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约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达到2000多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余气、余能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煤基燃料达到65万吨;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广使用,累计销售近500万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装备制造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

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和重点,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设备研发制造相结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充分认清我省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的基础上,调动各行各业积极性,使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2.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配套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3.坚持科技先导、人才支撑。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装备制造能力作为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实施人才开发与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解决制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扩大开放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技术,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跨跃发展。

5.坚持规模发展、产业带动。加快培育优势产品,培植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基地,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装备制造、原材料生产、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任务目标。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技术成熟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再经过5年的努力,实现产业跨跃发展,使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装备制造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

1.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0%;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20%;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3%左右;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

2.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涌现一批节能环保拳头产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30家左右;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8%。到2020年,创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建成若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培育1到2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

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我省主要从以下14个方面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一)核电领域。重点支持利用高温气冷堆、AP1000和二代加先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建设大型化、现代化的核电基地。围绕核岛、常规岛、

辅助设备、运输设备和配套材料等,加快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核电站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完整核电产业体系。

(二)风电领域。全面启动近海、浅海、海上和山区风电建设,鼓励风电场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单机规模1.5兆瓦及以上的风电场,开发3到5个百万千瓦陆地和海上风场。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风叶、主轴、机械传动、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产品,尽快实现风电整机的本地化制造。

(三)太阳能领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做大做强太阳能产业。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发展先进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锅炉和光热发电系统及配套产品。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重点发展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太阳能灯具和半导体照明等产品,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四)生物质能领域。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充分利用荒碱地,加快培育速生、高产能源植物品种,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积极、有序推进生物质直燃和生物质气化发电,支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建设沼气发电装置。鼓励研发和生产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装备,如海洋水生植物、农产品废弃物利用等。

(五)洁净煤技术应用领域。积极支持利用先进的煤气化、煤液化技术

生产煤基燃料。鼓励发展高参数、高效超超临界清洁煤发电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试点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支持煤炭清洁开发利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六)农村新能源领域。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突出户用沼气、太阳能利用和秸秆、花生壳、稻壳等废弃生物质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试点推广绿色能源县、乡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高效化、清洁化。

(七)地热能领域。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热泵技术,开发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等产品。积极发展地热种植、养殖,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

(八)海洋能领域。大力开发海水热泵供暖技术,积极支持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海水温差发电。积极开发和生产利用海洋能的相关设备。鼓励和支持研发海洋微藻制生物柴油技术,积极拓展浒苔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保护海洋环境。

(九)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研制和生产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十)智能电网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电网智能调度、智能化变电站和智能化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制和生产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配套产品,

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电网建设。

(十一)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领域。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富营养化污水防治、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研发和生产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发展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与治理为主的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和生产空气污染防治和净化设备;研发和生产核、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

(十二)循环经济领域。积极发展各种工业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工业废渣废液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扩大煤矸石、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支持黄金尾矿、铁矿尾矿、氧化铝赤泥、河道淤泥等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利用污泥、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电;鼓励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化。

(十三)再利用领域。加快发展报废汽车、船舶的拆解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大车用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技术的研发;研发推广废旧轮胎、农用机械、电子仪表、废旧家电的再制造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消费者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扩大再制造产品利用途径。

(十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服务领域。支持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中介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技术咨询、工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四、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是切实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建立以

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二是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急需的技术和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是提升装备制造水平。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重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上有新突破。对核电、风电、环保设备等装备尚不能实现国产化的关键零部件,集中力量抓紧攻关,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支持省内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注重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和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有条件的企业

可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二是重视引进优秀科技人才。以更宽的眼界、思路和胸襟,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吸引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或科技领军人才,从事科研、教学或创办新能源和环保企业,为在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人才支撑。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省内外优秀人才承担产业化项目,积极营造适宜人才发展和科研创新的节能环境和氛围。

(三)打造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

一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园区聚集带动作用,推进和带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向园区集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优势产品集群,成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二是培育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制定品牌创建的激励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品牌辐射作用。

