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礼服-十二单

宫廷礼服-十二单
宫廷礼服-十二单

宫廷礼服--十二单

十二单(じゅうにひとえ),又称女房装束或五衣唐衣裳,是日本女性传统服饰中最正式的一种。于平安时代的10世纪后开始被作为贵族女性的朝服,现代在一些场合是正式礼服。

十二单的名称首见於《源平盛衰记》。一般由5-12件衣服组合而成。按照不同季节,穿着人的身份和场合,十二单衣的颜色和花纹有特定的复杂搭配。

组成

袴:下身贴身的裙裤,已婚者用红色,未婚者用浓色。早期质地为平绢,后来为丝绸。现在又分带褶的长袴和无褶的表袴。

小袖:上身最内层的内衣,一般为白色短衣。

単:穿在小袖外面,多为绫、绢制作。

五衣:穿在单衣外面,有色彩浓淡搭配的衣服。原来为五层不同颜色的衣服,后来简化为同一件衣的开口处缝五层布料而成。

打衣:穿在五衣外面,质地坚挺的一层。最早的作用是御寒。因原来衣上有用木砧捶打出来的纹样而得名。

表着:打衣外面垂领广袖的外袍,有华丽的刺绣,经常分表里两层。

唐衣:表衣外面的华丽短褂。

裳:颜色鲜艳,围在后腰的长裙,多为绫或纱所制。分为三个部分:后背自腰向下为“大腰”,向后直至拖地的八幅折裙为“引腰”,系于腰间部分为“小腰”。

檜扇:彩绘并饰有金银箔的木扇。

西方服装史-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各地服装对比

西方服装史-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各地服装对比文艺复兴是指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复兴,借以像中世纪的神学挑战。文艺复兴,无论其 性质是不是对古典文化的复 兴,它都是继承希腊、罗马 之后欧洲文化艺术的又一高 峰。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服装, 就是在公元14世纪的服装 风格上发展起来的,甚至可 以说,15世纪初的发展,基 本上沿用着14世纪的服装 款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西方不同地区服装也在原有 的款式上发生了改变,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方式。 一.首服的比较

意大利人对首服的要求不太 严格,除了官员那种绣满精细图 案,漂亮典雅的头冠和年轻时髦 人歪戴着小型高筒帽,再插上几 根羽毛以外,一般人对首服持有 保守态度。而这一时期,意大利 众多贵族妇女戴着大而圆的头 罩,也正是因为这一头罩使其和 宽松的长衣一起取得了和谐的 效果。和意大利妇女的头冠相 比,法国贵妇头冠样式奇特且 多种多样,并成为了法国女服 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她们的 头冠给人以新奇独特的印象, 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古怪的程 度。她们最普通的头饰是发网, 并且通过发网质料和装饰的不 同可以区分出着装者的身份和富有程度。勃艮第公国的男性一般在塔糖帽上插上两根羽毛,而勃艮第和佛兰德的两地的女性沿用传统的长方形头巾或大面纱。她们习惯将头巾或面巾经水洗后做成褶皱,装饰在头部。英国妇女将着装热情较大的倾向于头饰,心形的,洞穴式的,各种头饰

应有尽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鬓发球。可见在文艺复兴早期不同地区的首服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妇女们的首服相比男性更加复杂,更加注重装饰。 二.主服的比较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的服装和意大利的美术一样出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意大利在服装面料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保证大批量色泽 鲜丽的上等服装面料——天鹅 绒和锦缎的供应。在文艺复兴早 起,意大利人主要穿着宽松系带 外衣,是一种长及小腿肚的服 饰,袖口肥大,袖筒像个袋子, 衣领略低。但到了15世纪中叶 以后,衣身和衣袖不再那么宽松 肥大,袖子也有了缩短的趋势。 但在15世纪末叶的意大利,传统紧身衣又一度流行。而意大利得女 服并没有像男服那样缩短,相反越 来越长。 受意大利服饰的影响,在法国, 宽松系带的长衣流行了将近50年。 但在服装的发展中,法国的衣袖从 腰部开始就已形成,然后逐渐收

19世纪欧洲女装

[字体:大中小]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 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其妙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向,这里的苛尔莱耐上插入许多条鲸须。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吏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 这一时期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了,叫“帕尼埃”(panier,英语为pannier意为很需要筐、背笼。因其形似马驮东西时的背笼面得名),在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洛可可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帕尼埃越来越大,便于出行也进行改良,出现一种叫做帕尼埃·多布乐的裙撑,相对方便多了。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 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欧洲风格服饰

