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_王文彬

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_王文彬
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_王文彬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这一政策导向对农村人才积累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的成长和积累机制仍然不太健全,人才集

聚不足,其集聚效应的作用发挥也不充

分,对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

提供的帮助仍然十分有限。人才集聚现

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

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

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某一

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孙健,2014)。而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

的经济现象,通过资源或者人才的有效

聚集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促进地区或

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应对农民增收缓

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

王文彬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人才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短缺以及乡村精英持续外流,都使得农村人才集聚困难。从全局看,农村人才集聚不仅是农村建设的智力保证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助力系统。因此,文章分析了农村人才集聚的重要性、困境及其成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加强政府扶持,筹建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科研体系,进一步引进外部人才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有效促进农村人才集聚。

[关键词]农村人才;集聚困境;成因解析;破解对策;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6)04-0042-05

A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alents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ang Wenb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401120)

Abstract: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the talen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However,at present,the shortage of rural talents in China and the continuous outflow of rural elites make it difficult for rural talents to agglomerate.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the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 is not only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intellectual guarante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nstruction,but also is the solving power system of"three rural"problem.Therefor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the dilemma and its causes,and finally put forward:w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 by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port,building talent market,improving education research system,and further introducing external talents and establishing the talent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rural talents;agglomeration dilemma;genetic analysis;crack measures;rural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口空心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SKG012)、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2015年度人权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创新研究:追求均等发展权——基于权利失衡的视角”(项目编号:HRC2015-SS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彬(1991-),男,山西运城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176778.html,

慢、生活困苦等问题的有效选择正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积累智力资本,促进农村人才成长和集聚。因为农村各种问题的快速解决,有赖于人才增值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和人才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并且通过如此双重作用的叠加也能够有效加速农村发展。一般来说,加快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是维护和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李永宁,2009)。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却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本(王胜金,2011)。同时,人才作为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然也就成为了农村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核心内容。再从全局来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在于农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目前,学界对人才集聚或聚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主要是对人才集聚或聚集的效应等宏观问题所进行的整体研究。毛凯梅(2012)认为,应该深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才集聚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人才集聚地经济的发展;孙健等人(2007)借鉴国外的人才集聚模式,描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才集聚模式,并对影响不同地区的人才聚集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应针对不同区域对症下药,选择相应的人才集聚模式;而牛冲槐等人(2006)着重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所产生的聚集效应。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农村人才集聚的关注较少。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农村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农村只有建立起人才集聚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也才能有效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的全面建设。

一、推进农村人才集聚的必要性

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带头人,是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一方

面,在现实中能够直接帮助农民实现经

济增收;另一方面,也能从长远上促进

农村人才的成长和集聚。且人才集聚产

生的集聚效应对新农村建设、农村可持

续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的智力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足够的

人才和智力支撑,并对农村发展进行科

学规划、安排和领导。而村庄“能人”

的眼界和魄力直接关系到村庄后续的发

展方向和成果(赵军洁,2013)。当

前,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都已十分明确,急需农村人才对农村建

设作出科学安排。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

农村带头人能够有效利用个人知识和能

力,更加准确地定位村庄的发展方向。

同时,积极发挥农村人才的能动性,带

领村民集中力量,从而实现“众人拾柴

火焰高”,最终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

小康的建成。总体说来,新农村建设需

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农村人才能够

提供相应的知识和科技支撑,因此,促

进农村人才集聚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智力保证。

(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农村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

题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基

础便是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却面临众多问题,

如过度使用化肥、土地污染严重、生产

能力下降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

依赖于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学技术的

投入,因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技

术的创新(雷俊忠,2011)。但目前我

国农村的农业科学技术相对缺乏,农业

专业人才较为短缺。只有建立起农业技

术人才的集聚机制,才能为农业持续发

展提供充足的科技知识保障,进而有效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具体说来,就是需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或乡镇一级的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不断充实农业技术推广力

量。再从其他方面看,农村的可持续发

展也需要各种类型的农村人才,而依赖

于农村人才集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

这个层面看,可以认为农村人才集聚是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三农”问题解决的助力系统

