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竞赛零距离】八年级数学 7、因式分解小结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 人教新课标版

【黄冈竞赛零距离】八年级数学 7、因式分解小结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 人教新课标版
【黄冈竞赛零距离】八年级数学 7、因式分解小结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 人教新课标版

7、因式分解小结

【知识精读】

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它和整式乘法互为逆运算,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其它学科中也有广泛应用,学习本章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

2. 因式分解的结果一定是整式乘积的形式;

3. 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4. 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5. 结果如有相同因式,应写成幂的形式;

6. 题目中没有指定数的范围,一般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

7.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

(1)通常采用一“提”、二“公”、三“分”、四“变”的步骤。即首先看有无公因式可提,其次看能否直接利用乘法公式;如前两个步骤都不能实施,可用分组分解法,分组的目的是使得分组后有公因式可提或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

(2)若上述方法都行不通,可以尝试用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试除法、拆项(添项)等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本章所学的内容。 【分类解析】

1. 通过基本思路达到分解多项式的目的 例1. 分解因式x x x x x 54321-+-+-

分析:这是一个六项式,很显然要先进行分组,此题可把x x x x x 54321-+-+-和分别看成一组,此时六项式变成二项式,提取公因式后,再进一步分解;也可把x x 54-,x x 32-,x -1分别看成一组,此时的六项式变成三项式,提取公因式后再进行分解。 解一:原式=-+--+()()x x x x x 543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2232221111111()()

()()

()()()

解二:原式=()()()x x x x x 54321-+-+-

=-+-+-=-++=-++-=--+++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4244

2

2

2211111121111()()()

()()()[()]()()()

2. 通过变形达到分解的目的 例1. 分解因式x x 3234+- 解一:将32x 拆成222x x +,则有

原式=++-=+++-=++-=-+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2222

2

242222212()

()()()()()()()

解二:将常数-4拆成--13,则有

原式=-+-=-+++-+=-++=-+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222

2

1331113314412()()()()()()()()()

3. 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求证:多项式()()x x x 2241021100--++的值一定是非负数

分析:现阶段我们学习了两个非负数,它们是完全平方数、绝对值。本题要证明这个多项式是非负数,需要变形成完全平方数。 证明:()()x x x 224102110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37100

272310051456100

22

设y x x =-25,则

原式无论取何值都有的值一定是非负数

=-++=-+=--≥∴--++()()()()()()y y y y y y y x x x 146100816440

4102110022

222

4. 因式分解中的转化思想

例:分解因式:()()()a b c a b b c ++-+-+2333

分析:本题若直接用公式法分解,过程很复杂,观察a+b ,b+c 与a+2b+c 的关系,努力寻找一种代换的方法。

解:设a+b=A ,b+c=B ,a+2b+c=A+B

∴=+--=+++--=+=+=++++原式()()

()()()

A B A B A A B AB B A B A B AB AB A B a b b c a b c 333

322333

223333332

说明:在分解因式时,灵活运用公式,对原式进行“代换”是很重要的。

中考点拨:

例1.在?ABC 中,三边a,b,c 满足a b c ab bc 222166100--++= 求证:a c b +=2

证明: a b c ab bc 222166100--++=

∴++-+-=+--=+--+=+>∴+>+->-+=+=a ab b c bc b a b c b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c b

2222226910250350820

880202即,即于是有即()()()()

说明:此题是代数、几何的综合题,难度不大,学生应掌握这类题不能丢分。

例2. 已知:x x x x +=+=121

33,则__________

解:x x x x x x 33

21

111+

=+-+

()() =++--=?=()[()]

x x x x

112121

2

2

说明:利用x x x x 22

2

1

12+=+-()等式化繁为易。

题型展示:

1. 若x 为任意整数,求证:()()()7342---x x x 的值不大于100。 解:100)4)(3)(7(2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723210051456100

58516540734100

2222222

说明:代数证明问题在初二是较为困难的问题。一个多项式的值不大于100,即要求它们的差小于零,把它们的差用因式分解等方法恒等变形成完全平方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 将a a a a 222222216742++++++()()分解因式,并用分解结果计算。 解:a a a a 22221++++()()

=+++++=++++=++a a a a a a a a a a a 2222

222

22

21211()()()()

