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GB选择测量设备,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按GB选择测量设备,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按GB选择测量设备,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按GB/T19022(ISO10012)

正确选择测量设备,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刘宇军张维凌

摘要本文根据GB/T19022.1(ISO10012-1)的要求,借助误差理论及不确定度知识,对测量设备的选配、使用是否具备预期使用所要求的计量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使测量的错误风险控制在预期要求的范围内,以提高测量设备的计量保证能力。

关键词计量保证测量设备选择不确定度

GB/T19022.1(ISO10012-1)要求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所要求的计量特性。那么怎样选配测量设备才能使其计量特性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呢?怎样减小和控制测量的错误风险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借助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等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实验,找到了一些简便易行的办法,供参考。

一、测量设备的选配

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主要由测量的不确定度来衡量。设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y),则可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到A类不确定度或用其他计算方法获得B类不确定度U(x i),然后将其合成得到总不确定度。设各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则:

式中,c i为灵敏度系数。

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计算得到u c(y),不宜掌握。为便于计算和掌握,可根据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d1及经验公式近似算出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设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d1,并符合三角分布,则置信因子

类标准不确定度可以从测量设备

的检定规程、说明书或其计量确认证书等资料中获得。

设测量中,除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外的其他各项误差之和为d2,根据经验设d2≈d1符合正态分布,则cα1=3,B类标准不确定度

u2=d2/cα2≈d1/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

令覆盖因子k=3,则扩展不确定度:

(2)

又测量能力指数M cp=T/(2U),其中T为被测参数的公差值。

一般要求M cp>2即:

(3)

式(3)可作为选配测量设备的参考公式。

二、对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

那么,什么是预期使用要求呢?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各环节提出了测量要求,以保证把参数测量的错误风险限制在允许的限度内。由于测量设备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总存在或大或小的不确定度的程度。当我们使用这些测量结果做结论时,便有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错误风险,或称之为误判。我们认为误判率便是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误判率主要由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落在公差带中的位置决定。

一般单次测量结果e的标准不确定u c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被测量的真值E是以一定的概率落在相应的区间内,如图1,图中设A为被测参数的验收极限值,e为测量结果

图1

当被测参数的真值落在验收极限A的左边(与测结量果e在A的同侧)M区时,则不会产生误判,因测量结果与其真值E均未超过验收极限A;反之,当被测参数的真值落在A的右边(与e在A的异侧)W区时,则产生了误判,因测量结果e未超过验收极限A,而其真值却超过了验收

极限A。

三、理论分析计算

由误差理论可知,误判率W为正态分布曲线在误判区的积分值:

(4)

其中a=|A-e|/u c,Φ(α)为拉普拉斯函数,其值可在拉普拉斯函数表中查到。

显然,误判率W与测量结果e和验收极限之间的距离及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有关。

设K u=a=|A-e|/u c (5)

把式(1)代入式(5)

则(6)

(7)

上述各式中,K u为根据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的误判系数。

K d为根据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计算的误判系数。

K T为根据被测参数公差值计算的误判系数。

其中,M cp=T/(2U),则T=2UM cp=2ku c M cp

表1列出了它们的对应关系(k=3,M cp=2)

表1

显然,测得值远离验收极限或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标准不确定度,可减小误判率。但测得值与验收极限的位置由客观条件决定,无一定的规律可寻;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又往往受环境、经济等条件的限制。那么,当测得值落在误判区间内时,怎样才能尽量减少误判或缩小误判区呢?

四、提高计量保证能力

如图2,当测得值e落在误判区内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缩小误判区。

图2

当对被测量进行n次独立测量,以算术平均值e作为测量结果时:

(8)

(9)

若给定误判率W=1%,则:

(10)

(11)

(12)

可列表2。

表2

() (

五、应用示例

Φ80±0.028mm工件的检验,要求误判率W≤1%。试问①如何选配测量设备;②计算其误判区;③设实测一次尺寸为e1=80.024,若以此判断工件合格,能否满足W≤1%的要求?④若再独立重复测得e2=80.025,e3=80.026,e4=80.024,

e5=80.026,计算以平均值作为结果判定的误判区,能否满足W≤1%的要求?