“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新型农

民的培育和农村人才的成长。舒尔茨很

早便提出,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

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传统农业

升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道路。这也是有

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选择。当前

在看到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到

农村优质发展资源的进一步流失的现实

状况。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

农村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都要求农

村积极组织和储备相关的发展资源,尤

其是农村人才和人力资本。也就是说,

农村不仅要加速积累人力资本,而且要

对农村人才集聚做出“未雨绸缪”的安

排。从长远发展看,农村人才集聚能够

成为“三农”问题解决的助力系统。

二、农村人才集聚困境:内生性短缺

与外部性流失

一般来说,由于农村发展资源稀

缺、流失以及现行体制限制等原因,农

村内生性的人才较少。再加上,伴随着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各

类专业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而当前部分

农村出现的农村人口空心化,从某种意

义上讲,更是农村人才的空心化。如此

背景下,农村人才的内生性短缺和持续

加速的外部性流失构成了农村人才集聚

的现实困境,其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

村的正常建设和发展。

(一)农村内生性人才短缺

由于我国的众多制度、政策呈现明

显的城市偏向(程开明,2010),使农

村发展资源不断外流,最终导致农村发

展资源较为稀缺,进而使得内生性人才

的成长条件较为匮乏,农村人才先天培

育不足,人才明显短缺。具体说来,现

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治理能力提升是农村

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可以从此入手分析农村人才短缺现状。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日益匮乏,导致大量先进农业科技在农村的规模使用受到限制,同时农村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人员,大多数农民难以得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无法尽快成长为农业发展领域的人才和专家。另一方面,农村治理能力提升也面临着人才不足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青黄不接、能力弱化,都导致了农村管理工作的迟缓和困难。而农村管理人才的短缺,不仅意味着自治组织无法有效统筹农村的全局生产建设,而且还显示出农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使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风险。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农村人才匮乏的情况,出台了一些农村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才不足的问题,但改善状况仍然离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

(二)农村人才外部性流失严重

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经济部门(农村)劳动力向现代经济部门(城市)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对农村来说,大量人才也会随经济发展而流向现代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而这一过程势必导致农村人才数量和质量出现双重下降。从现实看,城乡之间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巨大差距,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才不断流向城市。再加上,资源本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内生增长性,往往也会选择性地流向适宜其发展的环境中去。由于我国长期的“以农促工”的政策导向,使得农业发展的自主性较差且日益式微,导致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显著的收入差距推动下,农民离开土地的愿望非常强烈(朱农,2005)。相对于留守农村的农民而言,

转移出去的农民无疑是乡村精英,不仅年富力强,而且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更高(甘满堂,2011)。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享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机会,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提供也更加健全。在这样的

情况下,乡村“能人”往往选择尽快进

入城市,实现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为个

人成长和发展寻找新的机会。这一现状

导致农村人才日益减少,致使农村发展

愈发缓慢,反而又促动了农村人才的外

流。为此,有学者指出,农村人才的不

断外流,意味着农村留守农民大都文化

素质较低,劳动能力较弱,农村人才智

力呈现空心化或者空洞化的趋势(赵泉

民,2008)。

三、农村人才集聚不足的成因解析

一般说来,以经济因素为核心的综

合因素共同作用于人才集聚。但在农

村,人才集聚不足的原因更为复杂,具

有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说来,人才集聚

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不成

熟、农村教育科研体系不完善、人才投

资资金匮乏且分散和人才激励相对缺乏

共同导致了农村人才集聚不足。

(一)农村人才集聚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的农村人才集聚机制需要

农民、农村自治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共同

参与,并充分发挥三方面力量的作用。

具体说来,农民是人才集聚的基础,自

治组织承担集聚的具体工作,而地方政

府应起到主要的领导作用。但当前,由

于多种因素干扰,农村人才集聚机制并

不健全。首先,大多数农民出于经济利

益考虑,往往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

人才集聚的基础不稳,也使得新型农民

培育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过度外流而遭

遇困境,同时农村内生性人才的浮现和

成长也更加困难。其次,村民自治组织

及其成员,由于素质有限和信息闭塞等

因素制约,无法对农村人才的集聚做出

有效安排。虽然村民自治组织大都希望

能够尽快地改变农村风貌,发展现代农

业、改善农民生活,但大部分村级组织

对农村人才集聚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

够,作为十分有限。最后,一般说来,

农村人才集聚机制本应在地方政府的指

导下构建,可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往往只

关注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却在一定程

度上忽略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

才集聚,继而对农村人才成长、培育和

集聚的指导较少。再加上,在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严重缺位和各部

门职能异常分散,往往表现为“一盘散

沙”或“九龙治水”,不仅不利于农村

人才的系统、快速成长,而且还直接影

响了农村人才集聚机制的构建。

(二)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不成熟

人才市场是人才和人力资本集聚的

重要场所。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市场体

系仍不成熟,不能为农村人才集聚提供

足够支持。通过人才市场,可以帮助各

类型的农村人才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

机会和岗位,同时,也能够使众多的用

工信息得到有效扩散,便于农村人才的

选择和集聚。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持

续进入城市,正是由于城市的人才市场

体系较为完善,用工信息较为畅通,能

够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即

城市更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集聚。在此

过程中,可以认为农村人才市场的不成

熟直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外流。当前,

大多数农村或乡镇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人

才市场,一方面,不利于农村人才的流

动和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乡

镇企业在当地招募人才遭遇阻碍,导致

同类型人才在当地集聚的可能性较小。

虽然,近年来农村职业中介机构发展迅

猛,但是这些机构一般推动着人才外流

而非引进。所以,建立农村人才市场

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配置和

引进农村所需人才,而后才是农村人才

的对外输出。

(三)农村教育科研体系不完善

教育对于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

喻。而当前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

资源不足,都使得农村人才成长的发展

条件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人才的成长

和集聚。相反的是,城市凭借占据的优

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人才的流

入。再加上,通过进城务工、升学等方式,大量农村人才持续离开农村,并相继集聚在城市中,成为城市人才集聚机制的一部分,自然也就导致了农村人才不足和集聚乏力。从农村实况来看,农村人才直接关系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但当前农村人才仍然十分短缺,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农村科研教育体系不健全,无法服务于农村人才的成长、培育和集聚。再从农业发展来看,由于农村科研条件缺乏和专业性人才短缺,使得先进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步履维艰”,进而导致农业技术人才成长乏力,最终造成了一个“人才不充足、技术承接困难、人才进步有限、人才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圈,不仅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农村人才的集聚。

