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2002年-2011真题(答案)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2002年-2011真题(答案)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职业道德2002年-2011真题(答案)

历年教师职业道德试卷(2002---2011)

2002年《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共4道,每小题10分,40分。

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含义P—14页,作用:P-18、19页)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具有自身职业特征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66页-80页)

教育育人的原则(确立的依据:基本职责,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培养人才的要求。贯彻要求: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探索规律),为人师表的原则,教育公正的原则(依据: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是贯彻为人师表的保证,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贯彻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依法从教的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的必要性及其道德要求;(P-132-134)

必要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道德要求:手段符合道德;妥善处理好竞争与协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P-188-195)

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权力的追求应当;切实履行应尽的义务);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处理好法理情关系;处理好金钱与道德;按章纳税);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或中专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P104-109)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教育管理维护合法利益);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试述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学术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P-(成因

170)对策(P-173页)

抄袭剽窃;伪造;浮夸吹嘘;不正之风(托人情,拉关系,买论文)

成因:社会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的偏差;完善的学术管理系统落后;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监督和惩罚的机制缺失。

对策: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改变;建立学术规范;提高学术道德;学术评价机制健全;

3、试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P-必要性:198页,方法P-201页。

必要性: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过程: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方法: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

2003年《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共5题,每道10分共50分;

1、道德特殊本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8-9页)

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非制度化规范;非权力化;内化);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活动,道德是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因此是实践的)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P-16页)

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可信);文明竞争(有好协作);努力学习(熟练业务);

3、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P-104-105)

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4、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33—134页)

竞争的手段符合道德;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5、道德修养中他律和自律的关系如何?(P-206-207)

他律是指在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时,处于被动和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道德要求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的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的付诸行动。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任何跨越他律直接通向自律是不现实、不客观的。任何修养只停留在他律,不向自律发展,只能是低级庸俗的修养。

因此道德修养要以他律为基础,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P-73-75页)

依据:是社会公正原则的要求;是贯彻为人师表的保证;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基本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2、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P165-176)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2004年《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参考解答: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P—7页)

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1)从根本上来说,道德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限制、约束、侵犯,因此是一种害或恶;

2)正是这些管理和约束通过对人的损害所达到的结果和目的,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存在发展。

3)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过是人类为了达到利己目的(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而创造的害己(限制某些欲望和自由)的手段。因而是一种“必要的恶”。所谓“必要的恶”,“也就是这样一种恶,它能够求得更大的善或防止更大的恶”

2、职业的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8-19页:职业道德的作用:(1)-(4))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职业的生存条件;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要把“教育公正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P—73页:1-3)是社会工作原则的要求;是贯彻为人师表的保证;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3、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42页-243页)

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差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二、论述题

1、你认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道德偏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P——189页-192页)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权力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切实履行应尽的义务);

正确处理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尊重知识的产权;正确处理好法理情关系;处理好金钱与道德关系;按章纳税);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的关系;应具有人格师范的要求。

2、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206

页―207页)

自律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严于律己,能主动内化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于实践。

他律是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是处于被动和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任何跨越他律直接通向自律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任何修养只停留在他律,而不向自律发展,只能是庸俗低级的修养。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3)大学教师加强道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4)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三、案例题:

1、上海交通大学前不久做出规定: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对学风不正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问题,应及时察觉,认真处理。如果研究生学术道德出现问题,导师将是第一责任人。有人为上海交大的这一规定叫好,认为“学风不正,导师有责”,身为导师,就是要告诫、训导自己的学生做学问的前提要行得端、坐得正”。

也有人认为,导师不应该替研究生承担一切思想道德上的过失责任,不应该成为研究生的“道德保姆”。

[要求]请你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上海交大这一规定的看法。(P--66—78页)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的原则;教育公正的原则;依法从教的原则;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

2、据报道,日前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为南京航天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有同学提问:“您

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试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在有的人看来,面对学生的提问,丁肇中教授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

[要求]请你从教师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这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丁肇中教授三问三不知”的感受。(P---165-167)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2005年《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参考解答:

