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上的NaCl浓度。嗜盐片球菌能在浓度为15~18%的盐水中生存。这样在腌制品中其他不抗盐的有害菌不能生存而独有乳酸菌能正常生长,增加了食物的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常见的乳酸菌都不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所以不大会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而各种乳制品、腌制品中因乳酸菌代谢产生亚硝酸盐的可能性极小,这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是很有利的。乳酸菌也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不产生胺类物质,也不产生吲哚和H2S,因而乳酸菌不会使食物产生腐败及异味。

一般乳酸菌没有蛋白酶,只有肽酶,不能分解利用蛋白质而仅能利用蛋白胨、肽和氨基酸。合成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的能力极低,因而在乳酸菌生长的环境中适量地加入这类物质,能促进乳酸菌的正常生长。

2.3 乳酸菌对人体有益的功能

(1) 提高蛋白质的可消化性

(2) 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3) 提高钙、磷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

(4) 提高肠内维生素B1、B6、B12的稳定性[7]

(5) 提供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须的半乳糖[8]

(6) 维持肠道菌群生态平衡[9,10]

(7) 抑制致病菌和抗感染作用[11,12]

(8)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7]

(9) 抗肿瘤作用[13,14,15]

(10) 治疗乳糖消化不良症[16]

(11) 预防衰老[17]

3. 乳酸菌的应用

3.1 乳酸菌在泡菜产业中的应用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该产品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以国内市场20%的泡菜生产使用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计,每年需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200吨,销售额2亿元人民币。

我国的传统泡菜生产大多采用自然菌发酵生产,易受杂菌污染,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采用纯复合菌种发酵泡菜是未来泡菜产业的发展方向。据目前国内泡菜市场调查显示,我国主要的泡菜品种为韩国(朝鲜)泡菜和川味泡菜。泡菜的年产量2004年已超过150万吨。按此计算,本项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除满足本企业需求外,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国内泡菜生产企业,随着我国传统泡菜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的泡菜生产企业会愈来愈多,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菌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十分巨大。

3.2 乳酸菌在酸乳制品中的应用

人们在尚未认识乳酸菌之前就已巧妙地利用乳酸菌来加工和保存食品, 在我国的内蒙、新疆一带, 牧民将鲜乳在自然条件下发酵, 制得味美可口的酸奶。目前, 随着人们对乳酸菌认识的加深, 酸奶的消费量也不断上升, 已有大量的工业化生产的酸奶在市场上迅速蔓延。将乳酸菌纯种培养物活化后制成发酵剂, 添加于经过灭菌处理的鲜乳或复原乳中, 在40~45℃下发酵是目前酸奶生产的主要过程, 常用的发酵剂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等。传统方法是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共生作用, 以1∶1 的比例接种。当乳酸菌发酵乳糖使pH降至4.5左右时, 酪蛋白处于等电点, 即发生沉淀, 形成凝块, 此时注意不能晃动,以免影响其凝固效果。当酸度达0.7~0.8%(乳酸度)时, 即可移入冷库, 进入后发酵期, 最终酸度可达0.8~0.9%。也有用双歧杆菌作为发酵微生物的发酵乳, 但由于双歧杆菌对氧非常敏感, 在菌种的保藏和生产上都有困难。并且制品活菌数低, 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 因而双歧杆菌发酵乳的生产难度较大[18]。

3.3 乳酸菌在医药上的应用

乳酸菌在医药上的应用,起源于乳酸菌的食品保健作用。自50年代以来,抗生素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造成肠道功能失调,由此而来的抗生素伴联性腹泻和超感染,肠道菌易位已成为现时医院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耐药菌株增加,耐药因子的迅速扩散,更是用抗生素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19-20]。而乳酸菌可以重新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调整肠道微观生态环境,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乳酸菌的产品主要以酸奶及其保健饮品的形式出现,真正作为药品的菌种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许多临床资料直接来源于保健饮品或酸奶,实际上乳酸菌的保健、预防和治疗作用是难以截然分开的[21-23]。

3.4 乳酸菌制剂的应用

口服乳酸菌制剂可对由于抗生素、化疗等原因造成的体内菌群失调疾病有疗效。由于细菌在液体环境中因自身代谢作用而很快死亡, 所以有用喷雾干燥、微

囊化技术、真空冷冻干燥等先进技术制作的含活菌较高且耐贮的乳酸菌制剂, 无论用于菌种保藏, 还是用于口服都比较方便, 并可提高其到达肠道的活菌数。口服乳酸菌制剂还可激活免疫细胞, 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固化产品[24]。

4. 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4.1 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

水有三种聚集态(又称相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3种相态之间达到平衡时必有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称为相平衡关系,水相平衡关系是分析研究含水细胞冷冻干燥原理的基础,根据热力学中相平衡理论,水的三相点温度为0.0098℃,三相点的压力为609.3Pa 。在水发生相变的过程中, 当压力低于三相点的压力时,固态冰可直接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真空冷冻干燥即是把含水量大的物质预先冷冻, 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物质中的冰晶升华,待冰晶升华后再除去物质中的部分吸附水,最终得到残水量很少(常为1~4%)的干制品。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主要是低温低压空间环境的传热和传质过程;低温低压空间环境的传热主要发生在物料盘与隔板、物料与冻干室壁之间。可能的换热方式是物料与环境之间通过稀薄气体对流、热辐射、隔板与物料盘之间的直接接触导热。而低温低压空间传质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水蒸气在空间的扩散和水蒸气在冷阱表面的凝结和换热。水蒸气在冷阱表面的凝结和换热是一个复杂的相变传热过程,由于冷阱的温度比较低,水蒸气源源不断地凝结在它上面[25]。

4.2 真空冷冻干燥的过程分析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阶段:预冻阶段、升华阶段和解吸阶段。

