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2007年第10期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期刊

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Implementationofethernetrepeaterwith

programmabledeviceFPGA

HUANGBin,CHENBi-ran,CAOXing

(TheNavystationedinChengduMilitaryRepresentativeOffice,Chengdu,China)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ethodofimplementingEthernetrepeater,anddemonstratesthesimula-

tionwaveformsofitsprinciplewithahubasaexample.

Keyworks:ethernet;repeater;Hub;collisiondetection;CSMA/CD;programmabledevice

黄斌,陈必然,曹星

(海军驻成都地区军代室,成都)

摘要:介绍了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以太网集线器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集线器实现实例的仿真波形。

关键词:以太网;集线器;Hub;冲突检测;CSMA/CD;可编程器件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以太网的互联技术也从早期采用专用同轴电缆的总线式网络发展到现在的多层交换机方式。传输和交换的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在普通的商用网络中由于交换机性能高,扩展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以太网互联的主流技术,而集线器技术已经基本不再使用,逐渐淡出市场。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的数据监测、攻击检测、防范等。网络系统往往需要将每一个网络端口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如果使用交换机来完成,需要交换机具有特殊的端口监视能力,势必导致交换及设计复杂,使用成本高昂。如果使用集线器技术,虽然传输交换的效率会低一些,但是要实现监测和数据收集将变得很容易。另外,集线器还有传输延时小、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对于要求实时性能的系统而言也是一种优势。目前通用的集线器已基本停产,元器件厂商也停止开发有关元器件,因此有必要采用其它方式来实现集线器的功能。本文介绍一种用可编程器件FPGA实现集线器的原理和方法。

2集线器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工作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其实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因为以太网遵

循"先听后说"的CSMA/CD协议,

所以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前首先进行载波侦听。只有当判定网络空闲时,才发送数据。早期的总线方式就是所有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一条有T型分支的同轴电缆互联起来,计算机的网络接口利用同轴电缆这个共享的介质完成载波侦听和冲突检测,从而进行有效的数据包传递。而现在普遍使用的交换机则不需要检测载波,也不存在共享介质冲突等情况。集线器正是利用了以太网共享介质这个特性,实现数据包的广播传递方式,从而实现监测、数据收集等功能。虽然集线器可以提供独立的网络接口和通道与计算机连接,但在集线器内部,仍然采用单独的内部总线作为共享介质。当来至多个端口数据包同时出现时必然产生碰撞和冲突现象。根据冲突检测的原理,这时发生碰撞和冲突的数据包会丢失,因此,集线器会强化冲突,使得所有连接在该集线器上的计算机网络接口都能正确判断数据包的冲突,网络接口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重发该数据帧。也是因为如此,集线器的规模一般不能太大,而且网络上数据包有效传输负载率也不能太高,否则发生冲突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造成数据多次重发,甚至丢包,影响网络的传输可靠性。系统设计时必须要考虑集线器的这些特性。

收稿日期:2007-06-18。作者简介:黄斌(

-1979),男。!"

#

2007年第10期

光通信技术

3集线器的实现

3.1实现方法

以太网物理层的帧结构包含前导码、定界符和物理层净荷,集线器根据前导码和定界符识别出数据包进行处理。目前通用的以太网物理层收发器技术已经

非常成熟。以100M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为例,可以提供MII以及RMII等接口与数据包处理电路相连。

因此,本文以RMII接口为例对集线器实现原理进行阐述。集线器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数据接收、冲突检测、冲突加强、数据广播。

数据接收功能主要实现从各端口接收到的CRS_DV和RXD中提取出有效的数据包,如图1所示,提取的依据是在接收到的CRS_DV有效并且RXD未发生载波错误的前提下,前导码和SFD(定界符)以

后的数据为有效的净荷数据。由于集线器对接收的数

据不作改变,直接再生后转发,所以数据存储只需几个时钟周期,便于后续处理电路判断和转发。冲突检测是根据各端口的数据包是否同时到达作为判定依据的,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端口有数据包同时到达,则被认为发生了数据包冲突,集线器对冲突的反应是加强冲突,亦即在检测到冲突期间向所有端口发送强化冲突包,若冲突依然存在,则间隔960ns后继续加强冲突,直到冲突消失。在发送加强的冲突信号期间应保证其完整性,即使冲突加强期间,检测到冲突消失,也要把加强的冲突信号发送完毕。

