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分析

电影艺术分析
电影艺术分析

生活与管理?电影欣赏?

授课教授:陈以亨主任

指导教授:陈得发主任

组员:

9041708 高惠淑

9041720 张维新

9041731 林青慧

9041750 黄俊华

国立中山大学

壹、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主讲人:林青慧】

?电影的诞生

电影究竟是谁发明的?

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爱迪生发明的。」

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

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

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是两个人都是

根据记载在一八八八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图片,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借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

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卞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揭幕。

卢米埃兄弟按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

?什么是电影

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什么﹖其实电影是一门很难又极现代的一门学问!

当你和朋友走进电影院,买了票、爆米花、和饮料,慢慢走进放映厅,看你所选择的电影,坐定之后,你等着被刺激、被感动或被娱乐,当灯光暗下来,只剩指示出口的走道灯有点亮,声音从四面八方涌进,这时你正前方的长方型屏幕被流动性的影像所充满!

这时神秘的事发生了!你以为你所看到的影像是连续的印象,其实它只是个幻象。原来影像的连续感是由上千个画面,也可称作格,一格一格快速的通过放映机所造成。而且每一格间还有黑色的间隔,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以累积的时间来

说,电影屏幕其实有一半的时间是黑的,你看不到黑色的缝,只能看到连续的光影,就是因为这一连续的静态画面,使我们的心智创造了一个连续影像的印象,那电影是如何动起来的呢?其实没有人有答案,不过有人把它解释为「视觉暂留原理」,也就是人可以将暂时看到的影像停留在网膜1/24秒,也就是在一秒钟内,让一个人看24张连续的系列静态影像,他会觉得是在看一个动态的影像!

?电影类型

宣传影片Propaganda

严格上来说,宣传影片是指为了增进国家内部或集团之间的团结,或为了

改变、瓦解国民对敌对或中立团体的观感而拍摄的影片,特别是在战时这

种影片更为盛行。

电影真理报Kino-Pravda

1922年到1925年,苏联的吉加.维多夫所拍摄的23集新闻片。内容纪录

当时的苏联社会与人民生活,风格则融合了纪录片,动画与新闻评论的独

特类型,当时极受欢迎,对1930年代的苏联纪录片产生很大影响。

非剧情片Non-theatrical

同「纪录片」

纪录片Documentary

电影发展初期纪实影片是其大宗,但在1908年之后电影市场被剧情片攻

占,纪录片沦为院线的附属品,同时其手法较简单,约于结构上亦无多大

变化。战争期,纪录片是重要的宣传手段。

时代剧

1920前半段时期开始,日本电影与文学界,双双迈向新的纪元,文学方面,

「大众文艺上成为主流,电影方面,则产生了「时代剧」,两者措手并进。

由于时代剧的内容多半描述行侠仗义事迹,因此,演员面多半被塑造成凛

然的形象,因此造就了日本首批的电影明星。

通俗剧Melodrama

用煽情的情节直接诉诸观众情绪,带起激情的一种电影、戏剧与电视节目

型态。字面的意思是指有音乐陪衬的戏剧,没无节制的用音乐来陪衬剧情

是它常有的特色,而其最后结局通常是邪不胜正。

白色电话电影White telephone film

1940年代流行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时代的电影,专门描写有钱人家的豪华

生活,因为有钱人都用白色电话而得名。

黑色电影Film noir

所谓的黑色电影并非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形,它可包涵传统的警匪片、西部

片与喜剧片。被归纳为黑色电影的主要特色是:场面给人以昏暗阴森、前途

无望的感觉,采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古怪的画面阴影造成来传达

宿命无望的情绪,主人翁多是道德上的双重人格,充满失意与孤独,结局

往往是在死亡中找归宿。

西部片Western

美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内容大部份以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历史为背

景,尤其是美国移民拥向西部是这下类型最喜处理的题材。

科幻片Science-fiction film

电影类型的一种,最大特色是包含了科学奇想。

新闻片Newsreel

纪实电影的一种,一度非常的流行,作为戏院电影节目的一种,直至195o

年代电视的发展才消逝。

商业电影Commercial film

相为于艺术电影一词,一般指为营利而制作的影片。私人的电影工业大都

以营利为主,因此生产的影片大都属于商业影片。

动作片Action film

泛指以快节奏动作制造趣味的电影如西部片、功夫片、警匪片,但某些强

调动作的闹剧亦可包含。

?了解类型Understanding Genre

我们提到到戏院看电影会发生什么事。走进戏院大厅,你会看到一些电影顸告,甚至运气好的话会看到35厘米拷贝的高品质放映等等。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妳决定去这家戏院去看这部电影呢?现在多厅戏院到处都是,在任何礼拜中戏院都同时放映许多片。

通常明星是我们决定去看该部电影的主要原因。梅莉.史翠普(MerylStreep)及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主演的影片,不管是什么片子一向都可以吸引很多观众。影痴级的观众(movie buffs)通常会先挑导演(只要是马丁.史科何斯(Martin Scorsese)导演的片子我都看」),但只有一些导演像詹姆斯.克麦隆(James Cameron)找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影片有票房吸引力,会吸引更多一般观众来看。然而大部分的时候,人们是依电影类型(genres)来挑片。

类型定义

观众了解他们文化的类型,电影工作者也是。问题是类型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因素让某一些电影是同一种类型?大部分的学者现在会同意没有一个又准又快的方

法来定义类型。有些类型单纯因为主题而成立。警匪片主要以城市犯罪为主题,科幻片探讨超的当代的科技,西部片通常是关于边界的生活不一定是西部,像《阿拉斯加之北》(North to Alaska) 或《莫哈克力之鼓Drums Along the Mohawk),都如片名所指不下在西部。但主题不是唯一定义类型的方式。歌舞片主要以其歌唱舞蹈的呈现方式而被识别,侦探电影(detective film)主要是解谜的调查之情节而成立。有些类型还以其情撼效果而成立,如带来欢乐的喜剧片,制迫紧张悬疑片(suspense film)。

