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及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及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及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 Q D=K s·Q c (2.2.4) 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1.3~ 1.5。 2.2.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Q C={n·q/1000}(2.2.5) 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 g/(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8~1.2。 2.2.6当转运站由若于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及总规摸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 r=m·Q u(2.2.6-1) m=[Q d/Q u](2.2.6-2) 式中Q r—由若干转运单位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m—单个转运单位的转运能力,t/d; []—高斯取整函数符号; 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2.2.7转运站服务半径及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l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1.0k 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 3.0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5.0k 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 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总体布置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2006-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案 生活垃圾采取:“户粗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方式,整个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地点由各县统一部署。 垃圾分类 各户将生活垃圾粗分为三大类:一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金属、饮料瓶、废纸、废旧家电等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二是不可利用垃圾,如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三是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菜叶、果皮、卫生纸等。有条件的住户可以自行堆肥,以节省有机肥料,无条件的住户可将这类垃圾并入第二类处理 垃圾收集运输 (1)户粗分 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垃圾粗分类,其中的不可利用垃圾存储于各户自备的垃圾桶中。当天各户的垃圾桶于当天放置于自家门口,次日清晨由保洁员统一收集。 (2)村收集 村委会购置机动垃圾收集车(机动三轮)并配置保洁人员进行垃圾收集工作。保洁员于每日7:30之前收集村中所有垃圾,送入乡镇中转站。其中保洁员可以对生活垃圾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能回收利用的部分筛选出送到废品收购站,作为保洁员的生活补贴。垃圾收集工作每日不能间断,若保洁员某日无法进行工作应提前向村委会请假,由村委会安排其他人进行垃圾收集工作。保洁员白天可以利用收集车开展其他运输工作,以车养人,减少运行费用。 (3)镇中转

有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进行垃圾的中转工作。中转站中配置垃圾脱水装置,对垃圾进行脱水,减量后送到县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最终处理处置。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村委会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和监督。(2)强化宣传,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让村民自觉的进行垃圾分选,对公共环境卫生自觉维护。 W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 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 -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自 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它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 随着国民经济得持续高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得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得产出量也在以惊人得速 度增长。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原有设备较低得处理能力与日趋增大得城市人口之间得矛盾,落后得垃圾收运设备作业效果与城市环境越来越高得要求之间得矛盾,以及原有设备得处理方式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得处理理念之间得矛盾日益明显。 因此,对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得完善与优化,使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政策与标准摘要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对转运站得设置要求: (1)垃圾收集点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未设垃圾收集站得多层住宅每4幢应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容器间内应设给排水与通风设施。 (2)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得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抗老化、防腐、阻燃。废物箱得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 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m;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得快速路:100~200m; 支路、有人行道得快速路:200~400m 。 (3)收集站得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8km。收集站得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规划人口数量产生得垃圾最大月平均日产生量确定,宜达到4t/d以上。收集站得设备配置应根据其规模、垃圾车箱容积及日运输车次来确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80m2。收集站内应配置给排水设施。 (4)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垃圾转运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 ---转运站规模(t/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资料时,一般可取1、13~1、40; n ---服务区域内人口数; q ---人均垃圾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可采用(0、8~1、8kg/人?d)。 (5)转运站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m2。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 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1、2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要求: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得,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不同得垃圾收运模式 垃圾收运系统一般由收集、运输与中转3个环节构成,可表示成: 由于运距得不同,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有中转收运模式(1次或多次中转)与无中转收运转模式,同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 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 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优.选)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 1.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与生活垃圾收运作业应符合《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的规定。 2.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新建居民小区应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分类收集点和分类收集容器、设施。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应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收集。 3.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收集,日产日清。每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每天至少收集两次,垃圾应不满溢、无积压、无曝露、不遗漏、不得随意堆放在路边。生活垃圾收集时间宜为每天早晨4:00-7:00、白天9:00-16:00、晚上19:00-22:00。 4.打烊垃圾宜在每天4:00-7:00时段进行专门收集,并应采取定时定点、按片巡回、上门收集的方式,收集至转运站点暂存。对临街门店关门时间不统的道路,应增加收集次数或就近设置垃圾贮存点。打烊垃圾应及时收集,做到垃圾不落地、无暴露和堆存、临街垃圾容器无漫溢。 5.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小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次收运模式。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大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二次转运模式。 6.垃圾收集转运站应按《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1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生活垃圾

