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Simulation Model for Transient Analysis ofSiC-SBD

Device Simulation Model for Transient Analysis ofSiC-SBD
Device Simulation Model for Transient Analysis ofSiC-SBD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整理复习资料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高程用来描述地形表面的起伏形态,传统的高程模型是等高线,其数学意义是定义在二维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曲面函数,当此高程模型用计算机来表达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2.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为:数字高程模型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3.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 4.DEM和DTM的关系:DEM是DTM的子集,是DTM最基本的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含义包括了DTM,在概念上取代了DTM。DTM提出后,其实际发展和应用中的内涵还主要局限于DEM,故二者的名称混淆使用,主要表示的都是DEM的概念。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数学描述和地形描述 (1)数字描述:全局:傅立叶级数;多项式函数 局部:规则的分块函数;不规则的分块函数 (2)图形描述:点:不规则分布;规则分布;特征点 线:等高线;特征线;剖面图 面:影像;透视图;其他 6.模型是指用来表现其他事物的一个对象或概念,是按比例缩减并转换到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的事物本体。 7.模型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概念模型,物质模型,数学模型。 8.概念模型是基于个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状况或对象的模型。 9.物质模型通常是一个模拟的模型,如橡胶,塑料或泥土制成的地形模型。 10.数字模型一般是基于数字系统的定量模型。包括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11.数字模型的优点:1他是理解现实世界和发现自然规律的工具。2提供了考虑所有可能性,评价选择性和排除不可能性的机会。3帮助在其他领域推广后应用解决问题的结果。4帮助明确思路,集中精力关注问题重要的方面。5使得问题的主要成分能够被更好的观察,同时确保交流,减少模糊,并改进关于问题一致性看法的机会。 12.模型的评价:1精确性2描述的现实性3准确性4可靠性5一般性6成效性 13.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 (1)按结构分类(按其数据组织方式) 基于面单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2)按连续性分类(从数学角度考察DEM模型连续性、一阶导数及高阶导数等的连续情况) 不连续型DEM;连续不光滑DEM;光滑DEM (3)按范围分类 局部DEM;地区DEM;全局DEM 14.数字高程模型的系统结构 数字高程模型的理论和技术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空间实体的四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空间关系 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头拓扑空 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度量空间关系。 4、栅格数据模型的一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可以进行叠加操作,不需 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计算。 5、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地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关系分为:实体数据结构和 拓扑数据结构两大类。 6、栅格数据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7、矢栅一体化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多级网格方法、三个基本约定、线性四叉树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_V1.0.0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DTM.PX.016.103-V1.0.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培训中心
? DTmobile
第1页

课程目标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的原理;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工具的使用;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 了解采集数据的处理;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过程;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5
? DTmobile
第5页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3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采集方法 4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处理方法 5 传播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6
? DTmobile
第6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1.2 传播模型校正的位置 1.3 无线电波传播形式 1.4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7
? DTmobile
第7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CW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 重要步骤。通过CW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对模 型进行校正。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 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传播模型校正的目的就是通过选取测试几个 典型的站点的传播环境,来预测整个预规划 区域的无线传播特性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8
传播模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规划的规模估算、站点分布、仿真 及规划的准确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在整个网络规划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 DTmobile
第8页

《摄影测量学》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可编辑)

《摄影测量学》7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常用的地貌表示方法 常用的地貌表示方法 等高线图 第七章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7-1 概述 数字地面模型的发展过程 1956年由Miller教授提出概念 60年代至70年代对DTM内插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 70年代中、后期对采样方法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以后,对DTM的研究已涉及到DTM系统的 个环节,其中包括用DTM表示地形的精度、地形 分类、数据采集、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 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的建立与 应用数字地面模型DTM的概念 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 态等多种信息的一个数字表示. DTM是定义在某一区域D上的m 维向量有限序列: V ,i1,2,…,n

i 其向量V (V ,V ,…,V )的分量为地形X,Y,Z i i1 i2 in i i i ((X,Y)∈ D)、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多种 i i 信息的定量或定性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表示区域D 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Vi(Xi,Yi,Zi),i1,2,…n} 其中(Xi,Yi)∈D是平面坐标,Zi是(Xi,Yi)对应的高程DEM是DTM的一个子集,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 的数字表达,是DTM的地形分量。地面信息的不同表达方 地形图:优点:直观,便于人工使用 缺点:计算机不能直接利用,不能满足自动化要求,管理不 DTM:地表信息的数字表达形 优点:直接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辅助设计,便于修改、更新、 管理,便于转换成其它形式的产品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示形式 规则矩形格网(Grid 利用一系列在X,Y方向上等间 隔排列的地形点的高程Z表示地