三是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中小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

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完善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或国债资金,优先安排新能源利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设立省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

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各级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的新形式,充分利用好国外优惠贷款或赠款。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入机制。

三是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以及利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

四是扩大财税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和装备制造以及列入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五是完善价格机制。按照有利于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尽快研究出台我省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电价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新能源上网电价,并结合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以保证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合理收益,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积极开拓新能源节能环保市场。加快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做到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和施工。继续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对热能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公益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逐步实行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加快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扩大光伏在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和支持公益性建筑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稳步推进燃料乙醇汽油的推广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尽快实现燃料乙醇的本地化供应。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带动农村新能源发展。继续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是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加快制订产品测试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尚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尽快研究制订企业标准。加快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三是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鼓励产业基地定期举办产业发展研讨会、论坛、博览会等,搭建产业交流和市场平台,扩大影响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加强与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是加强市场环境监督。制订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监管体系、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品市场。杜绝利用地方保护手段分割市场的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严格环保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尽快形成。

五是加强新能源发电并网管理。电网企业要做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配套完善电网接入系统,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电量,及时结算电费,并做好相关电网接入服务工作。逐步建立绿色电力购销制度,鼓励单位或个人用户自愿购买绿色电力,形成政府、电力企业、社会共同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局面。

五、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建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协调解决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规划,牵头研究相关配套政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省科技厅负责研究设立省科技专项资金,积极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财政厅牵头负责研究落实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和财税政策;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研究加快推进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中开发利用的办法;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完善海洋功能区和海域使用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海洋新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省环保厅牵头负责环保相关工作,参与制定环保产业政策、规划;省质监局负责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省物价局负责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发展的价格管理办法;省电力集团公司负责落实解决新能源企业发电上网事宜。其他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典型事例,普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知识,增强社会认同感,提高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信息来源: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节能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与装备和服务,环境治理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 一、产业基础和优势 2009年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2.8亿元,占全年GDP的6.74%,其中新能源117亿元,节能68.1亿元,资源循环利用36.3亿元,环境治理31.4亿元,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现有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亿元的企业26家。我市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2009年,长沙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占国产设备80%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太阳能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主要核心企业中电四十八所先后成功开发了扩散炉、刻蚀机、高低温烧结炉、单晶炉、多晶炉、清洗机等光伏装备。我市居国内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支撑了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龙头集团企业开始涉入节能环保领域,如长沙中联重科下属的环卫机械分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环卫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营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09年产值超15亿元,已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湖南永清集团下辖的湖南永清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拥有烟气脱硝技术及设备制造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还形成了一批大型专业化设备制造公司,如湖南互创集团,主要制造高低速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组装式循环流化床和复合燃烧机,年产值过10亿元。此外,远大住工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 二是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目前长沙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都将建设完毕,仅暮云污水处理厂、新港污水处理厂、坪塘污水处理厂、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于2011年结束,四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年底完成湘江长沙段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完成4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联网;从2008年开始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计划于2011年完成长沙四县(市)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计划于2011年完成对长沙四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其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精)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2. 粘温性能——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粘度增大,这种关系及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粘温性。 3.制动能量回收——是指汽车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技术。 4. 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5. 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6. 节能——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获得相同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前提下的能源消耗量下降。 7. 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8. 激光拼焊板——是根据车身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把不同厚度、不同表面镀层甚至不同原材料的金属薄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 9. 清净分散性——主要是指发动机润滑油能将老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悬浮在油中,使其不易沉积在机件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油能将已沉积在机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清洗下来的能力。 10. 节能管理——包括制定有关运行油耗的法规和标准,完善油耗考核奖惩制度,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汽车,正确选用燃润料与轮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驾驶员轮训等 11. 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12. 稀薄燃烧汽油机——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α >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13. 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 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习题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河南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 1.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 消耗量下降。 2.粘温性能——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粘度增大,这种关系及 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粘温性。 3.制动能量回收——是指汽车减速或制动时,将其中一部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技术。 4.进气管动态效应——进气门的开启和活塞的运动在进气系统产生膨胀波。这个膨胀波从进气门出发,以当地声速传播到管端,在此膨胀波变成压缩波并同样以当地声速反向传回进气门。如果这个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那么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转矩也将增大。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动态效应。 5.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低 6.节能——是指在保证能够生产出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者获得相同经济效益,或者满足相同需要,达到相同目的前提下的能源消耗量下降。 7.经济车速——当汽车以直接档行驶时,燃油消耗最低的车速,称之为经济车速。汽车的经济车速是 随道路状况和载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道路条件好,载荷小时,经济车速较高;反之,经济车速较 低。 8.激光拼焊板——是根据车身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把不同厚度、不同表面镀层 甚至不同原材料的金属薄板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冲压。 9.清净分散性——主要是指发动机润滑油能将老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悬浮在油中,使 其不易沉积在机件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油能将已沉积在机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氧化产物清 洗下来的能力。 10.节能管理——包括制定有关运行油耗的法规和标准,完善油耗考核奖惩制度,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 汽车,正确选用燃润料与轮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行驾驶员轮训等 11.汽车节能——是指汽车在完成相同运输任务(运量或周转量)前提下的燃料或储能的消耗量下降。 12.稀薄燃烧汽油机一一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a>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 【发文字号】皖政[2009]11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1.13 【实施日期】2009.11.13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 (皖政[2009]11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7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7亿元,但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竞争力还不够强。为切实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科学编制产业发展

