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对联》

二、近现代中国:

(1840-1949)

30: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31: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富国”理想的担当者步入历史。

32:变法自强

甲午战争后,亡国灭种危机空前加剧。洋务派和维新派中很多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东渐中国的趋势,于是提出该口号。

3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即坚持形而上的中国孔孟之道;西学为用,就是采纳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这句口号为晚清社会传播西方近代文明,推进洋务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34: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35:扶清灭洋

1898年10月,赵三多等人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3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06年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7:打倒帝国主义

192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38:勿忘国耻

1915年5月,袁世凯承认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号召“抵制日货,勿忘国耻”。

39:拥护共和万岁

来自1915年护国运动期间,昆明人民张贴的一条旨在反对复辟,拥护共和的标语。

40: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41: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而被称为德先生和

赛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

42: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青年》杂志提出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号召将“封建文学”彻底打倒,提倡“写实文学”等。

43:打倒孔家店

五四运动前夕,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44:劳工神圣

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45:内除国贼,外抗强权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46: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1919年初,李大钊发出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五四以后,他进一步号召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到劳动人民中去,通过“共同劳动”来改造中国和改造自己。

47:为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京汉铁路总工会在1923年2月4日实行全路大罢工,提出了此口号。

48: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49:枪杆子中出政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

5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28年春,毛泽东提出这句响亮的口号,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清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5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52: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53: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

54: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1939年,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文章,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后被概括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行动口号。

5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我党多次强调自力更生的原则,后来这句口号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56: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

57:为人民服务

1939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以张思德为榜样,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为人民服务。

58: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1940年,在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中,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等三大口号。

5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后来这个口号被视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被用做歌曲的名称,唱遍全国,一直至今。

60: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提出此口号。

6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6年,全面内战开始,国民党气焰嚣张,人民解放军军事力量对比处于弱势。毛泽东同志就战争打法作了重要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63: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

64: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53: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65: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这句话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的话语。

66: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毛泽东1949年9月30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的宣言标题。此口号在解放初期成为流行的口号之一。后来演变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6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提出了这条口号,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68: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写下这句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69: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从此这句话风行一时。

70:向科学进军

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此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

7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7年2月,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

72: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被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影响几代人。

73:工业学大庆

1963年底,大庆油田开发成功。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74: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63年,“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辉经典,他的这句口号也传遍全国。

75:农业学大寨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报道,介绍大寨发展农业的先进事迹,后在毛泽东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形成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76: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7月2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农业问题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引述这句话来说明,选取恢复农业的方法,需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此后广为流传。

7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从此这句话成为对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表述的代表性口号。7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

7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以此句话为标题的讲话,把广大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脱出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80: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在改革开放口号的号召下,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这句口号,并沿用至今。

81:改革开放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82: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8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句话是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它

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84: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提出这句口号。

85:只生一个好

1980年,我国正式开始倡导计划生育国策,“只生一个好”成为指导性口号。

86: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在《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后加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87: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号召青年学习张海迪身残志不残,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88:让一部分人先富来

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89: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 富起来到强起来 教案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激趣引入。 1.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作为一位中国公

民,你有什么感受呢? 3. 其实过去的中国与世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吗? 4.揭示课题:12.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改革创新谋发展 (一)改革创新 1.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那改革创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2.学生自由学习P86的活动园,说说自己的发现。 3.老师介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改革之路 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 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 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③诞生了儒家学檬创始人孔子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2.《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怍朝廷法虚。”下判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A.“分天下出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削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 D.太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 3.《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4.阅读如图和诗文,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此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②此画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 ③由于科举考试侧重诗赋,此时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 ④该诗对当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 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 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 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 6.《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忠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和生活的方式,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大陆移民美国的人数每年递增,但是很少听说美国人移民中国的,近日,网路流传中国人与美国人有30个天壤之别。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下馆子;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穿的越少越好。 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美国的主流人群,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地里偷偷摸摸送领导;美国人是当着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美国人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美国人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不过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更随便,上班时穿的正式,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随处吐痰;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把鼻涕擤在纸里。 9、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超大;美国人的声量控制得极好,在共车、餐馆或其它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10、中国人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美国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 11、中国人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帮着带孙子;一般美国人住得再近,也不会去带孙子。 12、中国孩子再大回来住,父母都会接受;美国孩子超过18岁,回来长住,得交房租。 13、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认为是不孝;美国人孝敬父母就是让的父母住在老人院抽空去看望一下。 14、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是自然的事;美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三天或一周是惊人的事。 15、中国人买大房子往往是为了炫耀;美国的中产阶级买大房子一般是因为需要。 16、中国人更重视住房的外观和结构,里面的家具过得去就行了;美国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青岛市二〇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D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C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3.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B A.楚国B.秦国C.齐国D.魏国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B 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

