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险与防范

麻醉风险与防范
麻醉风险与防范

麻醉风险与防范

2011年08月16日 05:59

麻醉风险与防范

摘要:手术治疗并非一人所能胜任,多需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有时还需灌注医生参加方能完成,各方均应互相了解以便主动配合。

麻醉不仅为手术病人消除疼痛,而且为手术操作提供方便条件、保证病人安全,并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然而,麻醉的实施并非总能恰如其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发生一些风险。

(一)麻醉风险的概念

所谓麻醉风险,系指麻醉过程中所发生的病人生理功能遭受严重干扰而危及生命的事件,如发现及时且处理得当,可不发生严重后果。否则将造成功能障碍、残废甚或死亡。

随着医学发展和监测手段的完善以及麻醉医师水平提高,麻醉死亡率逐年降低。尽管如此,目前在发达国家仍有1:10000的死亡率。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心衰、心梗、肺水肿、肺炎、昏迷、瘫痪等),发生率为0.7%~22%.

(二)麻醉风险的原因分析

麻醉风险虽然是偶然事件,且往往突然发生。然而,必有其病理基础和诱发因素。造成麻醉风险的原因甚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病人本身因素

病人是麻醉的对象,也是麻醉风险的承受者。麻醉风险程度,与其年龄、疾病严重性以及并存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1)年龄: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器官功能不全,对麻醉的耐受性弱于成人,故麻醉死亡率也高于成人,据Keenan和Boyan报道,4岁以

下小儿麻醉所致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12岁以上小儿的3倍。Tiret等报道小于1岁者麻醉所致心博骤停的发生率比年长儿大10倍。老年的器官功能已衰退,其储备与代偿能力显著降低,且并存疾病较多,故麻醉风险亦大。大于70岁病人的心源性死亡,高于常人10倍。英国1987年对50万例手术病人统计的死亡率为0.7%,大于65岁者占79%。无论疾病严重程度及手术范围如何,术后死亡均随增龄而递增。40岁术后死亡率为2.3%,而60岁和80岁分别为6.8%和8%。

(2)疾病:疾病的本身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尤以心血管疾病为多,是癌症死亡的2倍,是创伤死亡的10倍。不言而喻,为如此危重病人实施麻醉,其风险性令人担忧。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占院内死亡的15%~30%。无冠心病史者心梗发生率为0.13%,有冠心病史者心梗发生率约5%。心梗后3个月内手术在心梗率为20%~35%,3~6个月后手术再心梗率为10%~16%,大于6个月手术再心梗率降至3%~5%。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者,术后心梗率为4%。CABG术后行非心脏手术心梗率可降至0。此外,休克、心衰、低血容量、严重心律失常、内稳态失衡以及嗜铬细胞瘤、动脉瘤或脑疝等病人的手术,均增加麻醉风险程度。

(3)身体状况:以ASA分级的身体状况,对评估麻醉风险有重要意义。Ⅰ级死亡率为0.1%,Ⅱ级为0.2%,Ⅲ级为1.8%,Ⅳ级与Ⅴ级分别为7.8%和9.4%。Goldman评分Ⅰ级(0~5分)心源性死亡为0.2%,Ⅱ级(6~12分)和Ⅲ级(13~25分)均为2%,Ⅳ级(≥26分)为56%。

2、麻醉因素

(1)麻醉选择不当:麻醉方法与药物选择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休克或低血容量未纠正而行椎管内麻醉;气道阻塞未作气管插管而行全麻;高血压病人选用********麻醉;凝血障碍病人行硬膜外麻醉以及截瘫、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或高血钾症者应用琥珀胆碱等。

(2)麻醉准备不足:麻醉医生仅知疾病诊断和手术方式,并未全面了解病情,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而贸然麻醉。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心中无数也无对策,临危时张慌失措或滥用药物。

(3)麻醉操作粗疏:气管插管误入食管、硬膜外穿刺损伤脊髓或发生全脊髓麻醉、局********大量入血中毒、颈丛与臂丛阻滞以及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而致气胸者。