显然地,没有一个严谨的、含乎逻辑的定义可以捕捉形成类型的多样因素。

分析类型Analyzing a Gener

从以上已知类型是基于电影工作者、影评人、观众之间的默契而存在。而给予各个类型电影共通识别是重复在每部电影中出现的类型/惯例(genre con-ventions)。

有些情节元素是公式。在侦探片中一定有调查情节,西部片一向有复仇的戏,歌舞片一-定会制造有歌舞的情境。而帮派电影通常集中处理主角黑帮人物生涯中与警察和对手之间对抗的起落。传记电影也与主角生命中某些片段的重要事迹。警匪惊悚片中惯例上一定曾有的人物也括密告者、有喜感的伙伴,及要全部的人遵守程序规则办案的暴躁警长。

有些类型公式比较主题方面的,类似老生常谈的-一般性意义。香港的功夫片(martial arts film)通常会宣扬对师父的忠贞与顺服。帮派电影的标准主题是犯罪成功的所付出的代价,而主角的崛起被形塑成自负与残暴的淬练过程。其它类型公式与电影技巧有关。恐怖片及惊悚片的灯光通常是阴森的动作片则有典型的快速剪接及慢动作的暴力画面。在通俗剧中(melodrama)中情感的转折一定伴随突然而来的煽情音乐。,

做为一个视觉媒体,某些电影类型的定义是其图腾图像(iconography)。图腾类型电影包含重复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偶像肖像,并将其所含带的意义在每部片中重申。对象及场景常使图腾类型电影装备更齐全。一只鎗从1920年代出品的福特汽车伸出来马上表明它是帮派电影,一只弯刀挂在日本和服外也说明这是一部武士电影。战争片场景在战场,歌舞片在剧院或俱乐部,星际电影有星舰及外星球为场景。明星也可以是图腾,茱蒂.迦兰(Judy Garland)的歌舞片,约翰.韦恩(John Wayne)的西部片,阿诺.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动作片,以及比尔.莫瑞(BillMurray)的喜剧片。.熟悉类型公式是欣赏电影之钥,使影片讯息可以立即且有效的传递。当戏中的警长很懦弱,我们就知道-一个牛仔会出来保护全镇居民。

类型的社会功能The Social Function of Geners

每个类型受欢迎的程度说明它与文化因素的紧密关系。为什么观众喜欢一再重复看公式化的类型?许多电影学者认为类型和假日节庆的典礼的仪式化是一样的;因为不变的节庆仪式典礼再肯定了文化的价值,让人感到满足。就如同《抢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或《电子情书》(Y ou’ve Got Mail),谁能抗拒再度被肯定所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像我们所珍视的价值如牺牲自我的英雄主义,或对浪漫爱情的渴望,都被肯定是有效的。这些仪式都护参与的人忘记外在世界的的混乱,类型中熟悉的人物的性格以及情节都能让观众暂时忘记现实的问题!

贰、从『赤色风暴』谈电影与管理【主讲人:黄俊华】

?剧情简介

苏联发生局部性政变,美国阿拉巴马号,展开紧急的巡航,林赛舰长正是美国核子潜艇「阿拉巴马」号的舰长,他意志坚强、经验丰富,因而被任命为这艘携有廿四枚核弹弹头之潜艇的舰长。杭特上校年轻有为,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军中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是个黑人,但由于其平日表现优异,所以也很快地被拔擢为阿拉巴马号的执行长,是舰上仅次于林赛舰长的第二号人物,叛军领袖是一个狂热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虽然他们仍未破解发射密码,但毁灭性的核子战争仍一触即发。

阿拉巴马号乃奉派前往附近海域,监视叛军动静。途中,阿拉巴马号接获美国政府来电,告知俄叛军已破解密码,将在一小时后发射飞弹攻击美国、日本等处,美国政府因而下令阿拉巴马号先发制人,先行发动核弹攻击。就在阿拉巴马号准备发射飞弹之际,他们又接获了紧急电令,但这次要美国阿拉巴马号发动对俄弹导基地核弹攻击的指示,由于船上的通讯设备在叛军潜艇的水雷攻击中巳失去了作用,无法辨认指示的真假;船长仍坚持依照指示发动攻击。但如果指示错误,将发生全世界最大的战争,成千上万的生命毁于一旦,船长下令发射,政务官却拒绝批准命令,两人意见不合的结果,终于酿成严重冲突。

先是杭特上校依照美国军中法令,将林赛拘捕,然后代行舰长之责,但由于杭特实战经验较浅,部份舰上官兵对之领导颇有微词。这些官兵乃以武力将杭特予以拘禁,并将林赛释放。林赛在重掌大权后,决心立即发射十枚核弹施行报复,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杭特藉另批官兵之助重返主控室,适时阻止了飞弹的发射,虽然杭特旋遭林赛逮捕,但此时通讯设备适巧修复,第二封电讯的完整内容终于大白。原来俄国政府军已经收复飞弹基地,核弹危机也已解除,一场箭在弦上的的核子浩劫遂告消弭。

?内容启示

1. 逃避自由或回归真我─电影「赤色风暴」中不同的生命型态。

2. 「赤色风暴」这部电影,人物之间的激烈对比与斗争,展现了人类内心在面临重大决定时的可能冲突。

3. 精彩地描绘了面临重大抉择时,不同生命型态的不同选择方式,及其彼此间所可能产生的冲突。而透过影片对主角人物的强烈对比,也使得观影者在欣赏紧凑的剧情之中,能更进一步思考背后的精神内涵。