(四)人才投资资金匮乏且分散

农村人才的成长和集聚,需要充足的物质支持,但目前农村人才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较为分散。具体说来,农村能够用于人才集聚的资金仍然较少,在农村人才培育和集聚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农民由于增收缓慢、收入较低,可用于个人成长的资金也较少。再加上地方政府囿于自身财力不乐观的实际情况,在新型农民培育、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投资上的资金投入也较少。总之,资金匮乏往往成为限制农民成长为人才的“拦路虎”。与此同时,国家各部委虽然高度关注农民培训,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较为分散,难以集中发挥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组织,不仅导致这些资金的投入、使用较为分散,无法形成一种合力,而且还存在着管理混乱、使用不明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些资金对农村人才培育和集聚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并没有很好地实现预期效果。

(五)农村人才激励相对缺乏

激励机制完善的地方往往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但当前农村对于人才的激励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

才的集聚。由于农村发展资源和成长机

会有限,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农

民的激励作用明显不足。而对于农村人

才来讲,也往往难以取得与之心理预期

相符的可观收入,无法高效实现其人生

价值,如此背景下,农村人才往往会选

择离开农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人

才的激励要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

励,而且要更加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创业之星、劳动

模范等优秀人才的奖励和表彰有所增

加,有效促进了农村人才的浮现和成

长。但是,与农村人才集聚所需的激励

需求相比,这些奖励所起的激励作用依

然较为有限。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于人

才激励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继而缺

乏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尤其是较少关注

农村人才的成长,不利于农村人才的

集聚。

四、农村人才集聚对策

(一)强化地方政府扶持,组织农

村人才集聚

根据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以及政

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将人才集聚模式

分为三种:市场主导型人才集聚模式、

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和计划型人才

集聚模式(孙健,2010)。目前,我国

农村缺乏集聚人才的先天优势,市场机

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集聚困难。

因此,农村人才集聚的实现,需要政府

强力干预、大力扶持。依托政府干预扶

持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才集聚环

境,而且能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

条件。同时,借助政府拥有的丰富资

源,也能够加快农村人才集聚的速度。

这种模式在日本、韩国和印度等经济后

发展的国家已经得到了采用,效果明

显。事实证明,通过直接建立人才集聚

载体或相关机制能够推动一个地区人才

集聚的跨越发展。总之,政府应该发挥

积极作用,整合村级自治组织和农民力

量,同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人才集聚载

体或组织,并为这些载体或组织提供发

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农村人才

集聚,创造集聚效应,进而服务于农村

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二)筹建农村人才市场,构建人

才集聚机制

人才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人

才集聚需要有效载体。对于农村人才集

聚来说,就是十分有必要筹建农村人才

市场。当然,由于资源条件等限制,农

村单独建立人才市场的成本太高,可以

考虑采用农村联合和区域合作的方式,

以乡镇或者某一区域为地理范围,共同

建立农村人才市场。具体说来,首先,

政府应推动全国统一农村人才市场和区

域性农村人才市场的建立。一方面,促

进用工信息和农村人才信息的流通;另

一方面,直接为不同类型的农村人才集

聚提供机会。其次,全国各个地方集中

建设的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已初具

规模,而且组织管理相对成熟,可以将

其视为农村人才集聚的有效载体。因

此,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村

外流人才适度回流,继而实现农村人才

在园区的有效集聚,最终促进农村和当

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发展教育科研,促进人才成

长集聚

输血式的人才扶持,并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农村人才

集聚必须依赖农村人才的内生性成长,

即通过不断“造血”,促进农村人才浮

现成长。当前,随着农村空心化的加

剧,农村教育、科研等事业发展缓慢,

致使农村人才成长条件日益匮乏。因

此,发展教育科研,对于促进农村人才

成长、集聚十分重要。一是完善农村教

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基

础教育的改善,是关系农村人才浮现和

成长的第一步,因此,必须更新升级基

础教育的教学设施设备,并充实基础教

育的师资力量。而改善职业教育和成人

教育,则能直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

进新型农民的培育,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健全的农村科研体系,即在农村建立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时,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促进大批农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并实现这一群体在农业发展中的有效集聚,进而助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四)引进优秀人才,辅助农村人才集聚

