总复习资料

高数统考总复习资料
高数统考总复习资料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高数(一)00020所有章节总复习

第一章 函 数 1. 1预备知识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不等式: 1大于取两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 小于取中间。 绝对值不等式:|x|>a (a>0) x>a 或x<-a |x|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1111 2 2 n n n n a a n d n a a n n n S S na d =+-+-==+ 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前项和公式或 ()() 1 100n n n GP a a q a q -=≠≠2.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 ()()() 11 .1111n n n a q q S q na q ?-? ≠=-??=?前项和公式 求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2:根号内的大于等于0 3:对数内的要大于0 (对数为分母时真数不等于1) y=sinx, 奇函数 y=cosx, 偶 定义域(-∞,+∞) 值域:-1 <= x <= 1 y=tanx, 定义域{x | x ∈R, X ≠k π+2 π }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y=cotx 定义域{x | x ∈R, X ≠k π}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判断奇偶性:f(-x)=f(x) 偶cosx,secx F(-x)=- f(x) 奇 sinx tanx cotx 等 反函数:1先解出一个干净的Y , 2 再把Y 写成X ,X 写成Y 就成了, 复合函数要会看,谁是外衣,谁是内衣, P36页的公式要记住,初等函数的几个常见的图形要记住,

最新自考高等数学(工本)0002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等数学(工本) 试卷 (课程代码 00023)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已知向量a={-1,3,2),b={-3,0,1),则a×b= A. {3,5,9} B. {-3,5,9) C.(3,-5,9) D. {-3,-5,-9) 2.已知函数,则全微分dz= 4. 微分方程是 A.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B.齐次微分方程 C.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D.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5. 无穷级数的敛散性为 A.条件收敛 B. 绝对收敛 C.发散 D. 敛散性无法确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6.已知点,则向量的模= _______. 7·已知函数=_______. 8.设积分区域,且二重积分,则常数a= _______.9.微分方程的特解y*=_______. 10. 已知无穷级数=_______.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l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求过点A(2,10,4),并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 12.求曲线的点处的法平面方程·13.已知方程x2+y2-z2+2z=5确定函数z=z(x,y),求. 14.求函数的梯度 15.计算二重积分,其中D是由y2=x和y=x2所围成的区域. 16. 计算三重积分,其中积分区域. 17. 计算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其中C是从点A(3,0)到点B(3,1)的 直线段· 18.计算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其中N抛物线y=x2上从点A(一1,1)到

(完整版)(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全息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 一、口算,训练思维 每天至少进行2分钟口算,2分钟应该练习多少道呢,县里六年级口算比赛5分钟110道题,依次五、六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40道题;三四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30道题,一二年级2分钟至少练习20道题。训练形式多样化,建议采用口算卡、课件展示学生快速写答案这样的形式,可以面向全体。检查组随机进入各班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你们参加过口算比赛吗?你们口算怎么训练的?以什么样的形式训练的?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情境一是教材自然呈现的情境图,二是教师可以适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这里注意教师要隐去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有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图中数学信息,进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归类、适当肯定,适时引出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点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模型,启迪理解完善思维 基本环节是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思考探究(生本教学中叫个人自学或独学)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演算、推理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切忌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生本教学中叫小组讨论或对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环节一定要落实,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表达、倾听、质疑、交流,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小组

00020 高等数学(一)自考历年真题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区间),0(+∞内,下列函数无界的是( B )。 A .x sin B .x x sin C .x x cos sin + D .)2cos(+x 2.已知极限2 211lim e x bx x =?? ? ??+∞ →,则=b ( D )。 A .1 B .2 C .3 D .4 3.设函数)(x f 二阶可导,则极限=?? ? ???-?-→?bx x x x f x x f )(')2('lim 000( C )。 A .)(''0x f - B .)(''0x f C .)(''20x f - D .)(''20x f 4.函数 C x F dx x f +=?)()(,则=?xdx x f cos )(sin ( C )。 A .C x x F +sin )(sin B . C x x f +sin )(sin C .C x F +)(sin D .C x f +)(sin 5.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处偏导数存在,则该函数在点),(00y x 处必( A )。 A .有定义 B .极限存在 C .连续 D .可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6.已知函数x x x f +=12)(,则复合函数=)]([x f f x x 314+。 7.极限()=?+∞→x x x 1 sin 1ln lim 0 。 8.某产品产量为q 时总成本2 200 1200)(q q C +=,则100=q 时的边际成本为 1 。 9.极限=-→x x x x ln 1 lim 1 1 。 10.设函数x x y +=1sin 的铅直渐近线为1-=x 。 11.已知直线l 与X 轴平行且与曲线x e x y -=相切,则切点坐标为 (0,-1) 。 12.函数)1ln()(2x x f +=在区间[-1,2]上最小值为 0 。 13.设函数? = Φx tdt t x 20 cos )(,则=Φ)('x x x 2cos 4。 14.求函数)arcsin(22y x z +=的定义域为122≤+y x 。 15.设函数)(2e x z +=,则 =??) 0,1(y z 4 。 三、计算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求极限x x x x sin 11lim 0--+→。 解:原极限x x x x x sin )11(2lim 0 -++=→ (3分) =1. (5分) 17.已知函数)(x f 可导,且)(sin )(,)0('x f x g a f ==,求)0('g 。 解:x x f x g cos )(sin ')('=, (3分) a f g ==)0(')0('。 (5分) 18.设函数)0(1>=x x y x ,求dy 。 19.设函数)(x f 在区间I 上二阶可导,且0)(''>x f ,判断曲线) (x f e y =在区间I 上的凹 凸性。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自考笔记 00020 高等数学(一) 完整免费版