数字高程模型教程期末总结

1、DEM概念:(1)狭义概念: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2)广义概念:DEM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3)数学意义:DEM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x,y) 2、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精度恒定性,表达多样性,更新实时性,尺度综合性 3、DEM与DTM的区别:DEM以绝对高程或海拔表示的地形模型;DTM泛指地形表面自然、人文、社会景观模型 4、数字高程模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三部分,DEM模型建立,DEM模型操作,DEM分析,DEM可视化,DEM应用。 5、DEM形成过程:1.通过采样点的建模和内插生成3.进行数据的组织与管理4.生成相应的地形坡面因子5.二维可视和三维可视6.不确定分析和表达(DEM精度) 6、DEM数据模型:认知角度基于对象的模型、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场的模型 表达角度矢量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组合数据模型 7、DEM数据结构:1、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 a. 简单矩阵结构 b. 行程编码结构 c. 块状编码结构 d. 四叉树数据结构 2、不规则三角网DEM数据结构 8、TIN数据结构:面结构,点结构,点面结构,边结构,边面结构 9、DEM数据源特征:(1)数据源:地形图 ?特点:现势性(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不满足现势性要求)、存储介质、精度:比例尺、等高线密度、成图方式有关 (2)数据源:航空、遥感影像 现势性好:获取速度快、更新速度快、更新面积大(大范围DEM数据的最有价值来源)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低的遥感影像:Landsat—MSS、TM传感器、SPOT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1米分辨率的米QUICKBIRD (3)数据源:地面测量 用途:公路铁路勘测设计、房屋建筑、场地平整、矿山、水利等对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缺点:工作量大,周期长、更新十分困难,费用较高 (4)数据源:既有DEM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1:100万、1:25万、1:5万数字高程模型10、采样的布点原则: 1)沿等高线采样:地形复杂沿等高线跟踪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平坦的地区,则不宜沿等高线采样 2)规则格网采样:规定X和Y轴方向的间距来形成平面格网,量测这些格网点的高程。

CW测试及模型校正

模型校正 模型指为模拟无线电波在真实环境中传播而建立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地理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电波的实际传播情况。 网络规划和优化软件场强预测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数字地图精度和规划优化软件中所使用的传播模型的准确度。虽然规划和优化软件提供商提供了各种模型并且提供了所用参数的缺省值,但是由于移动通信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模型在某一个环境中表现很好,换一个环境就有可能不再适用。任意两个传播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必须通过测试对传播模型进行修改,以提高预测精度。而场强预测是规划和优化软件进行其它工作的基础,所以准确的场强预测、准确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模型的情况及为了提高规划优化软件预测的准确性,对规划和优化软件厂家提供的传播模型中所用的参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模型的校正一般分为两部分: CW 测试 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以及电子地图进行模型参数的校正。 CW 测试 CW 测试原理 CW 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通过CW 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行模型校正的数据。测试数据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可以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L x L x dy y r L x m )(21)( 其中,x 为距离;r(y)为接收信号场强;m(x)为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2L 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因为地形地物在一段时间内基

