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

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
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

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研究员须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根据国家和本省农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本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承担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解决科研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或重大的科研成果,或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的效益,发表了高水平的论著;学术造诣深,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有指导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刻苦钻研业务,有献身农业科学事业和为科技兴农多作贡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术作风。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或经济损失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

(二)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员职务3年以上;或不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2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

2.获国家或省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

3.获得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专利2项以上(发明人)。

4.取得本学科领域有重大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5.在学术上提出有创见性的重要理论,在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并为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第四条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成绩合格。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得博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要求,并提交有效证明。

第六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一)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二)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三)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曾指导研究生或指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开发工作,效果显著。

第七条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10名,二等奖前7名,三等奖前5名)。

(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一等

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或三等奖获奖项目2项的主要完成人(均排前3名)

(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和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1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均排前2名)。

(四)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2项的主要完成人(均排前2名)。

(五)主持完成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排第1名)。

(六)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七)在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获得有较大价值并取得显著效益的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第八条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开出版专著1部(第一作者)。

(二)公开出版著作1部(主要编著者)及在国内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

(三)在国内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

(四)在国内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以及申请并公开有较大价值的发明专利2项(发明人)。

第九条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研究员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高级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词(语)的特定解释:

1.凡贯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重大科技成果:指对国家或本省农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3.科技成果奖:国家级奖包括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省(部)级奖包括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丰收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市(厅)级奖包括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

4.获奖排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农业科学核心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农业科学――农学、农作物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植物生理学报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567 (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 1.41 3 玉米科学公主岭(吉林)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1.368 4 作物学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协 会 1.334 5 麦类作物学报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68 6 植物生理学通讯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025 7 遗传学报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9617 8 棉花学报安阳(河南)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所0.851 9 大豆科学哈尔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0.76 10 核农学报北京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0.734 1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 所0.729 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688 13 杂交水稻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0.622 14 种子贵州贵州省种子学会等0.397 15 作物杂志北京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0.382 16 中国棉花安阳(河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202 17 中国种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0.185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应用生态学报沈阳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364 2 土壤学报南京中国土壤学会 1.856 3 水土保持学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 1.446 4 土壤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422 5 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广州广东省土壤学会等 1.386 6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北京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1.172 7 土壤通报沈阳中国土壤学会0.75 8 水土保持通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0.58

中国农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投稿须知投稿须知 范围 《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刊载与农业相关的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综述、论文和简报;也发表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主干延伸所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论文。设有以下栏目: 1.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2.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信息农学,不包括农业信息传播、农村信息化) 3. 植物保护 4.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5.园艺 6.贮藏·保鲜·加工 7.畜牧·资源昆虫 8.兽医 9.农业经济与管理(以农业科技为主体延伸而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问题) 10.研究简报 投稿方式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14782.html,/V2/Index.asp)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稿件要求 稿件要求 1. 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 2. 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的投稿表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写作要求 1. 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2. 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3. 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农业科研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14782.html, 农业科研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作者:娄伟 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13期 摘要:本文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出发,依据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从转变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动力、改变创新方式等方面解放思想,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科研;解放思想;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己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靠的是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研单位,迫切地需要解放思想,找准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障碍,并以此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实现科技创新的飞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1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关乎人民的生活福祉。在当前的农业发展阶段下,农产品产量已经做到了人均占有数量明显增长,远远超过人口吃饱的需要,但是农业还面临诸多问题:耕地资源日渐减少,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农业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升级的人民对消费品从吃饱到吃好的高品位追求;在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力弱逐渐凸显;劳动生产率、土壤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等。由此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定位,农业己经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是当前的势在必行的大格局。高质量的发展具有丰富内涵,它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从资源消耗的数量增长向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质量增长转变;意味着人民群众的消费从数量的需求到关注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生态优质的农产品的转变;意味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意味着农产品与世界的融合,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高质量的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农业环境和背景下,急需调整方向、明确定位、创新方法、培育新动能,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 2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2.1转变工作思维,调整研究方向,实现创新目标与提质增效相吻合 一是产品质量好。在当今的食品消费中,老百姓要吃的好,满足味觉、视觉需求,就要求育种研究工作转变方向,把以产量为第一要素育种目标转变为以食味品质优先的育种方向;二是产品的安全放心。以往的依靠过度施肥、喷杀农药等栽培方式,获得农产品数量的提高,往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之研究定位著重於具前瞻性與創新性之農業生物科技系統的開發,因此本所以次序重要性的考量來開發應用性的重點目標,期能獲得有用的創新生技產品以及智慧財產專利,並發表有國際高水平之生技科學或技術學研究論文。最後將盡力促成這些相關研究成果在產業界可有效應用,以回饋台灣農業之發展。目前選定三項研究重點與方向:一、作物改良研究著重於抗逆境作物之基因體研究與新品系之培育,及重要基因轉殖系統之研發,以期未來可減少農作物因不良環境危害或病害所造成的損失,並進而提高農民/農業收益。 二、藥用植物研究主要發展系統性之體內及體外的細胞免疫測試系統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化合物。利用cDNA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二次代謝物體及生物資訊技術系統以進行受藥草萃取物或化合物誘引或反應之癌細胞或免疫細胞內的基因,蛋白質及代謝物之表達圖譜研究,以建立新型藥草健康食品及中西草藥之研發基礎。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重於發展以基因及序列重組為基礎的疫苗技術,並將此技術應用在口蹄疫、SARS和禽流感等傳染病上。此外本所也利用蛋白質工程的研究方式分析酵素或蛋白質的特性,並將之用於提高發展動物保健之生物技術。 一、作物改良研究 (一) 抗非生物環境逆境方面 1.透過對阿拉伯芥的一個microRNA (miR399)和其目標基因 (ubiquitin-conjugating E2 enzyme)的研究,發現他們參與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調控。大量表現miR399的轉殖植物抑制了E2的表現並與喪失E2功能的突變株表現出磷酸過多的毒害性狀,適當且正確miR399的表現和E2表現的調控是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重要的一環。miR399和E2基因的功能至少在以下三個層次來調控植物體內磷酸之恒定性:(1)根部對磷酸之吸收,(2)磷酸在根部與地上部之分配狀況,(3)在老化或缺磷時磷酸於不同葉片間的轉運。此項發現顯示植物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個進一步瞭解調控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線索與新的研發方向。 這項研究成果即將在國際著名刊物Plant Cell發表。 2.已篩選到六個可耐嚴苛乾旱逆境之阿拉伯芥突變株,並已證實持續表達 Methionin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基因可以使轉基因植株抵抗乾旱及鹽害逆境。