∴++=++==6742366143184922222() 说明:利用因式分解简化有理数的计算。

【实战模拟】 1. 分解因式:

()()131083108233315

54322

2

x x x x x a a a a ---+++-++-()()

()()323352476

223

x xy y x y x x --+-+-+

2. 已知:x y xy x y +==-+6133,,求:的值。

3. 矩形的周长是28cm ,两边x,y 使x x y xy y 32230+--=,求矩形的面积。

4. 求证:n n 35+是6的倍数。(其中n 为整数)

5. 已知:a 、b 、c 是非零实数,且a b c a b c b c a c a b

2221111111

3++=+++++=-,()()(),求

a+b+c 的值。

6. 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比较a b c a b 222224+-和的大小。

【试题答案】

1. (1)解:)8103()8103(2

23-----=x x x x x 原式

=---=-++-+()()

()()()()

x x x x x x x x 322

1310811432

(2)解:原式=+-++-[()][()]a a a a 2233315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22223238

34324112

(3)解:原式=-++-+()()x y x y x y 3352

=-+++()()x y x y 312

x-3y 1

x+y 2

(4)解:原式=---767633x x x

=---=---=+---++=-+---=-+-=-+-7766716171161117766616132332322

2

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2. 解: x y x y xy 2222+=+-()

=+=36238

∴+=+-+=?+=x y x y x xy y 33226381234

()()

()

3. 解: x x y xy y 32230+--=

∴-+-=+-=∴-=+=∴==∴()()()()x y x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cm 3322

00

014749即又面积为

4. 证明:n n 35+

=-+=+-+n n n n n n n

36116()()

当为整数时,是的倍数。是的倍数

n n n n n n ()()-+∴+116563

5. 解: abc ≠0,用abc 乘以第二个条件等式的两边,得:

1

1)(10)(2)()(0

00))((0)()()(322222222222222±=++∴=++∴=++=++=++-++=++=++=++=++++∴=++++++++-=+++++c b a c b a c b a ac bc ab c b a c b a ac bc ab ac bc ab c b a ac bc ab c b a abc abc abc c a ac c b bc b a ab abc

ac bc c b ab b a c a 则若或则即

说明:因式分解与配方法是代数式化简与求值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应当熟练掌握。 6. 分析:比较两式大小最基本的方法是作差看它们与零的大小。 解: ()a b c a b 2222224+--

=+-++--=+---=+++--+--()()

[()][()]

()()()()

a b c ab a b c ab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222222222222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a b c a b ,,()为三角形三边,且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

,,,++>+->-+>--<∴+--<∴+-<00004042

2

2

2

2

22222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一、知识结构: 1、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3、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5、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6、三角形的分类; 二、典型例题: 1、△ABC 三边长分别为a,b,c,且)(2 c b a bc a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2、△ABC 三边长分别为a,b,c,且,2 2 2 ca bc ab c b a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不等边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一边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22 C 、12或22 D 、20 4、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ABC 中,设三个内角中最小的角为α,则0°<α≤60° B .在△AB C 中,三个内角α:β:γ=1:2:3,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在△ABC 中,β为三个内角中最大的角,则60°<β<180° D .在△ABC 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 5、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6、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且∠B=36°,∠C=76°,求∠DAF 的度数; 7、△ABC 中,AB=5,AC=3,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l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8、已知斜三角形ABC 中,∠A=55°,三条高所在直线交点为H ,求∠BHC 的度数; A B D F 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教程之公式变形与字母系数方程附答案