4.对于舰长而言,深受军队「命令─服从」一元化思想的影响,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战争是政治的手段;为了服从天职,军人只有机械式地顺服命令,而为了完成政治上的目的,战争所具有的残酷特性也可予以忽略。杭特上校则不然,他的思想较为自由与开放,因为核弹的杀伤力极大,对于人命将造成无可计数的伤害,所以真正的敌人就是战争本身。由于杭特对于核子战争有着这样的认知,使得他在面临是否要发射飞弹的重大抉择时,他选择了慎重其事,非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动用核武。

5.舰长坚称,他所应做的工作的只是「保卫民主」,而非「实践民主」。杭特的生活则与林赛相反,虽然必须遵守「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的铁则,当他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他并不只是单纯的「命令─服从」,其中仍经过个人思想与反省的反刍。他反省的基点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他相信,捍卫国家固然是军人的主要职责,但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思考每一行动对于他人生命的实际影响或伤害其实是必要的。因而杭特在前述极其艰困的界限处境中,宁可选择抗拒舰长的命令,而力主延缓飞弹的发射。

6. 林赛与杭特各自的坚持,经过了尖锐的冲突后,最终有了圆满的化解。林赛舰长愿意放弃自己唯一所有的阿拉巴马号,充分地显出他的反省能力。

?论电影节奏

此部片的拍摄技巧是藉由高科技特效、高速摄影和影像仿真呈现的画面,也再一次立下了军事影片的里程碑。德吕克在曾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指出:电影「与其它艺术不同,它是借偶然性来表现生活的,……可以说它是掠过的生活」,电影正是「由许多分解动作组成我们所熟悉的节奏运动」。

的确,对于以视点剪接所形成的意识片段的表现,富有光影变化的情绪镜头的运用,以及对于改变运动速度的特技手段的处理等等,都成为独特的电影节奏运动的形式表现。同时,作为电影理论家、评论家的莱翁.幕西纳克在电影节奏理论方面则作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他在《论电影节奏》一文中把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即内部节奏——镜头内部的节奏:外部节奏——镜头组接的节奏。他还指出:「各种节奏的结合不仅对于激起情绪是最基本的要素,而且作者还可以通过节奏来分解情绪的各种构成因素,并把它们具体化,即根据音乐节拍的单位时间绘成曲线圈,这样,节拍就真正成了记下节奏的空间范围了。」

?电影音乐结构

早期的电影不会说话,没有音乐,俗称「默片」,但是映演默片时候并不是纯然安静的,一方面因为当时的放映设备笨重又巨大,齿轮转动声响很嘈杂,一方面则是因为默片内容相当简单,虽然活动影像带来强烈的新奇刺激,但是看久了默片,就会觉得无聊,所以找乐师来伴奏,既可以压盖掉机器马达声,又可以增加看默片的乐趣,音乐伴奏就成为电影映演的不成文规定。

一九一三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拍摄「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时,才请作曲家布列尔(Joseph Carl Breil)创作了一首交响乐,内容包括了华格纳、柴可夫斯基和李斯特的音乐内容,一共有二百二十六个段落,首演时由七十位乐师在戏院演出布列尔的音乐。格里菲斯这种制定统一音乐版本的作法,很快就成为影人跟进的作法,留声机的诞生也使得正式版本的音乐配乐形式得以落实,默片导演或制片只要随片附上他指定的留声碟,加上文字说明,让放映师知道在某些情节时放映什么音乐,就可以达到看电影配乐的基本功能,电影配乐的概念,至此有了初步的形式。

简单的说,电影音乐指的是,所有出现运用在电影中的音乐。一开始让我们先来弄清楚几个名词,包括原著音乐(Original)与非原著音乐(on-original),Source Music与Score(配乐)。

Source Music指的是在电影中有合理来源的音乐,可能来自收音机,可能来自一个乐团,也可能来自一名歌手或音乐家等,你可能就可以在电影中看见音乐的来源,比如<钢琴师和她的情人>里在海边弹琴的女主角,<第五元素>里的外星女高音,或者是<女人香>里饭店的伴奏乐队等,你也可能无法看见音乐的来源,比如来自收音机的广播节目(如<西雅图夜未眠>),来自舞蹈大赛的音响(如<舞国英雄>),导演不用特别去拍摄收音机,或者特别拍摄任何音响设备,观众也能在电影的情境中感受到这些音乐来自何处,换句话说,只要电影中的音乐来自合理的,合逻辑的来源,不论电影中有没有呈现发出音乐的人事物,都被称做Source Music.

而Score,即所谓的配乐,指的是,出现在电影中但我们无法找到合理的,合逻辑的音乐来源的音乐,这些音乐的目的,是用来润饰和强化电影的效果和表现,但这种声音不是写实的,也就是说,是真实世界不存在的,电影中真正写实的声音是对白与音效,而电影配乐这种非写实的声音,则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表达技巧,一种电影语言。电影配乐在发展之初,好莱坞制作公司甚至曾经特别强调,如果电影中要出现音乐,导演一定要交待音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因为在电影语言刚开始发展的时期,这些找不到合理来源的配乐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扰,观众听到了音乐,却找不到谁或什么东西在发出音乐,现在的电影观众可能会觉得这种困扰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的电影观众,对电影中出现没有任何实际来源的配乐已经很能接受,也很能欣赏了.