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P—8页)

是非制度化,非权力化,内化的规范。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页1-3)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3、教师应该如何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P-104页1-3)

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管理维护学生合法利益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P-206页)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任何跨越他律直接通向自律的道路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

任何修养如果只停留在他律,不向自律发展,只能是庸俗低级的修养。

二、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阐述之。(P--66页)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的原则;教育公正的原则;依法从教的原则;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

2、当前在高校一定程度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这些

问题?(P-169、173页)

抄袭剽窃;伪造;浮夸吹嘘;不正之风

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建立学术规范;提高学术道德;健全的学术评价机制。

三、案例题:

1、一位班主任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表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懂得爱学生,教育

深刻的影响力就在于教师以身作则的人格。他的同事是这样评说的:看看这位班主任写满眉批、评语的学生的作业本,就不难理解他的学生们为什么会有一丝不苟的学习品格;

看看这位班主任在植树劳动中手上磨出的血泡,就不难理解他的学生们为什么会有时会有时下不多见的吃苦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服从往往基于两种权威,即德能敬佩德权威和权势惧怕德权威,前者必定以身作则,后者往往不能体行践德。

[要求]请从教师应遵循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位班主任德教育经验德看法。(P-71页)

为人师表的原则

2、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批评了北京两所著名高校所属的环境评价机构该机构具有国家环保

总局认可的甲级环评资质,完全有能力承担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但该机构惧怕承担责任,不愿牵头做这项工作,延误了圆明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

[要求]请从教师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个角度,分析这两家环评机构的错误教训。

(P-188-189页)

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师范的要求。

2006年《教师职业道德论》试卷(A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参考解答:

1、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P-16页1-5)

爱钢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有好协作;努力学习,熟练业务;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P-120)

3、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什么?(P-165-176页)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P-66页)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的原则,教育公正的原则,依法从教的原则,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

二、论述题: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有什么意义?(P-30-35页)

教师教的时候,学生是客体。学生学习的时候是主体。

教师教的过程必然包括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

特点。

意义: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3、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试阐述之。(P-206页)

他律是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时,处于被动和受动的位置,其意志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地内化道德的规则、规范和要求,并能自觉的付诸于实践。

三、案例题

1、根据孟二冬教授的事迹,结合实际,谈谈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之一的为人师

表的意义及具体要求。(P-71页)

意义: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具体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2、某高校教师余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好处费,要求评卷教师为学生提高分数,使所

有送钱的学生均获“通过”。请从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分析于某行为的危害性,并谈谈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P-78-79页)

教育公正:

依据: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A)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道德”的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P-3-4页)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来衡量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力量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33)

当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素质综合化,人才多样化,人才要有创新能力,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和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冗词。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等都需要创造性,因为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P-62页)

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的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4、高校教师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P-188-195)

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地守法的道德;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大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45-55)

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建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建立服务于引领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建立崇高的学术追求和独立的学者人格。

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P-100页,104页)特点: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在层次有差异性;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严而有恒)。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在辽宁省宽甸县满足自治县石湖沟村头高岗上,有一所特殊的爱心学校,这里只

有一名老师和一名学生。老师叫王立军,今年57岁,学生叫李竟竟,(化名)今年8岁。

1997年11月1日出生的竟竟他一出生就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他到了上学的年龄,竟没有老师肯接受他,其他孩子的家长也坚决不让孩子和竟竟一起上学。面对这样的情形,县防疫站和乡里的同志最后决定,单独为竟竟开办一所学校。2004年11月20日,辽宁省第一个为艾滋病儿童开办的学校——爱心小学正是成立。

[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这一角度分析这则案例。(P-75页贯彻公正原则一视同仁)

教育公正: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2、(材料)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一书的作者霍金近年指出,近30年来他一直认