数据广播是将某个端口收到的数据向其它的所有端口发送,这是集线器的基本功能,也是集线器在各个端口之间转发数据包的唯一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TX_EN是发送使能,TXD是发送数据。发出的数据包含前导码、定界符和净荷数据。

另外,如果FPGA规模允许,设计上还可以在可编程芯片中实现物理层功能,由FPGA处理信号电平变换、时钟提取、数据编解码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3.2仿真波形

本文中设计的集线器是多端口的,可编程器件实现完成后进行了模拟仿真,图3是无冲突的情况的仿真波形,集线器将收到的端口1的数据转发给所有端口,图中rx_dv_in是端口的载波侦听/数据有效标志,rxd_rmii0是端口0的接收数据,tx_en_out是端口的发送使能,txd_rmii0、txd_rmii2、txd_rmii3是其中3个端口的发送数据。此时没有冲突,数据包正常广播出去。图4中集线器同时收到端口0和端口1的数据的仿真波形图,数据包发生冲突,因此冲突检测标志collision_detect置高电平,然后集线器加强冲突colli-sion_enhance置高电平,期间向所有端口发送强化冲突信息、并且接收到的所有数据丢弃,以使端口重新发送数据。

4结论

本文中讨论的集线器其功能和性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新型的可编程芯片,集线器的体积功耗也大为减少。用可编程芯片实现集线器,还可以不受传统专用器件的局限,任意增减端口数量,配置端口类型(电缆或者光纤),提高系统集成度,在要求较高的特殊场合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文无参考文献)

图1集线器RMII接口接收数据时序

图2集线器RMII接口发送数据时序

图3无冲突时仿真波形

图4有冲突时仿真波形

黄斌,等: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

"#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 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Ethernet捆绑在一起之后,Ethernet便采用TCP/IP作为其高层协议,TCP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IP则用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 Ethernet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采用CSMA/CD,其工作原理如下:某节点要

万兆以太网规范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0GBase-ER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5.5.1万兆以太网规范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得出,就目前来说,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 年的IEEE ,2004 年的IEEE ,2006 年的IEEE、IEEE 和2007 年的IEEE ;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在这 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 (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 以介绍。 1 ?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就目前来说,用于局域网的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 和10GBase-LX4 这六个规范。 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 ),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 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艸线径0M3 (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 ^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叩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 64B/66B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 ),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m多模光纤的FDDI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号称网络硬件三剑客的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与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网络界的活跃分子,但让很多初入网络之门的菜鸟恼火的是,它们三者不仅外观相似,而且经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谁是谁,感觉有点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 三剑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线器 1.什么是集线器 在认识集线器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中继器。在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中,最简单的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两块网卡构成“双机互连”,两块网卡之间一般是由非屏蔽双绞线来充当信号线的。由于双绞线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当两台电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时,为了实现双机互连,人们便在这两台电脑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 中继器就是普通集线器的前身,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2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3.集线器的特点 (1)共享带宽

以太网的技术

以太网的技术 1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迈进。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以太网与电话铜缆上的VDSL相结合,形成Eo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产生EPON 技术;在无线环境中,发展为WLAN技术。 以太网技术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技术,以其为核心,与其它物理层技术相结合,形成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EoVDSL方式结合了以太网技术和VDSL技术的特点,与ADSL和(五类线上的)以太网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WLAN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EPON技术的研究开发正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上述“可运营、可管理”相关关键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将在宽带接入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同时,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城域网领域扩展。IEEE802.17RPR技术在保持以太网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或增强了自愈保护、优先级和公平算法、OAM等功能,是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创新。对以太网传送的支持,成为新一代SDH设备(MSTP)的主要特征。10G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广泛应用,WAN接口(10Gbase-W)的引入为其向骨干网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bps光缆的LAN。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Ⅱ、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发布时间:2007-05-15 浏览次数:105 | 我要说几句 | ?? 用户解决方案2012优秀论文合订本 ?? NIDays2012产品演示资料套件 ?? 《提高测量精度的七大技巧》资源包 ??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实时特色技术 编者按:工业以太网成为自动化领域业界的技术热点已有时日,其技术本身尚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走向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有哪些特色技术,如何应用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与产品,依然是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太网或者说是互联网系列技术延伸到工业应用环境的产物。前者源于后者又不同于后者。以太网技术原本不是为工业应用环境准备的。经过对工业应用环境适应性的改造,通信实时性改进,并添加了一些控制应用功能后,形成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主体。因此,工业以太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称。 二工业以太网涉及企业网络的各个层次