一拜占庭风格服饰 拜占庭服装是和其三种异质文化相融合的特殊性相联系的,希腊罗马的古典 风格,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宗教文化的禁欲精神在服装中得以体现。拜占庭发 达的染织业,带来了华美的风气出现了服饰衣料丰瞻华美、几近奢华的特点。 色彩的象征性也十分突出,如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神圣,红色象征基督的 血和神的爱,紫色象征高贵和威严,绿色象征青春,黄色象征美德,深紫色象征 谦虚,亮黄色象征丰饶。宫廷里最喜爱的色彩配合是红紫色的底上刺以金色绣品 。纹样以几何图形和动植物为主,也有宗教仪式场面。图形也赋予象征意义,如 鸽子表示神圣的精神,圆表示无穷,十字表示对宗教的信仰。 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形成独特的镶贴艺术,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华丽图案的刺绣。这种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二巴洛克风格服饰 巴洛克克服装的发展分为荷兰式和法国式两个历史阶段。其中女性服装没有多大变动,总是在强调纤腰凸臀的审美标准中反复追逐。荷兰时期的女服较西班牙时期的女服,从整体上变得丰满圆润,较多的呈现了女性的自然柔美。因为它去掉了用来强调体型的紧身衣和裙撑但法国女装仍然强调纤腰凸臀,紧身衣又开始流行起来,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困扰的问题这时期的女性们很性感,典雅,她们在穿紧身衣的同时衣领很低,后臀的裙子膨大翘起,裙摆拖得很长。女子喜欢佩戴和男子一样的装饰羽毛的宽檐帽,有时扎头巾,而且佩戴多层扇形发型的假发,还喜欢穿浅高跟,携手杖、阳伞;戴无指手套,在宫廷里还流行在脸上作红色或黑色装饰,被称为美人痣。

三洛可可风格服饰 18 世纪中后期以后,洛可可女装造型上最醒目的特征是由裙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膨大的臀部,腰部以下呈长方形;由紧身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上束裹成平挺的圆锥体,正视呈倒三角形,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以蓬帕杜夫人命名的蓬帕杜领口样式,它是一种设计为宽而低的领口,呈倒梯型,领口部位开口较宽,并且很低,可以坦露四分之一的胸部,而接近肩部的上领口较窄,洛可可装饰艺术在曲线自由的拼接过程中逐渐把传统艺术形式中追求对称的特点改变为不对称的新奇特征。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当时主要采用的花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 美图共赏 2009-09-15 09:44:29 阅读79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 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 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 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 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 围巾的构成。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 2 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

18——19世纪欧洲女性服饰 ? ?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 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很难用

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它的出现使原本由宫廷贵妇引导流行的时代一去不返,时装样本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成为新的时尚代言人。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薄纱,条纹毛织物和蝉翼纱,给人轻盈、飘逸的感觉。强调细腰和夸张的裙摆,马鬃编成的裙撑首次出现。为了显示细腰,肩部设计不断扩张,袖口也极度夸张,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属丝做撑垫。

