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效浅析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效浅析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效浅析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引导着职业院校建立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从而探寻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本文对所在学校研究和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推动学校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分类号】g712.4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高知院校,学院秉承“知行合一?技双馨”的育人理念,坚持“面向市场、瞄准企业、依托社会、融入行业、校企互动”的办学方向,致力于为贵州交通事业培养人才。现有高职和中职两种教育层次,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9000余人,中职生2000余人。

1项目改革的背景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引导着职业院校建立课程、教学、评价等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从而探寻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研究和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在2007年我院中职汽车专业代表队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满怀希望的奔赴重庆参赛,不料却铩羽而归,参加的竞赛项目均以失利而告终,且成绩排名位于下游水平。汽车专业是学院的骨干专业,专业建设在省内职业院校也排在前列的,这次的打击也让我们去思考我们的专业建设怎么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培养出了什么问题?

同年8月,专业组向学院申报了《以技能大赛为基础的汽车专业建设研究》教学研究项目,目的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切入点,针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分析和研究,寻找和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改革专业建设方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在项目开展后,我们从技能大赛中收获颇丰,专业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学中做”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项目的设计路线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从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为出发点,寻找我们和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差距,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紧扣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及要求,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上引入多种教学模式,融入技能竞赛项目及职业素养素质要求,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场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拆卸、维修、调试等实际生产过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修理的系统流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3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

汽车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营销及管理等生产一线的专门性技能专业人才,随着现代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多,汽车上的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效差;

其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只能以书教书,不敢动手教书。课堂任务重,实践任务轻;

其三,教学教法不够灵活,吸引不了学生兴趣;

其四,培养标准和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有差距,教师所教和企业所用脱节。

其五,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缺少规范性,教学效果难于准确评价。

在项目的开展中,围绕着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标准能使得学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在不断的实践创新过程中,通过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对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构建

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要求融入教学标准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技能养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在一体,突出现场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项目设计要求。

4项目的改革内容

4.1融入大赛五个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来自企业,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大赛反映着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专业组及时跟踪研究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赛项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使职业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2融入大赛项目标准,引导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大多是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并涵盖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研究大赛项目,明确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课程建设中,把技能大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将技能大赛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践纳入技能大赛项目。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3融入大赛实践环境,规划专业实训条件

职业技能大赛所要求的软硬件环境,结合了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既具备生产性功能,又整合了学习要求。参考技能大赛实践标准,系统规划实践教学场地建设,既满足了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又满足了职业技能竞赛的需要。专业组依托国家示范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了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汽车空调维修等技能训练实验实训工作区。

4.4从大赛中锤炼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技能大赛成为推动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促使教师们在大赛中反思和提高,赛场上“表面看是赛学生,其实是在赛老师。”没有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哪可能有动力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专业组采取多种措施,以大赛为切入点,加快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5从大赛中吸引企业,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随着参与大赛的行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程度的不断深人,展现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大赛建立校企沟通的平台,企业在大赛中发掘优秀的选手同时也就认可了学校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开展就会变得很顺当,合作的成效也就会更显著。

5项目改革效果

5.1人才培养工学交替,专业建设长足发展

自2007年以来,专业组结合技能大赛标准及要求,开展专业调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获得了社会肯定。在2007年底,被列入了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2010年,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专业;在201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

5.2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共享精品课程资源

专业组建设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艺》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汽车钣金》、《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查》、《汽车电器电路系统检测与维修》等课程被评为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专业组还主持建设了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资源库课程1门。建设成果得到了同行和相关教育部门的一致好评,也为校内外学生构建了精品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的第三课堂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

5.3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搭建实践共享平台

从2007-2013年期间,专业组遵循实训建设生产过程化,融入技能大赛要求,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多万,建成了汽车整车实训工作区等十多个实验实训场所,大中型设备台套数达300余套,除满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外,还提供给兄弟院校交流实践。专业组充分利用实训资源,积极开展全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贵阳市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培训、保险查勘定损人员培训等,每年完成培训任务5000人次左右。

5.4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校企融合,资源共享,构建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上海通用校企合作项目、日产校企合作项目、丰田tem-21实验课程推广项目等校企合作项目相应在校落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力资源得到了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了实践的基础。校企开展的多项教改课题“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等研究课题得到行业企业专家的首肯,也大大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5教师能力提升,打造双师教学队伍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冲击很大,大赛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熟悉大赛标准及要求。通过大赛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陈文均老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在专业改革和建设中获得了不斐的职业教育成绩,2013年被中组部遴选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专业组何会福老师历经几届大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保时捷中国培训学院聘为技术培训师。彭静、姜??老师在大赛中提升了营销专业技能和水平,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在教师营销大赛中表现突出,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为营销工程师。大赛还促进了院校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校企技术交流,专业组每年积极组织指导教师赴广东、天津、北京、上海、广西等地的学校和企业交流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5.6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认可,大赛成果丰硕,

