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宗教文化

韩国宗教文化
韩国宗教文化

目录

一、韩国宗教 (2)

(一)韩国宗教的发展 (2)

(二)韩国的宗教类型 (2)

1、主要宗教 (2)

2、其他宗教 (3)

(三)韩国的宗教的特点 (4)

(四)宗教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5)

(五)趣味链接 (6)

二、韩国文化介绍 (7)

(一)国家简介 (8)

(二)节日文化 (8)

(三)韩国饮食 (9)

(四)韩服 (9)

(五)传统乐器 (10)

(六)传统舞蹈 (10)

(七)社交礼仪 (11)

三、参考文献 (12)

一、韩国宗教:

(一)韩国宗教的发展:

在古代神话中的上古时代原始信仰,上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在韩民族的建国神话“檀君神话”中出现的桓因和桓雄便是神,意指上天或上帝。后来,兴起了巫术性的祈福信仰。韩国地处东亚,西与中国一衣带水,东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深受东亚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熏陶,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三国时代以后,佛教、儒教等传来韩半岛,发展成为以祈福思想为主的求道式信仰。经过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也就是到了14世纪末,佛教发展成为大众宗教,儒教发展成为政治思想。而到了朝鲜时代,开始提倡儒教思想,遏制佛教信仰。朝鲜末期,随着西方文化在东亚诸国的传播和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在近半个世纪,韩国基督教更是异常迅速,不仅教徒数量超过了韩国传统第一大宗教佛教,而且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海外传教计划,其海外传教士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基督教流入的同时出现了天道教和甑山教等传统信仰,开始发展成为以民众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到了现代,基督教和佛教成为主要宗教,大宗教和檀君教等传统宗教成为小数宗教,巫俗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

(二)韩国的宗教类型:

1、主要宗教

佛教:

(1)佛教约在4世纪经由中国传来韩半岛。不同于追求个人解脱的南方佛教,韩国信仰的是追求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

(2)虽然佛教是结合了传统文化、传统民间信仰的外来宗教,但融合于民族文化而获得发

展。

(3)三国时代后期,新罗和统一新罗是信仰佛教的国家,高丽时代仍然信仰佛教。

(4)14世纪末朝鲜建国后,性理学也就是儒教成为国家主要思想,佛教受到限制,但佛教已成为传统信仰,深入民间的生活之中。

(5)到了今天,佛教成为占全体宗教人口40%以上的韩国最大的宗教。

扩充:不过对于韩国佛教来说,基督教的强大并不只是一件坏事。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基督教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之下,才使得韩国的佛教不断创新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成为影响韩国价值观的重要宗教。不仅如此,韩国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还要面对一系列新兴宗教的挑战。竞争和挑战推动着古老佛教在韩国不断变革,走近民众,关注社会,提升优势和影响力,同时也使韩国具有了多宗教相互协调、多种信仰复合并存的特性。

基督教:

(1)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在东亚诸国的传播和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巨大发展。

(2)在近半个世纪,韩国基督教更是异常迅速,不仅教徒数量超过了韩国传统第一大宗教佛教,而且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海外传教计划,其海外传教士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

扩充:韩国赵镛基牧师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汝艾岛纯福音教会也是享誉世界的全球第一大教会,深受世界各国教会关注,其传教方法也被各国教会所效仿。根据 2005 年的人口普查,现在约有 30%的韩国人为基督徒,韩国基督教的壮大,至少部分是跟基督教新教中的五旬节派的飞速发展有关。过去40年间,韩国基督教信徒数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那些不信教者归信而来。在东亚,韩国现在拥有的基督徒比例是最大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基督徒比例比韩国少10%,日本和朝鲜少5%。而随着韩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基督教迅速发展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韩国人的信仰。韩国教会自认为承担着在第三世界国家传教的使命,也对自己在东亚地区的迅速崛起充满着自信。

2、其他宗教

改新教:

(1)1884年由美国传教士传入韩国,成为韩国改新教(或称新教、更新教)的起点。主

要是由美国各教派传教士传入韩国,在开化初期对医疗、教育、妇女、志愿服务、社会

工作等方面广泛进行传教活动。

(2)在1910年至1945年日帝强占时期,改新教在发扬和倡导民族思想、独立思想方面

作出了贡献,开始逐渐步入群众之中。

(3)在日帝强占韩国后期,出现了抵抗日帝迫害的教会遭封锁,与日帝合作的教会获生

存的现象。

(4)后来韩战爆发,经过了混乱和困难时期,改新教愈加兴盛。以宗教人口来说,继佛

教之后,改新教是韩国第二大宗教。

天主教:

(1)天主教于18世纪传入韩国,比改新教早100年左右。是当时在争权夺利中处不利地

位的“南人派系”从西方引进学问,开始研究“西学”,这是天主教传入韩国的开端。

(2)韩国的天主教是为了主动进行研究,并邀请传教士入境,可以说是主动引进了天主

教,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并不多见。但天主教在传入韩国初期遭到了迫害,殉教者很多。

当时朝鲜坚持锁国政策,把天主教徒看成了国家政策的挑战者。

(3)目前,天主教徒占全体宗教人口的20%左右,是韩国第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

(1)日帝强占韩国时期,强制被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的韩国人和当地的穆斯林信徒进行

接触,韩国开始有了伊斯兰教信徒。

(2)伊斯兰教正式传入韩国是在6?25韩战时期,当时土耳其军以联军一份子参战,伊斯

兰教传入了韩国。1955年,韩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选出了最初的阿訇(教长)。

(3)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首尔汉南洞建立了清真寺。后来,先后在釜山、大邱、全州、

京畿道广州、安养、安山等城市建立了圣院。

(4)截至2007年年底,伊斯兰教信徒约14万人。

传统宗教和巫俗

(1)与其说儒教是宗教,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学问或伦理哲学。所有的韩国人几乎都信奉

儒家思想。

(2)天道教和大宗教等是“国祖”崇拜思想,也就是将檀君奉为神的民族宗教。圆佛教、

甑山教等是起源于韩国的独创民众宗教。

(3)巫俗也是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每当有重要的决定、考试或创业,或得了不治之症,

在祈福消灾、趋吉避凶之时,都会去找算命先生或巫婆。这种原始信仰无论在城市还是

农村均可见到。

(三)韩国的宗教的特点:

1、在韩国,宗教类别繁多, 教堂林立, 信徒多。韩国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宗教大国”之称誉, 因为韩国是个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外来宗教与民族宗教、一神教与多神教等同时并存的多宗教国家。

2、韩国宗教的现状特点还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多种宗教能够和平共存。我们知道, 宗教是以

