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中庸》

B 《礼记》

C 《论语》

D 《学记》

2、在中国古代社会,被做为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

A 《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3、提出“不愤不启,不绯不发”这一思想的是( B )

提出“有教无类”( B )

A 孟子

B 孔子

C 苟子

D 墨子

4、著名的实用主义教学家及其代表作是()

A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 凯洛夫《教育学》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5.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民国

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8.“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

10.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是()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全面发展与教育相结合

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脑力与体力相结合

13、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14.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

15、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的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规律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17、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8、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便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

A 关键期

B 机能期

C 发展期

D 差异期

19、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因素对其发展起()

A前提作用 B 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 D 导向作用

1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格赛尔

B 杜威

C 华生

D 霍尔

20、()是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21、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

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3、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目的的作用()

A 导向作用

B 选择作用

C 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24、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是()

A 素质教育

B 应试教育

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社会本论的教育目的

26、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2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科技

28、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

A 制度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学校文化

D 物质文化

29、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0、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发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3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

A 实践能力

B 健康的体魄

C 高尚的道德

D 创新精神

3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格尊严权

B 受教育权

C 隐私权

D 身心健康权

34、学生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和()

A 现实性

B 潜在性

C 可塑性

D 普遍性

35、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紧闭,因为

学生具有()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

特点是()

A.复杂性 B.间接性C.示范性 D.创造性

37、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3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39、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程标课程计划、课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40、第一次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是()

A 斯宾塞

B 格塞尔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4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C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42、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43、以纲要的形式编订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的是()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4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 课程

B 课程标准

C 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

4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教学实施

D 课程设计

4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开设哪些科目

B 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 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47、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的

48、下列选项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性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49、被评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杜威

50、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51、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51、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2、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发展学生的智力

B 培养学生的能力

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

5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54、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它主要是指使学生()

A 积累经验

B 引起学习动机

C 发展智力

D 感知和理解教材

55、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56、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 熟悉教材

B 分析教材

C 概括教材

D 理解教材

57、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的实质一样的是()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58、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 引导性

B 间接性

C 简洁性

D 交往性

59、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凯洛夫

D 夸美纽斯

60、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

D 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61、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依据是()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6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63、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

A 了解学生

B 阅读参考书

C 阅读教科书

D 设计教法

64、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 组织教学

B 讲授新知识

C 巩固新教材

D 检查复习

65、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

么这个测量()

A 信度较高

B 效度教好

C 区分度较好

D 难度适中

66、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哪种

质量指标高()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67、一个测验能够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被称为测量的()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68、古代中国、埃及及希腊的学校大多数采取()

A 分组教学

B 个别教学

C 道尔顿制

D 班级授课制

69、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

A 社会性

B 继承性

C 历史性

D 阶级性

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 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的矛盾

71、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2、衡量人们道德的重要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3、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74、教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 教育者、受教育者

B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75、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76、道德教育中的()模式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并占主导地位的德

育学说。这一学说是由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A 社会模仿模式

B 体谅模式

C 认知模式

D 行为模式

77、“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

是()

A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 知行统一的原则

C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8、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

德育的()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7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 班级公共财产

B 班级信息

C 学生

D 班级资料

80、奠定了班级组织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 《论语》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学论》

D 《理想国》

8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埃拉斯莫斯

C 赫尔巴特

D 康德

82、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A 个别教学

B 小组教学

C 班级授课制

D 复试教学

83、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 民主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8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 民主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常规管理

85、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A 常规、系统、平行、目标

B 常规、交叉、平行、目标

C 常规、民主、平行、目标

D 常规、系统、平行、民主

8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87、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

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 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8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89、学校最早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90、下列哪一项属于道家学派的主张? ()

A 有教无类

B 兼爱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91、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 生产力

B 政治制度

C 科学技术

D 文化

92、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93、下列选项中,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 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创新精神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94、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A 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资格考试

B 培养学生的能力

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9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

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96、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在复式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97、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

A 交往能力

B 研究能力

C 管理能力

D 学习能力

98、既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又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

段的是()

A 仪表

B 书写

C 语言

D 人格

99、学生认识与人类认识过程明显不同,下列不是其显著特点的是()

A 目的性

B 间接性

C 交往性

D 教育性

100、以“教育的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是()

A 古代教育

B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C 近代教育

D 现代教育101、下列不是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的是()

A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 发扬民主

D 注重宣传和教育

102、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103、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 教学测验

B 教学评价

C 教学测量

D 教学鉴定

104、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 配置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105、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

A 观察法

B 心理测验法

C 谈话法

D 自述法

106、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是()

A 选择题

B 是非题

C 论文题

D 填空题

107、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二、判断题

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框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对象。√