公式变形与字母系数方程 【知识精读】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只含有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相同的,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以或除以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为零。 公式变形实质上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对于含字母系数的方程,通过化简,一般归结为解方程ax b =型,讨论如下: (1)当a ≠0时,此时方程ax b =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为:x b a = (2)当a =0时,分以下两种情况: <1>若b =0,原方程变为00x =,为恒等时,此时x 可取任意数,故原方程有无数个解; <2>若b ≠0,原方程变为00x b b =≠(),这是个矛盾等式,故原方程无解。 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主要有两类问题:(一)求方程的解,其中包括:字母给出条件和未给出条件:(二)已知方程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的条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公式变形与字母系数方程 【分类解析】 1. 求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1. 解关于x 的方程236 2ax b bx ac a b -=+≠c () 分析:将x 以外字母看作数字,类似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注意除数不为零的条件。 解:去分母得:1226ax bc bx ac -=+ 移项,得1262ax bx bc ac -=+ ()1262212602126a b x bc ac a b a b x bc ac a b -=+≠∴-≠∴=+- 2. 求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的解 例2. 解关于x 的方程a ax b b bx a x -++=2 分析:字母未给出条件,首先挖掘隐含的条件,分情况讨论。 解:若a 、b 全不为0,去分母整理,得 ()b a x ab 222-=- 对b a 22 -是否为0分类讨论: (1)当b a 220-=,即a b =±时,有02?=-x ab ,方程无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因式分解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例1 分解因式: (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 (2)x3-8y3-z3-6xyz; (3)a2+b2+c2-2bc+2ca-2ab; (4)a7-a5b2+a2b5-b7. 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 =-2x n-1y n[(x2n)2-2x2n y2+(y2)2] =-2x n-1y n(x2n-y2)2 =-2x n-1y n(x n-y)2(x n+y)2. (2)原式=x3+(-2y)3+(-z)3-3x(-2y)(-Z) =(x-2y-z)(x2+4y2+z2+2xy+xz-2yz). (3)原式=(a2-2ab+b2)+(-2bc+2ca)+c2 =(a-b)2+2c(a-b)+c2 =(a-b+c)2. 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 =(a-b+c)2 (4)原式=(a7-a5b2)+(a2b5-b7) =a5(a2-b2)+b5(a2-b2) =(a2-b2)(a5+b5)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四 边形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 四边形(2) 一、 知识要点: 1、梯形的定义、判定; 2、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3、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二、 例题: 1、用长为1,4,4,5的线段为边作梯形,求其中面积最小的那个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之和; 2、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且AB >CD ,两对角线AC 、BD 相互垂直,若BC=213,AB+CD=34,求AB ,CD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AC=90°,AB=AC ,BD=BC ,AC 与BD 相交于点E ,求∠DCE 的度数;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E 、F 分别 是BC 、AD 的中点,BA 、CD 的延长线分别与EF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求证:∠AMF=∠CNE 5、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 两底AD 、BC 的中点,且EF=2 1(BC -AD ), 求证:∠B+∠C=90°;

6、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D 为BC 的中点, G 为AD 的中点,CG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EF ∥AC 交AD 于 点F ,求证:BE=2CF ; 7、已知:如图,M 是AB 的中点,C 是AB 上任意一点,N 、P 分别是DC 、DB 的中点,Q 是MN 的中点,PQ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 求证:E 是AC 的中点;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 ,∠ABC ≠∠ADC , ∠ABC ,∠BCD ,∠CDA ,∠DAB 的平分线两两相交于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为等腰梯形; 9、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E 为AB 的中点,DE ⊥CE ,求证:AD+BC=DC ; 10、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 EF ⊥AB 于F , 求证:AB EF S ABCD ?=梯形 1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AD ,CD ⊥AD ,将BC 按逆时针方向绕点B 旋转90°,得到线段BE ,连接AE 、CE ,(如图(1))。 ①若AB=2厘米,DC=3厘米,求证:1=?ABE S 平方厘米; A D F E B C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之因式分解附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之因式分解 甲内容提要和例题 我们学过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下面再介紹两种方法 1.添项拆项。是.为了分组后,能运用公式(包括配方)或提公因式 例1因式分解:①x4+x2+1②a3+b3+c3-3abc ①分析:x4+1若添上2x2可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解:x4+x2+1=x4+2x2+1-x2=(x2+1)2-x2=(x2+1+x)(x2+1-x) ②分析:a3+b3要配成(a+b)3应添上两项3a2b+3ab2 解:a3+b3+c3-3abc=a3+3a2b+3ab2+b3+c3-3abc-3a2b-3ab2 =(a+b)3+c3-3ab(a+b+c) =(a+b+c)[(a+b)2-(a+b)c+c2]-3 ab(a+b+c) =(a+b+c)(a2+b2+c2-ab-ac-bc) 例2因式分解:①x3-11x+20②a5+a+1 ①分析:把中项-11x拆成-16x+5x 分别与x5,20组成两组,则有公因式可提。(注意这里 16是完全平方数) ②解:x3-11x+20=x3-16x+5x+20=x(x2-16)+5(x+4) =x(x+4)(x-4)+5(x+4) =(x+4)(x2-4x+5) ③分析:添上-a2和a2两项,分别与a5和a+1组成两组,正好可以用立方差公式 解:a5+a+1=a5-a2+a2+a+1=a2(a3-1)+ a2+a+1 =a2(a-1)( a2+a+1)+ a2+a+1= (a2+a+1)(a3-a2+1) 2.运用因式定理和待定系数法 定理:⑴若x=a时,f(x)=0, [即f(a)=0],则多项式f(x)有一次因式x-a ⑵若两个多项式相等,则它们同类项的系数相等。 例3因式分解:①x3-5x2+9x-6②2x3-13x2+3