古代欧洲宫廷服饰

宫廷服饰: 18世纪时,法国宫廷继续创立新服饰,主要以丝缘、花边、丝绸、天鹅绒以及淡色的花缎等制成。同时,用黑色天鹅绒的贴片代替以前的化妆面孔和扑有香粉的头发或假发。男人戴黑皮和獭皮的三角帽,帽边镀金或镶花边,并饰以鸵鸟毛。他们把头发或假发编成辫子,以黑色丝带系住,置于背后。带扣的鞋子上配有红色鞋跟。盛装时须穿灰白色的丝袜,平时则穿白色毛袜。 妇女的服饰: 1750年后,妇女开始在头发上加假卷发,做发卷,涂发油,扑香粉,并饰以丝带、花边,以及羽毛等,致使头发高高隆起。有时,妇女的头发高得连通过房门或坐马车旅行都感觉很困难。遇上坏天气时,头上还要戴一顶巨大而可以收缩的帽子,这是一种线织的帽子,收起来就像篷车顶,故被称为“篷车帽”。 当时的女裙一般都用撑裙物及一些硬的衬裙使得裙子高高隆起,形似篮筐,以后演变为内装撑衣架,又名裙环。后来,有位名叫华都的画家,他设计出一种背后有褶折从颈部飘垂下来的长服。这种衣服洒脱、飘逸,一时风靡法国宫廷,人们称之为“华都长服”。 当时,男女外出时习惯携带长手杖、暖手筒、皮包及成对的表。而妇女,除暖手筒、皮包等以外,还要以扇子和人工花为饰。还有一种在当时甚为时髦的东西,就是鼻烟盒。 拿破仑时期的服饰: 男子的服饰: 到了拿破仑时期,他想要建立一个同旧制度时期同样严格的礼宾机构。因此,执政府建立后,便着手拟定服装法条例,致使各种礼仪服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当时的宫庭服装主要是沿用了18世纪末的式样:白色开司米的短裤配以同样色调的长统袜,服装的区别仅在颜色、徽章和剌绣花纹的不同。但外套、无边帽或两角帽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绅士们的衣服上还饰以皱领。那些没有官方头衔的人士进宫时,一般都身着缀有金属纽扣的法国式服装且腰间佩剑。 这一时期,男子的服饰除出入宫廷、参加仪式或是出席晚宴时要穿大礼服及上述服饰外,日常的服饰也可看出1795年到1799年法国督政府时期奇特衣着的影响:高翻领的男上衣(燕尾服)下窄上宽,而且很短,配以紧身的长裤或短裤,裤料可以是皮的、针织的或人字斜纹布的。但到1815年时,米黄色的裤子即长到了盖过脚面。 当时坎肩的质料多是带颜色的凸纹布料,前襟是一大排纽扣。但后来,大家更喜欢饰有彩色镶边的细纱坎肩。大约在1811年前后,人们又开始用提花凸纹织料了。此时那种把领子露在外面的细长领带取代了1806年以前时兴的那种一直系到嘴边的大领带。 同时,鞋子与服饰的配套也很讲究。如果身着短裤,下面须穿骑兵式的长统靴或是护腿套;如果是穿人字斜纹布长裤和燕尾服,则须着薄底浅口皮鞋。那时的男子礼服一般说来都是双排纽扣,而且大都是多层领。另有一种较短些的男斗篷也可作男礼服。

欧洲中世纪宫廷服饰有什么特点

欧洲中世纪宫廷服饰有什么特点 巴伐利亚 皮裤,紧腰裤,男士短上衣,亚麻衬衫,粉红色的丝绸领带和妇女民族服装。妇女们留着辫子,脸上点着雀斑,衣着时髦,而男士们则头戴帅气的帽子,留着特意蓄起来的胡子。 维多利亚 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哥特式服饰 受建筑影响较大,其服饰上的特点是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哥特风格的服饰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中世纪,裙长是一种等级的标记,只有高贵的太太们才允许后摆拖地,并有权把它染成绿色。服装上的分割线、装饰线多采用纵向的、垂直的线条。13— 15世纪欧洲服装中歌特风格最为流行。那尖尖的埃宁帽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时下流行的哥特式时装也常常是不对称的,但时下所谓的哥特式时装只不过是带有些许哥特式艺术的气息,它看起来带有更多的商业色彩,这使得“哥特式”听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销口号。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领紧身皮衣和有着复杂纹路的银饰,最关键是黑眼圈和悲伤麻木的表情。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某种精神境界。

巴洛克服装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法语:BAROQUE。原意:不圆的,畸形的珍珠,有不规则的,不整齐的,强烈的动感。巴洛克初指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后来在其影响下产生的服装风格,统称为巴洛克服装。 展

欧洲服装史

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5) 二、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6~17) 三、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8~46). M0 k' 四、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47-83)6 W* s! 五、新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84~104)- z- d8 六、巴斯尔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05~138) 七、S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39~197)0 f ]6 W- 八、20世纪...7 s% v( c+ c7 c) p 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

所谓“巴罗克”(baroque),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最初是一种艺术批评用语,指那些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到19世纪末才用来表示17世纪出现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注重光和色彩效果的艺术样式。在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罗克时期”。 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各王权和大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势力、民众和资产阶级、代表旧宗教的天主教和代表革新派的新教之间,在这个世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就发生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荷兰在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率先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斗争,也终于步人资本主义社会。与其相对,法国则在这个世纪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王公贵族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需求。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花园,举办大型的游园会、宴会,听音乐、观歌剧、赞助艺术创作,权贵们要么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要么去追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社会中,必然出现新奇怪异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罗克风格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F7 G. ^4 V/ y& K* f0 w' K% z 就服装文化来讲,17世纪的前半叶,新兴强国荷兰领导着欧洲的潮流,而到了17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路易十四亲政(1661-1715),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竭力鼓励对外贸易,设