本固定,所以对于某一确定的基站,在某一确定地点的本地均值是确定的。该本地均值就是CW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它也是与传播模型预测值最逼近的值。 CW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一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y)与m(x)之差尽可能小,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对于一组测量信号数据r(y)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因此在CW测试中2L的长度的确定将影响到所测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的逼近程度、以及根据该CW测试数据校正的传播模型预测的准确程度。 经理论分析、计算可得到在本征长度2L取40λ范围内,采用数据点数≥36时,测试信号场强标准偏差差小于1dB的可信度为90%。 按照上面的结论,在对GSM所在的900M频段进行校正时,2L长度为13.33m。所以各种速度下采样速率至少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CW测试车速同采样间隔的关系车速 5.00 km/h 10.00 km/h20.00 km/h30.00 km/h40.00 km/h 50.00 km/h 最低采样间隔 267ms 134ms 67ms 44ms 33ms 27ms CW测试站址选择 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站址。站址选择的原则有两个:1.要能代表该地物类型;2.作为测试站址,它的第一菲涅尔区必须无障碍物。菲涅尔区表示从发射机到接收 λn的连续区域。菲涅尔区是一个以发射机机次级波路径长度比总的视距路径长度大2/ 和接收机为焦点的椭球体。当n=1时,即为第一菲涅尔区。通常先察看数字地图的各种地貌信息,初步定下测试站点,然后实地察看,确定CW测试站点。 除了上述两个标准外,要特别注意测试站点的周围是否有太多新建的建筑物。若测试站点周围的新建筑物太多,则这样的站点是不适宜用来做测试基站的。 CW测试设备 CW测试首先需要有一个模拟基站来发射RF信号,可以FM调制,也可以不调制,然后用CW测试设备进行驱车测试。模拟基站系统包括发射天线、馈线、高功放、高频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考试题

1.什么是DEM,DEM的特点 DEM定义: 简单来讲,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是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 ①从狭义角度定义: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的数字化表达。 ②从广义角度定义:DEM四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的数字化表达。 ③数字定义:区域的采样点或内插点按某种规则连接成的面片的集合。 DEM特点: ①精度的恒定性DEM采用数字媒介,从而能保持原有精度,另外通过DEM进行生产,输出图件的精度可得到控制。 ②表达的多样性可产生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剖面图、立体图、明暗等高线图;通过纹理映射、与遥感影像数据叠加,还可逼真的再现三维地形景观。 ③更新的实时性DEM由于是数字的,增加或修改的信息只在局部进行,并且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保证地图信息的实时性。 ④尺度的综合性较大比例尺、较高分辨率的DEM自动覆盖较小比例尺、较低分辨率的DEM所包含的内容。 2.DEM研究内容 ①地形数据采样 ②地形建模与内插 ③数据组织与管理 ④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 ⑤DEM可视化 ⑥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 3.格网DEM结构特点和数据组织形式 ①基本数据结构 数据头——定义DEM西南角起点坐标、坐标类型、格网间距、行列数、最底高程以及高程方法系数等内容 数据体——按行或列分布记录的高程数字阵列 ②数据压缩:二进制存储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数字图象压缩算法 ③DEM金字塔

4.DEM组成部分,简述每部分的内容。 ①DEM建立 地形高程数据通过地形图数字化、影像数据、野外(地面测量)等方式获取。 实现地形表面的重建,主要的地形表达有三类:数学描述、图形表达、图像表达。 ②DEM操作:DEM操作内容包括编辑处理、滤波、合并、拼接、叠加以及不同格式DEM 之间的相互转换。 ③DEM分析:基本地形信息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等地形描述因子;复杂地形分析包括可视区域分析、地形特征提取、水系特征分析等。 ④DEM可视化 从内容上讲,DEM可视化包括二维和三维地形可视化。 从技术角度,地形可视化有静态可视化和交互是动态可视化两种。 ⑤DEM应用 高程内插、拟合曲面内插、剖面线计算、等高线内插、可视区域分析、面积体积计算、坡度坡向曲率计算、晕渲图 5.对比分析格网DEM和TIN优缺点 规则格网DEM 不规则三角网TIN 优点:简单的数据存储结构 与遥感影像数据的相合性 良好的表面分析功能优点:较少的点可获取较高的精度可变分辨率 良好的拓扑结构 缺点:计算效率较低 数据同于 格网结构规则缺点:表面分析能力较差 构建比较费时 算法设计比较复杂

数字高程期末作业

简述数字高程模型 一、数字高程模型定义 数字高程模型是将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 二、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 数字高程模型研究内容包括地形数据采样、地形建模与内插、数据组织与管理、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DEM可视化、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 2.1数据组织与管理 DEM是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地形数据,数据结构的好坏直接涉及DEM对地形的重建精度。对于大规模的地形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管理技术和空间索引技术是高效的数据查询、数据浏览、无缝漫游等的技术保证。 2.1.1DEM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是空间数据组织和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数字高程模型主要刻画具有连续变化的空间对象,属于基于场的镶嵌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按照网格形状可分为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和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所谓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就是用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不规则分布的地形曲面。构造规则镶嵌模型的方法是:用数学手段将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把连续的地理空间离散为互不覆盖的网格,然后对网格单元附加相应的属性信息。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是指用来进行镶嵌的小面块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界。在DEM中,基于三