为黑洞会吞下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如今,他认为黑洞不会吞没信息,黑洞只是看起来形成了,但接下来它会打开并释放出那些有关吞没的物质的信息。这样,霍金就推翻了自己过去一直坚持的观点。有评论者说:“尽管物理学家并不承认霍金的旧观点,对他的新观点是否能解决黑洞信息丢失之谜仍保持态度,但霍金在科学探索中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是值得尊敬的。”这位评论者进一步指出,“科学探索离不开实事求是,而做到实事求是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4年8月16日)

[要求]请结合案例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P-165-168)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2008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A)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道德”的含义?(P—3页)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来衡量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力量来发挥作用的;道德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建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建立服务于引领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建立崇高的学术追求和独立的学者人格。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P—130页)

主要以优化现有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的和出发点,教师同僚之间为了优化关系,促进发展,而主动沟通,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4、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

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磨练师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教师为人师表有什么意义?(P—29页)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的直接榜样。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育劳动的向师性,要求教

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2、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答: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要求: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自觉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3、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5、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处理好金钱和道

德的关系;按章纳税):

6、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7、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三、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严禁体罚学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惩

罚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手段,必不可少;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它使人脆弱,可能让学生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他举例说,澳大利亚有几个少年放火把森林烧了,烧死烧伤了人和动物。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道歉,安慰受伤者及其家庭。

当他们去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即不伤害孩子的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材料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8月2日第六版)

【要求】请从处理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分析材料,谈谈如何做个“严师”。

答: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出发点是爱护学生。爱护学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严而有理。二是严而有度。三是严而有方。四是严而有恒。此案例中表现得教育方式是严格而有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即不伤害孩子的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了教育。

2、【材料】科研不端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几年来,韩国首尔大学教

授黄禹锡于细胞造假、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基因研究造假事件纷纷曝光。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经济社会转变之中,科研不端现象也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协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近三成科技工作者认为其周围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中尤以“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或弄虚作假”、三种行为最为普遍。像“汉芯一号”

这样的造假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不端行为了。(材料来源:《求是》2008年第2期,韩启德/文)

【要求】请分析我国学术界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原因:社会中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的偏差对学术的影响;完善的学术管理规范落后;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监管和惩罚机制缺失。

解决:有赖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建立健全的学术规范体系;提高学术道德,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一、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三、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四、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2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D)

A:动机—效果B:成败 C:自律 D:善恶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B)

A:主观为自己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D:按劳分配

3、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A)

A:示范性B:创造性

C:主体性D:社会性

4、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代际关系、朋友关系和(C )

A:管理关系B:心理关系

C:代际——朋友关系D:法律关系

师生关系体系:伦理关系是最高层;管理关系是核心;心理关系是重点和法律关系是条件;人际关系是基础

师生代际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为不同时代人的辈分关系。

5: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 )

A:他律性B:实践性

C:阶级性D:层级性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差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6、孔子“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他重要的教育理想——(C)

A:以民为本B:知行合一

C:教育公平D:立志乐道

7、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应当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以及(D)

A:严而有爱B:严而有责

C:严而不苛D:严而有恒

8、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B )

A:量的分析原则B:主体性原则

C:主客体结合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

9、大学精神的精髓和内核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A)

A:理性批判精神B:求真务实精神

C:安贫乐道精神D:团结协作精神

大学精神: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10、教师之间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C )

A:相互间没有矛盾B:有好的领导

C:相互间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D:规章制度健全

二、简述题:每题4分,共5题 20分。

1、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P—15页)

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尊敬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有好协作;努力学习,熟练业务。

2、如何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P—8页)

非非制度化,非权利化,内化的规范

3、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对师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P—55页—62页)

大学精神: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建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建立服务与引

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建立崇高道德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4、师德修养的过程如何?(P—199—201)

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操,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5、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P—31页)

当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素质综合化,人才多样化,人才要有创新能力,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和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创新。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等都需要创造性,因为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以及广大教师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P—66—69页)依据: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要求。

要求:坚持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2、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两者的关系如何?(P—206—207页)

四、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为了遏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国家教育部研究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由

副部长陈希任组长,可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为充分发辉专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还成立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组成。(据新华社2009年11月17日电)