规划,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从生产、流通、建设、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研发、示范、产业化全过程给予扶持,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解放思想促进发展观念转变,进一步创新思维,乘势而上,为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强化政策引导,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科技先导,人才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人才开发与培养工程,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坚持集聚发展,产业带动。加快培育优势产品,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基地,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利用量达到全省能源消费总量6%以上;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其中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1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建设6个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 2.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其中20家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建设5个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重点支持领域 充分发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既有优势,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约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达到2000多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余气、余能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煤基燃料达到65万吨;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广使用,累计销售近500万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装备制造没有形成

产业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和重点,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设备研发制造相结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充分认清我省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的基础上,调动各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领域申报指南

附件6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领域科技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强化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研发,突破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集成与装备研发等技术瓶颈,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新型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方向围绕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开发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基站及风光电站用储能电池、长寿命钛酸锂电池、超低温锂离子电池等系列产品,开展产业化电池制造工艺及制造装备研发,到2020 年,力争锂电池系列产品形成10 亿AH/ 年产能,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 (一)高比能量长寿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高容量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硅碳负极材料低成本合成和应用技术,研究长周期循环过程中材料结构的演化机制,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开发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性能演变等基础科学问题;研发电极微观结构及表面的原位表征方法;研究新型功能性电解液,开展电池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的相关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正极材料0.2C放电比容量》200 mAh/g (常规电压),振实密度》2.5 g/cm3,极片压实密度》3.7 g/cm3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为纳米单分散,颗粒粒径v 80nm,标准差v 5nm , 物料纯度》99.95% , 0.2C放电比容量》700 mAh/g,循环寿命》1000次(80%放电深度DOD );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申请专利10 项以上。 (二)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研究 研发内容:研发动力电池用关键正负极材料及功能性电解液;