角形的不规则镶嵌模型又称为不规则三角网,TIN是DEM的主要表达形式。TIN与规则格网DEM显著不同之处在于TIN模型不需要维护模型的结构规则性,不但能灵活地随地形的复杂程度而改变格网单元大小,避免平坦地形的数据冗余,而且又能按地形特征点线如山脊点、山谷线、等表示地形特征。 2.1.2 DEM数据结构 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为简单矩阵结构、行程编码结构、块状编码结构、四叉树数据结构。与网格DEM的规则数据阵列相比,不规则三角网DEM的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由于三角形的不规则型,三角形定义及其与相邻三角形的关系要显式地表达出来,这种结构需要两个文件:三角形顶点坐标文件和组成三角形三顶点文件。但是,上述这种结构简单但拓扑关系是隐含的,不利于TIN模型的检索与应用。因此围绕着拓扑关系的描述产生了多种TIN的数据结构:TIN的面结构、TIN的点结构、TIN的点面结构、TIN的边结构、TIN的边面结构。不同TIN结构的对比如表1。 表1 TIN结构的对比

350M PDT系统无线网络传播模型校正

改 ,并点击确定三 虚拟机必须安装vmware tools,此工具可使用虚拟机与ESXI主机进行时间同步三 5结束语 NTP服务器成功搭建后,将校园网内所有支持NTP服务的网络设备设置为客户端并实现同步操作,经过运行测试,时钟同步效果理想,完全达到预想效果三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SZJYB2015028);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陕西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应用研究--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三 参考文献 [1]中兴.XR102950系列安全接入交换机配置指导. [2]中兴.ZXR105900系列千兆路由交换机配置指导.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刘慧梅(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三 龚开国,吴汉峰,陈怀君(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350011) 【摘要】350兆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在公安系统大规模开始应用,为了提高350M无线网络覆盖规划的准确性,需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本文拟通过在厦门的模测数据,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归纳总结出适用厦门地区的350M无线网络的传播模型和覆盖半径规划。 【关键词】传播模型校正;Okumura-hata;SPM;数字集群;PDT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5)23-0029-02 1概述 PDT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是由公安部主管部门牵头,由国内行业系统供应商参与制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全新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三它具有覆盖区域大二国产加密算法加解密二厂家系统互联互通二向下兼容模拟系统二技术简单造价低等优势三 2013年10月,公安部下发 关于推进公安350兆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好网络顶层设计,遵循规划二建设二优化二运维四步骤的无线通信建设规律,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三 本文通过在厦门地区进行实际架站测试数据,归纳总结出PDT基站覆盖半径规划合理建议,并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三2传播模型选择及校正的意义 常用的传播模型有Okumura-Hata模型二COST231-Hata 模型二LEE传播模型二SPM模型二室内传播模型等,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适用条件三PDT系统工作于350MHz频段,属于宏蜂窝系统,可采用Okumura-Hata模型或SPM模型进行覆盖预测三 (1)Okumura-Hata模型三适用条件:应用频率范围在150~ 1500MHz之间,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km的宏蜂窝系统,基站的有效天线高度Hb在30~200m之间,终端有效天线高度Hm在0~1.5m之间三 Okumura预测模型是以准平滑的市区地形为基准,其他各区域类型的影响通过校正因子进行校正三市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路径损耗经验公式如下: Lp=69.55+26.16lgf-13.82lgHb-α(Hm)+(44.9-6.55lgHb) (lgd)α 式中:Lp表示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f表示系统工作频率(MHz);Hb表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Hm表示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间距(km);α表示距离衰减因子;α(Hm)表示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三 (2)SPM模型三它对无线区域环境二工作频段等方面没有使用限制三该模型只是给出一个参数组合公式,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确定各参数的取值三由于适用条件方面没有使用限制,在无线网络规划中被广泛应用三 SPM模型的传播损耗公式如下: 一段式: L b城=K1+K2lg 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两段式:L b城= K11+K21lgd+K3lgh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d?d0 K12+K22lg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K21-K22)lgd0d﹥d0﹛式中:K1表示损耗常量;K2表示地物修正系数;K3表示有效天线高度增益;K4为衍射修正系数;K5为环境修正系数;K6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 clutter为移动台所处的地物损耗系数;K d为绕射损耗系数,取值在0~1之间;L d为绕射损耗;h b二h m为基站二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d的单位为km;d0为远近场的分界点,以李氏公式计算结果作为参考,即:d0=4h b h m/λ;a(h m)同Okumura模型三 两段式模型以d0为界分成两段,针对远二近场不同的传播环境分别进行校准三相比一段式模型,它的覆盖预测准确度更高三网络规划中采用的传播模型准确与否,关系到后续整个网络覆盖规划与实际覆盖效果的匹配度三但是无线网络的传播环境千差万别,地形地貌二建筑分布二植被覆盖等环境会对无线信号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覆盖环境进行模拟测试,对现有传播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最终能反映各类区域环境的传播模型,从而提高无线网覆盖预测的准确度三3模拟测试情况 本次测试采用东信的设备进行PDT架站测试,主要设备包括:1台350MPDT的单载波基站,发射功率40W;1根全向天线,长4.7m,增益10.2dbi;路测软件1套;1/2馈线长度20m;Atoll分析软件1套;350MHz PDT数字手持台3台(内置GPS),高功率模式(4W),放置在车内;5m精度和50m精度的数字地图等等三测试时基站工作在集群模式三