自考笔记 00020 高等数学(一)完整免费版小薇笔记免费提供各科自考笔记,完整版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3f18023086.html, 前言《高等数学一》共6章第一章函数 1.主要是对高中知识的复习; 2. 为今后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章知识在历年考题中所占的分值并不多,一般是 5分左右. 第二章极限和连续主要是学习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是后面章节的基础;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20左右.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主要是学习函数 的导数和微分,这是高数的核心概念.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15分左右. 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主要是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这一章容易出大题、难题; 本章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20分左右. 第五章一元函数积分学主要学习不定积分和定积分,这又是高数的核心概念;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 中所占分值为25分左右. 第六章多元函数微积分主要是学习多元函数的微积分 的计算;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为15分左右. 第一章函数1.1 预备 知识 1.1.1 初等代数的几个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ax,bx, c,0(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称为此方程的判别式. (1)求根公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当?,0时,方程有一个二重实根: 当?,0时,方程有一对共轭复根: (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3)一元二次函数(抛物线):y,ax,bx,c(a?0),当a,0时,开口向上,当 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 顶点坐标 322例1.若x,x,ax,b能被x,3x,2整除,则a、b是多少, 结论:多项式f(x),g(x).若f(x)能被g(x)整除,则g(x),0的根均为f(x),0的根. 2解:令x,3x,2,0,解得x,1或2,代入被除式得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淇县实验学校张红芳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高效的上好数学课了?教师们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特点。数学课堂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大数目的认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目,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这样一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体会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4)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的学习。例如有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一共出了八道题,一道一道讲,刚讲完第六道题的时候,下课了。我们发现在学生中间,这些题只有两三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很普遍,所谓复习课几乎都是这样进行的,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集体浪费时间,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好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评课时,最终是要观察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他在此过程中带出别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事迹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 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着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高等数学归纳笔记(全)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自考高等数学(一)考试重点

《高等数学(一)》考试重点 第一章 函数及其图形(选择题1、填空题1) 1.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的有界性 3.函数的奇偶性奇偶性:奇函数x y eg x f x f =→??? ?? ?-=-点对称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为奇函数 )()( 偶函数2)()(x y eg y x f x f =→??? ?? ?=-轴对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 为偶函数 4.函数的反函数 5.求函数表达式 第二章 极限和连续(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6.记住重要结论:等比级数?? ???≥<-=∑-1 111 q q q a aq n 发散, 调和级数n 1∑ 发散;21 n ∑收敛。(注意级数的敛散性) 7.无穷小量及其性质,无穷大量 8.两个重要极限 1sin lim 0=→x x x ,e n n n =+∞ →)11(lim 9.无穷小量的比较 ??? ?? ? ?∞≠≠→的低阶无穷小量是的等价无穷小量是同阶无穷小量 是的高阶无穷小量 是)()()()(1 )()()1()()(00)()()(lim ()x p x a x p x a x p x a c c x p x a x x p x a x ρ 10.函数的连续性和函数的运算(1)了解函数极限定义以及有极限函数基本性质(唯一性、有界性、 保号性); (2)分段函数分段点处极限的求法 11.函数的间断点 12.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零点存在定理)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13.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记住求导数的常用公式0 0) ()(lim )(0 x x x f x f x f x x --='→,这个式子再求分 段函数,含有绝对值的函数的导数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材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但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问题有启发性、针对性”。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结论) 猜测:可以让学生有预见性,激发思维。 验证:也就是求证的过程,经历从发现到感悟理解的过程,进而最终解决问题。 结论:则是通过学生的验证从而归纳、总结、概括,点明规律性的东西,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主要是深化、提高所学知识,达到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作用。这部分主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五、学后感悟(收获)。 一堂课下来,最后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及时梳理的习惯,所以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要适当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全国高等数学工专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数学(工专)试题 课程代码: 000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 1— 20 每小题 1 分, 21— 30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一)(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函数y x 2 4x 3 的定义域是() A. , 3 B. , C. ,1 , 3, D.( 1, 3) 2.函数 y=xsinx+cos2x+1 是()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周期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3.数列有界是数列收敛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4. lim (1 n) 3 ()n 3 5n 2 1 n A.0 1 C.1 6 B. D. 5 5 5.曲线 y=sinx 在点, 3 处的法线斜率是() 3 2 3 1 2 D. -2 A. B. C. 3 2 2 6.设 y=arcsinx+arccosx, 则 y′ =() A.0 2 C. 2 2 B. x 2 x 2 D. 1 1 1 x 2 7.函数 f(x)=x 2+1 在0,1 上使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结论成立的 c 是() A.1 1 1 D.-1 B. C. 2 2 1