6.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A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C 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度 9.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B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 10.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C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B A.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 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 13.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B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随 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期望的东西有所变化。其中最大的变 化是,一些小事情就能让我感到安慰。年轻时,我往往会因为一些重大的事情而欣喜,比如,被心仪的学校录取、结婚,或是生了个健康的小孩。但最近,我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心情愉悦。或许是因为年纪见长,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起落,又或许是因为意识到生活原本就是日常小事的累积。 比如,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要一袋新疆红枣。她还惦记着我,这让我很感动。我并不是特别想要那些红枣,也不清楚为什么新疆的红枣就特别好,但这份心意让我感觉温暖。还有一次我走出我家所在的那条弄堂时,正在修家具的木匠问起我的儿子。他的关心也让我欣喜微笑。 我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期待。在美国,友谊一夜之间便可形成,但也能以同样的速度消逝。那些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你在乎的人,会占据你的全部思想和时间。他们可能令人激动、精力充沛,但你也很容易几个月后就将他们抛诸脑后。在中国,人们接受新来者的速度较慢。在上海有个跟我住同一条弄堂的邻居,过了五年她才开始对我微笑示意。要是在美国,我早就将她划入不友好者的名单了。但现在,我很感谢她的认同:在观察我好几年、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终于愿意对我微笑示意了。 我还注意到两种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容忍度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一个人如果要“喜欢”另一个人,那么那个人要有许多好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说你已经多年没有和父母说话,因为你们相处不来,没人会质疑你。但在中国,人们会出于义务和父母一起吃饭,甚至一起生活。这和喜欢与否毫无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在美国,如果你和一个身上有许多你不喜欢的品质的人成为朋友会很奇怪。但在中国,我常常见到这种情形。我在上海的一个女性朋友告诉我:“我喜欢她,但

最新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

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根本就是阴阳。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可与否,是决策判断。凶与吉,是结果判断。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

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盗,则是偷东西。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行不通,又要提倡,就是伪君子。 以德报德理所应当,以怨报德必须否定,以德报怨要求太高,以怨抱怨不宜提倡。以直报怨,就是看着办,也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所谓可以,一是应该,而是能够。 先秦诸子儒墨道法,前三家是理想主义者,唯独法家是现实主义者。汉武帝后,历代统治着都是明儒暗法,外儒内法。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发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三大军事家:孙武,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代。吴起,战国初期,与

