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游戏演绎民间故事《猴子捞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292770.html,

用音乐游戏演绎民间故事《猴子捞月》

作者:张赤华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3期

《猴子捞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图书、动画片、歌曲、舞蹈……多种版本的《猴子捞月》给人们带来了视听的享受。目睹孩子们对故事的津津乐道,我们萌生了在大班用音乐游戏演绎《猴子捞月》的想法。经过对多个版本的研究,我们对音乐游戏的特性——音乐性、动作性、游戏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会“取舍”的重要。

一、音乐的取舍:关注中国味,增强戏剧性

根据动画片版本的故事框架,我们初选出了歌曲《在山神的宫殿里》《酸酸葡萄》《拨浪鼓》《猴子捞月》及经典动画片中的音乐。我们形成了两种思路:一是选用国外经典音乐,突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二是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让民间故事更具中国味。

国外经典音乐与本土特色音乐

我们发现,在往常编排团体律动游戏时,我们选用国外经典音乐的比例明显偏高。如,在编排音乐剧《小红母鸡的面包》《丑小鸭》时,我们选用了《狮王进行曲》《雪绒花》《巡逻兵进行曲》等国外经典音乐。这一次思考再三,大家决定选用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来演绎民间故事《猴子捞月》。

通过对几首乐曲的反复倾听、比较、分析,我们觉得:经典动画片的音乐有特色,但篇幅太长,节选、剪辑难度较大;歌曲《猴子捞月》旋律流畅,但缺少变化,难以表现故事的情节与冲突……最终,我们选择了儿童歌曲版的《拨浪鼓》(非赵薇版《拨浪鼓》)。一方面该乐曲很有特色,带有京味京韵;另一方面该乐曲分前奏、A段、B段、C段,乐段之间容易辨听,C段前几个乐句前后旋律重复,给人以“呼”和“应”的感觉。

原版单曲与组合单曲

虽然选定用《拨浪鼓》,但我们心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拨浪鼓》旋律舒缓平稳,节奏鲜明,但整体结构与故事脉络之间不太契合,缺少高潮。

经过反复的试教、研讨,我们舍弃了用原版单曲的想法,尝试对音乐进行了剪辑、加工(如下表1)。

在剪辑音乐时,我们关注了旋律的起伏、音乐对游戏的提示与帮助,关注了新增部分与原曲风格的和谐一致、自然衔接。如,目前版本中,我们给乐曲加入了尾奏——猴子的笑声、滑音等,使乐曲呈现“舒缓——紧张——舒缓——高潮”的情绪氛围,最后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