研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镍钴锰(铝)三元正极材料及碳/合金类负极材料低成本合成和应用技术;研究材料的结构演化机制和性能改善策略;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性能演变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电极微结构和电极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 考核指标:正极材料0.2C放电比容量》200 mAh/g (常规电压),振实密度》2.5 g/cm 3,极片压实密度》3.7 g/cm 3;负极材料0.2C 放电比容量》700 mAh/g ;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 Wh/kg ; 循环寿命》1500次(80%放电深度(DOD ));成本<1.2元/Wh ; 满足宽温度使用范围要求;建立电池的安全评测体系,形成相关安全标准。 (三)新型储能铝空气电池技术研究应用 研发内容:研发不同应用领域的系列化铝空气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耐久、可靠的铝空气电池结构及集成技术;开发先进可靠的自动化远程管理监控技术;开发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领域的储能电池产品;研究电池及核心部件批量化生产加工技术,制定相应物化标准;研究电池废电解液回收制备高附加值氧化铝工艺;开展铝空气电池产品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空气电极工作电流密度达到300 mA/cm 2以上,使用寿命达到3000h以上;铝合金电极放电量达到 3.2 kWh/公斤以上;电池系统比能量》300Wh/kg ;使用寿命2000小时以上;搁置寿命大于10年;成本低于0.4元/Wh ;使用温度范围宽于-20 C ~40 C;使用寿命周期内容量衰减小于10% ;铝空气电池 废电解液回收多品种氧化铝回收率总体高于95% ,回收产品纯度达到98% 以上;在至少 3 个地区的通信基站、数据中心或其 它领域完成应用示范。 (四)植物环保电池研究与开发研发内容:以高原植物为主要原料,研究环保隔膜涂层技术、制氢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突破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

年)》(科学技术部)人才需求。 ●2.实施新材料 人才“五个三”工 程,优化领域人才资 源结构。 ●3.发挥政府、 企业、社会的作用, 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 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 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 投资建厂。 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新材料产品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

中国汽车新能源与节能减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考核论文 姓名:吴星星 学号:222009322220050 年级:2009 专业:土建类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10.7.31

中国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 工程技术学院09级土建二班 吴星星学号:222009322220050 摘要: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新能源,节能减排,电动汽车 China's auto Industry about New Energy and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Class one Grade two WuXingxing Student ID Number: 222009322220050 Abstract: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new car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ener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ill no doubt become futur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efforts, 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national ca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y adjustments, China's auto industry grew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words:The new energy,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lectric cars 1 序言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11-4-29 15:54:54国际新能源网网友评论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之首,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然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光芒背后掩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体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否则将会阻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 (一)传统能源消耗压力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重要依赖于传统矿物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新能源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可再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资源量逐步衰减、世界性能源危机不可避免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能源科技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 (二)低碳减排压力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 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 保障能力。《“十二五”国家战略,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 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 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 项目及示范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 应用示范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新材料产业“十二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五”发展规划》,工业织实施重大工程。和信息化部,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 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 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

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国家中长期新材料, 1. 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人才需求。人才发展规划, 2. 实施新材料人才“五个三”工程~优化领域人才资源结构。 ,2010-2020年,》,科, 3.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的作用~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境。学技术部,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 目录,2011年修订,》,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录,2011年本,》,国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家发展改革委, 1.支持国内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关于促进战略性新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建 厂。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 新材料产品指导意见》,商务部, 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 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表2 :北京市新材料领域地方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政策要点 1.积极推进基础产业调整升级。 《北京市“十二五”时2.大力支持重点领域新材料发展。 期基础和新材料产业3.合理布局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调整发展规划》 4.加快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2、课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3、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4、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5、课程负责人:邵毅明 二、课程地位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是我院为交通运输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节能的基本原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各种节能技术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节能知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现今汽车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方面,除了在基本节能原理进行引导分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汽车节能技术的理解。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基本教材 邵毅明主编.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刘玉梅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崔胜民主编.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陈礼璠、杜爱民、陈明. 汽车节能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熊云.汽车节能技术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6、李朝辉、杨新桦主编.汽车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张滨友.汽车燃料和润滑剂.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运用.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朗全栋、董元虎.汽车运行材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0、陈军、袁华堂.新能源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蔡凤田等.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2、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出版社,2001 13、邵毅明.压缩天然气汽车改装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4、张铁柱、张洪信.汽车安全、节能与环保.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15、傅立敏著.汽车空气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李卓森主编.现代汽车造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7、王文伟,毕荣华编著.电动汽车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四、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掌握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和环保节能技术

