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用)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用)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用)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思考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有什么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对高等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模式的改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现代信息技术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

(1)教学观念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则是学习主体,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2)课程观念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地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3)教育评价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属于应试型教育,信息化教育模式则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不再单是高分数,还须具备应对高科技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

2.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形式环境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教学形式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数学,向着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数学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课堂和实验教学环

境的变革,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创新教育,

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

获得最大知识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3.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方式变革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

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

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现代信

息技术使之得以创新和发展。网上远程教学

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获取信息、进行

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同

时网上远程教学优化配置了网上优质的教

育教学资源,扩大了共享面。

4.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

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教师

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的主要

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

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

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

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第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

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

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

创造性。

5.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

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因

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

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

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

6.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等院校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

型人才,必须注重高校教师们的现代教育观

念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手段等的应用能力的

培养,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

教学。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以达到

对大量知识的内化,通常可以采用任务式教

学策略。

7.网络大学的出现,即使传统的大学面

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又使大学

更需要相互协作,实施资源共享。传统的大

学,各自在校园内开展教学,彼此间可以较

少往来。然而,网络教育突破了校园的限制,

每个大学教育可能利用现代网络,把自己的

教育扩展到全国甚至全球的每一个地方。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远影响是我

们必须正视的事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扩大和深化。那么如何将

传统教育的优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整

和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

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

问题。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发展会起到什么

样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创新成

果之一,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

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如果说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那

就必须能够解决教育质量低下、教育效率不

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否则难以称得

上是“革命性影响”。互联网+对教育的发展

起到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智慧、培养

人格,改善人生。从教育的角度讲,教育过

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

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

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

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跳出教育的范

畴讲,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交换和处理

的过程,而互联网的核心功能正是信息交换

和处理。

2、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教的工具逐渐改变(黑板,无

尘,变白板。英国2007)

(2)、学的工具逐渐改变(课本,笔

记本,电子pad。美国2010)

(3)、评的工具逐渐改变(纸笔,数

码笔,学习过程,思维评估)

(4)、课的结构逐渐改变(知识传授

在教室内,知识内化在教室外)

(5)、课的形态逐渐改变(45分,90分钟,讲,视频,5,10,20分钟)

3、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IT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收效甚微。e-mail与e-learning同时出现,但e-mail 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e-learning一直仅仅是教育中一个小小的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不可能取得的巨大效益。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这次MOOC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互联网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每一个特点都将对教育发展起到直接、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众人可以同时发言、倾听或回应”的功能,可以实现“多对多”(Many- to- Many),改变传统课堂、电视课堂和网络视频课堂的“一对多”(One-to-many)的信息交换局限性,能够有效帮助学校教师从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讨论交流”为核心的常态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营造大范围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环境。互联网信息交换和处理的其他特点更加强化了“多对多”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有没有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什么是微课视频?

?微型课堂教学视频,是指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短片,视频内容聚焦于

知识讲解,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

钟,主要用于帮忙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

念的理解与建构。例如:知识点授课视

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

微课的特点

?知识内容短小精悍:以一个知识点(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一个教学

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

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视频长度短小精悍: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

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

?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

有利于自主学习。

微课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手

段(如翻转课堂式教学),与课程教学

整合;

?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

平。

微课的作用

?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

师,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

?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

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微课程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是提高

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网络支撑环境

?提供支撑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

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

析、评价与诊断功能;

?如:教师发现课程视频的某个环

节或知识点,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

的时候,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学生

来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讲

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

支撑环境新技术

?海量教育资源与教学过程数据是

提供智能化教育服务的关键;

?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建立可

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

化教育数据:

?更好把握教育系统整体,而

不仅仅是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

教育评价、决策的重要支撑。

(参考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

有没有融合的策略和方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

课堂容量,减少无效时间,得以提高课堂效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因而“问题”贯穿于数