(4)麻醉管理不佳:如椎管内麻醉平面失控,钠石灰失效,气管导管与呼吸环路扭折、阻塞、滑脱或漏气,通气不足或过度,输液(血)不及时或过量,呕吐误吸以及空气栓塞等。

(5)麻醉机械故障:麻醉呼吸机失常,活瓣失常,呼吸容量计,气体流量计和挥发罐刻度不准,监测仪参数失误以及电器设备漏电等。

(6)其他:错用药物、气源错误、药物逾量、误输异型血及药物过敏。

3.外科因素

(1)手术的危险性:麻醉风险程度还取决于手术种类和创伤大小。根据心因性并发症和死亡率,将手术危险性分为三类:①高危手术:包括急诊大手术(尤其老年人)、大血管手术、周围血管手术和长时间手术,心脏意外发生率大于5%;②中危手术:包括头颈部手术、胸腹腔手术、骨科手术及前列腺手术,心脏意外发生率小于5%;③低危手术:包括内窥镜手术、乳房手术、体表手术、白内障手术,心脏意外发生率小于1%。

(2)手术时机选择不当:严重贫血、高血压、甲亢、糖尿病、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未控制和改善;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未予治疗;尤其GoldmanⅣ级或心梗未超过6个月即行非急症手术。

(3)手术操作与误伤:如猛力牵拉胃肠或胆囊、未能及时控制出血、长时间压迫重要器官、翻动或探查心脏、阻断与开放循环以及误伤大血管或心内传导系统等。

(4)不良习惯动作:全麻诱导至插管前行腹部诊断而导致返流误吸,助手以肘部或器械压迫病人胸部而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等。

4、缺乏监测与临危处理不当

手术室内缺乏心电图监护、血压计、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等,不能及时发现险情或遇紧急情况未能及时处理。

5、环境因素

手术室通风不良、湿热流汗、灯光刺眼、声音嘈杂或谈论与手术无关事宜,致使医护人员精力分散。

上述诸多原因中,仅就麻醉因素而言,准备不足占首位,次为麻醉选择不当,救治不利占第三位,药物逾量占第四位。

(三)麻醉风险的防范

造成麻醉死亡的常见原因为低氧血症、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用药过量、误吸、准备不足、观察不细和处理不当。其中70%系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所致,至少50%可防免发生。

1、术前准备充分

业已证明,术前准备充分可减少风险而降低死亡率。术前准备的总要求是,尽量使病人的异常状态达到安全范围。无论何种麻醉,急救药品与用具一应俱全,取之立就。

2、麻醉选择与管理妥善

根据病情、手术方式、设备条件以及麻醉者的经验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对某种方法或禁忌者切不可用。加强术中管理,防止呼吸与循环障碍,尽力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3、改善设备加强监测

现代外科早已打破人体禁区,常在生命重要器官施行手术而突然发生惊险场面,仅凭手工操作和肉眼观察,难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保障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应提供必要的机械和仪器设备。我国三甲医院的标准规定,每个手术台应有全能麻醉机、心电图、无创血压计和SpO2监测仪。特殊需要时,还应配备体温、肌松、血药浓度、血流动力和血气监测等。

4、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麻醉医生工作中要尽心尽力,始终坚守岗位。因手术时间太长而必须离开时,应有胜任者接替且详细交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如需处理必须果断且有理论根据。

5、遵章守规加强协作

手术治疗并非一人所能胜任,多需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有时还需灌注医生参加方能完成,各方均应互相了解以便主动配合。麻醉方案由麻醉医生制定,其他人可提出意见或要求而不应强求。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同心同步完成各自任务,彼此互相尊重、密切配合,遇有异常情况首先应从本专业角度分析病情、商讨对策,尽快排除险情,以确保病人安全,完成手术。