《末日执政官》——致中国人与日本人

世界被一个更大的世界包含,很可能我们的世界只是一段程序,而有一类生命在等级更高的世界观察着我们…我们称它为神,或者叫做……执政官…………——题记————————————————————————————————————————————————————“香港北京重庆等地民众抗议日本游行……日本东京大规模游行谴责中国侵略钓鱼岛……中日钓鱼岛争端越演越烈美国华人示威游行捍卫主权……钓鱼岛事件引发多地反日游行……”看着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争端,没有名字的执政官轻轻地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失败……”这名执政官伸出他的手,一股无形的力量将这个世界静止了下来,他无奈地看着这个世界中的人类,眼神尽显着他的忧愁。“有何必要继续发展下去?千百年的进化终究是这样的结果……”对于人类的行为,这名执政官表现出他的各种无法接受。这时另一名执政官走了过来,看见他身边静止的世界,带着疑问的语气道:“为何不让他们发展下去看看结果?”那名执政官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叹息道:“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能够猜到的结局……”“我们只是个测试者。”另一名执政官解释道,“如果遇到不好的结果可以回归到原点再来一次。”“可是…愚蠢的人类无论怎样都会…”“只是试一下人类会怎样发展而已…”听取了另一名执政官的建议,他将刚才静止的世界备份了几份,每一份世界都停留在2012年9月13日。他伸出手,第一个备份中静止下来的世界又开始运转起来……游行的人们继续烧毁敌国国旗,更多的人们为了领土争端而加入到战乱之中……这个世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中日战争最终爆发了,中古海岸陷入了战乱之中,半个月后,中国强行进攻到日本土地上,中国以完全压制的态势打败了日本……“这样不是不错嘛?”另一名执政官说道,“战争之后终究会有和平……”那位执政官没有回话,他将世界运转的速度又调快了几分,击败日本的中国人发泄着多年以来对日本的仇恨,对着日本人进行无人性地屠杀,一切的邪恶都表现在这些人的脸上……而这个时间被后人称作……东京大屠杀……另一位执政官恐惧地看着这一幕,不禁倒吸一口气,他闭上眼睛,将这个备份销毁。“这还只是最极端的一种可能性,肯定会有更好的结果……”那位执政官依然没有说话,他又伸出手,另一个备份开始运转起来……时间再次从2012年9月13日开始运转,在一个月后,中日战争爆发,这次日本人强行登上了中国领土,并开始对中国展开攻势,中国福建浙江广东省完全沦陷,江西省的南昌上饶等城市被进攻至内陆的日军夷为平地……一段时间的战斗之后,日本完全战胜了中国,日本取回了那个岛屿……似乎和平即将再次出现的时候,平静的海岸上,及艘船舰显得很不自然,几名中国民众不服日本的胜利,强行登上钓鱼岛,在岛上继续宣言:“钓鱼岛是中国的!”就在这名国人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日方防卫军的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脑袋,鲜红的血液满溢在地上……另一名执政官看着这个世界中洒满一地的血液,眼神开始变得有些迷茫。“为何会这样?人类已经进化了几千年了……为什么还不能和平地生存?”那名执政官淡定地看着这两种悲剧的可能性,轻言道:“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不可能,肯定会有一种可能出现永久的和平!”另一名执政官伸出手,让所有的世界的备份运转起来,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和平之后,理所当然的战争依旧出现了……所有的世界都被笼罩在战火之中,世界发展的所有可能性都是战乱与死亡。看到这些,另一名执政官表现出无比的惊讶,他从没见过如此无助的世界。他对着那名执政官问道:“这个时间里事物的发展,都是这样的结果吗?”“不…并不是所有物种都这样…”那名执政官否认道,他又一次伸出手,那个原本的世界开始运动起来,“只有人类是这样。”时间又一次从2012年9月13日开始运动,而这个世界发展的结果,已经在这两名执政官的预料之中了。两个月之后,在预计的世界末日的2012年12月22日,中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在这样的战乱之中,各个国家都参与进来,整个世界又陷入了战乱之中,无数的士兵冲赴前线,无数的人民被残杀,无数的生命从世界上消失…人类在不停的争斗,为了一些无法被共享的利益而争夺,而等待着人类的命运……就只有……“期待毁灭了吗……”那名执政官对着另一名执政官说道,他所控制的世界已经崩坏了,而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有此一说,仅供参考) 曾经有过许多美国朋友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我们吃熟食,你们吃生的;我们保守,你们开放;我们在小事上团结大事上分歧,而你们,无论大小事都拧成一条绳。你们不怕别人关注,唯恐别人不在乎。你们有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我们,工作兢兢业业,上班按时按点规规矩矩......”美国朋友点头称是。 在一个国家生活久了,不说入乡随俗但至少会感染一些气息,看人家的说话、办事风格,学习人家值得学习的、优秀的地方。 美国朋友常常跟我说“怎么好像全世界都憎恨美国人?”我说“那是因为你们特立独行,因为你们专横、霸道,还有矗立于世界之巅让屈居他位者眼红。”朋友补充“还有,因为我们,NOSE TO EVERYBODY’S BUSINESS......”我说“很对。” 以下数条,为日常生活中种种见闻,不说全面却都是亲身经历,也许还有未收录到的,先就此一叙。 1)问候 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2)量杯 美国人用量杯,中国人不用。刚来的时候,自己还是租房子住,有一次病了,房东太太给我一瓶感冒药(就液体那种),一个量杯,她让我照着说明去使用。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一直以为,量杯是药剂师的事。 后来,自己买了房子,自己烧水、煮饭、做菜,虽然还在分期付款,但只要是病了,只要吃药,就会常常想起那个好心的美国老太太,想起她,教我用量杯的轶事。 3)显少 中国人一般都显少,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才像二十出头?”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龙颜大悦’么?”我这么一忽悠,她还真不懂。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4)吃食 美国人从不吃什么诸如风爪、猪蹄、鱼头、排骨类的东西,就算有个别的吃,也是很少。中国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最新 Word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提高家国责任意识。 2.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有使命意识,从小事做起,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知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环节一:谈话引入,引导学生回忆改革创新成果,初步了解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2.师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创新成果多。教师出示课件【改革创新成果多】。 3.过渡语:你们知道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第一课时的改革创新成就入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二)新课部分 环节二: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懂得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小就要树立家国责任意识。 活动一:寻找精神文明的足迹 1.教师出示课件【活动要求】 (1)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说一说这些人和事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学生 1:身边的很多人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让人感到特别温暖。 学生 2:邻居阿姨常年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任劳任怨,受到了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 学生 3:我的叔叔为人热心,多次组织亲朋好友为山区儿童捐款捐物,我也参加了爱心活动,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学生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区的保安叔叔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非常负责任,尽全力保护这个社区大家庭。 2.过渡语: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这些人这些事给了我们很多温暖与感动。看来,文明的创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与自觉行动,文明的创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保障和社会的推动。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国家和社会在文明创建中的行动吧!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3.教师出示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问: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内容? (2)学生交流: 学生 1:我在学校里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 2:我在小区的宣传栏里见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介绍。 学生 3:我在公园里看到过书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标语。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常交往礼仪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姓名:代鑫鑫学号;0410110224 摘要:商务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 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商务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商务 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商务礼 仪的精髓。为解决在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时,中国人由于某些方面不了日本人解而 被误解,介绍一些日本人的禁忌,以便于双方更好的交流,因此了解日本人是有 必要的,要赢得日本人的青睐,必须围绕“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来展开。所以学 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关键词:日本人生活禁忌中日交流 1.交际中的禁忌 1.1对日本人的称呼的禁忌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口头上只称姓加上先生就行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通过晚间的娱乐活动,同你的日本伙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 表示尊重,这时你可称姓加上君,如山田君。这会使你们的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君”不应加在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每一个都以君相称,在日本人眼 里就是不真诚的表示。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日本经理,他的地位与你的相 同或比你高,或是一位明显比你年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你则不必进一步熟悉,应一开始就尊称他为某君。如果是一位女性,对谈判小组里的任何一位男性都应 尊称为君。 1.2交谈的禁忌 同日本人谈话时,往往你说一句话,他就答一次“嗨!”(是的意思),这并 不代表他同意你的意见,而是礼貌的一种方式,表示他在专心听,他听懂你意思了。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也不可老看手表,或做申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华人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有人说外国人傻,有的人羡慕外国人的生活。有人说中国是根,有人说中国人奸诈。这样的评价往往来自于一念之间,以或者是某件特定的事情之后。其实如果以客观的角度来看,无老师深感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同或者不相同,仅此而已。中外如此,南北如此,东西亦如此。 (国内有朋友问我,去美国生活,中国人生活改变有多大?和美国人有什么不同?我随便总结了一些,想到那里说到那里。)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吃(下馆子); 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喝(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晒的,海边大概不是最佳的旅游去处; 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自然是美国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