1)预冻阶段

进入冻干仓预冻的物料应冷却、沥干,然后搁盘盛装,厚度以不超过20mm 为宜,太薄虽然冻干时间缩短,但因冻干仓冷凝器降温升温,循环介质降温升温所消耗热量相同,增加了单位成本而不经济。太厚则水蒸汽升华阻力大,干燥时间延长,效率低。所以对于不同种类的物料应综合考虑能量以及工时的消耗,选取一个最佳厚度。预冻温度一般应低于物料的共晶点。这是因为物料的冷冻干燥过程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只有物料中溶液全部冻结后才能在真空下升华,否则,若有部分液体存在,在真空条件下不仅会迅速蒸发,造成液体的浓缩,使冻干产品的体积缩小,而且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会在真空下迅速冒出,使冻干产品鼓泡。

物料在冻干仓的冻结应采用快速冻结,一般应在1-2h达到预冻温度。通常的做法是在物料达到预冻温度后,还需要在此温度下停留1-2h,这样可以使物料充分冻透。这里提到的快速冻结不完全等同于速冻食品的快速冻结,速冻是在几分钟至三十分钟,物料中心温度达-18℃,冰晶小,不破坏物质的细胞结构,解冻

时营养成分流失少。而冻干中的冻结则是慢于速冻,又快于-23℃以下的冻结,从时间上看,介于两者之间,又接近于速冻。如果冻干中采用速冻,制冷负荷会成倍增加,同时升华时间延长,不但对产品质量不利,而且耗能大,运行费用高,很不经济。如果实行-23℃以下的慢速冻结,整个冻结时间会加倍延长,虽然采用慢速冻结的物料冰晶颗粒大,有利于冰晶的升华;但制品的复原性较差,破坏冻结制品的结构和品质。

预冻速率直接影响干燥速率和产品的质量,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如需冻结的快一些,则先将干燥室预冷到较低的温度,再将制品放入冻干仓冻结,若冻干仓不预冷而与制品一起降温,冻结速度较慢。在产品预冻结束前30-50min(视其制冷能力决定时间长短),使水汽凝结器(冷阱)降温,温度降至-45℃以下,启动真空泵抽真空;当冻干仓真空度达到40-80Pa,就可启动电加热(或其它形式的加热源)和介质循环泵,向产品提供升华热。

2)升华阶段

升华阶段产品温度应低于其共融点温度,所谓共融点温度就是指冻结物料在升温升华过程中,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固体中开始出现液态的温度。产品温度低于共融点温度太多,升华速率低,升华时间加长;高于共融点温度,产品融化,影响产品质量和干燥过程。另外在升华阶段,加热温度对冻干制品的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在升华阶段应保证产品温度低于其共融点温度;在解吸阶段,物料的温度应低于最高允许温度。否则会出现物料中心温度超过物料的最高温度,会使物料表面烧焦或变形。

在升华过程中,不仅搁板温度需要控制,干燥室内压力也是需要控制。干燥室压力大小影响升华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压力高,传热效果好,但不利于水蒸汽的逸出。压力低,传热效果差,有利于水蒸汽的逸出,整个升华过程就是一个传热传质过程,只有压力适当,才能有一个经济干燥速率。当升华温度恒定,在仓内压力低于一定值时,压力降低升华速度也不再增加。而且升华压力低时,换热效果差,为提供相同的热量就需要高的搁板温度。升华时间与物料的前处理工艺、物料的形状、厚度、制品的允许最高温度、向制品的供热量和排除升华水蒸汽的速度有关。对于液态物料,正常的升华速度大约每小时lmm;而对于固态物料与其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相关,需通过实验确定。

3)解吸阶段

解吸阶段因物料内不存在冻结冰,产品温度可迅速上升到最高许可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结合水和吸附于干燥层中的水获得足够的能量,从分子吸附中解析出来,产品温度一般为30℃-40℃之间,而搁板温度高于产品温度。解吸阶段水汽凝结器的温度会因水蒸汽负荷小而下降,使干燥室压力下降到3OPa附近,有利于水蒸汽从产品中逸出。但此时,产品需迅速升温,所需热量

较多,而压力太低,不利于传热,所以这时又需要采用调压升华法加速解吸。当干燥室压力下降到某一个固定值时,搁板温度和产品温度相差固定不变,再保持这种状态lh左右,以确保食品含水量低于5%,这是因为含水量低于5%时,在贮存中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4.3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分析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真空技术与冷冻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它有如下特性:

(1)真空冷冻干燥在低温(-40℃~-60℃)下进行,且处于高真空状态(小于610Pa)。因此,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高和极易氧化食品的干燥,可以保留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2)干燥后物料具有多孔结构,具有很理想的速溶性和快速复水性;而且冻干食品复水后的外形和口感接近于新鲜食品。

(3)脱水彻底,冻干制品的含水率低(0.5%-5%),若采用真空包装又可降低微生物的生长活度和酶的活性,在常温下可保存3-5年。

(4)冻干过程中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损失少,对食品中的蛋白质基本无损害;食品贮存不需加防腐剂,适合作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工贮存。

(5)冻干食品价格在国际市场是热风干燥食品的4-6倍。

(6)冷冻干燥设备投资大,成本高,生产率低。

5. 冻干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冻干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会产生多种应力使细菌变性,如低温应力、冻结应力和干燥应力。有关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剂对细胞的影响己有相当多的研究,冻干保护剂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低分子化合物(如糖类、醇类和氨基酸等),另一类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溶性淀粉等)。一般来说前者直接发挥保护作用,后者促进前者的保护作用。低分子化合物的保护剂又可分为:酸性物质、中性物质、碱性物质。原则上低分子化合物有效配合高分子物质就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并非每种保护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保护作用;由于细胞结构和大小的差异,对于不同微生物,即使采用相同的保护剂所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Lipid Research Clinics Program1The lipid research clinics coronary prima2ryprevention trial results111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J. Am. Med. Assoc, 1984, 251: 351-3631.