企业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称为以下三个层次: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 ng, ERP)、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 MES)和现场控制层(Field Control System,FCS)。通过各层之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见图1) 图中的ERP与MES功能层属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构成信息网络。这个层次的工业以太网,其核心技术依然是信息网络中原本的以太网以及互联网系列技术。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特色技术是对其实行的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而现场控制层FCS中,基于普通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网络、实时以太网则属于该层次中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范畴。可以把工业以太网在该层的特色技术看作是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除了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内容之外,通信实时性、时间发布与同步、控制应用的功能与规范,则成为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技术核心。

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

万兆以太网标准 关于万兆以太网标准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 在IEEE 802.3ae中定义了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和支持光模块,如下图所示(左)。在以太网标准中,光模块被正式定义为一种物理媒体依赖接口(PMD)。右图显示了PMD、PHY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在交换路由器板卡上的逻辑设计。万兆以太网MAC(右图)在服务接口(向PHY)以 10Gb/s的速率运行,在MAC PHY层之间适应速率,通过调试Inter-Packet Gaps (IPG)以适应LAN PHY和WAN PHY的略有不懂的数据速率。速率适应机制在IEEE 802.3ae中叫做Open Loop Control。 Stack Diagram of 10GE PHYS & PMDs Typical Switch Card Layout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为: 连续LAN PHY 连续物理层由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译码/解码)配置和serializer/deserializer (SerDes)组成。64b/66b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配置是执行包描绘的块状编码配置。SerDes为连续光模块或PMD,在传送器上将16- 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644 Mb/s)排序到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并将一个10.3Gb/s的连续数据流去序列化到16-bit并行数据路径(每个 644Mb/s)。 连续WAN PHY 连续WAN PHY由WAN接口子层(WIS)、64b/66b多媒体数据信号编解码器配置(与上文描述一样)、和SerDes组成,SerDes也与上文描述一样,除了连续数据流的速度为9.95Gb/s(OC-192),每个16-bit并行数据路径为622Mb/s。WIS为SONET framing和X7+ X6 + 1 scrambling专门设计。与SONET OC-192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选择题

