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

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
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

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防风固沙工程及城镇周边绿化的大规模开展,樟子松容器大苗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针对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装杯前分级、苗木假植、剪根长度、营养杯的选择、栽植技术、苗木的中期管理、多种措施提高苗木木质化、防止二次抽稍等方面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苗农的收入。

关键词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

樟子松又叫蒙古赤松,是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系松科松属,高大常绿乔木。樟子松材质轻软,纹理直,强度大,易加工,是建筑、家具、车船、桩木、电杆等良材;立木可割取松脂;树皮含单宁,可提制栲胶;针叶可提制芳香油。樟子松树干通直,冠型优美,四季常青,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且适应性强,耐严寒、干旱、耐贫瘠,零下40 ℃低温生长正常,抗逆性强。因此,樟子松不但是城镇周边绿化的理想树种而且也是我国北方寒冷山地、沙地及草原上的用材林、防护林的优良树种。

樟子松容器大苗极适合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进行造林。近几年随着国家防风固沙工程的大规模开展,樟子松容器苗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不论是防风固沙用苗还是绿化用苗,都需要大苗,培育樟子松容器大苗已经成为大兴安岭地区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下面就樟子松容器大苗的培育技术加以探讨。

1 容器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容器培育造林苗木是最近几年才推广扩大的,在这几年的栽培管理当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小苗装杯时如果管理不当,窝根现象严重。

2)苗木装杯初期易干旱死亡。

3)苗木生长后期水肥管理不当,易贪青,木质化不好。

4)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常出现“小阳春”天气,原本应该进入休眠期的苗木又出现二次抽稍现象。

2 樟子松大苗培育中需严格遵守的事项

2.1 小苗装杯前要严格进行苗木分级

一般选用二年生大地苗或者一年生大棚苗进行营养杯栽植。装杯前要严格进行苗木分级,一般按苗高相差2 cm划分一个级别,50株捆一捆,同一级别的小

樟子松种植技术 一

樟子松种植技术一 樟子松栽培技术 (一)采种 天然樟子松林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3 月上旬到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种粒多少也有差异。 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加温烘干,室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 ℃以上,经过3-4 天,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 ℃的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 ,经过动翅 . .

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 1 、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 、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 3 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 、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雪埋在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 -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 -50 厘米的杂草。播种前 . .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LY/T 10000一199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容器苗的容器选择、基质配制、容器苗培育方法及出圃规格等。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树种的容器育苗,也适用于珍稀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容器育苗。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容器以及果树、园林绿化树种的容器苗可参照本标准。 2引用标准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 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林木种子 3、育苗容器 3.l容器种类及技术要求 3.1.1 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 有利于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浇水、搬运不易破碎等。 3.1.2塑料薄膜容器 3.1.2.1 一般用厚度为0.02-0.06mm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作而成。

3.1.2.2 塑料薄膜容器分有底(袋)和无底(筒)两种。有底容器中、下部需打6-12个直径为0.4-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为2-3cm,也可再剪去两边底角。 3.1.3泥质容器 3.1.3.1营养专用腐熟有机肥,火烧土、园圃土,并添加适量无机肥料配制成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 3.1.3.2营养钵用具有一定粘持性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磷肥及沙土压制而成。 3.1.4蜂窝状容器 以纸或塑料薄膜为原料制成,将单个容器交错排列,侧面用水溶性胶粘剂粘合而成,可折 b,用时展开成蜂窝状,无底。在育苗过程中,容器间的胶粘剂溶解,可使之分开。 3.1.5硬塑料杯 用硬质塑料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圆锥形容器内壁有3~4条棱状突起。 3.1.6 其他容器 因地制宜使用竹篓、竹筒、泥炭以及木片、牛皮纸、树皮、陶土等制作的容器。 3.2容器规格 3.2.1育苗容器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在保证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容器,西

樟子松

樟子松 ---- “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一、形态特征 二、分布 三、生物学特性 四、樟子松人工林幼林生长状况 五、栽培技术 六、经济利用 七、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后,人工林有很大发展。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引进栽培的樟子松,长势良好,而在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引进栽培的樟子松(图版9 — 7 ),已经是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一、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 生枝条淡黄色, 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 月— 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 —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 克,大兴安岭5.4 克,章古台地区10 -12 克。 二、分布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o以北),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300 -900 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 三、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 — -50 ℃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