产科风险分析及防范

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无明显改变。 2结果 95例患者放置曼月乐后有效率为90.5%(86∕95),其中4例患者完全闭经,占4.2%;82例(86.3%)较治疗前月经量明显减少(<80ml),月经周期规则(21 35d),经期缩短(2 3d)。9例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3例患者3个月后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3讨论 功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巢分泌雌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但卵泡不能成熟,无法形成排卵,且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的出血。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的改变,包括周期和量的改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现在研究认为功血引起的月经过多与子宫内前列腺素含量的改变、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功能失调、局部凝血功能的改变有关。 曼月乐是惟一已批准的使用5年的避孕方法。LNG-IUS的垂直杆上有一个带限速膜的T形塑胶架,放入子宫后每日释放低剂量(20μg)左炔诺孕酮。左炔诺孕酮在子宫内膜局部高浓度聚集,使内膜雌激素受体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拮抗子宫内膜增生。研究发现左炔诺孕酮通过子宫内膜毛细血管吸收,约10%吸收进入血循环,因此,左炔诺孕酮在血浆中的浓度明显低于皮下埋植及口服避孕药,但左炔诺孕酮在子宫内膜局部浓度是外周血循环浓度的1000倍。左炔诺孕酮通过局部高浓度拮抗内膜增生,使异位病灶腺体和肥大的平滑肌纤维萎缩,通过影响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使内膜血管发生退行性变从而使子宫内膜变薄,内膜呈蜕膜样改变。曼月乐的效应是局部性的,激素性的,包括阻止子宫内膜增生和宫颈粘液增厚,并在少数妇女抑制排卵。曼月乐治疗月经过多的作用机制:抑制子宫内膜,通过IG-FBP-1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诱导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抑制子宫动脉血流的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放置曼月乐环能显著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改善贫血症状;曼月乐通过释放左炔诺孕酮可对病灶中的腺体和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起到调节作用,从而缩小患者的子宫体积,而对其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患者使用曼月乐后未出现绝经期症状。因此,曼月乐对患有子宫腺肌病同时月经量较多的患者具有最佳适应证,同时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曼月乐因为价格昂贵以及使用周期较短,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2012-03-05) 产科风险分析及防范 吴明珍 (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咸宁437000)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635(2012)02-0125-02 近年来,护患关系比较紧张,产科作为高风险病区,极易产生护患纠纷。因此,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母婴及护理人员安全,是产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1产科护理风险分析 1.1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随着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产科住院人数明显增多。产科护理的对象都是急诊、手术、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等。 而且分娩出与自己所期望性别的健康婴儿,所以对护理的期望值也较高,一旦期望值达不到,极易产生不满情绪而迁怒于护士。 1.2健康宣教做不到位 孕妇入院时,健康宣教不到位,擅自外出,出现跌倒等意外;待产过程中,出现胎心异常、胎位不正等情况,未及时与孕妇及家属沟通;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有效地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护理,而出现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这些都会引发不良后果。1.3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 产科护理操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是经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范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不包括< 2个月或>80 岁的年龄层。)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1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无身体活动限制。)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1个以上或1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尚未达到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至少1个器官系统有严重问题, 未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可能有生命危险。)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二、术前困难插管的评估与评分 1、张口度:正常:>4.5c m;Ⅰ度张口困难:2.5~3cm;Ⅱ度张口困难:12~2c m;Ⅲ度张口困难:< 1 cm。 2、头后仰度 >90度;80-90;<80度。 3、:预计插管困难分级: 1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扁桃腺窝、咽后壁,喉镜可见全部声门。 2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喉镜可见声门后联合。 3级:可看到软腭、悬雍垂根部,喉镜仅能见到会厌顶部。 4级:可看到软腭,喉镜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三、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

