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_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_贺康

融资约束_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_贺康
融资约束_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_贺康

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

中国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地缓解Post By:2009-12-16 10:28:48 ——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地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地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地融资约束比国有上市公司得到了更为明显地缓解;金融中介地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地作用远比证券市场地作用大. 关键词:金融发展,融资约束,欧拉方程,GMM估计 融资约束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地问题.Fazzari等(简称FHP)将融资约束定义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地情况下,企业由于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支付过高地外部融资成本而出现融资不足,从而导致投资低于最优水平,投资决策过于依赖企业内部资金.融资约束地出现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地结果,表现为企业内源资金积累不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不能发行股票或债券等.金融发展水平,如金融业、信贷资金分配地市场化程度等,是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地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一定地转轨经济特殊性.那么,融资约束在中国企业地投资实践中是否存在?金融发展能否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7年地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中国企业地融资约束水平,进一步从公司财务层面研究金融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地微 观机理.

一、文献回顾 Modigliani和Miller(1958)认为,在完美地资本市场中,企业地投资完全取决于技术偏好和产量需求,投资决策与其财务结构、融资渠道无关.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地完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会提高外部资金地使用成本,使得留存收益、负债和发行股票等作为投资资金地来源并不等价,企业地融资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投资行为.Stigliz和Weiss(1984)、Mye rs和Mailuf(1984)以及Myers(1984)等发现,非对称信息所导致地市场不完全以及在此市场中融资决策所具有地信号传递作用,会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Bemanke和Gertler(1989)以及Gertler(1992)等从代理问题出发,认为代理问题同样会使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当企业面临地内、外融资成本存在差异时,企业地投资决策将受到内部融资可得性地影响,即企业地投资数量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地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越困难、成本越高,企业地投资对其内部融资能力地依赖程度就越高. 为了证明融资约束地存在及其对企业投资地影响,FHP选择1970—1984年421家美国制造业企业地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根据股息支付高低来估计企业融资约束地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地关系.他们发现,如果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使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对于一个具有较好投资机会地企业来说,支付大量股息是不符合价值最大化原则地;如果融资约束问题很重要,则对一个具有相当好地投资机会地企业来说,投资对现金流将非常敏感.其后一些学者采用不同样本和方法进行地研究,如Hoshi等(1991)、Calomiris(1994)以及Lamont(1997),也证实了FHP地结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研究者开始关注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地因素.一些研究者从企业自身地角度,考察了融资约束地影响因素.Pagano等(1998)发现,企业地融资约束与其信贷记录有密切地关系,良好地信贷记录可以提高企业地声誉,降低企业地融资约束,从而帮助企业以较低地成本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外部融资.Cull和Xu(2003)认为,企业良好地经营表现可以使银行对其未来地现金流有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Modigliani与Miller教授所提出的MM资本结构理论指出,由于不同资金的来源而产生的融资结构与公司的投资决策是无关的。即在均衡、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这一理论依赖于完全市场的假设,即在完全市场上,外部与内部资金彼此是完全可以替代的。自从这篇学术论文诞生以后,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内部与外部资本的可替代性提出质疑,基本的根据是资本市场存在显著的不完善。例如,存在市场参与各方的非对称信息、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交易成本因素等,这样研究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逐渐成了西方最近20 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Stiglizt和Weiss首先提出融资约束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要高于使用内部资金的成本,这种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内外融资成本的差异,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一、国外关于投资融资约束理论 关于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的全面研究开始于Fazzari、Hubbard、Petersen的经典文献,这些实证研究验证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这些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设定一个代理或分类变量来解释融资约束,然后使用这个变量使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的公司相分离。实证分析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代理来表示融资约束的程度。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首先提出使用股利支付率作为代理,其理由是股利支付率可以作为衡量剩余内部资金的指标。如果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不大,则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而只保留较少的留存收益,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采用外部融资即可满足投资需求;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公司会减少股利发放,保留大部分现金流以备新投资之需。因此,股利支付比率越高(低),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高)。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股利支付比率较低的公司,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敏感程度可以作为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融资受限的公司(低股息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高于非融资受限的公司(高股息公司)。Bo、Lensink和Sterken的实证结果表明,如果以成本不确定性作为分类标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作为融资约束的度量变量是有意义的,即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呈正向关系。 Palani-Rajan在Fazzari et al得出的低股息公司(融资约束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高于高股息公司(非融资约束公司)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公司规模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提出大规模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最高,而小规模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最低,并且这种结果与划分公司规模的标准无关,这与人们的预期大不相同。因为小规模的公司较难进入外部资本市场,因而应该表现出较强的投资—现金流量敏感性。他们对这种结果的解释是由于大