绝对的信念体系作为前提的, 因此, 不同宗教之间、宗教内部和政教之间极易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而引发各种矛盾和斗争, 甚至长期的战争。而在韩国,“任何形式的宗教都是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团体”,“哪一种宗教也不能主导韩国文化”,谁也不居于主宰地位, 谁都无法左右所有人的价值观。历史地看, 宗教之间、宗教与非宗教间、政教之间长期保持了包容、宽容、和平共存的关系。

3、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由于韩国历史上的儒教一度成为国教,有知识的上层贵族一般都信奉儒教的礼仪规则,只有那些没有文化的普通老百姓才信奉民间神教或者从国外传来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和西方基督教等。尽管这些外来宗教都极力扩大自己在韩国社会中的影响,但是由于儒教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因而,其他宗教大部分只是一种形式,这也是韩国宗教最独特的地方。

4、韩国的民间传统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化的宗教。在当今韩国虽然仍有些许的中国庙宇存在但并没有宗教意义上的道教,而只是保留为模糊的民间习俗,这与中国的道教和日本的神道教是截然不同。道教在韩国只是人们信服的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意义的道家思想(与道教相去甚远)对新儒学家思想影响深远。

5、韩国的宗教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韩国的宗教既充分接受了外来的宗教文化的影响,又明显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韩国的宗教文化也在不断的适应着现今时代的步伐,既保持传统的基础,又不失其灵活性。在推动韩国现代文化的历程中,宗教活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宗教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据说,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国家安定程度相对较高,国民友好程度也相对较高。宗教自由受韩国宪法保证,因此世界上的许多主要宗教在大韩民国都很活跃。这些宗教在国家早期文化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并对人民的思想及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历史悠久,对韩国文化影响重大。至今,韩国国内还保存有众多建筑物,雕塑,绘画,工艺品等种类多, 价值高的佛教遗产。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佛国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罗佛教的艺术品。

儒教强调“仁”的根本重要性,曾是古代韩国社会的共有思想。儒教与韩国人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对韩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教是韩国的伦理体系, 也是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及国家法律不可缺

少的因素。曾是朝鲜时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实学。儒教在韩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仪礼中得到证实。包括流传至今的意识(宗庙祭礼:在宗庙的王族祭礼; 释尊大祭:在成均馆为孔子和其理论及中国和韩国的圣贤而进行的祭礼)。

历史上,韩国人受到过萨满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响。在近代,基督教大举进入韩国,从而带来了一个可能改变韩国人精神景观的重要因素。韩国的工业化用了20年,而西方的工业化却经历了两个世纪。高速度的工业化引起了不少焦虑和疏离感,同时也破坏了韩国人平静的心境,从而促使他们在宗教活动中寻找安慰。因此,宗教人口明显壮大,宗教机构日益成为有影响的社会组织。

(五)趣味链接:韩国宗教建筑

明洞天主教堂——

“汉城大教区主教明洞天主教堂”,是韩国最早的本地教堂,也是韩国天主教会的象征。在这里形成的信仰团体始于1784年的明礼坊宗教集会。之后1894年,Coste神父开始着手于圣堂的设计。明洞天主教堂于1898年5月29日,与祝圣典礼一起,被奉献给韩国天主教的主保圣人‘无染原罪圣母’。自从1900年开始,己亥丙申迫害代殉教者的身体就被保存,直到现在一直供奉在地下教堂里面。1942年,最早的韩国籍本堂教父被委任,最早的韩国籍主教卢基南德就职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1945年适逢光复节,大圣堂明由“钟岘大圣堂”改“明洞大教堂”。

明洞大教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代史的动荡年代,一直担负着促进韩国社会的人权伸张和民主化圣地的角色。现在,作为走向世界的祈祷和传教的基督徒团体,正在为创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明洞大教堂作为最早的砖砌圣堂,因单纯的哥特式建筑构造而被列为国家258号文物,其建筑样式,在韩国教会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圣堂的平面式拉丁十字架三梁式形状,圣堂高23米,钟塔高45米,显示出追求简洁的哥特式风格。

大堂内部:与力求简洁的哥特式外部相比,圣堂内部以拱形走廊、彩色玻璃等为主,展示着空间的美。而且坐落于各个角落的祭台、彩色玻璃、声像等宗教艺术品更使明洞天主教堂具有宗教艺术价值。

玻璃画:在玻璃画上,包含有圣经中的故事以及玫瑰经。通过这些画,可以向不识字的信徒传授教理。现在的玻璃画是1982年已故李南奎画家复原的,原来的画推定是由法国本教会会士制作的。

地下教堂:地下教堂位于大圣堂主祭台下,作为朝拜和供奉圣体的场所。在建造初期,有九座祭台,但现在只剩下两座。巴黎外邦传教会的会长因己亥迫害(1839年)在沙南基殉教,1984年由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主礼,和列品的圣lmbert主教(第二代韩国教区长)和圣chastan神父,以及圣moubant神父的遗骸的一部分被安置在大圣堂的地下教堂。

露德圣母山洞:卢基南大主教为祈祷韩国的和平而设置的露德圣母山洞,建于1960年8月27日。位于天主教会馆前。

无染原罪圣母像:无染原罪圣母像是明洞天主教堂的主保圣人。此圣母像是1948年明大圣堂建成50周年纪念时,在法国制成后被安置在大圣堂的。位于明洞圣堂大圣殿后面。

如果想以明洞大圣堂全景为背景照相,那么站在大圣堂外拍照时最好的。即在通往圣堂的台阶入口或者在天竺教会馆前的停车场向圣堂方向,这样拍照的话,就能将大圣堂哥特式风格的钟楼塔尖完全纳入相片中。

明洞大圣堂周围的游览地有沙尔德修女院博物馆以及和平画廊(天主教会馆内)等。

二、韩国文化介绍:

韩国是个相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韩国的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版画、工艺、装饰等,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美术的特长。韩国的绘画分东洋画和西洋画,东洋画类似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话题。此外还有各类华丽的风俗画。与中国一样,书法在韩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韩国人素以喜爱音乐和舞蹈而著称。韩国现代音乐大致可分为“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两种。民族音乐又可分为“雅乐”和“民俗乐”两种。雅乐是韩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宫廷举行祭祀、宴会等各种仪式时由专业乐队演奏的音乐,通称“正乐”或“宫廷乐”。民俗乐中有杂歌、民谣、农乐等。韩国民俗乐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韩国舞蹈非常重视舞者肩膀、胳膊的韵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韩国的戏剧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仪式,主要包括假面剧、木偶剧、曲艺、唱剧、话剧

等5类。其中假面剧又称“假面舞”,为韩国文化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韩国人十分喜欢运动,尤其爱好参加民间游戏。主要民间游戏有荡秋千、踩跷跷板、放风筝、踏地神等。韩国的民间体育活动种类颇多,主要有围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一)国家简介:

1、国名:南韩(Republic of Korea)

2、国旗:太极旗 1949年,韩国文教部正式确定韩国国旗现在的样式:旗中央是太极图案(所以又叫太极旗),

四周配以八卦图形。

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

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

3、首都:首尔(Seoul)

4、国花:木槿花也作为韩国国徽的象征图案,公布于1970年7月3日。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黄色象征着繁荣与昌盛。

5、民族:韩民族系由单一民族所组成,起源于通古斯族之一支,在人种学上属于阿尔泰语族,与蒙古、土耳其等属同一语族,性情豪放,具强烈民族意识及竞争精神,并且崇尚音乐、舞蹈及体育。

6、国歌:“爱国歌”大韩民国创立前爱国歌一直是依照苏格兰民谣“Auld Lang Syne” 的旋律而演唱的。但作曲家安益泰(1905——1965年)深感不适合拿其它国家的名谣旋律来作自己国家的国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创作了国歌曲,立刻被当时的临时政府所采用。但直到1945年大韩民国成立前,国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为主。

(二)节日文化

韩国民众最重视中秋节。

1月1 日元旦——新年,1月1日、2日为国家规定的公休日。国历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称阳历新年,以祭祖的家庭典礼、特制的食物、传统游戏来庆祝。全家人团聚,亲朋好友间互相拜年欢度佳节。

3月1 日独立运动纪念日纪念1919年3月1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4月5 日植树节这一天,政府官员、教师、学生以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韩国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计划植树。

4月8 日释迦牟尼诞生节佛教徒和其他国民都庆贺这个节日,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5月5 日儿童节这一天为儿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让他们与父母一起尽情游玩。

8月15日光复节1945年的这一天,韩国从日本35年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

阴历8月15日中秋节(或称丰收节)这是一年中重要的全国性节日之一。这一天要摆设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举行纪念仪式,晚上要一起赏月。

阴历10月3日开天节这一天是传说中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韩国的日子。

10月9日韩语节为纪念世宗的韩语颁布和普及和研究韩语而建立的日子

12月25日圣诞节和西方一样,基督教徒和其他国民都庆贺这个节日,纪念耶稣诞生。

(三)韩国饮食:

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韩国菜的特点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昧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八珍菜的主料是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椿梗、藏菜、蘑菇八种。

韩国人特别喜欢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酱是平时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这与韩国气候寒冷湿润、种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湿有如泡菜是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备副食品。每年11月,把白菜、萝卡洗净晾干之后,加辣椒、蒜、葱、海鲜等各种调味料,用大缸掩渍起来,密封半个月至1个月后食用。每个家庭主妇都有腌制泡菜的独特手艺和秘方,因此泡菜的口味,每家各不相同。

(四)韩服:

韩服是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衣装,成型自李氏朝鲜时代,即朝鲜王朝(西元1392年-1897年),所以依国名叫朝鲜服。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后,开始叫依国名称韩服。现代韩服特指的是李氏朝鲜时代定型的民族衣装,但是在20世纪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动,现在我们所看到得韩服并不是完全依照李氏朝鲜时期韩服的真实版型,而是改良之后的韩服和生活韩服。韩服的特色是设计简单、颜色艳丽和无口袋。在韩国通常自认为韩服拥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线、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状。

女子传统韩服:传统的色彩安排是红色裙子,淡淡的浅绿色或白色、蓝色短上衣;蓝色裙子,则配红色或白色、黄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浅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红色或玉色短上衣。女子传统唐衣:唐衣是李氏朝鲜时代女子穿的衣服,主要在国家小型活动时穿用。最近,一般在婚宴上或参加活动等特别的日子穿用。和短上衣样式相近,只是前襟和后襟长到及膝的程度。前襟或衣带上绣有金箔纹饰,演绎出华丽的氛围。

女子改良韩服:传统的女子韩服大体是短上衣太短、裙子后边开阔,因此不便活动。最近的趋势是大都穿去掉这种传统韩服的不便之处、加以变形制作的改良韩服。象连衣裙一样分离成裙子和短

上衣,以便在室内脱掉短上衣的韩服也登场了。因为在政府机关或旅游接待所等单位工作的女性可以兼顾传统韩服的气氛和活动性,所以喜欢穿用。

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

(五)传统乐器:

韩国的四物农乐是韩国的传统国乐,由小锣、锣、长鼓、圆鼓四种乐器演奏音乐,并由此音乐来做游戏。每种乐器都是以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形成的:小锣象征风,长鼓象征雨,圆鼓象征雷,锣象征电。

四物农乐源于农耕文化,本来是为了提高以农业为主的祖先们辛苦生活的兴趣,为活跃生活气氛而产生的一种农乐表演形式,或者是向主管一年农业收获的神仙祁愿时所做的行为形成的。后面逐步演化成韩国的国乐。

四物农乐采用富有韵律的音乐和绝妙的演奏技法,古朴而富有激情。用小金属盘制作而成的小锣刚奏出略带尖锐的声音后,音量宏大的鼓声便随之而起。形似沙漏的长鼓在他们之间随意地发挥着自身的打击技巧,其中响亮的锣声控制整个演奏气氛。用金属制作的小锣和锣所发出的上天之声结合着用牛皮制成的长鼓和鼓所发出的大地之音,形成了一种绝妙的协和。这种协调象征了东方哲学的阴阳和谐。四物表演的无数次推拉演奏以及无休止的紧张与弛缓的反复,形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对比。

(六)传统舞蹈:

韩国传统舞蹈最早始于史前时代的宗教仪式。当时各部落在神坛祭典时,常伴有集体歌舞,这样的歌舞随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固定的形式。

宫廷舞蹈指在宫中宴会和招待贵宾的盛筵时所跳舞蹈,大部分是赞扬王室尊严、威严的内容。舞者的服饰以华丽、艺术为特征。宫廷舞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剑舞、鹤舞和处容舞。有些舞蹈可以追溯到新罗王国宪康王统治时期(在位期876-86),例如处容舞、东海龙舞,显示了同中国唐朝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唐朝宫廷非常珍视韩国艺术。古典保留节目中有三种高丽舞蹈,其中两种由于得到诗人颂扬而名垂千古。李白曾经(在一首题为《高句丽》的诗中)写道: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东海来。这种舞蹈在中国演出的时候,李白诗句的歌唱声随着舞姿在空气中回荡。

民俗舞蹈则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达在民间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有直接表现老百姓生活、感情的内容,还包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最具代表的是假面舞、僧舞、巫俗舞、傀儡戏、

