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博物馆的基本使命是维护它的藏品,同时博物馆经常被视为重要的城市建筑和文化地标。因此,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

一、青岛博物馆概况

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9:00—17:00(16:00停止入场)

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15: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301、304、313、

362路至松岭路站

230、321路至博物

馆站下

110、311、375、

380、382、606路

至会展中心站下

博物馆公共

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

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

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

导览系统。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

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如今,青岛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

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

二、青岛博物馆历史

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地址位于青岛市大学路7号,

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

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大学路7号现为青岛美术馆所在地。)

1996年,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青岛市政府做出

投资,在欣欣向荣的东部新市区——崂山区梅岭路27号建造新的青

岛市博物馆馆舍。

2000年9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试开放,基本陈列“青岛历史文明之光”开展。

2001年6月24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开放。《馆藏明清书画陈列》《馆藏古代碑刻拓片陈列》《馆藏近现代书画陈列》《馆藏历代货币陈列》《馆藏古代瓷器艺术陈列》《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国际交往礼品陈列》7个文物专题陈列同时展出。

2007年,为迎办29届奥帆赛,市委市政府确定投资,对青岛市博物馆内部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改造后的青岛市博物馆陈列展览将充分体现其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并成为传承青岛地区人类文明,展现青岛城市文化底蕴,提供高雅文化服务的重要公共场所。

三、青岛博物馆分析

青岛博物馆位于崂山区梅岭路27号,它与石老人海水浴场,青

岛大剧院和青岛国

际会展中心坐落于

同一中轴线上。从远

处望去,这几栋青岛

的地标性建筑展示

了崂山区欣欣向荣

的风貌。在刚刚建成时,这座建筑被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青岛博物馆,右侧为青岛美术馆,中间一部分为海尔科技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各设对内对外两个入口。而海尔科技馆的入口面向北侧。作为曾经的青岛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基地,如今海尔科技馆早已不再纳客,破旧的大门和和残损的外立面,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建筑的短命。

2007年,青岛市政对博物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装修,将美术馆移至位于大学路7号的青岛博物馆旧址,并将美术馆展厅重新装修改造。现在青岛博物馆坐北朝南,呈弧形分布,圆弧的中心为观众入口,两侧分布了博物馆大小共计13个展馆。现有《青岛史话》大型

基本陈列和山东民

间木版年画、青岛

籍画家高凤翰书

画、古代工艺品、

瓷器、货币等5个

馆藏文物专题陈

列。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同时,将博物馆西侧入口封闭,东侧美术馆入口则改为员工通道。位于中部的海尔科技馆被隔墙所分隔,构成了博物馆的现代艺术长廊。通过锁上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海尔科技馆已经荒废,漂亮的中庭也一片狼藉。想起小时候来参观的情形,不仅感叹世事变迁。由于博物馆为改建项目,一些原来的功能不能很好的满足,西侧入口不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而且三楼的观众通道过于狭长和拥挤,这些都可以被归结为博物馆改建的败笔。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停车场位于基地东侧,可以很好的将车流引导至停车场内,停车场西侧设有天泰公园,内有廊道,座椅,假山,水池,可供百姓游览、休憩。停车场和公园中间是一系列宽大的台阶,引导人流进入博物馆内部。这样做不仅因为该基地存在一定坡度,而且很好的突出了博物馆庄严、稳重的气质。在改造以前,台阶上还设有两组喷泉,沿台阶缓缓留下,我认为维护成本高且利用率

低是导致喷泉被撤去的主要原因。不过,去掉喷泉后主入口更加开阔

明朗,很好的提

升了博物馆的环

境。博物馆入口

处设有残疾人坡

道,残疾人可以

通过车行道进入

坡道,进而进入馆内。

进入博物馆主入口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并设有一系列柱廊,柱廊能很好的给拥有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博物馆遮阳降温,减少了能耗。同时圆形广场也为举办各