从农村现实看,农村人才的浮现和成长仍然需要较长时间,外部力量的辅助对于农村人才集聚仍然至关重要。通过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一方面,能直接促进农村人才集聚,产生集聚效应,进而直接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指导农村人才的成长,帮助农村人才尽快“孵化”。首先,继续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引进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青年人才,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推动农村人才市场的建立,加速农村人才集聚。其次,大范围引进农业技术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当前,农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较多,急需农业技术人才。有学者指出,可以使用院企合作模式,既能帮助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又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在农业中的有效应用(陈晓伟,2014)。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在农村人才集聚中的作用。

(五)建立激励机制,维护农村人才集聚

激励机制的建立,关系人才的持续增值和进步,因此,激励机制在人才集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受到社会的尊重,往往是劳动者的高层次需求,对于农村人才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农村人才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优秀人才。一是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激励机制,并尽可能明确激励的内容和方式,使农村人

才能够清楚知晓其收益,从而努力工

作。二是尽快建立注重情感管理的激励

机制。农村与城市的条件有较大的差

距,大量外来人才对于农村的生活可能

存在不适应,需要更多的关怀,这样才

能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村的工作。总之,

借助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维护农村

人才集聚。

[参考文献]

[1]陈晓伟.院企合作:欠发达地区

集聚人才新探索[J].中国人才,2014,(2):

22-24.

[2]程开明.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

[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68.

[3]甘满堂.农民工改变中国——农

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3.

[4]雷俊忠,饶开宇,谭静.中国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2011:65.

[5]李永宁.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形成

困境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

理,2009,(11):79-82.

[6]毛凯梅.论人才集聚[J].人力资源,

2012,(7):138-139.

[7]牛冲槐,接民,张敏,段治平,李刚.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

2006,(4):118-123.

[8]宋美丽,孙健.国外人才集聚模式

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

2010,(2):119-122.

[9]孙健.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

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

[10]孙健,孙启文,孙嘉琦.中国不同

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7,(3):13-18.

[11]王胜金,林盛中.中国特色农村

发展道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252.

[12]赵军洁,黄福水,刘晴.农村主动

城镇化实践探索——由“郑各庄现象”

引发的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3:94.

[13]赵泉民,刘靖北.新农村建设目

标与现实之间的逆向:乡村人才智力支

撑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

122-125.

[14]朱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

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75.

[15](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

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3:132.

[责任编辑:汤伟山]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176778.html,

逆境造就人才名言警句

逆境造就人才名言警句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逆境造就人才名言警句 1、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C.Collins 2、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3、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 4、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谚语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6、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培根 7、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约里奥·居里 8、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柏拉图 9、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10、孤独就是空虚,精神和肉体对此感受到同样的恐惧。天才用精神世界的产物思想来填补孤独的空虚,注视着上帝善行的人可以

在孤独中得到上帝的光明,听到上帝的气息,只是这两种人才能忍受孤独的生活。除了这两种离天堂近在咫尺的人之外,孤独对精神的折磨如刑罚对肉体折磨一样。孤独和刑罚之间的区别,犹如精神病和外科病之间的区别。这是增加到无限性的痛苦。肉体通过神经系统达到无限,好似精神通过思想达到无限。巴尔扎克 11、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12、磨难造就人才。——佚名 13、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德谟克里特 14、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 15、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16、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圣西门 17、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18、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19、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20、“乱世出英雄”,生于乱世,有太多的困难,在这样的逆境中人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像霍勒斯所说的“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所以当我们在逆境中成长的时就是锻炼我们最好的时候,下面一些关于有关逆境中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欣赏!

当前中小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存在三方面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存在三方面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的挑战,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 一是引才渠道不畅。多数中小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活动范围局限于某一地区,人员构成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排他性,引才局限于当前地区或周边较小区域,跨地区引才行为少,引才渠道多为课桌式招聘、网络招聘,没有充分发挥中介结构、猎头公司等引才渠道的作用,缺乏丰富的引才手段。例如,据青岛市《2015年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青岛市成功招聘到174569人次,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求职164341人次,比重占90%以上。 二是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着重对外宣传企业的形象,偏向于口号、标志、员工服饰等有形的东西,导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据调查,在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规章相对不完善,管理手段中过分依赖创业者个人能力、经验和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家族式、命令式、随意性管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90%的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中有70%是家庭企业,总的说来,中小企业有80%以上是家族企业,易发生不公

平现象。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都是对员工考勤、奖惩制度、工资分配等方面作的限制性规定,而忽视了激励管理、员工忠诚度以及组织承诺感等。

多措并举,集聚创新优秀人才

多措并举,集聚创新优秀人才 1 以政策优势集聚人才优势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集聚人才需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要着力提高人才政策“含金量”,以政策优势集聚人才优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更加积极。谁能赢得人才,谁就能率先赢得竞争主动、发展支撑。要紧盯创新发展前景、紧扣事业发展需求、紧贴人才资源实际,深入思、主动谋、积极做,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体系。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千金买骨”的诚意、“三顾茅庐”的行动,大胆走出去引进急需人才。 更加开放。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坚持五湖四海揽人才、四面八方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持续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集聚到事业发展中来。要突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人才发展与市场对接,坚持以市场导向引才、以市场发展育才、以市场活力留才。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造创业氛围,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更加有效。好政策才能引来好人才,而好政策关键在于有效。要强化问题导向,对阻碍人才作用发挥的问题要逐一攻克、扫除障碍。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攻坚什么问题,哪种趋势明显就紧盯应对哪