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

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 1.一般选连续硬膜外麻醉;紧急剖腹产手术,可选局麻。如患者过度精神紧张难于合作,或合并严重呼吸与循环功能不全、腰椎病、局部感染等可选用气管内全麻。 2.麻醉中用药要考虑对子宫和胎儿的影响。剖腹产时为防止婴儿出生后呼吸抑制,胎儿娩出前不使用对呼吸有抑制的药物。哌替啶进入胎盘速度较慢,如确属需用,可在胎儿娩出前10min内静注哌替啶(〈1mg/kg),氟哌啶2.5mg尚属安全。 3.腹压高的患者取平卧或头低位均使潮气量减少,加上麻醉和手术的影响,常导致低氧血症,因此应注意监测呼吸、并常规吸氧,维持良好的通气。 4.加强循环的监测和处理 (1)巨大肿瘤或足月妊娠者腹腔静脉受压,致使回心血量减少,椎管内麻醉易发生“仰卧低血压综合征”。硬膜外麻醉给麻药应分次小剂量进行。如血压下降,可将子宫(或肿瘤)推向左侧或调节手术床向左倾30°,并适当加快输液和给予适量麻黄碱可使血压恢复,输液应选上肢静脉。

(2)估计出血量多的手术(如子宫颈癌根治术)若无禁忌,要实行控制性降压和控制性低温术,以减少出血。 (3)胎盘早期剥离、子宫破裂和宫外孕破裂等,常并发大出血,应尽早手术止血。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血,必要时应补充第Ⅷ因子,并给予抗纤溶药处理。 (4)妊娠中毒患者,可用西地泮(安定)、硫喷妥钠镇静,大剂量硫酸镁解痉、降压。必要时静注葡萄糖酸钙,以对抗镁离子引起的呼吸和心肌抑制。应注意观察,预防左心衰竭;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胎儿娩出后,因子宫突然缩小,子宫内及静脉系统大量血液回流,使血容量急骤增加,极易导致心力衰竭,应监测CVP,注意控制输液量。

22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2017)曲元刘志强刘野(共同执笔人) 李师阳李爱媛杨承祥沈晓凤陈新忠赵晶胡明品姚尚龙(负责人)徐世元徐铭军(共同执笔人) 黄绍强黄蔚屠伟峰 近年来,产科临床麻醉和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的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仔细评价相关证据,在2008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如:择期剖宫产麻醉前禁食水的要求、高危产科麻醉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产科困难气道的处理原则、产科围术期血液保护等,撰写了2017版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一、妊娠期生理改变 1.心血管系统 (1)孕妇总循环血容量增多,妊娠33周(32~34周)达高峰。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循环系统的负荷,对有心脏疾病的产妇,易诱发心力衰竭、肺充血、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第二产程时孕妇屛气动作可使腹内压显著升高,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心排血量在产后最初阶段达峰值。心排血量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约500ml/min,甚至达到700~800ml/min,是导致产科出血短时汹涌的主要原因。 (3)妊娠24周以后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5%~10%的

孕妇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当从仰卧位改成侧卧位时,心排血量可增加20%左右,症状即解除。 (4)妊娠期高动力性循环使心音加强,正常妊娠中可出现心脏收缩期杂音、心肌轻度肥厚、后期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ST段以及T 波非特异性改变等体征,但均属正常现象。 (5)剖宫产时,娩胎后腹腔压力骤降,回心血量骤减,导致血压明显降低;子宫收缩后大量的血液又被挤入有效循环,使心脏负荷加重。 2. 呼吸系统 (1)在妊娠期间,孕妇功能残气量减少20%~30%,使孕妇氧的储备能力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孕妇本身代谢增加,孕妇氧耗比非妊娠妇女增高约20%。储氧能力的减少和氧耗的增加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缺氧,因此麻醉时应保障孕妇充足的氧供。 (2)分娩疼痛可致孕产妇每分钟通气量增加达20L/min,PaCO2下降10~15mmHg,血pH可达到以上,存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现象。 (3)妊娠期间,孕妇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和水肿。因此,气道可能比评估的更加困难,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容易引起黏膜出血,推荐选用比非妊娠妇女常规使用气管导管直径更细的型号(如~),尽量避免经鼻吸痰。 3.血液系统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重视麻醉安全 防范麻醉风险