大苗培育

?整地如果移植苗木较小,根系较浅,可进行全面整地。将地表均匀地抛撒一层有机肥(农家肥),用量以每亩1500~3000千克为宜,也可结合施农家肥施入适量的迟效肥如磷肥。然后对土地进行深翻,深翻的深度以30cm为准,深翻后再打碎土块、平整土地,划线定点种植苗木。采用沟状整地或穴状整地。挖沟、挖坑以线或点为中心进行挖掘。挖沟一般为南北向,沟深50~60cm,沟宽70~80cm。挖坑深一般60cm,宽度80~100cm。 大苗的概念 ?大苗是指经移栽、修剪和多年培育,符合城市绿化要求的苗木。 ?大苗是指在苗圃中培育几年到十几年,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情况下在苗圃中培育5~8年,有时需要十几年。 ?培育大苗是园林苗圃区别林业苗圃的重要特点 城市在绿化工程中应用大苗的好处 ?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大规格的苗木,主要是为了尽快成景,达到设计的绿树成荫,花枝交错的绿化效果,尽快发挥树木对环境的美化、净化的作用。 ?在苗圃中培育出的大苗,具有发达紧凑的根系、完美的树形,健壮的生长势,较大的树体,能更好地适应园林树木栽植地如公园、人行道等人多的环境,栽植后顺利地存活和生长。?能与建筑成比例,相协调

大苗的培育途径 ?苗圃中经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育出的小苗必须经过多次移植,扩大生长空间,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有时还要嫁接,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培育出适合于园林绿化种植的大苗。在大苗培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苗木的移植,同时结合移植进行施肥、灌排水、整形修剪、嫁接等工作。 一苗木移植 ?1苗木移植的概念;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掘起,扩大株行距,种植在预先设计准备好的苗圃地内,使小苗继续更好地生长发育,这种育苗的操作方法叫移植。幼苗移植后叫做移植苗。这一环节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移植与移栽是同义词。

大树移植技术

大树移植技术要点 大树移植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是保证绿化质量的重要 因素,移植干径15-40cm的乔木或需带直径1.5m至3m土坨的树木移植均属大树移植。大树移植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树木移植成活率,现将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一、大树移植术语 木箱移植: 指移植大树时,根部带土块重量较大,为确保移植过程土块的完好,采取用木箱包装移植。 缩根法:在大树移植前1-2年,将根系按预定移植时的大小,环树挖60 -80cm宽的沟,将根切断,再还回松散的营养土,使其在根的断口处愈合生新根,利于移植时成活。 修坨: 指土球或木箱移植时对土球或土台,按规格标准修理整形。 掏底: 对土球、土台底部进行挖去土壤和断根。 腰绳: 在土球高的中间部位,缠绕草绳。 双股双轴: 指土球包装时,草绳两根并用缠绕两层。 铁板条:用0.1公分厚铁板加工成宽3cm长60- 100cm 左右的代孔铁、 条,用于连接木箱板用。也称铁皮(俗称铁腰子)。 原土壤:树木在原栽植地的深度,地表面土的痕迹。 观赏面:树冠具有较美的观赏的一面。 后期养护:树木定植竣工后(或三次浇水后)的养护管理至第二年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后为止。(投资来源为工程投资)。 打包:将土球用蒲包裹严,用草绳捆紧。 二、移植大树的方法 1、根据树木品种和移植时间的不同,一般分裸根移植和带土球移植两种。带土球移植又分软包装土球移植和硬包装木箱移植。 2、移植时的土坨根系直径一般为树木1.3m处树干直径的7- 10倍,根系的深浅视根系的分布而定,一般为70-120cm。 3、移植大树前有条件的或古老大树,应提前1-2年采取缩根法断根。 4、适合移植的树种和方法 从理论上讲,只要时间掌握好,措施合理,任何品种树木都能进行移植,现仅介绍北方常见移植的树木和采取的方法。 a)、常绿乔木:桧柏、油松、白皮松、雪松、龙柏、侧柏、云杉、冷杉、华山松等。 b)、落叶乔木及珍贵观花树木:国槐、栾树、小叶白蜡、元宝枫、银杏、白玉兰、皂角、法桐、柿树、木瓜、桂花等。