新能源和环保节能技术 当今时代是能源的时代,一方面能源在全球经济和生活中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已面临开发殆尽。因此,能源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尤为珍贵。谁拥有能源,就等于抓住了财富的金钥匙,滚滚财源转眼间不请自来。面临因能源开采过度而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沼气,成为我国在农村全面提倡开发使用的新能源。统计表明,乡村用沼气池每年每户可节约原煤1.5吨,全国每年可节约原煤1.125亿吨。同时还可减少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沼气能源在我国农村分布广泛,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制取沼气的原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可就地取材节省开支。因此,加快新农村沼气建设属国家星火计划,各级政府扶 的新型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商机无限,财富无限!, 自上世纪中叶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发新能源技术,推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正在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并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新能源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对开发新能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消耗了大量化石燃料,带来了明显的温室效应;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侵占湿地和森林植被,自然碳汇功能下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第四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监测显示,近5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 1.4ppm(百万体积浓度)的幅度上升,到2005年达到了379ppm,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自然变化对大气的影响。1906年到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最近50年,全球海平面年均上升1.8毫米。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现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大量事实表明,引发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主要是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承担碳减排义务,已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发展模式,对开发新能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现在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审定,并正式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构想是:以促进经济和生态高度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的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实践,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以“两核一控”为重点,开发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教案

重庆交通大学 教师备课本 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授课对象:交通运输专业 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教研室: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 教师姓名:邵毅明 2013年8月30日

校训 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教风 敬业精业善教善育 工作作风 为公唯实勤勉高效 学风 勤学勤思求真求新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案首页学生专业班级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服务专业方向)2005级学时数48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替代能源汽车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 第四章汽车底盘节能技术 第五章汽车车身节能技术 第六章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第七章汽车运用节能。 教学重点 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主要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原理及主要措施。 教学进程按照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具多媒体、激光笔 课后总结

作业 备注:教学进程一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自定页数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案 ----------------------------------------------------------------------------------------------------------------------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汽车节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节能的重要意义,掌握汽车节能有关的基本概念、汽车节能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基本途径。本章重点:汽车节能的基本概念、汽车节能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基本途径。 本章难点: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 一、能源的概念与特点 能源:是指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能源具有以下的特点: 1、能源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2、能源在开采、提炼或加工、使用以及废料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3、化石燃料类能源如汽油、天然气等在储存过程中存在泄漏和危及安全等问题。 二、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的来源可分为太阳能、地球自身能和天体引力能。 2、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3、按被社会利用情况可分为被大规模使用的常规能源、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推广的新能源。 4、按能否自然得到补充可分为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5、按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清洁型能源,非清洁型能源。 三、能源的单位与度量 我国能源的单位主要有焦(J)、千瓦小时(kW.h)。 我国规定以煤当量(又称标准煤)作为能源的统一度量单位。有些国家使用油当

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推荐入围企

1 附件1: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推荐入围企业名单行业总决赛推荐入围企业名单行业总决赛推荐入围企业名单 初创组初创组 序号 赛区 正式名称 参赛项目 1 北京 北京阳光技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变体积隔热材料 2 天津 天津大创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式曲轴箱通风管 3 天津 天津益能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软硬件一体化设备平台的 研发 4 山西 山西国惠华光科技有限公司 全激光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5 山西 长治市艾美康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一代远程大功率荧光玻璃LEDrs 灯芯 6 内蒙古 优利康达(乌兰察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优利康达(乌兰察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 辽宁 辽宁昱明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荧光灯智造纳米节能灯 8 大连 大连诚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木醋液精深加工洁净技术

9 黑龙江 大庆东油睿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服务项目 10 上海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新能源汽车双电机控制器 11 上海 上海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面积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发及产业 化 12 江苏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一代新能源车及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驱动电机 13 江苏 赛腾机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基于高性能流体核心元件的高压水液系统研制 及应用 14 江苏 泰州天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软包电池系统制造 15 江苏 江苏济冠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开发项目 16 浙江 浙江超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项目 17 浙江 湖州安行科技有限公司 免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 18 浙江 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 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技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