太平舞、闲良舞, 驱邪舞等。

太平舞:祈愿太平盛世的舞蹈。节奏复杂、动作多样是其特点。尤以舞蹈的步法最为多变。

长鼓舞:肩上背着长鼓跳舞。可以是一人或者多人一起跳。手拿鼓槌敲击长鼓,可表现多样的节拍。步伐轻盈

假面舞:戴着各式面具跳舞,有凤山假面舞、安东假面舞、五广大假面舞、狮子假面舞等。

剑舞:四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手持长刀跳舞。舞蹈动作快而有力。

(七)社交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接。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吃。乘车时,要让位给老年人。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计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社会集体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

三、参考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showtopic-6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cctv12usa911/blog/item/d82668fb83b6ae176d22ebff.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korea/introduction/200611/korea_4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s/blog_4d5dfc6c0100nkvr.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view/1eb90bfe04a1b0717fd5dd5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42350392.html,/view/270723.htm

韩国的宗教文化及信仰

韩国的宗教文化及信仰 韩国文化与其他的某些文化不同。在那些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单一宗教,而韩国文化则包含了很多形成其人民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各种宗教。在韩国历史的早期,宗教和政治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但后来才被区别开来。 历史上,韩国人受到过萨满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响。在近代,基督教大举进入韩国,从而带来了一个可能改变韩国人精神景观的重要因素。韩国的工业化用了20年,而西方的工业化却经历了两个世纪。 高速度的工业化引起了不少焦虑和疏离感,同时也破坏了韩国人平静的心境,从而促使他们在宗教活动中寻找安慰。因此,宗教人口明显壮大,宗教机构日益成为有影响的社会组织。 韩国宪法保障宗教自由。根据1995年的社会统计调查,50.7%的韩国人信教。在宗教人口中,佛教徒占46%,其次为新教徒占39%,天主教徒占13%。 宗教信仰是韩国一大传统文化,韩国政府也保障了韩国国民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各教派如百花争艳,将自己的宗家广泛的传播。 在古朝鲜神话中的上古时代原始信仰,上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在韩民族的建国神话“檀君神话”中出现的桓因和桓雄便是神,意指上天或上帝。后来,兴起了巫术性的祈福信仰。三国时代以后,佛教、儒教等传来韩半岛,发展成为以祈福思想为主的求道式信仰。 经过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也就是到了14世纪末,佛教发展成为大众宗教,儒教发展成为政治思想。而到了朝鲜时代,开始提倡儒教思想,遏制佛教信仰。朝鲜末期,基督教流入,并出现了天道教和甑山教等传统信仰,开始发展成为以民众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到了现代,基督教和佛教成为主要宗教,大倧教和檀君教等传统宗教成为小数宗教,巫俗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 瞠目结舌的宗教人口 韩国 2005年为2497万人(统计厅人口总调查),占全体人口的53.1%。 回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为46.5%。 北韩 基本上,北韩并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真实意义的宗教并不存在。正式的宗教人口仅2万至3万人,但私下信仰也就是所谓的“地下教会”的宗教人口并不在少数。

韩国宗教学 -新罗时代

韩国宗教学期末论文 高丽时期佛教发展概况 姓名:金楚 院系:朝鲜语言文学系 学号:0712009 概要 佛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对朝鲜的历史、政治、经济及国家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佛教最早传入朝鲜是在高句丽时期。后来经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后三国时代、高丽时代、李朝朝鲜时代慢慢走过了发展到鼎盛后来又没落的发展过程。其中在整个朝鲜佛教史中,变化最大的是高丽时代。此时的变化影响了朝鲜佛教的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在概述佛教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过程以后,主要针对高丽时期的佛教发展进行具体的阐述。以此为基础,在对佛教对高丽时期的地位,社会影响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字:高丽、佛教、发展史

1.朝鲜半岛的佛教发展史概况 朝鲜三国时代最早传入佛教的是位于半岛北部的高句丽。高句丽公元前1 世纪立国,原是个部落联盟。公元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到四世纪中叶渐次强大,广开土王(391—413年在位)时把领土扩展到半岛中部,并与入侵的倭军作战。其子长寿王(412—490)时王权强大,迁都平壤。公元6、7世纪,随着铁制工具的推广,农业发达,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高句丽长期流行原始巫教信仰。《三国志》卷30《乌丸鲜卑东夷传》载,十月国中举行“东盟”大会,祭天神;国东部有一个大隧穴,也于十月迎隧神祭祀之。高丽僧一然《三国遗事》卷三载,高句丽小兽林王即位二年(372),前秦王苻坚派使者和僧顺道到高句丽,送佛像经文:四年(374)前秦僧阿道到高句丽传教。王为顺道建肖门寺,为阿道创伊弗兰寺。这是佛教传入朝鲜之始。 此后又传入百济。百济在公元8世纪兴起于半岛西南部马韩的故地。百济以汉山城(京畿道)为中心逐渐征服马韩其它部落,4世纪占领带方郡,与北方高句丽进行争斗。百济国小势弱,国都一再南移,474年移都熊津(在今公州),538年又移至泗批(今扶余),其统治者曾借助东晋南朝政权和日本的势力对抗高句丽和新罗的攻击。中国东晋南朝的思想文化通过水路对百济有较大影响。百济在佛教传入之前盛行天地鬼神信仰。《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载,韩人每年五月播种之后,“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十月秋收之后也举行祭鬼神仪式;“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据《三国遗事》卷三记载,百济枕流王即位之年(384)东晋的胡僧摩罗难陀到达百济,被迎进宫内受到礼敬。第二年在汉山州创立佛寺,度僧十人。 新罗位于半岛东南部,北经敌对的高句丽与中国北方相接,西与中国南方的水路又受阻于百济,佛教传入最晚。关于最早传入佛教有不同的说法。《三国遗

【文化概论】中国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 ——浅谈佛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印度佛教无疑是中国宗教中最灿烂的一颗恒星。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它包括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组织等。狭义地说,就是佛所说的语言就是佛教。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辨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声明,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盛,即使是其他流派的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做诗,本无差别”,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