数字城市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智慧城市: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识别、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快捷、更低碳。 2、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善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3、组件GIS:是将GIS做成控件(COM或ActiveX)引入到其他集成开发环境(VC++,VB等)中,让用户在自己的软件中引入GIS对象实现GIS功能。 4、接入网(AN):是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机线设备,通常包括用户传输设备、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网络/用户设备。 5、WebGIS技术: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网络协议,运用在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6、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机关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7、LBS技术:即为地理位置服务,是一种整合Internet无线通信移动定位与GIS的技术,它通过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配合来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 8、蓝牙(blue tooth):是一种短程无线连接标准,旨在取代信息服务之间的悠闲连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连,以确保大多数常见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无线通信。 9、波分复用技术网络:是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网络,波分技术是一种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光信号的技术。 10、GPRS:指通用分组无线交换技术或通用分组无线服务,作为GSM电路交换系统技术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将GPRS引入GSM电路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网,允许GMS电路交换系统用户在分组转移模式瞎发送和接收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11、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 12、数据压缩:在不丢失有用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 13、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是网络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系统。 14、空间数据仓库:是指支持管理和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持久的、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球数据的集合。 15、分布式计算:是利用网络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完成一台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超大规模问题的求解。 16、中间件技术:是关于分布式环境中保证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数据库等之间进行对话、互操作的软件系统的技术。 17、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

地下水数值模拟

地下水数值模拟读书报告 曾晟轩 近几十年来,随着地下水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地下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地下水流等问题进行模拟,以其有效性、灵活性和相对廉价性逐渐成为地下水研究领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首先地下水系统指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在某一范围内形成的地下含水系统,水力联系密切并与相邻含水系统相对隔绝。理论上讲,对于任意复杂的地下水问题,使用数值方法都能得出相应精度的解,目前主要限制因素在对实际地下水系统海量基础信息获取的详细程度信息获取是地下水数值模拟发展的主要核心问题,也决定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1.地下水模拟任务 大多数地下水模拟主要用于预测,其模拟任务主要有4种: 1.1 水流模拟 主要模拟地下水的流向及地下水水头与时间的关系。 1.2地下水运移模型 主要模拟地下水、热和溶质组分的运移速率。这种模拟要特别别考虑到。优先流。。所谓。优先流。就是局部具有高和连通性的渗透性,使得水、热、溶质组分在该处的运移速率快于周围地区,即水、热、溶质组分优先在该处流动。 1.3反应模拟 模拟水中、气-水界面、水-岩界面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 1.4反应运移模拟 模拟地下水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反应,如溶解与沉淀、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配合、中和、生物降解等。这种模拟将地球化学模拟(包括动力学模拟)和溶质运移模拟(包括非饱和介质二维、三维流)有机结合,是地下水模拟的发展趋势。要成功地进行这种模拟,还需要研究许多水-岩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和动力学模型。 2.模拟步骤 对于某一模拟目标而言,模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建立概念模型 根据详细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岩石矿物、水文、气象、工农业利用情况等,确定所模拟的区域大小,含水层层数,维数(一维、二维、三维),水流状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饱和流和非饱和流),介质状况(均质和非均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孔隙、裂隙和双重介质、流体的密度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必要时需进行一系列的室内试验与野外试验,以获取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分配系数、反应速率常数等。 2.2选择数学模型 根据概念模型进行选择。如一维、二维、三维数学模型,水流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反应模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水动力-反应耦合模型,水动力-弥散-反应耦合模型。 2.3将数学模型进行数值化 绝大部分数学模型是无法用解析法求解的。数值化就是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解的数值模型。常用数值化有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 2.4模型校正

