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金 莉

[摘 要]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在学习第一语言时一般不会有很大困难,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困难重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 相同点 不同点 特性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由于第一语言多是母语,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常称为母语学习。许多学者认为,第一语言是儿童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又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 ng 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 A)指的是人们逐步提高其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的过程(王宗炎,1988),我们可以将第二语言习得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划分为“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根据输入的方式划分为“自然性第二语言习得”和“指导性第二语言习得”等等。虽然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习得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从广义上说,第二语言习得指除第一语言习得以外的各种类型的语言习得。

二、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共同点

第二语言学习跟第一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

(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只能代表一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这一个一个的词和一句一句的话都是言语现象,都需要首先听到这种言语现象的声音,同时了解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语言的组织方式是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统—。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语义结构必须用与它相对应的形式结构来表示,一定的形式结构只能表示一定的语义结构。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实际上都要通过形式结构了解语义结构,都要掌握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

(3)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样几个阶段。

(4)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习得语言的能力是先天具有的。但是语言本身不是先天就有的,故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不一定能习得语言。习得语言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个客观条件就是语言环境。客观条件是外因,主观条件是内因,无论是学习和习得第一语言,还是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三、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的不同点

(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第一语言的学习通常是在母语的自然语言环境中,常是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压力较轻。在学校里学习第一语言,是为了继续提高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学习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相应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学校里学习第一语言不需要从学习发音和学习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开始。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大多数学习行为是在学校发生。是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学习,并且主要是在课堂里学习。而课堂不同于现实环境,不可能让学生像在自然学习时期学习第一语言那样,随时随地接收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在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一般不是在具备了最基本的第二语言能力的条件下进行,而是要从学习发音开始,从学习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和基本语法开始。

(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

学习第一语言是出于人的本能,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一种天然的动力,这种天然的动力使他们的语言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不需要任何人进行检查和督促。

学习第二语言,往往是出于不同的目的。第二语言学习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目的:

1)受教育目的。例如为了升学或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思维能力,或准备条件以求得将来职业上更大的发展等。

2)学术目的。例如为了用目的语阅读科技文献或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等。

3)职业目的,例如学习汉语是为了担任汉语教师、汉语翻译或从事汉语研究工作等,

4)职业工具目的。例如学习汉语是为了直接用汉语从事外交、外贸工作或其他有关的工作等。

5)其它目的。例如为了到目的语国家短期旅行或临时旅居.或为了社交应酬,或出于好奇心等。

(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人出生几周以后就有了听觉(有些研究认为,婴儿出生以前就有了听觉,能昕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和其他声音),整天可以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但是到—岁左右才开始学说话,最初学到的是形象鲜明、发音简单、反复出观、跟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单词,在词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逐渐学会词组和句子,逐渐掌握语法规则并形成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到四五岁的时候才能较为自由地用语言进行表达。如果有学习条件,大约到两三岁的时候才能学习认字,再晚一些时候才能学习写字。学习认字和写字主要是在学校教育时期进行,由此可见.幼儿习得第一语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听、说、读、写这几项言语技能是逐项习得的,获得这几项言语技能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每两项言语技能的习得,中间还要间隔一定的时间,代表抽象概念的词和复杂的句子很晚才能学会,抽象的概念往往还需要进行专门的解释,有些要到学校教育时期才能学会。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智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理解能力有限,不可能同时习得几种言语技能。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智力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因此都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他们不像幼儿学习第一语言那样在一个时期内只能学习一种言语技能,也不像幼儿学习第一语言那样,每两种言语技能的习得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而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学习和习得几种言语技能,代表抽象概念的词也可以在开始阶段习得。

(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幼儿学习第一语言,总是从学习单词(也可能是独词句)开始,然后学习词组和句子。无论是学习单词,还是学习词组和句子,都必须借助于实物和实情。幼儿学习第一语言是把言语和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学习和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建立概念,形成思想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跟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有根本的区别。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头脑中已经贮存(下转第459页)

456—

both po o r a nd rich.M iss Betsey is a kind-h ea rted proper tied cla ss.Sh e runs the business o f public debt a nd inv ests to ov er-sea s ma rkets.Altho ug h she is v er y rich,she sympathizes po or people a nd alw ay s tries her best to help them when they ar e in tr ouble..M iss Betsey is rich,but she nev er takes her wealth to suppress o th ers,o ppo sitely,she is willing to help other s with her wealth.Ev en th ough she o nce has go ne bankrupt,she nev er murm urs ag ainst heav en and bla mes o thers.And she finally achiev es self-renew al with h er ow n effo r t.Because o f he r g o od will,her w ealth is lost and found ag ain.Her beneficence also giv es her lo ng ev ity.