从2009年-2013年汽车专业学生都会进入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其中有600余名学生参加过院级以上大赛,参赛率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25%以上;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总数为265人,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10%以上;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76个,有183人次获得全国或省级等大赛奖励。

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就业范围除本省外还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无锡、苏州、杭州、温州等省外城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就业率达100%。2010年参赛的田小强、马精等同学毕业后直接被贵阳贵星奔驰4s店录用,不久就提任机修组长,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现月收入达到1万余元。2009年参赛获一等奖的陈宁方、董耀同学,现已成长为各自企业的主管,2010年参赛的孙启江同学现已成为凯里华通凯跃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像这样凭借优秀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开辟了事业新局面的学生,还有很多。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快推进专业建设的步伐。哪个专业有竞赛,哪个专业发展就快,哪个专业的教师水平提高就快,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教学,才能真正把专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较研究,刘东菊,职教论坛,2013年第22期。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效与反思,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3期

[3]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展示与中国差距,张瑞,徐大真,张玉洲。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1期。

[4]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马万全,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0期。

[5]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分析与探索,李永远,职教论坛,2013年第24期。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断进步,物流在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仓储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就成为充 分发挥物流专业引导人才发展、对接社会职业渠道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社会不 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让自身的发展 满足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本文就物流仓储 教学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一、物流仓储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理论知识 适当、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方针,突出应用特色,并以此来组织物流教学。但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高职 院校自身发展条件的一些限制,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 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欠缺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 2002 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 等传统专业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还有一类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上构建的物流管 理专业。所以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纵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没能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关联性特征,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理论多,实践少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对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建设投入较少,实习实 训设施和场所非常有限。导致在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有的学校实践教学课时甚至不到 10%。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 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 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薄弱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 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教 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有限,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少。目 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中老年教师毫无疑问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的,而 招进来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如交通运输管理、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许多老师都是在边学边教边 干的过程中进行物流教学的。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 二、物流仓储教学改革对策 1.健全课程配置,紧扣教学主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依托,而笔者认为,既然目前高 职类学校以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那么物流专业的仓储实 训教学的目标设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其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关于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探讨

关于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探讨 摘要:通过对现行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强化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挖掘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还要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管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科研实验室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措施,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引言 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是否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好坏。目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遍存在着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管理的不到位,实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实验室的潜能挖掘和效能的利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校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 在目前高校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这个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有机部分,“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高校教学体系的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学校把实验人员作为教学辅助人员对待,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教学是为了加强、帮助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这种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片面做法有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在教学两大体系中之一实践教学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1.2 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各个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而相应实验经费投入相对滞后与不足,特别是在保教学、保日常运转的情况下,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显不足,尤其是西部的地方院校情况更为严重。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实验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实验室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教材更新的步伐,设备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保养,损坏率高,实验教学所急需的高价值仪器设备不能购置等,造成这些问题源头都是源于经费投入不足引起的,结果导致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现代化的实验技术与手段得不到应用,实验教学在低层次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附件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2.教学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成果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安徽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30 日 成果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4□1□2□2 序号□9□3□4□0□1□8 编号

附件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其他完成人姓名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安徽师范大学 其他完成人所在单 位名称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安徽省教育厅 鉴定组织名称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鉴定委员会 鉴定时间2004年12月20日 鉴定意见: 以刘运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提问答辩、审读材料等方式,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对该成果进行了严谨、客观、科学的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该成果以专题讲座为基点,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以专题讨论为契机,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对高等师范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该成果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从教改实验的两个年级教学效果看,已经取得了重大人才培养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深化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此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郁贤皓 2004年12月20日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 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调查与研究.doc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调查与研 究 导语 泰州市凤凰初级中学创建于2018年,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一所乡镇初中易地重建。刚创建时的三个年级,学生少,师资薄,进取心不足,教学工作困难重重。为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我从2019年秋学期开学以来,深入各备课组和各班级,采取参加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组织评课、凤凰论坛等形式,与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进行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锁定主要问题,确定了以“打造美好凤凰”为主题,强师能、研课堂、建社团、谋课程,一心一意抓教学,聚精会神提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 一、现状及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对于多媒体和泰微课的使用还存在抵触思想。在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不愿意、不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对于组长布置的备课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更多的是拿来主义、经验主义。在评课中,只有个别老师能提出一点有效的见解,大部分老师缺少思考。这些都是教学理念落后,甚至没有教学理念的表现,也有一些老师纯粹是态度问题,不愿与人交流分享。

2.课堂教学结构传统 在听课和调阅老师的教学设计时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传统,缺少问题和情境的导入,在设疑激趣、讲练结合、深度学习、突出学生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3.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满足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不能自主地学习,更加不会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拓展的知识、灵活的知识、实践技能都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二、原因及症结 1.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是由原高新区塘湾实验学校初中部整体搬迁而来,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某些考查学科存在主科老师兼职从教的现象。 2.课堂模式单一 课堂模式非常单一,教师缺少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基本上是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缺少科学合理的研究。 3.生源质量较差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基本是来自塘湾镇周边地区,还有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有4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差,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们要以“泰微课”为抓手,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申报书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教育厅制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本项目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河北省教育厅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均有权使用本项目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字):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填写此表时,不得减少栏目,内容应论述充分。填报内容较多时,请保持整页调整。 2.《申报书》宋体填写,一式四份,使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所有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4. 简表中的预期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著作、教改方案、教学计划、课件、软件、实验报告、调研报告等。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为必备成果。 5. 课题组成员不超过6人(含课题负责人)。 6. 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高校教学改革课题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2097023.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指南【模板】