学教学的始终。有些问题字数少,教师可以

边讲边板书,对课堂进度没有什么影响。但

有的问题字数很多,若教师在课堂上抄题,

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比如应用性

的问题,探究类的问题。字数往往上百个。

在使用多媒体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读题的阶

段。还有在做计算类的巩固练习时,题目多,

但简单,要求学生尽快解决。学生的能力有

大有小,教师不可能写一道,学生做一道,

这样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避免了抄

题这个环节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

学生,学生也少了一些开小差的机会。把精

力用在学习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

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初中数学

逐渐摆脱直观,进入抽象,然而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

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多媒

体手段,可以将某些知识的发生过程形象

化,辅助学生理解。但由于条件和操作技术

的限制。所得结果总不令人满意。我就用

flash做了一个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用平面

去截立方体,所得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四边

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动

手,观察,思考等方式,对这一节知识有了

较深刻的认识。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学生较

难理解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列表,画图,对

函数图象有一个初步了解后,我通过几何画

板再把相应图象展示出来。利用多媒体,让

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同时又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

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源自生活,激发学习热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

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

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

性。在引入函数概念时,通过静态画面和动

态视频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场景。汽车在

不同的速度下急刹车;喷泉喷水;塔吊等然

后再从中归纳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

就来自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用在教学中有这么多的好处,

但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在运用时要注意以

下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不是必须的。

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动手折、动手画、动

手量、实物演示同样不可少,很多是信息技

术不能替代的。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让信息技

术学生只当一个观众,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

主体。不是我们表演的观众。比如前面说的

用平面去截立方体这一内容的教学,尽管我

们可以用电脑模拟,但学生动手去截的这一

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我们不能进入误区。使用信息技术时,课堂上呈现的题目要比不用信息技术,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时,屏幕上已经换成新题了。又只得把精力放在新题上,跟着屏幕上的题跑,而没有自己的反思,消化。教学就又成了灌输式,

第三,不能过分追求直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的演示信息技术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利大于弊,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把多媒体好的一面加以利用,而把不利的一面尽量避免。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成功。

四、信息化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 特征:五化三性

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2. 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来衡量?主要是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信息化教育能在促进学生装的“三个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信息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什么意思呢?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信息化教育,通过In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所需信息,节省了学生获取信息

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

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

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

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扩大教育规模

实施信息化教育,利用广播电视、

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

会传播教育课程,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

方都可以成为课堂。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

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

扩大了教育的规模。信息教育为形成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信息化教育能扩大教育规模,是实

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手段实现了多媒化

□教育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学生可

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

有教育过程的结构,形成了多种人—机—人

教育新模式,也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远距

离教学成为可能;

□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为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在它的支持下,促进了

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校观、现

代人才观等的形成。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

教育上引发的是一场全面、深入的历史性变

革。

八、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

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元智能和系统

科学理论,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

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

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理论基础是构

建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

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一个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在这种

情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化教学

设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

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式,在相应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同

质的学习,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

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

环境,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

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

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

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

索和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

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

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

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

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

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

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

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

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和

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

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

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

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

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

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五)要求师生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

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基于任务、基于合作、

基于研究的学习。这就要求师生必需具备一

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否则就会在“信息的海

洋”中迷失。只有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达

到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被

广泛应用且富有成效。

五、信息时代师生的角色要转变,教师

的角色如何转变,学生的角色如何转变?

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

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引

动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教师渐渐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

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转

变。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向多种角色转变:

◇做学生的导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信息咨询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团队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开发者新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学术顾问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

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研究者教师必须从传统“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总结、反思、改进,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

◇学习者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为终身学习者。

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延伸学生知识构建的媒体,是学生进行协作和对话的桥梁,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者。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角色必须适时的转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主动的学习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外在表现主要有: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又不喜欢喜甚至厌恶学习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形式的变得生动、灵活多样。

◇建构的学习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

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意

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协作的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问题并不是个体可以自动解决的,为寻

求最佳解决方案,就需要多项合作和交流。

◇意图的学习者

◇交流的学习者合作的过程

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在认识、再提高,是对

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合应用。独立学习

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使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呈现螺旋上升。