现代欧洲宫廷服饰

现代欧洲宫廷服饰 宫廷服饰 : 18世纪时,法国宫廷继续创立新服饰,主要以丝缘、花边、丝绸、天鹅绒以及淡色的花缎等制成。同时,用黑色天鹅绒的贴片代替以前的化妆面孔和扑有香粉的头发或假发。男人戴黑皮和獭皮的三角帰,帰边镀金或镶花边,幵饰以鸵鸟毛。他们把头发或假发编成辫子,以黑色丝带系住,置于背后。带扣的鞋子上配有红色鞋跟。盛装时须穿灰白色的丝袜,平时则穿白色毛袜。 妇女的服饰: 1750年后,妇女开始在头发上加假卷发,做发卷,涂发油,扑香粉,幵饰以丝带、花边,以及羽毛等,致使头发高高隆起。有时,妇女的头发高得连通过房门或坐马车旅行都感觉很困难。遇上坏天气时,头上还要戴一顶巨大而可以收缩的帰子,这是一种线织的帰子,收起来就像篷车顶,敀被称为“篷车帰”。 当时的女裙一般都用撑裙物及一些硬的衬裙使得裙子高高隆起,形似篮筐,以后演变为内装撑衣架,又名裙环。后来,有位名叫华都的画家,他设计出一种背后有褶折从颈部飘垂下来的长服。这种衣服洒脱、飘逸,一时风靡法国宫廷,人们称之为“华都长服”。 当时,男女外出时习惯携带长手杖、暖手筒、皮包及成对的表。而妇女,除暖手筒、皮包等以外,还要以扇子和人工花为饰。还有一种在当时甚为时髦的东西,就是鼻烟盒。 拿破仑时期的服饰: 男子的服饰: 到了拿破仑时期,他想要建立一个同旧制度时期同样严格的礼宾机构。因此,执政府建立后,便着手拟定服装法条例,致使各种礼仪服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当时的宫庭服装主要是沿用了18世纪末的式样:白色开司米的短裤配以同样色调的长统袜,服装的区别仅在颜色、徽章和剌绣花纹的不同。但外套、无边帰或两角帰是必不可少的,通帯,绅士们的衣服上还饰以皱领。那些没有官斱头衔的人士进宫时,一般都身着缀有金属纽扣的法国式服装且腰间佩剑。 这一时期,男子的服饰除出入宫廷、参加仪式或是出席晚宴时要穿大礼服及上述服饰外,日帯的服饰也可看出1795年到1799年法国督政府时期奇特衣着的影响:高翻领的男上衣,燕尾服,下窄上宽,而且很短,配以紧身的长裤或短裤,裤料可以是皮的、针织的或人字斜纹布的。但到1815年时,米黄色的裤子即长到了盖过脚面。 当时坎肩的质料多是带颜色的凸纹布料,前襟是一大排纽扣。但后来,大家更喜欢饰有彩色镶边的细纱坎肩。大约在 1811年前后,人们又开始用提花凸纹织料了。此时那种把领子露在外面的细长领带取代了1806年以前时兴的那种一直系到嘴边的大领带。 同时,鞋子不服饰的配套也很讲究。如果身着短裤,下面须穿骑兵式的长统靴或是护腿套;如果是穿人字斜纹布长裤和燕尾服,则须着薄底浅口皮鞋。那时的男子礼服一般说来都是双排纽扣,而且大都是多层领。另有一种较短些的男斗篷也可作男礼服。 这一时期的大礼帰多是灰色、羊毛色或黑色的毡帰,有长毛的也有短毛的,有时也戴草帰。1803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鲁滨逊”的小帰檐丝质礼帰。此外还有一种宽大的、帰檐前后向上折起的“半船型”或称“拱型帰”的礼帰。 妇女的服饰: 妇女的服装自然也摆脱不了旧时的影响。最初,约瑟芬王后在加冕仪式上穿的长裙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时兴一种小礼服。这种小礼服袖子很短,腰际拖着长