新课标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七讲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七讲 二次根式的运算 式子a (a ≥0)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是以下列运算法则为基础. (1)c b a c b c a )(±=± (≥0); (2)ab b a =? (0,0≥≥b a ); (3) b a b a = (0,0>≥b a ); (4)22)(a a =(≥a 0). 同类二次根式,有理化是二次根式中重要概念,它们贯穿于二次根式运算的始终,因为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除法、混合运算常用到有理化概念. 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在有理式(整式、分式)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常用到有理式运算的方法与技巧,如换元、字母化、拆项相消、分解相约等.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2542 4 52 22+-----= x x x x y ,则22y x += . (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因一个等式中含两个未知量,初看似乎条件不足,不妨从二次根式的定义入手. 注: 二次根式有如下重要性质: (1)0≥a ,说明了a 与a 、n a 2一样都是非负数; (2) a a =2)( (≥a 0),解二次根式问题的途径——通过平方,去掉根号有理化; (3) a a =2)(,揭示了与绝对值的内在一致性. 著名数学教育家玻利亚曾说,“回到定义中去”,当我们面对条件较少的问题时,记住玻利亚的忠告,充分运用概念解题. 【例2】 化简2 2 ) 1(111++ + n n ,所得的结果为( ) A .1111++ + n n B .1111++-n n C .1111+-+n n D .1 1 11+--n n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拔 待选项不再含根号,从而可预见被开方数通过配方运算后必为完全平方式形式. 注 特殊与一般是能相互转化的,而一般化是数学创造的基本形式,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揭示更为普遍、更为深刻的事实和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竞赛教程附练习汇总(共15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竞赛教程附练习汇总(共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变 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x y x y +=-=-??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 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3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Θ对任意自然数n,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例1。因式分解322x x x ()()--- 解:322x x x ()()---

八年级数学竞赛因式分解

第1讲:因式分解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二.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提取所有项的公共的因式,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 例1:分解因式4121315242+-+---+-n n n n n n y x y x y x 例2:试说明139792781--能被45整除 例3:已知01234=++++x x x x ,求1200820092010+++++x x x x 2.运用公式法: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是利用各公式的特点,建立运用公式的模型,以下公式都应该熟记. 例4:分解因式xyz z y x 68333--- 例5:分解因式:abc c b a 3333-++ 例6:分解因式:12131415++++++x x x x x 3.分组分解法:关键是如何分组,原则是:①各组能分解或部分组能分解,②组间能继续分解,从而达到分解的目的.常用的分组思路有,按系数分组,按符号分组,安某一字母一次或二次分组,联想公式分组,按项的次数分组等,对多项式分组的方法往往不唯一,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 例7:分解因式2105ax ay by bx -+- 例8:分解因式2222428x xy y z ++- 4.十字相乘法:对二次三项式分解的重要方法,即:()()22112c x a c x a c bx ax ++=++,其中a a a =21,c c c =21, b c a c a =+1221。十字相乘法通常借助画“十”字来分解系数。 例9:分解因式(1)2524x x +-;(2)226x xy y +-;(3)222 ()8()12x x x x +-++ 例10:分解因式(1)22y 8x y 6x 5-+;(2)22 5681812x xy y x y +++++ 例11: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且222433720a ac c ab bc b ++--+= 求证:2b a c =+ 5.求根公式法:一般适合于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如要对c bx ax ++2进行因式分解,可令02=++c bx ax ,若0≥?,则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可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出,设为21,x x ,则有()()212x x x x a c bx ax --=++ 例12:分解因式: 222(1)616 (2)44x x x xy y +-+- 例13:分解因式:422x +x +2ax+1-a 6.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由中点想到什么附答案