Dickens tries to teach rich people to be merciful a nd com-pa ssio nate.H e ho pes those rich peo ple ca n consider M iss Betsey as their ex ample,because beneficence can not only giv e th em poo r people’s respect,but also can benefit th emselv es.

3.3.2Humanism in poo r people

Both Peg g ot ty and her relations had no pr oper ty and did’t had educa tio n,but they all had a g o lden hesrt.O ld nanny dev ot-ed a ll her life to Co ppe https://www.360docs.net/doc/4b611970.html,fo r ted him wh en he felt sad; help him w hen he w as in t rouble;pr otected him w hen he had adv er sity;a ll o f thse wer e fa r ex ceeded th e r espobsibility o f a serv ant to ow ner.Boa tma n Peg go tty had a bro ad hear t like o-cea n,contained the kind hear t and car e.He ado pted Ham and Emily,used a charitable hear t fo stered two childen.He too k friend’s widow in his house,giv en h er co mfo rt and tenda nce. Fo r to sav ed Emily,h e to ok a cr utch wo rked a round mo st wh ole w or ld unhesita ting,until too k her back.T his moving act prov ed his go lden char acter.M ariner Ham,ho ld pur e faith to ev er yo ne, his clumsiness and shy ness ex tremely prov ed his ho nest and lov eliness.Emily disobey ed him,but he did not blam h er,just blam ed himself lo st the cha nce to help he r;a nd wa nted to co n-cea l his ago ny.With a blo oding h ea rt,he liv ed fo r o thers mor e bounteous,until to dev oted his yo ung life.Emily,a tailor,go t a healless w o und because of her car eless lov e,came back fro m the w ro ng w ay,she hidden h er w ound,used her kind and dilig ence ca red her uncle,helped tho se people who fell in t ro uble.All of those co mmo n peo ple,although they w er e primitiv e and had v er y kinds of defects,but the mo st impor tant w as their sympa-th y and co urag e.

4.C onclusion

David Co pperfield is considered as one o f Dickens’s most successful nov els,his“fav ourite child”.As David Co ppe rfield wa s published,Dicke ns achiev es the topnotch of his w riting ca-reer.T he relationship to Dickens’s ow n ex perience in his most autobio g raphica l nov el w as under lined by his decision to write it in the first perso n.The dua l per spectiv e of a n older nar rato r lo oking back on his ear lier self w hile keeping the sha rp,fr esh pe rceptions o f th e child and yo ung ma n is managed with ma r-v ello us dex terity;with ma ny of the ear ly sce nse w ritten in the present tense,intimacy and dista nce a re achiev ed simultaneo us-ly.

I approv e o f excellent quality which is made up by philan-th ro py,amica bility,diligence,tenacity a nd to ler atio n,mo reov e r, this kind of quality can be g radually for med in the pr ocess w hen so meo ne g r ow s up fro m a naiv e child to a ma ture adult.I a lso appr ov e with the idea l w ay o f life,tha t is,o ne can be successful by w or king and ca n keep pur e so ul all the time.

References

[1]Char les Dickens,David Co pper field,N ew Yo rk:T om Doher ty Associa tes,LL C,1990.

[2]Cha rles Dickens’Dav id Co pper field,Beijing:Simo n& Schuster Associa tes,LL C,1997.

[3]Ro g ers Pat,An Outline o f Eng lish Litera ture,Ox fo rd: Ox fo rd U nive rsity Pr ess,1996.

[4]潘耀泉.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征,《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第二期.