种趋势,怎样利于人才发展就怎样管理,切实解决政策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 2 激发广大人才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新时代呼唤的优秀人才,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业绩突出,更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凡做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钱学森、黄大年等一批杰出人才矢志报国,把个人理想融进了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实现从优秀学者向“人民科学家”“时代楷模”的飞跃,这种飞跃展现的正是报国情怀的力量。西南联大等学校在烽火硝烟、简陋条件下创造人才培养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爱国精神融入了师生的血液,把家国共荣辱的价值观镌刻心中。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报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概念。钱伟长抱着为国家研究御敌利器的雄心弃文学理是报国,郭永怀誓死护卫绝密研究资料是报国,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是报国。科研人才的报国情怀渗透进专业选择、研究理念、学术作风、工作岗位多个方面。对人才来说,爱国奉献既不是空话,更不是大话、套话,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向着正确目标前行的每一个脚步,都是报国的行动。 从报国情怀到奉献行动,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氛围熏陶不可或缺。领导干部要提升自身素质,用品行修为感染人才、凝聚人才;要

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_王文彬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这一政策导向对农村人才积累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的成长和积累机制仍然不太健全,人才集 聚不足,其集聚效应的作用发挥也不充 分,对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 提供的帮助仍然十分有限。人才集聚现 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 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 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某一 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孙健,2014)。而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 的经济现象,通过资源或者人才的有效 聚集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促进地区或 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应对农民增收缓 农村人才集聚的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 王文彬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人才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短缺以及乡村精英持续外流,都使得农村人才集聚困难。从全局看,农村人才集聚不仅是农村建设的智力保证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助力系统。因此,文章分析了农村人才集聚的重要性、困境及其成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加强政府扶持,筹建人才市场,完善教育科研体系,进一步引进外部人才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有效促进农村人才集聚。 [关键词]农村人才;集聚困境;成因解析;破解对策;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6)04-0042-05 A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alents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ang Wenb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401120) Abstract: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the talen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However,at present,the shortage of rural talents in China and the continuous outflow of rural elites make it difficult for rural talents to agglomerate.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the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 is not only the core strength of the intellectual guarante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nstruction,but also is the solving power system of"three rural"problem.Therefor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the dilemma and its causes,and finally put forward:w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talent agglomeration by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port,building talent market,improving education research system,and further introducing external talents and establishing the talent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rural talents;agglomeration dilemma;genetic analysis;crack measures;rural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口空心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SKG012)、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2015年度人权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创新研究:追求均等发展权——基于权利失衡的视角”(项目编号:HRC2015-SS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文彬(1991-),男,山西运城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https://www.360docs.net/doc/3019176778.html,

逆境出人才的5个经典励志故事

逆境出人才的5个经典励志故事 1.爱迪生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2.爱因斯坦不止因为他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大师,《相对论》的提出,对增进人类宇宙思惟上做出卓越贡献,更因为我很喜欢他,喜欢那种天真、活泼、幽默、顽皮的一面,一位伸着舌头拍照的老顽童。 脑袋神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巨人,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小学的成绩表现,果真一如预言的糟透了,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朽木终于被退学,连中学毕业证书都没拿到。 爱因斯坦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工程师叔叔,让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

的人生新旅程。 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 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 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 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 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4.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各个年龄段人数相差不应该过大。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46—50岁年龄阶段人数明显大于其他年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更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会影响工作经验、技术的逐年龄段传授、学习。从所从事的工作方面来看,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严重缺乏,与国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政策和形式不相符合。从基层一线农牧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由于工作的地域特性,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固定的周末休息时间,也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知识结构老化,大、中专学历人员占大部分,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机会太少,能真正接触学习内地先进技术的机会不是很多。 2、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各类人才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上级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分配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专业不对口,无法承担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真正急需的有基层经历有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现有的体制问题无法招到;部分事业单位急需一批本地的、精通藏语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来看,基本上很难满足需求。 3、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现有的退休

政策搞一刀切。我们应该正视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高原工作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伤害,现在跟内地一样的退休政策男60岁、女55岁,在高原实际工作30多年和在内地实际工作30多年相比,高原工作者在退休时基本上大部分都落下了高源性疾病的病根,内地工作者在退休后大都能安享晚年,高原工作者则大多倾尽半生积蓄四处求医,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存在天壤之别,这令好多人对在高原工作望而却步。 4、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现有职称评聘制度很不合理,举例来说硕士和本科要想走到中级职称需要同样多的时间,而且必须要通过初级职称的任期,使部分高学历人才望而却步。