分析韩国文化

分析韩国文化"韩流"为何会在中国发展 1、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两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有着儒家的文化传统,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但是因为韩国文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也限制住韩流文化的繁荣局限于东亚圈范围之内。 2、韩国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 3、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一些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求。 4、韩国的歌曲中,和大陆,港台的歌曲中许多单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许多强调青年人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有益内容。 一,韩国的文化特点 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这是接触了中国的文化才逐渐开化而有今日的。特别是韩剧的发展,更是赢得了国际的声誉,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立足本土,坚守着东方的文化传统和美学标准。另外还和现代的时尚相结合。传统的元素能够使人们对传统产生追忆,而现代时尚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这符合现实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韩剧综合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底蕴,日本的故事情节,再加上众多的俊男美女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制定了“环环相扣,互为引擎”的国际市场定位策略。这就给韩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例如《大长今》中就渗透着“孝悌仁爱”,“乐善好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伦理规范,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随着韩剧的流行,“韩流”风开始盛行,中国各大城市的韩国料理店,服饰店等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甚至许多青少年都想着去韩国旅行,这都给韩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可见韩国的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发展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妈祖文化及其信仰|万灵宗教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妈等。妈祖的两大部将,是为妈祖察、听世情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相传妈祖俗姓林,出生于中国福建省莆田湄洲岛。自北宋开始受人建庙膜拜,逐渐传播到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分,并向海外的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传布。 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是妈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高峰。此外,随着大量而不间断的华人海外移民活动,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更广、更深,各地华埠(尤其是沿海地区)多可见妈祖庙的踪影,譬如日本长崎、横滨的妈祖庙、澳门妈阁庙、马来西亚吉隆玻天后宫、菲律宾南洋天地宫。乃至于欧洲和美洲也开始有了妈祖庙。 妈祖的影响力由湄州岛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华人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信仰源起 妈祖的生卒年与家世,史料中有多种传说:

一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据此,妈祖身前是一个女巫。文中并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于是路允迪返国后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 二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 三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 四(明)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于宋元佑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变紫,有祥光,异香。幼时通悟秘法,预谈休休咎无不奇中。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 五(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机,预知祸福。宋元佑间遂有显应,立祠于州里”。

中国宗教文化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藏族对自然崇拜和信仰 学院:医学院 学系:口腔医学系 专业:口腔医学 课程名称:中国宗教与文化 学生姓名:尤强 学号: 2005054695 指导教师:陈广恩 2009年 6 月 10 日

藏族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 分析对山神的民间信仰和崇拜 [摘要] 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主要起源于他们对原始的自然的崇拜。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信仰藏族原始宗教、还是藏传佛教信奉者,一般都认为神灵是聚族而居,且多在高山,由此而形成这种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习俗。藏族的对自然的崇拜主要表现在对“白色崇拜”,“火的崇拜”,“白石崇拜”,“朝拜山神”和“圣湖崇拜”等方面。在藏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和圣湖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藏族古老的神山自然崇拜信仰的起源、形成、发展、信仰、藏区著名山神,神山朝拜方式(转山朝圣)等方面作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自然崇拜;民间习俗;神山;转山朝圣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的信仰,这些信仰主要由他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生活习俗和原始的信仰所逐渐演变而形成。所以藏族这个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佛教早在公元7世纪就传入了西藏并形成了“藏传佛教”,大多数藏民也信奉藏传佛教。但藏族里无论是信奉原始宗教的还是信奉藏传佛教的,他们都一致认为藏区内高山都有神灵居住。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而藏区境内的高山便成了神话中山神的住处。这些山神不仅各有各的来历,而且还各有各的形象和作用。有人说山神之所以能受到藏族的崇拜,是因为它能呼风唤雨,下雪和冰雹,能够带给藏族人民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同时也能降灾降难,危害他们。他们认为膜拜与供奉它,它就能让你心想事成,全家平安,长者健康长寿、男孩子长得更帅、女孩子且更美丽、放牧者牛羊成群、务农者每年都丰收。 崇拜的起源和形成 本人认为他们对神山的信仰主要起源于西藏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白色的崇拜)等因素逐渐形成的。青藏这个雪域高原,群山围绕而湖泊也成“满天星”式的分布形成了一片独特而神奇的土地。喜玛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横断山等群山在这个地区汇集。而且西藏境内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的总面积达到了30000平方公里。这些高山、湖泊将青藏高原造就成一个较封闭而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且西藏地区比平原地区气候严寒、人烟稀少、使它拥有无穷的奥秘。面对如此神秘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拥有无限神奇的大地上的藏族祖先们相信这个大地上的每座山、每条河、每个湖泊、以至每片森林草丛中都有神灵的居住,而他们主宰着这个世界上人类的生老病死、祸福丰欠和一切一切。除此之外还与大自然的环境也有较大的关联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他们在这些自然的现象和灾害面前完全束手无策,所以他们就开始相信这些现象是由高山上的神灵所显示的超人的神奇力量。从而渐渐对这些高山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变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原始的游牧民族(古羌民)依赖白色卵石敲击而获得了火种,这使他们对白石产生了崇拜。再之在古代冬季的西藏高原上,每年都有从天而降的白雪使这片大地一片苍茫,这个时候生命经历着严酷的考验,因为这些种种原因白色使人们产生敬畏而演变成今天对白色的一种依赖。而白色恰恰是正是雪山的颜色,所以无数雪山多被信仰为神山而被朝拜。 藏区著名的山神 对于藏区的神山,民间流传着许多各异的说法。而且目前为止,人们对神山的了解和认知还很有限。但根据藏族古老的传统信仰,认为藏地有四大神山:卫藏地区的神山雅拉香波;北方羌塘的神山念青唐拉(即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日杰;东方神山沃德巩甲。虽然现在民间对藏区的神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四座神山是藏区传统的古老信仰中的神山,是佛教进入以前藏族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山神。然后四大山神与其它五座著名山神组合在一起,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九位山神是沃德巩甲、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玛卿伯姆热(即阿尼玛卿山)、蛟卿顿日,冈巴拉杰、雪拉居保、觉沃月甲、

韩国宗教文化

目录 一、韩国宗教 (2) (一)韩国宗教的发展 (2) (二)韩国的宗教类型 (2) 1、主要宗教 (2) 2、其他宗教 (3) (三)韩国的宗教的特点 (4) (四)宗教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5) (五)趣味链接 (6) 二、韩国文化介绍 (7) (一)国家简介 (8) (二)节日文化 (8) (三)韩国饮食 (9) (四)韩服 (9) (五)传统乐器 (10) (六)传统舞蹈 (10) (七)社交礼仪 (11) 三、参考文献 (12)