18世纪欧洲男士服装迁变

试论巴洛克到洛可可风格男士服装迁变 内容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服装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也不例外。在17、18世纪的欧洲,男人们的服装奢侈、豪艳,虽有女性化装饰但又不失男性的力度和宏丽。 关键词:17、18世纪男性服装 17世纪是一个实验和科学发现辈出的年代,是一个思想和言论越来越趋于自由的年代,是一个随着印刷技术进步和文化知识增长而使交流越来越广泛的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殖民地的扩大,欧洲人的足迹遍及更多地区;和俄国、印度、中国的贸易往来,及与非洲、美洲的联系,给英国和荷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贵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权利,他们被任命去掌管新的领土。欧洲人在全世界获得了战利品——丝绸、香料、贵重金属、珠宝等。 这一时期,立宪制度、宗教和政治动乱都遍布整个欧洲。法国在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的统治下变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他在凡尔赛的宫廷,以其显赫而奢侈引起了巨大反响。从17世纪60年代,法国风格不仅支配了文学和艺术的品味,还有礼仪、服饰、家具及装饰,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为了促进法国时尚发展,巴黎把身着最新潮服装的娃娃送至伦敦,和其他一些工商业中心城市。英国查理二世,他的母亲是法国人加上他自己也多年流放于法国,他自然会喜欢法国的风格,而他的臣子的好恶则带领着英国贵族和追求时尚者的潮流。

17世纪,男人们在裤子里面穿着麻布内裤,穿着衣身和袖子都很宽大、在侧面接缝处开口的衬衫。袖子在手腕处收进一根带子里,袖口常有蕾丝花边,可以翻折带外面紧身上衣的袖子上面。到1615年,大的硬挺褶领日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上浆的松软垂下的褶领。到1640年,而这双双被垂带所取代。到1670年,领子或垂带让位给了领带。在17世纪90年代,领带出现了两个变体。第一种是司坦克围巾,多数是有蕾丝花边的长围巾,两头可以从外衣的扣眼里穿出来或是卡在一边,然后在下巴下面松松的打个结;另一种是一种大的领结,系在领带两头的下面或后面。

18世纪欧洲服饰

18世纪欧洲服饰 ——从巴洛克到洛可可风格男士服装迁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服装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也不例外。在17、18世纪的欧洲,男人们的服装奢侈、豪艳,虽有女性化装饰但又不失男性的力度和宏丽。 17世纪是一个实验和科学发现辈出的年代,是一个思想和言论越来越趋于自由的年代,是一个随着印刷技术进步和文化知识增长而使交流越来越广泛的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殖民地的扩大,欧洲人的足迹遍及更多地区;和俄国、印度、中国的贸易往来,及与非洲、美洲的联系,给英国和荷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贵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权利,他们被任命去掌管新的领土。欧洲人在全世界获得了战利品——丝绸、香料、贵重金属、珠宝等。 这一时期,立宪制度、宗教和政治动乱都遍布整个欧洲。法国在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的统治下变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他在凡尔赛的宫廷,以其显赫而奢侈引起了巨大反响。从17世纪60年代,法国风格不仅支配了文学和艺术的品味,还有礼仪、服饰、家具及装饰,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为了促进法国时尚发展,巴黎把身着最新潮服装的娃娃送至伦敦,和其他一些工商业中心城市。英国查理二世,他的母亲是法国人加上他自己也多年流放于法国,他自然会喜欢法国的风格,而他的臣子的好恶则带领着英国贵族和追求时尚者的潮流。

17世纪,男人们在裤子里面穿着麻布内裤,穿着衣身和袖子都很宽大、在侧面接缝处开口的衬衫。袖子在手腕处收进一根带子里,袖口常有蕾丝花边,可以翻折带外面紧身上衣的袖子上面。到1615年,大的硬挺褶领日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上浆的松软垂下的褶领。到1640年,而这双双被垂带所取代。到1670年,领子或垂带让位给了领带。在17世纪90年代,领带出现了两个变体。第一种是司坦克围巾,多数是有蕾丝花边的长围巾,两头可以从外衣的扣眼里穿出来或是卡在一边,然后在下巴下面松松的打个结;另一种是一种大的领结,系在领带两头的下面或后面。 在17世纪期间,男士服装逐渐发展为我们如今意义上的套装。先前那种显得生硬与浮夸的式样,一直持续到该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17世纪20年代,豆荚肚和宽松短罩裤被时尚男士所遗弃,紧身上衣仍用硬粗布,前面开口,肩部在窄袖子上仍保持翼形和新月形,腰身上有最低的一点。紧身上衣的裙摆式一系列相互交叠的锤片(通常是8片),他们向外伸展垂在下身或大或中等肥瘦的马裤之上,马裤在膝上收拢,并仍用针片与紧身上衣相连,针片穿过垂片上可见的洞眼固定在腰部或是藏在裙摆下面。针片带有金属尖头,装饰性很强,可以用来美化裤子下边的边缘。

欧洲的艺术风格与服饰

欧洲的艺术风格与服饰 拜占庭艺术风格与服饰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国际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