解:①T=0.028-(-0.028)=0.056(mm)

根据式(3),

选75~100mm的1级外径千分尺,根据检定规程它的d1=0.004mm。

按式(1),

∴U=k。u c=3×0.0021=0.0063(mm)

M cp=T/(2/U)

=0.056/(2×0.0063)=4.4

远远大于2,测量能力符合要求。

②查表1,K u=2.327,据式(5)|A-e|/u c=2.327

所以,|A-e|=2.327U c=0.0049≈0.005(mm)

误判区为上下验收极限左右各0.005(mm)的范围,如图3示。测量结果落在误废区和误收区,以此做检验结论,则不能保证误判率W≥1%。

图3

③e1=80.024(mm),落在了误收区内,测得值e1虽在公差范围内,不超过上验收极限,但若以此判定工件合格,则不能满足误判率W≤1%的要求。

④=(e1+e2+e3+e4+e5)/n=(80.024+80.025+80.026+80.024+80.026)/5=80.025(m m)

按式(8)有

查表2,K u(e)=1.041(或按式(10)计算可得)

按式(5)有:|A-e|/u c(e)=K u(e)

=1.041

|A-e|=1.041u c(e)=1.041×0.00094=0.00098≈0.0010(mm)

即若以5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e作为检验结果判定工件合格与否,则误判区为上下验收极限左右各0.001mm的范围,如图4示。

图4

因=80.025mm,不在误判区内,以此判定工件合格,能满足误判率W≤1%的要求。

此时实际的K u()=|A-|/u C()=80.028-80.025/0.00094=3.2。

根据表1可知误判率W<0.13%。

作者单位:刘宇军(济南开发区技术监督站250100)

张维凌(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宣贯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年

[2]国际标准化组织.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3]肖明耀.误差理论与应用.计量出版社,1985年

[4]刘智敏等.测量不确定度手册.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年

[5]陈奕钦.测量不确定度“93国际指南”应用实例.中国计量出版社,1998年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介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体系各单位。 3 定义

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规范、规范样品(规范物资)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经管职责 4.1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经管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 4.1.1设备部计量经管室负责公司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审核、计量确认计划经管,监督评价计量确认实绩,制定实施过程的规定。 4.1.2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 4.1.3设备部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股份总部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各直属厂部(以下简称各厂部)、技术中心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经管现场检校和测量设备的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流程见附件。 6 流程要求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对象可以是单体设备或其组合(如测量系统)。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是计量确认依据 6.1.1各厂部等测量设备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见经管文件《测量过程经管程序》,表格编号:××)中的配备(计量)要求规定的技术特性进行计量确认。 6.1.2计量检定校准机构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计量要求和用户的委托要求,配备检校资源和实施计量检定校准。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计划确认间隔相同。 6.2.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测量设备计量经管信息系统中《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规范由设备部制定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经管规范》(编号)规定。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定义 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 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 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 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 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记录包括测