案例: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之一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单元题目:土地养育我们 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学生实态: 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对于住在城市里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即使是农村的小学生也不是十分了解,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特别是市内的学生有的甚至连各种蔬菜都分不清楚。针对这种现状,在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开展调查和收集活动,结合家乡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广泛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 教科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3课题。本课通过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新成就,并通过一段文字资料简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一张世界地图和两幅折线统计图,介绍了中国部分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通过阅图和阅读,就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农业的现状有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依靠教材,并围绕本课的主题,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做适当的补充和拓

展,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农业生产中的新成就的资料和图片, 2、查找中国产品进出口方面的一些资料。 教师准备: 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新变化。 2、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 依赖自然的局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 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4、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 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间的理解。 5、形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确信我国农 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教学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谈话导入 2、研讨交流

关于农业科研工作总结

关于农业科研工作总结 关于农业科研工作总结(一)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X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 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 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 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xxxx,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0xxxx次;技术 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0xxxx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xxxx次,重点培训了100xxxx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xxxx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 累计30000xxxx人次。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 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 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 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 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xxxx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 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 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xxxx村, 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xxxx农户作 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 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xxxx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0xxxx 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 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xxxx万份。

个人农业科研工作总结

个人农业科研工作总结 篇一:农业工作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农业工作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完成从象牙塔到机关单位;从学生到政府工作人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我在领导和关怀和指导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服从领导,扎实工作,认真学习,团结同志”为标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强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工作以来,农业局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的感染着我,我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十六大全会精神。逐渐增强自己的实践自觉性和坚定性。为进一步加快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重点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在学习上做到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公文写作和电脑知识方面在哪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

进行学习。 结合着自己的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以了解掌握我区农业的基本现状,虚心向身边同志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做到嘴勤、手勤、脚勤,努力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省种子管理条例》及《行政法》增强自身法制观念的同时也有利于自己运 用娴熟的法律知识去监督检查市场,不断的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二、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努力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结合着“XX省农作物品种专项治理年”活动的开展,积极配合上级,协助领导做好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的抽检市场,严格执法,公平公正,杜绝假、劣种子混入市场,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维护了种子市场正常秩序。同时,做好上访农民的接待工作,对上访群众热情周到,有问必答,处理案件圆满,把工作真真正正做到农民心坎里。 做好品种推广和实验是我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我积极联系在省内、外各大种业公司,科研院所工作的同学,引进适合我区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把增加农民收入工作做到实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研究员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 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 Professor WANG Do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