[5]裘樟清,王辽南(主编).《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上接第456页)了大量的概念,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跟思维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的语言系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有关的词语组织起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共性,从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往往可以找到反映同样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相对应的词和语法关系,因此,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虽然还会遇到一些第一语言中没有或者虽有但是自己还没有接触过的新概念,也还需要形成新的思想,继续提高思维能力,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经过教师精心安排的初级阶段,一般不需要或不完全需要从建立概念开始,也可以不包括或不完全包括形成思想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和第一语言习得相比,学习者不能建立实物和实情与目的语的直接联系,而是习惯于首先拿目的语跟自己原有的语言相对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而通过模仿和记忆逐渐学会用这种跟第一语言不同的声音和结构形式来表达已知的概念和已有的思想。

(5)学习材料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主要靠自然模仿实践,不需要课本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而第二语言习得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学工具,如课本,词典录音机,计算机等。

四、总结

根据以上的种种阐述,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的异同,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充分了解二者的差异,只有认真发现、分析和掌握其异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杜诗春认知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3]coo k,V.U niv ersal Gramma r and Second La ng uage L ea rning Applied Ling uistics1985

459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解析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第二语言习得 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0 —— 2011 学 年 第 一 学期 院 (所):外国语学院 专 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年 级:二年级 学 号:209414061 姓 名:范德瑞 ---------------------------------------------------------------------------------------------------------------------------------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总成绩

Title:Language transfer on SLA Abstract The essa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language transfer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SLA,in the field of SLA research,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research subject. it was initially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ist theori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was seen as an impediment. It was considered to only hinder the acquisition of a L2.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Theory and the flourishing of psycholinguistic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le of the L1 in SLA. Learner's L1 is viewed as a resource which the learner actively draws in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The positive role of language transfer in SLA has been gradually acknowledged. Based on this , it will make a exploration of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between the L1 and the L2 through learner's interlanguage.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 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素。本文从性别、年龄、性格和态度与动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外语学习 语言最终是被学习者个体习得的,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会对其第二语言习得进程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习得的本质,有助于发现哪些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与习得成果相关。一般个体差异因素多是较为稳定而不易改变的,如年龄、性别、性格、态度和动机等。正因其不易改变,作为语言教师,就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水平。 一、性别 对于语言发展中究竟有没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屡见分歧。支持性别差异的人认为差异出现在语言发展的早期,表现在词汇发展速度、理解能力、听力口头测试、阅读能力及对字或句子的记忆等方面。而反对者则提出种种证据表明差异并不明显,他们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提出性别差异的发展有阶段性,1—3岁的女性也许比男性有优越性,但之后男性儿童就基本上可以赶上来。因此,3—8岁时,性别差异很小。而到了9岁以后,女性通常比男性有优势。事实上,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似乎一直持续到中学甚至大学,许多专门的语言技能测试都表明女性学习者较占优势。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存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性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对学习者的口语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即女性只在词汇能力、语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等方面优于男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般会觉得女性的表达能力比男性要强;而在其他方面,如语言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性别差异就消失了,如在精读成绩上我们就没有发现女性的优势。女性在语言意识上强于男性,她们对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敏感度比男性更高,因而其主观意识中的习得顺序与真正客观体现出的习得顺序更为一致。但教师必须意识到,性别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者内在的习得顺序。 二、年龄 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是越小越学得快,年龄越大就越难学。甚至有些人还提出了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为五岁,并认为过了青春期之后人就得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学到一门外语。语言习得确实存在“关键期”(critica l period,也称“临界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13岁(青春期),以5-12岁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这时人的大脑有可塑性能使儿童习得母语。青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360docs.net/doc/4b611970.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与个体差异因素及其效果研究

The research of Individual Factors Influen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spects of SLA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 There are two basic possibilities regarding which aspect of SLA is affected by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 One is that differences in age , learning style,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result in differences in the route along which learners pass in SLA. The other is that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only the rate and ultimate success of SLA. These are separate

issues. To claim that individuals vary in the rate at which they learn or the level of competence they eventually attain is not controversial. Indeed it is part of most language learners’ and teachers’ experience. However, to claim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sequence or order in which linguistic knowledge is acquired is far more controversial. It runs counter to the arguments and evidence in favour of the ‘natural’route of development. Aa will be seen in the discussion of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 the effect on the route of SLA has not been seriously investigated. Nearly all the research into learner variables has involved either investigating their effect on the proficiency levels achieved by different learners, or describing how they affected an individual learner’s response to the task of learning a L2. Neither proficiency nor learning response provides any insights about the route of acquisition. There are stark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LA. As fillmore (1979) points out, on the one h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seen as an all-important factor, which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treated as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Research which has concentrated on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the proficiency levels of learners has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 Research which has tried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SLA has tended to play down their importance.