关于建立聚集人才的几点体会

关于建立聚集人才的 体制机制问题的几点体会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所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盟委以及市委相关会议精神,更高层次地谋划推进全市深化改革升级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集聚人才的新体制新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最大限度地把各级各类人才集聚到我市深化改革升级发展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中来。 完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力使用起来。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要选拔重用那些解放思想、勇于开创新局面,成绩显著的干部;善于处理复杂矛盾、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干部;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廉洁奉公,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同时,要按照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要求,调整充实好党政后备干部队伍,进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 以竞争的方式聚集人才。市场机制是根据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规律来配置人才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善于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让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人才在竞争中才能彰显活力。人才体制改革就是要打通人才的体制壁垒,使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决定》也指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实现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以良好的环境聚集人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营造识才用才工作环境,为人才搭建项目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构建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优才留才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都有利于聚集人才。应根据本地区各种环境优势,出台制定相关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励办法、领导干部联系人才机制及相关服务等引才政策,为聚集吸引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论人才集聚

论人才集聚 2012年11月21日14:25 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7期作者:毛凯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摘要:人才集聚是解释集聚、开发和集聚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19世 纪90年代以来,人才集聚的研究单元从点转向了面,在不同人才集聚地的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此,以人才集聚为主题,从机制、载体和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人才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深入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人才集聚能力的开发和人才集聚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集聚,机制,集聚载体,人才集聚地经济发展 一、导论 人才集聚是关于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术界,国外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已经进行了颇具意义的研究。在经济学文献中,早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明了人才集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点,而不是面。在此基础上,西方理论界对人才集聚的研究根据其机理可以划分为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分析,根据集聚的类型划分为横向人才的集聚(同一类型人才的集聚)和纵向的人才集聚(不同类型人才的集聚)。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转向结构分析研究人才集聚的类型,强调人才集聚类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在经济结构和因素内探讨人才集聚的类型,以及人才集聚所有影响的不同方面。已有人先沿着两条主线对人才集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条主线主要是根据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阐释人才集聚地的经济机构与人才集聚能力之间的关系。受Paul Krugman(1995)的启发,Krugmanand Venables(1990)建立了新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并将人才集聚模式归于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的横向集聚。Scott(1983,1986)从生产、交易成本、知识外部经济性、知识共享性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供了人才和知识外部化及共享性的逻辑框架。第二条主线是通过人才集聚的结构因素分析方面,研究人才集聚的推动力因素。在企业用人单位方面,相关研究者从企业家能力产生的可能性上,研究导致人才集聚开发的因素,探讨了雇主的可模仿性对推动人才集聚能力开发的影响(Taylor1988)。在消费者方面,同样基于促使人才集聚开发的因素,讨论了不同人才集聚地对人才集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不同,包括地方观念和雇主识才、用才的能力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从人才集聚研究单元转换可以看出,人才集聚成为关于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成为探索性变量研究的一个实践,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将人才集聚能力开发与集聚地的经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解释人才集聚能力不同和集聚地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人才集聚、集聚地经济结构差异化这一主题,只要针对近年来有关人才集聚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 二、人才集聚机制 (一)人才集聚模式的结构分析机制 1.基于人才集聚地经济结构的人才集聚机制。根据人才集聚地经济结构的不同,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中心—外围的横向人才集聚模式研究。新国际贸易理论模型(Krugmanand Venables,1990)假定

浅谈逆境出人才

浅谈“逆境出人才” 古人云:“逆境出人才”、“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这些观点至今仍适用。家境好的孩子因为条件优越,要什么就有什么,不需要自己去创造,很多人不愿意努力读书。反之,家境不好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往往才会更加努力。 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生活中有朝阳,有烈日,更会有雷电风雨,甚至还会走进生活的泥淖或窄胡同。这时我们需要一个远大的目标,拥有坚定的信心才行。现代的很多农村孩子,处在逆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那些父母被打成走资派被批斗而受到连累的孩子,他们虽然被人歧视,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是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很多人不管处境如何艰难,都坚持学习,粉碎“四人帮”后,都考上大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孔子就是在逆境中成为圣人的。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人们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所有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字一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并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仅《易经》便因他翻阅次数太多,那编扎竹简的十分结实的牛皮绳就断了好几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由此可见孔子读书的勤奋水准。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从小就饱尝人间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写出了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社会这所大学的锻炼下成为著名的作家。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

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人才引用、激励和培养困境,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有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任用选拔、锻炼培养和评价考核体系,为自身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将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据相关研究显示,较为注重人才引进、善于留住人才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它们思维也较为活跃,因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传统国有企业,在企业特性、员工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烙印。因而,怎样培养、吸引和留住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让人才团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强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语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国有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吸引力不强,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待遇和薪酬标准是吸引人才的直接动力。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有企业在薪资制定方面往往是在参考社会薪酬的基础上,多层级的进行薪资发放体系设计,这种薪酬设计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很过国有企业“国有老大”的心态使得其薪资标准往往总会稍稍低于社会评价水平,进而给自身的优秀人才引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1.2推力不足,优秀人才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激励能让人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智。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通过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欠缺,并非完全来自薪酬、福利的约束,还有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尽管也普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激励机制革新,但国有企业传统“激励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保留,既基于企业维稳的角度采取的单一奖励措施,且没有对应的惩戒机制。这必然会让激励机制失去其应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让员工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差别,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获得有效发挥,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弊病。 1.3控制力不稳,需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选拨任用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性质属性决定了其衡量标准不但要包括经济利益,而且也要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科技厅