?述 评? 重视麻醉安全防范麻醉风险 (430071 武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王焱林 麻醉可为病人消除疼痛,为手术操作提供条件,保障手术安全。但麻醉期间病人生理功能的改变、麻醉处置的困难、药物的相互作用、手术的不良刺激等可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麻醉相关死亡,目前在发达国家约为1∶10000,我国上海地区(1984~1988年)为1.0∶10000~1.5∶10000,西安(2001年)为1.2∶10000,其他地区尚无相关统计。麻醉学专业是临床外科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风险程度高于其他临床专业。近年来随着病人医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的不断增高,麻醉人员有必要提高对麻醉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减少或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一、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 1.病人因素 麻醉风险的程度与病人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性质、主要脏器功能状况、潜在疾病或并存疾病以及病人对治疗、操作和各种处置措施的反应等均有密切关系。小儿因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其麻醉风险高于成人。据Tiret 报道,<1岁小儿麻醉所致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比年长儿大10倍。K eenan 等报道,4岁以下小儿麻醉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12岁以上的3倍。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使高龄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比率增高,而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多并存心、肺等重要器官疾患,机体代偿能力显著降低,其麻醉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外科病人所患疾病本身亦是造成麻醉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者是癌症死亡的2倍,是创伤死亡的10倍。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占死亡的15%~30%;有无心肌梗死病史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相差40倍。心肌梗死后3个月内手术再发心肌梗死率为20%~35%,3~6月后手术再发心肌梗死率为10%~16%,6月后手术再发心肌梗死率降至3%~5%。 2.麻醉因素 目前国内麻醉医生与病人接触时间短,对病人病情的了解不尽全面,尤其在急诊手术更是如此,且在许多情况下麻醉的操作技术是非直视的,尤其是神经阻滞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其盲探程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麻醉医师对解剖的掌握程度;即使是全身麻醉,由于各种麻醉药物作用的个体特异性、麻醉深度监测的不完善,常置麻醉医生于困难境地。麻醉医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是影响麻醉安全的决定因素。据分析,80%的麻醉意外事故与麻醉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或/和责任心不强有关。目前国内有些基层医院,在麻醉人员和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经济利益而实施手术,甚至有麻醉人员在手术期间充当手术助手,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就发生处置失误或束手无策,以致引起严重后果;而在大医院手术量不断增加、麻醉医师超负荷工作亦增加麻醉安全的隐患。此外,麻醉选择不当、准备不足、操作粗疏、管理不佳、麻醉设备故障等均可影响麻醉安全。 3.手术因素 麻醉风险程度还取决于手术种类和创伤大小。外科医生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当、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引起的出血、脏器损害、缺血再灌注损伤、牵拉刺激等对麻醉安全都有较大威胁;手术特殊体位对病人循环、呼吸生理功能亦有影响;另外与手术医生的操作技巧、手术时间的长短等亦有密切关系。 二、麻醉风险的防范 1.提高专业素质 麻醉医生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掌握相关临床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处置问题的能力,避免差错事故,以赢得广大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外科医生的理解和配合。 2.术前准备充分 术前充分准备可减少麻醉风险而降低死亡率。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前应尽量纠正病人的异常状态,如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贫血、严重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无论麻醉大小均应准备急救药品和用具,以策安全。 3.合理选择麻醉方法 麻醉医师应根据病情、手术方式、设备条件以及自身经验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密切观察、正确判断和处理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发生麻醉意外的因素多而复杂,通常涉及到医院管理制度、麻醉医生自身素质和能力、麻醉药物和设备、病人病情和手术时机等,重视麻醉安全、防范麻醉风险是麻醉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收稿日期:2005.1.21. ? 37?华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29卷第2 期?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困难,随访医师回麻醉科向上级医师汇报,共同解决。 (3)静吸复合麻醉在实施过程中,麻醉诱导期可能发生血压下降、通气困难、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主要有以下并发症:呼吸道阻塞、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心肌缺血、误吸、恶性高热、术后瞻妄。针对以上各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特制定以下处置方案: 1、呼吸道阻塞 (1)上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上 原因:机械阻塞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性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阻塞,其阻塞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 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进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注射氢化 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进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 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后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阻塞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性能型原因:由于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