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合程度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各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计量确认间隔相同。 6.3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和实施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的间隔提出检定、校准计划,计量主管部门规定计划申请、审批和实施流程。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按规定的检查、核查等方法维护,规定的检查、核查方法和计划应受控。 6.4测量设备验证 6.4.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验证的专业要求和管理流程,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4.2验证检校给出的结论或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预期使用要求源于测量要求及相应的计量要求。 6.4.3经过配备确认的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记录中的配备要求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般可直接按配备要求验证。 6.5计量确认记录和标识 各单位由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检校和验证相关的记录格式(或证书)、标识等的管理方法,计量检校机构和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要求管理。 6.6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的管理要求,使用部门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及时处理。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总要求中明确提出“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那么,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理解、满足上述要求,达到测量设备都得到确认的目的呢?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计量确认等知识的培训,但到具体实施时又显得茫然。下面本着实施简单、管理有效的原则,谈谈不同要求的测量设备确认实施方法。 一、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确认 1.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 企业中准确度等级最高的、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测量设备的总体。 2. 计量检定 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 计量确认实施方法 计量标准装置是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配置的,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其量值传递覆盖的范围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计量要求。工作过程中,一定不能超出这个要求。 如某UJ3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标准装置,准确度等级:0,005级,其测量范围:×0.1挡(0~0.2111111)V,×1挡(0~2.111111)V。 该装置量值传递覆盖的测量范围为(0~2.111111)V、0.05级及以下的测量设备。如果该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贴“合格”标识,投入量值传递使用。 二、强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1. 强检测量设备 指《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 2. 计量确认的实施方法 对于这类测量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进行强检与非强检正确判断,同时,计量部门有责任指导使用单位正确分类。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1996的4.5.1。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以及计量确认过程的规范管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所有设备计量特性的确认管理。(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等)。 3.0职责 3.1职能部门 3.1.1质检部 3.1.1.1负责制定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负责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送检。 3.1.1.2负责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3.1.1.3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4负责计量间隔确认; 3.1.1.5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6负责待检测量设备的检定和已检测量设备的发放; 3.2设备使用部门按照质检部制定的周检计划按期送检。 4.0工作流程 4.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应严格控制条件,保证输出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每台设备仪器在校准后都应经过验收,合格后输出校准状态。4.2当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不合格,需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的设备应出具调整或维修报告并重新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再次送检,送检返回后组织验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粘贴状态标识(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橘黄色封存)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在多次调整后仍然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做报废处理。 4.3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应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 4.4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的;属关键测量过程

的测量设备其有效期内应进行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本身误差,并保存完整的核查记录,保证设备的状态符合计量要求,若不符合计量要求应及时调整或返修。 4.5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保存校验报告,校验数据等。 4.6计量确认过程应有完整的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记录要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 4.8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 4.9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所有确认记录。 4.10对附属在专用设备上不宜拆卸的计量器具,可用同类计量器具采用比对的方法评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11对于无法通过外部校验或不必要进行外部校验的设备,可自行制定校验方法,经质检部组织会签、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0相关文件 5.1 文件管理程序 5.2 标识管理程序 5.3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5.4 测量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5.5 计量确认间隔管理程序 5.6 测量设备调整控制程序 5.7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8 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XX-02-01 文件状态:发放号: 未经批准不准翻印 文件修订记录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计量法实施细则》

定人员或技术人员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批准。 c.确保选择使用的规程或技术规范为现行有效版本。 442检定/校准程序必须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44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管理程序》。 4.4.4确定确认间隔 计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执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管理程序》。 4.4.5确定计量设备调整装置控制方法 计量设备调整装置的控制执行《测量设备封印调整控制管理程序》。 4.5计量验证 4.5.1通过对计量设备实施检定/校准所获得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计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进行验证,评定计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4.5.2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证书。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4.5.3依据校准规范进行校准,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进行调修,再次校准验证,当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不准用。 4.5.4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检定/校准,在某一段范围内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报告,注明限用/降级使用。 4.5.5对外协计量设备,测量过程如存在计量要求时,使用者根据校准证书/校准报告的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确认计量特性是否符合计量要求,并做好验证记录后使用。 4.6确认状态标识 对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明显的部位给出确认标识,以表明确认状态。 4.7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4.7.1检定/校准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作好计量确认记录,处理检定/ 校准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7.2核验人员必须对检定/校准数据的处理进行审核,对计算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判定负责。4.7.3记录的管理执行《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说明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治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治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体系各单位。 3 定义 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治理职责 4.1设备部是公司计量治理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治理。 4.1.1设备部计量治理室负责公司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审核、计量确认打算治理,监督评价计量确认实绩,制定实施过程的规定。 4.1.2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