【要求】你认为当前高校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所学内容,向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和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提出整肃学风、防范学术腐败的建议。(P —169—173页)

答:主要表现是,第一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的浮躁和功利主义思想。如: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投入精力不足。

重视数量指标,轻视质量保证;

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发展;

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贡献。

在学术研究中,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

第二:学术民主和学术责任的问题。

以我划线,唯我独尊,压制不同学术观点,垄断学术资源。

在一些学术评审会上,一味赞同,举手签字,庸俗关系盛行,使严肃的学术评审会流于形式。

唯领导意愿而行,缺乏科学的态度,对国家一些重大项目提供的决策支持和数据,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蓄意偷窃和抄袭,弄虚作假。

在高校,这个层面的现象更多地表现为个别人和极少数的群体,但它的影响最为恶劣,破坏性最大,是最严重的一种。是学术道德堕落的典型表现。

整肃学风、防范学术腐败的建议:

1、彻底清除学术腐败。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2、建议建立学术规范,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机制。

3、重视学风建设,真正树立正气,以维护学校学术声誉,促进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2、【材料】几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年轻的时候大学没有读完就辍学

投身电影了。几十年后,55岁的他再度进入母校的电影专业,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这时的斯皮尔伯格是如日中天的大腕,他的电影成了教学范本,可他依然得接受青年教师指导,该交作业就交作业,该交论文就交论文。虽然有时候交上去的作业就是自己导演的著名电影的片段,可是老师给的分数还真就不高。斯皮尔伯格呢,也是服服帖帖,毕业典礼时即不上台讲话,也不去主席台就坐,而是和其他毕业的年轻人一样,穿着学士服,老老实实地坐在台下。(据《现代快报》2008年11月6日A32版,林奇/文)

【要求】:这则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某一个原则试作分析。

答:斯皮尔伯格在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体现了教育公正的原则。

所谓教育公正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

基本内容: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具体要求是教师要做到: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在读本科的时期的斯皮尔伯格虽然是电影界名人和大腕,但是在学习生活中他没有显示出丝毫的优于别人的行为,非常的谦虚,认认真真的学习,完成作业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年轻的教师也没有因为他是大腕特殊的对待他,作业中有他的作品也没有丝毫的待遇和加分等等。这一切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体现了无论是名人还是平凡人都应该是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C )A:善恶 B:法律 C:善D:阶级

2、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B )A:精神 B:实践 C:信念D:实践—精神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D:按劳分配

人际关系;劳动态度;最高标准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B )A:团结协作 B:言传身教 C:依法从教D:课堂教学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最具有——主体。( D )A:能动性 B:决定性 C:承受性 D:主导性

6、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A) A:教书育人 B:尽职尽责 C:关心学生D:提高业务

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C )A:层次性 B:自律性 C:他律性D:实践性

8: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D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朋友关系模式9、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 )

A:存在 B:不存在 C:时有时无 D:可能存在

10、统帅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 ( C ) A:实事求是原则 B:量的分析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主客体结合原则

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的直接榜样。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育劳动的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48—52)

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

3、新时期师德修养要做到那三个结合?(203)

新时期道德修养的要求: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品质修炼与仪表修炼相结合。

4、广大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65页)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P—130页)

主要是以优化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的和出发点,教师同僚之间为了优化关系,促进发展,主动沟通,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P—188—193)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尊重知识产权,法理情,金钱与道德;按章纳税);自觉主动的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师范的要求

2、请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有益竞争。(P—133页)

手段要符合道德的应当;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材料】“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意思是: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差别。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还有一个成语“因材施教”,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施加不同的教育。有人认为这两句话似有矛盾,也有学者指出“有教无类”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同样性,即同样的关爱与负责,“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求: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公正的理解。(P---74页)

依据:是社会公正,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贯彻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1、材料“你的狡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广大教师对

这句话应该是耳熟能详的。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其实,在所谓“在教师有权批评学生被指为”“伪命题”、“哗众取宠”的时候,老生常谈的还是教师应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如何科学管理学生的问题。