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博物馆的入口和出口

均面向圆形小广场,入口

处设有检验设备,进入入

口,就能看到游客服务中

心,服务中心有偿提供语

音导览器,可以让游客设

计自己的参观线路,引导

讲解陈列展厅内的文物藏

品精华,介绍珍贵文物的艺术价值、作者生平、创作特色等内容。同时设有电子触摸屏,可以简要、立体地浏览到博物馆的总体概况、展厅布局、陈列内容、服务设施等方面。

入口向左前行,

就能看到博物馆附

设的书店,以及两

个临时展厅,向右

侧为博物馆商店和

供游客休息的沙发

和桌子,通道两侧

正在展览当代画家

笔下描绘的崂山风

貌以及奇石根艺等艺术品。再向前走就是可提供咖啡、简餐和小吃的茶座以及另外两个临时展厅,供临时展览使用。

当代艺术空间主要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实现现代艺术与馆藏资源的互补,用当代艺术的冲击力折射出博物馆历史文物的厚重光彩。当代艺术空间巧借博物馆充满现代感的楼层布局,拓展馆舍空间功能,扩大展览面积1200多平米。这一空间既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满足了社会投资艺术品收藏的需要,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位于东西两侧,分别设一组楼梯以及两台电梯,

再向内侧就是博物

馆的办公部分,不

对游客开放。进入

二层,西侧为青岛

史话两个展厅,东

侧为青岛民俗展以

及互动空间。我认

为互动空间是博物

馆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区域,它面向青少年观众推出的实践体验活动,各个活动都围绕馆藏品陈列展开,这些制作不仅让观众体会了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同时,这些作品也还将随着观众的行囊走向世界各地。

博物馆三层展示

了部分较为珍贵

的瓷器,古钱币以

及古今绘画作品,

但是由于改建的

不够合理,三楼的

观众通道异常狭

长和低矮。我认为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博物馆在东西两区各设一个三层高的大厅,两侧的大厅不仅很好的划分了空间,改善通风和采光条件,还为大型展品的摆放提供了空间。陈列于西区大厅中的两尊北魏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各高6米,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为青岛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内还设有精品鉴赏空间,主要用于满足高端客户和高层次文化人士对文物更深层次的研究需求。博物馆将文物库房边上一间旧仓库进行改造,变身为向小群体观众展示订单式藏品的神秘展室。每次接待,皆由我馆文物专家亲自向贵宾讲解介绍文物知识。精品鉴赏空间建立以来,接待了众多国内外有影响的收藏家和鉴定专家,世界著名漆器藏家李经泽和我国著名青铜器鉴定家贾文忠都先后来到这里亲自鉴

赏我馆的珍贵藏品。

结束博物馆的参观旅程,走出大门,就能看到刚刚兴建的青岛大剧院,现代、张扬的大剧院同庄重、严肃的大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张一弛、一扬一抑中,展示的正是青岛包罗万象的独特风貌。四、博物馆的发展

尽管近几年我市的博物馆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就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来说,总体情况并不是太好。据了解,近几年,除了海产博物馆、海军博物馆的情况相对较好以外,其它博物馆经常是门庭冷落,很多专业博物馆甚至一

年到头无人光顾,只有在特定的宣传日里,相关部门才有组织地拉来几支队伍充充门面。很多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与接待能力相比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如:往年青岛市博物馆全年的参观人数不过在一万人次左右,而该馆的最佳日接待能力在2000—3000人次;民俗博物馆的日接待参观者在100人左右,该馆最佳日接待能力在300—500人次;康有为故居往年的日接待参观者在50人次,周末能达到100人次左右,而该馆最佳日接待能力在200—300人次。

博物馆的发展也应如此,传统意义上对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和展示功能为一体,对藏品要有收藏、研究作用,同时还应陈列、展览,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人知道博物馆里都有哪些东西,怎么会吸引参观者呢?所以博物馆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尤其重要,比如播放宣传片、重要景点展牌宣传以及在主要景点设立旅游标志等等。