转站技术规范》CJ47、《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II109的要求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 7.有害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专用运输车辆进行运输。 8 .收集转运站点正式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转运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无故障,再开启设备进行垃圾转运,并开启监控设备对转运站点车辆、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保证站点运转有序。 9.生活垃圾的运输主体应当遵守下: (1)定期清运生活垃圾; (2)对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分装运输,不得混装混运; (3)采取密闭等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4)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点)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5)充分发挥运输车辆料斗、压缩腔的容积效率,尽量降低车辆带功压缩等作业频率、避免空转; (6)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10.垃圾收运作业时,应采取措施尽量降低作业噪音污染。垃圾转移过程中作业人员对垃圾容器应轻推、轻挂、轻放,禁止作业人员大声喧哗。

备案项目网上申报-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申报大纲)

备案项目网上申报-生活垃圾中转站项 目 项目申报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以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规模庞大的企业投资活动,国务院日前公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专家们指出,条例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在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巩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转变投资管理职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条例将建立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写入其中,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了在线平台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在线平台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在线平台的建设应用,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政府主动转变投资管理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线平台实质上是政务服务大厅的延伸和深化,依托在线平台推进投资项目“一门式一网式”办理,实现企业“一站咨询”、审批“一门受理”、流程“一图导引”、项目“一码贯通”,力求打造便捷、高效、阳光的政府服务新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支撑’,在平台的建设应用中落实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成果,通过加强投资领域法治建设巩固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切实转变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 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企业应当在开工建设前通过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将下列信息告知备案机关: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XXXXXXX 2、注册地址:XXXXXXX 3、注册时间:XXXXXXX 4、注册资金:XXXXXXX 5、注册类型:XXXXXXX 6、经营范围:XXXXXXX 7、法定代表人:XXX (二)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生活垃圾中转站 2、建设地点:XXXXXXX 3、建设规模:XXXXXXX 4、建设内容:XXXXXXX (三)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总投资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 1生活垃圾产生 1.1生活垃圾特点 农村生活垃圾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面积广,产生源分散:农村生活垃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产生源分散。由于农村地域宽广,居住空间分布不集中,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有垃圾产生,导致垃圾产生源也随之分散,再加上村镇交通落后的特征,给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造成不便。 2、数量大: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递增。尽管农村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的产生比较分散,但我国农村数量大,农村居民人数多,导致其垃圾产生量也多。据卫生部2007年调查表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d*人),年产生总量约3亿吨,其中约1/3的垃圾被随意堆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3、垃圾成分复杂: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构成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垃圾成分复杂,垃圾组成受生活习惯、收入水平、燃料结构、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一些以燃煤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为无机成分,但在燃气区,无机成分所占比例则很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和可回收废品的含量持续增长,而无机垃圾含量则大幅降低。 1.2生活垃圾产生量 随着我省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垃圾产生系数指居民日均每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包含居民在家庭、工作、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量(煤渣除外)。对我省农村进行随机抽样表明,生活垃圾系数为0.68kg。 生活垃圾年产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生活垃圾年产量(吨)=365天x农村居住人口x生活垃圾系数x0.001 1.3生活垃圾类别 由于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的不同,农村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存在着一些不同。农村生活垃圾分可分为四类: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

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第3.0.5条转运车间室内地面及墙面、顶棚等表面应平整、光滑。 第3.0.6条转运站内建筑物门窗,宜采用钢门、钢窗或木门、木窗,临街的小型转运站宜采用卷帘门等。 第3.0.7条大、中型转运站内应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3.0.8条大、中型转运站内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应设污水处理设施。 第3.0.9条转运站的采暖、通讯、噪声和消防的标准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0.10条转运站应根据需要设置避雷措施。

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制度(改)

生活垃圾转运站规章制度 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一、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突击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并做好记录。 二、站区重点部位应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三、发生事故时,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 四、站区内严禁烟火。 五、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要将消防工作纳入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做好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消防责任制和消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七、按照规定标准配足消防器材,固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垃圾转运站管理制度 一、垃圾转运站清运工作实行定人、定岗专人管理负责制。 二、垃圾转运站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按时将垃圾倒入填埋场。 三、及时清理地面,确保地面干净无果皮纸屑、无污水。及时清洁垃圾转运站内墙面、天花板,应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涂乱画墙面光洁外墙面整洁。 四、垃圾转运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到岗,不得迟到、早退、脱岗。