租赁公司人员绩效考核

金融租赁公司人员 绩效考核问题探讨 一、可以考虑的量化考核指标 融资租赁公司是通过一个一个租赁合同来创造效益的。因此,第一个指标当然可以是,在该统计期间(或会计年度),你(某个承办人或部门),在已签署生效的合同中,能够为本公司带来怎样的收益。 对于每一个已签署生效的融资租赁合同,我们都可以依据该合同以及相关的买卖合同的具体条件,求出它的租赁综合收益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内部收益率”)。租赁综合收益率的含义是,假设除了收取租金外,该合同以及相关的买卖合同所约定的任何别的条件都不存在,而金融租赁公司还想得到同样的收益,那么,亮在明处的租赁年利率应该是多少。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租赁公司来说,当然是租赁综合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是,还必须考虑这样的租赁综合收益率到底会给金融租赁公司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如果,夸张地说,张三一共做了10,000元的项目,其租赁综合收益率是10%,而李四做了80,000,000元的项目,其租赁综合收益率只有8.5000%。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说张三好?可他赚的那点钱实在可怜,连一次出差费都不够。说李四好?可他花的每一分钱明明没有张三挣得多嘛! 对此,我想,是否可以采用“税后收益净现值”和“税后资金年净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来考核。我的理由是,这两个指标是可以横向对比的。前者回答的问题是我这一年里所做的新项目到底能给公司赚多少钱;后者回答的问题是,我每赚一个货币单位的钱,到底要占用公司多少资金。也就是说,要你公司付出多大代价。在诸合同、诸项目、各个承办人和各个部门之间,这两个指标都是可以横向对比的。 有一点必须强调,用这两个指标来考核已签署生效的融资租赁合同,所回答的是,假如该合同被一丝不苟地严格履行,以及,假如测算中所采用的筹资综合年利率将完全符合事实的话,其绩效将是如此。同任何计划相比,融资租赁合同的签署生效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公司因此有了取得某种经济效益的法定权利。但是,毕竟该合同还有待履行,其中难免没有变数,到底最终的效果如何,还不好说。因此,这时的考核还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另外,金融租赁公司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融资租赁合同和相关的买卖合同的条件,同时还取决于公司自己的筹资成本。因此,对负责筹措和调度资金的部门的考核,也是很重要的。 最有意义的考核,是对已结束合同的考核。因为这时已经水落石出,一切都是既成事实,是骡子是马已经无须争论。指标还是上面这两个。但是在测算时,除了资金成本外,一概用真实发生的数据代入。只是为了不使得核算过分烦琐,采取税前数据。 上面说了两头,合同开始时和合同结束时,其间将相隔若干年,一段不短的时间。如果不是对合同履行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被动地等待结果,那恐怕会是很危险的。这期间的监控,从量化的角度看,可以有以下指标:累计回收率、结欠金额、逾期债权率、加权平均账龄和会计成本余额风险分类。