班级:2010级建筑学6班

姓名:雷震

学号:20100602087

2010年6月4日

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

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赏析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建筑风格上力求体现苏州文化传统,又积极探索现代建筑符号与传统建筑韵味相融合。其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整座建筑富有与众不同的技术美感。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还实现了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深度融合。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与讨论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如何组织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达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的意图,并试图寻找各种设计元素在室内中的表达。 关键字:苏州博物馆设计元素传统建筑现代建筑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加入现代的元素。使得博物馆新馆既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又有时代感的体现。 苏州博物馆吸取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室内文化,它的诸多设计手法,如人性化设计,与自然亲密相联;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独到的光线处理;重视室外环境对室内的“背景”效用,丰富的装饰等等。苏州博物馆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格调、气度与内涵,是从时代特色、科技应用与民族气质中去探索的。首先,现代中式家居风格的建立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包括设计界、学术界等的共同努力,从设计观念上打开对传统的现代化思路;其次,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对传统的内涵真正的理解,才能使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机地融合到现代室内空间中。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将由着重对纯形式美感的追求发展成为强调兼容文化意义的表现。浅层的物质文化,富有时代性,是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快;深层的精神文化则最富民族性,相对稳定,变化最慢。苏州博物馆在各方面精益求精,即使一块石头,一块方砖,都是经过详细的测量得来的,不得不赞叹其精湛。 室内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必然要求能够体现现代的时代感,传统风格室内设计也不例外。时代感不仅指时间、时代概念,也指空间和地理概念。现代建筑之所以永远走在建筑整体发展的前列,体现了建筑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因为它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满足新功能需要。所以它体现了时代的意义。而反观我们的室内设计,风格上若完全以传统中式的形式则较难与家具及室内陈设相协调。因而设计师要注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通过各种途径,如材料,技术,功能等方面来诠释传统中蕴涵的现代感。贝聿铭通过现代铁艺的家具,以及简洁大方的手笔,将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完美的结合。 入口处的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重檐,又以现代材料-钢架、玻璃,赋予其崭新的风格。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钱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连接东西两大展厅的是有着条状木质百叶屋顶的走廊。东面走廊的尽头是提供休息的场所,其中一棵百年紫藤是贝老先生精心挑选的,其蜿蜒曲折的枝蔓与顶部四方大气的花架形成强烈的对比,阳光透过树叶在纯净的墙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顿时给空间增添了活力与激情。传统与现代两种审美在此相互碰撞,展现出贝先生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见解。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新馆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 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以一水池为中心。 二、平面功能分布 苏州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西部的展厅分别由两个中心联系起来 ,东部则布置一个方形露天院落 , 围绕它的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房等。 三、周围环境的融合 为充分融入所在街区环境,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苏州博物馆以地面一层为主,采用地下一层,局部安排二层高度。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而且建筑采用院落式与周边相应,从平面看不出什么差异。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着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四、建筑结构 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代替了苏州传统的木质材质。 五、建筑内部 1、大门入口 新馆大门为玻璃和金属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进入后,前厅以较小的空间压缩视角,与后面进入庭院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有先抑后扬之感。入口有一条明显的路线将游览者引向山水庭院,有玻璃材质的圆形入口,庭院景色若影若现。 2、中央大厅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连接着前厅与庭院。是整个 建筑群的最高高度。贝聿铭 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其中,三角形与菱形也是主要的 造型元素,由于形体多变,透 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可以看到外部景观。

博物馆案例分析4个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设计师简介】 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 建筑面积:24000平方 米(展览面积10405 平方米) 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 层,行政部分4层 建成时间:1997年 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 巴鄂 设计者:弗兰克·盖里 【设计初衷】 1991年,西班牙北部 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 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 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 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 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 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 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 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 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博物馆的基本使命是维护它的藏品,同时博物馆经常被视为重要的城市建筑和文化地标。因此,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 一、青岛博物馆概况 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9:00—17:00(16:00停止入场) 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15: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301、304、313、 362路至松岭路站 下 230、321路至博物 馆站下 110、311、375、 380、382、606路 至会展中心站下 博物馆公共 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 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 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 导览系统。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 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如今,青岛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 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 二、青岛博物馆历史 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地址位于青岛市大学路7号, 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 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大学路7号现为青岛美术馆所在地。) 1996年,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青岛市政府做出 投资,在欣欣向荣的东部新市区——崂山区梅岭路27号建造新的青