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开释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分歧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 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进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通气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有的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O2潴留外,还可发生底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2)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检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病人。 ③严格把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唤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2.9kPa(-30cmH20)、TOF中T4∕和T1>75

麻醉科应急预案

麻醉科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置预案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工作常规人手一份。 (3)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 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

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

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汪春英郑颖综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杭燕南审校 全身麻醉(GA)和部位麻醉(RA)是当今临床麻醉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在全身麻醉十分普及的同时,部位麻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GA相比RA有更多的优势吗?更多的深入分析表明,RA在围术期的确有很多益处,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但由于RA麻醉也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因此,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对确保麻醉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就RA与GA二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适应证、对病人全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一、RA与GA潜在的优势和劣势 部位麻醉有许多优点,包括:(1)不需要用肌肉松弛药和气管内插管;(2)不需要使用挥发性麻醉剂,没有环境污染;(3)减少了机械通气对病人的生理影响;(4)大手术RA可减弱对手术的应激反应;(5)可能减轻高凝状态,降低术后动静脉和移植血管血栓的发生率[1-2];(6)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可能有心肌保护作用;(7)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早;(8)可实施术后镇痛。Rodgers等[3]综合Meta分析评估141项临床研究,9559例病人,结论是:神经轴阻滞总体30天死亡率降低30%(P=0.006),差异率(OR,0.70);95%可信区间(95%CI,0.54~0.90);深静脉血栓降低44%;肺栓塞降低55%;需输血减少50%;肺炎发病率降低39%;呼吸抑制降低59%;(总P<0.001)。 RA比GA更耗时,RA有一定的失败率,有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如:术后头痛,暂时性神症状(TNS)、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血肿等。一项前瞻性研究[4],103740例RA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实施研究,神经损伤、惊厥、心跳骤停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0/640 SA;30/413 EA;32/687 其它),有29例术中心跳骤停,最多发生在SA,神经损伤34例,最常见也是发生在SA,惊厥是发生在局麻药注药后,2.2/10000,且死亡的风险是0.7/10000,脊髓或硬膜外血肿可发生在凝血功能正常的个体或抗凝状态或抗凝剂使用期间,RA有潜在的神经损伤的风险,气道管理没有保障,高位硬膜外阻滞可能导致无效的咳嗽排痰且不能吸引。GA可满足各类手术需求,病人和手术医生乐于接受。需提供病人意识消失的麻醉技术,气道操作可能困难,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吸入麻醉药对气道有刺激,可减弱对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应激反应,且需使用肌肉松弛药,对应激反应的抑制没有RA好。 二、GA和RA对病人的影响 1、对心脏的影响:GA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血流减少,心肌氧供减少;心率加快和动脉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硬膜外阻滞(EA)超过T5水平可阻断心交感神经,减弱围术期应激反应,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肌氧耗量降低,同时缺血区域血流增加,心内膜/心外膜血流比值增加,局麻药可阻滞钠通道,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延长,与GA相比临床预后更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可导致术后高凝状态,损害纤溶系统,增加血小板凝聚,术后可能发生冠状动脉血栓。Kehlen提出术中的神经内分泌变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麻醉风险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 ASA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 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如系急诊手术,在分类顺序之前冠一“急”(或“E”)字,以示麻醉风险大于平诊手术。 心血管系统 1.心功能分级:对心功能评定目前最适用者仍是根据心脏对运动量的耐受程度来衡量。目前常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四级分类法(表1-3)。I、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 表1-3NYHA心功能分级法 分级标准 Ⅰ体力活动不受限,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 Ⅱ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休息后感舒适 Ⅲ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休息后尚感舒适 Ⅳ休息时也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增加不适感 有创或无创的心功能检查可提供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舒张末期压(left