因此,我们大概可以了解,所谓原著与非原著的差异,在于这些音乐是否是为专一的电影特别谱写,而所谓Source Music与Score,指的则是音乐在电影中出现时的型式和功能。一段原著音乐在电影里,可以拿来当成Source Music,也可以拿来当成Score;一般人比较容易混淆的是,误以为Score等于原著音乐,而Source Music等于非原著音乐,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部份的Score都是原著音乐,即所谓的Original Score,而Source Music则以既存的非原著音乐为主。

一般我们常看到的电影音乐讨论,主要是针对原著音乐做讨论,也就是特别为这部电影而写的音乐,不论它在电影中是以Score或Source Music的型式存在,大部份的电影奖也都以鼓励原著音乐为主,不过也有一些Source Music都是原著的作品,都是配乐家特别为这部电影设计创作的音乐,电影奖也是主要针对这种原著音乐给奖,目的在于推崇音乐家对电影的贡献。

总括来说,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这些音乐要如何选择,如何使用,是选取合适的既存音乐来运用?亦或是特别谱写新的原著音乐来配合专一的需求?是以Source Music的场面出现?或者是以Score的型式衬托呼应剧情?这些都是电影音乐家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而且常常不只牵涉到的音乐家个人,和导演,剪辑,编剧等也息息相关,因此,一名电影音乐家当然要能写

好的音乐,但他们的工作绝不是只有写音乐而已!

回来谈到<赤色风暴>,它是90年代电影配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Hans Zimmer也以这部配乐获得葛莱美音乐奖最佳电影音乐,整部配乐以深沈宏伟的男声合唱,揉合了紧凑的电子节奏,与壮硕悲昂的管弦作曲成一体,为电影中处境孤立暧昧的深海舰队,两名决策者间难分难解的对立与纠葛,铺陈出一页浩气凛然,豪气干云的英雄诗篇。

在音乐的技巧上,除了延续<浴火赤子情>的音乐语言之外,也展现了普列多斯<猎杀红色十月>的神采,特别是人声与管弦乐章的运用手法,可以说是<浴火赤子情>与<猎杀红色十月>的结合体,在配乐中,Zimmer并没有像普列多斯那样创作一首Hymn To Red October做为人声运用的主轴,不过Zimmer直接引用了John B.Dykes的著名海军诗歌Eternal Father,Strong To Save(track 3.),来做为配乐在人声方面的主要架构,这首己有百年历史的合唱诗歌,是John B.Dykes为海军所写的祈祷颂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一直也是美国军乐的常见曲目之一,在92年的<谁杀了肯尼迪>中,威廉斯也将这首作品以军乐的型式使用在肯尼迪的葬礼中,取用其歌词中”For Those In Peril On The Sea”来暗示痛失领袖的国家,正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无助的时刻,陷于阴谋四伏的暗潮中.而在<赤色风暴>里,这首作品的选用更加饶富深意,而且也提升了整个故事中的精神内涵,不仅是因为这首曲子本身即十分能代表海军舰队,同时其沈静的旋律,加上用深郁的男声合唱来表现,对电影中的情境与深海中无助的孤军,实在具有十分贴切的诠释力.在故事中舰长与副舰长为了断简残篇的命令意见相左,反目对峙,副舰长坚持自已的判断,不得不策动兵变,阻止舰长铸下大错,然而真相却如五里雾,每个人只能凭信念和直觉,如果副舰长的判断是正确的,一场不必要的浩劫将可平息,然而如果是错的呢?副舰长说:那么我们只能向上苍祈祷了.因为如果副舰长真是错的,那么战争的灾劫只怕早己不可收拾了.在这样混沌不明的对立与坚持中,是非对错只能交给上帝的手去决定,细察这首百年之前写下的歌词,真仿佛在暗示故事中人性的挣扎与彷徨,乍看之下这首曲子还真像是为了电影而做的。这首作品事实上曾多次被使用在电影中,最近一次是在<铁达尼号>沈船的时刻。

而在四段原著音乐中,以Roll Tide最具代表性,也几乎涵括了四段原著音乐中所有的音乐精华,其它三首作品只能称得上小有变化,长达二十三分钟的Alabama和长达十八分钟的1SQ,是属于电子音乐比重比较大的悬疑动作音乐,紧凑冷冽,气势恢宏,不过这么长的曲子听起来几乎都是类似的东西在排列组合或重复,虽然其中亦有慷慨激昂的豪情乐章,但几乎不脱Roll Tide这首曲子的范畴,另创格局的段落和手法并不多,而且淹没在超长的组曲中,通常我只会听其中一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1SQ,不过我几乎没有同时听完这两个曲目过,因为它们对我而言很长,而且大同小异,连续听四十分钟这样的音乐不是我个人的喜好。至于Roll Tide堪称是极具经典气质的演出,也是这部配乐最值得的作品,一举囊括整部配乐最具震撼性与史诗美的段落,具有丰富的旋律性与变化性,

同时在气魄上轩昂激阔,撼人心弦,结尾时带入Etneral Father , Strong To Save,也深刻的点出全片的意旨与内涵,这首曲子不仅可以算是Hans Zimmer创作生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称得上是90年代最出色的电影主题之一。

整体来说,这部配乐采用超长组曲的编辑手法对我个人是欣赏时的一大考验,特别是这些音乐彼此的区别性并不是很大,因此对我而言,这张原声带有将近五十分钟听起来是差不多的东西,虽然具有十分出色的音乐创意和效果,但我比较无法专心的将它从头到尾听完,是择一二欣赏,不过在配乐中Eternal Father , Strong To Save这首既成音乐的引用和结合相当出色,也成功的提升了电影内容的情感与层次,是既成音乐使用上极令我印象深刻的范例,而终曲Roll Tide则无疑是我之所以买这张原声带最重要的原因。在<赤色风暴>的Roll Tide之后,所谓的季默派动作音乐,也自此风起云涌,成为领导好莱坞动作电影音乐的新潮流。

浅谈冲突管理

「冲突(conflict)」系指人们为了达成不同的目标与满足相对的利益所形成的某种形式的斗争。一般产生冲突的基本原因如下:

1.目标冲突:因对目标不一致而产生冲突,例夫妻二人对应求发展,稳定收入等目标不一致而为发生大小冲突。

2.有限资源的争夺:如企业或项目组织,各部门可能会因争夺资产、人员而产生冲突。

3.个性冲突:人类潜在具攻击意识,大至战争小至打球、争排名、争地位而产生冲突。在项目组织中可能因互相竞争而恶意中伤别人。

4.价值观与认知之冲突:可由门当户对之观念来观察,夫妻二人门不当户不对对导致教育子女、生活方式、用钱尺度不同等观念上不一致而产生冲击。

5.角色冲突:公司内各部门别之特色不同,而角色扮演上亦有不同,如研究发展部门,穿着可随便;销售部门穿着上应讲求正式,对服装预算需求增加:财务部门则认为销售部门无需过高之服装预算。

6.感情冲突:因感觉或情绪上不稳定或不兼容,造成容易对别人发脾气以致对别人不顺眼之感觉。

7.追逐权利:不同角色因追逐权利而有不同的竞争,例如争取升职以请客、送礼等不同方式竞争。

8.组织的变革:因组织变革,原来的平衡遭受到破坏。例精简人事组织、全面计算机化等措施,自然产生不同的冲突。

9.职责规定不清楚:组织内若职责划分不清,易造成各部门间之冲突。

10.参考架构与文化之差异:生长环境、教育、文化等不同、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

11.其它:如组织内气氛不佳,上下层主管人员不合,造成基层人员不安、抗争,例如台塑企业员工薪资及奖金之抗争。

?冲突管理思潮的发展

?一般人面对的冲突类型

一、个人内心的冲突

两利相权如何取其重(这是含有快乐成份的一种痛苦)?两害相权如何取其轻(这是含有痛苦成份的一种快乐)?利害互见究将何所适从?想化解个人内心的冲突,首先要厘清自己的价值取向。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墓志铭上题了一句话:「安息于此的,是一位敢于借重比他更优秀的人替他工作的人。」何等宽广的胸襟!这是卡内基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你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后辈对你如何定位?确定了个人目标与价值取向,你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你透过努力,去到达和超越这个境界。如果你的价值取向无法厘清,你将永远无法化解个人内心的冲突。所以得先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再想办法排除限制你达到这个目标的障碍。

二、当事人(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

当事人是指彼此平起平坐的对等人物。如果是两家公司,化解彼此冲突的最好的做法是:我把你当作我的客户,也希望你把我看作你的客户,借着给予作为手段,来换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把冲突的对手当作客户看待,冲突较容易化解。

化解冲突的策略包括:

□回避:双方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

□压制:满足我方需要,而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做,即使冲突被暂时压抑,但未来会造成更大的冲突。

□顺服:自己委屈求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但如此一来,终有一天,即使自

己不反弹,自己的部门或利害攸关人士也会反弹。

□合作:让彼此的需要百分之百得到满足。

□妥协:透过相互的让步,促使彼此的需要得到局部的满足。:

要化解冲突,我们不能采取立场导向的谈判行为模式,因为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坚持自己的立场,要让步就很难,谈判破裂的机会也就大很多。相反地,我们应该采取问题导向的谈判行为模式,从利害切入,满足双方的需要,可望化解冲突。

三、中介者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冲突:

先研判自己是否适合当中介者(包含调停者与仲裁者两种身分,前者的意见没有约束力,后者则有)。假如充当中介者是自己的职务所系,那么你将没话说,但如果有选择余地,你不妨考虑要不要接受担任中介者的角色。

有一位神父圣奥古斯丁说:「如果有两个朋友要求你评断他们的纠纷,不要接受这种要求,因为你将因而失去一个朋友;如果两个陌生人对你做同样的要求,则接纳他们,因为你将因此而赢得一个朋友。」

决定好扮演中介者角色之后,你必须选择适切之中介策略。最差的策略是压制,各打五十大板。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进一步冲突;暂时回避只能冷却问题,但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偏袒任何一边,都是在制造问题;安抚只能求得问题之一时解决,而不可能获得永久解决。

解决冲突等于是做决策,做决策有三种方法:抽签是最差的方法,但有时它郄是必要的罪恶。因为抽签是天意,但需要由人来遵守;次好的方法是仲裁,主管不要一开始就拿出权威棒。先设法提出一些意见来调停,倘若没有办法调停,再进行仲裁。调停的结果是让两边妥协;整合的结果则是使冲突的原因消失。

任何冲突,要是能够藉「整合」收场,其结果最好;要是能够藉「妥协」收场,其结果次好;「妥协」不成的话,至少也要藉「仲裁」收场。

总而言之,不管是发生冲突的当事人,或是中介者,要根据当事人的利害考量,来研拟并执行双赢或多赢的策略。但在化解冲突过程中,有好的策略、有正确的理念,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冲突的化解将会是遥遥无期。

参、电影与人生【主讲人:高惠淑】

电影往往反映我们的人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人生,就会产生与反应出什么样不同面貌的电影。电影吸引人们的原因,不外乎是有冲突,有是非,有曲折,有悬疑,不断的变化,以及一连串的巧合,或是触动我们的心灵深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说,电影有如下的功能:

1.反映时代、反映社会:说明整个社会和群众思想的变化与动向。

2.娱乐与教育的双重功能:提供给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无由发泄的情感出路。

接下来,举二部影片和大家分亨其剧情对人生的启示…

首先,要跟大家分亨的影片是大家耳熟能响的铁达尼号,全片以倒叙法拍摄,剧中女主角以说故事的方式来描述这号称不沉的邮轮铁达尼号怎样因人为的疏失而沉没的过程,顺便就带出了女主角萝丝与男主角杰克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看过电影【铁达尼号】两次,每次心灵中都很被震撼,亦有很深的反省。铁达尼号就好比我们人类所活在的世界之缩影,总有一天要过去。无论是天灾(例:太阳的熄灭)、或是人祸(例:核子战争)所引致的,全人类都明白,我们所活在的地球,总有一天要面临末日。它与铁达尼号之别,只是一个是有两小时沉没时限,而另一个则是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时限。在人类历史中,彷如铁达尼号的乘客,每一个人在面临有限的生命里,都作出不同的抉择与取向。然而,既然铁达尼号的沉没,是一个必要发生的事实,看来那些没有救生艇的乘客,无论采取怎么样的抉择,至终也难逃一死。那么,这出电影的意义在哪儿呢?人活在短暂之世上,意义又在哪儿呢?这出电影之所以精彩,不是那个结局,因为结局人人都死掉了;它之所以精彩,是在结局之前,每个人怎样去过那两小时。有人为求自己利益,而不择手段地伤害其它人;有人放弃求生,等候死亡来临;有人望天打挂,希望圣母庇佑。结果呢?全都一样,死在海中!没有留下甚么。这就好比在人类历史中,每个人如何去过他的「两小时」(数十年),人类曾为利益,而自相残杀;亦有人放弃名利,避世隐修;也有人迷信神灵,心存侥幸。结果呢?全都一样,千千万万个臭皮囊就埋在黄土里!不能带走甚么。那么,在电影中,谁曾留下一样有意义的东西?在人类历史中,谁曾留下一样真正能永远延续的东西?片中男主角,以生命换取了女主角的生命,将她的生命救回来。这是全片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这是牺牲的爱,也是唯一能留下一样美好的「东西」,就是带给女主角有求生的意志,一直活到今天。最触动我的对白,就是年老的鲁思说:「现在你们知道有个叫杰克的人...他救了我...叫我明白生命的真谛。我连他的相片也没有,他只有活在我的记忆中。」人类历史呢?也有许多伟人、烈士、科学家、道德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产,留传后世,使后世的人得益,是值得我们景仰的。

另外一部影片,就是在课堂上欣赏的「赤色风暴」,苏联发生局部性政变,美国阿拉巴马号,展开紧急的巡航,林赛舰长正是美国核子潜艇「阿拉巴马」号

的舰长,他意志坚强、经验丰富,因而被任命为这艘携有廿四枚核弹弹头之潜艇的舰长。杭特上校年轻有为,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军中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是个黑人,但由于其平日表现优异,所以也很快地被拔擢为阿拉巴马号的执行长,是舰上仅次于林赛舰长的第二号人物,叛军领袖是一个狂热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虽然他们仍未破解发射密码,但毁灭性的核子战争仍一触即发。阿拉巴马号乃奉派前往附近海域,监视叛军动静。途中,阿拉巴马号接获美国政府来电,告知俄叛军已破解密码,将在一小时后发射飞弹攻击美国、日本等处,美国政府因而下令阿拉巴马号先发制人,先行发动核弹攻击。就在阿拉巴马号准备发射飞弹之际,他们又接获了紧急电令,但这次要美国阿拉巴马号发动对俄弹导基地核弹攻击的指示,由于船上的通讯设备在叛军潜艇的水雷攻击中巳失去了作用,无法辨认指示的真假;船长仍坚持依照指示发动攻击。但如果指示错误,将发生全世界最大的战争,成千上万的生命毁于一旦,船长下令发射,政务官却拒绝批准命令,两人意见不合的结果,终于酿成严重冲突。先是杭特上校依照美国军中法令,将林赛拘捕,然后代行舰长之责,但由于杭特实战经验较浅,部份舰上官兵对之领导颇有微词。这些官兵乃以武力将杭特予以拘禁,并将林赛释放。林赛在重掌大权后,决心立即发射十枚核弹施行报复,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杭特藉另批官兵之助重返主控室,适时阻止了飞弹的发射,虽然杭特旋遭林赛逮捕,但此时通讯设备适巧修复,第二封电讯的完整内容终于大白。原来俄国政府军已经收复飞弹基地,核弹危机也已解除,一场箭在弦上的的核子浩劫遂告消弭。若你的手中掌握了全人类的生杀大权,只要一按核弹按钮,可以造成数以千万计人们的死伤。现在你面临到的是一个极端危急的情况,上级虽有指令下来,却又状况不明,按下按钮虽会造成其它人员严重伤亡,但可能保全自己的国家;不按按钮也许可使得其它人员生命获得保全,但却可能牺牲自己的国家,带来更大的危险。你到底要如何下这个决定?其实人的一生当中,不就时常面临两难的情境,你该如何下决定,端看你透过个人的深思与智慧,作出最正确的抉择。

在各种电影当中,经常有许多电影对白,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去体会的,以下列举几句电影中的名言:

卧虎藏龙:我的师父常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

美梦成真:有时候你赢了,但其实你输了。

风云:凡事太尽,缘份早尽!

避世镇:上天虽然强硬,但祂可不瞎!

