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0.2

文章编号:1006-7388(2008)02-0033-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它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金融更大更快的发展。本文在论述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这将有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和最终实现自由兑换。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人民币已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制度不断健全,这些已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主动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性货币而努力。1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

实践证明,一国经济的更大发展,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其货币的国际化,均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更大更快发展,使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巨增。目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还很不相称,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更大更快发展。中国作为大国,重新崛起是没有悬念的。

伴随大国的崛起必定是货币的国际化,美元、英镑无不如此。不过,这些年来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的工作却不多,方法措施有限,总的来看,步子太小也太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更为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破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僵局,在美元和欧元之外开辟货币开放的新途径,减少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源动力”,促进中国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早日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2.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目前中国已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成为国际进出口市场的主要提供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信用地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尽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未来实现自由兑换,可以使中国拥有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和地区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中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3.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目标就是要使人民币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成

人民币国际化的

必要性和策略选择

□ 韩继云

▲▲▲▲▲▲▲▲

为国际货币。目前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亚洲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生了以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机会,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大大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创造更多贸易机会,扩大交易规模,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像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中国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有利于制止资本外流和本国经济发展;但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放松和取消外汇管制,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以便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一宏伟目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和融合,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

2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货币国际化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80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6%,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8.2万亿元(折合为2.2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为世界第4位(前3位是美国、日本、德国),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200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是1980年的38倍左右,年均增长17%,远远快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水平;国家外汇储备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9月的9879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对外支付和清偿能力十分充足。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估计近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水平将超过2万亿美元。以上事实表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人民币逐步成为“硬通货”,获得一定的国际认可

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并

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0多年来人民币币值十分稳定,至2005年7月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水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当稳定,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为了维护亚洲经济金融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亚洲经济,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世人初步树立了“硬通货”的形象。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机场以及旅游地,人民币已成为挂牌货币。另外,随着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富有弹性,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再次提升,国际上许多国家正逐步在其汇率体系中考虑人民币因素,如目前欧洲央行已在其每日统计并发布的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加入了人民币等7种新货币。

3.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已成为重要结算货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结算货币。目前中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2005年人民币在中越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85%,中蒙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94%,中朝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为50%,中俄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量约18%,人民币成为与这些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如从2005年1月起,持卡人持中国银联的“银联卡”可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目前在香港、澳门的人民币业务(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清算)也正式开展,截至2005年末,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22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2%;2005年内地银行卡在香港交易总金额44.4亿元,比2004年全年多成交13.2亿元,交易额明显增加。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另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中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

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

4.外汇管制不断取消,人民币管理趋向宽松

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本外币一直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即“宽进严出”。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中国对本外币的管理逐渐放松。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随后,中国开始着手稳步开放资本项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7大类43个资本项目交易方法的评估结果,截至2005 年末,中国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的已有13项,约占30%。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放松外汇管制,允许外国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从1996年至2005年,汇丰、恒生、巴黎、美洲银行等外资出资购买中资银行(如建行、工行、中国银行等)股权总金额约达200亿美元。特别是至2006年底,中国对在华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含中国公民)提供人民币业务,使在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范围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另外,中国还改革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管理办法,允许人民币走出国境。20 世纪90年代初起,中国曾两次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出入境限额。200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将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由1993年规定的6000元调整为20000元,调整后的金额是调整前的3.3倍,是1987年200元的100倍。

5.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发展水平大大提升

近10年来,中国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对金融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金融机构改革上,果断地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大国有银行推向商业化改革的轨道。通过艰苦的努力,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已基本实现商业化改革的目标,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其经营能力不断强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加强,效益不断提高,不良资产大幅度下降。尤其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工行、建行、中行股份制改造,更是把国有银行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建行、中行、工行都已成功上市,成为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大金融机构,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大的包袱基本上甩掉了,回归了财务健康,并且搭建了一个有效率的平台,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从 2003 年开始改革,其他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在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上,银行间折借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外汇市场建设速度加快,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已发展为379家,比2000年末增长10.2%,交易机构类别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扩大到农村信用联社、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业务发展看,外汇市场交易模式进一步丰富。目前外汇市场不仅有本币对外币交易市场,也有外币对外币交易市场,不仅有即期交易市场,也有远期交易市场。金融市场基础性建设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另外,中国利率改革也在加快进行,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指导下,利率的浮动空间进一步加大,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已为期不远。总之,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发展水平大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银行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较为良好的金融基础。