术前评分制在降低产科麻醉风险的临床研究

术前评分制在降低产科麻醉风险的临床 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评分制在降低产科麻醉风险中的优越性。方法:总结近两年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200例,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结合妊娠产妇病理生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把产妇分为5个等级并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估相对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预防措施,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结果:6200例产妇,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4620例产妇施行了硬腰联合麻醉,术中低血压者给予麻黄碱以及快速输液后血压正常,肌松、止痛好,麻醉效果满意。1424例施行了硬膜外麻醉,其中氯胺酮辅助用药60例。300例高血压患者施行两点穿刺置管法,血压波动20%,效果满意。136例施行全身麻醉,其中5例产妇产后出血,进行子宫切除。30例产妇因宫缩乏力,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或背带缝合或结扎子宫动脉,预后良好。这6200例手术,无一例产妇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娩出后即刻Apgar评分,新生儿 复苏92例。结论对于高危妊娠产妇,对危险因素实行量化评分是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降低产科麻醉风险、保障母婴安全的重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术前风险评分;麻醉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periority of preoperative scoring system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obstetric anesthesia. Methods: We reviewed 6200 parturie nt who accepted uterine-incision delivery nearly two years. We got the messages about each vital orga ns disease severity and compe nsatory ability of parturie nt that accepted operati on and comb ined with preg nancy mothers ' pathophysiological rati ng to give a mark. Accord ing to the score, the parturient were divided into 5 levels to correspond with 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 ' assessment. We chose suitable an esthetic methods, drug, mon itori ng system and preve ntive measures, and done the corresp onding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Results: 2 parturient turned to higher authorities ' hospital in order to treat. 4620 parturient were performed comb ined spinal epidural an esthesia. Hypote nsive patients were given methamphetamine and rapid transfusion to maintain blood pressure. They became muscle relaxati on, in dole nee, and got satisfactory effect of an esthesia. 1424 parturie nt impleme nted the epidural an esthesia, in clud ing 60 cases performing with auxiliary medicine of ketamine. 300 hypertension patie

如何规避麻醉风险

如何规避麻醉风险 有个医生兼职律师的给我们讲了关于如何规避麻醉风险,自己感触颇深,但是还是有不少疑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 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但是选择一旦有什么问题,家属就会经常来扯纠纷。而麻醉纠纷多为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 (一)麻醉并发症的免责条件:1.风险的预见性,即在实施麻醉的时候是否预见到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风险的告知义务:是否已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情况告知患者,所以我们术前需要签署麻醉同意书。3.风险回避义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医疗救治义务:即是否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防止损害后果的过大。所以在麻醉过程中,这四条我们每一步都必须做好才可能免责,同时我们在向患者或者家属说明麻醉并发症的时候,除了讲明常见的并发症的时候还要将也可能会出现其它并发症(也就是兜底条款,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都讲出来,据说还是横重要的)(二)麻醉意外: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意外的也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是必须对不良后果采取积极救治)(三)减少麻醉纠纷和事故的根本:1.规范的诊疗操作 2良好的沟通能力 3 业务水平的提高 所以,作为我们麻醉医师,为了避免以上提及的种种情况,更好的为医疗服务,为患者服务,一定要减少与避免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从术前探视、协议书签署、麻醉实施到术后镇痛、术后随访等每一步都必须认真执行。坚持原则是第一的;其次,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增强敬业精神和提高责任心;另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麻醉实施经验也是避免风险和增强承受力的保证。 规避麻醉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摘要:在市场经济及新的医疗形势下,麻醉医师在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更应充分认识本专业的高风险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文章着重从麻醉风险的认识、成因上进行相关剖析,提出针对当前麻醉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规避麻醉风险 近几年,医疗行业面临着生命安全保障的挑战,其风险程度之高,位居行业之首。在市场经济及新的医疗形势下,麻醉专业既处于外科救治中的重要环节,又置身于变化和未知状态之中,其风险程度远远高于同行业中的其它专业。因此,麻醉医师在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及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防范麻醉风险.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麻醉风险 麻醉风险是指麻醉过程中所发生的病人生理功能遭受严重干扰而危及生命的事件。麻醉风险可发生在整个手术期的任何时间,如发现及时并处理得当,可不产生严重后果,否则可造成死亡、残疾、功能障碍或重大并发症。 1、麻醉风险的原因。麻醉风险造成的因素主要有:准备不足、选