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Age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 1. Introduction Nower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our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op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colors,who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s and methods. Language, of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in our communication. As we all known,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the whole world. Accordingly, in our country, English learning is very popular with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the children, adults and even the retired old man. And according to many studies,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focu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Almost all parents think that"Don't let their own children lose at the beginning. "In China,all the families believe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the childhood.And many parents even send their children to language schools at an early age in older to get a high score. In recent years,some scholars in China such as Gui Shichun, Wang Chuming, Dai Manchun, Dai Weidong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the affection of age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have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on English learning. Nowerdays,many reseachers have studi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learning, such as intelligence, aptitude, personality, motivation, attitudes, earner's preference, learner's beliefs and age of acquisition. But I just wan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e factor. Is it good enough for parents to let their children learn English at an early age? Do children have absolute advantages over adolescents and adul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at are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ldren,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the above problems analyzed,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age factor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1 Definiti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fer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conscious processe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or a tutored or a classroom; i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y,lexis,grammar, pragmatics and other knowledge(Hu Zhuanglin,p.268). How children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s and what is the relavance of this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long been debated. Although evidence for the declining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with age is controversial, a common assumption is that children learn second languages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语言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类似于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能够明确地意识到所学的规则。 区别: A.目的性: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B.环境: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可能有目的语环境,也可能没有。 C.注意点: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的主要注意点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系统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却经常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D.学习途径:习得的方法主要靠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材和大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语言规则。 E.时间: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很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很少,但学习效果通常不佳。 F.有无意识: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非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第二语言 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3、语言习得机制:它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与智力无关。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 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4、中介语:1969年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形成的一种既不 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理论有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及第一语言的影响。 5、普遍语法: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以待定的参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第二语言习得论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文学艺术学院 中文系 汉文

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有积极的影响,也总会有消极的影响,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这样的。这也就是学术界对于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阻碍和干扰的作用,结合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确证实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干扰性和阻碍性。但同时,我们不能因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这些消极的阻碍和干扰就全盘的否定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受我们母语中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来表达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经常将第二语言母语化的倾向,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思维习惯不尽相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和方式等,在另一文化背景下则显得不能接受和匪夷所思。以英语和汉语的问候和寒暄习惯来说,中国人打招呼习惯问“你吃了吗?”,习惯谈论稍稍涉及隐私的诸如家庭,经历等话题,而英国人多谈论天气之类的话题,家庭经历等被视为禁忌。这样就给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若是想将这种消极的影响降低,就必然增加了我们学习的负担。当然,这种阻碍和影响也迫使我们拓展了知识,所以,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第二,母语中的语法规和习惯也给第二语言的习得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这一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的消极影响最显而易见,也最为严重。语法的规则和习惯很容易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和偏差,还是拿汉语和英语为例。汉语和英语的语法在总体上非常相近,都是主谓宾等的基本语序,然而,汉语除了最基本的语法外,还经常有变式,如名词动用,宾语前置等,而且,汉语区分音节,这样就给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阻碍;再拿英语来说,除了和我们的母语汉语较为相近的内容外,英语还有各种从句,是我们从未接触的,若是再用我们的母语进行学习的迁移,就会在理解上造成巨大的偏差,同样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了阻碍。而在语法习惯和规则上母语给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影响又是很难消除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多注意积累,尤其是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尽量将母语给第二语言习得带来的阻碍和干扰降到最低。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也是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比较,发现他们相同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直接将既有的知识,直接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迁移的过程中,要时刻警惕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第二语言,母语学习中的方法同意可以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很好的帮助,这样有利于我们解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综上所述,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论文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母语是影响二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针对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基于已往的研究成果,本文拟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此问题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旨在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构建克服母语干扰理论框架。 关键字:第二语言习得、迁移、母语、语言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母语是习得二语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因素,许多研究者对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类相似学说。本文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为减少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阻碍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 一、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一)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概念 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也叫本族语,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应。本族语和母语通称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是泛指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当然。它又分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叫习得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或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则称为外语。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多数研究者对外语和习得第二语言不加区分,统称第二语言。 (二)习得”与“学习”的差异 克拉申认为,流利的第二语言是运用“习得的”语言系统的结果,