要求: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P—109页)

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理。

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试卷

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 C )

A:利益关系B:职责权利C:意识形态 D:管理手段

2、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的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A )

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 D )

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想批判以及( B )

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B )

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 D:蒋南翔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_的重要意义。( B )

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以人文本D:德识统一

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是( C )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D )

A:提高师德认识B:磨练师德意识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A )

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 D )的主体。

A:能动性B:决定性C:被动型D:主导性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P—3页)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行为和态度,也必然产生对这些行为和态度的看法与评价。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人们必然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道德根深于社会经济关系土壤中,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也会迟早发生变化。

2、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P—15页)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P-15页)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尊敬守法;文明竞争;努力学习

4、师生关系体系及其层次是怎样的?(P-97页)

体系:伦理关系(最高);管理关系是核心;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人际关系是基础。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42—243页)

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层次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P—198页、202页)意义: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是社会对

教师的要求。

如何加强: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操,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2、试论广大教师服务社会的道德要求。(P—188—193)

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岗位主次;守法道德;人与自然;应具有人格师范的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材料】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意指

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是高频率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一位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资料来源:2011年4月25日《光明日报》)要求:请根据“教育劳动特点”的有关原理谈谈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P—27页—32页)

当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素质综合化,人才多样化,人才要有创新能力,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和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冗词。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等都需要创造性,因为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2、【材料】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伤害学生人格”的事件,一是浙江某小学的孩子因上课

讲话被要求脱了外裤在操场上跑步;二是陕西一实小为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三是内蒙一中学将130件印有“24中优秀学生”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给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学生和学习成绩特别快的学生。对这类事件,新华社“新华试点”记者追问:“教育歧视事件频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资料来源:2011年11月4日《现代快报》)【要求】: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角度剖析上述材料。(P-66页-80页)教育公正的原则。

道德的目的: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是我前不久在听一位北大老师讲课时的偶得,回家后翻阅《史记》才明白其真正的含义。这则成语源于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中对李广的评价。李广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为人真诚和善、行事磊落、体恤部下,深得战友的爱戴。因其智勇双全,在长期与匈奴作战中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又有“飞将军的美誉”。