1.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6.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7.PPP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8.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9. 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0.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11.TCP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 A.8比特 B.16比特 C.24比特 D.32比特 12.在TCP/IP协议的传输层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应用进程所使用的地址形式是(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socket地址 13.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则它们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 A.“与”操作,结果相同 B.“或”操作,结果相同 C.“与非”操作,结果相同 D.“异或”操作,结果相同 14.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1. 简介 于1998年6月通过的IEEE 802.3z千兆比以太网标准描述了用于一个通用链路编码且可进行1000Mb/s 传输的3个物理层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CX)。1000BASE-SX、 1000BASE-LX接口采用光纤作为介质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5000米,因而可应用于建筑物内或校园主干网络。 1000BASE-CX接口计划用于限制在25米内的计算机房内的连接。 IEEE 802.3ab千兆比以太网标准于1999年6月通过认证,它描述了用于不同线路编码的附加物理层接口(1000BASE-T)。 1000BASE-T接口通过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介质传输的最远距离可达100米,并主要应用于面向桌面的网络连接。 在1999年3月,一个IEEE 802.3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发展通过光纤介质传输万兆比以太网的标准。 2. 铜缆布线系统 事实上,所有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都有双绞线铜缆水平子系统,用于连接每一层的通讯配线间和墙上的信息出口。而这些布线系统的安装大部分都采用5类产品,所以1000BASE-T是设计应用于5类布线系统的。 1000BASE-T采用一根电缆中的所有4对线来传输,每对线的有效传输速率为250Mb/s,以此完成全双工传输。为了应用于5类带宽的布线系统,1000BASE-T 采用5级编码传输,而接收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以减少来自布线系统中反射和近端串音干扰(NEXT)的影响。 应用于1000BASE-T的布线系统要求包括原5类系统未描述的附加的传输性能,如ELFEXT(等电平远端串扰)和回路损耗。这可由经强力推荐的最新专业测试仪测试、认可,多数已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能够支持1000BASE-T来证实。 ---https://www.360docs.net/doc/3218150600.html,(学电脑) 1000BASE-T布线系统的规范将反馈到随ANSI/TIA/EIA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规程中。“4对100欧姆5类布线系统的附加传输性能参数”有望于今年年底由TSB-95颁布。 ANSI/TIA/EIA还发布了一篇说明“4对100欧姆增强型5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的草案,现在已是第12稿,预计作为ANSI/TIA/EIA568A标准的附录5在今年年底颁布。该草案同TSB-95的描述类似,但回路损耗和NEXT性能指标好2dB~3dB。 ANSI建议新的布线安装至少应满足增强型5类布线性能要求。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以太网的发展,带宽从最初的2Mbps增长到目前的10Mbp,已经增长了千倍以上,对现有的SDH 网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户带宽和网络稳定性要求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的传送方式、传送功能和组网方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各种组网方式。针对我公司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以太网业务对我们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以太网业务 SDH VCTRUNK 近年来,通信网络技术因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而飞速发展,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网络生活等的需求不断地增长,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业务量迅猛增长,互联网的用户数呈现指数增长的规律,对带宽的需求永无止境。与此同时,作为基础传送网的SDH,其关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的SDH设备具有高集成度、对ADM 集成和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多业务传送能力、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它采用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的实际传送。SDH将在业务汇聚层起到协议透明传输和带宽管理的作用,很好地发挥现有网络的功能,配置和控制带宽,动态地从包交换和TDM业务中直接分配带宽,提供逐渐增长的数据带宽。 一、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 1.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方式 传统的SDH传送网络主要针对语音业务,缺乏面对指数型增长的带宽需求和以IP数据为主流的网络所需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面向TDM业务的SDH传输体制将继续存在。但数据业务的增长使得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们正在寻求一种方案,从现有的静态TDM复用时代过渡到动态IP业务网时代。 基于下一代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实际传送带宽变化范围大的需求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ML-PPP,灵活捆绑多个VC-12/VC-3通道传送以太网帧;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多个VC-12/VC-3、VC-4级联或虚级联通道来传送。因为虚级联可以兼容传统的SDH网络,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功能 1.1透明传输功能 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是指将来自以太网接口的信号不经过以太网交换,直接映射到SDH的虚荣器(VC)中,然后通过SDH设备进行点到点的传送。 基于SDH的具备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的业务传送设备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⑴链路带宽可配置。 ⑵接收的正常数据帧必须能完整的映射到虚容器中,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⑶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PPP协议或者LAPS协议和GFP协议。 ⑷数据帧可以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或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万兆以太网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

目录 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1) 2.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2) 3.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3) 4.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 (4) 4.1万兆以太网物理层规格(PHY) (4) 4.2相关物理介质层(PMD) (7)

万兆以太网技术 万兆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总共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 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目前,基于光纤的万兆以太网规范有: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LRM、10GBase-ER、10GBase-ZR和10GBase-LX4这六个规范。 (1)10GBase-SR 10GBase-SR中的“SR”代表“短距离”(short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 的短波(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MMF),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要支持300m传输需要采用经过优化的50μm线径OM3(Optimized Multimode 3,优化的多模3)光纤(没有优化的线径50μm光纤称为OM2光纤,而线径为62.5μm的光纤称为OM1光纤)。 10GBase-SR具有最低成本、最低电源消耗和最小的光纤模块等优势。 (2)10GBase-LR 10GBase-LR中的“LR”代表“长距离”(Long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编码方式为64B/66B 的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10km,事实上最高可达到25km。 10GBase-LR的光纤模块比下面将要介绍的10GBase-LX4光纤模块更便宜。 (3)10GBase-LRM 10GBase-LRM中的“LRM”代表“长度延伸多点模式”(Long Reach Multimode),对应的标准为2006年发布的IEEE 802.3aq。在1990年以前安装的FDDI 62.5μm多模光纤的FDDI网络和100Base-FX网络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20m,而在OM3光纤中可达260m,在连接长度方面,不如以前的10GBase-LX4规范,但是它的光纤模块比10GBase-LX4规范光纤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电源消耗。 (4)10GBase-ER 10GBase-ER中的“ER”代表“超长距离”(Extended Range)的意思,该规范支持超长波(1550nm)单模光纤(SMF),有效传输距离为2m到40km。 (5)10GBase-ZR 几个厂商提出了传输距离可达到80km超长距离的模块接口,这就是10GBase-ZR规范。它使用的也是超长波(1550nm)单模光纤(SMF)。但80km的物理层不在EEE 802.3ae标准之内,是厂商自己在OC-192/STM-64 SDH/SONET规范中的描述,也不会被IEEE 802.3工作组接受。 (6)10GBase-LX4 10GBase-LX4采用波分复用技术,通过使用4路波长统一为1300 nm,工作在3.125Gb/s的分离光源来实现10Gb/s传输。该规范在多模光纤中的有效传输距离为2~300m,在单模光纤下