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

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 一年的 * 工作结束了,作为科研人员需要写一篇总结,那么大家会写农业科研的工作总结)查看。 20xx年是我所“十一五”科研结题的关键年。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年度重点、职能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科技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今年上半年,我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 项目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申报的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 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 通过农业部评审,该项目国家总投资440万元,初步设计方案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申报的“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由省农业厅立项,3年内每年项目经费30万元。与 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课题已通过农业部答辩正式立项,我所可获支持经费50万元。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资料,争取国家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5项。全体科技人员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各项科研 试验工作,积极为“十一五”科研结题作好充分准备,着力构思和谋划“十二五”科研方向与目标。目前,科研工作运行有序,进展明显。小春试验顺利完成,大春试验按计划实施无误。现已通过四川省农作

物新品种审定3个,即:大豆新品种“南豆16号”,花生新品种“天府19号”、“天府20号”;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1项,即:天 府花生食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天府11、14、15号”)的培育与应用,此成果与“四川花生青枯病分布及抗病品种研究与应用”等共2项成果已申报省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全国地、市、州农科所中争取国家农业综试站最多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我所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等6个国家农业综合试验站、甘薯岗位科学家及四川创新团队马铃薯岗位专家,结合我省高产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了高产示范、大面积技术指导、品种试验及信息调研等工作。 我所积极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响应部、省关于开展“三大行动”的号召,以专家服务驻村工作站为载体,大力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投身 * 新农村建设,竭诚服务“三农”。 在今年的科技服务工作中,我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大 力开展新品种示范。在我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实施优质高产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余个,面积近2万亩。其中,在国道212 线西充县凤鸣镇至阆中市彭城镇段实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高效示范片,对所涉及乡镇的20xx余人(次)农技干部进行了相关农技培训,主推自研优质夏大豆“南豆12”、高淀粉 甘薯“西成薯007”,现已完成了前期栽播工作,播栽面积近13000亩。同时,在省内20多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6个农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2012年12月(中) 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研究 王玲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黑龙江萝北154244) 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呈现两大趋势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广形式的多元化,但这两大发展趋势并不符合当前的农业发展现状,面对现体系的诸多漏洞和矛盾,急需要创建符合现状农业发展的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 自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也不容小看,农业科技在推广主体方面表现为多元化,例如政府兴办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所以及农业高等学府等,这些与农业科技推广相关的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的同时,当地建立的农业合作组织、供销社、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业企业以及科技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活动也办的有声有色。 1.1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呈现从中央辐射地方的模式,逐级推广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级到县级最后到乡镇,层层递进。现阶段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农业,最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有了新制度,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冗余的机构,做到优中取优。第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竞争制度,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第三,经营实体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经营模式。第四,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多种合作关系,使得合作推广形式多样化。第五,丰富推广方式,将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变得多样化。 1.2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现状 农业科技研究单位以及农业高等学府好比农业科技的大脑,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更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他们采用的推广形式主要表现为如下四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经营建立稳定的发展模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种植示范活动,将研究成果进行转让、对新技术的开发、技术承包等,第二,将开发的农业科技新产品直接传授给农户,授以种植方法。第三,同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加强联系,对技术性的问题和理论上的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第四,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研究其特性。 1.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国家很重视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农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三农问题,对农业的关注日益提高。当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广现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建立了许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的合作社、以及股份制的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经济机构,这些机构的蓬勃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做了不少贡献。因为源源不断引进新的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以运用和发展,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使得新技术适应当地农业的发展并产生卓越的效果。 1.4涉农企业的推广现状 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和以经营生产资料为主的企业都属于涉农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尤其是具有农业产业化的有影响力的大规模企业,进行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自种自养自产自销,形成了以龙头产业为带头影响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当前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引进,确保种植的科学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另外农户也可搭配农业养殖,涉农企业提供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服务。确保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涉农企业和农户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1.5科技示范户的推广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普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科普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和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也效果显著。我国各地产生了许多热衷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种植示范户。他们热衷于新技术的应用,热衷于新产品的种植,并将对新科技的热情带给邻里乡亲,感染者附近农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由此一来不仅积极示范户自己的产量有所提高更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积极学习和种植,影响力不可小觑,达到了农户和区域农业产量和品质的双提高。保障了该区域的整体供货量和整体粮食的品质。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伴随我国农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有了新的需求,而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无法满足也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的发展,因而农业的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农业新需求主要体现一下几方面: 2.1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适应 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分为行业和专业进行推广,没有考虑到农业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科技的政府管理机构还存在在行业的垄断,没有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在推广中还存在行政性强和市场导向差的弱点。最后,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选取一些学习过农业相关课程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毕业生来进行科技普及会改善这一现象,因为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使得有些地方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形同虚设,面对人员知识的不足可以定期的购买科技资料来补充科技知识的不足,组织定期学习和定期考核,加大对农业科技机构的人员补充,最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从而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第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包括农业大学等是改革和创新农业新品种的灵魂,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这类单位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明确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地位,而是单单强调其主导作用,对这类机构的重视度明显不够。第二,区分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同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一类属于科研而另一类属于政府推广。第三政府对农业各个机构的管理和联系不到位,导致各个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够,合作机会也很少,呈现了各扫门前雪的状态,没有团结起来。由于三者之间么有良好的合作没有良好运用起来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科技成果成功率不高。 2.3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不足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基本是以农户为个体的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而使用新科技成果的成本很高,单个农民家庭的资金有限,购买力若,可考虑是否可以转变形式,进行联合购买。第二农户想要迫切得到高产的效果而产生风险回避的意识,没有全面考虑种植后果。第三,农民的农业素质普遍还不够高,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在学习如果操作种植新产品的新技术方面的接受力方面不强。 3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措施 3.1进一步加强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 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最佳方案。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到正确的方法,创造出适合当地的推广模式,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体制,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户的农业素质。把推广种植服务做到位。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两大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广形式的多元化。面对现阶段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把解决方法提上日程,创建新型的农业推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现在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其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从而对创建我国新型农业推广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构建;农业科技;推广 235 --