樟子松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一)采种 樟子松 天然樟子松林15-20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中旬,春季 3 月上旬到4 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 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 斤,每斤40-50 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 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45 -50 ℃(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 ℃以上,经过3-4 天,60% 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 -50 ℃的温水中浸泡5-10 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 天,球果可大部分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 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 ,经过动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 以上。 (二)育苗 樟子松 1 、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 、施肥: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 3 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 、种子处理: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雪埋在1-3 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 -50 厘米,然后将种子用 3 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 -50 厘米的杂草。播种前3-5 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 2 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 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樟子松 (2 )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 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 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 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 . 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

浅谈樟子松林种植技术的思考论文.doc

2 造林整地技术 2.1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草根多,整地雨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cm《东西向》,宽20cm,深40~50cm,四壁皆陡直的坑,然后回填表土10~15cmo在植被盖度大的沙地,由于草与苗木争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干土层深达40cm。小坑深度35cm,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cm,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扎在温湿土层。由于坑内地表温度稳定,土壤湿度大,相对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2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南、西直立,东、北倾斜,深达35cm以上的坑,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 2.3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模拟小直坑环境,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cm,下口边长20cm,高30cm的三角塑料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cm的大坑,回填表土15cm。苗木栽植后,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套在苗木上,四周埋土。 3 育苗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播种区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为宜。幼苗立枯病严重,不能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整地时,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亩5000~10000kg。播种以春播最好。当平均地表温度达8-9℃时即可播种。东北地

区以4月中旬-5月初为宜。播种方法可用撒播或条播。如土壤松软,化学除草,培育留床苗可撒种。一级种子,发芽率80%以上,每亩播3.5kg。播后,可用草炭末、锯末及原床土覆盖,厚为0.5~1.Ocm,覆土后立即镇压,以防止和减少水分蒸发。播种后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灌水条件好,春季风速小的地区可不覆草,但干旱沙地育苗必须覆草,同时,在播种地设防风障。春播种子一般半月即可出苗。 播种后出苗前,可喷洒除草醚除草,每平方米有效用药量为1N2g,喷后10小时不浇水。播种后至幼苗脱壳前必须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要注意防止立枯病。樟子松二年出幼苗达上山规格,苗高为12-15cm,地径0.4Cmo 4 造林技术 在山地砾石质沙土、粗骨土、沙地、阳坡中上部及其它土层脊薄的地段上均适于栽植樟子松。尤其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上栽植生长最好。但在水湿地、排水不良的粘土地,土壤含可溶性盐类达0.12%以上的土壤和林冠下都不能造林。 在造林前一年应进行整地。新采伐地和新退耕地杂草少,土壤疏松的地方,可随整地随造林;风蚀地可以不整地造林,在土壤条件好,杂草少的地区采用窄缝栽植法,但苗木必须蘸泥浆,防止窝根,如苗木侧根发达,最好用穴植法造林。造林时间以春季最好,尽量顶浆造林,春季多风干旱的地区,也可雨季造林,造林用的苗木应在两周前原床切根,待新根分化,即可起苗,进行雨季造林,这样造林成活率较高。 5 栽植方法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及栽培技术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为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月~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至~-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栽培技术】 一、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二、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三、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雪埋: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略论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略论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摘要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中防沙治沙的重点乔木树种—樟子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樟子松进行科学营造、合理经营及做好樟子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树种的健康生长和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防治方法 樟子松是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少有的几种珍贵常绿乔木之一,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因其具有耐寒抗旱、适生地域广、生态幅度宽和生长寿命长等优良特性,而将之作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又因其树质较强、纹理直而成为家具、建筑等方面用材。虽然樟子松对被形象比喻成“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的森林病虫害有较好的抵抗能力,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鉴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其防治工作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发现病虫害后及时组织用药防治,不断提高樟子松病虫害的抵抗及防治能力,实现病虫害防治经济化、科学化、有效化。 1樟子松的生态特征 樟子松为松科大乔木、常绿乔木,又名海拉尔松、黑河赤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纬50°以北。樟子松适应性强,喜阳光及酸性土壤,抗旱、抗风,耐寒、耐贫瘠;树高15-20米,最高30米,最大胸径1米左右;生长迅速,年龄一般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树干通直,上部树皮很薄易脱落、呈褐黄色或淡黄色,老树皮较厚有纵裂、常鳞片状开裂、呈黑褐色;树冠稀疏,呈卵形至广卵形;轮枝明显,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花期5月中旬-6月中旬,属风媒花,一年生小球果绿色下垂,第二年9-10月成熟,为黄绿色或灰黄色的长卵形球果,第三年春球果开裂,种子为大小不等、颜色不等的扁卵形。 樟子松抗虫害能力较强,对松针锈病、松梢螟和松干蚧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然而,随着栽培范围的扩大及树木年龄的增长,樟子松病虫害逐渐增多。针对不同原因引起不同性质的病虫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以保证优质高效地做好樟子松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樟子松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1松针红斑病 松针红斑病是世界上松树叶部重要病害之一,是以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为病原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此病可造成樟子松苗木绝产,幼树受病严重者也能枯死,大树一旦生病即使治愈也会影响生长。