实验4--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实验4: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1. 实验目的 1) 观察交换机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的过程。 2) 比较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过程。 3) 掌握使用Packet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程等方面的理解。 2. 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下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Tracer版本。 3. 实验步骤 1)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 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其中通用交换机连接4台普通PC,通用集线器hub连接2台普通PC。 实验网络拓扑图 点击PC,在每台PC的配置窗口中配置合理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IP 地址由左到右为,,,,,,子网掩码都为。无需为交换机和集线器配置IP地址(为什么)。因为交换机和集线器主要是处于数据链路层,不涉及转发IP数据包,所以不必设置IP地址。 2)观察交换机如何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

(1) 在实时与模拟模式之间切换4次,完成生成树协议。所有链路指示灯应变为绿色。最后停留在模拟模式中。 (2) 使用Inspect(检查)工具(放大镜)打开PC 0 和PC 1 的ARP 表以及交换机的MAC 表。本练习不关注交换机的ARP 表。将选择箭头移到交换机上,查看交换机端口及其接口MAC 地址的摘要。注意,这不是交换机获取的地址表。将窗口排列在拓扑上方。 (3) 添加简单PDU 以从PC 0发送ping到PC 1也可以在PC 0的DeskTop窗口中打开模拟命令行“Command Prompt”,运行PING命令)。 使用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闭合的信封)从PC 0 发送一个ping 到PC 1。点击PC 0(源),然后点击PC 1(目的)。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将会显示两个事件:一个ICMP 回应请求和一个ARP 请求,用以获取PC 1 的MAC 地

网络技术与应用的作业及答案

《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包括教学大纲的1-2 章) 一、填空题 1. 从逻辑上看,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 2. 通信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同步。 3. 按照网络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区域个人 网和因特网。 4. 在OSI 参考模型中,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的层次是数据链路层,该模型的 最高层是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C )。 (A )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2. 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A )星形拓扑(B )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 3. 在OSI 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 B )。 (A )数据链路的访问控制和管理(B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C )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D )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报文 4. 下面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B )TCP/IP 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对应于OSI 体系结构中的表示层和应用层

(C )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 (D )网络协议是“水平”的概念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 )。 (A )协议内部实现细节(B )网络层次(C)每一层使用协议(D )每层须完成的功能 三、综合题 1. 什么是网络协议?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 答: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 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 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语义: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同步:规定了事件 的执行顺序。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万兆以太网(10GBase-T)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本文综合阐述了10GBase-T技术、市场及应用。应用10GBase-T铜缆布线解决方案构建高性能网络核心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字:万兆以太网802.3ae10GE标准10GBase-T铜缆布线线性传输性能 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以太网(Ethernet)技术由施乐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传输,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加上设计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如结构简单、算法简洁、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以及关键的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网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城域网甚至广域网范围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ps。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而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在20多年中,以太网

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成为迄今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它继承了传统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采用与10M 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被用户看好。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和IEEE 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点。 二10GBase-T万兆以太网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10GBase-T)始于2002年6月802.3ae10GE标准的正式发布。在物理层,802.3ae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与传统以太网连接速率为10Gbps的“LANPHY”,另一种为连接SDH/SONET速率为9.58464Gbps的“WANPHY”;WANPHY与SONETOC-192帧结构的融合,可以与OC-192电路和SONET/SDH设备一起运行,保护了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使运营商能够在不同地区中通过城域网提供端到端以太网。

HUB(集线器)

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 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万兆以太网技术