第十八讲由中点想到什么 线段的中点是几何图形中一个特殊的点,它关联着三角形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心对称图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等丰富的知识,恰当地利用中点,处理中点是解与中点有关问题的关键,由中点想到什么?常见的联想路径是: 1.中线倍长; 2.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3.构造中位线; 4.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等.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例题求解 【例1】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点, AB=10cm,则MD的长为.(“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取AB中点N,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创造条件. 注证明线段倍分关系是几何问题中一种常见题型,利用中点是一个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有: (1)利用直角三角斜边中线定理; (2)运用中位线定理; (3)倍长(或折半)法.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一组对边AB=CD,另一组对边AD≠BC,分别取AD、BC的中点M、N,连结MN.则AB与MN的关系是( ) A.AB=MN B.AB>MN C.AB

思路点拨 中点M 、N 不能直接运用,需增设中点,常见的方法是作对角线的中点. 【例3】如图,在△ABC 中,AB=AC ,延长AB 到D ,使BD =AB ,E 为AB 中点,连结CE 、CD ,求证:C D=2EC .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联想到与中位线相关的丰富知识,将线段倍分关系的证明转化为线段相等关系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恰当添辅助线. 【例4】 已知:如图l ,BD 、CE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 作AF ⊥BD ,AG ⊥ CE ,垂足分别为F 、G ,连结FG ,延长AF 、AG ,与直线BC 相交,易证FG= 21(AB+BC+AC). 若(1)BD 、CF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 (2)BD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CE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如图3),则在图2、图3两种情况下,线段FG 与△ABC 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图1中FG 与△ABC 三边的数量关系的求法(关键是作辅助线),对寻求后两个图形中线段FG 与△ABC 三边的数量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而由平分线、垂线发现中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注 三角形与梯形的中位线.在位置上涉及到平行,在数量上是上下底和的一半,它起着传递角的位置关系和线段长度的功能,在证明线段倍分关系、两直线位置关系、线段长度的计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数形互助附答案

第三十讲 数形互助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两块基石,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在一起,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内容上互相联系. 以数助形,即恰当地引参或设元,把一些几何量如角度的大小、线段的长度等用字母或代数式表示,利用图形的性质,寻找几何图形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等式变形、等式运算等代数方法解证几何题. 用形辅数,即把一个代数问题转化为一个图形,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直观地、整体地表示出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辅助解题,在代数的学习中,我们广泛地使用了用形辅数的方法,如用数轴赋予抽象的代数概念以直观的形象、乘法公式的几何表示、解应用题时常借助直线图、图表帮助分析等. 例题求解 【例1】 若a 、b 均为正数,且22b a +,242b a +,224b a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 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直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面积较为复杂,利用22n m +的几何意义(表示直角边分别为m ,n 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构造图形求面积. 注 古埃及,在长期土地测量、划分界限的过程中形成了最初的几何学.“Geometry(几何)”一词在希腊文中意为“测量”,我国宋元时期巳将某些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成代数式之间的代数关系. 17世纪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引进坐标,用“数”研究“形”,为18、19世纪数学的空前发展作了准备. 【例2】 如图,在△ABD 中,C 为AD 上一点,AB=CD=1,∠ABC=90°,∠CBD=30°,则AC=( ) A .1 B .32 C .2 D .3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过D 作DE ⊥AB 交AB 延长线于E ,设AC=x ,BE=y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AC 的值. 【例3】 如图,E 、F 分别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CE=1,CF=3 4,直线FC 交AB 的延长线于G ,过线段FG 上的动点H 作HM ⊥AG ,HN ⊥AD ,垂足分别为M ,N ,设HM=x ,矩形AMHN 的面 积为y . (1)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及答案解析讲课稿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及 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A .-5 B .-2 C .1 D .4 2.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9)9(2 -=- B .525±= C . 3 3 11()-=- D .2)2(2-=- 3.若901k k <<+ (k 是整数),则k =( ) A. 6 B. 7 C.8 D. 9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b ·ab =2ab C.3-=3(a ≥0) D.·= (a ≥0,b ≥0) 5.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内角之比为1∶2∶3 B.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 C.三边长之比为3∶4∶5 D.三内角之比为3∶4∶5 6.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7+7 C .12或7+7 D .以上都不对 7.将一根24 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 cm ,高为8 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A .h ≤17 B .h ≥8 C .15≤h ≤16 D .7≤h ≤16 8.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 .(4, -3) B .(-4, 3) C .(0, -3) D .(0, 3)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4,5),B (1,2),C (4,2),