五、集装箱内垃圾要衬匀、摊平。 六、操作间严禁外人进入。 七、爱护垃圾转运站设施如检查中发现设施损坏,要负责赔偿。 八、保持垃圾转运站周围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站区卫生消杀管理规定 一、进场人员和车辆必须遵守场内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二、垃圾收集车进场必须按指定位置倾倒垃圾,严禁随意倾倒。 三、垃圾运输车运走垃圾时,密闭设备必须齐全,防止垃圾抛洒,保持站区环境卫生。 四、垃圾运输车应严格按照站内规定操作,严禁酒后开车,杜绝事故发生。 五、根据气候变化和蚊、蝇密度,适当调整药理和消杀次数。 六、做好消毒记录,每日对消杀面积、药品用量进行详细记录。 七、药品管理要远离办公、生活场所,严格药品领取手续和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剩余药品要及时入库。 八、消毒结束后,必须将消毒设备冲刷干净,及时保养。 九、非工作人员和车辆严禁入内。 车辆管理制度 一、车辆操作实行定人、定岗,做到职责分明。 二、每周中应有一天定为设备保养日,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定期更换机油及“三滤”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工程实施计划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背景 (1) (三)项目建设村主要环境问题 (3) 二、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 三、工程建设实施原则 (5) 四、工程建设容及标准 (6) (一)项目建设规模 (6) (二)工艺流程 (7) (三)建设容 (7) (四)建设标准 (8) 五、工程建设运作方式 (10) (一)机构设置与职责 (10) (二)建设动作机制 (11) (三)项目建设与管理 (12) 六、工程建设工期计划 (15) 七、资金筹集与管理 (17)

(一)资金筹集 (17) (二)资金管理 (18) 八、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21) 1、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 (21) 2、强化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21) 3、抓好验收环节,认真核实检查 (21) 4、用好用足政策,落实责任奖惩 (21) 九、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23) (一)环境效益 (23) (二)社会效益 (23) (三)经济效益 (23)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1、项目名称 ***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工程 2、项目主管单位 *** 3、承办单位 *** 4、建设地点 *** 5、建设时间 *** (二)项目背景 ***位于***西南部,东邻***,南与***毗邻,西接***,北靠***,对***呈半包围状,地处城郊。全乡有9个村,58个自然屯。 ***是波状起伏的冲积平原,境地貌单元为低岗和低地两种,高处多平缓漫岗,低处是沼泽,水泡子之间的低平地是广阔农耕区和放牧区。 该乡土壤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层厚一般为10-15m。该区域土壤类型有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 8-9,含盐量较高。永合村周围主要为农田,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草原植被以羊草群落为主,村庄附近为严重退化的盐碱草地,本区域严重次生

DB11 T 271-201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ICS13.030.40 J 88 备案号:43214-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T 271—2014 代替DB11/T 271-2005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fer station

目次 前言 ...........................................................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一般规定 (3) 5 工艺运行 (3) 6 设备车辆 (6) 7 计量信息 (7) 8 在线监管 (8) 9 环境保护 (9) 10 安全运行 (9) 11 节能减排 (11) 12 对公众开放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设备台账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运行记录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转运站运行工作日志 (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代替DB11/T 271-2005《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规范》,与DB11/T 27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资源回收和工艺调整的工艺过程及技术要求(见5.9和5.10); ——修改了计量器具的相关要求(见7.1.2,2005版7.1.1); ——修改了厂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允许浓度应符合的标准(见9.3,2005版8.3); ——增加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要求(见10.1.3); ——增加了启动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定(见10.1.5); ——增加了防火、防爆、防雷电等安全措施的要求(见10.2.3); ——增加了在线监管、节能减排和对公众开放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见第8、11和12章)。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环卫集团环境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海淀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通州区生活垃圾转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坦、杨跃金、周凯音、赵克、任一、陈芳、刘惠惠、陈浩、吕志强、何亮、刘晓光、尉俊、高靖、张志永、王建平。 本标准代替DB11/T 271-2005。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 项目建设标准 新建标000-2015 (征求意见稿) 2015 乌鲁木齐 1 /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合理确定自治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的统一标准,是确定和审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项目的依据之一,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第四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项目建设应按规划先行、城乡统筹的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政府引导,公众参与,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同时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劳动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第五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应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应考虑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按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做到安全卫生、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六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的模式。 第七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项目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 1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管理,妥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按照“方便群众、便于运转、生态环保”的原则,结合镇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户分类、村监管、镇收集、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常态化、规范化管理,集中开展生活垃圾清运行动,清除卫生死角,规范处理存量垃圾;建立属地管理责任机制,实行镇政府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确保各村专人负责,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工作内容 (一)垃圾分类 各村要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重要意义,引导村民对生活垃圾和非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自备垃圾袋或垃圾桶盛装垃圾,存放于农户自家院内,生活垃圾日常不出户。 (二)集中清运 各片垃圾清运员按规定路线,定时、定点上门将农户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到指定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工作中,必须按社逐户清运到位,并督促农户将垃圾分类装车,建筑垃