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应用与校正-最新范文

活性污泥2号模型的应用与校正 摘要:采用国际水质协会提出的活性污泥2号模型,以matlab为工具编制计算软件,采用该软件对常州市污水厂进行计算,在输入典型的动力学和化学计量参数值后,计算结果表明出水codcr指标大部分得到较好的模拟,但nh3-n、tp和tn出水指标模拟值与实际值有差异。通过对参数灵敏度的分析,在考虑温度影响的条件下,进行模型校正,模型校正后,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国际水质协会(iawq)于1995年推出了活性污泥2号模型 [1](activatedsludgemoddno.2,asm2),asm2是活性污泥1号模型 [2](activatedsludgemodelno.1,asm1)的扩展,并沿用了该模型的概念,它包含碳有机物氧化、脱氮和生物除磷 处理过程,共有19种组分、19种反应、22个化学计量系数及42个动力学参数。asm2无论是在污水厂的设计、运行管理、改造,还是在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均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了成功广泛的使用[3]。我国在这方面起步很慢,本研究对asm2在我国城市污水厂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模型所用的污水进出水数据来自常州城北污水厂,污水厂采用a2/o工艺,设计流量为5×104m3/d,生物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h,污泥负荷为0.15kg[bod5](kg[mlss].d),污泥的质量浓度为3500mg/l,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为20d,污泥回流比100%,厌氧池体积为2900m3,缺氧池体积为5800m3,曝气池体积为14500m3。由于该

污水厂具有除磷脱氮功能,而asm1没有考虑除磷过程,所以采用asm2进行模拟研究。污水处理流程的简化表示如图1所示: 1模拟计算结果 此稳态计算程序利用matlab[4-6]软件为平台,并根据asm2对常州污水厂运行条件进行简化。假定该厂的供气量可以满足好氧池中微生物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气量,即假定曝气池中溶解氧组分的取值恒定在2.0mg/l,饱和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8.637mg/l(20℃),系统的操作温度恒定,二沉池不考虑微生物的物质代谢活动,仅起固液分离作用且无活性污泥的积累。在这基础上,将2000年1-12月进水组分输人模型中,可以得到出水的codcr,nh3-n,tn,tp的稳态结果,模拟结果见图2--图5。 从图2一图5中可以看到,codcr,nh3-n,tn,tp模拟值与污水厂的实测值基本相符。codcr的最大相对误差36.5%发生在12月份,差值为16.11mg/l,其它11个月份相对误差在30%之内,其中1,2,3,5月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之内,因而较好的模拟了codcr值。 nh3-n,tn和tp指标因为出水中浓度很低,模拟有一定的困难,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在同一个数量级别.对于nh3-n而言,模拟曲线比较平缓,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温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别较大。tp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似,曲线很好的拟合了实际出水中tp的变化。 偏差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模型假设的部分条件与实际污水厂运行不完全吻合,另外污水厂化验分析不可避免存在一定误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

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2、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头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度量空间关系。 3、栅格数据模型的一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可以进行叠加操作,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计算。 4、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地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关系分为:

通过建模与模拟指导制剂处方筛选及溶出方法开发

通过建模与模拟指导制剂处 方筛选及溶出方法开发
1

内容
? DDDPlus软件概述 ? 案例1-指导制剂处方的优化 ? 案例2-探寻制剂的处方组成 ? 案例3-摸索开发体外溶出方法 ? 总结
2

处方筛选与溶出条件
? 如何简单快捷地合理设计制剂处方? ? 采用何种方法( 微粉化、增溶剂、润湿剂等)提高 药物及制剂的溶出度? ? 能否在仿制药开发前期,提前获知影响制剂溶出 的敏感性参数? ? 如何快速建立与开发出合理的溶出方法?
3