初探樟子松林种植技术樟子松蚂蚁森林谁种了

初探樟子松林种植技术樟子松蚂蚁森林谁种了 引言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可达150~200a,有的长达250a。 1 采种 樟子松球果在9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球果成熟后挂在树上达6~7月之久,采种期较长,采种最好在春秋两季,因冬季严寒,枝条较脆易折断损伤母树或发生事故。樟子松球果果鳞厚而坚硬,短期不易开裂,可用人工露天日晒干燥和干燥室进行脱粒。脱粒时,要注意室内温湿度的调解,保持种子的生命力。种子贮藏含水量为9%~10%。 2 造林整地技术

2.1 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草根多,整地雨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cm《东西向》,宽20cm,深40~50cm,四壁皆陡直的坑,然后回填表土10~15cmo在植被盖度大的沙地,由于草与苗木争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干土层深达40cm。小坑深度35cm,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cm,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扎在温湿土层。由于坑内地表温度稳定,土壤湿度大,相对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2 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南、西直立,东、北倾斜,深达35cm以上的坑,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 2.3 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模拟小直坑环境,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cm,下口边长20cm,高30cm的三角塑料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cm 的大坑,回填表土15cm。苗木栽植后,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套在苗木上,四周埋土。 3 育苗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播种区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为宜。幼苗立枯病严重,不能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整地

大苗培育技术总结

大苗培育技术总结 《大苗培育技术总结》的范文,。篇一:树木大苗培育要领树木大苗培育要领 1.移圃培育将小苗从原圃地转移到另外的圃地,以较大的株行距培育成大苗。 2.留圃培育将苗圃苗木多次抽移到别处,留下的再培育成所需规格的大苗。 3.间作培育将小苗以小株距、大行距栽植,行间种植适宜的作物,实行以耕代抚,把小苗培育成大壮苗。 4.混交培育将绿化树种(如泡桐、梧桐、梓树等)小苗和用材树种(如杉木、松树等)小苗混交造林,需间伐时可挖取利用。 5.片林培育将一般绿化树种(如樟树、银桦、扁柏等)小苗成片栽植于林地。根据需要可逐年抽取苗木利用。 上述育苗方式,前两种适宜雪松、龙柏、金松、南洋杉等珍贵树种培育大苗,一般要移植2次;而后三种适宜一般树种培育大苗,移栽密度较小,只需移植1次。 培育大苗的准备工作 1.培育年限取决于培育目标及树种生长速度,一般移植1次为1至 3年,移植2次4至6年。

2.移植季节落叶树种自落叶后至次年长叶前移植;针叶树种宜稍早于落叶树移植;常绿树须在梅雨季节初期移植。 3.苗圃准备移圃和间作育苗的圃地,应选择肥力较高的林地,并深耕土层,施足基肥,做成高床。片林与混交培育的,必须选用一类林地,进行全垦深挖开大穴,适当施用基肥。 4.小苗整修选择生长良好的壮苗,保持其根系完整,剪去过密的枝条和主根过长部分。常绿阔叶树应剪去下部枝条和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成活。 5.移植密度移植密度取决于树种和需要培育的规格,思想汇报专题常用行距为 12、60、100厘米,株距为10、50、100厘米。 6.移植方法多用穴植法,即按预定株行距在苗床或大穴中挖小穴栽植。要做到苗身端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度,并浇好定根水。萌芽力较强的泡桐、法桐等树种可截除苗干栽植。各种苗木要按径粗分别栽植,以便于管理。 培育大苗的管理措施 1.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5至6次,第二年4次,第三3次,第四年起每年1至2次。中耕除草深度要达到15厘米。 2.苗木修剪大苗主干高度要求是:行道树和城市绿化苗3至4米;防护林用苗1至2米;四旁与园林绿化苗视需要而定。要剪除主干上的枝条与萌蘖,并视需要进行树冠修剪定型。主干高度达标时要摘除顶芽。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LY/T10000一199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容器苗的容器选择、基质配制、容器苗培育方法及出圃规 格等。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树种的容器育苗,也适用于珍 稀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容器育苗。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容器以及果树、园林绿化树种的容器苗可参照本标准。 2引用标准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林木种子 3、育苗容器 3.l容器种类及技术要求 3.1.1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 有利于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浇水、搬运不易破碎等。 3.1.2塑料薄膜容器 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作而成。0.02-0.06mm为一般用厚度 3.1.2.1.