圾、生产垃圾等不符合中转站收集要求的垃圾不得入车,不得洒漏污染路面。垃圾中转站倾倒垃圾时,要严格遵守中转站相关规定,照章操作。各村要督促垃圾清运员逐户收集,督促农户按要求分类收集,并按时投入车内。 (三)人员配备 根据我镇实际共需聘用7名垃圾清运员,垃圾清运员要求年龄在60岁以下,身体健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能够按时完成垃圾清运任务。镇政府负责购买垃圾清运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第三方保险,用工合同由镇政府与清运员统一签订,工资由镇政府统一发放,全额工资为1300元/月,依每月考勤情况支付工资。 (四)路线安排。 本着方便沿线各村社垃圾收集运送的目的,将全镇33个村、246个生产合作社划分为7个片区,合理安排垃圾收集清运路线、日程及车辆(详见附件:垃圾转运路线及日程安排表),对全镇所有收集清运路线上的生产合作社每周收集1次垃圾。垃圾收集车经过试运行,到达各社、农户的时间形成相对固定时间点,相互不耽误时间,确保所有农户垃圾按时清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的重要性,将此

垃圾房、垃圾转运站专项技术标准

垃圾房、垃圾转运站专项技术标准 目录 1、编制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2、垃圾房、垃圾转运站定义 3、垃圾收集流程 4、设置要求 一、编制的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1.1、目的:为满足商业建筑对垃圾转运站建设的需要,使垃圾收集设施规范化。 1.2、原则: 1.2.1、垃圾转运站在设置时应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安全适用、符合法律法规,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方式。 1.2.2、垃圾转运站的作业应实现其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原则。 1.2.3、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应考虑商业建筑的景观和有利于保护环境。 1.2.4、垃圾转运站宜设置在地下车库,如单独设置离建筑外墙或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m,并宜设置绿化隔离带。 1.3、适用范围:新建商业建筑。 二、相关定义 2.1垃圾转运站: 用于短期收集垃圾,便于储存和转运的永久性场地,应有构筑物,并根据当地市政转运方式配置相应的储存设备或设施 . 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绿化、装修垃圾两部分 . 2.2 垃圾房: 设置在车库货梯附近,尽量靠近车库的交通主动线附近区域。收集该货梯覆盖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便于临时储存和转运的永久性房间