农业科学研究所调研座谈会发言稿

农业科学研究所调研座谈会讲话稿 今天,在科技局任XX局长的陪同下,到位于共青团农场的XX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调研。 XX农科所是一个正处级建制的全额事业单位,行政上受科技局领导。座谈会上,张XX书记从人员和资产情况、机构配置及人员配备、“十二五”以来科研项目情况、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科研开发和产业经营情况、科技服务情况等八个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招不来、招来了留不住,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李XX所长从研究领域快速扩展、内设机构从2009年的两个迅速发展为9个,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成效明显等方面做了补充,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对他关于发展的思路很感兴趣。他说,今年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思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重成果推广向提升服务转变,更加重视整体效益,让农科所成为职工增收的重要支撑,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子。几位副职领导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科技局任XX局长对大家所谈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最后,我谈了我的看法(会后整理)。其实也算不上讲话。 3月17日,XX市党委调整了分工,调整后我来负责农业、水利、科技,同时分管相应的部门。这次来,一是来看望大家。大家长期在农业科研战线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破,对于推动师市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表达对大家的问候和感谢。二是来向大家学习。农业科技种类繁多、博大精深,今后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今天只是个开始。 听了大家的情况介绍和相关建议,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一路走上来,看过来,气派的大楼,崭新的面貌,尤其是走廊里的组织文化很有特色,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感觉很舒服。从刚才的介绍和座谈发言的情况能看出,我们的两位主要领导都是长期在团场工作成长起来的正职领导,几位副职也是从团场过来的,能感到班子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战斗力,有一整套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思路,走的是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发展需要的对的路子。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方向错了,跑的越快,死的越惨。同时,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究队伍,2名正高、15名副高、17名中级,而且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攻克了很多难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54个人,36位研究人员,剩下的18位管理和工勤人员,服务本单位、服务团场的实效明显。 大家知道,农业是基础,科技是动力,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在兵团在六师的地位不是简单的数字能体现的。去年全师三次产业比例为22:50:28,好像农业的地位下降了。不能这样看问题。全师33万人,20多万人在团场,要靠土地,靠农业。五家渠市的农业比重尽管只占5%,但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的增收来自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今后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效益,走有特色、标准化、规模化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科技大有作为,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大有用武之地。我感觉,我们农科所的前途和未来无比光明。 关于大家刚才谈到的存在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问题不可怕,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有了困难,我们不是好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吗。一定要有信心。做任何事情,就两条,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一个是认识论,一个是方法论。要有全局意识、系统思维。一些事情要从全局看局部和具体,从动态来看静态,从长远来看眼前。这样可能对事情的认识就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大家提的最多的“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主要要解决招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首先是招的问题,过去我们定的标准高,必须是研究生才要,而且是男生。试了几年,不行,又放宽到女生也要,招了几个女生,但过了几年又“孔雀东南飞”了。还是留不住。这