博物馆装修分析

对江南一带博物馆室设计的思考 曾迎春 (班级,建筑1402 学号,1400540207 专业,建筑学) 摘要:文化主题设计的特点,是以解读文化为线索、以空间规划为载体、以形式语言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在博物馆设计中,它们既有局部乃至整体上的相对顺序,又循环穿插于整个过程。设计师既不刻意诠释什么是江南水乡,又不简单地将实景真实地搬至室,而是以模拟镜头语言的手法,将江南水乡的自然、人文元素的真实片段,利用展线上的时空变换,做了一次非线性编辑博物馆列显然也不应该再坚持“器物说话”的精品展示老观念。只有把文物(或仿制品)放在一个拟真的原初环境中,才可能揭示文物背后的人和故事。通过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室设计实践,对设计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并沿着一条文化设计的“幽径”,寻求构筑设计文化的无限空间文化、容设计、空间调度、形式对位、科技应用。 关键词:空间原生态光影写真氛围 正文: 文化主题设计的特点,是以解读文化为线索、以空间规划为载体、以形式语言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在江南一带博物馆室设计中,它们既有局部乃至整体上的相对顺序,又循环穿插于整个过程。 一、基本审美定位 以江南的地理、人物、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为入口,对江南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文化解读后,我们发现了柔弱背后的另一个江南。江南人对柔弱错觉的宽容,甚至还有点欣然于这种定位,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勤劳、善良和智慧,确实应该获得一些人生情趣的回报吧! 既然这样,不妨就将江南定位成: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完美结合吧。作为大众传播,拟人化的、“有我之境”的美,也很亲和、贴切。

二、形式语言大要 在大众传播学看来,电影事业和博物馆列极有共性——都借助形象的手段为媒介进行大众传播。考虑到这种相似性,国际科学院在学科分类中将它们一起列入了形态科学的视听文献类。 应该重视用镜头语言来表达视觉冲击力,但也要体会镜头语言背后对真实的强调。这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分寸的把握,就是营造一种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能力。设计师既不刻意诠释什么是江南水乡,又不简单地将实景真实地搬至室,而是以模拟镜头语言的手法,将江南水乡的自然、做了一次非线性辑。 三、原生态场景的大量应用 考古界越来越重视发掘现场的环境研究时,博物馆列显然也不应该再坚持“器物说话”的精品展示老观念。只有把文物(或仿制品)放在一个拟真的原初环境中,才可能揭示文物背后的人和故事。 全复原、半复原及象征性复原的针对性应用,避免了过于追求写实时易流俗于形而下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江南水乡展览,本身也构成了原场景。 四、信息节奏的控制 “文武之道,一一弛”。信息输出的节奏应有变化,这才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性规律,也避免了疲劳效应。 比如,“吴越春秋厅”中,利用场景、器物的交替变换,营造了明显松信息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建筑、建筑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的轴线、院落布局以及贴合环境的设计手法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体现。新馆成功的将现代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现代性融合下的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成功将现代社会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时代化融合下的创新。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由贝幸铭及其事务所设计。新馆最终选址在苏州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基地环境,不论对建筑师、还是对于生活在古城的居民、甚至对苏州古城的整体风貌以及基地周边的原有环境都是一种考验。当查阅了关于贝老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相关资料、报道后,对于贝老贯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观、自然观、发展观甚是敬佩。而这种反映在旧建筑改扩建设计中的尊重、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正好映射出作为东方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 建筑文化是一种学习。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看,人类天生并不完善,建筑文化不仅提供了一个人居环境,而且提供了一个思想与行为的习得之所。建筑反映出人类的文化系统—宗教、科学、艺术、、、等综合的观念和认识,通过世世代代的学习,人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群体特质。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大厦,是由许多材料部件构成的,他们并包容了我国数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又影响到我国数千年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建筑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 2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诊释。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报告

市博物馆建筑分析博物馆的基本使命是维护它的藏品,同时博物馆经常被视为重要的城市建筑和文化地标。因此,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 一、博物馆概况 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列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史话》大型基本列和民间木版年画、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列。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9:00—17:00(16:00停止入场) 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15: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乘车路线:104、 301、304、313、 362路至松岭路站 下 230、321路至博物 馆站下 110、311、375、 380、382、606路 至会展中心站下 博物馆公共 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 二、博物馆历史 1965年,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地址位于市大学路7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大学路7号现为美术馆所在地。) 1996年,随着市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市政府做出投资,在欣欣向荣的东部新市区——崂山区梅岭路27号建造新的市博物馆馆