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其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用来比喻以自己的真诚和律己精神感动别人,从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合上书后,静静思考。脑海中浮现了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人师表”等等形容教师精神的词汇,这些词汇大多都是对教师高尚职业生涯的赞誉。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也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好老师除了有高尚的情操还要像默默无言的桃李一样,以静静的芬芳留给人间无尽的芳华。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库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 分)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录 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 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 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考试;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B.习题课;C.军事训练;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 .院校研究;C .行动研究; D .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 ?柏林大学; B ?哥廷根大学;C ?哈勒大学; D ?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 .是"流"与“源”的关系; C .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 .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 .苏格拉底; B .费希特; C .洪堡; D .范海斯 D.股权激励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B .终身化;C .国际化;D .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 .自由讲学;C .教师强调讲授法; D .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 .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 .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五、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六、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七、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八、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 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 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 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 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校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 效果有明显影响。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 指责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惩罚比忽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 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九、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 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 用。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 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 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 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 十、怎样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 确定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 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 般直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 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 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 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 刻性和稳定性。 十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 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着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十三、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 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 象直观)的配合。首先,形象的直观过 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引起学生的注 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为此,在形象 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 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 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 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 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 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 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目的和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 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 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 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做好观 察记录。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 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 察报告。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十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 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只用正例 也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如果 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学 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 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 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 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 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 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 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 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 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 理、规则。 十五、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 辑记忆能力得到显着提高;2、各种记 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 效的记忆方法。 十六、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 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 的理解度;(四)组块化编码;(五) 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 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十七、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 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 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之前及时 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 中应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 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 单纯的重复阅读,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 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说来,复习 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 之,则遗忘发生愈快。必要时可采用“过 度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并不 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 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 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 来综合考虑。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 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 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 机会应给予反馈。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 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 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 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 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 来。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 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 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 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 案。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 提出批评性意见;②鼓励 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 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 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 三、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 1、全面认识自我①通过 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 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 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 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 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努力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 我 四、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则2、社会交换原则3、 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 印象2、主动交往3、移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 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①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 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 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 误⑤给别人保留面子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 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 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和《心理学》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 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 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 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 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 (适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 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 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 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 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 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 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度 D.职业监督制度 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2015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考试参考资料--附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参考资料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河南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使用范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一定社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D,科技 2.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始于 A.18世纪前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3.学位制的确立最早是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4.以行政权力为主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是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亚洲模式 D.欧洲大陆模式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色之一是 A.教学内容研究 B.教学方法研究 C.教育实践研 D.教育科学研究 6.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7.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A,线性关系B.正弦曲线关系C.型曲线关系D.倒“U型曲线关系 8.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9.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是 A.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B,敏捷性、批判性和广阔性C.流畅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D.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认同、遵从和内化 B.遵从、认同和内化 C.遵从、内化和认同 D.内化、遵从和认同 11,高校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敬业爱生 C.服务社会 D.为人师表 1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目标或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精神上愉快和满足的道德情感是 A.荣誉感B,自豪感C.正义感D.幸福慼 13,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是【】 A.教育经费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 C.教育人事政策 D.教育质量政策 1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公务人员 B.学校 C.国家 D.教师 15,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 A,激发学生的情感B.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C.发展学生的智力D.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16.课堂教学的灵魂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形式 17.通过合理地控制一定的条件,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骏证假设,探讨 教学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实验法 18.受训者通过模拟备课以提高其教学技能水平的方法是 A,模拟教学法B.介入教学法C.书面作业法D.微格教学法 19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强化是 A.语言强化 B.标志强化 C.动作强化 D.活动强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1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高等教育学·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处于C A. 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B A.保存文化 ; B.维持和创新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6、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 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8、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A. 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0、哪种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12、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1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16、关于学习过程的阶段,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17、下列哪个方面是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18、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20、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22、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11、通才教育12、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及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及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及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及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及成功教学的基础。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及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重点 1、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等。 2、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 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自身固有的、较稳定 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高等教 育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 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需要参照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简单 地从一般教育本质的理解来推演是无法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从 根本上说,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理解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 对历史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认识的差异性及其现实表现的复杂 性、多样性。 4、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 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 形式。而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 把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和要求。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四个要点:马克思主义 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分工与人的

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涵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制定高等 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专才教育 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 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因此也有人认为专才教育就是以职 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总之,专才教育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 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关于通识 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 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这种通识教育已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二是从目的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 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三是从内容上理解,认为通 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 和态度的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①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 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 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③形式结构 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④地区结构 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8、高等学校职能体系及其相互关系: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展 科学与服务社会还只是个别或少数国家大学的职能,随着社会

辽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二章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您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考点:(1)教学能力问题,尤其是教学设计、演讲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失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3)应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理论。 解题思路: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专业教学专家:高校教师既是专业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又是本专业的教学专家。 ②是教学监控能力失败。 (2)如何帮助他改进教学: ①提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的认识。 ②增强大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帮助他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这位教师要探讨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方法。 2、一位教师只顾上课教学,不与学生交往。这种做法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错在哪里: ①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认识不到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大学生交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②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己对胜任教学工作能力的判断或估计; ③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差。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怎样改正: ①提高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途径和方法:观摩、座谈、研讨;利用反馈;现场指导等。 ③增强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考点:(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威信; (4)教学机智中的及时发现异常现象;(5)应用课堂教学或课堂管理理论。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起哄的原因: ①教师威信差; ②教学效能感低下; ③教学监控能力不足; ④在教学中缺乏教学机智,没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③加强教学监控能力; ④强化自身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课堂异常现象。 4、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集体罢课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缺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大学教师要增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②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监控能力。 ③学会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反应和突发事件作出敏感反应和果断处理的能力。 5、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分析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