数学竞赛题精讲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

数学竞赛题精讲复杂的因 式分解问题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轮换对称式的因式分解问题 林达 多元高次轮换对称式的因式分解问题往往是因式分解中的难点,很多初中学生感到棘手。但笔者却认为,这类问题往往是有迹可循的。我们今天就通过几个例子讲一讲把“求根”和“待定系数”相结合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 例1分解因式: 【分析与解答】首先观察发现,当时,原式的值为0。即,如果将原式看作a的函数,将b看作常数,则是函数的一个根。故是原式的因式,同理及也是原式的因式。 故是原式的因式,观察发现原式是的三次式,也是三次式,故两式必然只差一个常数。 用待定系数法,设 代入,得到,故原式的因式分解结果是 例2分解因式: 【分析与解答】和例1类似,首先观察发现,当时,原式的值为0。故是原式的因式,同理及也是原式的因式。 故是原式的因式,观察发现原式是的五次式,是三次式。两者都是的轮换对称式,故原式一定可以表示成如下结果: 代入,得到 代入,得到 解得故原式的因式分解结果是 例3化简: 【分析与解答】这里虽然是化简而非因式分解,但我们发现分别展开以上四个式子太过复杂,耗时且易错,所以我们仿照例1和例2的方法首先用观察法“求根”以发现因式。 观察发现,当时,原式为 故,是原式的一个因式,同理也是原式的因式。 故是原式的因式。观察发现原式是的三次式,也是三次式,两式必然只差一个常数。 用待定系数法,设 代入,得到,故原式的化简结果是 配方法及其应用 林达 复杂的因式分解不仅可以是轮换对称式的因式分解,很多难以直接提出因式的高次多项式也难以分解。对于这类多项式,配方法往往能出奇效。相对于更一般的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的计算要简单很多。 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多项式或其中的某些项配成平方式或更高次方式(一般配成平方式,有时也可能直接配成三次方式,但更高次的配方很少出现)。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 例1 分解因式: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整体的方法附答案

第二十五讲 整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成语“一叶障目”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们的意思是说,如果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全局,我们就不会真正理解一个问题. 解数学题也是这样,在加强对局部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所谓整体方法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 整体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人、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设而不求、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例题求解 【例1】 若x 、y 、z 满足3x+7y+z=1和4x+10y+z=2001,则分式 y x z y x 3200020002000+++的值为 .(安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原式=y x z y x 3)(2000+++,视x+3 y 与x+y+z 为两个整体,对方程组进行整体改造. 【例2】 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22444c b c b a -+=,22444c a a c b -+=,22444b a b a c -+=,则△ABC 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三个等式结构一样,孤立地从一个等式入手,都导不出a 、b 、c 的关系,不妨从整体叠加入手. 【例3】 已知2 19941+=x ,求多项式20023)199419974(--x x 的值. 思路点拨 直接代入计算繁难,由已知条件得199412=-x ,两边平方有理化,可得到零值多项式,整体代入求值. 【例4】如图,凸八边形A l A 2A 3A 4A 5A 6A 7A 8中,∠A l =∠A 5,∠A 2 =∠A 6 ,∠A 3 =∠A 7 ,∠A 4=∠A 8,试证明:该凸八边形内任意一点到8条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山东省竞赛题)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竞赛专题讲义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阅读与思考 我们知道,任意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平面上的一条直线,那么,是不是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呢?请读者思考. 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既可以用函数的方法来处理方程的问题,也可以从方程的观点来讨论函数;既可以用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来表示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也可以用方程和函数的思想来研究直线的性质,以及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数形结合是解函数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1)由数定形 即通过函数解析式的系数符号,确定图象的大致位置. (2)由形导数 即从给定的函数图象上获得解的信息,如图象的大致位置;确定解析式中系数符号;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等.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对于实际问题,由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受实际意义的限制,因此,作出的函数图象是常见直线的一部分,相应函数值就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一次函数是表示日常生活中匀速变化的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是最基本的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运用一次函数解题时应注意: 1.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 函数解析式y kx b =+中的系数符号,确定图象的大致位置及y随x变化的性质 . (0,0) k b >>(0,0) k b ><(0,0) k b <>(0,0) k b << 3.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 4.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任意一个一次函数y kx b =+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0 kx y b -+=;反过来,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0 ax by c ++=,当0 b≠时, 可化为形如 a c y x b b =--的函数形式.