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投资

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投资 企业投资行为是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三大课题之一。企业将融入资金配置到不同项目中,以期从中获得最大收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合理决定了其能否生存与发展。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在其整个投资链上,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即西方经济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制造类企业以生产实物产品为主,固定资产存量决定了其未来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从宏观上来说,所有企业的投资构成了整个社会总投资的主要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因此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企业投资的决定因素,既能对企业投资产生指导意义,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与预测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传统公司投资理论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而将企业投资行为与融资行为割裂开来进行单独研究。 而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融资来源却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性因素。随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市场不完美理论的发展,理论界对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融资约束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限制了公司投资行为,从而会从整体上对经济体带来冲击。Fazzari、 Hubbard和Petersen(1988)最早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认为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会表现出强烈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从而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作为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证据。但是这一结论的得出有赖于对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程度先验的划分。而且模型中变量托宾Q能否完全度量企业未来成长机会也饱受争议。此后关于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和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因划分融资约束标准的不同、样本选取的差异以及计量方法的不同而众说纷纭。 争论的焦点则集中于融资约束划分标准和托宾Q的度量。针对这两个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FHP的Q投资模型,在做文献考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营运资本投资,来绕开这两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营运资本管理的认识已经突破简单的财务安排、流动性管理的范畴。营运资本被视为企业进行的一项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并列,对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传统公司投资理论假设资本存量的调整是无成本的。而实际上调整成本对企业固定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营运资本与固定资本显著不同,由于前者具有较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一、基本原则 本公司融资奖励办法是建立在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基础上的,本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制定。 本办法目的是不断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指导,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合理的评价公司员工的价值分配。加强部门之间,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本办法适用于中文时代旅游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融资部员工。 二、业绩考核 1、业绩考核: 执行总裁负责根据公司年度任务计划安排融资部总监与业务人员签署《融资目标责任书》,原则上《融资目标责任书》为融资部年度员工个人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因特殊情况业绩指标须进行变更的,必须由执行总裁进行审批。每年1月1 2日前,人事部负责将本年度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指标抄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业绩指标计算业绩考核。

业绩考核标准: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由执行总裁与融资总监商议后,报总裁确定当年的业绩考核指标; 融资业务人员由融资部门总监确定季度业务任务,根据业务量提成奖励。 2、考核管理: 采取扣罚形式。由融资部总监、执行总裁按层级进行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制。 扣罚由融资部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根据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列出部分扣罚内容,形成正常的管理职能,实行季度考核制。在每季度的应发奖金基础上奖励或扣减。融资部每季度最后一天对部门所有人员进行考核,融资部总监由执行总裁考核。融资部总监最迟于每季度后当月五日前交人事行政部复核并汇总后提交执行总裁审核。人事部汇总考核表后登记考核分数抄送财务部记发奖金。考核表由人事部存档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部分依据。 三、申诉 1、考核结束后,被考核人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考核人有向被考核人反馈和解释的职责。

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 FHP_88 简介与分析

PART 1. Outline MM theory founded the benchmark in corporate finance that firms’financing decision is irrelevant to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which relie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arket is efficient and frictionless.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reality of financial market, external financing doesn’t provide a perfect substitute for internal capital. In 1970s, Joseph E. Stiglitz first proved the tax structure has an impact on firms’ financing structure1and came up with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constraint. In 1988’s classic paper, Fazzari, Hubbard and Petersen discussed extra costs of equity financing and debt which caused by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especiall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Via studying the investment behaviours in groups of firms categorised by a ratio of dividends to income, authors attempted to create links betwee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investment varies. Their results support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investment to cash flow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corporates’ financial constraints. FHP’s researches provided several important perspectives on the topic. Kaplan and Zingales’s research challenged FHP’s conclusion. Basically, their study shows that high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suggest firms are more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Theoretically, even in a one-period model, examining the sensitivities of investment to W (internal funds) and to k (wedge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sts of funds), authors could conclude that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do not necessarily accord with the extent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Empirical evidence confirms the non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KZ analysed the 49 firms with abnormally high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by deeply exploring the fundamentals of sample firms (includ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liquidity,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notes to annual reports for each fiscal-year), authors found that almost 40% of them were capabl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very year of the observing period. According to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in the annual reports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notes, KZ classified the 49 observations into five groups (NFC, LNFC, PFC, LFC and FC). Classifications result shows that cash stocks, cash flow, Q, unused lines of credit and interest coverage are monotonically declining from NFC to FC, which supports the valid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cheme. Critically, regressions reveal that the NFC firms exhibit the highest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is statistic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firms). Reexamine validity of the finding: when splitting data into subperiods, the results still hold; 1Stiglitz, Joseph E. "Taxati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1 (1973): 1-34.