英雄本色2: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

怒海潜将:「A Son Never Forgive ! 尽己之力,永不忘本。」

星际大战首部曲:「专心一致才能面对现实!」

英雄本色:人皆有一死,但并非人人都活得有意义。」

双面情人:「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弃就看不到了。」

心灵点滴:我们所要做的是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延缓死亡。」

阿甘正传:「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吃到什么口味。

每天都要吃点苦的东西,以免忘记苦味。」

「抓紧时机!」( Seize the day . )

春风化雨:「我不要等我死后才发现自己没活过!」

麦迪逊之桥:「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回。」

海滩:我仍相信天堂,但天堂不是一个地方,不必费心寻找,那是心灵的一份归属感。珍贵的片刻即是永恒。

刺激1995:它关得住我们的身体,却关不住自由的心。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心灵捕手: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爱别人胜于自己才能体会。

新不了情:如果人生面对的最大苦难只是死亡,那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人生中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无法面对的事。

看了这些电影名言,细细品味,真是感触良多…

说了这么多,简单的归纳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出戏」,各位在欣赏完电影后,除了它表面的剧情之外,其实应该去思考它背后所要传达的意义,也就是要去思考人生。

肆、结论【主讲人:张维新】

?面对WTO政府应谋求电影工业救亡之道

面对即将加入WTO,国际社会对我早有开放市场、公平交易的要求,我政府相关部会也因即将入关而持续进行法规与政策的调整工作。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将能更充分融入国际自由经济体系,享受「比较利益」原则下更佳的产业发展机会及消费者福利,但却因此也同时冲击到弱势产业的生存及发展,而电影工业就在受冲击的名单当中。

电影身兼文化与商品双重角色,位居综合艺术的最高位阶,其内容含有丰厚的文化概念与社会内涵,是保存与传承思想文明的重要介质。电影文化若不妥慎保存,任由欧美强势的文化入侵,不但原本据此产业维生,怀抱创作理想的人将在台湾消失殆尽,往后消费者无论在电影院或家里所收看的电影都势必充斥西方社会价值,而逐渐失去固有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所及,不可不虑。

站在WTO会员国奉行的「互惠」、「非歧视性(without discrimination)」、「进一步自由化(freer)」、「透明化」、「关税减让」等等原则下,采行更多开放措施,是WTO会员国的义务。在加入WTO后,我国本应义无反顾的配合推动。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对影视服务业的承诺部份为,开放电影片、录像带/盘片之发行服务业(取消进口电影片拷贝之关税),并开放电影映演服务业(取消外国电影片映演厅数、拷贝数量之限制)。但根据政府的评估结果显示,尽管对外片进口采渐进式开放,国片仍难与强势的外片相抗衡,且大量外来文化之冲击亦有淹没本国文化之虞。

国片制作历经国际市场竞争,与拍片环境的不景气影响,撇开过往年拍一、两百部的荣景,近来逐渐在票房收入的羞涩下显现疲态。从原创与产制的角度来看,因国片的拍摄数量锐减,已使得国片在电影界的年度盛会金马奖颁奖奖项上经常缺席,多由港片获奖而显得「港味」十足。而电影后制作产业,碍于相关法令规定,使得空有技术设备,却难与其它国家如澳洲、泰国等地相抗衡,仅在有限的少数国片冲映市场上寅吃卯粮,无法开拓国外的市场生机,让业者感到前途茫茫。

国片的产量锐减的情形若从映演的角度来看,由本地戏院纷纷结束营业,欧美的大型影城陆续登台。本地戏院的经营要在美商发行公司的发片中获取利润,已经非常困难,更遑论上映国片。由此,不论上游的电影创作、后制工业,或下游的发行与映演业,在加入WTO之后势必都将面临更艰难的考验。

今年初在世界影展中大放异彩的《卧虎藏龙》卖座亮丽,让电影人燃起一丝希望,但其成功实为运用两岸三地人才、技术及资金,并结合美国的发行体系所致,非台湾业者单方面可为。若政府不在此刻支持电影工业重振旗鼓,徒以《卧虎藏龙》的范例要相关业者自谋生计,谈何容易?

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势,短期可提供政府主管机关作为刺激电影工业的措施有三点:

一、国片辅导金宜增加为每部两千万新台币,奖励的国片部数也应增加。辅导金中应有一定比例保障新进导演,以维护电影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二、金马奖颁奖典礼补助经费宜进行调整。颇能展现台湾电影工业发展成果的金马奖颁奖典礼的补助经费,历时十七、八年皆为一千七百多万元新台币而未调整,相较于台北电影节的三千七百万,在经费上略显不足,未来在新闻局编列相关预算时,宜研究增加此项预算补助,以活络电影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三、改善片商与放映业者的市场机能--本地市场长期为美商八大所垄断。其方式包括对档期、放映时间、厅数、映演地点之主控等。在获利分配上,台北戏院与美商比例为首周三七比。而反观台湾的电影产业工作人口(大部分为映演业)与美商的代理人数,比例为万比四,如此不合理的情况应如何调整,值得政府与学者进行研究,提供因应之道。

目前,国片业者受到强大的外国影视工业的倾销压制,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未尽周延且过时的法规牵绊,苦撑待变,急须政府由政策松绑给予实质的协助。尽管在加入WTO的前提下,开放、公平对待为我应尽的义务,然电影兼具商品及文化传承等多元角色,不能与一般商品谈判与开放等同视之。法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尚且将其列入文化免议的范畴来加以保护,据理力争。我虽错过谈判的最佳时机,仍建议应由政府主导,从保护的精神多为业者寻觅生存空间,让曾盛极一时的电影工业能再现生机。

总而言之,面对即将加入WTO,政府应明确拟定针对电影工业辅导、奖励、振兴的政策,以为因应。上述建议仅为短期刺激电影工业的做法,仅可应急但却不能治本。长久之计,仍应透过修改电影法,提供优惠的辅导措施与降低税率等办法,与国外的电影片商进行谈判,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业者谋求较为良善的经营空间。

培育人才发展台湾电影工业

一、提升台湾电影制作水准

鉴于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局势将成为区域整合体系,而主要三大体系将为欧盟、北美、以及亚太地区,我政府为因应太平洋世纪的到来,早于民国八十五年开始规划亚太营运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亚太媒体中心。电影素为影视媒体工业的火车头,故于民国八十一年起,行政院即开始筹设国家电影中心,并于次年举办中华民国电影年之各项活动,同时以辅导金等方式提供台湾电影实质支持。