博物馆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分区研究

摘要:博物馆往往是一个涵盖了多个部分的综合体。如何将各个部分有效地布局,是博物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基地中各功能区入口布局和馆内功能分区两方面加以探讨,将博物馆的布局方式分为嵌入式、并联式、独立式。并分析了各种布局方式的长处与不足。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建筑建筑空间设计 近年来,国内外的博物馆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起来。博物馆类建筑是具有很强标志性的建筑,大到一个国家的象征,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地标,它或者广纳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物华天宝,或者吸纳一个专业领域的文化精髓。而承载它的建筑,也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往往蕴藏了深刻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博物馆往往涵盖了展区、办公区、库藏区、接待休闲等部分,如何将各个部分有效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外部有良好的出入口位置,内部有合理的交通组织联系,是博物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投资规模、建筑面积、基地面积及基地覆盖率等因素的限制,中小型博物馆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中型博物馆为例(建筑面积在4000m2至10000m2之间),从基地中各功能区入口位置布局和馆内功能分区的组织方式两方面探讨博物馆功能分区。 一、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对文物的收藏 1、与宗法制度有关的收藏 ①皇家收藏天府掌祖庙之收藏,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货贿之藏 ②家族收藏家庙,祖先之物 ③庙堂收藏孔庙,岳飞庙,杜甫草堂等 2、与金石学有关的收藏 金石学:通过对文献、文物的考证探索前代的典章制度。 高峰:宋代 宋代几乎所有有名的文人都好收藏,如欧阳修、赵明诚。 李公麟、吕大临《考古图》,收录当时尚存的宫廷、私人收藏的玉铜器224件,商周铜器148件,秦汉铜器63件,玉器13件,每个物品都临摹图形、款式,记录尺寸、容量、重量、出土地点、收藏处。是最早的文物图录。 明代:商业利用,文物造价。 清代:民间收藏兴盛,以之为时尚。清代文字狱,使乾嘉朴学兴盛,金石研究、文物鉴赏《西清古件》40卷,梁寺正撰,成书于乾隆年间,收录了清宫所藏青铜器1529件,临摹款式、形制,附16卷钱录,收录历代钱币。 3、作用: ①、对古代文物、器物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源流,认识古物的历史价值,为鉴赏真伪留下经验。 ②、其研究方法对近代文物学的形成影响较大。 ③、中西方早期文物收藏的异同点 同:保留和保存文物、遗迹,进行社会文化教育(但教育内容不同) 异:西方利用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 中国主要用于研究先贤的思想品质,宣传人文精神 西方用以阐述宗教教义,中国用以提高自身修养和进行玩赏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建筑、建筑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的轴线、院落布局以及贴合环境的设计手法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体现。新馆成功的将现代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现代性融合下的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成功将现代社会功能溶于古建筑群之中,其古而新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本土化与时代化融合下的创新。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由贝幸铭及其事务所设计。新馆最终选址在苏州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基地环境,不论对建筑师、还是对于生活在古城的居民、甚至对苏州古城的整体风貌以及基地周边的原有环境都是一种考验。当查阅了关于贝老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相关资料、报道后,对于贝老贯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观、自然观、发展观甚是敬佩。而这种反映在旧建筑改扩建设计中的尊重、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理念正好映射出作为东方建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是一种学习。从社会成员的角度看,人类天生并不完善,建筑文化不仅提供了一个人居环境,而且提供了一个思想与行为的习得之所。建筑反映出人类的文化系统—宗教、科学、艺术、、、等综合的观念和认识,通过世世代代的学习,人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群体特质。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大厦,是由许多材料部件构成的,他们并包容了我国数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华,又影响到我国数千年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建筑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 2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诊释。 在苏州博物馆的顶端加入尖角。因此又带有了些许欧式风格元素。但是在中间的镂空墙上又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气息。

论文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博物馆展示设计分析 博物馆名称:现代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定位:将现代艺术作品进行展示,新旧艺术的传承与融合,展示东方艺术魅力 对于博物馆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各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检验博物馆成功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在博物馆中走动的自由和观看的兴趣,而没有无处不在的耳机所提供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强制调节。距离的混合,一方面一方面带着人类的亲近感和共通力,另一方面是观看17世纪荷兰风景和20世纪非洲雕塑一样的体验。

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如何搞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工作是体现博物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典型的历史及文化艺术遗存物既是历史的"确证",又是形象思维中文化意义上的"象征符号"。典型象征符号是维系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的重要线索。 现代行业博物馆发展迅速,以现代艺术博物馆来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是做得比 ), 华?,它与““解构主义 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的重点是体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认真领会内容设计之精髓,掌握形式法则及艺术规律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线设计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围绕陈列主题、建筑特点及博物馆环境制定陈列总体风格,提炼古城特有视觉符号和总体色调;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重点、亮点以形成视觉