风险投资、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约束

风险投资、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约束 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GDP增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融资难阻滞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问题被视为其瓶颈问题。在解决高新企业融资困境上,各国渐渐将风险投资视为重要主体。随着风险投资承担作用的突出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探究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风险投资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有关于风险投资持股效果,大部分学者表明,有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治理水平,增加了企业价值。有关于风险投资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既有文献大多间接得出风险投资在被投企业融资方面所起的作用,而对此进行直接研究的较少,更未就风险投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进行过研究。这为论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风险投资被视为“增值者”,因其不仅会向企业提供资金,更关键的是非资本增值服务。 有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增值服务,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并未对这些增值效果进行归纳,论文基于被投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将风险投资的增值效果归纳为对被投资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具有一定作用,并能增强被投资企业社会资本,既有研究表明了包含企业内外部关系集合体的企业社会资本能缓解融资约束,论文基于风险投资、企业社会资本、融资约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揭示了企业社会资本在风险投资缓解被投资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中介作用。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投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选取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企业社会资本,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衡量融资约束。然后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将样本企业分为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一组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一组,分组检验融资约束程度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并实证检验风险投资的退出对被投资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然后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资本对融资约束的作用,第三在控制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后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风险投资作为被投资企业的“增值者”,增强了被投资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资本,也就是

公司(企业)融资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

融资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 (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充分调动融资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非融资人员参与融资工作的积极性,强化目标管理,科学评价工作成果,建立内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周期 为一个会计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三条考核时间 次年初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条融资部门绩效考核 1.考核指标 1.1权重指标为“融资计划完成率”指标,融资计划完成率=考核期实际融资额÷考核期计划融资额×100%。 1.2如融资部门兼有其它职能或其它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且完成情况需和融资绩效奖励挂钩,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可设立“工作目标设定”考核指标,并明确规定加扣减评分办法,不设权重。 2.绩效考核 综合管理部依据经融资计划制定部门确认的考核期计划融资额,和财务部门确认的考核期实际完成融资额,核算融资计划完成率。融资绩效年度考核得分=融资计划完成率×100±工作目标设定考核指标加扣分总和。 第五条财务部门绩效考核

1.考核指标 依据部门职责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部门年度目标责任方案,考核内容须包括对参与、配合融资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 2.绩效考核 按公司年度目标责任方案相应规定进行考核。 第六条单项融资业绩奖励申请 1.申请条件为该单项融资工作完成且首笔融资资金到帐。 2.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和奖励额核算参数的证明资料。申请报告须对本次融资任务要求、实际完成情况、奖励额核算参数值及确定依据、申请的奖励额等事项明确说明,并由申请人直接上级签署意见。 3.综合管理部为融资业绩奖励申请受理部门。 第七条审核批准 综合管理部受理后,负责复核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合规、齐备,奖励额计算是否准确,签署审核意见后报行政总监复核,再报总经理批准。 第八条奖励计提 1.如融资资金分期到帐,则对应分期按实际到帐额计提业绩奖励。 2.计提比例和计提时间 2.1融资部门完成融资,可计提基础奖和年度绩效奖。 2. 11在单项融资业绩奖励申请获得批准后兑现基础奖,额度为该单项融资业绩奖励额的40%。

政府补助、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

政府补助、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且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会产生诸多的“溢出效应”,导致企业研发支出低于社会最优水平。而政府的研发资助对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提升研发活动的效率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除政府补贴外,外部融资是企业研发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外部融资受到融资环境和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故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是解决企业R&D投入不足的关键。 因此,考察政府补助和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和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政府补助和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两个重要因素。从融资优序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三个理论方面阐述了企业研发面临融资约束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其次,以2011-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取财务松弛、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销售净利率、和流动比率五个指标以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融了资约束指数。 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整个样本、不同区域样本和不同产业样本分别研究了政府补助、融资约束和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政府R&D资助不仅对企业R&D投入不存在“挤出效应”,相反其还会促进企业增加对研发活动的支出,即存在“诱导效应”,且在东部区域和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更为明显。(2)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融资约束会显著抑制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在中西部和非高技术产业企业中抑制作用更为显著。(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会受到政府补助的影响,即政府补助对融资约束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技术产业企业中较为明显。