3.1.2.2塑料薄膜容器分有底(袋)和无底(筒)两种。有底容器中、下部需打6-12个直径为0.4-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为2-3cm,也可再剪去两边底角。 3.1.3泥质容器 3.1.3.1营养专用腐熟有机肥,火烧土、园圃土,并添加适量无机肥料配制成 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 3.1.3.2营养钵用具有一定粘持性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磷肥及沙土 压制而成。 3.1.4蜂窝状容器 以纸或塑料薄膜为原料制成,将单个容器交错排列,侧面用水溶性胶粘剂粘 合而成,可折 b,用时展开成蜂窝状,无底。在育苗过程中,容器间的胶粘剂溶解,可使之 分开。 3.1.5硬塑料杯 用硬质塑料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圆锥形容器 内壁有3~4条棱状突起。 3.1.6其他容器 因地制宜使用竹篓、竹筒、泥炭以及木片、牛皮纸、树皮、陶土等制作的容器。 3.2容器规格 3.2.1育苗容器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 格容器,西北规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在保证.干旱地区、西南干热河谷和立地条件恶劣的、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适当加大容器规

大树移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大树移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绿化施工节奏的加快,要求绿化景观形成时间短、见效快。为此,适当移植大树,形成绿地骨架已成为加速绿化、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许多地区大树移栽成风,造成了破坏大树原生态的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长途运输和挖苗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了大批大树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资源,这是不应该提倡的。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不宜过量移栽大树。 一、大树移植的概念 (一)大树的界定 按园林绿化施工规范胸径10—20cm的称为大规格苗木,落叶乔木胸径大于20cm,常绿树胸径(基径)超过15cm称为大树。 (二)大树的来源及生长特点 1.来源于城市绿地 大树很少是从园林苗圃培育的,大多数是园林绿化改造工程中需要调整的种植了几十年的树木。这些苗木大都是苗圃培育而后定植的,经过多次移植,根系比较发达,移植成活率高。栽植基质土壤较好,便于挖掘土球或箱板苗的土台。总的讲大树移植的困难小些,成活率会高些。 2.来源于乡村山林 现在到处要求种大树,于是,农村种植几十年的,野生于山林的大树都成寻求的目标。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实生苗,有不少没有经过移植,没有断过根,只有直根系,侧根很少。根系分布没有规律,移植断根后损失惨重。我们建议这种“山苗”最好不用。南方的大树移植成风,利用山苗是造成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三)大树移植的准备工作 在大树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前面已有论述,所不同的几点应注意。 (1)如确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移栽古树名木,必须预先报请所属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现场勘察决定实施方案 勘察内容:树种及规格,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环境条件:建筑物距离,架空线,地下管线,挖掘、吊装、运输作业场地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作业方案。 (3)大树移植不再单纯强调观赏面,重要的是注意原生态方向。一定要首先在大树上标明原生地朝向,保证移栽后的阴阳面与原有立地条件一致。 (4)作业场地的准备:对挖掘大树作业和拟移栽大树作业的周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吊装、运输通畅无阻。超宽超长运输应向交管部门报批,取得批件。 (5)机械、材料、工具准备同树木土球、箱板移植。 二、大树移植的难点和相应措施 (一)大树移植的难点 1.大树生长地不同于苗圃培育的大规格苗木,土质、地形、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根系发育无规律,按常规确定土球、箱移土台大小,很不可靠。 2.大树的根系发育范围要比苗圃培育的大规格苗木大,移植后相对损失比例

