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语言伦理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328992.html,

从《论语》看孔子的语言伦理思想

作者:彭小球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言”与“德”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对重要范畴,孔子认为语言与伦理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孔子语言伦理道德标准有:1.“言”要“得体”;2.“言”要合“礼”;3.“言”要合“仁”。孔子还就语言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孔子认为言语道德的理想境界是“行君子之言”,符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

关键词:“言” “德” “仁” “礼” 语言伦理

从体裁上看,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属典型的语录体散文,重点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很多学者从中总结了孔子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思想。但很少有人总结他的语言思想。其实孔子是非常重视语言研究的,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对语言的态度、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使用、语言的内容、语言的规范等都有具体、全面而透彻的理解,事实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思想体系。但其语言思想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孔子“仁德”的核心思想产生并为其服务的。孔子认为语言与伦理道德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主要以《论语》为文本,集中探讨孔子的语言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一、“言”与“德”的关系

“言”与“德”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对重要范畴,“言”在《论语》话语体系中一共出现128次[1],“德”一共出现39次[2],孔子认为作为道德标准的“仁”一共出现105次[3],而“言”与“德”“仁”在一个句子或一个章节中同时都出现的情况也不少见。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言”与“德”及其关系的,对“言”与“德”及其关系的阐释是孔子语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德”是道德、品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人们生活在社会上,进行着各种活动,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利害冲突。为了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求对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个人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因此“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4]

“言”是言语,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包括说和写)的行为和结果。这种行为和结果是否“真、善、美”?反映了言语者对“真、善、美”的态度和选择,反映了言语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因此言语行为作为人们一种特殊的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言为心声”,言语是道德心灵的外化,道德是言语的基础和出发点;“言”离不开“德”,“德”也离不开“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然而“德”与“言”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好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