三、垃圾收集流程 垃圾收集流程: 装修建筑垃圾市政垃圾场 公共垃圾果皮箱、生活垃圾桶市政垃圾场 餐饮垃圾市政垃圾场 四、设置要求 4.1垃圾转运站 4.1.1压缩箱式垃圾转运站: a、配置数量及选址 ●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不含车库和设备用房)超过5万平米,应单独设置垃圾转运站;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面积小于5万平米的可以考虑和相邻区域建筑联合设置垃圾转运站,同时需设置单独的30平米装修垃圾房。 ●服务半径为1000~1500米/个,超出此范围须增设 ●设在项目主导风向的下风口 ●设置在项目标高较低处 ●地上式转运站面向市政道路开口或有与市计政道路相连的运输通道,地下式转运站运输通道宽度不低于4米,净高度不低于3.5米 ●不应设置在商业或住宅主出入口,离主出入口距离大于20米。 b、配置面积: ●大型持有商业15万平方米面积以内的项目,配置100平米,其中配置50平米用于放置压缩式垃圾箱,另外50平米用于装修垃圾和绿化垃圾短期周转;大于15万平方米的项目,配置面积为 150~180平方米,其中100平米用于放置压缩式垃圾箱,50~80平米用于装修垃圾和绿化垃圾短期周转; c、压缩式转运站建造标准: ●构造形式:全封闭,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分别设置独立开间,面向道路开门;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更新设计及策略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更新设计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07T13:45:43.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李俭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天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与日俱增,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中转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米东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站新疆乌鲁木齐市 831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天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与日俱增,所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中转站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的需要,就必须在中转站设计方面及时地更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将城市垃圾污染降低。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实施更新设计的必要性入手,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更新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起着枢纽作用,因而这个环节的减量化也十分重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选型、工艺、环保措施、平面布置和建造经验,分析了环境污染因子的产生机理。最后对比了臭气、灰尘、废水等的有效处理措施及达到的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实施更新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不管是生活垃圾的产量还是运输量和处理量都在与日俱增。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垃圾中转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切实强化对其的更新设计。 2城市垃圾现状 城市垃圾处理经历了被无视到简单的填埋,再到回收再处理阶段,城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多数垃圾并没有分类收集,这不仅使得收集与运输的数量增加,消耗了许多资金以及劳动力,同时使得处理人员的技术难度增加;并且现有车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回收使用及无害化处理。大多数垃圾中转站选址仅考虑使费用最小化,而忽略了绿色环保、高效回收以及环卫工人回收工作的便利程度。目前,城市使用的垃圾收运方式可分为压缩车直运模式和小型收集车中转模式以及智能垃圾房定点收集模式两类。第一种收运方式在大型和中型城市使用较多,其优点主要是简单便捷,便于再建站点,节省资源和空间。第二种收运方式多用于距离处理站点较远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解决交通不便利的问题且可对垃圾进一步处理。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管理不规范,使得总体的回收处理效率低,回收和再利用没有从整体的角度作考虑,很少追求可持续发展、零污染以及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近年来,垃圾回收处理不当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3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更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3.1切实注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架构更新 由于生活区是形成生活垃圾的源头,所以需要将其作为消化垃圾的起点,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处理架构和流程上需要注重对其的更新设计。第一,在回收方面,可以构建高效的基于“互联网+”的分类回收体系。第二,在运输方面,应尽可能地采取短距离的运输方式,比如采取地下气力运输的方式,顺着城市地下综合廊道,将生活垃圾转入就近的地下垃圾中转站。第三,在垃圾分拣方面,加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着力实现智能化的分拣,按照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拣。第四,在预处理方面,主要是在做好分拣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实施预处理,尤其是中转站中存在异味与污染严重的垃圾实施堆肥处理,而可回收的垃圾则进行清洗和回收。第五,在垃圾运输模式上,在采取气力运输的基础上,采取运输车辅助的方式进行运输。第六,针对无法处理的垃圾,需要及时地将其封装,并将其运输到垃圾发电厂或者填埋区域进行处理。 3.2切实注重新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技术更新工作 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把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中转等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线上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废品的回收。比如采取积分兑换的方式,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物业垃圾环保回收平台,促进垃圾回收与分类以及利用和处理能力的综合性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应借助新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等方式,向广大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办法、目的和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在垃圾分类上要长期的做下去,就要加大与各方的合作和宣传力度,确保垃圾分类的理念得到深入人心。进行垃圾分类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实现。环卫部门要加大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推广力度,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二是切实注重垃圾处理的投资。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在垃圾分类处理加大投资力度。首先是在硬件设施上对其加强和完善,为分类处理奠定基础。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对其的管理,比如根据类型和区域等对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编号,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其的巡查和防护,确保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才能为分类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分类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更好地实现对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垃圾处理中,除了传统的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之外,还要通过资源化处理实现环保砖、混凝土再生骨料和垃圾造景以及地基加固等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回收再利用在生物炼制柴油以及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等方面进行努力,推广利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环保砖工艺。更好地促进资源化处理成效的提升,降低对环境的威胁,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垃圾中转站的处理压力,从不同的渠道和源头加强对垃圾的消化和处理。因此,强化垃圾分类宣传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才能将自身的处理压力降低。三是提升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内化能力。在垃圾中转站运行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的处理能力提升,必须注重垃圾中转站自身内化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现有的设施设备的处理能力进行升级优化,注重对设备处理体系的完善,在进行垃圾中转时,既要将提升自身的容量,又要提升物流处理能力,将垃圾及时地进行中转处理,做好垃圾的分类管理,强化垃圾处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注意对垃圾处理现场环境的优化,做好垃圾的压缩和污水处理,所有垃圾形成的污水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才能排放,以切实提升自身的中转能力和内化能力。 结语 整个系统架构从回收、中转到运输引进了热门的理念如互联网+、先进的技术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也有一些当前未能较好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