榆林沙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榆林沙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文章着重阐述了榆林沙区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各個技术环节,从育苗地选择、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直至苗期管理、越冬防寒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提出了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要求,确保樟子松苗木快速繁殖成为现实,对榆林沙区育苗实践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从而不断满足榆林市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标签:榆林沙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1 概况 1.1 自然概括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条件较好,雨热同季,年降雨量大约400毫米,雨量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温度8摄氏度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8.6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32.7摄氏度,全年日照时数2928小时,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3208摄氏度,无霜期151天,pH值为7。 1.2 樟子松习性 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它的根系发达,在风积沙土、栗钙土、白浆土上都能生长,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达4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50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但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 2 育苗及管理 2.1 育苗地选择 圃地宜选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水资源丰富,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劳力充足和便于管理的地方。容器育苗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樟子松喜微酸性土壤,因此圃地不宜选在盐碱地、蔬菜地和紫穗槐、沙棘等育苗地,最好选择新垦的黄绵土地、沙壤土地或覆土厚度为20cm覆土沙地。 2.2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2.1 做苗床。采用低床宽步道育苗方式。即苗床净宽1-1.2m,高20~22cm,步道宽50-60cm,苗床长因地形而定,一般不超过30m,苗床深20-25cm,步道垄高10-15cm,通直不倾斜。床底面平整,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垄面踩实。

大树移植方法及技术要点

大树移植方法及技术要点 大树移植方法及技术要点 (1)大树移植方法及技术要点 大树移植中的大树是指乔木、亚乔木,胸径lO厘米以的树木。从大树移植树木来源可分为人工培育大树移植木和天然生长大树植木两类。人工培育的移植木是经过各种技术措施培育的树木,移植后的树木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 前期准备 ①掌握苗木生物特性、生态习性及苗木来源地、种植地的士壤等环境因素。从植物生理学分析,无论人工、天然树木每棵树木的生长都有方向性,在同一个立地条件下,阳坡的树冠大于阴坡;阳坡的侧根短于阴坡;阳坡的叶片多于阴坡;阳坡的结实多于阴坡。故移植前必须用铅油,在朝向方位的胸径部位划一个记号。 ②准备好必须的机械设施(如吊车,平板运输车等)、人力及辅助材料,并实地勘测行走路线,制定出详细的起运栽植方案。 ③号苗及苗木处理:选择生长强健、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符合绿化设计要求的苗木,预先进行疏枝、短截及树干伤口处理(涂白调合漆或石灰乳)。 ④栽植地树穴处理:如雪松树穴除考虑土坨大小外,还要预留出人工坑内作业空间(土坨全坑边保留40—50厘米),树穴基部:土壤保持水分.需换士,一定要将虚土夯实并用水下沉(防止因土壤不平树木放入后发生倾斜)。 栽植树木落叶后为最佳时间,此时树木还在休眠,树液尚未流动。在城市改建扩建工程中的大树移植,可以在生长旺季(夏季)移植,最好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随浇。 起苗:对于非季节移植的大规格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坨。土坨直径为树高的1/3左右,土坨要完好、半整。土坨形似苹果,底部不超过土坨直径的1/3。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用吊车吊苗时,钢丝绳与土坨接触面放l寸厚的木块,以防止土坨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松散。 修剪:修剪主要是减少树木水分蒸发、便于运输和栽植。如果有影响运输的侧枝可适当剪短,原则针叶树不修剪,阔叶树可适当修剪。 运输:苗木过于高大,行走路线上必须苗木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在运输车上要做好支架。