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随着国际次贷危机蔓延加深,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出现周期性波动,面对经济 增速不断下滑的发展形势,国家先后推出4万亿计划、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宏观调控政策,以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这必然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约束状况。而作为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并购重组,是宏观、微观领域协同共生的产物,不仅受融资约束的影响,也会在宏观经济周期不同阶段随着宏观 经济环境变化呈现不同的特征。尽管学术界认识到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忽略了外部经济环境的重要作用。从宏观经济周期视角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影响,对于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拓展融资约束与并购战略选择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宏观经济周期的研究视角,以“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基本思路,运用并购动因理论、融资约束相关理论及金融加速器理论分析了在宏观经济周期背景下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匹配得分法、二元逻辑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内容如下:第一、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梳理了融资约束、企业并购、经济周期等方面已有研究文献,指出已有研究文献的贡献和不足,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二、在理论分析和作用机理方面,本文运用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金融加速器理论,针对融资约束对企业并购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倾向匹配得分法、二元逻辑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了在宏观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融资约束对样本企业并购的 影响,并验证了市场化程度和股权性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得出本文的实证结论,最后采用更换样本和主要研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 第四、最后给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发现如下:(1)我国企业并购交易具有顺周期性的特点,

融资约束与风险投资论文

融资约束与风险投资论文 一、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一)研究设计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领域文献的实证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内生性的把握。简单的OLS回归只能证明金融发展水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既可以被解释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同样可以解释为金融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提升,也就是说存有反向因果的可能性。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性同样存有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一方面,融资约束较松的企业因为更容易获取用于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从而能够实现更快速的企业成长;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信息,这会有助于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缓解融资约束。为了控制该内生性问题,作者参照Rajan和Zingales11采用DID方法,设立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与银行业发展水平、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与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的交叉项,通过考察该交叉项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来考察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若交叉项在对企业成长性的回归中系数为正,则说明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在银行业发展水平(或风险投资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成长性越高,从而说明银行业发展(或风险投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促进企业的成长。 (二)样本数据 作者数据选取2002—2013年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剔除掉ST、金融行业,同时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为负和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得到的研究样本共有2193家公司,12184个观测值。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Wind数据库,托宾Q指标源于Resset数据库。借鉴吴超鹏等12所采用的方法对于上市公司有无风险投资背景进行识别。第一,若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的名称中含相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创业资本投资”,则该公司被认定为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第二,若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的名称中含相关键词“高科技投

融资担保公司工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融资担保公司工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年度工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一、目的 鼓励公司全体员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稳定增长,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价值分配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追求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引进人才需要和当地收入分配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相关条款。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各类业务。 三、基本原则 1、职位价值导向原则:将职位本身的价值作为确定工资报酬的基础,员工工资的确定与职位挂钩,不同价值职位领取不同薪酬。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价值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工资报酬向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对员工所创造的业绩予以合理的回报。 3、可持续发展原则:工资报酬的确定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的提高相适应。通过工资报酬来吸引人才,留住关键人才,激活人力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导向原则:在合理控制人工总成本的前提下,以市场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资报酬水平,保证公司员工整体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四、工资报酬结构 1、员工工资报酬由职位基本工资、保密费、住房补贴、年终双薪、绩效奖金和分享超额利润、单项奖等部分等组成,薪酬结构如下图:

备注: 员工根据所定职级确定工资标准总额=职位工资基数+绩效工资基数+住房补 贴。 (1) 非业务人员: 职位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x 50% 绩效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X 50% (2) 业务人员: 职位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X 45% 绩效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X 55% 2、 职位工资 (1) 职位工资根据职位所处等级、职位性质、个人任职资格,以及该职位所在 公司行业、规模等因素决定;职位工资中 90%为职位基本工资,10%为职位保密 费。 (2) 职位基本工资是员工人事考勤扣减的基数。 (3) 职位保密费:在工资中单列支付,支付规则按照保密协议。 3、 住房补贴:根据所处职级对应的标准给予补贴。 职级 住房补贴(元) 5 100 6 150 7 200 工超报酬* 住房补贴牛 分享趨颤利润七