一、韩国宗教: (一)韩国宗教的发展: 在古代神话中的上古时代原始信仰,上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在韩民族的建国神话“檀君神话”中出现的桓因和桓雄便是神,意指上天或上帝。后来,兴起了巫术性的祈福信仰。韩国地处东亚,西与中国一衣带水,东与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深受东亚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熏陶,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三国时代以后,佛教、儒教等传来韩半岛,发展成为以祈福思想为主的求道式信仰。经过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也就是到了14世纪末,佛教发展成为大众宗教,儒教发展成为政治思想。而到了朝鲜时代,开始提倡儒教思想,遏制佛教信仰。朝鲜末期,随着西方文化在东亚诸国的传播和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基督教在韩国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在近半个世纪,韩国基督教更是异常迅速,不仅教徒数量超过了韩国传统第一大宗教佛教,而且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海外传教计划,其海外传教士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基督教流入的同时出现了天道教和甑山教等传统信仰,开始发展成为以民众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到了现代,基督教和佛教成为主要宗教,大宗教和檀君教等传统宗教成为小数宗教,巫俗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 (二)韩国的宗教类型: 1、主要宗教 佛教: (1)佛教约在4世纪经由中国传来韩半岛。不同于追求个人解脱的南方佛教,韩国信仰的是追求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 (2)虽然佛教是结合了传统文化、传统民间信仰的外来宗教,但融合于民族文化而获得发 展。 (3)三国时代后期,新罗和统一新罗是信仰佛教的国家,高丽时代仍然信仰佛教。 (4)14世纪末朝鲜建国后,性理学也就是儒教成为国家主要思想,佛教受到限制,但佛教已成为传统信仰,深入民间的生活之中。 (5)到了今天,佛教成为占全体宗教人口40%以上的韩国最大的宗教。 扩充:不过对于韩国佛教来说,基督教的强大并不只是一件坏事。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基督教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之下,才使得韩国的佛教不断创新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体现在寺庙教堂与神像宝塔上,而且渗透于伦理准则与社会习俗中;不仅制约着帝王将相与文人骚客的动机与行为,而且引导着善男信女与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漫长历史时期与广袤地城内,宗教历尽沧桑而依然。 古往今来,大概没有任何一种世界历史文化现象能像宗教那样,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扑朔迷离而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它像一根魔棒,搅得人们心潮汹涌激荡;它似一个幽灵,在冥冥中主宰或制约着凡间追求来世幸福人们的精神世界。 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宗教性,今天到底应该怎么去认识,还就是再深入一点加以反思?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才就是宗教呢?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萌芽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在原始社会里,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形式表现出来。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它逐渐形成包括教义与神学,经典、教义、戒律规矩、组织机构等一整套宗教体系。总之,宗教反映了人类以自然与人类自身问题的模糊认识,也说明了人类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它就是人类文化的最初精髓之一,也就是后来宗教发展的基础,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极度大。人类不能没有信仰。

实际上,中国人讲的信仰,不完全就是对宗教的信仰,还有文化的 信仰,甚至还有其她的信仰。不同于制度宗教那种制度化的信仰形式,就是一种尚未构为组织制度的宗教信仰形式,就是对宗教的信仰,但不就是宗教信仰,就是一种没有完全进入宗教制度的信仰形式。 中国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互相包容的,具体有: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宵节其实就就是中国道教的上元节 上元就是天官圣诞;中国传统的鬼节“七月半”其实也就是道教的中元节还有二十四节气的春分也就是与社神的祭司有密切的关系。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依据周易来修建,道教又奉周易为经典。丧葬文化,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黑白无常,地狱之类的。文艺,有很多宗教题材的书法,书画,陶艺,还有小说都取材于宗教《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榜》等。中医,自古医道不分家中医的原始形态就就是道教。化学,道教炼丹就就是化学反应的开始,古典哲学的传统的学派,家与道教有莫大联系。 中国现代历史上,在若干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具体的社会原因,学术界 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倒,全盘否定。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这种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最终目的则就是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儒家文化也好,对中华文化也好,还就是要认真区分里面的精华与糟粕,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上去。深化了对宗教的认识,为提高整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宗教的认知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的宗教文化

专题二、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诸行无常” :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摆坝派: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 1、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宗教信仰人口在世界的分布概况

宗教信仰人口在世界的分布概况 2010-03-25 13:09 韩国:50-60%,在1900年,韩国没有基督新教,而今天韩国人口的50-60%是基督徒,仅在汉城就有7000家教会 菲律宾:基督徒占人口比例93%左右。已被列入天主教國. 日本:基督教1--2% 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个大的宗教和许多小宗教。据日本内阁下属的文化厅统计,截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神道教信徒10523万人,佛教信徒9419万人,基督教信徒174.5万人,其他宗教的信徒1021万人,合计共有各类宗教信徒209273063人。同年日本的人口总数为118693000人。宗教信徒的总数是人口总数的近2倍。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乃至多种宗教。 中国:2010年7500万接近6% 美国是世界上宗教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确实,美国的宗教少数派非常兴旺,世界上各大宗教在此都不乏信徒。虽然新教仍然在美国基督教中占主要地位,但它包含十几种主要的教派,各自有其独特的信仰、礼拜仪式和历史。另外,近年来,新教在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下降。事实上,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最近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图1)发现,有史以来美国清教徒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首次降低至接近半数。在调查中自称新教教派成员的美国人现在仅为51%,而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均超过60%。 罗马天主教徒在美国成年人口中占大约四分之一,而其他派别的基督徒占3.3%。总体来说,10个人中有8人自认为属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有大约5%的美国成年人口信仰其他世界性宗教──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近六分之一的成人不属于任何一种宗教,而这一类人口的比例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增加。全球基督徒人数21亿,其中天主教徒的人数为10亿9千8百万。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

韩国文化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1.简述韩国宗教分为哪几个阶段? [1]萨满文化 以灵魂崇拜为主,认为所有的东西,不论有没有生命都有灵魂存在,巫师是沟通普通人与神灵的中间人;人间的不幸是鬼灵作祟所致,要通过巫师求其消灾赐富,信徒很多 [2]道教文化 符箓派道教——斋蘸,丹鼎派道教——金丹,韩国早期仙家,高丽道教,朝鲜朝道教[3]基督教文化 天主教 遭受排斥,禁教迫害,朝鲜教区,战后开始蓬勃发展 [4] 佛教系新宗教文化 圆佛教 朴重彬,1916年 圆光大学校 学校、医院、农场、会社等 世界一圆化思想: 一个真理,一个世界,人类为一家,一同在这人间,开拓一圆世界 太古宗 奉仰释迦世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根本精神,宣扬宗祖太古国师之宗风,以弘法度生为目的 [5] 民间系宗教文化 天道教,檀君教-大倧教 甑山教 秉承、发展了包括巫俗和仙道在内的韩国传统宗教和文化,并将韩国民众的个人信仰意识升华为以民间为中心的共同体信仰。 觉世道 李仙枰,1915 主张仙教、佛教、儒教以及耶稣教在“觉”的层面上的统一性 儒作为“精一”之道,是“存心养性”之学 佛作为“归一”之道,乃“明心见性”之学 仙作为“得一”之道,乃“修心炼性”之学 耶作为“守一”之道,是“正心求性”之学 若一切觉悟,则知其皆归于一法 2.简述韩国饮食的主要类型并举三个例子 汤饭 饭食: 石锅拌饭也是韩国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把白米饭盛在用石头做的厚重的大碗里,那碗烧得热热的,放入肉、蛋、豆芽之类的菜,加进辣椒酱拌匀后吃,味道并不十分好,但是有锅巴,脆脆的很香。 面食: 韩国的冷面想必都听说过。在冰镇的甜酸冷汤中,放着一团细细的面条,上面卧着两块白煮蛋,还有两片水梨或萝卜,十分好吃。 烤肉: 韩国人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将牛肉或牛排用佐料卤腌好,放在铁板上烤熟。蒜、辣酱、生菜叶、泡菜自然少不了 火锅,菜肴,小吃,生鱼片,酒水 3.简述韩国生活文化