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对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寿剑刚赵新龙吴正光叶杭玲刘信郑亚莉夏昶祺 夏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工作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个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表现在科技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技资源尚还没有形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因此,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是破解“四个不”问题的根结所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本判断 基本判断是目前优质科技资源尚没有形成向企业明显集聚的态势。这一判断是基于: 1. 企业尚未形成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确立了,自觉就会形成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态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就形成了,创新型省份也自然就形成了。 2. 科技人力资源布局主要分布在政府及周围,包括高校

和科研院所。企业目前尚还缺乏承载高端科技人才的有效载体。 3. 企业技术的外部依赖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从研发经费的执行和来源看,2011年我省613亿元R&D经费,来源于企业的539亿元,占88%,由企业执行的为502亿元,占82%,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执行存在明显的“倒挂”,表明企业研发活动存在外部依赖。2010年美国企业的研发经费,61.6%来源于企业,70.3%由企业来执行。我省企业研发经费的这种来源与执行倒挂的态势,可以作为衡量科技资源是否自觉向企业集聚重要统计依据。 (二)进步明显 从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创新资源在向企业集聚,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明显得到提高,企业的主体地位在逐步确立起来。 1. 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壮大。到2011年,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43万人,企业R&D人员22万人年,较2005年分别增长118.9%和255.3%,年均增长13.9%和23.5%。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达到76.9%,企业R&D人员占全省R&D人员的比例达到8 2.6%。 2. 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增长。到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502亿元,较2005年增长284.8%,年均增长25.2%。工业企业R&D经费占全省R&D经费比重达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全面分析、案例精解)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 一、什么是人才盘点 人力资源盘点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数量,即人员的数量;二是结构,有怎样的岗位;三是能力。人力资源部最核心的工作是向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确保公司在业务运营和战略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即每个岗位都人机匹配,且这些人都具备相应的能力。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盘点就是要对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识别。 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较难掌握,比如一些大公司希望不喜欢的员工离职,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在关键岗位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又担心关键员工离职,这给人力资源盘点带来了难度。此外,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和能力很难看出来,所以人员能力的评价需要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知识、价值观、个性等多维度进行。 1.影响员工去留的“三个头” 影响员工去留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三个头”: 赚头 员工们生活需要一定的金钱保障,若在本公司赚的钱无法满足生计所需,或者其他公司给出了更高的薪酬,员工通常会选择离职。 奔头 公司能否给员工一个“未来”对员工的去留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会担心以后的工作发展,如果在公司中受不到重视,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奔头”,往往就会选择离开。

念头 有些员工薪酬很高,岗位很好,所在的公司的前途也很好,但仍选择离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念头”不一致,觉得自己与老板或同事不合拍,工作不舒服。 以上影响员工去留的因素是无法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讲出来的隐性原因,这是人力资源盘点的巨大难题。企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2.人力资源盘点的三大挑战 人力资源盘点面临的三个挑战为:操作能力、智力、员工的心。 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是最容易测评的能力。 智力 智力也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人们常关注的沟通能力、影响力、价值观等则较难测试。 员工的心 人的心理状态很难判断,尤其是在职场工作多年的人,更不容易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这些心理状态对员工而言很重要,人力资源盘点的报告中应当包括员工离职倾向的评价。 人的能力是属于个人的,要想让员工的能力属于企业,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员工有能力,二是员工愿意为企业工作。也就是说,员工的能力处于流动状态,只要员工离职,其能力就不再属于企业。对于中国移动、海油等大企业来说,其最大的人力资源

博弈论论文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二、囚徒困境的解释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实际上囚徒困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下面举两个进行说明

三、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四、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除了这些还有的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公共产品的提供,商家的价格战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五、“囚徒困境”现象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以上几个关于囚徒困境的例子,特别是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将博弈论的一些知识运用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之下给人们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指导。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看不见的手”还有更多内涵,有待我们去发掘。 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义启示。 第一,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名优秀的经营者,无论做任何决策还是考虑问题应该有战略眼观,特别是在做出对企业乃至行业今后发展的竞争策略时,从长远出发,做正确的决断。 第二,保存对手就是保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让竞争对手发展就是自己发展,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避免两败俱伤的情况。 第三,市场竞争不是纯粹的竞争,在义和利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是一位有战略眼观的企业家该做的第一个选择。 2杜兰:走出“囚徒困境”《通信企业管理》[J] 2003年第4期,第31页