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 4.1.3设备部通过合同托付计量外供方实施股份总部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各直属厂部(以下简称各厂部)、技术中心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治理现场检校和测量设备的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流程见附件。 6 流程要求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对象能够是单体设备或其组合(如测量系统)。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是计量确认依据 6.1.1各厂部等测量设备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见治理文件《测量过程治理程序》,表格编号:××)中的配备(计量)要求规定的技术特性进行计量确认。 6.1.2计量检定校准机构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计量要求和用户的托付要求,配备检校资源和实施计量检定校准。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打算确认间隔相同。 6.2.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测量设备计量治理信息系统中《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设备部制定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治理标准》(编号)规定。

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正确判别和确认

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正确判别和确认

————————————————————————————————作者:————————————————————————————————日期:

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的正确判别和确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多参数、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和计算机处理等多功能的测量设备不断出现,例如检测公司各检验、检测、检定室在用测量设备约有30%以上是这类测量设备。这些非常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检定往往没有现成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可作为依据。计量技术机构采用校准的方法对其计量量值进行溯源,对其功能进行检查,出具的是计量校准证书。而计量校准证书一般不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作为测量设备的管理者或使用者如何对校准结果进行正确判别和确认是当前企业计量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 注:数字多用表、涡流检测仪、衍射时差法超声探伤仪、相控阵超声探伤仪、超声波探伤试块、测厚仪标准试块、疏水器检测仪等。 1 校准方法的正确选择 根据国家标准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idt),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校准方法。但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客户在寻求校准服务时均未指定所采用的方法。校准方法是为进行校准而规定的技术规范。当前,我国发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大部分是计量检定规程,而不是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以是国际、区域、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发布的方法。对于非常规的测量设备,作为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这些非常规的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特别是量值准确度的使用要求,如果有国际、区域、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发布的校准方法,这些方法又能够满足企业实际使用要求的,企业在送校时应指明所采用的校准依据。当然,所选择的方法必须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国际、区域、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技术规范中可能有多种校准方法,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指明应采用其中什么方法。当国际、区域、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技术规范中没有合适的校准方法时,企业可以在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或期刊公布的,或由测量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企业也可以提出根据自己需要而制定的校准方法。 2 校准结果的正确判别和确认 2.1 根据校准的技术依据判别和确认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控制程序(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1、目的 为了使本分厂测量设备通过计量确认,保证量值溯源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正确执行,确保量值的准确、统一,使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分厂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使其量值最终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3、职责 3.1质量科计量精测室负责工厂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确保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验证均受控; 3.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和人员应协助计量管理人员做好计量确认工作。 4、过程描述 4.1本控制程序过程活动的输入 a)计量法制要求; b)测量设备量值溯源需要; c)测量设备计量特性。 d)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 4.2本控制程序的过程活动 a)周期计量确认(包括自校、外检); b)入库验收; c)计量确认结果统计; d)确认间隔确认及调整; e)测量设备调整控制。 4.3本控制程序过程活动的输出 a)计量确认结果及封印; b)测量设备标识; c)计量确认间隔。 5 活动内容 5.1量值溯源系统 5.1.1计量确认的原则 质量科计量精测室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测量设备的验证。