韩国儒家文化

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曾说过:「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时至今日,儒教仍是韩国的主导文化,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坚定的儒教信仰抵御了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韩国历史上,儒教曾与日本的「殖民文化」和近代的「欧美文化」进行过两次「对决」。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反抗「殖民文化」,有识之士举起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马上席卷了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正是在这一儒家思想的鼓舞下,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人民掀起了全国性的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独立运动」,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1945年以后,随着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儒教在韩国迎来了与「欧美文化」的尖锐对立。在这次「对决」中,韩国借鉴了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化文化观,在大力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尽量摒弃西方文化中的:自我至上、金钱万能、人情淡薄、崇尚竞争、享乐主义泛滥等弊病,倡导儒教的诚敬谦和、敬业乐群的精神,创造了家庭和谐稳定、正义、公理为主导的良好社会道德

风气。韩国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并每年举行纪念孔子的「释典大祭」,正是缘于儒教对韩国作出的伟大贡献。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进行儒教道德教育和熏陶 不可否认,在现代韩国社会,昔日儒教的统治地位正在受到严峻挑战。韩国为继承传统,承传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教育入手已成为其成功的根本。1960年以来,韩国为承传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内容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韩国小学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名为《正经的生活之道》。在这一科目中,设有「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三大部分。 「个人生活」中,主要进行「端正、诚实、节制、创造、深思」的教育。 「社会生活」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宽容、爱家庭、和睦、亲切、公益精神、责任意识、团结合作以及公正」的教育。 「国家生活」中,向学生进行「三爱」教育,即爱国家——忠诚、爱民族——继承传统文化、爱人类。 中学道德伦理教育科目中,分初中「道德」科目和高中「国民伦理」科目。 初中道德科目,主要是关于「人际关系与各种礼节」:以家庭内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起点,提倡学生之间相敬互爱和协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敬老孝亲思想。

韩国和朝鲜的文化差异

韩国和朝鲜的文化差异 韩国和朝鲜的文化差异!语言文字:朝鲜自上世纪50年代宣布废除汉字,朝鲜语中一般不夹带汉字,而韩国使用韩国式的繁体汉字。在新词选用上,朝鲜多以汉字为主,韩国则多来自英语词汇及发音。 韩国和朝鲜的文化差异 1、语言文字 两国均使用1443年创制的“训民正音”,字母写法及发音相同,但拼写原则却有分歧。朝鲜是尽量连写,韩国反之。朝鲜语中以“r”为首的汉字词汇在韩国使用时,或不发音,以“o”代替,或发音为“n”。 朝鲜自上世纪50年代宣布废除汉字,朝鲜语中一般不夹带汉字,而韩国使用韩国式的繁体汉字。在新词选用上,朝鲜多以汉字为主,韩国则多来自英语词汇及发音。 2、文学艺术 朝鲜文学艺术的主题以歌颂革命战争、宣传英雄人物居多,从《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到《民族与命运》,无不贯彻金日成提出的“党的主体的文艺思想和独创的文艺方针”,文艺是为政治服务。其进口影视剧也多以中国和前苏联早期革命题材作品为主。 韩国文学艺术的主题则以描写人伦道德、社会现状为主,表现形式多元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受西方思想影响很大。反映现代生活、清新自然的爱情小品或强烈感官刺激的文艺作品占据主流市场。 3、宗教文化 朝鲜奉行宗教自由,也有人信奉道教、儒教等。但金日成主席创立的“主体思想”是劳动党员及多数群众的惟一信仰。主体思想是指“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 韩国的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儒教等等,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佛教和儒教曾是韩国宗教的主流,但今天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多宗教之间几乎没有摩擦,是韩国的一大特征。 4、民俗节日 朝鲜多为革命节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太阳节(4.15),即金日成的生日。所有群众去主席像前献花,游行庆祝。各场所会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第二个节日便是2.16,金正日的生日。然后依次为5.1劳动节、元旦、9.9建军节和10.10建党日。 韩国则多为民族节日或祭祖日。首先当属春节,然后是中秋、清明、元旦。韩国宣扬“孝”,所有传统节日都与祭祖有关,每家都供有祖先牌位,祭祖要祭五辈,所有亲戚朋友都要参加。

浅析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浅析中韩两国思想文化的异同点 ——以两国的影视剧为例 【摘要】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自古以来在文化、历 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两国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两国的影视剧入手,分析两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韩思想文化异同点影视剧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 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文化具有很多的共同点。早在唐朝时 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 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 化而逐渐强大起来。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不可磨灭。很多韩国文化中都遗留 着中国文化的痕迹,从韩国语中存在70%的汉字词便可看出。但是,两国的文化还是存在 着比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影视剧入手分析中韩两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其中会 着重分析韩国的影视剧。 一、两国文化的相同点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汉文化圈,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有较为相近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 理。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 在种族上,韩国的民族朝鲜族在我国也有分布,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 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在生活习惯、风俗文化方面两国的朝鲜族有很大的相同性。 因此,中韩两国在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亲和力,有很多共享、相通之处。两国通过几千年的 文化交流和融合,造就了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特别是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两国拥有很多相似的文化特质。如奉行“仁、义、礼、智”儒 家思想的处世哲学和行为准则等等。以下几点是笔者从多部韩剧中总结出的两国文化的相 同点。 (一)深重的家庭观念 中韩两国在历史上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在思想根基以及人文、道德方面具有很大程 度上的相似性和相同性,尤其表现为深重的家国观念,而家庭更在中韩两国传统伦理文化 中占据统治地位。它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的根基,而且还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 导向,因而在中韩两国的电视剧作品当中,家庭观念成为寄托和展现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从00年代的《蓝色生死恋》、《妻子的诱惑》、《天国的阶梯》到2013年的《百年 的遗产》以及《最佳李纯信》等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家庭观念在韩国的传统伦理