逆境出人才的作文800字八篇

逆境出人才的作文 800 字八篇 【篇一:逆境出人才】 逆境出人才, 我不否认。 顺境出人才, 我也坚信。 谁说“顺境”出不了人才? 爱因斯坦小时候只上过两个月的学, 有些人认为这是他成功中的逆境, 而我 则认为是顺的成份多一点同样他的妈妈对他的信任, 不也是一种顺境吗?有几个 母亲会做到那样?这是爱因斯坦的幸运, 他的母亲任他的奇怪的思想跳跃, 任他 用行动实现他的思想, 这难道不是他的顺境?难道还有人要说他是逆境中出的人 才? 再说影星章子怡,从小喜爱唱歌、演戏,第一次歌唱就得奖,第一次舞蹈就 出名,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对于她,很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她 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 有时候,顺境对人的帮助要比逆境来得快,来得实在。一句鼓励的话,对你 的肯定,是一种自信的力量、一比钱,是成功的本钱、一种信任的感动得得我们 不住努力的助力器,一句安慰的话,是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我们有时会说,逆境 地中出的是受过磨励的钢,而我就会说,顺境出的人才,就是好机器,好技术下 炼出来的好钢。顺境和逆境都出人才。但总的来说顺境中出的人才更多更完美。 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 由于年龄的限制, 一般同学的阅历较 少,对生活的感受不深,这就是为什么写作能力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国内外大事,要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小事。 有句对联 说得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我们要从实际生活中撷取素材,对其中的是是非非,不仅要听听别人怎么 说,更重要的是进行独立思考,细心体验,加工提炼,有自己明确的评价和正确 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有价值的文章。除此之外,就是阅读,这 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近, 我们青岛中学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广泛的“大 阅读”专题研讨,同学们肯定能受益匪浅。 【篇二:逆境造就人才】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作通往成功道路 上的垫脚石,我们在逆境中不断的吸取经验 ,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企业的关键人才培养困境

企业的关键人才培养困境 人才问题一直都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重点关注。 企业战略性的人才培养可能有n种路径,虽然企业大学模式看上去很美,可许多拿来即用的企业却并未因此而缓解提升人才素质,改变人才结构的业务之急。只有紧紧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能力要求的定位,才能破解企业大学培养困境,获得你要一,我给二的效应。卓越的企业不仅重视对关键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发展,也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优秀人才。 然而,人才培养对于诸多企业的经营者和培训管理者却是个十分头痛的话题,提起来无不肯定和重视,但动起来却常常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成效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合筹规划。企业大学正是这样一种应时而生的战略性工具,它通过实施能培养个体或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活动来辅助企业完成关键人才培养的使命。 自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给中国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模式后,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日益高涨。宝钢人才开发院、忠良(中粮)书院、国家电网管理学院、中国移动管理学院、中国电信学院、海尔大学和用友大学等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挂牌成立。《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研究显示,在参加调研的153家大中型企业中,超过1/4企业表示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同时另有34%的企业计划两年内筹备建设企业大学。 然而,挂牌成立的中国企业大学并没有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仍然陷入同样的困境:员工参训积极性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与组织战略链接薄弱、培训功能的价值得不到组织认可凯洛格认为,企业大学在培养关键人才上的脱困之路应首先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从培训体系、培训师资、培训重心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予以重塑。 从课程拼盘到系统培养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的调研表明,有67.1%的受访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多数培训部门在实施关键人才培训项目时采取课程拼盘模式,搭配组合市面名

加快人才集聚措施

加快人才集聚措施 高端人才是实现基本现代化最紧缺的资源、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最迫切的需要、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最根本的保障,切实增强推进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主动结合魏都发展特色,围绕重点产业招引人才,发挥规模企业、上市企业的引才主力军作用,重点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要大力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的“新思路”,精心打造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的“好载体”,要积极优化人才落地生根的“软环境”。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对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均可在魏都区落户。对引进人才配偶的就业问题,原则上由引进单位负责解决,确有困难的,由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参照其配偶工作个人工作意愿和用工形式协助妥善安置。其子女在辖区入学就读的,由教育部门负责安排,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二、鼓励企业自身引进高成就人才。对引进到集聚区企业工作的高端人才,5年内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进行科研院项目、教育、卫生、等工作的,全额享受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凡引进的人才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服

务期合同,明确双方职责、权益和违约责任。 对符合两种以上标准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享受;对于难以界定标准的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采取“一人一策”的方法,经确认后比照上述标准执行。 鼓励企业以项目服务、业余兼职、人才租赁等方式,打破身份、户籍、人事劳动关系接转等制约因素,引进人才来济创业或提供智力服务。对于同一年度在集聚区工作时间达3个月以上的,经核实批准后,可按实际工作时间享受同等条件人员的生活补贴。 三、高端人才激励政策。产业集聚区要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技能拔尖人才在产业集聚区工作期内可给与津贴,其津贴额分别为6000元、4500元、3000元;连续三届被评为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另外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四、高端人才的政治待遇。产业集聚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适当增加优秀高层次人才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优先推荐优秀高层次人才参加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评选,并积极做好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 五、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魏都产业集聚区要设立人才服务中心,经常到各企业走访、调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构建人才

逆境出人才的11个经典名人事例

逆境出人才的11个经典名人事例 篇一: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

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的。。。 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而司马迁本人也因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所以才会“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成了《史记》。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