[2] Mann, GB, and A Spoerry1Studies of a surfactant and cholesteremia in the Maasai [ J ]. Am. J. Clin. Nutr, 1974, 27: 464-4691.

[3] 顾瑞霞, 谢继志. 乳酸菌与人体健康[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1-5.

[4] 罗富英, 李再峰, 杨秀坚. 浓缩鲜荔枝果汁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J ]. 食品工业科技, 2006, (1): 123-125.

[5]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植物志[ M ]. 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1965: 780-785.

[6] 王德纯. 浓缩型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J ]. 饮料工业, 2002, 5(1): 33-34.

[7] 刁治民, 于学军. 中国乳品工业, 1998; 26(5): 11-14.

[8] 张延利, 唐秀敏. 食品科技, 1997; (4): 40-42.

[9] Kailasapathy K, Chin J.Immunol Cell Biol, 2000; 78 (1): 80-88.

[10] 张莉滟, 张德纯.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23(2): 87-88.

[11] 顾瑞霞, 骆承庠, 张文. 中国乳品工业, 1999; 27(2): 43-46.

[12]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微生物学通报, 1998; 25(5): 295-298.

[13] 胡东良. 中国乳品工业, 1997; 25(6):11-14.

[14] 顾瑞霞, 伊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 11(4): 253-255.

[15] Biff A, Coradini D, Larsen R, et al. Nutrition And Cancer, 1997; 28(1): 93-99.

[16] Pettoello MM, Guandalini S, Eciba P, et al.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1989; 9: 295-230.

[17] 惠丰立, 魏明卉. 乳酸菌与人类健康.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 2002, 4: 65-67.

[18] 乔东发等. 浓缩乳酸菌的发酵现状. 中国乳品工业, 1998 , 26(1): 22-23.

[19] 吕欣, 高宇. 抗真菌乳酸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J ]. 食品科学, 2006, 22(2): 98-101.

[20] 徐进, 计融. 乳酸菌对霉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J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1, 28(4): 237-240.

[21] Mitsuoka, T.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London and New York: Elserier Applied Science Press Ine, 1992: 69-115.

[22] 王素英, 王翠英, 王敏.耐胆酸盐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 J ]. 中国乳品工业, 2004, 32(2): 14-16.

[23] 凌代文, 东秀珠.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M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4] 余焕玲, 晏萍.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饮料工业, 2000, 3(4): 10-13

[25] 夏鹏, 药品冷冻干燥装置的优化及实验研究[ D ],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02, 1-25.

酸奶配制及其乳酸菌培养基和计数法的研究进展

!""#! 实验与实习卫生职业教育$%&’(#())*+%’# 酸奶采用鲜奶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严格消毒后加入活性乳酸菌发酵制作而成。与普通牛乳比较,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经发酵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还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有利于防止婴儿佝偻病和老人骨质疏松病,"-。同时还具有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抗毒、抗癌及防止细胞老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这类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植物根、茎,湖泊及动物的体内。其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染色阳性、兼性厌氧菌或厌氧性细菌。 酸奶中有大量的乳酸菌,可定居在人体的鼻黏膜或消化道等处,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能降低肠道内的./值,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从而维持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012-。 市面上出售的酸奶很多都是利用原始菌种进行逐级扩大的培养方式进行,即活化复壮,再进行扩大培养至乳酸菌的活力达到可用程度后,投入生产,进行发酵。在发酵剂的活化过程中,工序多,技术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会污染到杂菌,所以培养基研制非常重要,要求培养出来的活菌数多,且培养时间要短。另外,活性乳酸菌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机体衰老等保健作用。因此,检测活性乳酸菌的含量成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国际上规定乳酸菌数不得低于"3")456789&,#-。 本文就酸奶配制、培养基筛选及乳酸菌计数法进行讨论,对酸奶质量控制、市场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酸奶配制方面的进展 杜传来,4-研制南瓜酸奶的配制方法是原料乳验收,再进行净化和脂肪标准化、混合、预热均质,:#;<)=1");()9>?杀菌,冷却到2#=,接种,罐装,发酵,冷藏。该产品富含矿物质、氨基酸,不含任何防腐剂、色素、香精等化学合成物质1不仅增加了酸奶的花色品种1而且提高了其营养保健作用。张迅捷,*-介绍大豆酸奶的配制主要是原材料(鲜牛奶@大豆@白砂糖)混合浆定容之后高压均质杀菌、冷却、加香精、接种、混匀、装杯封口 进入主发酵,冷藏后发酵,再检验、出库、包装。有研究人员研制的凝固型蜂蜜酸奶 ,:- ,具有独特的蜂蜜清香。其配制主要是脱 脂乳粉加水溶解,添加其他原料(蜂蜜、琼脂),混合过滤,再脂肪含量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尽快冷却,加入发酵剂之后装罐培养、冷却、冷藏后熟,若干小时后便成为颜色微黄的凝固型蜂蜜酸奶。孙好学等,<-配制的酸奶由于加入蜂蜜、 苹果和花生使酸奶颜色微黄,具有独特的清香。其配制方法是原料乳)过滤)脂肪含量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加糖)添加其他原料(蜂蜜、琼脂、苹果和花生))培养)冷藏后熟)产品。陈增伦等,")-研制蔬菜酸奶。蔬菜含有的淀粉化合物可以改善酸奶组织形态,使酸奶的营养更加平衡、合理。配制过程就是南瓜、胡萝卜去皮后蒸熟,果蔬机打浆后与牛奶、甜味剂混合,山药去皮后剪切,经过滤)均质)杀菌)加乳酸菌发酵)后熟)成品。枸杞具有清肝、润肺、滋肾、明目等功能。有研究人员利用枸杞研制了凝固型枸杞酸奶,""-。 方法是脱脂奶粉加水溶解成为脱脂乳,再加白砂糖和稳定剂等进行调配,混合预热到<);"))=后再冷却到4);*)=。经预处理后的枸杞浆,与之前已调配好的物料再进行调配,匀浆,无菌罐装,杀菌(:0=,0)9>?),冷却(2(=左右),接种,恒温培养(2";2(=),在2=冰箱中存放(2A , 即为成品。郭红珍等,"(-研制的金针菇与香菇酸奶,瓷白色,光洁,乳白中略带浅黄色,具清新的金针菇或香菇香味。其研制方法是原料奶,金针菇或香菇浸提液 (白砂糖):鲜奶-)煮沸)装瓶)杀菌(")#=,0;#9>?))冷却(2(=))接种)发酵(0*;2"=,0;#A ))冷却(2=))后熟)成品)评定。 以上酸奶,配制的基本方法都一样,但辅料不一样,风味各不相同。至于辅料的添加既可以在接种前加入,也可以在接种时加入。 "培养基筛选方面的进展 黄君红等 ,"0- 在对乳酸菌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的实验中,用 BCD 培养基、EFG 培养基、("2号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改良马铃薯培养基、蕃茄汁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并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上添加了平菇、马蹄、大葱、胡萝卜、马铃薯、青瓜4种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摘 要:就酸奶配制、培养基筛选及乳酸菌计数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酸奶;配制;培养基;乳酸菌;计数法中图分类号:H2(2’0"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4*"!"(24I ())*J )#!)""#!)0 黄 雁",邓海群( I "’韩山师范学院1广东潮州#(")2"K (’潮州*#(()部队机关卫生所1广东潮州#(")))J 酸奶配制及其乳酸菌培养基和计数法的研究进展 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柯新华,周世学,周英杰,等’严格培养作风优良的医务工作者,C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I 2J L (*#;(*4’ ,(-郑红1陈善明1师景波1等’我院如何做好临床教学工作,C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1""L 4#";4#2’ ,0-方立1王莉萍’进修医生临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C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I (J L ""#;""4’!