‘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11期一蝽与电子商务/政务 万兆以太网技术 王树广 山东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奉文舟绍了当前阿摧电最新技术一万兆旺太厨。文章详细说明了万兆以太两标准lEEE8023鹏的主要内客、万兆以太网的应用以;阿时也介绍7万兆以太网的铜癌标准。 美键词:以太网;万晃以太网;局域网;广蛾网;物理层 中圈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625112007}11—0098—03 10GE山ern“ WANGshu—gIl蛳g (sl画一gu血哪酊0f‰h叫。盯,zib0255049,chiM) ^b咖cl:11liB删cleimrodu哪岫l岫ln咖Ⅲktec洲唧一10cm唧eL‰枷de慨plai哪‰m且in删删0flEEE8023胛,tlleap一;c出∞0f10GElhem吐hd豳吐‰oopp肝c出es诅nd埘面丑l吕oi曲甜u∞也 E时woIds:E山唧H;10GE血唧一;L衄dⅢ札n咖ork;Wide删nn珊Ik;Pll撺i脚hy盯 1IEEE802.3∞标准的诞生 2002年6月12日.IEEEE终于批准了10c以太网的标准802.3ae一万兆位,秒的媒体接人控制参数、 物理层和管理参数。802.3ae的批准进一步确定了以太网在未来局域网的霸主地位。也使得以太网未来在城域网、广域网中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自1973年施乐公司开发出以太网.以太网从粗缆的10B船e5到细缆的10BaBe2.再到双绞线10B鹳e—T.又到五类线的100B衄e—1x。随后又出现了现在还未来得及大面积使用的千兆以太网1000BaBe_Sx、100Ba8e—u、1000Ba∞一T。以太网在过去的30年中击败了TokenRiIlg和FDDI.成为局域冈的首选。万兆网的出现叉开创了以太网的新纪元。IEEE8023.耻是由3C哪、CiBco、Ex骶Ⅱ坨、Intel、Nonel、slln等组成的10cEA(万兆以太网联盟)创立的。我国的中兴、华为等公司也是10GEA的戚员,这对我国高速局域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IEEE802.3ae标准的主要内容 2.1万兆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保留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保留802.3以太网的最大帧长和最小帧长;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丽不使用铜线);只使用全双工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以太网的半双工的广播工作方式;使用点对点链路,支持星形结构的局域网;数据率非常高,不直接和端用户相连;创造了新的光物理媒体相关(PMD)子层。 2.2万兆以太网的模型 万兆以太网属于以太网,但它是一种只适用于全双工模式并且只能使用光纤的技术.所以它不需要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除此之外,万兆以太网与原来的噬太网模型完全相同。其模型如图1。在以太网中.PHY表示以太网的物理层设备。它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一层。PHY通过连接介质(光纤或铜线)与MAC层相连,而MAC层对应的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在万兆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中。PHY(第一层)进一步划分为物理介质相关层(PMD)和物理编码子层(PCS)。万兆以太网有两种不同的物理层:局域网物理层和广域网物理层.这两种物理层的数据率并不一样。局域网物理层使用简单的编码机制传送数据。而广域网物理层则需要增加一个s0N明ysDH组帧子层(wIs层),以便利用sONE鹏DH作为第一层来传送数据。 PMD(Phy8icalMediumDependent)子层:PMD子层的功能是支持在PMA子层和介质之间交换串行化的符号代码位,PMD子层将这些电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某种特定介质上传输的形式。PMD是物理层的最低子 杖稿日期:2007埘埘 作者筒舟:王树广(1968一),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卅算机罔络和信息系统。 一98—