韩国宗教

韩国名寺和宗派 1、通度寺名字的意思是通达佛法,建于新罗善德女王十五年(西元646年)。公元638年,韩国僧人慈藏律师赴唐留学,在五台山修行,感得文殊菩萨授佛陀顶骨舍利,归国(643年)后,慈藏律师在通度寺特筑金刚戒坛,安奉佛舍利。通度寺亦因此而得“佛宝宗刹”。大雄殿没有供奉佛像,但其后的金刚台阶上却供奉着封存的释伽牟尼的真身舍利。通度寺是珍藏着三宝之首的佛宝,可以称为真正的佛之宗刹,国之大刹。尤其是,通度寺在金刚戒坛里安置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和袈裟,因此在大雄殿内没有佛像的寺刹而有名。 2、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君伽耶山亦名为牛头山,在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于802年创建的道场。是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大丛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禅教大本山之一。寺内保存有高丽大藏经版,即所谓的“八万大藏经”,为最古老的三藏收藏库。 3、松广寺僻处漕溪山密林中,是韩国三大寺庙中气氛最为宁静的寺庙。因培养了三国时代16位国师而享有盛名,直至今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修道僧仍然很多。寺院扩建于12世纪初,寺中有名的是位于漕溪山西部的三宝寺刹,指的是佛教中十分珍贵的三种宝物,即佛宝、法宝、僧宝。松广寺相当于僧宝寺,所谓僧宝指的就是研读菩萨的教诲并进行修行的弟子。松广寺之所以能成为僧宝寺,是因为这里高僧辈出。寺内有三大名物,即胡枝子皮、双香树(檀香树)、能见相思。 韩国佛教大韩佛教曹溪宗:韩国佛教属于宗派佛教,曹溪宗是韩国传统佛教中规模最大的宗团。韩国佛教宗派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正式加入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的25个宗团中,从寺院、僧人、信徒数量上看,曹溪宗都远远领先于其它宗派,曹溪宗是继承韩国佛教正统性的最大宗团,隶属于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曹溪宗拥有寺院2200多所、共拥有12000多名法师,信徒一千多万,办有大学2所、中学18所、医院3家,并有自己的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等新闻机构。曹溪宗不仅在韩国佛教中属于最大的宗派,而且在韩国所有宗教中也属于最大的一个团体。曹溪宗宗祖是最先将禅法传到韩半岛的道义国师。高丽的普照国师和太古国师是中兴之祖。 曹溪宗的由来:禅宗早新罗末期传入海东,根据当时入唐求法的韩国禅师在中国的传承法脉,个立宗门,归根起来有九种,故称为“九山门禅”。九山门禅将入唐嗣法、归国传法的禅僧推尊为开组,并对传入的新宗风予以继承吸收,而其中八个山门的开祖继承的是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因洪州禅源自六祖慧能大师,故取六祖道场韶州漕溪山宝林寺(进广东曲江南华寺)“漕溪”二字名宗;而倡禅教并进而兴起定慧结社的知纳普照国师,将其驻锡的松广山定慧社,成为曹溪宗的滥觞。漕溪宗名从高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中韩佛教:法自曹溪,衣传智藏;花开海东,源远流长。 中韩佛教界已有1700多年佛教有好交流 中韩佛教和平黄金纽带 1.大韩曹溪宗曹溪寺:是大韩曹溪宗直辖本寺,创建始于1910年觉皇寺,以“剔除日本化的佛教,比丘法师为中心的传统恢复”为目标的佛教精华运动。住持:土真法师。

国外习俗信仰和禁忌

国外习俗、信仰和禁忌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

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 牟钟鉴先生根据长期而系统的中国宗教史研究,将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概括为五点:多样性与和谐性;重视行善积德和道德教化;善于把爱教与爱国统一起来;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为繁荣社会文化多做贡献。限于篇幅,下面简介他对前三点的解释。 (一)多样性与和谐性,即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首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很有凝聚力,作为统一国家已有数千年历史,并正在复兴之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其次,中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家,既有以人文理性为特征的儒家仁礼之学,也有以神道崇拜为特征的诸多宗教信仰。哲学与宗教、人学与神道交织互动,使得中国的哲学多少带有宗教的神圣性和神秘性,也使中国的宗教具有较强的人文理性。因此,中国历史上没出现强大的禁教思潮,也没出现浩荡的宗教狂热。再次,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有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国家民族宗教,有土生土长的道教,有诸多民间信仰和民族传统宗教,有外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传入过犹太教、摩尼教、琐罗亚士德教等。可以说,中国犹如一个“宗教百花苑”,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都能在这片大地上共同生存、和平相处。各教之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武力流血冲突,更没有发生过西方宗教史上那样的残酷而长期的宗教战争。 (二)重视行善积德和道德教化,把去恶为善放在首位,作为宗教的主要精神方向 例如,佛教讲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怜悯一切有情众生。道教受老子“尊道贵德”和“报怨以德”的思想影响,十分重视道德善行在修道中的关键作用。南北朝时期有儒、佛、道三教之争,最后达成共识,便是三教虽异,同归于劝善。所谓“三教”,实质是指三种道德教化之道。所以,中国传统宗教的本质特征是“道德宗教”,所谓“神道设教”,目的在于淳厚社会道德风气。这种道德宗教传统也影响到中国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包括新老教),使其教义中的道德内涵逐渐得到充实和凸现,强化了它们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三)善于把爱教与爱国统一起来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饱受殖民主义的压榨欺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各大宗教的人士,主流是爱国的,他们积极投身于抗外侮、救国家的社会运动。佛教有“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教义。抗日时期,弘一法师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的号召。道教大师陈撄宁主张“信仰道教,即所以保身;弘扬道教,即所以救国”。伊斯兰经学家虎嵩山提出了“国家兴亡,穆民有责”的口号。 牟先生的上述看法并非一家之言,而可以说是中国老一代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解。方立天先生把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如下四点:1、宗教间互相包容的传统。中国宗教史表明,各宗教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也有融合的一面,如佛教与道教由冲突走向融合,道教与民间宗教也长期处于融合状态。中国宗教并没有因为信仰价值的差异而导致长期冲突,更没有宗教之间的战争,相反是在长期的和睦共处中各得其所。2、爱人利他的传统。如佛教的平等慈悲,容忍布施的理念;道教的“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思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爱人仁慈、慈善公益的主张,都有助于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3、爱国爱教的传统。历史与现实都表明,中国宗教主张把爱教与爱国统一起来,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荣誉和根本利益。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弘扬道教,即所以救国”;伊斯兰教的“国家兴亡,穆民有责”等主张,都体现了中国宗教的爱国、护国的崇高精神。4、关爱自然的传统。如佛教的缘起共生论,认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由各种原因、条件而相待相成的;道教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都十分尊重自然,主张善待万物,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