初中数学竞赛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 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 a 2-b2=(a+b)(a -b) ; (2) a 2±2ab+b2=(a±b) 2; (3) a 3+b3=(a+b)(a 2-ab+b2) ; (4) a 3-b3=(a-b)(a 2+ab+b2) .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 a 2+b2+c2+2ab+2bc+2ca=(a+b+c)2; (6) a +b +c -3abc=(a+b+c)(a +b+c-ab-bc-ca) ; (7) a n-b n=(a-b)(a n-1+a n-2b+aT3b2+…+ab n-2+b n-1)其中n 为正整数; (8) 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 为偶数; (9) 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 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例1 分解因式:

八级数学竞赛讲座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第十讲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 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关键在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一对基础的三角形,这对基础的三角形从实质上来说,是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一对三角形变位而来,也可能是由几对三角形组成,其间的关系互相传递,应熟悉涉及有公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 例题求解≌△ACN;②BE=CF;③△AC,=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E= 【例1】如图,∠∠F=90°,∠B=∠C) . (广州市中考题 (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思路点拨 其他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注 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 的取值范围是=4,则边ABAD在△2】 ABC中,AC=5,中线【例9

C.5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一讲 因式分解(一)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例1 分解因式: (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 (2)x3-8y3-z3-6xyz; (3)a2+b2+c2-2bc+2ca-2ab; (4)a7-a5b2+a2b5-b7. 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y2+y4) =-2x n-1y n[(x2n)2-2x2ny2+(y2)2]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00讲 实数的概念及性质

第一讲 实数的概念及性质 数是随着客观实际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扩充的. 从有理数到无理数,经历过漫长曲折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由于引入无理数后,数域就由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这样,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于引入开方运算,完善了代数的运算.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平方根、立方根是最简单的方根,建立概念的方法,以及它们的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偶次方根、奇次方根的基础.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有下列重要性质: 1.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都可以表示成分数p q 的形式;无理数是 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 p q 的形式,这里p 、q 是互质的整数,且0≠p . 2.有理数对加、减、乘、除是封闭的,即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无理数对四则运算不具有封闭性,即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不一定是无理数. 例题求解 【例1】若a 、b 满足b a 53+3=7,则S =b a 32-的取值范围是 .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点拨 运用a 、b 的非负性,建立关于S 的不等式组. 注: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但是该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这严重地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这一事件在数学史上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希伯索斯的发现没有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所接受,相传毕氏学派就因这一发现而把希伯索斯投入海中处死. 【例2】 设a 是一个无理数,且a 、b 满足a b -a -b+1=0,则b 是一个( ) A .小于0的有理数 B .大于0的有理数 C .小于0的无理数 D .大于0的无理数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对等式进行恰当的变形,建立a 或b 的关系式. 【例3】已知a 、b 是有理数,且0320 9 1412)121341()2331(=---++b a ,求a 、b 的值. 思路点拔 把原等式整理成有理数与无理数两部分,运用实数的性质建立关于a 、b 的方程组. 【例4】(1) 已知a 、b 为有理数,x ,y 分别表示7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且满足ax y+by 2=1,求a +b 的值. (南昌市竞赛题) (2)设x 为一实数,[x]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求满足[-77.66x ]=[-77.66]x +1的整数x 的值.(江苏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1)运用估算的方法,先确定x ,y 的值,再代入xy +by 2=1中求出a 、b 的值;(2)运用[x ]的性质,简化方程. 注: 设x 为一实数,则[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x ]又叫做实数x 的整数部分,有以下基本性质: (1)x -1<[x ]≤x (2)若y< x ,则[y]≤[x ] (3)若x 为实数,a 为整数,则[x +a ]= [x ]+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