8.曲线 y e x 2 ( ) A. 仅有垂直渐近线 B. 仅有水平渐近线 C.既有垂直渐近线又有水平渐近线 D.无渐近线 9.一条处处具有切线的连续曲线 y=f (x) 的上凹与下凹部分的分界点称为曲线的( ) A. 驻点 B. 极大值点 C.拐点 D.极小值点 10. ( 1+2x ) 3 的原函数是( ) A. 1 (1 2x ) 4 B. (1 2x )4 8 C. 1 (1 2x )4 D. 6(1 2x ) 2 4 11. 1 ( ) x 2 dx 4 A. arcsin x B. x C arcsin 2 2 C. ln x x 2 4 D. ln x x 2 4 C 12. 广义积分 xe x 2 dx ( ) 1 A. 1 B. 1 2e 2e C.e D.+∞ 13. 2 cos 3 xdx ( ) 2 A. 2 B. 2 C. 4 4 3 3 3 D. 3 14. 设物体以速度 v=t 2 作直线运动, v 的单位为米 / 秒,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时间 T ( T>0 )秒 后所走的路程为( ) A.Tt 2 米 B. T t 2 米 C. T 3 米 D. T 3 米 2 3 2 15. 直线 x 1 y 2 z 3 位于平面( ) 2 1 A.x=1 内 B.y=2 内 C.z=3 内 D.x-1=z-3 内 16. 设函数 f (x,y)=(x 2-y 2)+arctg(xy 2 ),则 f x (1,0) ( ) A.2 B.1 C.0 D.-1 17. 函数 z 2 x 2 y 2 在点( 0, 0)( ) 2

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有人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这话不假,因为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毕竟教学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下来我们将具体探讨与课堂组织有关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有哪些技能 课堂教学需要许多技能,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教学传统和分类思想的差异,所以对开口跳教学的分类各不同。比较全面的有: 课堂教学技能:课堂交流的基本技能教学口语技能 板书板画技能 体态语技能 提问技能 情感交流技能 媒传技能 课堂教学的施教技能:导入技能 讲授技能 组织学生活动技能 课堂纪律管理技能 结束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技能: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测试编制技能 听课评课技能 二、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1、怎样吸引学生 课程计划制定者基于社会的、数学的、学生的未来需要,提出了学校数学的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切并不完全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战胜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以外,还必须想方设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国外有些教科书在书的亲眼部分述说如何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作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制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

《高等数学解题技巧》课程教学

《高等数学解题技巧》教学大纲Ver2.0 一、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解题技巧 Techniques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二、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考核方式:考试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或《微积分》 五、适用专业:全校经济、管理类及理工类专业 六、课程教学目标: 面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介绍高等数学解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升其解题能力。通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高等数学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本能”,改善部分学生面对高等数学题目时“束手无策”、“毫无想法”、“盲目推导演算”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目标驱动”与“条件驱动”的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 七、课程说明: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学生学到了基本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和定理,也通过课堂上的例题了解了一些基本题目的做法。但高等数学题目浩如烟海,课后作业和各类教学辅导书中有大量的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类型的题目,这对学生尤其是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在缺乏对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的了解时,学生容易遇到解题效率低下,解题成功率低等问题,这将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后续数学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尝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一方面,介绍数学解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目标驱动”与“条件驱动”的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本课程的例题和习题都来自《高等数学》,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相关数学题目的思考方法和做法,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对提升学生高等数学解题解题能力有着积极地作用。 八、基本教学内容: §1 怎样解题(2学时) 介绍数学解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2 怎样求极限(2学时) 讨论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求法,重点应用洛必达法则; §3 连续性及其应用(2学时) 介绍与分段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的分类相关的问题,以及方程实根存在性的证明方法; §4 导数(2学时) 重点介绍与导数极限定义的应用,复合函数的连锁法则,常用求导方法有关的题目及其解题方法; §5 中值定理的应用(一)(2学时) 介绍函数单调性的判别,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6 中值定理的应用(二)(2学时) 专题讨论介值性结果的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泰勒中值定理的应用,建立相关的直观易行的解题思路; §7 极值与最值(2学时) 讨论极值的求法,最值的求法,最值应用问题的解法; §8 积分的求法(一)(2学时) 介绍求积分的基本思想,换元积分与分部积分的应用; §9 积分的求法(二)(2学时) 介绍一定可以求出的积分的求法,以及反常积分与含参量积分的应用; §10 多元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