(完整版)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二、实验目的:(1)观察交换机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的过程;(2)比较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工作过程;(3)掌握使用Packet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程等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1)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2)观察交换机如何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3)观察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工作过程。 四、实验环境:windows7下的PacketTracer环境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交换机是如何处理单播的 用一个集线器hub将PC4、PC5连接起来再与PC1、PC2、PC3、PC4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 用PC0为例,配置PC机的ip地址,5台PC机的ip地址地址分别为192.168.1.10、192.168.1.11、192.168.1.12、192.168.1.13、192.168.1.14、192.168.1.15,网关都为192.168.1.1,掩网子码为255.255.255.0 从PC0发送ping到PC1 在平操作没有完成时PC0、PC1的ARP表和交换机的mac表都为空 这是还未完成ping操作时Event list的内容 点击ICMP的info图标,可知源ip地址是PC0的ip地址,目的地址是PC1的ip地址 点击ARP的info图标可以看到它的源ip地址是PC0的ip地址,并且它想努力获得PC1的ip地址PC1的mac地址和ip地址 然后开始Capture/Foward 操作,一直点击Capture/Foward,知道ping完成可以发现如下图所示PC0、PC1的ARP表和交换机的mac表不再为空,交换机的mac表获得了PC0和PC1两者的mac地址。一开始PC0的ARP表是没有PC1的内容的所有它要发出一个ARP请求以完成ping操作,交换机从ARP请求中获得PC0的mac地址以及其连接的端口,从ARP回复中获得PC1的mac地址以及其连接的端口。交换机获得了这些信息之后就完成了ping操作。从以上操作我们不难发现ping这个操作从交换机的角度来看是单播过程。 (二)交换机如何处理未知广播 进入交换机的CLI选项中,对交换机的mac表进行清空,操作语句如下所示 完成了上面语句可以看到交换机的mac表已经清楚了 因为mac表被清空,所以交换机像处理广播一样,将数据包向除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泛洪出去, (三)、进行PC4到PC0ping操作 进行从PC4发出到PC0的ping操作,完成整个ping操作Event List的内容是这样的 完成整个ping操作后PC4和PC0的ARP表入下所示 在完成PC4到PC0的平操作时我发现凡是hub接受到的数据包hub它都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转发给我想要的特定的目标。 例如:这是PC4想要通过hub发送数据包给交换机的情况,可见它不仅把数据包转发给了交互机它也把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 以太网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5年的历史,由于它成本低、可靠性高、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因此大受人们欢迎。今天,以太网几乎承担了Internet上所有的通信任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速度的提高,万兆(10G)以太网技术开始列入业界的议事日程。拟议中的万兆以太网标准与早期的以太网标准之间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万兆以太网只用光纤,并且只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这就是说,万兆以太网将不再使用冲撞检测协议。 万兆以太网不会使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变成明日黄花。它依旧是以太网标准,现有的各种以太网标准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未来的新标准中。万兆标准开发特别工作组正在努力使万兆以太网能够与其他网络技术实现互通。此外,该工作组还在向新标准添加一些特别的技术,使以太网数据包能够在SONET中顺利通行。 万兆以太网标准计划在2002年中期开始采用。由于在当前的网络通信中,分组交换数据量已经超过语音通信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业界希望新的万兆以太网标准能够将原来主要用于语音通信的网络和数据网络融合为一体。 本期“万兆以太网主题报道”全面介绍万兆以太网标准的制订情况、标准核心内容、市场应用等,为读者全面展示网络发展的核心方向和它的市场前景,包括以下几篇文章: 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核心内容D10 标准制订流程D11 万兆以太网市场蓄势待发D12 10G技术的更高应用D12 10G遭遇障碍D13 以太网发展小史D13 在国际标准组织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下,以太网是第二层协议。万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MAC)、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以及IEEE 802.3最小和最大帧尺寸。 正如1000Base-X和1000Base-T(千兆以太网)都属于以太网一样,从速度和连接距离上来说,万兆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自然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但是,因为它是一种只适用于全双工模式,并且只能使用光纤的技术,所以它不需要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除此之外,万兆以太网与原来的以太网模型完全相同。 在以太网中,PHY表示以太网的物理层设备,它对应于OSI模型的第一层。PHY通过连接介质(光纤或铜线)与MAC层相连,而MAC 层对应的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在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中,PHY(第一层)进一步划分为物理介质层(PMD)和物理编码子层(PCS)。例如,光纤收发机属于PMD,PCS由编码器和一个并串转换器或复用功能组成。 802.3ae规范定义了两种PHY类型:局域网PHY和广域网PHY。广域网PHY在局域网PHY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扩展特性集。这些PHY惟一的区别在PCS上。同时,PMD也有多种类型(请参见图1)。 芯片接口(XAUI) 在万兆以太网特别工作组的诸多创新中,有一个被称做XAUI(读作“Zowie”)的接口。其中的“AUI”部分指的是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Ethernet 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X”代表罗马数字10,它意味着每秒万兆(10Gbps)。XAUI被设计成一个接口扩展器,它扩展的接口就是XGMII(与介质无关的万兆接口)。XGMII是一个74位信号宽度的接口(发送与接收用的数据路径各占32位),可用于把以太网MAC层与物理层(PHY)相连。在大多数典型的以太网MAC和PHY相连的、芯片对芯片的应用中,XAUI可用来代替或者扩展XGMII。 XAUI是一种从1000Base-X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直接发展而来的低针数、自发时钟串行总线。XAUI接口的速度为1000Base-X 的2.5倍。通过调整4根串行线,这种4bit的XAUI接口可以支持万兆以太网10倍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吞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