3。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 美国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也很单调。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show)不被取消,就看一背子。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着其它人偷偷地送给领导; 美国人是当着其它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美国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 美国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但不知是因为衣服是从中国买来的,或是品味有差,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 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随便很多,上班时穿的正式些,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顺便说一下,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完全不注重衣着,穿的非常不和时宜。在中国城或中国人多的地方可以常看到,有损中国人形象)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清清嗓子就把别人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吐到别人看的到的地方了; 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擤鼻涕,不太雅观。但至少他们是擤在纸里。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部民间版本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著,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於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此套图书延续台版设计装帧风格,以暖色调为封面,配以青黑外盒,外表惊艳,内容亦是厚重的生活。 任祥说:「祈望我们的心意,能融入善念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传。」这让我想起佛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把它丢入大海里。」文化大河因诸多善念与创意汇聚而成,而我们都是大河里的一颗颗小水珠,因为大河,所以我们不干涸。 《传家》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着,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本书全套分春、夏、秋、冬,每季各自独立为一本,内容都以“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展现日常生活的中国文化精萃。 任祥,是京剧名伶顾正秋和台湾前“财政部长”任显群的小女儿,南怀瑾和圣严法师的学生,也是和杨祖珺同期出道的第一代民歌手,16岁就出了两张民歌唱片。她是建筑师姚仁喜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是个珠宝设计师,二十几年来设计过许多美丽的作品。 如今,任祥以五年时间完成这套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的创作,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任祥说:“我希望传承给后代的,是生活中快乐的、美丽的、正面的事物。所以书中画面的撷取、文字故事的撰写等,大多经过精心的美化与编排。”她强调,“我只是导演这一套书的人,绝不是如文字中见到的那个不可能的…完美女人?。请外界不要误会。” 任祥说,未来的一年,她要当一个推销员,努力推广《传家》这套书,让下一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活智慧,也帮忙成就圣严法师的兴学大愿,她豪迈地说:“给我40分钟,我给你一生。”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提高家国责任意识。 2.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有使命意识,从小事做起,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知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二、教学重难点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环节一:谈话引入,引导学生回忆改革创新成果,初步了解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二课时。 2.师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创新成果多。教师出示课件【改革创新成果多】。 3.过渡语:你们知道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第一课时的改革创新成就入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二)新课部分环节二: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懂得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从小就要树立家国责任意识。 活动一:寻找精神文明的足迹 1.教师出示课件【活动要求】 (1)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说一说这些人和事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学生1 :身边的很多人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让人感到特别温暖。 学生2:邻居阿姨常年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任劳任怨,受到了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 学生3:我的叔叔为人热心,多次组织亲朋好友为山区儿童捐款捐物,我也参加了爱心活动,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 学生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区的保安叔叔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非常负责任,尽全力保护这个社区大家庭。 2.过渡语: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文明人和文明事,这些人这些事给了我们很多温暖与感动。看来,文明的创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与自觉行动,文明的创建还需要国家政策的保障和社会的推动。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国家和社会在文明创建中的行动吧!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 3.教师出示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问: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内容? (2)学生交流: 学生1 :我在学校里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2 :我在小区的宣传栏里见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介绍。 学生3 :我在公园里看到过书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标语。 学生4: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