动画的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策略

动画的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策略 摘要: 中西方动画作品中的传播过程都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经受了岁月的沉淀与磨练,在中西方丰 富多彩的动画作品中淋淋尽致地发挥出来。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动画的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时,都会在无形之中给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伸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更好、更快地向世界前行。整体而言,中西方动画作品中的文学艺术的传播形式不尽相同,却是表达着同样的艺术内涵,而大致方向不变。并且动画都是通过文化的传播来达到动画作品的大力宣传,然后供本土及世界的观众来欣赏。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讨,如何才能大力地推进动画的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进而实现动画文学的全球化。 关键词: 动画;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策略;深远影响 无论是中国动画作品,还是西方动画作品艺术,都会在无形之中给人类文化水平的发展提供了 便利的条件,这些都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产物,能够推动社会的动画艺术,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创造财富。 尽管中西方动画作品中艺术传播的形式各显神通,不尽相同,却是表达着同样的艺术内涵,同样是运用 动画作品来表达艺术的文化气息,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社会环境的缩影,从而让儿童乃至大人认识到文化知识真正的力量,所谓的真善美的真实所在。 一、动画的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1)由于动画的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属于自己心中的动画偶像剧,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简单的动画内容都能够脱口而出,比如说:《熊出没》这部动画的兴起,成为多少儿童心中的所爱,家喻户晓。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都会模仿其中的话语,进行通话的交流。千万不要觉得这些简单 的话语通俗易懂,就不值得一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当你通过看动画而有了这些话语感觉的时候, 说明你对语言的交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就证明你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进步。动画的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不同的语言,了解许多简单的跨国文化知识、简单的短语,经过反反复复地 观看,重复地听取,自然而然深入人心,久而久之,达到了文化宣传的效果,看的动画越多,对文化学 习的开展越有利。 2)动画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解决这些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对于文化交流来说,观看动画让人们在身心愉悦、身临其境的同时轻松地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这个过程既简单又方便,还不需要刻意地去记忆,听多了画面中的描述,自然就刻在脑海中了,至少也会给我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动画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比如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在不经意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浅谈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浅谈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如何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当今中国广告界乃至企业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课题,它的解决需要广告界和教育界,不断地从实践中操作摸索。本文就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广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差异广告策略跨文化传播 文化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点,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广告传播对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跨文化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指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广告跨文化传播是指广告信息在不同文化域之间的运动,其研究范围是文化相异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由于跨文化广告的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差异,语言的局限性,广告创意水平与广告传播效果,广告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等。故研究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告的“本土化思维与行动”策略 实践证明,广告的全球化思维战略难以在具体的本土化行动中产生满意的效果,亦不能适应当今多极化广告的发展,而惟一的出路也就只有将全球化广告置于“本土化思维与行动”之中,融入到当地文化的广告诉求之中,才能将国际化的产品与本土消费习惯有机结合,并