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有意识地“学习来的”语言知识只能用于监控,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对“习得”与“学习”的区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二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毫不相干的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种过程会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也可有像“习得”来的知识那样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低估了这种知识,就等于否定在课堂情景下学习第二语言的可能性。 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截止到现在,已经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做试验,收集数据,目的是为了探究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做试验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二语习得理论。近些年来,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最为突出。基于乔姆斯基的参数理论,近几年的外语习得研究主要是关于学习者能否在不受母语影响的条件下而学习外语。一些研究者发现人们能不受母语的影响而学习外语,而另外一些人得出相反的结论。现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更全面,得出这样的结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语言迁移研究的中心课题,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 三、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有积极的影响,也总会有消极的影响,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这样的。这也就是学术界对于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1外汉1 汪甜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应用论文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应用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组成人类社会生活;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语言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如果我们探讨外语学习心理的主要目的是教好一门语言,是帮助学习者学会用这门外语进行交际,那么,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语言。 Brown,H列出语言的八个特点,它们是: 1.语言是系统,可能是一个生成系统。 2.语言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3.这些符号是声音符号,但也可能是视觉符号。 4.符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 5.语言用于交际。 6.语言在言语社团或言语文化中发生作用。 7.语言实质上为人类所有,虽有可能不限于人类。 8.所有的人以大致相同的方式习得语言。语言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 的特征。”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然而,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兴趣和开展研究的历史却要早得多。50年代初,Weinreich就在它的著作《语言的联系》中讨论了母语和第二语言两种语言体系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干扰”。这种干扰可以发生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上。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发表了具有很大影响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ado的著作是对Weinreich理论的补充。Lado的结论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差别最大的地方。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两种语言的差别上。”② 60年代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发生了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被不少人称为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由Bloomfield提出的结构主义和由Skinner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的极端的行为主义理论对语言本质和语言习得的基本观点都受到了Chomsky的猛烈攻击。 ①Brown,R.1973.Afirst langusge:The Early Stages.Harmondsworth: PenguinBooks.Page89. ②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iehigan:University of Miehigan. Page 53.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学习资料

一、第二语言习得三大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 1.主张通过不断地刺激——反应规则掌握学习第二语言;心理学上主张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刺激、反应、强化在心理学上的作用;语言学上主张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结构;语言教学上多采用听说法,希望通过不断地操练结构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2.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因素,支持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认为人类有一个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须通过激发这种机制来学习语言;心理学上主张心灵学派;语言学上主张形式主义;认为教学的作用是间接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激发语言习得机制,并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重设参数; Eg:母语——桌子,参数重设为table 3.认为习得是学习者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心理学和语言学上倾向于认知派;在语言教学上提倡多元互动 二、学习和习得有哪些方面不同? 1.获得方式:习得是在自然语境中进行非正式语言交际得到语言知识;学习是经过正式的 讲解、模仿、操练、记忆而得到语言知识。 2.心理过程:习得是潜意识地自然获得;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规律。 3.获得的知识类型:习得是隐性知识;学习是显性知识。 4.环境不同:习得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下自然获得;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可能有目的语环境,也可能没有; 5.学习效果: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效果一般都较好;学习花费时间一般较少,但学 习效果通常不佳; 6.对语言意义的重视度: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的主要注意 点在语言形式上,有意识的系统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经常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三、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有什么不同? (一)Ellis主张社会语言学,认为区别在于方式和社会环境: 自然的SLA以交际的方式获得,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 有指导的SLA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通常在课堂环境中发生。 (二)Klein主张心理语言学,认为区别在于学习者的注意和动机: 自然的SLA的动机是本能要求,潜意识的,获得语言功能、意义、内容; 有指导的SLA的动机是目标明确的、有意识、计划、系统的,注意掌握语言形式规则。 四、母语与第一语言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联系:通常情况下,母语=第一语言 区别:非典型情况下,母语不是第一语言。 Eg: (1)父母皆华侨,孩子的母语为汉语,因父母想让孩子尽快融入当地环境,首先会接触当地语言,则孩子的第一语言为当地语言。 (2)父母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国家,则孩子的母语为父母语,第一语言可能是父母语的任意一方。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