附件2 河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项目立项指南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指南,分为省级重大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和省级一般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和省级一般项目从类型上分为六大类,包括综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省级重大项目 选取若干影响和制约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性或重点问题,作为重大研究项目。 1.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高校人才供给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2.高质量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研究与实践; 3.学科竞赛推进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五类”金课的教学模式、质量标准与规范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5.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6.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战略研究与实践; 8.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9.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10.“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11.现代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大学生劳动、美育、体育教育创新与实践; 13.大学生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14.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5.高校专业预警、退出、评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16.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管理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17.引导高校教师潜心育人的制度设计研究与实践; 18.高校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 19.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20.党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领导的制度研究与实践; 21.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22.特色骨干大学考核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 省级重点项目和省级一般项目 一、综合研究 本类选题侧重于从全省宏观战略高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建议和条件支持。 1-1.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2.河南省高等教育统筹管理与分类指导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1-3.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1-4.增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 1-5.河南省各类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1-6.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 —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社会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严格,这对培养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即需要教育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目前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开始不再适应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所以需要对教育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改革,以方便进行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政府所一直推崇的一个方面。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同时还是我国的母语,所以学好语文是非常关键的,能够极大的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促进一个人素质全方位的发展。“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实行这种策略能够在课堂上更大的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我们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改革原因 1.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特别是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学好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全面素质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学好语文课堂,特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课堂培养所需要掌握的目标更加得多。按照以往的培养模式完全不能够培养足够优秀的人才。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笔者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而发挥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这不管是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该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这种方式是非常不错的,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在下面,我们首先对这种模式进行推广的原因做一定的解释,接着就如何进行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都是自己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的教师从业者。 2.实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完全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课程上基本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进行讲解。老师将知识讲得很碎,学生完全只需要在课程上进行听讲即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就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下面说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习起来枯燥、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创设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合作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后,缓慢地闪动三下,动态地标出平行四边形边长的单位,然后让学生在心里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展开拉直,将会成为什么图形?有的学生会想到,这是一条线段。然后用计算机把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动态展开,慢慢拉直,闪动两下,学生就很容易看出“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就是要求这四条边的总和”,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的优势,以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出知识的内涵,增强了“周长”这一概念的清晰印象,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静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难点。 二、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⑴在操作中学

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培训反思 XXX 八月一日至六日,我参加了商州区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干部研修班培训,听取了九位教授、专家精彩的学术讲座、报告,受益匪浅。北大博士后李延洲的《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起点政策走向与前瞻》、陕教院梁朝阳主任的《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专题研究》和柞水中学副校长齐泽宏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等报告,使我大开了眼界,特别是西安高新第三中学校长巨立宪讲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是我更深层的了解到了他们办学的新思路和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 面对新课改的大浪潮,作为教师我一直在追随着新课改的步伐,但缺少理论的支撑,缺少方法的指导。当我听了巨立宪《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一下子被他的新见解、新理念所吸引。让我的思维更清晰,让我更懂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魅力所在。他对我今后教学实践过程将会起到指导作用,为我的课堂教学向更深层次进军奠定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我的收获很多。现就《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谈一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改革是在解放学生的过程中自我练就能力,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谋求资本,是势在必行、深入人心的一项伟大工程。传统教育是满足了教师的表演,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新课改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为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教师的智慧 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灿烂的笑脸。同时,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也能看到教师的辛苦,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涵的教学思想依然是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三、课堂教学改革应促进个性发展 无论课改如何进行,很关键的一点是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要让教师成为“同学”,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课堂上教师思想要解放,体现学生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案改革工程工程 项目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高等数学》教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李明哲、徐亚兰 完成时间:2012.4.1

哈尔滨学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数学与当代科学技术高度融合,其应用超越了 传统的领域,并且直接进入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丘成桐院士在北大百年校庆学术 报告会上题为《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的报告中指出:西方技术的基础在科 学,实际和抽象的桥梁是基本科学,而基本科学的工具和语言就是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已成为高科技时代赖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基础,数学本身的发展为各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正由于数学在当代科 学地位的巨大变化,使得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对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世纪实现高等教育根本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高等数学教案改革的基本方向。本 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立项的。 2010年以来,我们结合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案改革工程立项工程“《高等数 学》教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案原则和“互动、参与、提高”等现代化教案思想相融合,进行“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学习指导为一体”的整合研究,对哈尔滨学院高 等数学课程从教案思想、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学习指导和评价体系等 方面进行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工程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我国高校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 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 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案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 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 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的教案一直深受重视并且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