说服本土消费者去接受全球化产品。因此,近年来许多全球性大广告 公司的本土化策略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以前的全球化思维策略,转 变为广告的“本土化思维与行动”策略。当然这种策略转变并不是说 国际大广告公司放弃了全球化的。 二、文化互动广告策略 广告宣传中积极主动地利用文化融合,实现文化互动,可以有效地 占领目标消费市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同一广告内容会有不 同感受和解释,同样的广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由此可见,联想意义是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因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而变化。只有深入了解异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打 开心灵之门。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广告总是携带着美国文化,遍布全球,但麦当劳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菜单。这种融合两种文化优势的原则 在广告中同样很重要,一方面要有本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受众,另 一方面适应受众文化才能被接受。 三、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要随机应变调整广告诉求点和表现形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不相同“对广告的接 受和理解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广告跨文化传播 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心理和喜好制作适 合的广告,这样才能引起目标消费者的共鸣。美国的“万宝路”香烟 广告在美国展现的一直都是粗犷,充满男性气的牛仔形象在荒凉西部 驰骋的场景。在香港,“万宝路”广告就把牛仔形象换成了衣着高雅, 时尚新潮的成功中产阶级形象,才成功地打开销路。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泛分布,但只有少数省份对其玉米矮花叶病作了毒源鉴定,基本明确为MDMV 2B (SC MV 2MDB ),而其他许多省份的玉米矮花叶病并未作毒源鉴定,它们究竟是属于MD 2MV 2B 株系还是属于SC MV 亚组中其他种类的病毒或为多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还有待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病毒种类,了解玉米矮花叶病的流行规律,为抗病育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W illiams E ,Alexander L J 1Phytopathology ,1965,55:802~8041 [2]R osenkranz E 1Phytopathology ,1987,77:598~6071 [3]史春霖,徐绍华1植物病理学报,1979,9(1):35~401 [4]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1植物病理学报,1998,28(1):25~281 [5]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等1玉米科学,1997,5(2):72~761 [6]M cdaniel L L ,G ordon D T 1Phytopathology ,1989,79(1):113~1201 [7]M ackenzie D R ,W ernham C C ,F ord E 1Plant Disease Reporter ,1966,50(11):814~8181 [8]Shukla D D ,Frenkel M J ,M ckern N M 1Archives of Virology ,1992(Suppl 5):363~3731 [9]石银鹿,张 琦,王富荣,等1植物病理学报,1986,16(2):99~1041 [10]吴建宇,盖均镒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2):117~1181 [11]G ough K H ,Shukla D D 1Intervirology ,1992,36:181~1921 [12]K ong P ,S teinbiss H H 1Archives of Virology ,1998,143:1791~17991 [13]Murry E ,E lliott G,Capitant A ,et al 1Bio/T echnology ,1993,11:1559~15641 [14]M arie 2Jeanne V ,I oos R ,Peyre J ,et al 1Phytopathology ,2000,148:141~1511 [15]范在丰,陈红运,李怀方,等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1):121 3联系人 T el :0571288381111261702  收稿日期:2001210209,修回日期:2001212230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李铁军1 李爱云2 张晓峰33 (浙江国邦兽药厂 新昌 312500)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产科医院 杭州 310006)2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杭州 310012)3 摘要:乳酸菌的抗菌机理涉及其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酸性物质、乳酸菌素、二氧化 碳和过氧化氢等。其中酸性物质可以消耗大量细胞能量并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乳酸菌素 可作用于细胞膜,造成膜内物质和能量的泄漏。对于它们抗菌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 的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的安全生产中。 关键词:乳酸菌,抗菌,酸性物质,乳酸菌素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2654(2002)0520081205 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在自然界和食物中广泛存在。乳酸菌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储藏加工的微生物之一,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们就懂得利用乳酸菌发酵食物。他们发现食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和储存就可改善风味、延长储存期和增加食物的安全性。迄今人们已明确了许多乳酸菌在生产安全优质食品中所起重要作用的生物学机理[1~2]:乳酸菌可以发酵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分泌乳酸菌素,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人生态度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手段。 一、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分析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电影中都包含许多中国元素,但是由这些中国元素构成的动画电影却蕴含着美国风情。 《花木兰》中,花木兰虽然有着细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不像“中国人”。木兰一出场就穿着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与保守的中国形象相去甚远。另外,影片虽然注意到龙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但却把中国龙设计成无厘头的木须,一只除了说大话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干瘪动物。花家的祠堂里不但供奉着女性祖先,而且设在一个开放的亭子内,不但谁都可以进,甚至连一只狗都能在里面捣乱。祖先在祠堂议事的格局俨然就是西方的圆桌会议。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现场显得混乱不堪,一个家族会议失去了它应有的凝重、严肃。虽然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个木兰“太美国化”了,但是观众在觉得诧异的同时也在渐渐接受这部影片。中美两国的文化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渗透,达到互相影响与促进的作用。 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鸭子的儿子,吃面条长大,成天做着英雄的梦,却又好吃、懒惰。中国功夫讲究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但是在《功夫熊猫》中,所谓的功夫更多是倾向于实战的“美国功夫”。每逢格斗的时候,我们除了看到几只动物以高速移动来博取胜利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招式。乌龟大师口中经常出现许多哲理,听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但是《功夫熊猫》真正理解中国的道家思想吗?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当熊猫打开天书时,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一桥段的设置,貌似符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但是熊猫阿宝从龙之典上得到的启示是“相信自己”。当太郎发现龙之典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非常愤怒,阿宝反而安慰他说没关系,他第一次打开的时候也没有领悟,而且他还告诉太郎,没有什么绝密的奥义,而只是你自己。《功夫熊猫》中有熊猫、功夫、道家语言、金元宝、山庄布置、碗筷、福字等等一系列中国元素,然而在这华丽的元素外表下,蕴含的是美国“相信自己”的精神。相对于《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将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结合的更为精致。这也是《花木兰》一直没有在中国获得市场而《功夫熊猫》却在中国获得高票房的一个原因。 二、以《卧虎藏龙》为例分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卧虎藏龙》中充溢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京鼓、琵琶、二胡、笛汇成的东方天籁,江湖侠士,神奇玄妙的中国武术等等。然而影片着意表现的并非是表象上的东方文化奇观,而是更为内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反思。《卧虎藏龙》的片民隐喻着人性中奔放和隐忍的两面性,影片分别提供了典型的东方气质人物李慕白和西方气质的人物玉蛟龙。李慕白这个角色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他修为高深,沉稳大气,重情重义,深受传统礼节的束缚,对个人感情一味隐忍克制,而玉蛟龙则敢爱敢恨,蔑视江湖权威与世俗成规,追求自由生活。这一人物的创造,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西方文化崇尚的主体精神和个人本位。影片通过人物展现了感情与道德伦理、个人欲望与江湖道义、生命冲动与心灵自