◇情境的学习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自主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精神。

◇反思的学习者如方法对、效率

高,则学习劲头更足;而当学习活动出现偏

差且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反思则能予以纠

正,甚至暂时中止学习,避免做无用功。

总之,信息时代,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

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

转化为引导者。学生角色要向多元化转换,

才能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

观念。

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信息化教学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提

出有意义与有价值问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学习问题可以是一个问

题、案例、项目、分歧,它们都代表连续性

的复杂问题;提出问题的原则:问题要有意

义,真实情景下的问题;问题解决要隐含所

要传授的知识;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

义性;问题要有开放性;问题要与学习对象

的认知特征相匹配,要结合学生的最临近发

展区;学习主题具有可挑战性,问题具有可

争论性!

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任务”设计要

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任务”的解决要具

有可操作性;“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

点;“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

学生能力;“任务”设计要注重与信息技

术课程的整合;“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

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要设计开放的、

非良构的问题。

问题化教学的设计流程主要有:(一)、

任务分析。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学

习者等的分析,设计能够使学生完成学习内

容,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1、一系列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唐朝的经济发展(农

业、手工业、商业等);2、一项具有创意的

工作,如:为郊游设计游戏,《观舞记》作

文;3、对所创建的事物进行总结,如:研

究性学习的报告等;4、就某个问题阐明自

己的观点立场,如:郑和和哥伦布谁对人类

的贡献更大?;5、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

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如: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任务设计时应注意

的问题:1、问题可分为主问题和子问题,

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不同的路径。2、将任

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便于处理。3、

学习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只

能更加复杂,不能更简单。4、符合学习者

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太多。5、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重在鼓励参与。(二)

教师主导策略设计。知识传递策略:情景创

设、重难点示范讲解、问题提出概括总结、

练习检测、任务布置、明确教学目标、学习

方法指导;课堂组织策略:资源使用引导、

时间进度把握、网络教室控制、技术问题解

答;师生互动策略:学习辅助、疑难解答、

师生对话、小组对话、表扬与批评、情感激

励、活动师范;(三)学生主体策略设计。

探究策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认知表达、

问题解决、信息检索、画概念图、实践操作、

拓展阅读、知识摘录、练习测试。协作策略:

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分工、辩论、伙伴、

网络交流、互评互助。元认知策略:学习方

法选择、思维过程监控、积极情绪调整、学

习意义感知、反思与反省、信息化学习技能

形成。

七、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问题化教学

的设计流程?

问题化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

方法、方式,一般的程序应是: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

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

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一)提出问题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明确探究的目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在策略上,教师提供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做好下面几点:

1.导向性。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能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体现教材中潜在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可知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太难会导致“启而不发”,使探究过程无法进行;太易则会使学生感到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要适当控制变量的数量,无关变量要尽可能少出现,以免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太多的迷惑,增加了探究的难度。

3.程序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对于难点的问题设计还要逐层递进。把握好问题的程序性,程序过细,问题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影响探究的进行。

4.新颖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联系现实生活,注意真实性与生动性,力争开放、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猜想,提出假设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问题解决十分关键的一步,在策略上,首先是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若学生的注意偏离了目标,教师可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仅仅帮助学生不偏离目标而已,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纸带上的点的间距变化,肯定它是加速直线运动,这种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在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进行点评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加速

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时快时慢和均匀加

速四种情形和从物体只受重力及这个力是

不变的角度去思考推断。

(三)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心智技能

的学习,即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策略上,教师应以一个参与探究者的身

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个别重要条件可以

言语提醒,但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在学

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并

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

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必要时,可

通过讲评、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

息。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是完成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

跃,是探究教学中的难点。策略上,首先,

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

听他人的探究经验,通过交流,发现彼此间

的差异,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因为在

很多时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发现自己

的缺陷,而当与别人交流时,才会发现自己

的不足。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

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

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创

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要提醒学生注意到

彼此间的不一致,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哪

一种结论更正确?通过反思探究过程,反思

推断的依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

达成共识,并把结论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

出来。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

验模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知实验现象,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理性

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通

过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学习分析数据的策

略,得出结论的技能和进行小组合作的态度

和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

有很深远的影响。

九、你认为慕课未来会面临哪些挑战?