樟子松移栽管理

樟子松大苗移植管理技术 时间:2009-04-26 随着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增进城市绿化,抵抗自然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经过近几年的绿化实践,以小灌木为主的绿化功效明显低于常绿乔木,常绿乔木树种在美化城市环境、抵抗风沙、遮荫纳凉、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栽植常绿乔木、加强养护,可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尽快改善城市的恶劣环境,造福于民。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大枝轮生,叶二针一束,球果卵圆形。喜光、喜干凉,能耐-25℃低温,在棕壤、淋溶褐土上生长最佳,酸性、中性及石灰岩母质的钙土均能生长,适应性强,是重要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樟子松不易生根,移栽不易成活,种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旺盛、保持良好树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该文针对樟子松大苗移植及管理阐述几点关键技术要点。 一.选树定形 城区街道种植大苗,必须树形优美、规格一致、无病虫害。起挖前一定要按规格、按数量在起苗前先行定株标号,对死枝、不良枝进行修剪,保证树形完美整齐一致。 二.起苗 1.准备工作 为保证所起苗木的土坨完整,起苗地不宜选择沙土或砾质土,要选择土层深厚、石砾少、肥力较好的壤土和中壤较为理想,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不易成坨,且操作困难,一般以土壤持水量45%~55%为宜。如遇山地苗,尽量避开圃地的大石块,以免散坨或偏坨。 2.起苗 ①土坨规格起苗所带土坨的规格,依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土坨越大成活率越高,生长越旺盛,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②起苗剪根依据所带土坨的大小,起苗时在土坨直径的外围先向下直挖20cm,然后斜向里挖,使土坨自上而下由大到小呈陀螺状,遇直径大于1cm的根要用剪枝剪剪断,不要以工具铲或刨,以防散坨裂根。在起苗过程中禁止以用力推、扳、的方式拉断根起苗。 ③土坨捆绑土坨捆绑是为了保证起运过程的土坨完整,减少植株失水,提高成活率和适应性。当土坨挖至陀螺状底部还有少部分连接时,由一人用支杆顶住树干慢慢倾斜,另一人将土坨底部与土壤连接处铲断,再开始对土坨缠绕草绳。首先将草绳在苗木根茎部绕一圈并打结,留出30cm的绳头,然后以垂直于树干向外的方向在土坨圆周上均匀分布地缠绕,每缠一

简述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简述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 摘要: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如何种植营造出高水平的樟子松林来保持水土,提高我国整个的环境质量,是多年来不变的课题。本文就从樟子松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樟子松播种田间管理养护管理 1、播种前的准备 1.1 种子催芽 在这里主要是讲的樟子松移植苗下的种子催芽。通常在播种前五天之内进行曲种子处理。做好种子的清洗之后,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时间要至少两个小时。在经过了40多个小时的侵泡之后需将种子均匀的洒在席子(细筛)上进行室内催芽。这时应当注意种子湿度。在经过48个小时之后种子一般开始咧嘴,待有三分之一咧嘴时种子即可播种。 1.2 圃地选择 即便是樟子松的生长力顽强,想要培育出质量好的樟子松林,也应当注意樟子松种植圃地上的各种条件是不是适合樟子松的种植。有条件的可以优先选择通风条件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方。没有条件的最好选择风沙较小的地方,前茬作物是豆类的土壤条件最为理想。 2、播种 播种的时日应当选在风雨较小的五月份。以保证持续的作业。首先应当在播种的时候按照床数等分,将分好的种子均匀的播在床面上。然后在用沙子填充压实。在填充压实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沙土的均匀性,以便生出的幼苗整齐。然后是应当注意种子及其幼苗的保养。最好是喷洒25%除草醚乳液,浓度为20倍液,15kg药液可喷洒苗床180m2。将稻草(保湿、防风)均匀地覆于床上,在床上钉上木桩,将准备好的草绳系在木桩上压住稻草。最后,用木钩勾住草绳插在床面上,播种完毕。播后浇两次水(用喷灌、喷壶均可),一般7-10天即可出齐苗。 3、田间管理 樟子松的培育技术大部分体现在田间管理上。因为想要造成大规模的樟子松林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就应当充分的利用目前的整体松林的培育技术以及个别幼苗的病害防治技术来进行培育。