12、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比较严厉。×

13、民主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并不重要。×

14、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其保持一致,绝对不可以超越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15、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16、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17、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格看管。×

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之后的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推广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日趋淡化;

6. 教育制度更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地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地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7、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8、班级授课制具体有哪些主要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论述题

1、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第一,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第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期或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

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在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讲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以及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力求使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度紧凑,不同

任务交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是指课堂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嘴,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3、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4、联合实际谈谈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个教师是否真的具有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包括以下两点: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相关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先进的教育理念

2)良好的教育能力

3)一定的研究能力

(该题大家可以继续将每一个小点展开作答)

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

②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集体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级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教育从本质上说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因此,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6、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教程文件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4.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5.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A.教育测量 B.教育测验 C.考试 D.教育评价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1.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深圳教师考试教育学多选专项练习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约翰 密尔B.罗素.小原国芳C.哈耶克D.洪堡.爱伦 凯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13.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5.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D)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教育学综合复习题(新)

教育学综合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不能、也不应包揽儿童的发展,但也不应当否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决定 B、主导 C、引领 D、激励 E、选择 2.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的()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3.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综合型学制 4.()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方案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大纲 E、教科书 5.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为()、深入探究、作出结论。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解决问题 D、明确问题 E、分析问题 6.()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A、讨论法 B、问答法 C、谈话法 D、探究法 E、研究法 7.()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制 E、特朗普制 8.()是指测验能够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榜样 B、锻炼 C、修养 D、说服 E、奖惩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四大基本技能之一。 A、信息分析能力 B、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C、信息利用能力 D、信息管理能力 E、信息传播交流能力 11.()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班集体 12.我国目前中小学实施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委会分工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当地党委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E、校长负责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A、观察 B、谈话(口头访问) C、查阅资料 D、问卷 E、统计 2.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教育学基础每章复习题

《教育学基础》基本复习题 第1章教育学概述 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2.作为一名师范生,学习教育学有何现实意义? 第2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根据教育的起源和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论争等相关内容,思考教育是什么? 2.试述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3.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历史上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起源的学说,你对这些学说怎样看? 5.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如何?各有什么特征? 第3章教育与社会 1.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2.试述教育与科技的相互制约性。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认识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列举并分析现实中教育违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2.怎样认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试分析那些主要因素在你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作用? 第5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含义? 2.如何认识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3.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我国现阶段教育精神实质是什么? 4.试述五育的含义及其关系。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处理五育的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第6章教育制度 1.什么是学制?制订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和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什么? 第7章教师与学生 1.如何全面认识教师对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如何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 3.教师的职业角色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角色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途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看法。 5.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6.如何理解教育活动中的学生? 7.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第8章课程 1.结合“课程”的中外词义,谈谈你对课程概念内涵的理解。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 题及答案一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 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4.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5.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_______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1章)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5.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9.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1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__________。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11.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_________。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1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___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教育学概论》综合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40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庠”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予内容可以分为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于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在学校进行的自学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奖励,而避免采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第五章教育内容与课程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课程最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3.课程类型是指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范围、表现形式、可选择性以及课程管理权限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课程形态。 二、概念辨析题 1.广义的教育内容和狭义的教育内容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校内教育(正规的)和校外教育(非正规的)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和“平行教育”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内容特指学校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内容按照活动的途径可分为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内容、校外活动内容等;按照对受教育者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智育内容、德育内容、体育内容、美育内容等。 2.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其中,课程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整体上规定着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及教学法上的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科书也称课本、教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编写的学习用书。 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是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性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有本质的不同。 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 会功能的是()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教育学》课后练习题-填空选择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选择题: 零:1.我国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理想国》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B.《教育漫画》C.《大教学论》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马特C.卢梭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克鲁普斯卡娅 6.提出结构教育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布鲁纳C.马卡连柯D.杜威 7.主张文化陶冶的教育学流派是()。 A.批判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 一、8.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动物本能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劳动D.心理 9.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夫洛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实践起源论 10.美国孟禄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实践起源论 11.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以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D.多方面发展教育 12.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D.多方面发展教育 13.古代社会的教育是指()。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奴隶社会的教育C.封建社会的教育D.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4.学校最早出现于()。 A.中国B.雅典C.斯巴达D.欧洲 1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二、1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永恒性B.社会制约性C.相对特立性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主要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 18.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性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 19.教育对政治发展起()。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推动或阻碍作用 2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教育学章节复习题与答案

教师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 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 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 B 琴弦学校 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斯巴达 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 B中等 C 高等 D成人 10.主“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荀子 D非子 12.道家主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 非政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