5.2计量确认的方式 5.2.1检定和校准 5.2.1.1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和属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检测,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设备,计量管理员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确认间隔(对使用频繁、量值容易变化的重要计量器具,可在《测量设备管理目录》上制定小于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确认间隔),在确定的《委外服务机构一览表》中选择相应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定点定时的检定。5.2.1.2属于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对需要委外检定和校准的测量设备,计量管理员根据批准的《周期确认计划表》在确定的《委外服务机构一览表》中选择相应的机构实施委外检定/校准;对于内部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按照《计量器具月度周检通知单》规定的时间送计量精测室实施检定/校准。 5.2.1.3对于B类设备中不易拆卸、连续性检测使用的测量设备或工艺操作中非关键设备上的测量设备可以与设备大修或停产时进行计量确认。 5.3计量确认的实施 5.3.1检定/校准的实施 5.3.1.1质量科计量精测室按JPR0401《测量设备管理目录》中规定的确认间隔,编制和下发年度测量设备周期确认静态计划(计划应经质量科经理批准)。计量精测室根据年度静态计划按月分解,编制月度动态周检通知,下发到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执行。各部门兼职计量员应及时将到期的测量设备送/报计量精测室检定或校准。对不方便拆卸或搬运的测量设备应通知计量精测室到现场进行检定或校准。 5.3.1.2测量设备的使用者和各部门的兼职计量员应配合计量精测室做好周期确认工作,不得无故拖延确认日期,对隐瞒事实,拒绝周检,按遗失事故处理。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期送检,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延期确认申请,计量精测室同意方可延期。 5.3.1.3延期确认的测量设备,到期后应限定其使用场合,超期一周以上时,应停止使用。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测量设备有效地纳入量值溯源管理,使测量设备能溯源SI单位,从而实现测量结果的量值统一,同时能符合企业的计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测量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监视与记录装置、转换或显示仪表,以及测试软件等的计量确认。 3 相关文件 3.1《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3.2《标识控制程序》 3.3《不合格控制程序》 3.4《外部供方和委外服务控制程序》 3.5《测量环境和数据修正控制程序》 3.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3.7《国家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4 职责 4.1品质部负责公司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实施。 4.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协助品质部做好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 5 工作程序 5.1计量确认控制过程的输入是测量设备,输出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结果。 5.2 计量确认 5.2.1选择溯源方法 品质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方法,公司有能力进行的,则建立计量标准或制定自校方法来对测量设备的技术参数(量程、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检定、校准,对于国外进口的测量设备,国内实在无法进行溯源的,可采用同类测量设备的比对。 对于公司内部没有能力开展的工程,送相应有资质和能力的技术机构(外服务方)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外服务方的选择参见《外部供方和委外服务控制程序》。对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没有要求的,则只对其外观和功能(即是否能起指示作用)进行确认。 在测量设备台帐上应能明确该测量设备所溯源到的单位。

建立自校方法的,应按照JJF1071-2000《国家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确保所使用的标准器、人员、自校方法、自校原始记录、测量环境等均能满足要求。 无论是建标工程还是自校工程,均应列入检定、校准工程清单中,并对每个工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定期进行检查,填写《检定、校准工程检查表》,以确保整个检定、校准过程受控。 5.2.2安排周期溯源计划 品质部在每月的月底制定下月的周期确认计划,下达到各个部门、车间,各部门车间根据计划,在规定的日期前将测量设备送到品质部(不能拆卸的且可到现场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品质部安排现场检定、校准),品质部应在规定日期内将测量设备送到确定的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5.2.3验证 5.2.3.1 对以检定方式进行溯源的测量设备的验证。 若该测量设备所使用地点的计量要求未发生变化,则只在该测量设备投入使用时进行一次验证,以后使用中,只要该类测量设备(量程、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不变)检定合格,则认为其能满足计量要求,不再进行验证。验证时,主要验证该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登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5.2.3.2 以校准方式进行溯源的测量设备的验证。 若出具的是校准证书,则首先应查看证书上的数据,算出该测量设备的最大误差,如果最大的误差在使用要求之内,认为其合格,否则应认为其不合格,将其报废或降级使用。 5.2.3.3对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没有要求的地点所装的测量设备,只需对其使用的功能进行验证,也就是查看该测量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指针是否有偏转,不需要进行检定、校准。 5.2.3.4A\B类测量设备的验证由专职计量员进行,C类测量设备由使用者进行验证。 5.2.3粘贴标识 根据验证的结果,粘贴不同的标识,具体见《标识控制程序》。 5.3量值溯源系统 5.2.1所有量值应能根据国家检定系统溯源到SI单位的标准。 6.报告和记录 《周期确认计划》 《计量确认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