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作者魏丽宏中国社科院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 【正文】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跨国企业的商品、资本、服务和信息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而随着各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越来越广泛,企业品牌的跨国传播日显重要。在利用种种现代资讯手段不断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给企业品牌传播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最为直接也最深刻。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是构成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同样,文化的差异和误解及其引发的冲突与碰撞,也往往会造成企业品牌跨国传播的困难和阻碍。正如美国学者拉里·A·萨默瓦(Larry A Samovar)和理查德·E·波特(Richard E Porter)在其编著的《跨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一书中所阐释,“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他们在文化认知上的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本身。”因此,依据对不同文化因素的认真考量而制定和实施跨文化传播策略,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跨国传播和企业跨国经营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而只有高度重视和策略地实施跨文化品牌传播,企业才能真正有效跨越不同文化障碍,规避文化冲突,克服先天文化差异形成的阻力,并在努力寻求文化融合中,实现传播诉求,获得良好传播效果,彰显品牌魅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从而使企业品牌赢得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认同、选择和喜爱,使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走向世界,实现品牌和市场的国际扩张。 一、本土化传播: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规避文化冲突的有效策略 任何一个企业品牌本身都承载着文化,而在其跨国传播中,也都不可避免地将直面目标国的本土文化,并有可能因种种文化差异和传播策略不当,而引发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统计和分析表明,全球大约有35%—45%的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中失败,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不能适应文化差异造成的,国际营销案例中因跨文化传播引发冲突的实例不胜枚举,尤以品牌广告传播的创意领域为甚。种种实战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在跨文化品牌传播中,企业应充分认识不同文化差异的事实,尊重目标国的文化与传统、情感与信仰等文化理念,通过入乡随俗、本土移植的品牌传播策略,形成文化对接,从而规避和缓冲文化差异带来的疏离、震荡和冲突,并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品牌美誉度,最终赢得目标国市场。 那么,在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中,究竟如何参照考量本土文化因素,才能制定有效的本土化传播策略呢?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在其合著的《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中指出,“不同种类的文化是根据一系列按照某些基本的尺度或核心的价值特征建立起来的变量来表现差异的”,这些变量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与法律、审美心理等等,如果忽略或漠视这些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播变量,就会在传播过程中间引发文化误读并给品牌本身带来认知的紧张与压力,品牌传播的效果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与冲击,甚至导致品牌在目标国市场被拒绝接受。 1、语言符号: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符号都蕴藏着约定俗成的意义,并与文化密切相关。由于语言文字往往被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赋予远超过其本身的更丰富的意义,这就造成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在语言符号方面的难度,即“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意味着必须超越这种文化的词汇和语法本身,必须将对文化的理解范畴扩大延伸到一种更宏阔的视野”因此,出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非常容易达成认知的共识;但是一旦置于一个多元的或者迥异的文化背景和国际市场中,品牌传播面临着众多语言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的种类、使用范围、使用习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活菌制剂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曹亚斌 Fuller于1989年首次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菌添加剂。”FAO和WHO 给出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人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起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不少地方采用这一概念,但随着研究的进行逐渐发现了这个定义的局限性,不同的研究者也不断提出应对益生菌概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有益菌中,主角是乳酸菌,各国科学家对活性乳酸菌的研究取得诸多成果。 活性乳酸菌对动物机体有众多的有益作用,如协调和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病原体竞争肠黏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黏膜上定植,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抗肿瘤作用,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性乳酸菌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一、活性乳酸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活性乳酸菌菌株的选择应建立在它能够促进肠内免疫反应而不会改变肠内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要胜任这个使命,乳酸菌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必须能耐受低pH以及胆汁酸;②如果菌株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应能够在肠道内持续存在(可通过持续摄人而满足);③能够附着到肠上皮以抵抗肠蠕动的冲洗作用;④应该能够和肠相关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或者发出信号。 1、乳酸菌的活性

一般认为活性乳酸菌要对免疫系统起作用,它们必须保证是存活状态的,可以在肠道内增殖并存活下去,包括FAO和WHO的概念中都认为益生菌应该是活的微生物。试验证实和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相比,无活性的德氏乳杆菌组激活分泌细胞子的细胞数量要少。 另有一些试验结果明确地显示,被摄取的菌株并役有成为肠道正常菌群的固定成员而只是在摄取期间存在或者是在给料后维持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的乳酸及一些可溶性因子也会发挥作用。从8种冻干乳酸菌株组成的乳酸菌混合物VSL3中提取的DNA可引起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非炎性反应。在一个同样使用(VSL3)混合物的相似的研究中发现,这种乳酸菌的染色体DNA通过TLR9信号途径对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引起的小鼠大肠炎模型有抗炎作用。 试验证明,只有活性乳酸菌,在肠内存在至少48 h~72 h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所有颗粒性抗原要诱导肠内免疫促进作用所必须的。这一结果提示了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每天定量的活性乳酸菌摄人对于其发挥免疫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研究有助于阐明关于活性乳酸菌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基础。 2、益生菌的黏附性 关于益生菌的黏附性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对宿主细胞或黏滚的黏附能力被认为对益生菌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黏附到肠道内表面才能抵抗肠道的蠕动而不被很快的排出,只有黏附之后才有和肠上皮和相关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能。然而对于活性乳酸菌的黏附性,尤其