MOOC的出现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国

际化。中国的MOOC要想快速发展,政府应

当尽快制定规则。这些规则包括:MOOC如何

与学历挂钩、如何让企业认同这种学历、如

何为MOOC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链等。

此外,从技术与硬件方面来说,MOOC的发展

需要充足的网络带宽、高效的传输能力以及

低廉的网络价格。

MOOC在中国的发展将是多个因素的融

合:从课程本身来说,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

资源;就从业者来说,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知

识储备;从硬件上来说,需大大降低网络使

用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

计算机网的建设,推动宽带网络普及,让国

民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享受到低廉的教育宽

带。

从MOOC本身来说,未来会面临6大挑

1.如何应对变革之痛,结构延续的惯性

将成为最大阻力,本质上,MOOCs的发展将

是一个利益重组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

MOOCs的发展要伴随变革的长期挑战。只要

学生选修了平台上的课程并通过考试,学分

就会被联盟高校所认可,这意味着其他学校

的同类课程教师有可能被淘汰或转为教辅

人员。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这对于战略决

策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

要说变革,传统大学模式结构延续的惯性将

会是最大的阻力。

2.大学是否提供足够规模的优质资源。

国外MOOCs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大学的课程

资源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就国内来说,很多

大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精品课程,但有没有足

够好到可以接受大规模网上教学的评价与

考验?当然,如果能够跟上MOOCs发展,将

会对提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3.如何可持续发展。MOOCs发展初期需

要大量投入,如果没有合适的运营方式,不

可能持续性的发展。营利还是非营利问题,

如果没有营利模式,就需要政府经费投入。

所以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

运作:没有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MOOC

将无以为继。盈利OR非盈利,这是个难题。

可以预见的未来,MOOCs将会是多种形式发

展。

4.在线学习文化的建立。在线学习文化

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宽带网络的

普及,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公民信息化技能的提高,最重要地是为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才能成功地让人参与。社会对掌握知识水平的评价和企业事业单位用人的导向都会对新的在线学习模式产生很大影响。

5.信任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大规模学生参加考试并且保持良好信誉是MOOCs一直面对的质疑。三大MOOCs平台机构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好地探索。

6.证书如何被社会认可。MOOCs要想取得成功,有一个因素非常关键,这就是“被认可”。MOOCs的无门槛入学并非等于取消考试,相反,考试可能变得更为重要。网络教育的信誉和质量,最终还是要借助考试来保证。这种考试只会比大学里的更严格、更客观。考试、评估如何取得社会的信任?如何建立新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证书是否能被社会广泛接受?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决定着MOOCs在中国能走多远。

MOOC的发展需要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有相应上网课程的标准。大学领导和教授们要对MOOC有一定认识,这是推动其发展的一大助力;其次,网上学习的规则,比如说学生要完成哪些步骤才可以参加考试等;第三,学习课程的检查标准。政府部门要制定考试的标准、微证书的标准。比如,多少个微证书可以拿到学位,什么学位对应哪些微证书?也就是说,MOOC必须跟现在的学位挂钩,MOOC的学位也必须有含金量。

面对全球MOOC浪潮,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如果大家都只学国外大学的MOOC,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会很大。

十、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支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让我们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利用好网络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最终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

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知识,必然会改变一些落后的知识认知。

2.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态度的端正。

对信息技术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想学习这门要检验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并非只是这门知识。

4.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结构各要素互动。

要检验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并非只是这门课教得怎样,而是要看这个老师知识面广不广,同时还要看老师能否将所有知识相互交替运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其中就包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5. 应用网络技术探究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环节,能够唤起教师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现有知识的迁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