传统的体外溶出方法
为得到某一制剂的溶出曲线,需开展大量的处方研究 同时进行大量的溶出试验 耗时、费力,不利于快速获取在研药物的溶出特征
制剂体外崩解与溶出模拟平台 DDD = Dose, Disintegration, Dissolution
4

DDDPlus 建模所需参数
? 制剂工艺
? 压片机压力 ? 片剂大小 ? 孔隙率 ? 基质几何尺寸(仅缓释制剂) ? ? ? ? ? ? 类型 (API, 润湿剂, 崩解剂, 其它) 分子量 扩散系数 溶解度 vs. pH 平均沉淀时间 粒径分布(分布类型, 均值, 标准 差, # bins)
? 原辅料性质
? ? ? ? ? ? ? 名称 盐根类型(如有) logP或logD pKa(s) 溶解因子 粒子密度 Mass transfer系数
? 溶出介质
? 介质类型、组成 ? 介质体积、pH ? 介质黏度 ? 添加的表面活性剂 ? 转速 ? 多阶段的溶出特征等 5
? 溶出设备
? 设备类型 ? 水相旋转速率

gis期末考试

1系统构成图、 2.基本功能 数据采集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与变换(4)、空间分析和统计 (5)、 产品制作与演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 3.基础理论(总结):RS 技术 定位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大地测量 航空照片 4.P39、P40 5.4D 数据 数字线画图(DLG )数据:DLG 数据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 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描述地标目标。 数字栅格图(DRG )数据:DRG 数据是现有纸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DEM 数据是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DOM 数据是对遥感数字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 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投影影像数据。 6.空间数据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 属性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 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特征的变化。 7.拓扑关系类型 (1)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2)拓扑关联:指存在于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3)拓扑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8.矢量数据结构定义 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 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9.游程编码结构 逐行读取栅格矩阵数据,将相邻的同值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的网格值及被合并的网格 数。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系统硬件 空间数据 系统软 件 应用模型 应用人员 gis

三维GIS期末考试重点解析

标黄考过 1、G IS的发展 第一代GIS 第二代GIS 第三代GIS 第四代GIS 主机时代个人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 模块化GIS 组件式GIS 服务式GIS 高性能GI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2、GIS的挑战 (1)大规模空间数据组织: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实时接入、集中存储和处理困难;应用数据种类丰富,类型复杂;数据动态性高,空间索引维护代价高 (2)复杂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量更大,时空关联性强,实时性、动态性要求高 (3)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快速可视化:适应多终端的高效绘制,面向用户的交互式,协同制图;海量多源、动态的地理空间数据关联分析和可视化 (4)开放式空间信息处理服务:多用户、高并发访问;实时、动态要求高;用户生产内容。 3、高性能GIS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高性能GIS(High Performance GIS),是基于集群、多核或众核并行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架构的新型GIS平台,能高效实现复杂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和应用。具有优越的性能、可获取性、可伸缩性、灵活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2)特点: A.高性能地理空间数据访问于检索 B.高性能地理计算 C.地理计算算法的服务化插件式扩展 D.高性能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 E.Web脚本化在线动态交互制图 F.流程化地理计算与专题地图生成 G.三维、流数据管理与可视化 H.基于Web浏览器应用 4、三维GIS的定义、特点、常见功能、常用软件 (1)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体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一般指由长、宽、高三轴所构成的空间。 (2)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三维GIS :利用3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地球空间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入、分析和显示的信息系统,是三维描述、可视化和分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 (4)三维GIS的特点: A.三维GIS包容以为和二维对象,而且可视化2.5维和三维对象,其空间信息的展现更为直观和逼 真。 B.三维GIS包容二维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而且多维度空间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如淹没分析、日照 分析等。 C.三维GIS比二维GIS更加直观、逼真地表达客观世界,能够以虚拟立体的方式展现地理空间对象。 D.与CAD及各种科学计算可视化软件相比,三维GIS以三维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具有独特的管理复 杂空间对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