台湾电影受此鼓舞,遂于国际影坛扬眉吐气,早先有《悲情城市》于威尼斯影展得奖,近年则有《一一》、《爱你爱我》与《卧虎藏龙》分别于坎城、柏林与奥斯卡勇夺多项大奖,可谓囊括世界四大影展奖座。

然而,就以最近《卧虎藏龙》受到奥斯卡奖青睐作为例证检讨,就可看出台湾电影工业迫切需要技术提升,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培训。因为该片所获得的四个奖项中,除了「最佳外语片」肯定李安导演的成就外,另三个奖项:「最佳原创音乐」、「最佳摄影」与「最佳艺术指导」,全由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之技术人才获得。有鉴于此,本校将以电影学系为基础,结合本校丰富之艺术资源,规划成立电影

学系硕士班,正式名称为「电影制作与行销发行研究所」。以下所列之成立理由,将证明本硕士班有其实用性与必要性。

二、培养电影制作与行销发行之专业人才

今年三月,陈总统召见参与柏林影展得奖有功人员时,即指示研拟成立电影艺术学院。本校电影系为国内第一所大学部电影科系,过去数十年来培养基础技术人才无数。侯孝贤、李安与王童等导演皆为知名校友,在校学生作品曾获得多次金马影展之短片奖,并入围坎城影展学生竞赛单元与其它国际学生短片展,成绩卓著。

依循如此良好基础来发展电影研究所课程,以培养电影制作与行销发行人才,对本校电影系而言,可谓水到渠成。同时在此需要强调:电影制作与行销发行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本研究所除了借重电影系制作设备外,并强调电影行销发行之课程规划。就如同李安曾经公开表示:《卧虎藏龙》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四大奖,就是因为该片的行销发行是配合奥斯卡奖的时程而设计的。台湾电影品质无论有多么精良,若没有配套的行销发行策略,也是无法成功。这将是本研究所的设立重点。

三、开放电影界现有人员进修管道

电影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是以电影工业环境也是日新月异。目前已于业界工作者,自然需要时时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但限于时间金钱等因素,出国深造变成不可能的梦想,国内自然需要提供如本硕士班之进修园地,使得影视工作者于工作之余,不至于与国际大环境的科技发展脱节。

本硕士班以实务制作为导向,仍将有别于其它机构所设立之「编导班」或「技术制作培训班」,因为本硕士班学生修习完成相关课程之后,将正式颁发硕士学位,而非一般社教机构只能给予之证书或修业证明。对于有心奉献电影事业者,将是十足的肯定与鼓励。同时,本研究所并将结合电影系已设立之进修推广部学士班,除了提供已在业界工作者在职进修的机会,对于有心进入电影界工作的生力军,将可利用各种实作课程,先对台湾电影工业环境有所了解。

四、落实教育部培育媒体专业人才之计划

秉承政府设立亚太媒体中心之规划,教育部同时配合研拟多项具体措施,故依据台(86)高(四)字第86137377号函,召集全国各大专院校影视相关科系之单位主管,举行「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媒体中心之执行方案」项目会议。其中最主要的执行事项有二:

1、结合国内大专院校影视相关科系所等单位,以建教合作方式办理人才培训计划,并开设相关课程;

2、鼓励辅导相关教育单位成立或调整影视、音像相关科系所院,及在艺术科系中加强影视、多媒体等课程。

本校电影系目前研拟之近中程计划,即包含:

1、设立进修推广部学士班,鼓励已在业界工作之专职人员,回学校继续进修,并欢迎社会一般人士对影视制作有兴趣者,利用学校环境学习相关技能;

2、发展「电影制作与行销发行研究所硕士班」(即本计划),培养电影高级专业技术与行销人才;以及,

3、大学部正式分为电影及媒体制作组与电影及媒体研究两组,奠立媒体制作与研究之基础。

由此可知,电影系发展计划明显呼应教育部目前的重点执行事项,且三者缺一不可,预计计划开展之教育学程将从大学基础教育,提升至研究所高等教育,而后普及为社会推广教育。

五、推动全面整合之电影科技研究与发展

当今媒体发展趋势有五大方向:1)电影电视整合;2)影视媒体与表演艺术整合;3)媒体工业与电讯传播工业整合;4)媒体工业与信息工业整合;5)本土与国际信息整合等。随着卫星与有线电视频道全面开放,国内媒体生态已进入整合性阶段,很难再区分电影与其它电子媒体的界限。遍观国内影视研究学门,诸如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等领域,皆有从学士班到博士班之一贯教育体系,唯独电影付之阙如,至今只有本校电影系与台南艺术学院之影音像纪录研究所与动画研究所等单位属于电影制作系所。而由于影音像纪录研究所偏向于纪实片创作,动画所则为动画制作,皆属于较专门之创作领域,故可由本所的课程规划加以平衡,不仅全面开展电影技术教育,并与其它影视学门整合,以面对新世纪的影像制作环境。

六、建立电影工业数据库

众所皆知,好莱坞电影工业存在百年以来,已累积数量庞大之相关数据,值得本所借镜学习。相对地,本所将从建立台湾电影工业数据库开始,运用因特网与光盘等计算机科技提供研究检索。本所进一步则将建立好莱坞以外各国电影工业数据库,以研究各国如何因应好莱坞电影之强势垄断。

最后,本组同同学在此感谢教授在这学期开了生活与管理这门课,从这门课多样化与多位教授的教导下,学习,变得更有趣也更能融入。没有此次的报告,我想本组同学可能也很少有机会会花时间去了解电影、欣赏电影的深处;同时,在报告的技巧上经过教授的指教批评后深感受益良多,除了再次感谢教授这学期的教导,更希望未来与教授还有共同学习的机会。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