农业科学技术论述

农业科学技术 清末,近代农业科学教育开始在武汉传播。1904年湖北农务学堂建于武昌武胜门外多宝庵,分农学、蚕学、林学、畜牧四科,并附设有试验场及育蚕室,是湖北省第一所培养农业专门人才的学校。随后,19lO年创建武昌南湖农业试验场,设有稻作、豆作、棉作、麦作诸系,是湖北省最早的农业试验机构。民国时期,设有湖北省农业改进所,引进农作物及家畜的改良和推广试验,但成效不大。解放后。农业科研事业发展很快,在武昌狮子山兴办华中农学院,建立湖北省农科院及其所属的粮食、经济作物、棉花、植保等13个所,建立武汉市农业、畜牧、蔬菜、水产、林业研究所以及各区、县的农业研究所等,逐步形成了农业科研体系。 【新品种培育】水稻1952- 1957年,华中农科所水稻系先后引种和选育出的早稻有“南特号”、“红脚早”和二季晚粳“1059”等早熟丰产品种,可作双季稻栽培。在籼稻改粳稻方面,选育和引进适合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栽培的早粳3号、16号和晚粳“四上裕”、“老来青”等高产品种。1958-1966年,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系引进推广的水稻品种有390矮脚南特、珍珠矮、二九矮、农垦58等矮秆品种,使湖北省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育出早熟新品种有鄂早1、2、3号。于1961年撰写了《水稻品种间杂交后代选留方法的初步探讨》论文,对水稻穗数、穗长、粒数、着粒密度、空壳率及千粒重等6个性状的相关关系分析颇详,为选育水稻新品种和栽插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水稻育种研究在胡仲紫、谢岳峰、彭仲明等教授的指导下,育成早熟矮秆水稻品种华矮4、8、14号和中热矮秆水稻品种华15、17号等,对水稻生产作用显著。1972-1973年,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中稻育种的研究,育成的新品种内,中稻有“525”、“鄂中2号”,晚稻有“鄂晚3、4、5号”。其中鄂晚5号表现早热、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深受农民欢迎以,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成为湖北省晚稻当家品

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简介

方智远Fang Zhiyuan(1939.9.3-)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 长期主持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3年与课题组成员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1979年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并带领课题组于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主持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20个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蓝面积的50%,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5本,培养硕士、博士生20余名。

邱式邦(1911年- ),浙江吴兴人。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曾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51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农业昆虫研究。70年代以来,积极倡导和研究害虫综合防治,开展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和国外天敌资源的引入工作,建立我国生物防治的专业研究机构,创办和主编《中国生物防治》刊物,对发展我国害虫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劳动模范金质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法国农业部功勋骑士勋章,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等项奖励。发表论文106篇。培养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硕士生3名

张子仪 Zhang Ziyi (1925.3.4 -),畜牧学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类预科。1952年回国。前后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一级技术员、饲料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研究员。 1980-2001先后兼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动物营养学分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现兼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顾问、中国自动化学会农业专家系统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保学部院士。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杰出贡献奖。“六五”至“九五”期间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研究成果,4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5项获得省级科学进步奖,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60余篇。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暂行办法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的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 成果的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和“科技成果鉴定规程(试行)”的规定,结合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特点,特制定本“农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鉴定是指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结论。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 是主管科技成果的政府机构的一种行政行为。 第三条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究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 第五条农业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二章鉴定范围 第六条列入国家和农业部的科技计划(包括推广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包括应用性理论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本办法 进行鉴定。 1.本条所称的国家科技计划是指: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科技计划(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原则上只对专题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八六三计划只 对重大技术项目和课题取得的成果组织鉴定),但对专题中内容相差比较远, 研究工作相对独立的部分,暂时可以分开申请鉴定,但这部分内容不能再合到 专题中进行鉴定,避免重复鉴定。 2.农业部科技司归口管理的科技计划。 3.本条所称的应用技术成果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 4.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申请鉴定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技术成熟并具有明显的创造性; ②性能指标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 ③经实践证明能应用; ④对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5.软科学成果暂按一般成果进行鉴定。 第七条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是指自然科学中纯理论性研究的结果,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 论文。其评价方法应根据国际惯例,通过国内外同领域的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 公开发表,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评论和引用来获得认可,并由所在单

农业科研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范文最新推荐------------------------------------------------------ 农业科研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我所“十一五”科研结题的关键年。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年度重点、职能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科技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一、着力科研立项,加紧开展科研工作今年上半年,我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项目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申报的201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农业部评审,该项目国家总投资440万元,初步设计方案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申报的“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由省农业厅立项,3年内每年项目经费30万元。与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课题已通过农业部答辩正式立项,我所可获支持经费50万元。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资料,争取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5项。全体科技人员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各项科研试验工作,积极为“十一五”科研结题作好充分准备,着力构思和谋划“十二五”科研方向与目标。目前,科研工作运行有序,进展明显。小春试验顺利完成,大春试验按计划实施无误。现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3个,即: 1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