高潮;动态陈列与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合理运用灯光,充分展示陈列特点;利用陈列文物,展示时空组合艺术。 博物馆的功能空间对于营造距离十分重要,博物馆既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藏品收藏、保护而言,它基本属于封闭系统,而就传播、教育和休闲而言,它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纵观现代博物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无 接待观众设施为25%,藏品收藏为25%,展示为25%,服务支援系统为25%。而中小规模的博物馆则必须以展示空间为主而兼顾其他需求和功能,或是利用种种方法和手段对藏品进行定期更换,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中求得一定的理想效果。博物馆并不只是展示的场所,在所有的博物馆中,其种种的功能都是连动着的。因此,博物馆建筑物的造型和空间的分配必须充分考虑与功能的适当平衡。博物馆的外部环境与

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卡塔尔多哈国家博物馆、兰阳博物馆和兰阳博物馆位于宜兰县第一镇——乌什岗乌什角遗址公园。公园保持湿地生态环境。基于依兰本身是一个大型博物馆的概念,兰阳博物馆主要提供了一个与依兰独特的地理空间相似的隐喻,一个杨澜山、海、平原结构,传达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使其成为人们了解依兰的一个窗口。,博物馆的建筑理念源于当地的自然元素,捕捉到了东北海岸一代人常见的一边倒的山景,形成了巨大的石块,让建筑与自然的地球融为一体,成为与地球共生的有机建筑。这些建筑规模集中,延续了海滨一边山的山脉,以20度角插入水边,低调展示了海滨黑岩礁的地形,以保持更自然的湿地面积,更好的与自然地形的关系。测量体之间的缝隙巧妙地作为内部照明和功能分区,连接着遥远的龟山岛的精神轴线,与视线、的地形上的空间想象建立起精神联系。为了使室内展览空间没有梁柱障碍,屋顶由一个向两侧和向外墙倾斜的大跨度钢桁架支撑,并建造了一个27米的无柱连续空间,允许博物馆四楼的展览空间自由延伸和相互渗透。高大宏伟的大厅、清晰透明的灯光,气势磅礴,没有任何沉重的压迫感。兰阳博物馆位于永久展厅的二至四楼,是博物馆再现杨澜风情的亮点,将主题与建筑特色相结合,分层设计是“序列展”、“山地层”、“平原层”、“海洋层”、“时间画廊”等,展现宜兰的整体地理环境、人文轨迹,延伸观众的广阔想象空间。兰阳博物馆的外墙主要由石头制成,其表面经过多种处理。它的纹理反映了因长期海水侵蚀而形成的单一平面山脉的特殊纹理。除了展示大自然

对岩石的侵蚀过程,它还想传达音乐的节奏和运动。石墙的一些外部还配有现代材料,如玻璃、金属,希望在现实环境中达到平衡的美感。格鲁吉亚巴统水族馆的灵感来自巴统海滨独有的鹅卵石。今天的海滩场景是由几千年来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海岸形成的。该建筑将竖立在巴统的格鲁吉亚港口,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从海上和陆地都清晰可见。该建筑包括四个独立的展览区,每个鹅卵石建筑代表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爱琴海和地中海、印度洋、黑海和红海,以及更多的互动展览。该建筑采用薄壳结构,在室内形成了一个大空间,便于大型水生动物的展示,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水下世界。四个独立的水族馆建筑通过一个中央多功能区连接在一起,包括一个咖啡厅和一个零售区,在这里你可以欣赏黑海和巴统海岸的风景。游客可以聚集在中央空间聊天+吃喝玩乐+购物和放松,然后在水族馆继续他们的冒险。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是国内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瓷都》展现了景德镇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它还展示了陶瓷原有的三大元素:土、水和火,让参观者感受到“土和水应该适合陶瓷”的道理。此外,陶瓷图像的建筑处理也充分体现了陶瓷博物馆的个性。博物馆有两条相交的轴线:轴线1:景德镇历史 -与珠山西路延长线平行,贯穿东西轴线,连接陶瓷主题公园和陶瓷博物馆。这条轴线从下到上主宰着全局。它连接所有功能空间,是该方案的主轴。西边的游客可以从城市道路进入陶瓷主题公园,然后从东边进入陶瓷博物馆。轴线继续延伸到这里,从而进入各种展览空间。轴线2:景德镇——世界——在入口大厅与轴线1垂直相交。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