静脉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

静脉全身麻醉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岁病历号: 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拟施手术日期:20 年月日 拟施麻醉:静脉全身麻醉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呼吸:次/分,脉搏:次/分,血压:/mmHg 体重:kg,血红蛋白:g/L,心电图: 过敏史:ASA分级:级,备注: 麻醉风险告知 实施麻醉过程中存在以下麻醉风险,麻醉科医师将竭力预防以下情况发生,并作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将竭力救治。 1、麻醉药物、其它治疗用药以及输血、输液可引起过敏、中毒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 2、围术期发生呕吐,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气道痉挛,呼吸道梗阻,窒息,缺氧。 3、围术期发生呼吸抑制,呼吸停止。 4、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神经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 5、麻醉和手术可加重原有疾病。 6、按计划实施的麻醉可能失败,或因病情变化需改用其它麻醉方式。 7、一旦发生麻醉意外,医师将进行紧急救治,急救可能引起新的并发症。 8、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均可引起受术者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9、其它: 注意事项告知 1、手术前一天晚上10点钟之后,禁食、禁饮。 2、手术前五日内有呕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状,或打喷嚏、流涕、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症状, 须在术前告诉医生。 3、术前脱掉胸罩,排空膀胱(术中需用B超者除外),去掉活动假牙。 4、术后病人达到离院标准后,方可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5、术后24小时不饮酒、不驾车、不登高、不操作复杂仪器。 6、离院后出现不适,请拨打电话,与主治医师联系。 受术者对上述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均已了解清楚,同意接受麻醉手术,并自愿承担上述麻醉风险和相关费用。 受术者或法定代理人签名:与受术者关系: 麻醉科医师签名: 签同意书地点:麻醉科门诊时间:20 年月日时分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 醉准备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一、参照美国麻醉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症,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字。Ⅰ、Ⅱ级病人一般对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Ⅴ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积极抢救,手术、麻醉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术前必须向手术的医师和家属交待清楚。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安危取决于是否并存继发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损害程度,包括大脑功能、冠状动脉供血、心肌功能和肾功能等改 变。 2)高血压病人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及手术危险性更大。 3)术前需应用降压治疗,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心脏病

1)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上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应改善心脏功能,控制慢性心力衰竭。 2)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控制室性早搏。 3)心电图异常者,应经内科治疗,改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小于1mm。 4)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是否发生过心肌梗死,目前的心脏代偿功能情况,理论上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 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 5)双束支传导阻滞,对药物无反应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 危险性。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Ⅱ级:行走距离有限制,走1-2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级: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2.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 1)Ⅲ、Ⅳ呼吸困难。

全麻技术风险预案

全麻技术风险预案 (一)全麻技术主要和常见风险与应急对策 1、呼吸道阻塞 (1)上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上原因:机械阻塞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性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阻塞,其阻塞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 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进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 注射氢化可的松一kg :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进粗针头行加压给 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后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阻塞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性能型原因: 由于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 松药的组胺开释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分歧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 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 碱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 又不充分者。 ②吸进麻醉药残存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 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通气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有的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0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02潴留外,还可发生底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2)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检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 病人。 ③严格把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唤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 用力吸气压力可达(-3OcmH20、TOF中T4/和T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