乳酸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在分类学中,其可以划分为43个属(包括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210余个种及亚种。乳酸菌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下面我从五个不同方面简单介绍乳酸菌的应用,当然它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 一、乳酸菌在青贮中的应用 乳酸菌是促使青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乳酸菌依其发酵糖生产乳酸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种是同型发酵乳酸菌;另一类是异型发酵乳酸菌。同型发酵乳酸菌在生产乳酸和青贮饲料方面更有效,耗能更少,而且容易保存营养物质,属于比较经济的发酵类型。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型乳酸菌能否迅速大量繁殖,筛选并培养最适合的乳酸菌是关键,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二、乳酸菌在植物种植中的应用 乳酸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乳酸菌所分泌的有机酸( 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 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另一方面则通过螯合作用释放出土壤磷素,以便于植物吸收利用;同时乳酸菌对植物病害有着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证实乳酸菌可有效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日本科学家利用乳酸片球菌研制出了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乳酸菌农药”。将其制成液态药物,将菠菜种子在药液里浸泡24 h。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到含菠菜枯萎病病原菌的土壤内,在长出来的菠菜中染病菠菜只占约12%。 三、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在鸡、猪等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肉鸡、猪日增重和肉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在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过程中使用乳酸菌制剂,有助于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提高日增重,调节瘤胃pH;有助于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等。帅丽芳等给荷斯坦奶牛饲喂含乳酸菌的发酵乳,结果发现其反刍时间得到显著提高。聂志武(通过给新生犊牛口服假长形双歧杆菌,研究结果发现其增重提高了25.2%,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1.4%;朱学芝等研究结果发现,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能协助虾消化一些不易消化代谢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四、乳酸菌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人体肠道中,有多达500种约1亿个细菌共生。这之中,包括乳酸菌在内的20个属为优势菌群。人体在健康状态下,肠道内的菌群在种类和数量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形成良好的微生态平衡。乳酸菌在肠道内定殖后可通过调整正常肠道菌群相对含量发挥益生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缓解乳糖不耐的症状、腹泻、胃溃疡,促进免疫应答,抗过敏和预防结肠癌,增强免疫功能等。 五、乳酸菌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一种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测定、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等方面。多种乳酸菌基因组全序列以及其大量 EST、16S rDNA、16S-23S 基因间区和功能基因序列测定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内蒙古地区酸马奶中分离了一株具有优良特性的干酪乳杆菌(L. caseiZhang), 具有很强的耐酸、耐胆盐、降胆固醇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该菌是国内较为系统开发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并且和中国科学院北京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第一、梳理在当今时娱乐化、商业化的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电影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对中美电影的市场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比较分析中美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案例和目前面临的困境,以从现实案例中寻求电影跨文化发展的启示。 第三、从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吸收美国电影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真正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 第四、分析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电影发展经营策略,以求得华语电影的良性发展。 选题的意义: 第一、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传播商业上与文化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值得探讨研究。 第二、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和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实现文化产品的增值,增加国家收入,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都成为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国电影需要走出国门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出口时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化折扣(a cultural discount,即指的是“进口市场的观众通常难以认同进口电影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以及物理环境。语言的不同也是文化折扣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难度等干扰了欣赏”。文化折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文化折扣高的产品,难以提起观众的兴趣;文化折扣低的产品,则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所以,中国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考虑如何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采用更加“普适性”的内容和形式来促进跨文化传播。 第三、研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审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的正确思想、路径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观。

乳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杆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 乳酸杆菌是一类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益生素,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乳酸杆菌中的一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的保健和疾病治疗有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菌种的保藏, 代谢产物,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微生态制剂。 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是一群生活在机体内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乳酸杆菌存在广泛,其生长温度在20~ 53℃ , 最适温度为30~ 40 ℃;嗜酸性,最适合pH5.5~6.0,在pH3.0~4.5中仍然能生存,在无芽胞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 乳酸杆菌是一群杆状或球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不形成芽孢, 触媒阴性,细胞色素缺失,其DNA中G+C含量少于55%。乳酸杆菌绝大多数是厌氧菌或者兼性厌氧的化能营养菌,生长繁殖于厌氧或微好氧、矿物质和有机营养物丰富的微酸性环境中。在污水、发酵生产(如青贮饲料、果酒啤酒、泡菜、酱油、酸奶、干酪)培养物、动物消化道等中乳酸杆菌含量较高。乳酸菌不仅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食品加工业, 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得以应用, 用于增强患者的免疫、营养、生长刺激等。 乳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乳酸杆菌的分离 从不同的基质中分离乳酸杆菌时,根据乳酸杆菌所在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是否为优势菌可选择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培养基[1]: (1)MRS 培养基 当乳酸杆菌是待分离区系的优势菌时,常用MRS 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目前

MRS 培养基已经成为国标上公认的用于乳酸杆菌分离较好的培养基,常用于从乳酸杆菌发酵制品中分离菌种以及菌种分离后的传代培养。 (2)RSMA 培养基 RSMA 培养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乳酸杆菌分离的一种非选择性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加入0.05%的钌红染料,其最大优点是可以使不同菌种在其表面生长并形成颜色各异易于鉴别的菌落。通常情况下, 乳酸杆菌在RSMA 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 而嗜热链球菌为紫红色菌落, 肠球菌是白色菌落。因此, 简单培养后不用通过常规染色和镜检就可以将乳酸杆菌与其他细菌鉴别开来。ELLI 等应用RSMA 培养基成功的从人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了乳酸杆菌[2]。但由于此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所以不适于从菌群组成复杂的环境中分离乳酸杆菌。(3)番茄汁琼脂培养基 这是一种传统的用于分离乳酸杆菌的培养基。此种培养基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番茄汁,为乳酸杆菌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使得乳酸杆菌在此环境下更容易生长。但由于配置过程中需要制备新鲜番茄汁,所以操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目前已逐渐被MRS 等培养基所代替。 (4)其他培养基 某些选择性培养基可用于从菌群复杂的基质(例如肠道) 内进行乳酸杆菌的分离。APT 培养基通常用于从肉制品中分离乳酸杆菌,改良的RogosaSL 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则常用于胃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的分离[3]。Briggs 琼脂培养基和SL 培养基常用于酸奶中乳酸杆菌的分离[4]。 2 乳酸杆菌的鉴定 2.1 属水平的鉴定[1] 乳酸杆菌属水平的鉴定是乳酸杆菌整体鉴定过程中较为简单且最为基本的步骤,常用的方法是对分纯后的乳酸杆菌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选择无分叉的G+杆菌。如果这些无分叉G+杆菌经过培养后,在pH4.5 的条件下能够生长,并且过氧化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联苯胺反应、明胶液化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均为阴性,即可鉴定其为乳酸杆菌属。 2.2 种水平的鉴定---生化鉴定 乳酸杆菌种水平的生化试验主要采用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乳酸杆菌对糖的利用