绿化大苗培育苗木移植技术

绿化大苗培育苗木移植技术 杨孝柳1,唐启发 2 (1.贵州省锦屏县林业局,贵州锦屏557600;2.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前在城市绿化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旅游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绿化带、道路等绿化中都采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因此大苗 培育已经成为苗圃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苗木移植是大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苗木移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各中心苗圃 进行大苗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绿化大苗培育;苗木移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4-446-02 作者简介 杨孝柳(1968-),女,侗族,贵州锦屏人,工程师,从事林 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4-051苗木移植的意义和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1.1 苗木移植的意义 移植是把生长拥挤密集的较小苗木 挖掘出来, 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在移植区栽种。园林绿化美化选用的树种品种繁多,有常绿的、落叶的、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及各种造型植物等。其生态习性不同,有的喜光,有的耐阴, 有的生长快,有的生长慢,大多数树种是用播种、插扦、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育苗初期都较密,营养面较小, 相互之间竞争难以长成大苗,必须进行移植,扩大行株距, 才有利于苗木根系、树干、树冠的生长,培养出具有理想树冠、优美树姿、干形通直的高质量的园林苗木。而且,也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扩大行株距移植, 苗木植株个体才能长大,才能逐步培养出园林绿化美化所需的大规格苗木。 苗木移植这一技术措施,在育苗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1)移植扩大了苗木地上、地下的营养面积,改变了通风透光条件,因此使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良好。同时使根系和树冠有扩大的空间, 可按园林绿化美化所要求的规格发展。(2)移植切去了部分主、侧根,使根减少,移植后促进须根的发展,根系紧密集中,有利于苗木生长,可提前达到苗木出圃规格, 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美化种植成活率。(3)在移植过程中对根系、树冠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剪,人为调节了地上与地下的生长平衡。淘汰了劣质苗,提高了苗木质量。苗木分级移植,使培育的苗木规格整齐,枝叶繁茂,树姿优美。1.2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 1.2.1 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苗木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是 如何维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的平衡。移植苗木挖掘时根系受到了大量损伤,苗木能带的根系,与起苗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一般苗木所带根量只是原来根系的10% 20%。这就打破了原来地上与地下的平衡关系,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一是进行地上部的枝叶修剪,减少部分枝叶量, 也就等于减少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供给与消耗相互平衡,苗木移植就能成活。相反,不对地上部进行修剪,水分和营养物质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苗木就会因缺少水分和营养物质而死亡。二是在地上部不修剪或少修剪枝叶的情况下保持地上部水分和营养物质尽量不蒸腾和消耗,并维持较长时间的平衡,苗木仍可移植成活,特别是 常绿树种的移植。1.2.2 移植成活的技术措施。落叶树种的移植,除了要注 意修剪地上部枝叶, 使地下根系外表面积(或根量)与地上枝叶外表面(枝叶量)相等,或枝叶外表面积略小于根系以外,还要注意移植的季节。落叶期移植由于枝叶量小,容易平衡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关系,因苗木处于生理休眠状态,其蒸腾量小,移植成活率高。即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移植最好,特别是春季发芽前移植成活率最高。落叶树种若在生长期移植要对地上部分实行强修剪, 少留枝叶,争取带大土球移植,或多带根系少带土,移植后经常给地上部喷雾,生长期也能移植成活。 常绿树种移植时,为了保持其冠形,一般地上部分较少修剪,实际上地上部枝叶外表面面积远大于地下部分外根系表面积, 移植后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与消耗是不平衡的。移植时为了达到平衡,尽可能多带和保留原根系,起的土球尽可能大些,栽植后要保持树冠对水分的需要,要经常往树冠上喷水,维持一段时间后,地上与地下部都逐渐恢复生长,常绿树种就能成活。常绿树种移植的季节以休眠期为佳,因为这时树木的气孔、皮孔处于关闭状态,叶细胞角质层增厚,生命活动减弱,消耗水分与营养物质少,移植成活率高。 在常绿树种在生长季移植后,采用在南面西面方向搭遮阳网的方法来减少阳光照射,从而减少树冠水分蒸腾量。并安装移动喷头喷水, 待恢复到正常生长(约1个月左右),逐渐去掉遮阳网,减少喷水次数,使移植成功。 中、小常绿苗成片移植可全部搭上遮阳网,浇足水,过渡一段时间后逐渐去掉,也可在阳光强的中午盖上,早晚打开。 另外,移苗木时还要考虑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如阴湿性、喜光性、耐盐碱、耐热性、耐寒性等,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移植的时间、次数和密度2.1 移植时间 移植的最佳时间是在苗木休眠期进行,即 从冬季11月至翌春3月。常绿树种也可在生长期移植。实际上苗木可以在任何时间都可进行移植,只要是条件许可无时间限制。2.1.1 春季移植。移植苗成活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故在早春地解冻后立即进行移植为适宜。早春移植,树液刚刚开始流动,枝芽尚未萌发,蒸腾作用很弱, 土壤湿度较好。因根系生长湿度较低,土温能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所以早春移植苗木成活率高。春季移植的具体时间,还应根据树种发芽的早晚安排。一般发芽早者先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4):446-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