中国人与日本人一起工作一段后的感受

中国人与日本人一起工作一段后的感受:日本可怕! 与日本人一起工作过一段后的感受那是1998年,有一日本援华项目,帮助培养中国行业和企业诊断专家,我受单位委派,参加了建材行业项目的全过程。参加人员是日本5人,团长1人(日本行业协会、某大集团总工等职务),专家2人,翻译2人;中国是部委、企业、咨询机构共6人。时间是先在天津专业培训三周,全国各地调研两个月(重点是四川),而后又写报告两周。 一、开始对日本人轻视开始时,大家认为三个老头加两个小个子青年,讲课表述不是十分清晰,与我们思维方式上也有些区别,有些简单问题讲的很复杂,日本人不过如此。参观日本在华工厂,都是流水线,就是很规范、很干净(特别是食堂、厕所)、工人很忙,也觉得没有更多特殊的地方。 二、中期对日本人重视进入调研时,到我们的一些工厂一看,规范化、先进程度有不少差距,管理人员比日本多,效率差一点,效益还可以(当时水泥、建材需求旺盛)。到一些水泥厂,有些地方很高、很脏,他们年岁大一些,上下很吃力,但是该走到的一定走到,该问到的一定问到,该讲到的一定讲到,学员不明白他们不轻易放过。让我们感觉应该学习的是日本人的认真、负责、耐劳、严谨,又比较谦虚、指导很耐心。每天出发时,他们准是提前十分钟座到车上,见面先问好。知识是一方面,这种精神真是我们要学习的。 同时,生活上他们也注意关照学员(他们费用高,吃住比我们标准高),每周都请我们一起吃一次饭。 三、后期觉得日本人可怕。 调研后总结,大家讨论,日本人的观点很鲜明,很准确,很实际客观,报告上交国务院有关部委后受到重视,很多都体现到国家产业政策中。可能是我们国家在这些产业中比较落后,与日本差距太大,也不怕他们知道什么。调研中,他们对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表露出复杂表情。 通过与日本人生活工作一阶段,大家对日本人的认识都发生很大变化,大家一致认为,日本是一个很可怕的国家,是我国近邻、强敌,我们一定要重视它,观察它,研究它,提防它。我们要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国力,争取在全方位起越它,并始终防备它,才可以安稳睡觉。 简单的仇恨让我们忽略了日本的可怕 这是一条平时用肉眼很难看清的裂缝,然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任何一丝不祟之音,都使它如地震般猝然崩裂,嬗变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些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日本的民间态度,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远的不说靖国神社,不说钓鱼岛,不说集体买春,就在前两天,日本西北部地区发生地震后,我们的网络上很快响起一阵欢呼雀跃,即使有哀悼和惋惜,也被狂风暴雨般的批判打得抬不起头。这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仇恨运动”

从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看中西报刊语言的异同

On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Magazin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Daily and Times 从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看中西报刊语言的异同 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artistic expressiv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ce by analyzing Chinese-English newspaper China daily and English-English newspaper Tim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on-native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ke them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culture inclusiveness. In additio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English texts and native English texts not only facilitat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ut also brings some insights to the wide spread of English in China and further recogni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ewspaper’s writing. Key words:Contrastive writing patterns;rhetorical patterns; Newspaper text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族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担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观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家族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是一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人的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