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研究

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企业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日益凸显出其地位。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逐渐被企业认可。近十几年来,我国R&D投入情况虽然有了巨大改善,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进步空间。 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研发投资的重要性,但仍需提高研发投资。而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最关键因素是缺乏资金。资本主义市场的不完善,致使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受限,融资困难等问题。2003年至今,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三次 阶段性调整。 虽然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手段,但其最终作用的目标却是微观企业。货币政策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最终对企 业的研发投资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探讨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三者间关系,不仅顺应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潮流,还能为货币政策相关理论提供微 观经济基础。本文在研读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述。 其次,从理论方面探讨货币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研发投资三者间关系,提出原假设。最后,考虑到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2007年开始披露研发支出的相关科目数额,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多 元回归模型检验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内源融资约束与企业的研发投资负相关;债权融资约束和股权融资约束均与企业的研发投资正相关。使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对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是内源融资约束和债权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调节变量,但不是股权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的调节变量。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企业要关注货币政策调整信息,及时根据货币政策变化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提 高自身融资能力(如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等对策。政府要慎重使用货币政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等建议。本文不仅为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提供了相关实证支持,还为企业研发投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另外,本文创新性以货币政策的调节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三者间关系,为今后 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90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颜蔚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00044 摘要:融资约束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现金-现金流模型为基础,对国内上市企业的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企业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制定满足自身发展的融资政策和优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融资约束问题起源于企业获得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差异。现代公司财务理论认为,由于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成本高于内部资金,因而产生了融资约束。 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有较大差别。V o g t (1994)以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托宾Q 值低、股利支付率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相对容易,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低。李涛,徐昕(2005)经过大样本回归检验发现,较高的有形资产比例和公司制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程度,同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规模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本文预计企业规模对融资约束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机会越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反之,企业规模越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一: 假设1:规模越大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也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李金,李仕明,严整(2007)认为,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显著为正,而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关系。他们进一步指出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并呈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Cull和Xu(2003)提出,盈利能力高的企业,银行有较强意愿向其提供资金,因此企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内源融资,还有外源融资,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敏感度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二: 假设2:盈利水平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另外,企业投资机会高低也会影响其融资约束程度。F a z z a r i 等(1988),H e n n e s s y (2004),他们指出高投资机会,即托宾Q 值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低投资机会,托宾Q值较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机会有关,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投资机会越低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三: 假设3,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我国金融市场完善度较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于新兴市场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企业缺乏直接性融资渠道,债权性融资来源有限。相反,企业间接性债务融资特别是银行授信贷款成为其融资的主要来源。据近年人民银行统计,如果将企业融资按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区分,那么银行授信将占到企业外源性融资的80%以上。 针对我国企业融资特点,深入研究信贷融资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当今"信用"在社会体系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征信体系的不断健全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自2007年2月28日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来,银行开始逐渐普及使用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随之企业在银行取得授信的条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银行对待企业贷款需求不再一味要求抵质押物的完备,而是依据企业信用,开始注重企业各项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非财务指标平衡下的综合实力。 所以,本文依照企业当前现实的信贷融资环境从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视角考察了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自有文献研究扩展了异质性企业模型,将企业流动性融资约束条件加入模型以来,关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研究逐渐引向深入。通过影响企业出口沉没成本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出口决策,而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传导机制是否还存在其他途径,以及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强度是否存在影响,相关文献研究却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通过详细梳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融资约束类型,并针对信贷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从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 选择从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视角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影响的主要原因,不仅是要拓展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研究的理论视角,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授信所依据的现实情况。理论推理上,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指引以及银行真实客户数据建立了测算企业信用风险的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企业的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作为代理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核心指标。进行理论推导时,以异质性企业出口模型的基本设定为基础,通过引入信贷融资约束分析其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推导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时,依据银行对企业信用及项目风险授信决策的假定条件,以及分析企业国外市场产

融资性担保公司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附件9 融资性担保公司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融资性担保公司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解释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1、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排序指数是指一个会计年度末,本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的最低数额与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的最高数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的最低数额的比值。 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排序指数计算公式为:(本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最低值)/(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最高值-各机构本年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最低值) 2、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排序指数是指一个会计年度末,本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的最低数额与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的最高数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的最低数额的比值。 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排序指数计算公式为(本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最低值)/(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最高值-各机构本年新增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担保金额

最低值) 3、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排序指数是指一个会计年度末,本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的最低数额与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的最高数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的最低数额的比值。 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排序指数计算公式为:(本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最低值)/(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最高值-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最低值)。 4、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排序指数是指一个会计年度内,本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减去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的最低数额与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的最高数额减去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的最低数额的比值。 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排序指数计算公式为:(本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最低值)/(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最高值-各机构本年末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最低值)。 二、经营发展情况 1、注册资本排序指数是指一个会计年度末,本机构注册资本减去各机构注册资本的最低数额与各机构注册资本的最高数额减去各机构注册资本的最低数额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