论析平面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略

论析平面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视觉语言;文化符号 论文摘要:从平面广告角度谈广告跨文化传播问题,指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应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广告目标受众所熟悉的民族性的、区域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从而达到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全球化扩张,其产品必然涌向世界各地。与此同时,跨国广告业也必然追随其客户进行跨区域、跨国界的广告经营和运作,广告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广告国际化,或称广告全球化,是指在世界各地市场上通过采用基本一致的广告传播方式,实现全球市场的营销战略。这种全球化的广告给生产和经销厂商以及广告业者都带来了明显的利益,例如降低了广告成本,树立了品牌和企业形象,提高了迅速推广产品基本概念的能力,简化了市场和促销计划的协调控制程序,等等。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一体化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元文化将长期存在。跨国广告的运作不能不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文稿、符号意义、文化象征、诉求主题、视觉形象,到广告经营策略、人才组合与培训、管理模式、公共关系建构都有一个与各地本土

社会文化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广告的国际化进程中也包含了本土化过程,广告的跨国传播也就是跨文化传播,国际化和本土化双向趋势是广告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如何处理好看似矛盾实则相关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乃 是实现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本文将就平面广告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略做探讨。 一、文化符号 在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符号有的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区域特征;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通过思想的相互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现代科技提高了媒体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出现了更多超国界,超民族的“世界性文化符号”。 20世纪90年代,受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年轻人中出现了一些张扬个性和自由的个人主义文化 符号。因此,平面广告在传播中,就曾运用这些“世界性文化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因为这种‘世界性文化符号’具有共通性,它可以跨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中国大量出现的以自由和个性为主题的‘Me(我)广告’,如‘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运动鞋),‘我有我可以’(佳得乐饮料),` I’m loving it’(麦当劳)等等,便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可见,在跨国广告中,充分利用这些“世界性文化符号”,能

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 究进展

摘要 乳酸菌是一类以为原料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在自然界和人畜的消化系统中广泛存在。无毒,无副作用,负担着人畜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使体内菌群的协调性增强,目前已被国内外生物学家所证实,肠内乳酸菌与健康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直接关系。除此以外,乳酸菌还可以产生特殊的功能因子,作为生活中的防腐剂。基于乳酸菌特殊的生理活性,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乳酸菌;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应用

前言 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 为乳酸菌。大多数不运动,少数以周毛运动。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它广泛存在于人、畜、禽的肠道,许多食品,物料,以及少数临床样品中。在食品工业上,乳酸菌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的保藏性和附加值,还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的防腐剂。 早在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f,1845-1916),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长寿学说”里已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寿学说”,为人类利用乳酸菌生产健康食品开创了新纪元。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 到目前为止,人类日常食用的泡菜、酸奶、酱油、豆豉等,都是应用乳酸菌这种原始而简单的随机天然发酵的代谢产物。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

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精)

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作为最有前途的抗生素替代品,绿色微生物制剂乳酸菌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却刚起步,特别是其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影响以及抗菌机理的基础研究还很少,将其潜能变成现实尚有一段距离□文/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王昊李色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纯厚李卓 佳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LAB)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乳酸杆菌有44个种,连同亚种共51个种,是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细长、有弯曲的杆菌。有9个属:其中5个属呈球状,如乳酸球菌(1act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4个属呈杆状,如乳酸杆菌(1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rium) 等。乳酸菌是被人类作为食品微生物利用的一大类菌,尤其在增强牛奶保健功能、提高青贮品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贮藏对肉品风味的影响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效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业和畜牧业等领域。目前在水产上对乳酸菌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乳酸菌在水产动物肠胃和其他内脏器官中的栖息情况。乳酸菌在水产上的应用较多,主要是拌入饲料一起投喂给养殖动物,或做为EM菌的主导菌在水体泼洒。1、生理功能及代谢产物 1.1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调节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面成分等物质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2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菌最终代谢产物除乳酸、乙酸外,还能代谢产生其他形式的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乙醇和罗伊氏素等多种抑菌物质。这些代谢产物不仅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对其近缘相关的种或菌株也有生长抑制作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现已证明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可以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产生抑制作用。尽管乳酸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乳酸菌发酵的代谢终产物之一是乳酸,乳酸的积累导致周围环境pH值下降,降低氧化还原点位,可对许多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证明,双歧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未解离的乳酸是对潜在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拮抗作用的主要成分。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是一大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类物质,除对近缘相关的菌株具有抑制效果外,某些细菌素如Nisin具有广谱性的抑菌能力。1933年Whitehead H R等从乳酸菌分离出一类细菌素,在1947年将其命名为尼生素(Nisin)。1953年,尼生素首先在英国上市,随后在48个国家开始利用尼生素,1988年尼生素通过美国FDA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乳酸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孢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属等。 Hemandez等将奶酪中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进行抑菌研究,发现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并确定抑菌物质是细菌素类物质,并且该物质在pH值1-9内都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Vizoso等发现从人粪便和发酵产品上分离到的两株乳酸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并认为是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在起作用。Shahani等认为乳酸杆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