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1.进一步提高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整个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的速度快慢与否,将直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更大更快发展以及与国际经济金融的全面接轨,同时也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尽管目前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打破了一些“禁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事求是地看,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没有系统化目标,方法措施不足,整体推进较慢,是走一步看一步,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现在我们应该对以前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放到战略高度上去考虑,进一步提高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事关全局,事关中国的真正崛起。只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被世界所接受,并在各国自由流通,才能真正表明中国经济实力强大,进入世界强国之列。所以,在当前和今后,我们应该大胆地解放思想,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陈出新,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和尝试,特别是在外汇管理体制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人民币国际化“松

绑”,减少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早日走向世界,成为像美元、欧元、日元等一样的“硬通货”,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一宏伟目标。

2.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结算、投资范围,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与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额不断扩大,人民币计价的直接投资也开始出现。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即继续积极发展与这些国家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包括签署双边支付结算协议,扩大人民币在边境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增加边境贸易中优惠措施,进一步促进边境贸易发展。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通人民币银联卡受理业务,进一步推动银联标识走出国门等,创造条件使人民币在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国际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香港、澳门与内地有紧密的经贸关系,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今后双方应加强合作,不仅推动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而且要大胆尝试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发行国际化的人民币债券,提供人民币的贸易信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外,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积极促进与亚洲更多国家签定货币互换协定,特别是以人民币为基础的互换协定。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整个亚洲率先实现国际化,在亚洲区域内形成以人民币为关键货币的最优货币区,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3.逐步取消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的限制,让人民币走向世界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管理趋于宽松,但相比较而言,其管理还是较为严格的,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数额(最高2万元)还是偏少的,远远不能满足个人用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放宽人民币现金出入境数额,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往来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当前我们应该改革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的数额,让人民币走向世界,流向世界各国,扩大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逐步树立强势货币的形象。为了配合人民币走向世界,我们要继续稳妥地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人民币业务,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实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近中期内,中国的银行要特别重视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分支机构的建设,积极稳妥发展人民币业务,为各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持有人民币提供一个存放、流通、结算的渠道,使人民币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认识、熟悉,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作必要的准备。

4.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和数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并进一步带动全球货币可兑换进程的加快。到1995年6月,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实现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已经开始了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渡的进程,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具备,但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并早日实现自由兑换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才能最终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借鉴国际经验,目前我们应放开与贸易有关的资本流动的限制,然后放开对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限制,最后放开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促进资金流入方面,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可逐渐实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汇兑自由;可逐步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加大证券资本的流入;在对待资本流出方面,应完全放松境内居民、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总之,当前我们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必要基础。

5.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技术层面上,我们要考虑到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各国将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我们除了扩大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政府债券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中国进行投资

信息动态

的政策。随着国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的增加,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为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多的资产选择十分必要。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保护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积极性所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6.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当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是它会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羊群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

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为了防范和化解因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对人民币跨境

流通进行实时监控。我们可以通过海关、银行及时报告或事先申报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尤其是往返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监测,并将其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考虑因素之一;同时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的信息交换和统计监测的合作机制,共同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加强监测和限制,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境外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制定必要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减少金融风险,保证中国经济金融安全,并使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下去,从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终极目标。

(本刊记者:王士荣) 2008年1月8日到9日,第二届中国房地产年会暨品牌地产商务节在北京中苑宾馆和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本届年会汇集了全国房地产开发、建设规划、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单位,到会300多个企业和500多名代表就房地产行业政策、中介、建筑规划、物业管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到会有300多个企业和5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包括主会场的第二届中国房地产年会暨中国品牌地产商务节系列论坛、两个分会场的中国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年会系列论坛和中国物业行业年会系列论坛。来自中国地产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地产的未来与发展。

第二届中国房地产年会暨品牌地产商务节在京隆重召开

〔本文编辑:戴秀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